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多吃点。”海兰珠亲自给范宗泽夹了一块酱鸭,这是广式菜谱里的特色菜,被她改良的稍微咸点筋道点,就成为了很受皇太极喜*的一道菜肴。

突然她感觉身边的气压略有降低,扭头刚好看到皇太极那飞快的不愉。她心中暗暗好笑,手上动作却不停,夹起最中间最肥的那一块放到他的碗里,又夹了一筷子菜。

“爷多吃点蔬菜。”

皇太极立马雨过天晴,美滋滋的吃下,然后两筷子菜一筷子肉的吃了起来。

饭后,四人跑到外面去玩,海兰珠亲自端了两杯茶,放到书桌旁。

外面的桃花已经长出了花骨朵,一阵风出来仿佛能嗅到桃花的花香。皇太极感到面前出现一抹阴影,抬头一看海兰珠俏生生的站在他面前。

海兰珠坐在他对面,两人面前各放着一杯茶。

“爷今个儿上朝可是有不顺心。”

皇太极伸手揉了揉太阳穴,“爷查到六年前父汗中的毒,竟是从五哥府上传出来的。”

海兰珠瞪大了眼睛,努尔哈赤葬礼上的一模浮现在她眼前:皮肤全黑的努尔哈赤,脖子上躺着鲜血的德因泽,以及——不可置信的莽古尔泰。

事后她跟爷商量过,怀疑过许多人,其中也包括莽古尔泰。可一番查探之后,发现他完全没有嫌疑。后来皇太极刚登基事务繁忙,就把这事搁到了一边。

没想到这次竟然翻了出来。

“近年来朝鲜的李氏王朝越来越不安分,爷派密探暗查那边的情况,却偶然发现李氏王朝中有人长得像莽古尔泰府上的宠妾。”

这么一说海兰珠也就明白了,当年德因泽随口扯的谎竟然真相了。德因泽自然不好骗,可聪古图没那么深的心机。把这糖丸似地药给聪古图,然后经过她的手传遍汗宫,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那爷打算如何,后来太医可是说过这药的药性,朝鲜这一招不可谓不毒啊。”

皇太极眉头蹙起,太医后来说过,这药吃的时间长了,健康的人会突然猝死。若是汗宫中人人都用上了,那整个后金会怎样,简直不堪设想。

“其实这药还是唐朝的发明,本是用来治疗极为疼痛的病人的。只是后来不知怎地,李氏王族就把这药定义为朝鲜的宫廷秘药。”

海兰珠吐了吐舌头,她看过后世历史,这个国家几百年后专*抢别人的东西。原来这种习惯现在就已经有了啊。

“爷,朝鲜始终是我们的一大隐患。”

皇太极自然知道,前世朝鲜一直是顶在后金后腰的一把剑。这几年他恢复记忆后,结合空间中的书,改革了八旗。并且把他以后的能臣李永芳、宁完我笼络了过来,如今整个后金已经从内到外焕然一新了。

“爷自然知道这事,早朝时商议攻打朝鲜之事,那些老顽固竟然不同意。”

这才是皇太极郁闷的原因,他现在手握三旗,虽然兵精马足,可若是其它五旗联合起来反抗他,他也还是暂时没有办法的。

海兰珠绕过黄花梨木的大书桌,走到皇太极身边,轻轻按着他的太阳穴。

“要不爷把父汗中毒的前因后果说出来吧。”

皇太极自然之道这方法可行,可它要牵扯到现在大臣中势力最大的莽古尔泰,这样就棘手了。若是莽古尔泰再来代善那么一出,后金必然元气大伤,那时候就不要想打朝鲜了,光想着怎么防御就好了。

“反正德因泽姨母当时说的是朝鲜王族,当时我们的情况和今日不同,只是派使臣秘密询问一番。现在用这个理由,刚好可以绕开三贝勒。”

海兰珠自然知道皇太极的顾虑,代善的那次谋反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还是给后金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皇太极自然也知道可以这样说,只是刚才朝堂上众人一致反对激起了他的火气,尤其是莽古尔泰那种你奈我何的眼神,让他直接拂袖而去。

“就按兰儿说得办。”皇太极现在也冷静下来,这事八成是莽古尔泰计划的。他突然觉得这帮兄弟们比他狠多了,父汗已经病入膏肓了,为了他自己那点微弱的可能,他竟然就做出如此事情。

海兰珠从背后抱住他,虽然努力了六年,但爷如今还是要仰仗那些领兵的旗主。想到她在后宫的安逸生活,再对比前朝的风云诡谲,她突然觉得这个男人在她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

果然第二日上朝,皇太极的提案再次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

“汝等难道忘记父汗是如何死的了么?当日父汗死于朝鲜人的奸计之下,奈何做儿子的无法立刻为父汗报仇,这六年来我实在是夜不能寐。”

皇太极说着掩面而泣,“如今李氏王族蠢蠢欲动,为了父汗、也为了我后金,这仗必须打。难道我们满洲男儿还怕浴血沙场?”

下面众人听到这番话,立刻安静了下来,他们若是再反对的话,岂不是没有血性且不忠?

多铎率先站出来,“弟弟愿为先锋,誓为大汗攻下汉阳。”

有了带头的,下面齐刷刷的跪了一地。

“十五弟果然是少年英雄,只是此次出征西边还需防护,十五弟去西拉木伦河。此次攻打朝鲜的先锋,本汗属意二贝勒。”

既然都同意了,且大汗的安排又很合理,众人自然没有不答应。莽古尔泰还想反对,可看到如今这情况,他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低下了头。

104公主

此次对朝鲜的战役,不仅出动了阿敏手中的两红旗,皇太极也派了镶黄旗前去。

结果自然是一路凯歌,八旗士兵高歌猛进,不消两个月就兵临汉阳城下。

镶黄旗为前锋,两红旗分别为左右翼,十架红衣大炮整齐的码在八旗军士前面。

说到这红衣大炮,还得多亏了皇太极恢复记忆。海兰珠前世不理朝政,也就不知道有哪些人是能臣干吏,但皇太极确实很清楚的。恢复前世记忆后,皇太极首先把孔有德招了过来。孔有德不仅领兵打仗是能手,而且还有一手祖传的绝活:制作火器。

这十枚红衣大炮就出自他手,如今被皇太极命令带到朝鲜开开光,看看哪里需要改进。

孔有德自告奋勇的一同来了,且不说需要他亲自测试,单单他对明朝的怨恨就足够让他来了。本来他们一家在大明活得很滋润,但无奈被奸臣陷害,只好流落到关外。明朝他现在不敢惹,但作为明朝狗腿子的朝鲜,他还是能捏一把发发怨气的。

大院君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本来作为朝鲜的国主,如今明朝式微后金还未崛起,他这个双方争相拉拢的对象活的很滋润。没想到年前明朝一纸诏令传来,叫他出兵防护。

这么多年的属国做下来,他想都没想的出兵了。本以为后金也就像以前一样抢劫下边境,没想到他们一路高歌猛进,打他家门口来了。

“大院君思密达,后金打过来了。”婢女惊慌的跑进来,盘在脑袋上的辫子都散了下来。

大院君平日里最喜欢看这俏丫头的别样风情,如今却是全没心思。他一个半月前派使臣出使大明,如今尚未传来消息,看来明朝是准备袖手旁观了。

“叫公主来。”

大院君烦躁的起身,在低矮的宫殿里转着圈,脸上的汗流淌成河。

朝鲜公主李慧喜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的大院君。

“您还好么。”

“慧喜,”大院君摆出一副疼*女儿的面孔,“如今爹爹只能靠你了,清军将领阿敏是出了名的喜*美女…”

大院君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中心意思就是叫公主李慧喜去色诱阿敏。

李慧喜作为朝鲜最美的公主,生来就知道自己的使命,而且向来以美貌自傲。如今想着那率领千军万马的大英雄,她倒是没太多反感。

于是,正当阿敏准备下令开炮时,大院君带着公主李慧喜出现在了汉阳城的城门楼上。

“尊敬的二贝勒思密达,有话好好说。”

阿敏本不想搭理城墙上出现的人,可他抬头一看,看到了穿着暴露的李慧喜,于是他便来了兴致。

“你是何人。”

“本王是朝鲜的大院君。”大院君这话说的硬实,如果忽略他低头哈腰的动作的话,倒真是铮铮铁骨的末代国王风范。

“哦,原来就是明朝养的那条狗啊。”阿敏朝城墙方向啐了一口,说话毫不客气。

大院君虽然恼怒也只能赔笑:“贝勒爷不如进城细谈,让小女好好招待你。”

李慧喜也适时做出她自认为最妩媚的动作。

阿敏虽然好女色,但也不是脑子拎不清的,他自然知道大院君和那所谓的公主的打算。不过看那公主还算有几分姿色,玩一玩也没什么,反正现在时间还早。

“你们下来谈。”

大院君点头哈腰的走了下来,被阿敏带到了营帐中。

“二贝勒思密达果然年轻有为,小女子对您仰慕已久。”李慧喜脑子很聪明,精通满、汉、朝等多国语言,甚至连罗刹语也会一些。

阿敏色迷迷地看着她,给她倒了一碗酒。

李慧喜眼中闪过一抹喜色,挺了挺高耸的胸脯,翘起兰花指接过那碗酒。本来动作还算优雅,奈何酒碗太大,她一个没端稳,酒洒了一身。

湿漉漉的衣服春光毕现,阿敏眼中闪过一簇火苗。

“二贝勒思密达带小女下去换身衣服吧,小王在这等着。”这一会功夫,见着没人在,大院君的自称直接从“本王”变成了“小王”。

阿敏正有此意,他领着李慧喜来到隔壁的帐子,不久帐子里传来呻|吟声。

“二贝勒思密达,人家受不了了。”

“哦,二贝勒思密达,人家好舒服。”

“啊…”

阿敏摆弄着身下的女人,虽然这女人不是个处,可天生名器足够弥补这一点。忽然他的硬物被一阵挤压,他连忙抽|动几下,把身下的女人搞得直哼哼。

舒服完后,阿敏想着明日攻破汉阳,把这女人带回去也不错。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这伺候人的功夫还不错。

把浑身瘫软的李慧喜仍在帐子里,阿敏草草的穿上衣服,回到隔壁。

大院君正襟危坐着,见到阿敏到来,连忙起身低头哈腰的递给他一杯茶,“二贝勒思密达,我们也是按照明朝的命令行事。如果思密达能够放过朝鲜,小王定向后金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阿敏给了他一个你知我知的微笑,“那公主暂且留在这吧,明日大院君定能看到本贝勒的答复。”

大院君看阿敏留下了李慧喜,心情顿时放松了。这都成了亲家了,肯定可以退兵的。脑部完的他喜滋滋的回去,抱着刚才报告的俏宫女滚床单去了。

没想到一觉醒来,他听到的是火炮的轰鸣声。

阿敏回去好好享用了李慧喜一番,直把她折腾的现在还在昏睡。然后他收拾好,下令开炮。至于大院君,那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红衣大炮的威力自然不同凡响,几下下去,汉阳城的城墙被轰的稀巴烂,八旗骑兵跟在阿敏后面长驱直入。

大院君只穿着里衣,踉跄着走到阿敏跟前,“二贝勒思密达,你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本贝勒给你的回答,爷很满意,不知道大院君可还满意?”阿敏用刀挑起大院君的下巴,刀尖刺透了他的皮肤。

“可是你明明收下了慧喜。”大院君还是没反应过来,原谅他跟明朝这种礼仪之邦打交道久了,不明白阿敏的强盗逻辑。

“爷打下了汉阳,汉阳的一切还不是任爷采撷?爷只是提前享用了罢了,话说,你的女儿滋味真不错。”阿敏说完,刀尖向前一顶,直接穿透了大院君的咽喉。

杀了大院君后,阿敏下令屠城。等到李慧喜醒来遍寻不到阿敏出营后,看到的就是满目疮痍的汉阳城。

她捂住了嘴巴,眼泪扑簌簌的流了下来。虽然她平日里高傲,可汉阳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没想到如今却再也难见活人。

阿敏满载着财宝收营归来,看到这样的李慧喜,自然非常不悦。

他捏住她的下巴,“汉人有句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大院君昨日已经将你给了爷,以后你就是爷的女人。”

李慧喜仇恨的瞪了他一眼,转身跑进了帐子里。

阿敏本想踹她一脚,可想到她那美好滋味,还是忍住了。只是他回头看着低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八旗士兵,下了命令,“都愣着干什么,给爷全都烧了。”

攻破汉阳后,整个朝鲜算是彻底被后金军队攻破,李氏王族只剩余李慧喜一人,整个朝鲜半岛彻底成为后金的一部分。

阿敏搜刮了足够的财宝,准备班师回朝时,皇太极这边也收到了这次的战报。

“爷,阿敏竟然屠城了,这…”海兰珠还是有些无法接受,战争虽然必定死人,后金也崇尚以战养战,但被皇太极保护的很好的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屠城的报告。

皇太极也知道小福晋一时接受不了,可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后金的将领中,阿敏是手段最像父汗的,每攻打下一座城池必然要屠城。

想到后世记载中的朝鲜韩国之流,皇太极自然决定好好搓磨他们一番,于是当初选将领时,他二话没说派了阿敏去。

皇太极刚想开口劝劝钻牛角尖的小福晋,就听到寝房的门被推开,扭头一看,果然是那三个淘气包回来了。

“额娘,我们下学了。”君盛跑在最前面,扑进海兰珠的怀里。

三个孩子今天穿的是海兰珠这两个月亲手做的衣服,大红的衣料上用银线绣着小老虎,兄妹三人穿着格外喜庆。

她亲了亲君盛的额头,又摸了摸君卿和君娴。

君卿敏锐地察觉到今日额娘的神色不对劲,“额娘,你怎么了。”

海兰珠一阵错愕,这孩子今年才七岁,就如此会察言观色了。

皇太极七岁那年已经跟着父汗上战场杀敌了,如今自然不会把七岁的君卿当孩子看,他把信递给他。

君卿打开扫了一眼,把信递给弟弟妹妹传阅,大体知道额娘在愁什么了。

“额娘,这是好事儿啊,伯伯打了胜仗,还带回来了朝鲜的公主。”

“哇,公主漂亮么?”君娴经常被皇太极抱着,叫她小公主,听到有别国的公主自然十分好奇。

“听说是朝鲜第一美人,不过肯定不如姐姐漂亮。”君盛也加入了讨论中。

海兰珠看孩子们对屠城没有丝毫反应,不由羞愧起来。她真是痴长这几十年,前世今生的时间活到狗肚子里去了,她没事去可怜朝鲜这些外民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乃们如果不撒花,俺就把朝鲜公主给…自行想象

105教化

海兰珠温柔的笑笑,把君娴抱在怀里,“额娘的宝贝娴儿肯定是天下最美的。”

皇太极看她想过来了,也松了一口气,加入了夸女儿的行列中。

“其实额娘才是天底下最美的人。”君盛糯糯的童音传了出来。

海兰珠一愣,随即把三个孩子圈了起来,“你们都是额娘的宝贝。”

夸完孩子用完午膳,皇太极开始考校孩子们的功课。这时候君娴是最轻松的,因为皇太极舍不得看女儿困惑的样子,每次都是简单问一问学了什么,然后表扬几句,得到女儿湿湿的吻后,精神抖擞的难为儿子。

这不今日依旧如此,君娴乐呵呵的呆在皇太极怀里,看着阿玛考校哥哥弟弟。

“你们学策论也学了不短时间了,这个问题你们看怎么办。”他拿起桌上朝鲜来的线报,递给他们。

兄弟俩又仔细研读一遍,君卿先开口,“父汗,儿子愚见,想要彻底收复朝鲜,不应该单纯的靠武力,而更应该收服人心。《荀子·哀公》篇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也用这句话告诫过自己。儿子认为此话极有道理,收服朝鲜的民心才是长久之道。阿敏伯伯此次大规模屠城,势必会在朝鲜人心里留下阴影,父汗可适当惩戒,表明我们的态度。但是阿敏伯伯此次的确是大功一件,不能不赏,父汗可适当的罚些金银。”

皇太极点点头,对君卿的回答表示满意。他七岁时无法考虑的这么全面,儿子青出于蓝他自然开心。然后他把头转向君盛,示意他说。

“父汗,儿子懂得不如哥哥多,听着哥哥刚才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在收服朝鲜民心上,儿子有点看法。”

皇太极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汉人有一种说法叫“教化”,儿子认为可用于收复朝鲜。让朝鲜人学习我们后金的预言,体验后金的生活,后金也可以吸取朝鲜的某些长处,久而久之,两族人就会彼此认同,到时候自然就是一家了。”

说完他抬起头,苦恼的看向父汗,他就是这么想的,不知道父汗会不会难为他,他真的不想被罚写大字啊。

皇太极初时听着皱眉,越听越惊喜:难道这就是贪狼星的命格,桃花运旺盛,多才多艺在外交上有独特的天赋。

君盛看父汗这么久没说话,心中暗道糟糕,今天肯定又要写大字了,连忙用那湿漉漉的大眼睛可怜巴巴的看向海兰珠。

收到儿子的眼神,海兰珠自然替他说话:“爷,盛儿才五岁,能说成这样就不错了。”

皇太极这才反应过来,他对盛儿的回答很满意,可想到贪狼星那易焦躁的性格,他决定好好打磨打磨儿子。

“嗯,今天就到这吧,盛儿下去后好好读书,多像你哥哥学学。”

皇太极板着一张脸,其实心底乐开了花:大儿子有大局观,绝对是做帝王的好苗子。小儿子见微知著,好好栽培必然是能吏。他能有如此优秀的儿子,怎么会不高兴呢?

君盛如梦大赦,赶快拉着哥哥姐姐去跑马场骑马去了。皇太极看到三个萝卜头依次离开,对小儿子满意极了,算他识相。

又过了一个月,阿敏的大军班师回朝,正蓝旗驻守朝鲜,回来的只是镶黄旗跟镶蓝旗。

皇太极本想亲自出城迎接,可权衡之下,还是决定留在汗宫。

阿敏到了城门口,看到是三贝勒来接他,心里打起了鼓,难道他这次有什么地方做的大汗不满意?可以说努尔哈赤死后,阿敏最怕的人就是皇太极。对于这个总是温和待人的大汗,他本能的感到危险。

“哥哥一路辛苦了,此次出征大胜而归,大汗很高兴。”

“都是为了后金,谈不上辛苦。大汗在后方坐镇,才更辛苦。”

“大汗在汗宫里等着哥哥,弟弟本想劝大汗一齐来迎接哥哥凯旋,可…”

莽古尔泰不着痕迹的套着阿敏的话,同时抹黑皇太极,试图同他结成同一战线。可阿敏也不是那傻的,他手握两旗兵力,小日子过的舒舒服服的,干嘛上赶着掺和他们间的事。

于是他一阵打哈哈,涉及到重点事情巧妙地避过去。

一路进了汗宫,皇太极在崇正殿门口亲自迎接他,“哥哥一路辛苦了,快坐下。”

福禄亲自搬了个椅子给他,阿敏闻言松了一口气,看来事情不是很大,推辞了一下就坐下了。

说完这次的收获后,皇太极对阿敏的英勇善战以及高效率作战表示赞扬,然后他屏退众人,独自留下阿敏。

阿敏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重头戏来了。

“哥哥此次做得很好,你辛苦了。”

“当不得大汗如此夸奖,我这人平生就*带兵打仗。”

“弟弟也知道哥哥最是能征善战,只是如今的后金不是父汗在的时候了,眼看着我们后金越来越大,但在世人眼中还是那只靠烧伤抢掠的野蛮人。”

皇太极娓娓道来,若是别人阿敏早就掀桌子走人了,田里长不出粮食冬天那么严寒,他们不抢点怎么活。

只是遇到一直以来深不可测的皇太极,阿敏本能的压抑住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