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豪门望族/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上一章:第 123 章
  • 重生豪门望族/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下一章:第 125 章

萧明瑄微微红了脸,羞的,“娘,女儿在说明瑜的婚事,你说我做什么?从哥儿这么小,再等两年也不迟。”

“明瑜的婚事自有我来关心。至于你,再等两年,小心被人钻了空子。”韩氏一本正经的说道,“别不将娘的话放在心上。”

萧明瑄跺脚,“好啦,等这次回去后,我和相公就忙着生孩子,这总行了吧。”

萧明瑜差点笑出声来,延州那地方果然比中州更彪悍。韩氏却一脸满意的看着萧明瑄,“这样就很好。多生几个,最好个个都是儿子。”

萧明瑜这回是真的忍不住,笑了出来。

萧明瑄不好意思,干脆在萧明瑜身上掐了把,“叫你笑话我,等你以后出嫁了,娘也会这么要求你。”

萧明瑜连连点头,“姐姐饶命,我不笑话你就行。”

韩氏心情很好,孩子们都在身边,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等将庶子庶女都打发出去,韩氏就更高兴了。所以萧明瑜的婚事必须抓紧,不然明璇同明业都要跟着耽误。也不知道景福帝,何时才会下旨赐婚。

萧明瑄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后就走了。

韩氏同刘长卿一起散步消食,刘长卿很认真的同韩氏说道,“柴自修很不错,再历练几年,定能成为军中俊杰。将来军中,柴家军定能大放光彩。”

“长卿这么看好自修吗?”

刘长卿笑道,“柴自修是你亲自挑选的女婿,岂能不好。”

韩氏笑了笑,“当初第一次见到柴自修这个人,印象就很好。本以为明瑄没机会了,没想到柴家却主动找上门来提亲,真是意外之喜。这些年来,看了不少,我最满意的就是明瑄同柴自修的婚事。只可惜明瑜这孩子死脑筋,认定了就不回头,真想狠狠揍她一顿。”

刘长卿却有不同的见解,“明瑜同明瑄是不同的。明瑄性子冲动,需要一个稳重强势的人压制她。而明瑜聪慧,有头脑有想法,还有执行力。她这样的人,在内宅中消磨时间,是真的埋没了。嫁入皇家,也好,那个地方够乱,也有足够大的地方让明瑜施展她自己的才华。至于宁王这人,在金州的时候,也同他接触过几次,是个有决断的人。也能沉静下来,安心的做事。换做其他皇子,未必有他那个毅力,能在金州一住就是三年。这是他的优点,加上他的母妃是魏贵妃,他首当其冲会成为太子的对手,成为朝中的靶子。他同明瑜在一起,两人的力量加起来,肯定是大于二的。这二人,我倒是很看好。”

韩氏摇头,“长卿,你只看到好的一面,却没看到身为女子的苦楚。明瑜性子强,怎么可能接受宁王纳妾娶侧妃。可是宁王是亲王,亲王又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女人。我看明瑜将来,所有的事情都要消耗在王府内宅里。”

刘长卿却笑了起来,“规矩都是人定的,也是人来打破的。以明瑜的能干,我相信内宅那点事情难不倒她。而且她既然有这个决心,肯定也都对这些问题有了全面的考虑。她自己很清楚在做什么,也很清楚要什么。我相信她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你真这么看好她?”

刘长卿点头,“女子当中,像明瑜这样的,不是没有,而是极为少见。她适合站在高位,也有能力站在高位。我倒是很想看看,她同宁王在一起,能够走到哪一步。”

韩氏大摇头,果然男人同女人的思路就不在一个层次上。男人想着如何站在高位上,女人想的是站得那么高,万一摔下来怎么办?

刘长卿突然一笑,“你也不必多想,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不要后悔。”

“自然没后悔。你是知道的,不然我也不会去找皇帝。”韩氏暗自叹气,“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让她去闯吧。”

刘长卿笑道,“正是如此。夜深了,我们也需要生两个孩子出来。”

韩氏顿时羞红了脸,啐了他一口,却被对方打横抱了起来。

萧明瑜刚跨进院门的脚又缩了回来。这二人都打算卿卿我我了,她要是不识趣的出声的话,估计刘长卿杀她的心都有。萧明瑜赶紧离开,并且额嘱咐门房看好门户,不要再放人进去。

回到自己的院落,离着韩氏的主院很近。先去看望明成,明成还在看书。萧明瑜辅导了一会,就打发明成去休息。小孩子,不要在烛火下看书,小心得近视。

因为明成年岁小,加上萧明瑜同韩氏都不放心,所以萧明瑜同明成是住在一个院子里的。萧明瑜占了主房,明成则是住在厢房。

回到卧房,萧明瑜找来墨四还有水仙,“叫你们去打听的事情,可有眉目?”

水仙拿出一份名单,“姑娘,基本上都清楚。刘氏一族还有不少族人。不过很多都生活在刘氏祖籍。在京城的族人有几房,都住在后巷,依附着将军府生活。至于刘将军的直系血亲,还有好几位,如今都住在将军府。这些是名单,请姑娘过目。”

萧明瑜接过名单看了起来,刘长卿的两位隔房堂兄弟,如今都已经成了亲,但是没有差事,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故此都住在府里,依附着刘长卿生活。刘长卿的一位同房嫂嫂,还有两个侄女一个侄子。刘长卿的两位隔房长辈,还有一位同房长辈都在。

刘长卿的父母都已经去世,祖父母也都不在了,姐弟当中,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留在南方不肯回来的弟弟。妹妹早年已经出嫁,并不在京城。至于刘长卿的弟弟,也早已成亲,不曾回来。如此说起来,刘长卿上面没有一个正经的长辈。下面也没有掣肘,如此说起来,这府里果然是刘长卿说了算。

刘长卿的那位同房长辈,不过是刘长卿的庶母,为刘家生了一个儿子,是刘长卿的庶兄。庶兄早在当年的劫难中就已经过世。庶母跟着刘家人流放,一直活到刘家被大赦。刘长卿感念她当年在流放之地照顾自己弟弟妹妹的情谊,感念她对刘家不离不弃这么多年,所以将人接到京城来住。

那位同房嫂嫂,则是刘长卿另外一位嫡兄的妻子。刘长卿的母亲,一共孕育了三子两女。一个女儿做了皇后,最后却落到那个结果。嫡长子,早在刘家被流放之际,已经同刘长卿的父亲一起被砍头。至于嫡次兄,虽然幸免于难,但是受了刑,落下病根,等到了流放之地没几年也去了。刘长卿另外一个嫡姐,早在当年刘家出事的时候,就已经在夫家上吊自尽。留下的两个孩子,也早就同刘家断了关系。

说起来,刘家长房嫡系一脉,就剩下刘长卿还有他的侄子。至于那个在南方的弟弟,也是庶出,出嫁的妹妹同样也是庶出。还有隔房的那些人,都可以不用理论。真正要关注的就是,刘长卿的嫂嫂同两个侄女还有侄子。至于刘长卿那位庶母,如今不过是被供起来,诸事不管。

萧明瑜的手放在刘绪的名字上,刘绪就是刘长卿的侄儿。还有刘长卿的嫂嫂狄氏,这二人才是韩氏需要费心的。

这一晚睡得不太安稳,毕竟是换了一个环境,还不能适应。次日一早,险些睡过头。洗漱完了,带着明成去给韩氏请安。此时刘长卿已经去上早朝。

韩氏笑着招手,“来的正好,同母亲一起用早饭。”

萧明瑜问道,“娘没同刘叔一起用吗?”

“你刘叔起来的太早,他不舍得娘跟着他一起受苦,故此早上我都没同你刘叔一起起床,早饭也是分开用的。往日娘也是独自一个人用早饭,今儿你们来了,我们娘三一起,也热闹一点。”

萧明瑜点头,同明成一起入座。萧明瑜没问刘家的那些人,吃饭的时候说起这些话题,太过倒胃口。

用过了饭,萧明瑜就陪在韩氏身边,看韩氏处理家务。韩氏处理家务也是一把好手,而且刘家的事情不多,人情来往也算简单,所以不到一个时辰就完了。

接下来就是个人时间,萧明瑜本想陪着韩氏说说话,门外丫头来禀报,说是二夫人过来了。

萧明瑜挑眉,所谓的二夫人就是刘长卿的寡嫂狄氏。

萧明瑜就同韩氏说道,“本来是女儿去给二夫人请安见礼的,没想到二夫人倒是先过来了。”

韩氏拍拍萧明瑜的手,“不用担心,二夫人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狄氏带着一双女儿来见韩氏。萧明瑜赶紧起身上前,同明成一起主动请安见礼。

狄氏明显愣了一下,微微一笑,“这就是弟妹的那一双子女吧。”

“正是。本是想带他们过去给嫂嫂见礼的,哪里想到嫂嫂倒是想过来了。是我失礼,还请嫂嫂见谅。”韩氏客气的说道。

狄氏不在意的笑笑,“这些虚礼,不用太过在意。好一双标志的孩子,弟妹果然有福气。让人羡慕的很。”

韩氏笑着客气了几句,招呼狄氏落座。

到这会,萧明瑜才有机会仔细打量狄氏。数十年的流放生涯,在狄氏身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苍老,憔悴,脸上一道道的岁月刻痕,已经不是养尊处优的生活能够改变的。不过基本的风度还在,毕竟狄氏当年也是出自名门世家,是大家嫡女。

再观狄氏的一双女儿,大的同萧明瑜一般的年纪,小的那个也就十二三随左右。二人都显得怯生生的。这两个姑娘都是在流放地出生,自小就生活在那苦寒的地方,可想而知她们过去的生活是很不好的。即便如今被大赦,跟着家人长辈回到京城数年,还不能适应京城的生活。尤其是刘长卿回来后,让她们过上有仆妇伺候的日子,更是让她们很不习惯。流放地的生活在她们身上刻上了深深的印记。这些印记,或许三五年,或许七八年才能消除。也许一辈子都会刻印在她们的身上,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韩氏客气又周到的问道,“嫂嫂来寻我,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狄氏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之前你送来的衣衫,孩子们都穿过了,都是上等的衣料。”

“我们是一家人,嫂嫂这话就太见外了。再说了,孩子们大了,是该多做些衣衫。以后还要时常出门应酬见客,没几套像样的衣衫,如何能行。再说,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份例,嫂嫂无需同我客气。”韩氏笑道。

狄氏面露感激之色,“话不能这么说。我们在那苦寒之地多年,一朝回京,什么都不能适应。若非长卿,我们连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如今你同长卿成婚,府里的事情都上了正轨,长卿身边有你照顾,我这做嫂嫂的也就放心了。你将府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将大家都照顾得很周到,我们自然该来说一声谢谢。”

韩氏笑道,“如今大家苦尽甘来,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嫂嫂不用如此。”

狄氏感慨,“说起来,长卿也是多亏了你们韩家,若非韩家相助,长卿又怎么能够平安活到现在。只是我没想到长卿会在韩府当差,他那么高傲的人。不过说的也是,当时刘家都不在了,长卿总不能在韩家白吃白喝。高傲什么的,也不合时宜,只会让自己摔的更惨。”

韩氏微微变了脸色,狄氏这话就耐人寻味了。难道是对韩家不满吗?

萧明瑜低着头,掩藏住眼中的嘲笑,狄氏这一手分明是挑拨离间,想让韩氏难受。韩氏本就是个较为敏感的人,她这么说,就是要让韩氏多思多想。想的太多,难免就会钻牛角尖。钻了牛角尖,就会让韩氏同刘长卿闹矛盾。看来流放的生活并没有让狄氏学会安分,同样也没有让狄氏变得蠢笨,真是可惜啊。

韩氏笑道,“过往的事情都过去了,嫂嫂无需再说。至于长卿的过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长卿选择了那样的路,谁也不能质疑。再说嫂嫂也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更不了解韩家的清凉。长卿虽说是在韩府当差,但是韩家人都当他是亲人。他来去自由,也拿着身为主子的银钱。至于他化名的事情,只因为当时形势紧张,不得不如此。嫂嫂若是对当时的事情还有什么疑问的话,不妨都问我。当年的事情,我都看在眼里,都很清楚。”

狄氏笑笑,“弟妹误会我了,我只是感慨长卿这些年的不容易。生活没有消磨掉他的志气,刘家终归会在他的手上再现当年的荣光。如今我也别无所求,只希望你们夫妻二人能早点得一子嗣,继承刘家的家业。”

韩氏笑道,“多谢嫂嫂关心,我们会努力的。”

狄氏盯着韩氏的肚子看了几眼,“弟妹年纪不小了,可要保重身子。我这里有几个调养身子的方子,都是当年老祖宗用过的。如今我将这几个方子交给弟妹,你用的好了,我心里头也高兴。等你同长卿有了孩子后,我就去祠堂告祭老祖宗,告诉他们,长卿有后了。老祖宗知道了,定然十分高兴。”

狄氏口中的老祖宗自然是刘长卿的祖父母。狄氏将老祖宗都搬了出来,韩氏只能笑纳,“多谢嫂嫂为我的身体担心,这些方子肯定是极好的,我都收着,会让下人照着方子熬药服用。毕竟我也想早点为长卿诞下一男半女。”

狄氏点头称赞,“如此甚好。弟妹有这个心,我相信你们夫妻二人定能早日抱上儿子。好了,难得你儿女都住了过来,你们母子三人说话,我就打扰了。”

“嫂嫂慢走,嫂嫂以后有空,多出来走动走动才好。还有绣儿同绾儿两个孩子,都是大姑娘了,也该出来多交往几个朋友。正好明瑜在这里,让她们几姐妹一处玩耍,多交流交流感情。”韩氏极为诚恳的说道。

狄氏笑道,“弟妹不要送。弟妹说的,我都放在心上。以后还有的是机会,不急在这会。”接着又同刘绣刘绾说道,“还不快谢过你们婶娘。婶娘都是在为你们着想,知道吗?要记得感恩,如今你们吃的穿的用的,就是将来的嫁妆,全都是你们婶娘同你们叔叔给的。”

刘绣带头,同刘绾一起郑重拜谢韩氏。

韩氏微微蹙眉,不过还是笑着扶起两个姑娘。嘱咐了几句,这才打发她们离去。

等人走后,萧明瑜站在韩氏身边,说道,“娘,这位二夫人不简单啊。”

第180章 断人子嗣

萧明瑜让人留意刘府的动静,同时让人将狄氏给的那几个方子找人检查。并且特别叮嘱韩氏,在没有查明方子好坏之前,绝对不能使用方子。

韩氏笑道,“这些事情,娘都清楚。你当娘是三岁小孩吗?”

萧明瑜笑道,“女儿自然没有将娘当做三岁小孩。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那位二夫人瞧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实则是个绵里藏针的人。我就担心娘你太心软,一不小心就着了对方的道。”

韩氏笑道,“你啊,还真将娘当做三岁小孩来对待了。以前在萧家的时候,娘不爱理会那些事情,是因为娘不想理会。但是并不代表娘什么都不懂。”

萧明瑜知道韩氏说的是实话,不过还是将此事包揽了下来。

命人拿着方子出门询问大夫,连着看了好几个大夫,都说方子极好,是养身的方子。萧明瑜不信邪,就是怀疑狄氏不怀好意。于是萧明瑜又通过韩家的关系,找到一位在太医院当值的御医。这位御医最擅长的就是养身方面的。

将方子给御医看了,御医大皱眉头,一会又是连叹一声,一会又是一副不解的模样。让萧明瑜很是心忧。萧明瑜直接问道,“请问包御医,这方子难道是有问题吗?”

包御医说道,“方子是极好的方子,显然是有前辈高人开出来的。不过这里面有几味药材的分量有些异常,按理说这么重的分量,会破坏这张方子的药性。萧姑娘,这张方子能否借给老夫查验几天?等有确切的结果后,老夫再给你消息,你说可好?”

萧明瑜点头应下,“好,就按照包御医说的办。若是这张方子果真有问题的话,还请包御医明言。”

包御医点头答应,并且保证最快十天,最慢半个月就会有结果,让萧明瑜回去耐心等待。

萧明瑜一方面在等到御医那里的消息,一方面也在小心的了解刘府的情况。还真的让萧明瑜找出暗藏流言。

韩氏寡妇改嫁,嫁的还是刘长卿这个前途无量的人。别说外面的人会议论,刘家的人议论得更厉害。不仅如此,萧明瑜还打听到,自从刘长卿回到京城后,刘家人就在张罗着给刘长卿说亲,说的都是些年轻貌美家世也好的姑娘。因为刘长卿的正经长辈,说起来也就是那位庶母。这位庶母最是热心,恨不得今儿说好,明儿就能定下亲事。反观狄氏倒不热心,平平淡淡的,好像刘长卿成亲不成亲同她都没关系一样。

后来刘长卿同韩氏定亲,那位庶母反对得最厉害。反倒是狄氏在劝解那位庶母3,说这个家都是刘长卿的,刘长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大家只需在旁帮忙就行了。实在是没必要去质疑刘长卿的决定。

除了那位庶母外,刘家其他的族人也是反对的。大家多半是从刘长卿的子嗣问题上考虑,韩氏是寡妇,年纪也不小了。刘长卿娶了韩氏,这子嗣上头,怕是很艰难。只不过刘长卿一意孤行,最后刘氏一族的族人只能妥协。谁让刘长卿是族长,又是刘家最能干的人。

不过关于韩氏不好的流言,却在刘府私下里悄悄的传播。很多下人都会私下里议论几句韩氏的不是,比如韩家是不是以势压人,所以刘长卿才会娶韩氏。又比如,韩氏是不是使了什么狐媚手段,才会让刘长卿如此执迷不悟。又有人说,肯定是韩家给了刘长卿某些好处,刘长卿才会不得不妥协,同韩氏成亲。还有人直接骂韩氏不要脸的,老女人一个,竟然还敢巴着刘长卿不放,生生的将刘长卿给耽误了。说这种话的,多半是羡慕嫉妒恨。

对于第一种和第三种说法,府中的丫头们,尤其是稍有姿色的丫头,最是喜闻乐见。好像这样子,她们就有机会爬上刘长卿的床一样。

查到这些流言,萧明瑜一点都不意外。要是刘府没有任何关于韩氏的闲言碎语,萧明瑜倒是要觉着奇怪。

关于这些流言,并不出奇,萧明瑜也没有兴趣消息了解究竟有哪些人在传播流言。不过对于后面推波助澜的人,还有这些流言的源头,萧明瑜倒是极有兴趣知道。

萧明瑜同韩氏借了人手,调查此事。韩氏有不用意见,她才刚刘家门,就大张旗鼓的查事情,这样做影响不太好。

萧明瑜却持有不同的意见,那些人就是算准了韩氏的性子过于柔软,所以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若非有刘长卿压着,那些流言蜚语只会更难听,说不定已经传到了韩氏的耳朵里。对于此事,萧明瑜的态度是,必须给予强有力的震慑,才能让那些人知道好歹,知道谁才是这府里的女主子。别一天到晚的跟着别人瞎起哄,小心成了出头鸟。这第一仗,一定要打响,一定要将手段展示出来,等到将来韩氏怀孕的时候,那些人才会懂得消停。

韩氏不能说服萧明瑜,也不得不承认,萧明瑜说的某些话还是有道理的。于是韩氏答应下来,不过叮嘱萧明瑜,不能大张旗鼓的查,最好悄悄的来,免得大家的面子上不好看。

萧明瑜满口答应,转眼又丢在一边。有了人手,萧明瑜做起事情来,就很干脆利落。

抽丝剥茧,一个个的查下去,查到最后,结果在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本以为刘长卿的那位庶母应该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事实上也是,但是那位庶母的身后还站在二夫人狄氏。这位二夫人还真是深藏不露。在刘长卿面前,劝着那位老姨太太息事宁人,成全刘长卿同韩氏的感情。背着刘长卿的时候,却又蛊惑着那位老姨太太,下死力气的诋毁韩氏的名声。至于刘长卿隔房的堂兄弟和长辈,虽然也参与了其中,不过是起到打手的作用。真正的推手还是二夫人狄氏。

事情查明,萧明瑜并没有立即动作。二夫人狄氏身份地位不一般,又是刘长卿的嫡兄嫂嫂,还为刘家嫡支一脉生下刘绪,为刘家传宗接代。

萧明瑜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派人调查这位二夫人同她的子女的相关事情。狄夫人的长子刘绪,是在刘家最鼎盛的时候出身的。刘家被流放到苦寒之地,这位刘公子已经开始启蒙,所以说,对于幼时的事情,刘绪或许也记得一点点。

刘绪年龄已经不小,二十好几的小伙子,但是还没有娶亲。据说在流放之地,曾有一个女人的,没有正式拜堂成亲,只能算是刘绪的小妾。但是刘家回到京城,这位小妾却没有跟着刘家进京。这里面的情况,无外乎就是那几种,萧明瑜没有去深究。

因为流放,刘绪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整日里厮混在市井之中,养成了不少坏毛病。回到京城,刘长卿本有给这位刘绪安排了差事,不过刘绪本事有限,差事做的不太好,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过差事辛苦。还曾求到刘长卿面前,希望刘长卿能够给他换一个轻松又有地位面子的差事,结果却被刘长卿狠狠的骂了一顿。

总结这位刘公子的为人,没有什么让人深恶痛绝的恶习,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是就是没有能力,眼界手段都比较低劣,难成大事。就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偏偏这位刘公子还缺乏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想靠着刘长卿不劳而获。可以说,这位刘公子完全没有独立的能力养活自己,更别说养活一个家。

这些特质,萧明瑜看的清楚,刘长卿自然也不是瞎子。相信那位精明的二夫人狄氏也不会是睁眼瞎,对自己儿子的本事多少也该有所了解。

将所有的信息都汇聚在一起,萧明瑜觉着,或许自己可以做一个判断。

这个时候,包御医将那方子的研究结果送了过来。方子是好方子,的确很养身。但是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其中几味药材的分量有问题。若是完全照着原本的方子服用,大问题没有,只是让人的身体慢慢的衰弱,会有些头晕乏力的症状。若是女人长期服用后,不仅会身体衰弱,还会影响到子嗣。也就是受孕的难度会增加,很难怀上孩子。

不过包御医已经修改了那几味药材的分量,分别减少了一半以上。如此一来,这个方子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养身方子。可以放心使用。

萧明瑜长出一口气,方子果然有问题,二夫人狄氏果然包藏了祸心。

二夫人狄氏赞同刘长卿娶韩氏,应该是真心。不想让韩氏生下刘长卿的孩子,肯定也是真心的。说来说去,理由不过是财帛动人心。

刘长卿深情,是人都看的出来。二夫人狄氏肯定也看出来,刘长卿娶韩氏的决心究竟有多大,以刘长卿的性子,就算韩氏这辈子都不会再有生育,刘长卿也不肯同别的女人生孩子。如此一来,刘长卿就断绝了子嗣。那么刘绪作为刘家嫡支一脉唯一的男丁,刘家所有的产业,刘长卿奋斗到老年所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当,也都顺理成章的归刘绪所有。至于萧明瑜和萧明成,不姓刘,不好意思,刘家的产业同萧家的子女半点关系都没有。最多就是等韩氏死后,在韩氏没有生下刘家子嗣的情况下,将韩氏的嫁妆送给萧明瑜同萧明成。

韩氏的嫁妆是多,但是同刘长卿未来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比起来,那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真是一个好算计。韩氏年龄大了,本就不易受孕。若是再用了改过的方子,那么韩氏这辈子怕是都别想再有孩子。如此一来,二夫人狄氏的目的也彻底达到了。让她的亲生儿子继承刘家的家业,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吸引力的事情。为了这个目的,二夫人狄氏自然会殚精竭虑的谋算奋斗。至于败坏韩氏的名声,那更简单了。韩氏名声坏了,将来有个万一,刘家人又岂会站在名声败坏的韩氏这一边。

而且时日长来,流言蜚语肯定会传到韩氏的耳中。二夫人狄氏也是看透了韩氏的性子,估摸着韩氏就是知道了,也不会主动告诉刘长卿。十有八九是一个人憋着。这女人心里头老是憋着事情,心情自然不会愉快。心情不愉快了,同刘长卿的感情会不会受影响不确定,但是肯定会进一步影响到受孕的机会。

萧明瑜笑了起来,果真是好算计。这位二夫人狄氏,果真是一位宅斗高手。

萧明瑜拿着所搜集到的所有证据,去找刘长卿。

将证据摆在刘长卿的面前,萧明瑜又将自己的猜测同对方说了。“不知刘叔对此事作何感想。”

刘长卿阴沉着一张脸,“这些证据,你都能确定真实?”

“千真万确,我可以以我的人格发誓。若是刘叔还是不相信的话,可以亲自派人去查。这是药方子,当日多人亲眼看到二夫人亲手交给我娘,亲口说是养身的方子,让我娘照着药方服用,早日为刘叔诞下子嗣。谁会想到,人家想要的是让刘叔一辈子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这是太医院包御医给的,刘叔可以亲自去问问。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还有老姨太太那里伺候的人,有好几位都是二夫人安排的。我想二夫人通过那些人,想要左右老姨太太的决定,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萧明瑜说完,又拿出一份证据,“这是我查了刘府过往的账本。头半年,开销都是正常的。半年后,每月的开销逐月增加。一部分是被二夫人贪墨了。不过这并不要紧,毕竟在管家这个位置上,贪墨是难免的。只要不过分,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另外一部分,却是被刘绪刘公子挥霍的。据我所了解,刘公子认识了一些人,时常同这些朋友出门应酬。刘公子在外面还挺大方的,出门消遣,十次里有五六次都是他在付钱。”

萧明瑜嘲讽一笑,“刘叔是忙大事的人,这些内宅小事,肯定没精力关心,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别的都算了,比如贪墨银两之类的,反正刘家也不差这点钱。关键是,二夫人想让刘叔和我娘绝嗣,刘叔不得不管。”

刘长卿一张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你放心,你所说的这些,本将军都会派人查明。若是属实的话,本将军自会做出处置。”

萧明瑜笑笑,“好,我拭目以待。”顿了顿,萧明瑜又说道,“我很佩服刘叔对我娘的感情,我也相信刘叔很想我娘能够早日怀上身孕,生下你们的孩子。所以为了你们的将来着想,还希望刘叔对内宅也用点心思。我娘那人,心肠软的很,不如就派两个能干的人在我娘身边帮衬着。如此一来,内宅有个风吹草动,刘叔也能及时得知。”

“此事本将军会考虑,你先下去吧。”

萧明瑜点点头,退出了书房。

萧明瑜将事情同韩氏也说了。韩氏脸色苍白,有些不敢相信二夫人狄氏竟然如此处心积虑的的害她。听到萧明瑜的分析判断,韩氏更是变了脸色。

萧明瑜一边安慰韩氏,同韩氏说刘长卿那里已经知道了。一边同韩氏说,对于那些传播流言蜚语的人,一定要狠狠的打压一番,给那些人足够的震慑,才能让人知道韩氏这个当家主母的厉害。

这一次韩氏没有反对,并且提出此事由她来处置。既然要立威,当然不能让萧明瑜出面。萧明瑜毕竟不是刘家人,而且迟早都会出嫁的。

韩氏召集府中上下人等,在议事厅集合,说是有事情宣布。

二夫人狄氏得知了消息,也赶了过来,“弟妹,府中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吗?怎么突然将所有下人都召集起来。”

韩氏此刻见到二夫人狄氏,心里头真心恨得要死。二夫人狄氏的作为,让韩氏想起了在萧家的那些年,同样是有人在处心积虑的谋害她的子嗣,同样都是那么的自私自利。韩氏勉强维持住脸上的笑意,客气的同二夫人狄氏说道,“二嫂说的没错,将所有下人召集起来,的确是有事情要办。恕我先卖个关子,具体缘由等会二嫂就会知道。”

二夫人狄氏在韩氏的身边坐下,“行,我就听弟妹的。”

下人到齐,韩氏板着脸,头一次露出强势的一面,“近来府中有人私下里传播流言蜚语,诋毁主子的名声。此事本夫人既然知道了,不能不管。咱们刘府是有规矩的地方,既然犯了规矩,那么自然要受到惩处。这份名单,就是传播流言的罪魁祸首。对于这些人,我不打算姑息。吃刘家的,穿刘家的,用刘家的,还诋毁刘家的主子,我看你们都是不知好歹。来人,照着这份名单抓人,头五人,每人三十板子,打死不论。剩下的人每人二十板子。谁敢求情,那么就加倍。不怕死的,尽管站出来。”

韩氏雷厉风行,将名单交给心腹嬷嬷。每念到一个名字,就有人被提出来按在条凳上,二话不说直接打板子。

这个作风,实在是同韩氏的风格不同。

韩氏用强有力的手段,狠狠的压制了下面的非议。

二夫人狄氏张嘴,想要提出不同的意见,在下人面前卖一个好,让更多的人给她卖命。可是刚开了一个头,韩氏就极为不客气的打断了对方的话,“二嫂,不是我不给这些人机会。实在是这些人太不知好歹。本来我已经让人提醒过大家,既然做了刘家的下人就要守着刘家的规矩。哼,可是这些人都不将我这个当家主母放在眼里。若是不给这些人一点好看,我看以后我这个当家主母都可以不用做了,直接被人架空得了。竟然敢胆大妄为的编排主子的闲言碎语,岂不是活腻了。既然如此,那么今日我就成全他们。打,给我狠狠的打。打死不论。”

二夫人狄氏的脸色很难看,“弟妹,此事长卿知道吗?”

韩氏笑道,“长卿那里我早就告知。而且长卿那里,也早就说过,这內院由我当家做主。我想要做任何事情,处置任何人,都无需同别人报备。当然,若是二嫂不相信的话,这就可以派个人去问长卿。我想长卿一定很愿意亲口同二嫂说清楚。”

二夫人狄氏微微变了脸色,“弟妹是不是在误会什么?莫非弟妹认为这些事情同我有关?”

韩氏一脸惶恐的看着二夫人狄氏,“二嫂误会了,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只是突然知道府中竟然藏着这么多腌臜事情,心里头极为不痛快。一时间没调整过来,让二嫂误会,都是我的过错。我给二嫂赔礼道歉。还请二嫂原谅我的年轻识浅。”

年轻识浅?哼,韩氏也敢说。三十几岁的女人,何来年轻识浅一说。韩氏要脸吗?二夫人狄氏敏锐的察觉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变化,似乎正在脱离掌控。二夫人狄氏四下张望,紧皱眉头,她不相信韩氏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肯定有人在韩氏背后出谋划策。是谁?会是谁在破坏她的计划。

是刘长卿吗?如果是刘长卿的话,府里不会这么安静,刘长卿也不会一点动作都没有。如果不是刘长卿,哪又会是谁?莫非是韩氏那个名声在外的女儿,萧明瑜。

二夫人狄氏表示怀疑,别管外面传的多么神奇,对于那些传闻,二夫人狄氏多半都是不相信的。她不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家,能做出那些事情来。说是同萧明瑜有关,不过是韩家为了给萧明瑜增加砝码,将来好让萧明瑜嫁入好人家而用的手段而已。

也因此,二夫人狄氏排除了萧明瑜这个可能。但是二夫人狄氏没有放松警惕,事情既然有变,那么她的计划也要个跟着变化。

总之她不会让任何人破坏她的精心计划。

韩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等到面对刘长卿的时候,却有些忐忑。

韩氏怯怯的望着刘长卿,“长卿,今日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刘长卿很清楚韩氏的性子,自然也很清楚韩氏此刻的心情。他搂着韩氏,“你是刘家的当家主母,你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那些下人犯了错,本就该被处置。你不用担心我,你做任何事情我都高兴。还有,二嫂那里,等事情弄清楚后,我会做出处置,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们二人定会有自己的孩子。”

韩氏放心下来,“长卿,真好。有你的支持,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刘长卿笑了起来,“我既然娶了你,自然要为你负责。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任何人都不行。”

韩氏心中感动,依偎在刘长卿的怀里,只希望这一刻能够长长久久。

刘长卿这里还没有采取动作,二夫人狄氏又祭出了新的谋算。

这一日,家中聚餐,二夫人狄氏当着刘长卿还有韩氏的面,一个劲的夸奖萧明瑜,说萧明瑜懂事知礼,容貌又出众,将来不知谁有福气能将萧明瑜娶回家。

韩氏谦虚了几句。萧明瑜更是一句话都没有说。刘长卿则是冷眼看着。

接着二夫人狄氏又说起刘绪的婚事。刘绪都二十几岁了,还没成亲,着实让人着急。又说刘绪虽然是在苦寒之地长大,但是身体里毕竟流淌着刘家的血液,本事不大,但是懂得关心人,也有上进心,也有责任感。加上刘家的家世,刘绪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婚姻对象。

话虽然没明说,但是意思也很明显了。

韩氏没吭声,刘长卿只当没听到。

二夫人狄氏很尴尬,不过还是笑道,“瞧我,连规矩都忘了。食不言寝不语,剩下的话以后再说。大家吃饭,吃饭。”

用过饭后,各自散去。

二夫人狄氏却表示有话想同韩氏还有刘长卿说。要说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萧明瑜识趣的告辞离去,反正就算二夫人狄氏说出一朵花来,韩氏也不可能答应的。所以萧明瑜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等到其余人等都退下后,二夫人狄氏才郑重的同韩氏提议,想同韩氏做亲家。将萧明瑜同刘绪做成一对。两家结亲,好处很多。如此一来,萧明瑜做了刘家人,韩氏两母女则可以一辈子住在一起。而且在韩氏的眼皮子底下,不用担心刘绪欺负了萧明瑜。大家亲上加亲,以后更加亲密。无论是管家,还是别的事情,韩氏不放心别人,总不能不放心萧明瑜吧。

总归,两家做亲家,好处多多。二夫人狄氏说到后面都要佩服自己的才智,竟然想出这么好的办法。而且狄氏说的那些,对于韩氏来说,的确有吸引力。她相信韩氏就算不会立马答应,心里头肯定也会动心的。

“弟妹,我是真心诚意的提出两家做亲的事情,还希望弟妹能够考虑。”二夫人狄氏十分诚恳的说道。

韩氏暗自冷哼一声,面上笑道,“多谢二嫂不嫌弃我家明瑜。不过关于明瑜的婚事,我同她外祖母早就商量好了。二嫂的提议,只能说一声抱歉。”

二夫人狄氏很尴尬,也很意外,“难道明瑜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吗?怎么没听说?”

“快了,两家已经在商议。今年内肯定会定下。”韩氏笑着说道。

二夫人狄氏暗皱眉头,总觉着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是韩氏看不上刘绪,还是果然已经准备定亲。二夫人狄氏望着刘长卿,“长卿,这门婚事,你说好不好?大家都是一家人,亲上加亲,以后我们两房也能更亲密。”

刘长卿面无表情的说道,“明瑜的婚事,自有她母亲做主。二嫂就不要再说了。”

二夫人狄氏笑笑,笑容有些绷不住了。“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那我也不再多嘴。罢了,只能说我家绪儿没有这个福气。”

二夫人狄氏回到房里,气的差点控制不住脾气,想要摔打东西来发泄。不过摔打东西,肯定会被韩氏知道。二夫人狄氏一个人坐着生闷气,很明显,韩氏对她有了防备。狄氏皱眉深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明明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为何韩氏会突然对她有了防备。韩氏那样的人,只要好好哄着,应该是很好骗的。究竟是谁在韩氏耳边进了谗言,让她的计划一次次的受阻。不过还是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韩氏已经开始在用她给的那个方子。

想到这里,狄氏得意的笑了起来。只要韩氏用了这个方子,用上几个月,将来韩氏就别想再有孩子。如此一来,刘家的产业全都是刘绪的。如此,暂时的失利,狄氏也能忍下。等再过几年,韩氏的年纪大了,再也没机会生下刘长卿的孩子的时候,她就说服族老们,提议刘长卿立下继承人,或者直接将刘绪过继到刘长卿的名下也行。总归,刘家的产业只能是刘绪的,谁也不能从刘绪的手上抢走。

狄氏将未来想的很美好,为此,韩氏的一些强势的做法,她也干脆的忍了。并且还让人在老姨太太耳边吹风,让老姨太太最近也消停点,别再惹韩氏,更别给韩氏把柄。如今她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

只是还没等到她想要的结果,一个晴天霹雳就打了下来,将狄氏震得头晕目眩,已经分不清南北。

二夫人狄氏愣愣的看着刘长卿,“长卿,你刚才说什么?嫂嫂我怎么不明白。”

刘长卿冷静的说道,“二嫂,刘绪长大了,是该成家立业的时候。而且我也成家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家。说起来我们也是两家人。所以我认为我们两家人住在一起不太合适。我已经在隔着这里两条街道的地方置办了一座三进的宅院。选个吉利日子,二嫂就同几个孩子搬出去居住吧。仆人我也都预备好了,另外每年我会给二嫂五千两的银子,给你们开生活。至于多余的,很抱歉,我能力有限,给不了更多的。不过刘绣同刘绾两个孩子的嫁妆,我做叔叔的肯定会帮衬。刘绪将来娶亲的费用,我也会出一部分。以后我们两家就当亲戚来往。至于两位堂兄那里,我也说清楚了,他们也都同意搬出去住。”

“不,不行,绝对不行。”二夫人狄氏激动的说道,察觉到刘长卿的脸色在那一瞬间很不好看,二夫人狄氏急忙回过神来,冷静的说道,“长卿,嫂嫂不是说你做的不对。可是我们是一家人,这将军府足够大,一家人住在一起好好的,为什么要分开居住了。分开居住,长卿你的花费也会更多。嫂嫂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你浪费钱,一句话都不吭。长卿,你是不是听了谁的谗言,才会做出这个决定?”

刘长卿笑笑,“二嫂误会了,并没有任何人在我耳边进谗言。只是最近我想了很多,我毕竟已经成家,再同嫂嫂一家住在一起,实在是不合适。寡嫂同小叔子住在一个屋檐下,上面也没有长辈看着,难免会对嫂嫂的名声有碍。为了嫂嫂的名声计,我也不能再糊涂下去。至于额外的开销,嫂嫂放心,我已经置办了一些产业,每年都会有一些收益。虽然不算太多,但是也足够一大家子的开销。而且刘绪也长大了,也该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好了,嫂嫂无需激动。事情就这么安排下来。嫂嫂要不要先去看看那宅子,我已经看过,位置和朝向都很好,周围居住的邻居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家。嫂嫂搬出去住后,也能多认识几个人,将来给刘绣还有刘绾两个孩子说亲的时候,也能有更多的选择。”

二夫人狄氏如丧考妣,“长卿,是不是嫂嫂有什么地方做错了,让你决定将我们一家子赶出去?你说出来,嫂嫂改正就是。你要是觉着嫂嫂对弟妹还不够好,那我以后再也不干涉弟妹做事,也会处处为弟妹着想。长卿,嫂嫂求你,不要让我们搬出去,好不好?我们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等到绣儿和绾儿说婚事的时候,那就是以将军府的小姐的身份来说亲,谁都会高看一眼,对这两个孩子的婚事有这绝大的助力。若是搬出去了,绣儿同绾儿就只是刘家的姑娘,那样的身份又能说到什么好婚事。长卿,你是做叔叔的,为了两个侄女的前程,能不能请你收回成命。”

二夫人狄氏小声的哭泣着,她是百分百不想搬出去。搬出去就意味着分家。那以后想要得到刘长卿的产业,就要多费许多功夫。而且从身份上来说,搬出去后,身份也低了许多。无法再沾将军府的光,对孩子们是百害而无一利。对此,精明厉害的二夫人狄氏又怎么会愿意。五千两说起来很多,可是同将军府的家业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五千两如何能够让她满足。

二夫人狄氏哭的很伤心,很可怜,若是换个心肠柔软的人,说不定就会妥协了。

不过刘长卿杀伐决断,绝对不是心肠柔软的人。心肠软的人也做不了将军,带不了兵,杀不了敌人,更不会让人闻风丧胆。刘长卿不仅不心软,更是铁石心肠。也就只有他在乎的人,才会让他微微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