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签人听说问姻缘,笑道:“自有贵人扶之,好姻缘定成。”

梁氏忙拿了钱给她,高高兴兴领着姜蕙回去了。

到得家里,还与姜济达说了。

夫妇两个都很欣慰。

等到第二日,这高兴去了一大半。

竟然有黄门来宣口谕,命姜蕙去宫里,轿子都准备好了。

众人都吃了一惊。

老太太叫人拿辛苦钱给黄门,一边笑眯眯问道:“倒不知叫咱们阿蕙去宫里作甚呢?”

黄门得了钱,也爽快:“娘娘见永宁公主无人做伴,甚是冷清,故而请了几位姑娘去宫中陪着说说话的,到得下午,也就放回来了,老太太莫担心。”

老太太松了口气。

姜蕙屋里,只留金桂一人,正帮姜蕙对着画画打扮呢。

好不容易寻到差不多颜色样式的裙衫,姜蕙又开始梳头,梳了个很正经的小平髻,头上首饰也没戴几个,玉石的不要,左边插一只云凤纹金簪,右边戴一支金花簪,这就完了。

等她走到正堂,见惯她原先装扮的人都瞪大了眼睛。

小姑娘一下子长大了,竟然有几分姜瑜的派头。

黄门也偷偷瞅她一眼,惊为天人,暗道难怪会被请了入宫,这模样,便是给皇上做妃子都不差的,他态度一下恭敬了不少,这位姑娘指不定可就是王妃的,谁敢怠慢。

老太太拉着她的手叮嘱几句,姜蕙认真听着,笑道:“孙女儿会注意的。”

胡氏这会儿心里头酸不拉几,不知道怎么形容。

要说去宫里陪公主,怎么也该是她大女儿姜瑜啊,怎得就轮到姜蕙?她满心的不明白。

而梁氏却为姜蕙担心,毕竟是皇宫呢,谁也不知道什么样。

因黄门还等着,想必皇后也等着的,众人也不敢说太久,姜蕙与他们告别一番,这就随黄门去了外头的轿子。

这事儿太突然,等到她走了,家里人还议论纷纷,只不是休沐日,姜济显,姜辞几个都不在,他们对宫中的事情又摸不着边儿,老爷子着急,派人去告诉姜济显。

而姜蕙这时已经到皇宫门口了。

她从车里出来,一眼就看到高高的宫墙。

几位宫女过来领路,似她这等身份是不够资格再坐轿子的了,得一路行到殿内。

姜蕙笑问道:“几位姐姐,辛苦你们了,我可是最后一个来的?”

她嘴甜,态度又好,宫人笑道:“还差一位余姑娘呢。”

“哦,不知永宁公主几岁了?我初来京城,丝毫不知。”

宫人道:“公主今年十三。”

正当说着,前头几人过来,宫人轻声提醒:“是太子妃娘娘,快些行礼。”

第53章

姜蕙忙跟着她们一道行礼。

太子妃声音温和,问起她是谁。

宫人回答:“是姜家的二姑娘。”

太子妃道:“那是要去坤宁宫了,便于我一同去罢,已有两位姑娘等着了。”

宫人听闻,自觉的往后退去,姜蕙跟在太子妃身后。

太子妃回头笑道:“莫拘束,低着头,我也不知你长何样。”

姜蕙抬起头来。

太子妃见到一张光彩照人的脸,她微微惊讶,但又恍然大悟,难怪太子说穆戎迷上这二姑娘,非得娶了她做妻子,这等容貌也确实罕见,倒是与皇上宠爱的丽嫔有几分相像。

那丽嫔是魏国人,当初魏国降服,进贡了不少美人儿,这丽嫔是最美的一个,如今皇上还常去她那儿,幸好为人聪明,不曾兴风作浪,母后也不与她为难。

不过这姜蕙较之丽嫔,皆有越国人的柔美,故而显得更是出色。

她这般打量姜蕙,姜蕙却不曾回看。

因她一早知道太子妃的样子,上辈子穆戎带她回京,她见过一面,那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又有些俏丽,也是百里挑一的样貌。

她垂着头,看起来有些紧张。

太子妃心道,第一次来宫里的姑娘,多半是这样的,好心宽慰道:“只是去拜见下皇后娘娘,跟平日里一般便是了,皇后娘娘宽厚仁和,你莫害怕。”

姜蕙低声谢过太子妃提醒。

到得坤宁宫,二人将将走入仪门,前头有人银铃般的一笑:“瑶姐姐,你怎得与姜二姑娘一道来了?”

姜蕙对这声音再熟悉不过,知是卫铃兰,她手在袖中握成了一个拳头。

果然她阴魂不散。

想必穆戎千算万算,绝没有想到卫铃兰会阻拦这件事罢?

也是,他如何知。

兴许跟上辈子一样,仍然以为卫铃兰是那个他从小就认识的单纯姑娘呢。

她嘴角挑了挑,低头间眸中闪过寒意。

太子妃惊讶:“铃兰你怎么在呢?”

“我来看姨祖母的,顺便看看皇后娘娘,谁料今日请了好些姑娘来,永宁知道定是高兴得很了,可以陪她一起玩儿。”卫铃兰说着,看向姜蕙,上下打量一眼,面色有些发沉。

因姜蕙这身打扮着实慎重,一点儿不像她以前见过的样子。

刚才远远看见,她走路竟也变了,一步一步很是端正,丝毫没了那些妩媚气。

真真是花了心思了!

可她倒要看看,姜蕙如何嫁给穆戎呢!

她亲切的道:“姜二姑娘,快些过来罢。”

三人一同走入殿内,向皇后请安。

皇后四十来岁的妇人,一张满月脸,生得极是富贵,摆摆手道:“都坐着罢。”

声音刚起,宫人立时就设了锦杌。

太子妃笑道:“听说还有一位余姑娘未到?”

“不能来了,前两日就得了风寒,怕过给永宁,刚刚她老父在宫外递了条子。”皇后语气淡淡,她派人核实,确实是生病,倒不是今日突发,想来也没人有胆子敢欺瞒。

太子妃道:“可惜了,听闻余姑娘写得一手好字,我原还想看看。”

皇后笑起来:“又不是没机会,再者,这儿几位姑娘,哪个不是有女夫子教的?”

太子妃笑道:“那倒是。”

皇后又命人上茶。

姜蕙端起茶来喝时,耳边听太子妃问旁的姑娘,女夫子都教些什么,轮到她时,她放下茶道:“琴棋书画都教一些,不过入京来,请的女夫子还会教一些四书五经。”

太子妃夸赞:“那女夫子倒是好学问。”

皇后见姜蕙说话时,深深看了她一眼。

昨日太子专程提起这件事,说穆戎倾慕这姜二姑娘,故而连皇上送去的两位宫人都没有碰,言下之意是希望她成全这桩好事。

今日见这姜蕙,倒真是生得漂亮,自己儿子将将情窦初开,便喜欢上她,也难怪忘不了。

年轻人,哪个没有一点情怀。

卫铃兰突然好奇的问姜蕙:“二姑娘你这肤色如此白皙,可不像咱们越国人呢。”

这是多数人都有的疑问。

可卫铃兰绝不是安好心,亡国奴婢的女儿,怎么可能嫁给皇子?

众人都看向姜蕙。

姜蕙微微一笑:“小女子这肤色像了母亲,从小到大,无人不问起的,母亲说兴许是曾祖母传下来的。当年越国魏国曾一度停战,两国交好,在陇西边界,不止通商,也有通婚的,小女子的曾祖母大概便是魏国人。如今魏国已降服,皇上不仅不曾掳掠百姓,且还派官员前往魏地扶持经济,众人无不感恩戴德,皇上对魏人一视同仁,不曾看低,如此宽厚相待,实乃百姓之福。”

她一番话说得滴水不露。

反正是曾祖母,那么远的事情,谁查得到,再说,真要查,也有穆戎这挡箭牌给她拦着的。

卫铃兰听着咬了咬嘴唇,倒是再不能说一句魏国人的不好了。

不然便是瞧不起,可皇上都没有如此,她如何能?

皇后听了暗暗点头。

这小姑娘倒是聪明,皇上在处置魏国时,当年朝中官员分成了两派,一派想全数歼灭魏国人,一派则想保留,慢慢纳入越国,皇上虽然不太理朝政,可他是个心软的人,后来听从刘大人的意见,重整魏国。

如今魏国其实也是越国的了,早不该还提什么魏国,越国。

两国已合二为一。

姜蕙说完,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话说得太多,忙低声道:“刚才一时忘形,还请娘娘与太子妃见谅。”

她脸儿有几分红,像鲜嫩的苹果,露出了小女儿的憨态。

皇后见了,少不得想到沈寄柔。

沈寄柔就是有些憨厚的直率。

眼前这姜姑娘,倒有一些相像,可又比沈寄柔有大家闺秀的端庄,且还会说话。

皇后心里有些数,她知穆戎的眼光高,故而便是沈寄柔,卫铃兰这样的姑娘,都一直不曾喜欢上,不然早该主动提了,如今看上姜蕙,想来是因真心。

见她面色柔和,卫铃兰心中气得翻江倒海,怕姜蕙太突出,转而与另外两位姑娘说话。

可惜这李姑娘性子胆小,说个话畏畏缩缩,叫人不喜。

林姑娘不错,只这容貌与姜蕙一比,一个天一个地。

天下谁人不爱美?

便是女人,都是喜欢漂亮的,且皇后年纪又大了,不存在什么嫉妒心,看姑娘,也是依婆婆看儿媳的眼光,今日姜蕙打扮得体,便是妆容都是精心描画的,美是美,却美得不刺眼。

看着赏心悦目。

卫铃兰暗自着恼,一时竟找不到法子来对付姜蕙,因不能太过刻意,她还得保持自己的风度呢。

姜蕙暗地里快意极了。

她知卫铃兰很想嫁给穆戎,如今看她得皇后喜欢,心里定是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真真是活该!

叫她难过死。

谁让穆戎只想娶她呢,卫铃兰上辈子得逞,这回是怎么也成不了的了。

皇后说得会儿,便让她们去永宁公主那儿。

太子妃也一起。

永宁公主今年十三,正是天真浪漫的时候,见到三位姑娘,开怀的很,立时拉着她们去荡秋千,幸好今日阳光不错,姜蕙心道,不然冬日冷得很,不知得多难受了。

她走在后面,只看着她们玩。

乾西二所里,何远见穆戎连换了好几卷书,没有一卷看得进去的,便知他是在担心姜蕙,当下有些好笑,轻声道:“殿下不如出去走走?”

穆戎立时站了起来。

自打她入宫后,他就心神不宁,生怕她做不好。

毕竟那是他的母后,假使姜蕙得不到母后喜欢,作为儿子,总是有些棘手的。

虽然原本他可以直接去求父皇,父皇疼他,没什么不会应允,可内心里,他仍希望姜蕙可以得到母后的认同,这样她嫁进来,更是名正言顺,就是不知她可做到了?

何远道:“听说在园子里荡秋千。”

穆戎唔了一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

他这样太心急,万一被母后知道,连这半刻都忍不住,只当姜蕙是什么狐狸精呢,这也不好。

他又转身走了回去。

何远看他反反复复的,嘴角抽了抽,这回真不知自家主子在想什么了。

陪得会儿永宁公主玩秋千,后来又写字画画,眼见时辰差不多,宫人才领她们回去,姜蕙坐着轿子,没走多久,突然见轿子停下来,她透过车窗,看到是在一处小巷子,正当要问轿夫,却见门帘被掀开,穆戎坐了进来。

这轿子极是狭窄的,两个人立时贴在一起。

姜蕙对他的举动早已不惊讶,他此番来,定是问结果。

谁料他一坐好,只捧着自己的脸看。

眼睛对眼睛,那么近,姜蕙的脸忍不住有些发烧,微微垂下眼帘。

“不错。”好一会儿,他满意的吐出两个字。

弄得好像她是去为他完成什么任务。

姜蕙没好气:“哪里不错,要不是我机灵,今日兴许都完了。”

穆戎眯起眼眸:“出何事了?”

“是那卫铃兰,她早先就不喜欢我,今日来,定是故意阻挠,想说我是亡国奴的种。”姜蕙一边说,一边盯着穆戎,想看看他的反应,他要是袒护卫铃兰,她以后嫁了他,只会看他更不顺眼。

第54章

穆戎倒是奇怪:“她为何与你作对?”

姜蕙微微颦眉。

莫非他不知道卫铃兰喜欢他?

也有这个可能,卫铃兰心机深沉,轻易不表露出来,再者,她为人骄傲,不会一开始就主动向穆戎示爱,至多引他注意罢了。

可早晚,她耐不住!

还不知道会使出什么法子呢。

她正色道:“要说确凿的证据,我拿不出,只是一种直觉。当初入京前,她与她二婶来宋州拜见,我便觉奇怪。到得京城,她又请我与几位姐妹去卫家做客,那日的事,殿下必是知道的。”

穆戎道:“那日你弹了琴。”

姜蕙惊讶:“你怎知?你很早就来了?”

“我与卫公子与你们一墙之隔罢了。”当日听到卫铃兰弹琴,随后一曲意境迥异,因他知姜蕙在,很快就猜到是她。

他笑一笑:“你琴弹得不错,改日弹与本王听。”

姜蕙道:“殿下想听,小女子自不吝啬,说起来,那日沈姑娘也在,后来沈姑娘出事,听说卫铃兰就在旁边。可要说容貌,要比身段,都是她更为出色,我不明白贼匪为何要劫掠沈姑娘,我私下对她起了疑心,又知沈姑娘原本是要嫁给殿下的。”

她顿一顿:“而今日也一样,皇后娘娘为殿下选妻,卫铃兰又出现在此,还故意使我难堪,两桩事联系在一起,不难猜出她的目的。”

依穆戎的聪明,听得她说这些,如何猜不到。

“你是说,她想嫁本王?”所以才害沈寄柔,又阻拦她。

姜蕙点头:“是,故而我若是嫁与殿下,卫铃兰此生都会与我为敌!殿下,”她直视着他,“您可信我?”

她分外认真,眸中也含着渴求。

希望得到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