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位置比较小的奶茶店,大多是打包带走的,多处在人流量极大的地方,打包带走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客流量达到最大。学校门口客流量不少,但是远没有那些购物中心之类的地方人多。

想明白这些以后,孙静言也能够接受租金高一点了。

第二天再次联系房东,表示如果租金可以低一点的话,就愿意敲定下来。

这次,就轮到孙静言出马了,她发挥了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的超人水准,终于将房东说服了,以能够接受的价格,签了五年的合同。

孙静言算了算时间,虽然五年后房价已经涨了,租金也会涨,但是那还是在暴涨前夕,五年后,如果盈利了,她们可以接受更高的价格租下这个房子,却避开了猛涨的时机,抢先签下合同的话,也是占便宜的事情。

当街铺面,有集贤中学的学生客流打底,时间又是五年,租金很不便宜,夏言直接眼睛都不眨就花出去了。

程颖慧有些惴惴不安的,她爸妈花钱都很少一次花那么多呢。

“如果亏本了,怎么办啊?”程颖慧有些担心地说。

虽然小伙伴们都很有信心,可是万一呢,毕竟做生意这种事情,风险还是很大的。

孙静言笑着说:“亏本了,你的压岁钱就拿不回去了,你又要攒好多年才能够攒回来了。”

程颖慧担心的不是自己的钱,她丢了本钱,又不影响她的生活,她担心的是两个朋友。

夏言说:“这个你别担心,就算是折本了,我们就当是买教训了,反正我们没找别人借钱,也没找银行,没有人跟我们追债。”

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资金,资金无压力的话,一般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程颖慧觉得,夏言真的是是金钱如粪土啊,要知道三个人中,出钱最多的就是她了!

而孙静言在放下了最初的忐忑和犹豫,决心干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把担忧抛到了脑后。而且店里面的事情规划的越清晰,她就越有信心,因此,她现在没有程颖慧那么害怕。

开店不是容易的事情,签下了店铺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三个人要开始搞装修,买设备,还要招人,培训人手。而平时三个人还要上课,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作者有话要说:一直觉得,学生的钱真的是最好赚的~

当然,世界上最好赚的钱,就是孩子和女人的钱了。

谢谢大家,么么哒~

去办身份证

开店这种事, 程颖慧和夏言毕竟是真的小姑娘,而孙静言一直以来都显得比同龄人成熟不少,另一方面,也因为夏言提早说了, 孙静言部分股份是管理入股,所以不少工作还得靠她来计划统筹。

孙静言也没有开店的经验,这也是两世以来第一次自己做老板, 所以, 在租下房子以后, 许多事情都还得靠自己去摸索了。

就第一件办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时候, 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虽然两个执照都对申请人的年纪没有很大的限制, 却也因为年纪问题,让办理方面延迟了一些, 毕竟是才十二岁的三个小姑娘。

程颖慧在拿出自己的五千块前, 是跟家里说过的, 夏言家对她的作为无所谓,只有孙静言这边,还需要瞒着家里。而且孙静言还没有办身份证,只能够拿着户口本去办理这些事儿, 又得找个理由将家里的户口本拿出来。

孙静言跟家里说:“因为我是免学费入学的,而且学校又准备派我做代表参加一些比赛, 所以,他们需要我的户口办理一些比赛证明,在学杂费上, 也有更多的项目需要审核,都需要用到我的户口信息。”

如今的孙静言,丝毫不以跟家里撒谎为耻了,而且每次撒谎不动声色,尹爱莲和孙二华也发现不了什么端倪。

孙二华说:“看来你确实需要办个身份证了,老是拿着户口本跑来跑去也不好,万一丢了,还得去补办,太麻烦了。”

孙静言忙点头附和说:“是啊是啊,要早点办理。”

孙二华说:“过两个星期,就是你奶奶的生日了,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回去给你奶奶做寿,顺便去办身份证吧。”

孙静言忙答应说:“好的。”

尽管办理身份证要花去两天的时间,而且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够拿到身份证,但是这事儿没法避免。孙静言倒是想自己出钱办理个加急,可是孙二华在,她也不敢掏钱出来,在尹爱莲和孙二华印象中,孙静言是什么钱了。

除了这个事儿,在装修和店内设计方面,三个小伙伴的意见倒是大同小异。三个人都还是小姑娘,又是第一次开店,都十分激动和紧张。但是也有不少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觉得咱们店里可以放个吊床,没事儿的时候,坐在上面晃悠晃悠,多好啊!”程颖慧有些异想天开地说。

孙静言无语,吊床在别的地方不算占地方,可是在这个奶茶店里,就有些不实际了。

“吊床就算了吧,秋千倒是可以弄两个。”

孙静言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两个小姑娘还十分赞同地说:“好啊,好啊,秋千也不错!一边晃悠一边喝奶茶,真好。”

孙静言无奈,不过秋千确实比吊床实际一些。

但是这也是增加成本的事儿了,弄秋千比买两个凳子要麻烦许多,还要看天花板的承重能力,天花板承重不行的话,还要另外从墙上做承重了,这都是人工费啊!

其他异想天开的想法,都被孙静言以成本问题否决了。

她忍不住敲打两个小姑娘:“第一,以后店里开张了,了不起我们每天课后去坐坐,看看经营情况,又不住在店里,所以很多东西就算是安装了,咱们自己是享受不到的,第二,成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知道夏言你有充足的资金,但是我们已经拟定好了股份的分配,如果再让你出多钱,我们就占便宜了。虽然咱们是很好的朋友,但是钱的事情,一定要说清楚。”

程颖慧顿时讷讷不敢言了,她只出了五千块,还是家里考虑后允许的最大金额,也是想让她跟着朋友们开店的时候多学点东西的,大不了当学费的那种,更多钱她是出不出来了。孙静言也将自己的家底掏得差不多了,除了手里留的应急的钱,没有更多的钱了。

所以,现在出钱的主要是夏言。

三个人好不容易设计好了店铺的装修,像心愿墙,留言本这些,都是小本钱,所以也添加了进去。

而且,店里还准备放一个书架,这个就主要是用来放黄丫家的二手书的。奶茶店的人*流量比补习班大得多,而且二手书收拾干净以后,卖的便宜的话,应该能有不少人来买的。还有一些过期的杂志,也可供客人们翻阅。

这些都是小事儿,像机器设备这些,程颖慧和夏言就一窍不通了,还是要孙静言去查资料,进行比对,然后进行选择。

孙静言埋头计算购买设备的钱,夏言又挂了个电话,说:“到现在为止,已经接了好多个邀请加盟奶茶店的电话了。”

程颖慧说:“别理他们,咱们要自己干。”

加盟奶茶店,确实是能够省事不少,钱一交,就有人帮着装修,买设备之类的,甚至人手都能够准备好,但是三个人都觉得,这样出来的店铺,不如自己一点一点弄出来的合心意。

尽管现在是举步维艰。

孙静言没把这茬放在心上,只问:“执照的事情,还需要我们三个都到场吗?”

三个人本想靠自己把这个执照办好的,结果发现,对方欺负她们年龄小,以审核的名义拖着不办,还各种要材料,真是焦头烂额。

夏言无奈之下,只好找自己爸爸的秘书求助了。

这种生意场上的事儿,三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真是太嫩了。

夏言说:“钱叔叔说,他可以帮我们办好,这个让我们放心。”

孙静言说:“希望能尽快吧,这样拖着,每天都有房租出去啊!”

晚一天开张营业,就是损失一天的房租钱。

夏言说:“你放心好了,钱叔叔办事很牢靠的,我爸很信任他。钱叔叔也跟我说了,我们的执照办不下来,大多是因为咱们年纪小,不懂规矩,人家也觉得咱们可能不会送礼那一套,所以不太想搭理咱们。”

对于这样的事情,孙静言和程颖慧很气愤,却也很无奈,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要求别人的时候,不可能直得起腰杆的。

“这事儿,又让你劳心了。”本来说好这些事儿是孙静言主要负责的。

夏言说:“这有什么,我也是老板啊!再说了,有些事儿也是你做不到的,不是你的责任。”

孙静言突然发现,就算是重活一世,自己也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营业执照还没办下来的时候,孙静言一家要先回老家给奶奶做寿。

孙静言重生回来以后,还没回过老家。本来暑假姐弟两个是要去乡下待着的,结果没去成。这还是第一次。

对于老家的印象,孙静言是很淡了,因着每次回家尹爱莲都是想着办法找她要钱,孙静言慢慢的也不爱回家,不回家就没机会回老家了。

孙二华买了不少东西,要带回去给自己的老子娘做寿,尹爱莲满腹不高兴。婆媳问题也存在她和她婆婆之间,平时离得远,见不着碰不上,所以还算安生,碰面了之后,就不好说了。

在出发之前,孙二华叮嘱尹爱莲说:“这次是我老娘做寿,你就忍着点,别搞得大家都不开心。亲戚们都在,到时候丢的是咱们家的脸。”

婆媳之间的事儿,谁对谁错已经说不清,孙二华也不想弄明白,反正结果都是他受夹板气。一边是老娘,一边是媳妇,孙二华没法对自己的老娘发脾气,就只好让媳妇忍让点,谁让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呢?

尹爱莲怄的要死,自己辛苦跑回老家,给老不死的做寿,辛苦不说,还要被丈夫这样说,真是吃力不讨好。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谁叫她是媳妇呢?人家都说媳妇熬成婆,都是熬出来的。

孙静言听了,心里不赞同,嘴上却什么都不说,说了有什么用?大男子主义的心想已经在孙二华心中深深植根了,这辈子都改不了了。而尹爱莲虽然跟婆婆不对付,可是也不敢跟丈夫怎么样,恐怕打心底里也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孙静言开口说话,也要被说多嘴呢。

可是,孙静言自己心里想着的是,自己以后可不能找一个这样的人。

一家四口,叮铃哐啷上路了,孙二华是把能带的都带上了,背上背着牛仔大包,手里还提着蛇皮袋,尹爱莲手里提着彩色编织袋,连姐弟两个手里都没空着。一家人就跟回老家的农民工一样,大包小包,直到手里什么都拿不下了为止。

孙静言觉得身累心更累,孙二华准备的东西,都是镇上能够买得到的,可是人家硬是要从市里买,只因为市里比镇里便宜个几毛钱一块钱一斤之类的,全部东西加起来,差不多省个几十块,却要全家携如此多行礼。

果然没钱让人受累。

孙连胜看孙静言似乎挺累的,便说:“姐姐,我帮你提吧!”

孙连胜已经去上了几节散打课了,自认为身体素质得到了加强,力气也大了不少,一直想展示一下。但是身体素质哪里是那么快能够提升的呢?全都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已。

孙静言放下手中的袋子,说:“咱们两换换?”

孙连胜提着的是最轻的行礼,是给奶奶买的新衣服,孙静言手里是鞋子之类的杂七杂八的,分量重不少、

孙连胜想着自己可能也提不起两个袋子,便说:“好啊,我提你的。”

孙静言把袋子放地上,孙连胜把自己的袋子递过去,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袋子,结果一提就发现,比自己想象中重多了!第一次差点没提起来。

孙静言忍笑,故意装作没看出孙连胜的窘迫,依旧走在前面。

孙连胜咬着牙提着袋子走,却没法开口让姐姐跟自己换回来,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一会儿,孙静言回头看到他涨红的脸,吓一跳说:“咱们还是换回来吧。”

孙连胜摇头,话都说不出来了。

孙静言说:“量力而行啊,你明明提不起,还要逞能,吃亏的是自己。你看吧,等你休息的时候,会感觉胳膊像脱臼了一样,很难受的。”

孙连胜犹豫却还是不肯换,把面子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学来的臭毛病。

孙静言劈手夺过袋子,把轻的袋子塞他手里,说:“小小年纪,逞能做什么。而且还是跟亲姐姐逞能,逞能你能得到什么?你散打老师没说过吗?要保护好身体,时时刻刻的。”

孙连胜没吭声,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不敢反驳,反正他的脸还是通红的。

孙静言觉得手里的东西也重,手上也勒除了红色的印子,手指被沉沉的袋子弄得酸痛不已,却没办法,尹爱莲和孙二华的东西更重呢。

果然还是因为没钱,不然的话,一辆车就把所有的行礼塞下了。

坐完车,又走了好几里路,才到了山坳坳里的老家,一家人都已经累得不行了。

“哎呀,我的宝贝来了,快喝茶,吹风扇,这天气真是的,秋老虎真厉害。”

奶奶倒是笑眯眯的,十分高兴,不过这高兴主要是源于看到了自己的亲孙子。至于孙静言,她才从来不会叫宝贝,也不会亲自给端茶倒水的。

孙连胜忙说:“奶奶你坐着,我自己来,自己来。”

劳动长辈给自己端茶倒水,懂事不少的孙连胜现在是不敢承受了。

“哎哟,连胜可真懂事,一到家就给我端茶,好,真是乖!”

孙静言冷眼看着,不过是孙连胜把她倒得茶推回去而已。

果然这重男轻女的事儿,大多是家族传承的。

只是,孙静言也不在意这些,自己生病的时候,奶奶都从未来看过自己,当初自己还理解说是路途遥远,老人家跑过来身体受不了。但是现在却不这么想了。当时自己病的快要死了,这个做奶奶的也没有露过面,只是因为不爱,所以不在意罢了。不然,亲人即将病逝,哪有不去看望的道理?那时候还听尹爱莲说,奶奶的娘家兄弟,孙子娶媳妇,她特地去观礼了呢。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顶着炎热的天气,却不觉得辛苦了。

想到这些,孙静言还是心里凉凉的。

孙二华回到家里,稍事休息,就开始跟各色人打交道了。

此次,不仅是孙二华回来了,而且奶奶的小儿子,小名叫四华的,也赶回来了。

小叔是最小的儿子,当然也是奶奶最疼的,一进门没多久,奶奶就唠叨自己小儿子给自己带回来多少好东西,什么衣服就有多少件,鞋子就有多少双,还有多少见都么见过的糖果之类的。

小叔排行第四,以前叫孙四华,后来他自己改名叫孙财茂,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据说做的还不错,看他一身穿着打扮,还有抽的烟就知道,手上确实有些小钱了。

孙静言知道,这个四叔并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真有一些钱。当初她上大学,这个关系并不十分亲密的四叔还支持过她,并不觉得她是女孩就没有读书的必要,而且每年过年,给的红包是跟弟弟一样多的。

只是,四叔情路坎坷,一直到孙静言过世,都没有娶媳妇。在外混得不错的四叔,乡下的姑娘不想要,年纪大了也不想要,二婚的更不要,等他拖着更上了年纪,连二婚的都不要他了,有女人跟着他,也只是想要他的钱而已。

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所以他对自己兄弟家的孩子还是不错的。

思绪飘飞了一会儿,孙静言就听到孙二华在十分自豪地说起女儿的成绩。什么第一名啦,什么两个学校抢着要啦,什么免费上学啦之类的事情。

这些都是身边没有发生过的,许多人听得啧啧称奇,而且十分羡慕佩服,对孙静言投来的视线更多了。

四叔走过来,跟孙静言说:“静静,真不错啊,好好读书,以后考个好大学。只要你考上了大学,四叔就支持你上大学。”

这个支持,大家都知道,就是会给钱的意思。四叔倒是说到做到了。

孙静言礼貌地说:“谢谢四叔,我会好好读书的。”

四叔笑得合不拢嘴,说:“咱们家能不能出个大学生,就要看你的了。我跟你说,四叔在外面见的多了,就知道还是要读书多好。”

孙静言低眉顺眼地表示受教,这让四叔更加满意,成绩好而且懂礼貌的孩子,不就是大家喜欢的完美小孩嘛。

高兴之下,四叔就把自己的电话给了孙静言:“以后有啥需要的,就联系我,四叔别的没有,就两个小钱。”

孙静言收下他的名片,点头说:“好的,谢谢四叔。”

四叔也没跟孙静言多说,转身又跟别人聊天去了。做生意做得好的四叔,在接待客人上,真是游刃有余的。

孙静言将四叔的名片收起来,虽然孙二华肯定有四叔的电话,但是给另外给孙静言一份,当然是表示重视了。

孙静言收着,也是以防什么时候真需要跟四叔开口。

家里客人多,大多是来看四叔的,大约是听说他在外面赚了点钱,所以想着能不能拉拉关系,以后有需要也能够开口求帮忙吧。

四叔好面子,也喜欢排场,更舍得钱,给孩子们发糖,都是大把大把抓的,因此大家还挺喜欢他。

而现在,孙静言的成绩,貌似是成了孙二华跟弟弟争风采的最大筹码了。大家都说,看来你家是要出个大学生了。

孙二华嘴咧的老大,这话他是最爱听的,好像能够看到六年以后,孙静言考上大学的情形了。

尹爱莲心里不舒服,再加上路上晕车,所以干脆找了个理由,去屋里休息了。

孙静言坐在外面,还要时刻帮着泡茶之类的,也走不开,其实她也很想去休息来着。

不一会儿,就听到四叔说:“是打算做个房子,你们看看现在,附近有几家人的房子像我家这样,还是几十年前的旧房子?我在外头,别的不担心,就担心下大雨的时候,房子把我老娘压着了。”

孙静言知道,四叔这不是随口说的,他是真的在家里盖了一栋楼,虽然楼房很简单,但是比现在的房子结实漂亮多了。后来也确实只有奶奶一个人住,他们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一趟。

孙静言不由得想起,当初尹爱莲就说,乡下这房子,以后也是孙连胜的,孙静言当时没多想,只觉得四叔如果有自己的孩子,就轮不到孙连胜了。可是四叔一直没结婚,当然也没孩子,记得有个女人还挺着肚子跟四叔回来了,传得很厉害的是,四叔终于要结婚了,结果后来去四叔做生意的地方待产去了,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孙静言那个时候没多想,四叔是有点花,分了也正常,现在想来,难道还有别的隐情?

因为尹爱莲说新房子是孙连胜的,那个样子太笃定了,好像已经十拿九稳。

只是,这一切都还没发生,所以踪迹更无处可寻了。

下午的时候,一家人都为第二天的寿宴做准备,尹爱莲也在洗洗涮涮,只是她满脸不高兴,嘟嘟囔囔地说:“亲闺女不回来干活,倒是把媳妇用得起劲,果然亲生的就是不一样。”

这是因为孙静言的姑妈没有来娘家干活,所以尹爱莲不高兴了。

孙静言发现,尹爱莲这种人就是如此,奶奶手头有点好处的话,人家就说,自己是家里的媳妇,就是一家人,当然也有份,如果是义务和责任,就说,自己是媳妇,又不是人家亲生闺女,哪有那么亲密,当然没自己的份儿。

这样的逻辑,还真是无从反驳起。

这话也不是私底下嘟囔,有时候是故意说给奶奶听的,这样的情况下,婆媳关系能够好到哪里去呢?

只是,这对婆媳之间的战争,跟孙静言是没多大的关系的,反正她们争夺的主要战场,还是孙二华和孙连胜,她这个不受重视的女儿孙女,反而落了一个清静。

下午时候,孙二华叫上孙静言说:“走吧,咱们去县公安局去。”

孙静言忙放下手里的活儿,问:“办身份证去吗?”

孙二华点头:“是啊,咱们要赶紧,不然人家下班了。你四叔骑摩托送咱们去,他也事情多,咱们要快点。”

四叔的摩托车声音果然在外面响起了,孙静言忙快速地收拾了一下自己,就朝着外面去了。

孙连胜倒是很想去来着,只可惜被奶奶留着,不肯让自己的金孙孙走。拢共才在这儿呆两天,当然不肯放人了。

孙连胜只好留了下来。

坐上摩托,三个人就出发了。

四叔开摩托还真是快得很,嘴上还说:“开摩托还是不如开车来的舒服,速度没那么快,就没那么带劲。”

没想到这个念头,四叔连车都有了。

孙二华对自己这个弟弟羡慕不已,却没有办法,时运和脑子都十分重要。

当初兄弟两个一起出去打工,跟着熟人做过小工,也一起卖过早餐,还一起开过店卖鞋子,全都亏了。尹爱莲气急之下,直接把丈夫喊了回来,不准他跟着四叔在外面胡混了。四叔那个时候没有成家,光棍一个,自然也不想回来,没想到反而让他给混出来了,也不知道尹爱莲现在作何感想。

他们家举家搬到城里,开始自己做生意,大概也是受了这样的刺激吧。

在摩托车上,四叔主动问起了孙静言读书的细节,孙二华当然是愿意说这个话题的,好像只有在家庭方面,他才比得过自己的弟弟。

“现在你们要自己带桌子去学校吗?”四叔问。

四叔当年也是快读完初中才出门打工的,那个时候,他们桌椅都要自己准备,饭菜也是如此,食堂只负责给他们蒸好饭。

孙静言说:“不用了,学校桌椅什么都有。”

“真好,比我们当初好多啦!那个时候,我们上半天课,下午的时候,老师没来上课,就让我们放学回家了,你知道老师干嘛去了?”

“干嘛去了?”

“老师喝醉了,在家里醒不来呢!我们没人上课,只好把我们放回家了。”四叔语带笑音,可能是回忆起了那个美好的时候吧。

孙静言说:“那样不太好吧?我们学校老师敢这样,可能会被开除的。”

这样不负责的老师,绝对是很有损学校的声誉的,为了保证家长满意,学校开除这样的老师也正常。

四叔点头说:“所以你们现在好啊,什么都不用操心,一门心思读书就好。”

孙静言默默想,她要操心的事情可多了,怎么可能不操心。

“我听说你暑假打工赚了钱啊?”四叔又问。

孙静言点头:“赚了点钱,转眼又花光了。”

“赚钱是大人的事情,你们小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啊。要是以后有什么困难,给四叔打电话。”

孙静言暗暗撇嘴,她上辈子就是万事不管,只管读书,结果就被尹爱莲捏在手里捏了一辈子,一个养大你的功劳扣下来,就得无条件答应她的所有要求。

孙静言不想走老路,哪里会像以前那样?

孙静言没吭声,倒是孙二华忙补救说:“现在流行这样。现在不是咱们以前那个时候了,以前咱们年纪小就去打工,是因为过得不好,家里要钱。她们现在,是锻炼自己,是一种社会实践,越是有钱人家的小孩越这么干。”

这些理由,还是孙静言当初说服他和尹爱莲出去打暑假工,而不是回乡下的说法呢,不知道孙二华是真信了,还是因为要面子才这样说。

四叔没有孩子,不太清楚现在的情形,沉默了一下,才说:“现在跟咱们那个时候,还真是很不一样了啊。”

孙二华点头说:“是啊,她们现在的小孩幸福。老师负责,政*府也负责。”

孙静言腹诽,那是因为两个孩子都不是去的那种烂糟学校吧,差学校跟你们以前是一样一样的。

这一路上,一半的时候,是四叔在教孙静言,最好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努力读书,总结为一点,就是学历高好赚钱。

这是最直接最打动人心的目的了。

孙静言读书,却是为了摆脱现在的家庭,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只是乖乖点头答应。

到了公安局,好在时间赶得及,听说是未成年人办身份证,审查就严格多了。

好在之前打听得清楚,资料都准备齐全了,又有家长陪同,所以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叫孙静言进去拍照了。

这秋老虎的天气里,办公室也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吊扇在工作,孙静言还要穿上那件外套,给拍身份证照。

看着身份证的示意图,孙静言才想起,现在还没有实现二代身份证,身份证都还是过塑的那种。

孙静言看到过孙二华的旧身份证,颜色失真不说,因为时间的原因,身份证有些泛黄了,尽管给过塑了,但是有些颜色还是晕开了,又因为掉进水里过,整个身份证都污损了,只好重新办了一张。

还是二代身份证比较好,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拍完照之类的,警*察面无表情地说:“小姑娘,你的身份证出来以后,要自己好好保存,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