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想让高展明接近刘世嘉,然而高展明却对刘世嘉没什么兴趣,高赵两家之争,他躲得越远越好,又如何会往上凑?

刘世嘉被高嫱扣在京城中,但他也不能白呆着,高嫱得想个合理的由头不让他走,若不然节度使闹起来,她虽是一国太后,终归也是理亏。因此高嫱在京中给刘世嘉安排了职务,只说京城缺人手,非要刘世嘉留下为国效力不可。这话当然是借口,全国上下还能找不出合适的人选非要用刘世嘉?然而只要有了借口,不管是否合情合理,高嫱动用手段把非议都压下去,刘世嘉等人也无可奈何。

太后给刘世嘉安排的职位在军中,职务是折冲都尉,为折冲府之长官。然而高嫱绝没有好心到当真让刘世嘉领兵,实际上刘世嘉得到的只是个虚弦,真正管事的人是左、右果毅都尉,他们只需要对刘世嘉假意逢迎,却根本不用听从他的指令,任何事情都有高嫱担着。

折冲府的兵权实际掌握在高元照手中,如此一来,刘世嘉就相当于成了高元照的直属手下,高嫱如此安排,亦是方便高家对他的看管,以免他出什么幺蛾子。

然而这折冲府也不是什么安生的地方。左、右果毅都尉都是高家的亲戚,不学无术,全靠家族的荫庇获得官职,平日只知道吃喝玩乐,遇上事都丢给手下处理。上梁不正下梁歪,折冲府的长官尚且如此,底下的人又如何会有纪律?以上欺下,以大欺小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折冲府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刘世嘉被迫接下折冲都尉一职之后,曾去折冲府军中视察过几次。便是当着他的面,那些人也并未收敛,军中全无军纪可言,执勤的人员少来了一半不说,甚至有人在执勤的时候聚众赌博。

刘世嘉实在看不过眼,便出手管教,把右果毅都尉王奇叫来,要求按照军纪杖责那几个玩忽职守的家伙甚至将他们逐出军中,刘奇满口答应,当场就命人把犯事的人都给拖下去了。

过了两天刘世嘉又去了回折冲府,竟又见到了那些本该受罚的家伙。那些人各个好手好脚,非但没有按律驱逐,甚至连杖责也未受。刘世嘉气得立刻把王奇找来,狠狠斥责了他一顿,王奇又是好言赔罪,哄走刘世嘉,照样什么都没做。

就这么过了几天,折冲府又出事了。

折冲府有数十名士兵作乱,杀死了十数人。

这天中午高展明刚下了朝,正要回家休息,刚出宫门没多久就一名牵着马的太监急急忙忙给拦了下来:“高大人!”

高展明停下脚步:“李公公?出了什么事?”

李公公拉着马在高展明边上停下,擦着头上的汗道:“高大人,您赶紧去折冲府看看吧!”

高展明皱眉:“折冲府?”他是个御史,职权范围是监管朝中所有官员,李公公这么着急拦下他,定然是折冲府出事了。可折冲府是练兵的地方,哪一位官员有不法之举需要他来监管?何况他平日里做的也就是查出官员不法之处,往上递递折子,少有急着要办的事。

李公公凑到他耳边,小声道:“折冲府有人造反了!”

高展明又是一怔:“有人造反?不是应该立刻派兵镇压吗?”

“人已经派过去了!”李公公道,“到这个时候,估计人也该都抓了。”

高展明有些明白了:“此事太后让我调查?”恐怕这回的叛乱,涉及到哪些官员了。

李公公摇了摇头,左右张望,贴近高展明轻声道:“折冲都尉已经赶过去了,太后让你立刻跟过去看着。”

高展明这下又有些糊涂了。折冲校尉去,自然是解决叛乱一事的,太后不说让他解决事情,却让他跟过去,这其中又有什么深意?然而高展明是个人精,他一会儿又想通了。折冲校尉不是别人,就是刘世嘉,高嫱对刘世嘉一直盯得很紧,恨不得将他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眼下折冲府出了这件事,刘世嘉身为长官,于情于理他都是有权处理的。而这折冲府又是高家兵权,太后恐怕是担心刘世嘉会做出什么有损高家利益的事来,因此要派人前去盯着。高展明身为御史,又是高家嫡系子弟,这个重担自然也就落到了他头上。

李公公把马缰递到高展明手里:“高大人,您快些去吧。”

高展明心里转了一转,跳上马道:“我这就去,你回去向太后交差吧。”

高展明骑着马一路急赶,不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折冲府。折冲府外围了很多人,地上还有血迹,高展明推开人群走进去,门口的卫兵拦住了他:“来者何人?”

高展明也不多啰嗦,把腰间的御史牌摘下一亮,那几名守军便收起长矛放他进去了。

高展明走进折冲府,只见里面一片狼藉,兵器架子和公府都被砸了,地上停了许多尸体,有的地方还有被火烧焦的痕迹,一路向里,更是到处都有打斗的痕迹和血迹。

不一会儿,他来到了练兵场,只见练兵场上围了许多人,有一批人被绳索捆着跪在地上,还有一批人手里拿着武器,正指着那些被捆缚的人。人群中间有一个人骑在马上,正是刘世嘉。

高展明远远的就看见刘世嘉面红耳赤,正跟身边人争论着什么。他走近前,刘世嘉突然突然扬起马鞭,朝着边上一人狠狠抽了过去!

高展明吓了一跳,来不及多想,立刻拔出佩剑去挡,那鞭子被高展明的佩剑一挑,加之周遭的人看见刘世嘉挥鞭都退开了,鞭子并没有抽中任何人。

刘世嘉这才看见高展明,皱了下眉头,冷笑道:“来了条好狗。”

刘世嘉惯来对高家人恨得咬牙切齿,当着高展明的面也不忌讳,竟是当众讽刺他是一条狗。高展明也不生气,只道:“刘都尉,请先下马吧。”

刘世嘉冷冷地横了他一眼,从马上跳下。

高展明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刘世嘉抱着胸一副懒得搭理他的模样,一旁的右果毅都尉王奇将高展明拉到一旁,对他如此这般交代了方才发生的事。

原先被捆起来的那几十个人便是方才叛乱之人,此时已尽数受伏了。王奇本想将这些逆贼当场斩杀,却被赶来的刘世嘉强行阻止。他命令众人停战,将叛乱者全部捆回去审问,然而折冲府的士兵却不依,有人趁着捆绑的时候趁机杀叛乱者,刘世嘉发现了,立刻以违抗军令为名拔刀斩杀了那名士兵,还命人去找医生来救治被捅伤的叛乱者。如此一来,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士兵们将叛乱者全都捆了起来。

刘世嘉想把人带走,离开折冲府,请动大理寺来审此案。王奇却不同意。他认为这些造反之人隶属于折冲府,该当场斩杀以儆效尤才是,即便要审,也是折冲府的事,不该请动大理寺。于是双方就争执了起来,刘世嘉一怒之下便要出手打人,被高展明拦下来。

王奇苦着脸道:“表兄,你说那姓刘的,也未免太不讲道理。便是太后让他做了折冲都尉,他也不该这般多事。竟然请了大夫来医治受伤的逆贼,却杀了咱们跟逆贼搏斗的兄弟,简直荒谬!表哥,我不敢跟他理论,你可说说他吧。”

这王奇乃是高元照妻子的表亲,跟高展明没有半点血缘关系,更何况他的年纪实则比高展明还大了十来岁。然而为了攀近关系,他竟然管高展明叫一声表兄,这也真是滑稽了。

高展明听罢他的说辞,心里便大致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了。折冲府的腐败,他先前也是听说过的。看这些造反之人,大多瘦骨嶙峋个子矮小,恐怕是穷苦人家出身,在折冲府中惯受欺负,实在忍不下去,才出了下策中的下策,竟然想要造反。王奇等人不想让大理寺插手,只愿意在折冲府内部解决,只怕是这些造反之人手里有许多他们往日里违法乱纪的证据,这闹出去了,终归不好。

高展明想了想,向造反者走去。几名士兵吓了一跳,忙拦住他:“御史大人,这些逆贼危险,你万万不要靠近他们!”

高展明挥开了几人阻挡的胳膊:“让开,我有话要问他们。”

那几人面露为难之色,却也只能闪身让开。

高展明走到一个看起来年纪较小的造反者面前蹲下,和颜悦色地对他笑了笑。那造反者一怔,立刻局促起来。高展明温声道:“不要怕,我问你几个问题。”

那造反者轻轻点了点头。

“你们今日为何聚众造反,杀害你们的长官?”

那造反者脸上露出恨恨的神情,小声道:“他们平日总是欺负我们,抢我们吃的,打我们,我们再也忍不下去了。”

高展明心道果然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折冲府里有背景的兵卒们惯来嚣张,当街欺负百姓的事也做过不少,何况是在队中欺负弱小者。难怪王奇这么不愿刘世嘉把人交出去了。

“他们还……”那造反者还欲详细说明,高展明抬手制止了他。“现在不必说了。”

高展明走到刘世嘉身边,刘世嘉用不屑的眼神冷冷看着他。

高展明毫不在意,依旧带着谦和的微笑:“都尉大人,此事你欲如何处置?”

第九十二章 审案

高展明毫不在意,依旧带着谦和的微笑:“都尉大人,此事你欲如何处置?”

那王奇听高展明这么问,顿时急了,在一旁干瞪眼。他们请高展明过来,就是希望高展明能制约刘世嘉,让他不要再查下去。这刘世嘉摆明了是要找折冲府的麻烦,按照他的意思,审问这些造反的士兵,势必会揪出不少折冲府的黑幕,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受牵连!

刘世嘉冷冷道:“谋反可是大事,当然要调查清楚!把他们都带回去,我要亲自审问!”

折冲府的众人向高展明投去求助的目光。

高展明毫不意外,扫视众人,高声道:“还不照都尉大人说的,把他们都带回去?!”

众人瞬间就慌了,王奇忙道:“表哥,万万不可啊,这几个逆贼为了保命,一定会乱咬人,牵扯的人太多,对折冲府不利啊!”

高展明却全然不理他,见众人不动,神色变得严厉,喝道:“还不动?!你们打算违抗命令吗?!”

刘世嘉略有些惊讶地看了高展明一眼。

众人犹犹豫豫,有几人把架在叛军脖子上的剑撤下了,有几人还是不动。高展明冷笑道:“好大的胆子!折冲府都尉和御史的命令你们也敢不尊,非要我请皇上和太后亲自来此才管得了你们这些胆大包天的东西?!都尉大人,请立刻调兵前来,把这些逆贼全部抓起来!”

士兵们听高展明抬出太后来压人,顿时慌了神,纷纷把兵器收了。突然,一道血喷了出来,一名被捆着的叛军脖颈飙血,浑身抽搐地倒了下去。

那个用剑抹了叛军脖子的士兵立刻跪倒在地,道:“小人一时手滑,请都尉和御史见谅。”

高展明和刘世嘉都愣住了。那士兵显然是故意的,这些叛军都是平日在折冲府备受欺压的底层,因为忍无可忍才会造反,他们手里肯定有不少欺压他们的士兵的罪证,这些士兵害怕叛军被抓回去之后检举自己,所以对刘世嘉抓人的行为百般抵触,如今扛不过了,就弄出个“失手杀人”来。

其他士兵见状,也犹豫着是否要效仿。高展明这下是动了真怒,大喝道:“来人给我把他……”

话音未落,只听噗的一声,又是一股鲜血飚了出来。那名跪在地上的士兵的胸脯被一把利剑刺穿,他不可思议地抬头,刘世嘉一脸冷漠地站在他面前:“不用来人了,违抗军令者,当场格杀!”

刘世嘉手中一使劲,把剑抽了出来。那人胸口的窟窿汨汨冒着血,倒在地上,全身抽搐了一阵,咽气了。

所有人都震惊了,那些士兵们不敢再轻举妄动,有人立刻把剑收起来,有人立刻把手里的兵器丢到地上。这些人折冲府的小官员兵长都是仗着自己家中有势力,有些跟高家是远房亲戚,所以平时作威作福惯了,目无军纪。可他们并不傻,到底是不敢与刘世嘉高展明为敌的,事情闹到了这个份上,也就只有老老实实地听从号令了。

高展明对于刘世嘉雷厉风行的态度也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恢复镇定,道:“全部给我带走!带到刑房去,我和刘都尉会亲自审问他们的。”

刘世嘉转过身,要笑不笑地对高展明一拱手:“多谢高大人。”

高展明回礼:“客气。”

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各自都揣着心思,朝刑房走去。

不多久,有人进来禀报:“都督,御史大人,准备好了,现在要把人提上来审吗?”

刘世嘉还没开口,高展明抢先道:“稍等片刻,我会叫你。你们先都出去吧!”

众人告退,纷纷退出房间。

刘世嘉抱胸,翘起二郎腿,冷冰冰地打量着高展明,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笑意:“高御史,你不会到了这会儿,想起要叫我办糊涂差事吧?亏得我方才还感激了高大人能让我明明白白办桩案子。”

高展明微微一笑,并不理会他的讽刺,问道:“不知刘兄打算如何办这桩案子?”

刘世嘉把二郎腿一放,挑眉一字一顿道:“秉公办理!有多少人贪赃枉法,就治多少人的罪!”

“啪啪啪!”高展明鼓掌,赞道:“好!刘兄如此秉公执法,让在下佩服!那就叫人开始审问吧?”

刘世嘉愣了。高展明今天的态度让他觉得很不寻常。这折冲府可是高元照的亲兵,这一个个安插的都是他的心腹,可以说折冲府的兵力不会听皇上的,只对高家唯命是从。把他刘世嘉放进折冲府,也是把他安插在高家的阵营里,好管束他。高元照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亲信被牵连,所以希望赶紧解决了这桩谋逆的案子,不要拖更多人下水。他就偏不想让高元照如愿,偏要严查到底,把不法之徒都揪出来。很明显,高展明是高元照派来的,按照高展明的立场,应该想方设法制止他才对,可为什么高展明并不阻挠他,还帮着他?

高展明见刘世嘉迟迟不语,道:“刘都尉还有什么想法吗?”

刘世嘉眯眼,狐疑地盯着高展明。

高展明笑了:“刘都尉,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今天这事,无非就两条路可走,把叛军都杀了,把事情压下去,这事儿就算完了,这是最简单也最省事的法子。第二,查清楚叛军为什么反叛,把所有徇私枉法的人都抓出来,不怕事情大,就要严查到底!”他顿了顿,看了看刘世嘉的脸色,接着道,“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也不瞒你说,安国公派我来此地,是希望我走这第一条路,赶紧地把事情压下去。”

刘世嘉眼睛眯得更甚了,哼了一声,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高展明道:“我虽是高家的人,但你若以为我和安国公是一样的,那你可就错了。如今咱们高家家大业大,我也知道,繁荣不过是暂时的假相,内里早已是腐朽不堪,今日折冲府的事,不过就是爬出来的一颗蛀虫罢了,并不新鲜。我们高家的基业要传下去,我可不希望荣华富贵到安国公为止,我就必须要改变现状。刘兄肯如此尽职尽责为我高家出力,我十分感动,自会对刘兄鼎力相助。”

刘世嘉愣住了。他万没想到高展明竟然会这么说。的确,只要冷静一想,高展明说的是实话。这折冲府如此腐败,如今他出手整治,是暂时给安国公添了不少麻烦,可如果真把折冲府给治好了,最终真正受益的却是高家,这是刘世嘉不愿看到的。他对高家恨之入骨,恨不得早点把高家整垮。

可如果今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这件事就这么压下去了,倒正符合了高元照的心思,如今朝野上下对高家非议不断,高元照恨不得快刀斩乱麻把麻烦全都压下去……

刘世嘉顿时懊恼起来。高展明对他说这番话,绝对是故意的。他秉公查下去,从长远而言,对高家有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对高家目前的形势有利……怎么做都对高家有利,让他简直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他可不想自己劳心劳力忙活了大半天,结果却是帮高家除去了一颗毒瘤!

高展明闭着眼靠在椅子上养神,等了一会儿没听见刘世嘉出声,不由勾起嘴角,道:“看来都尉大人也并不是那么大公无私。想来想去,无非是想给我那伯父姑妈找不痛快罢了。”

刘世嘉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

高展明睁开眼,微笑道:“刘大人考虑好没有,若是考虑好了,我就叫人把叛军押进来,咱们一个个审,爱怎么审怎么审。”

刘世嘉在桌子底下拳头捏的咯咯响,半晌挤出一个笑容:“御史大人的意思呢?”

高展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很显然,刘世嘉显然陷入了纠结之中,一时半会儿做不出决定,所以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但这也是个无解的答案,无论他答了什么,刘世嘉都会怀疑他答得是真心还是假意,最后又陷入猜忌和纠结之中。事实上,无论这桩案子怎么办,高展明都可以接受,但又都有头疼之处。

——高展明方才说的话,并不是假话,而是他的真心话。高家想要继续富贵下去,他就必须要改变目前的局面,把腐败的苗子一根根揪出来,要不然这棵参天大树倒下也不过就是朝夕的事。严查,揪出一堆徇私枉法狗仗人势的东西,就是去掉了一颗毒瘤,但是高元照和高嫱那里难以交代,势必会受到责难;放那些狗东西一马,眼下的困难是解决了,可从此以后想要再整治折冲府又难了。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打定了主意,把这桩事当做一个人情,卖给刘世嘉。

高展明笑道:“我听刘大人的。我是个御史,主督查之职,查办案子,是刘大人的公事,我只管听着就是。”

刘世嘉发现高展明是真的打算随他的意思,更加吃惊了。他原以为高展明跟他说那番话,是故意诱导他,想让他掉进圈套里,可高展明不表露出任何态度,他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过了片刻,刘世嘉黑着脸一拍桌子,大声道:“来人!把叛军给我押进来,我要严查此事!”

高展明抱胸坐在椅子上,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一副悠然自得之态。

第九十三章 查案

不片刻,两名叛军就被押了进来,一名录事捧着薄子和文房四宝跟进来做案头记录。

刘世嘉问道:“今日的叛乱,是谁带的头?”

那两名叛军你看我,我看你,支支吾吾不说话。

刘世嘉一边偷偷打量着高展明的脸色,一边审问那两名叛军:“那么,你们为何造反?”

一名叛军跪下去给刘世嘉拼命磕头,哽咽道:“长官,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是平民参军,这折冲府里所有军官家里都有权势背景,不少士兵跟他们沾亲带故,也收了荫庇,唯有我们这些靠不上的,平日里受尽了凌辱。他们目无王法,横行霸道,逼着我们给他们孝敬钱,家里没钱,就逼我们去抢老百姓的,就算出了事,也是我们担罪过。先前有人气不过,违抗他们,说了两句,就被他们给活活打死了。”

刘世嘉眉头皱得极紧。看方才那些人的态度,就知道他们往日嚣张到了什么程度,根本不听长官的指令,无法无天,会做出这种事来也不奇怪。

一旁的录事举着笔踌躇地看着高展明。他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些如实地记下来。

高展明坐正了身体,问道:“你方才说的欺压你们,逼你们偷盗的,都有哪些人?”

刘世嘉吃惊地掠了他一眼。高展明是真的想查?

那两名士兵头如捣蒜,报了数人的名字出来。他们参与了造反之事,自知死路一条,所以说话也再没什么顾忌。

“以王奇为首的几名尉官,要求我们这些没有职务的人每三个月给他们交一吊钱,说是军费,若是不交,要治我们的罪,还会把我们活活打死。有些士兵巴结上了那些尉官,就把他们的指标分配到我们头上。我们家里是穷苦老百姓,原本还指望军饷能养活家里老小,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呢?”

录事又看了眼高展明,暗暗掬了把冷汗。他这个记录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个王奇可是高展明的表弟,虽说是远方亲戚,但也是亲戚,这一段要是记上了,万一到时候高家找他的麻烦可怎么办?

刘世嘉冷冷出声道:“你怎么不记?”

录事连忙低头在簿子上写了起来,只是隐去了王奇的名字不提。

两人继续审下去,越听越触目惊心。哪里都有腐败和黑幕,高展明和刘世嘉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折冲府的腐败情况居然如此之甚,用目无法纪都已经无法形容,有些事情做得简直是问天借了胆,便是当朝皇帝都未必敢做那么多过分的事。

刘世嘉的脸色越来越黑,高展明的脸色也很不好看。那刘世嘉到底是个外人,他再怎么愤怒,也不过只是打抱不平罢了。可高展明却是高家人,他除了不平、愤怒、怜悯的情绪之外,更多的则是担忧。照这个形式下去,高家只会比他想的落败的更快,这折冲府的势力可是兵权,兵权就是要强大才可以捍卫自己的地位,可看看现在折冲府是个什么鬼样子,练兵之地成了享乐腐败之所,根本不堪一用。如今的高家,就是一个内里外全腐败的绣花架子,他来得及在高家完全倒下之前靠自己的能力重新开辟一片天地吗?

他们审完了两人,又命人另提两名叛军上来继续审。

突然,外面响起敲门声:“御史大人,都尉大人!”

高展明道:“进来!”

一名校尉进来,跪下道:“大人,刚才有两名士兵自杀了。”

高展明吃了一惊,刘世嘉冷笑道:“畏罪自杀?该不是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下士,如今见我和御史大人开始清查,就怕了吧?”

“恐怕不是。”高展明道。若真是刘世嘉所说的那些人,恐怕眼下都想办法去找自己的靠山求情了,这么着急自杀,颇有些蹊跷。他问道,“死的是什么人?”

那名校尉道:“是三府下的两个普通士兵,名叫张立天和田三七。”

高展明将目光投向跪在堂下受审的两名叛军,那两人露出了惊讶和悲伤的神色。

高展明道:“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

那名校尉就告退了。

高展明问叛军:“张立天和田三七你们认识吗?是什么人?”

一名叛军哭着道:“他们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样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

刘世嘉一怔,坐正了身体,问道:“你们可知他们为何自杀?”

原来那两个人虽没在今日被抓,但叛军谋逆之事并非是临时起意,暗中筹划了一月的时间,张立天和田三七两人原本也是叛军队伍中的,只是事到临头怕了,就躲了起来没有参加暴动。今日叛军被抓,高展明和刘世嘉进行会审,张立天和田三七两人也知道参与叛逆之人必死无疑,他们唯恐被供出来后牵连家人,便是不被供出来,叛军都被镇压了,平日那些个作威作福的人只会更加嚣张,他们的日子也过不下去,因此就自杀了。

听完这些,刘世嘉和高展明都沉默了。

高展明想起在嘉州之时,也曾有叛军作乱,被李景若抓住之后,下令全部当场诛杀,怕的就是审问过后一个牵扯一个,牵扯太多,人人自危,更多人铤而走险,局势将更难平复。如今这样的局面又一次重演了,高展明选择了和李景若不同的解决方法,李景若曾经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

高展明闭上眼睛。如果李景若在这里的话……他会怎么做呢?

刘世嘉道:“先把人带下去,押后再审!”

等叛军被带走,刘世嘉起身道:“御史大人,我出去透透气。”

高展明举手示意:“请便。”

刘世嘉大步走了出去。

刘世嘉离开后,高展明正在房里闭目养神,不多久,他听到急匆匆的脚步声,睁开眼看清来人,不由吃了一惊:来的不是折冲府的人,而是亲王府校尉、高元照的心腹高渊。他一进门,就急冲冲道:“兄弟啊,你怎么真让刘世嘉那家伙查起案子来了!”

高展明顿时头疼不已。他就知道那些人肯定会去通风报信搬救兵,没想到救兵来的这么快,直接就把高元照的亲信给请来了。看来高元照也关注着折冲府的动态,希望赶紧把暴动镇压下去就完结此事。

高展明只得装傻道:“我也是没法子,那刘世嘉坚持要查,谁不让查他就砍谁,被他砍死的家伙现今尸首还停在院子里呢。我也是被逼无奈的。”

高渊蹙眉道:“借他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动你!折冲府的兵力任你调遣呐!你是御史,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摆不平,先说几句话把他给稳住了,拖过了今晚,一切可就由不得他了。”

高展明只得道:“等他回来,我再想想法子。”又道,“再者说,便是让他查,这案子终究办不办,怎么办,也由不得他的,你也不必如此担心。”

正说着,门突然被人推开,刘世嘉大步走了进来。高渊吓了一跳,连忙拱手陪笑:“刘都尉。”

刘世嘉心中了然,目光讽刺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眼高展明,深吸了一口气,道:“高御史,我今日身体不适,这案子容后再审,如何?”

高展明一怔。刘世嘉不傻,他这么说,也就是说他放弃往下查了。为什么?就因为死了两个人?高渊却喜出望外,拼命拉高展明的袖子,示意他赶紧同意。

高展明只得起身道:“那刘大人赶紧回府歇着吧。”

刘世嘉转身就往外走,高展明立刻甩脱高渊跟了上去:“刘都尉,我送你一程!”

刘世嘉走在前面,脚步极快,高展明小跑才跟上他,两人走到折冲府外,高展明小声问道:“刘兄,怎么不查了?”

刘世嘉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笑容:“查够了。方才那些,就已经叫我大开眼界,我算是想明白了,我没功夫费心费力为你们高家做事,我更乐意看着你们是怎么自生自灭的。”方才审出的那些徇私舞弊的事情,已经令人瞠目结舌,刘世嘉可节度使之子,他心里很清楚,一个军府到了今日的模样,已经形同虚设,其崩坏已经可以预见。再者,便是他当真往下查下去,上头有高元照和太后压着,那些为非作歹之人也未必会受到惩戒,还不如就眼看着他楼塌了吧。

高展明道:“我送你。”

刘世嘉道:“不必!”翻身跳上马,扬长而去。

第九十四章 来信

刘世嘉突然放弃了对案情的搜查,让高展明既有些失望,又松了口气。

松了口气,自然是因为眼下的难题解决了,他要是坚持把这案子查下去,太后和安国公那里的压力必然不好对付。不过他原本也没指望靠着这次机会就能把蛀掉的地方连根拔起,只是想弄清楚高家的沉疴痼疾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忙完了折冲府的事,高展明回到自己府上,引鹤迎面走来,笑道:“爷,有您的信,从嘉州来的。”

高展明见引鹤笑得促狭,便知信是李景若寄来的。他今日经历折冲府一事,原本心情不佳,听得有李景若的来信之后,脸上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引鹤跟了高展明那么久,两人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过了主仆,他没大没小地揶揄道:“爷,瞧您笑的,今日是有什么高兴事?”

高展明瞪了他一眼:“没事做就去帮忙清算账本,少在这晃悠。”边说边快步往卧室走去。

高展明在院子里又碰见了唐云。自打他开诚布公地和唐云谈过之后,唐云跟他之间就有了默契,唐云不会干涉他,他偶尔给唐云递些消息,唐云如何跟太后和安国公交差的事儿他也不问,总之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高展明回到房里,信被引鹤放在他抽屉里了,他确认信封完好没有被人动过之后,小心翼翼地将信拆开。

信的抬头,写着夫人二字,高展明不由得笑骂道:“这家伙。”

看了几行之后,高展明有些吃惊。李景若说他父亲身体抱恙,他写这封信的时候正准备离开嘉州,高展明收到信时他应当已经返回襄城了。他在信中提了些生活琐事,说高展明离开之后嘉州的百姓都很想念高青天,又提到听闻刘世嘉被高家扣在京城之中,让他不要和刘世嘉起冲突。还有一件事,是他拜托高展明去做的。他说他曾有两位旧友,都是文采斐然、大义廉洁之辈,只是时局不佳,五年前不幸招来杀身之祸。再过几日,就是他那两位旧友的忌日,他那两位旧友被葬在城南的山脚下,请高展明有空就亲自替他去为旧友扫扫坟,上柱香,以慰藉旧友在天之灵。

高展明看到此处,不由将信暂时压下,沉思起来。

信送来的还算及时,那两日的忌日也就是十几天后了。李景若在信上说的并不明白,虽然提到了他的两位旧友名叫许荣、张申,这两人的名字高展明似乎在哪里听说过,但细想又很陌生。李景若信上说他们不幸招致杀生之祸,却语焉不详未提他们究竟是如何死的,大约也是担心说的太多而信落入旁人手中会惹事。但他好端端的让高展明替他去扫墓,还特意提了亲自二字。李景若绝不是无事生非之人,他这么说,就必然有他的用意。

高展明记下了许荣、张申两人的名字,又拿起信继续看。后面的就都是些琐碎之语了,然而在信的末尾,李景若写了四个字——“明哲自保”。高展明是聪明人,看见这四个字,不由吃了一惊。李景若这般提醒,只怕是他知道了什么不能明说的事,又或者是他自己有什么计划。总之,他绝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