冯孟安道:“你说得也没错,人么,总要留个退路。”

他也当作没听到那句话,可是心里却是另一番思量。

将来妹妹若当了皇后,那太子与两位皇子之间的关系可是难说了,正如金尚文说得,太子是方家的柴火,可这柴火能不能烧起来,也未可知呢!

冯孟安笑了笑,同金尚文一起吃酒去了。

第123章 致仕

方嫣被废之后,迁居到乾西的长安宫里做了道姑,皇太后与她到底有些婆媳情谊,还是在赵佑棠跟前求了情,准许多带几个宫人去服侍,钱财上面也宽松,故而比起此地别的妃嫔,算是好多了。

可方嫣放不下孩子,赵承煜对母亲突然的搬离也受到了惊吓,他不明白怎么这惩罚会那么重。

母亲都不住在坤宁宫了。

他听课时便也走神,李大人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告知赵佑棠。

孩子小小年纪遭受这等变化,叫人看着也觉得不忍,方嫣虽然错处很多,可对自己的儿子是很好的,称得上百依百顺,赵佑棠便命人陪赵承煜时而去看看方嫣,不过这见面须得有旁人在场。

他是怕方嫣又说什么胡话,影响赵承煜,并且私底下也警告她,若是教坏孩子,以后要见一面赵承煜,更是不可能。

方嫣此等处境,又哪里敢不听,是以见到赵承煜,只叮嘱他好好念书,注意身体,倒一时也没什么。

却说冯怜容那儿,孙秀得了皇命,这日就来延祺宫。

“听说娘娘忙不过来,皇上体恤,叫妾身来相帮,不过妾身也没有着手过这些,不知行不行呢。”

冯怜容请她坐下:“早年你下棋比我厉害,我就知你定是比我能干的。”

孙秀笑眯眯道:“下棋算得什么,不过是玩乐,与管事可差多了,依妾身看,这管事除了会算账,还得会用人,大到每年各个节礼,小到用的一针一线,哪一样不用费心,也难怪娘娘劳累。”

冯怜容笑道:“你看看,你随口一说,便知心里清楚得很,而我呢,并不是这个料子,还是照着皇后娘娘原先的做法。”说到这儿,她顿了顿,没想到皇上雷厉风行,方嫣到底还是被废了,住去了乾西。

对此结果,她称不上欢喜,也谈不上悲伤。

因方嫣这人说起来,也不是大奸大恶的,只是想偏了,瞧她碍眼,行事失去了理智。

只这惩戒还是过重,与那些打入冷宫的妃嫔一样,出不得门,逛不得园子,家人也见不到,冯怜容摇摇头,可见这儿真比外头残酷的多,若是像寻常人家,休书一封还好一些。

孙秀见状,身子微倾着说道:“方仙姑也是自个儿罪有应得,便是娘娘多得些宠爱,也是皇上看重娘娘,旁人羡慕不来的,莫说她本是皇后娘娘,心胸更是应宽广些。”

她也一样羡慕,可要说去争,却也知道,这不容易,走错一步,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她说完便提别的事儿,省得冯怜容不好接这话:“娘娘可想好让妾身做什么了?”

冯怜容道:“你那儿一向太太平平,从未出过事儿,可见你任人是看得准的,以后六尚局众宫人都交于你管,还有每季妃嫔,宫人黄门所用衣料你也一并看了。”

孙秀笑道:“都听娘娘的。”

她现在每日也闲得很,故而听说要她来一起管事,她并没有拒绝的心,总是做做事情比闲着有意思的多。

冯怜容就叫钟嬷嬷把所属账本给她。

孙秀拿着就走了。

钟嬷嬷看着她背影道:“看起来孙婕妤很喜欢呢,不过娘娘也要注意些,这人的心一旦大了,可指不定会做出什么。”

冯怜容瞧瞧她。

钟嬷嬷总是很容易忧心,怕这个,怕那个,不过也是一心为她。

所以这些年,她过得很轻松。

“知道了,嬷嬷。”冯怜容点点头,笑问道,“我倒是一直忘了问嬷嬷,嬷嬷可想过荣老归乡呢?上回放走那些宫人,嬷嬷不曾走,当真不后悔?”

钟嬷嬷道:“有什么好后悔的,回去也是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莫非乡里太阳比这儿好不成?”她笑了笑,“老奴早就习惯这儿了,便是老死在这里,也愿意,别说还有娘娘在身边呢。”

冯怜容有些惊讶,并不太理解,若她是钟嬷嬷,应该是要回去的。

或许一个人在宫里久了,反而会有所依赖?

她笑道:“既然嬷嬷真的心甘情愿,那是最好了。”

赵 佑棠派去宁县的锦衣卫这日回禀,原来何易弹劾冯孟安也不是为别的,冯孟安这人缺点是有,行事有些不讲规矩,其实何易本人也是,但问题是,何易是上司,冯孟 安没有事事听从,他就恼了。另外叫他不满的是,冯孟安不听他的,还常常做得很好,这叫何易面子上下不来,故而才想对付冯孟安。

夏伯玉道:“其实江家田庄还是冯大人处理好的,要按何大人的意思,不定要大动干戈。”

江家便是皇太后的娘家清平侯府了,有道是水清则无鱼,世上多少官员真是两袖清风?可何易这人便是太古板,眼里揉不得沙子,冯孟安就不是,他做事比较灵活,擅长与人沟通,退的地方能退,不退的也能守着原则。

赵佑棠听完,自然是倾向于冯孟安的做法。

夏伯玉又道:“这何大人得知有锦衣卫去查,还大闹脾气呢,说皇上不信任他,不如不做了。”

赵佑棠挑眉:“他当真敢这么说?”

夏伯玉颔首:“是。”

他对何易并没有好感,而冯孟安是冯贵妃的哥哥,将来冯贵妃坐上皇后之位,冯孟安定是要飞黄腾达的,如今只是举手之劳,他没有理由不做,也实在是何易这人太不通人情了。

赵佑棠皱了皱眉,没有立刻下决定。

毕竟当初,是他升了何易的官,把这事儿交托于他,他还想给何易一次机会。

只是何易却并不知,加之冯孟安还是照旧我行我素,他恼怒之下,又上了一封奏疏。

这封奏疏最后断送了他的前程。

他又重新回去做了知县。

他在一方乡县能做得很好,毕竟底下都是小民,可委以重任却不行了,有些人,想法多,能高瞻远瞩,但实际上,真叫他去付诸行动,却又未必可以。

赵佑棠想了想,朱笔一挥,升任冯孟安为户部左侍郎,正三品官,由他来接替何易。

冯孟安这是连升两品,真正的青云直上了。

冯澄知道,这心里倒是担忧,废后之事刚刚才过,自家儿子就升官,还做了高官,不知道别个儿会怎么想呢,冯孟安又喜自作聪明,他生怕他将来会惹事。

唐容道:“也是孟安争气,在宁县做得好,不然皇上能升官?相公也是,别什么都觉得因为是容容,再说了,皇后被废也怪不得容容,咱们女儿什么样人,你不了解?上回那些人还不是胡说,幸好被皇上责罚了!岂有此理!”

冯澄想到那回事也是生气,说道:“容容是没什么错,我还是怕孟安这小子,他一下子做了侍郎,怕他得意忘形。”

“怎么会,儿子长那么大,何尝叫你操心过,也就是相公不信他。”唐容道,“再说了,你便是担忧,只经常叮嘱叮嘱便是了,父子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如今升官总是好事,咱们家里还未出过三品官呢,我娘也该高兴坏了。”

冯澄摸摸胡子,有些惭愧,儿子比父亲官还高了:“看来为夫也该致仕了。”

唐容倒是很高兴:“那最好不过,反正咱们家现在也不缺什么,你不做官了,正该与我四处玩玩,家中有儿媳照顾,没什么可担忧,不如咱们去苏州走一趟?江南与这儿比,听说大不同了。”

冯澄抽了下嘴角,他随口一说,娘子也当真,但转念一想,自己也是五十几岁的人,还能有几年好活呢?妻子陪着他,吃过的苦不少,她打心里也是希望他退下来。

另外,冯家现在水涨船高的,父子同朝为官,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他倒是越发觉得这主意不错。

待过了一个多月,就上了奏疏,请求致仕养老。

赵佑棠看到,怔了怔,去延祺宫问冯怜容。

“你父亲不想做官了,朕还没决定,你看…”

冯怜容立即道:“致仕好啊,父亲年纪不小了,正该在家歇息呢!”

女人的想法就是不一样,男人做官难道只为到年纪就休息不成?赵佑棠道:“他年纪也不算大,像杨大人,一直做到七十多岁才致仕呢,你父亲比起来,算是很年轻了,且朕看他也很有抱负。”他顿一顿,“或许是你哥哥升了官,给他带来不便,倒是朕疏忽了。”

像冯怜容这等身份,便是给冯澄封个爵位也不算什么,毕竟他在任事情办得不错,也素有清名。

冯怜容皱皱眉:“这倒也是,谁让皇上给哥哥做了三品官,实在太高了,不过爹爹未必全是为这个原因,皇上还是准了罢,妾身也想爹爹安享晚年。”

不管是何种决定,既然父亲主动提出来,自然有他的理由。

她坚持,赵佑棠也便罢了。

冯怜容又问起赵佑桢:“凤娘过阵子就要生孩子了,怎么三殿下还未回来?”

金氏的名儿叫金凤娘,冯怜容才听了金太医的回禀,得知不久就要生了,可赵佑桢却到现在还未到家。

赵佑棠道:“正巧遇到洪水,一时赶不及,他现在怕也是心急的很。”

冯怜容急道:“那可怎么办,凤娘的父亲年后才被外调的,她母亲又去世了,她一个人,定然会害怕,偏是相公又不在身边。”她顿一顿,“要不接她过来宫里?”

“会不会有危险?”肚子那么大了,赵佑棠也生怕出事,那他可对不起赵佑桢了,他想着,侧头看一眼冯怜容,“要不你去趟靖王府?”

第124章 靖王府

冯怜容愣住了,只当自己听错,怀疑道:“皇上刚才说让妾身去靖王府?”

赵佑棠唔了一声:“是,你都生过三个孩子了,有经验,二来,你与金氏也认识。”

“可,那是要出宫的啊。”冯怜容在宫里多少年了,统共就出过两回,还都是赵佑棠带着出去的,但是去靖王府照看金氏,那肯定就只有她一个人去了。

“你不是很想出宫,朕给你机会还不好?”赵佑棠知道这些天,冯怜容的压力也很大,给她出去顺便散散心,另外,他很看重赵佑桢,这金氏,他也确实不想出意外,“带着稳婆,金太医跟钟嬷嬷一起去。”

冯怜容确信这是真的,眉飞色舞道:“那三个孩子也去?”

“他们去什么。”赵佑棠不准了,“就你去,孩子在宫里能有什么事。”

又不是真去玩儿,那边金氏生孩子,三孩子在旁边不得添乱。

冯怜容想想也是,笑着点头,一边就让钟嬷嬷开始收拾。

赵佑棠抽了下嘴角,真是迫不及待,这不是还有几天吗?

“也就在靖王府待着,你别尽想着还出去玩儿。”他知道冯怜容的小心思,她没别的喜好,就是向往民间,每回出去都高兴得跟孩子似的,他怕她自个儿就去街上了,可他不在身边,总是不放心。

冯怜容一口答应:“妾身是去照顾凤娘呢,哪里有空。”

赵佑棠这才不说了,又把此事跟皇太后提了提。

皇太后一句也没有反对。

自打方嫣被废之后,她更是不愿管事。

过得几日,冯怜容便要去靖王府,临走时叮嘱三个孩子,主要是两儿子,赵徽妍还什么都不懂呢。

赵承衍笑眯眯道:“等三嫂生了孩子,母妃要带回来给孩儿看呀。”

冯怜容好笑:“孩子生下来,总得几个月才能抱出来呢,你耐心等等。”

“哦。”赵承衍点头,“母妃放心,孩儿会看好弟弟妹妹的,还有二弟。”

因方嫣被废,赵承煜很受打击,最近都是蔫巴巴的,赵承衍提过几次,冯怜容叫他做好大哥,别欺负赵承煜,多多与他玩儿,这世上,没娘陪着的孩子总是可怜的。

见儿子懂事,冯怜容很欣慰,随之又去了乾清宫。

“妾身这就要走了,皇上可要注意身体啊,饭得准时吃了,晚上也早些睡。”冯怜容最担心的其实反而是赵佑棠,他虽然是个大人,能照顾好自己,可事实上,被事务缠身的也是他。

历来做个明君,总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可不是闲着就能成的。

赵佑棠笑笑:“朕知道,你早去早回。”

岁月在他脸上已经刻下了痕迹,人到中年,他的目光更是深沉内敛,只是这一笑之间,仿似还是当初那个太子,温和俊雅,冯怜容弯下腰,伸手抱住他肩膀,在他唇上亲了亲。

他的手立时便握不住朱笔了,拉她坐在腿上回吻。

二人过得会儿才分开,冯怜容依依不舍的告辞而去。

看着她的背影,赵佑棠忽然又有些后悔。

金氏孤身一人,她该不会住上几天罢,加之提早去的几天,那是好久了…

这是第一次,他在宫里,她不在。

可现在要后悔也晚了,冯怜容已经坐着马车去往靖王府。

不过此行低调行事,除了赵佑棠与皇太后,延祺宫,还有随行众人,无旁人知晓。

靖王府并不远,这回因是夏伯玉亲自护送的,他也格外细心,下得马车先是探查了一番,才请冯怜容下来,进府之后,又是令护卫四处巡视,务必保全冯怜容的安危。

金氏这会儿在里间坐着,听闻冯贵妃来,倒是吓了一跳。

冯怜容几步进来,笑着道:“你别慌,实在是皇上担心,才叫我来的。”

金氏感激道:“多谢皇上,贵妃娘娘。”

这段时间,她过得不太好,主要是赵佑桢一直没有回来,而她又是第一次生产,怕不顺利,连着几天做噩梦了,眼下瞧见冯怜容带了稳婆,太医来了,心才定一定。

冯怜容道:“三殿下其实已经提前回了,只是洪水大,便是大船也行不过来,绕了远路,这才晚了。”

“妾身也知道。”金氏垂泪,“就是忍不住担心,胡思乱想的。”

冯怜容拍拍她的手:“这样对孩子不好,你现在只想着好好把孩子生下来,天下的事情都得缓一缓再说,等到三殿下回来,看到孩子,可不是高兴?只是晚一些团聚罢了。”

“是啊,千万莫紧张。”钟嬷嬷也道,“这是大忌,王妃您得放松些。”

稳婆也这般说。

几人都很关心她。

金氏心里暖暖的,点头道:“妾身知晓了,尽量不想这些。”

冯怜容笑道:“一会儿得吃午饭了,你也多吃些。”

金氏又道好。

钟嬷嬷便去吩咐。

有喜的妇人吃什么,她现在最清楚不过。

金氏在这儿一直是一个人,虽然宫里常派人来看,仍是孤单的很,今日冯怜容一来,与她说笑,处处安排妥当,她心情也愉快起来,一顿饭比平日里多吃了好些。

伺候的丫环笑着告诉冯怜容:“王妃难得如此呢。”

冯怜容道:“等以后三殿下回来了,都会如此的。”

金氏听着,面上就是一红。

冯怜容又叫她喝点儿汤:“这汤是我有孩子时常喝的,味道特别鲜,现在这时节的蘑菇也好,从山下新鲜采下来,水灵灵的,我觉着比那些山珍海味都好吃。”

她眉飞色舞,声音又软糯,听着都叫人有食欲。

金氏喝了一口,也称好,连着喝了半碗。

她抬头看看冯怜容,只觉得她亲切可人,一点儿没有架子,说起话来,好似住在附近的闺中好友,她对冯怜容更多了一份喜欢。

幸好是这样的人,不然过来照看,只怕她更紧张呢。

两人闲聊会儿,金氏困了就去休息。

钟嬷嬷已经派人收拾好一处客房了。

这靖王府是很大的,除了正殿外,两边还各有两处大院,最里头还有个园子,此时也开满了花儿,只赵佑桢如今没有儿孙满堂,自是显得冷清了一些。

冯怜容四处看看,走到大门口时,夏伯玉也不知从哪儿出来的,躬身道:“皇上吩咐过,娘娘不得私自出门。”

冯怜容皱了皱眉,她不过想瞧两眼外头,不过夏伯玉这么说,她倒是问道:“若我一定要出门呢?”

夏伯玉也不犹豫:“那下官只能阻止娘娘,请娘娘回宫了。”

圣旨在手,果然是天下无敌,冯怜容只得往回走了。

钟嬷嬷看她脸色,安慰道:“外头不过是条街道,能有什么好看,这街道只给人走路的,便是两边,刚才奴婢瞧了,也没有什么铺子摊子,这儿多是富贵人家住的,热闹的时候也只是客人来往的多。”

冯怜容道:“我也没想出去。”

就是赵佑棠太气人了,之前叮嘱过不说,原来还给夏伯玉下了手谕,根本也不准她出门呢。

她哼了一声:“小气鬼。”

钟嬷嬷忙道:“娘娘。”

冯怜容因现得宠,有些话也只有她敢说了。

冯怜容撇撇嘴:“不去就不去。”

便是在这王府住着,也好过在宫里,她虽然喜欢赵佑棠,可因前世的关系,唯独不喜欢那皇宫,那里总是容易叫人压抑的,哪有外面舒服,只是,她现在多了好些牵挂,赵佑棠,孩子,她一个也离不了。

过得三日,金氏就生产了,稳婆,奶娘都进去了,钟嬷嬷跟冯怜容在隔间等候。

“也不知会不会有事。”冯怜容这会儿也是紧张的不得了,虽然她生过三个孩子,可是她照顾别人生,还是第一回。

“应是好的,刚才王妃颇是冷静,只要她自个儿多多用力,别慌就好了。”

冯怜容点头:“希望她平安。”

不过这生孩子也不是短时间的,又是头胎,二人等了好久那金氏都没生好,冯怜容也坐不住,一会儿走到东,一会儿走到西,忽然之间,她顿住脚步,问钟嬷嬷:“我那会儿生孩子,皇上是不是也这样?”

钟嬷嬷笑了:“可不是,坐立不安的,可惜娘娘是没见到。”

冯怜容在心里想了一下,甜滋滋的。

那皇宫她再不喜欢,可是因为有他在,怎么住着也都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