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豪门望族/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上一章:第 168 章
  • 重生豪门望族/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下一章:第 170 章

景福帝很生气,很不满,很郁闷,很愤怒,奈何力不从心。干脆无视众臣的提议,将话题转移到张天师身上。景福帝吩咐下去,严查所有妖道,问清楚张天师同七皇子的关系。既然七皇子那么害怕张天师说出对他不利的话来,是不是意味着这两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二人私下里早就达成了某种合作。景福帝一定要知道这件事情。

说完后,景福帝一头栽倒在床上。很幸运的是没昏迷过去。有那精明的人,就猜测出这是景福帝演的一出戏,景福帝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他的身体负荷不了更多,立太子的话题还是改日再谈吧。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成心想要逼死他。

朝臣们无奈之下,只能退下。

周乾又是失望,失望的同时又松了一口气。他其实很担心今日就要闹出一个结果来。仓促之下做出的决定,周乾认为,对他极为不利,反倒是对居长的二王爷更有利。如今景福帝摆明了要逃避立太子的话题,这对周乾是有利的。时间越多,周乾的胜算就越大。不过景福帝身体支撑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周乾所拥有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

景福帝将大总管留下来,询问昏迷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总管不敢隐瞒,一一禀报。朝堂上的,宫里的,大臣们私下里的动作,皇子王爷们的表现,事无巨细,都说了。对此,景福帝很满意。不要怪他信任大总管,大总管如此忠心为主,他岂能不信任。

接着景福帝又将太医院的太医叫来,他要亲自了解自己的情况。

一开始太医们不敢说,生怕景福帝一发怒,就要人的脑袋。景福帝眼一瞪,“若是谁敢有丝毫隐瞒,朕今日就要他的项上人头。”

这下子太医们更是战战兢兢,语不成调。

景福帝语气稍微和缓的说道,“只要是说实话的,朕恕他无罪。”

有了景福帝这个保证,太医们才有胆子同景福帝禀报情况。大家也没有隐瞒,不过话语比较含蓄,具体的意思请景福帝自己理解。一句话,病入膏盲,已经无药可救。如今不过是用药和太医们的针灸之术吊着景福帝的性命,这不可持久。乐观的估计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毕竟毒素已经侵入內腹五脏,脏器衰竭,已经是无药可医的境地。

景福帝那脸色极为难看,太医们都忐忑不安,景福帝不会反悔,要杀他们的头吧。

景福帝冷冷的问道,“当真无药可医吗?”

太医们频频点头,表示才疏学浅,无能为力。或许民间有高人能够解皇帝体内的丹毒。

景福帝心里头很愤怒,总觉着太医和妖道,这两方人马,有一方说了谎话。于是景福帝就问,“世上修道之人何其多也,朕怎么没听说过别的修道之人会因丹毒而亡。就是张天师,比朕还要大上几岁,观其人,身体犹如壮年。而且据朕所知,张甜食也是时常服用丹药。”

太医们面面相觑,院判大人不得已站出来,替所有同僚承受景福帝的怒火。“启禀皇上,张天师服用丹药,此事微臣也有听说。不过据微臣所知,张天师所服用的丹药,多是一些药效不强,丹毒浅薄之丹药。反观张天师给皇上献上的丹药,因药材太过霸道,说是虎狼之药也不为过。而且张天师为求速成,炼丹之时必然会加大药量,致使炼制而成的丹药比之平常的丹药,效果更为霸道,其中丹毒也更为严重。张天师为求富贵,竟然不顾忌皇上身体的实际状况,只是一味劝解皇上服用丹药,此人实在是其心可诛。皇上今日,可以说全是张天师之责。为了一己私欲,竟然不知道提醒皇上循序渐进,不知为皇上身体考虑。皇上今日如此,张天师难辞其咎。”

院判大人说的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倒是将其中的关窍说了个明白。张天师平日里服用的丹药,丹毒不重,而且他本人也不是三天两头的服用。反观景福帝,为求速成,就差将丹药当做饭来吃。而且本身年龄大了,身体已经开始衰落,这个时候需药性温和的丹药。偏偏张天师进献上来的丹药,药效格外的猛烈。加上那兴奋剂和春药的混合丹药的侵蚀,加上景福帝的纵欲无度,如今还能活着,已经是得天之幸。换做平常人,早就一命呜呼了。

可是身为皇帝,身为一国之君,主宰天下人性命的景福帝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离去,不甘心吃的丹药不仅没能延年益寿,反而还要了他的性命。听到院判大人的一番说辞,景福帝的牙齿都在咯咯的作响。不得不说,院判大人的一番话说到了景福帝的心坎上,景福帝是真正的听进去了。是的,如今回想起来,像他这样的身体情况,就该循序渐进的服用丹药。而不是一开始就服用大剂量的,大神通的丹药。

这些丹药给青壮年用,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已经是老人的景福帝服用,那绝对是虎狼之药,比之虎狼之药还要霸道几分。

景福帝表情扭曲狰狞,咬牙切齿的说道,“张贼误朕,张贼误朕啊!”

见景福帝如此,太医们两股战战,恨不得将脑袋缩到地底里去。此时的景福帝就如一个随时都会爆发的霸王龙,实在是太可怕了。大总管心知肚明,挥挥手,让太医们赶紧趁着景福帝还没有关注到他们的时候,都退下去。晚了,出了任何事情,他可负不了责任。

寝宫内恢复了平静,大总管小心翼翼的伺候在景福帝身边。在那段沉默的时间内,景福帝不止一次想要杀死张天师,而且还想了数种杀死张天师的方法,有凌迟,有五马分尸,有梳洗,有剥皮,有灌顶。总之哪种能将人的痛苦放大百倍,景福帝就倾向于选择哪一种。可是到了最后,景福帝还是不甘心,因为区区丹药就要面对死亡的威胁。

景福帝朝大总管招手,“你亲自去问张贼,问他可有解丹毒的办法。若是有,朕就再给他一个机会,饶他不死。若是没有,告诉他,朕定要将他五马分尸,诛杀其门派上下人等,杀他一个鸡犬不留。至于他俗世家人,朕同样要诛杀个干净,让张家就此从世上消失。”

说这话的时候,景福帝将声音压得很低,可是话语中的杀气,却是无法掩藏的。即便景福帝身体不适,气势大减,但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其散发出来的杀气,足以将人吓得腿软。胆小点的人,怕是要被直接吓昏过去。

大总管心头也深觉恐惧,面色不显,恭敬应下。说是立刻就去传话,并且会亲自去处置此事。犹豫了一下,大总管就提醒景福帝,之前让人问话张天师,问张天师同七殿下的关系。此事怕还没有结果,还要不要继续。

景福帝狠狠的说道,“当然要继续,朕何时说过停止调查?”

大总管赶紧跪下请罪,景福帝让他站起来后,大总管才敢告辞离去,去办景福帝交代的差事。

景福帝一个人独处,将所有的事情都想了一遍,到最后整个人都疲惫不堪。可是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面对的,作为皇帝没有逃避的资格,也没有任性的权力。结果景福帝就任性了这么一次,竟然是这样的结果。这让景福帝深刻认识到了,有时候作为皇帝,未必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当权力没有制约,当身边没人管束的时候,犯点小错没关系。可是等犯了大错,那将是无法挽回的结果。

景福帝很后悔,当初没有多听朝臣们的意见,一味的被那些妖道给蛊惑了。也怪他的身体这些年太差了,让景福帝一心想要找到延年益寿的办法。正好张天师投其所好,于是就有了今日的后果。

虽然很疲惫,景福帝还是将内阁几位大佬找来说话。国家政事要关心,国家前途更要关心。

内阁大佬们以韩阁老为首,站在下首,聆听景福帝说话。

景福帝叹气啊,感慨了一番君臣情谊,又夸奖说在他昏迷期间,内阁处事很妥当。稳定了京城,也稳定了皇宫,没让人闹出事情来,对这一点,景福帝是格外的满意。明着说他没选错人,内阁几位大佬,都是肱骨之臣,都是能进明臣录。

众位大佬谦虚了一番,对比死后殊荣,大臣们更为关心活着时候的事情。比如立太子。不过韩阁老没有挑起这个话题,毕竟宁王周乾是他的外孙女婿,他若是挑起话题,或许会引来景福帝的不满,甚至引起景福帝对宁王周乾的怀疑。要是那样的话,那可就是得不偿失的结果。

不过韩阁老不提起,不代表别的人会忍得住。薛老大人就站了出来,提议景福帝赶紧立下太子,稳固国本。言下之意,皇帝你都要死了,还不赶紧定下继承人。难道你想死后看到儿子们为了争那个位置,打得头破血流吗?

景福帝那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薛老大人还要说,韩阁老赶紧制止。薛老大人好歹也算是他这方阵营的人,要是在景福帝这里阵亡了,那就太可惜了。韩阁老出面说道,“立储之事,乃是国家大事,需格外慎重。皇上今日才终于醒来,身体还没有恢复。就算要讨论此事,也该等皇上精力恢复了再说不迟。”

景福帝大大的点头,不亏是韩阁老,就是会说话。“诸位爱卿的担心,朕都明白。立太子之事,朕也在考虑。诸位爱卿放心,此事朕定会同你们好好商议,为国家前途计,朕也不敢轻忽大意。”

接着君臣又互相吹捧了一番,安排了一下后面的事情,景福帝表示京城要继续戒严,三大营一定要严加控制,谁敢在这个时候闹事,就以谋反罪论处。说完了这些,内阁大佬们才告辞离去。

众臣们数次提醒景福帝赶紧趁着死之前立下太子,立下国家根本,这也迫使景福帝不得不去深思这个问题。将剩余的七八个儿子,在脑子里过滤了一遍。老大没了,老四废了,老七废了。如今就剩下老二,老三,老六,老八这几个成年皇子。至于其余的都是还没成年的。

景福帝叹气,若是他能再活十年,他又何必纠结这个问题。有十年的时间,下面的儿子也都长大成人,届时他将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如像现在这样,必须在成年的几个儿子里面选。偏偏这几个成年的儿子,都让景福帝有这样活着那样的不满意之处。

老二居长,以立嫡立长的规则来说,老二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人选。但是老二的问题最多,私德不修,生活奢靡,为人残暴。要是让老二坐在这个位置上,这些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子,都要被这败家子给败光。至于老六,不显山不露水,才能一般,在诸多皇子中,实在是没什么出色的地方,只能说是不功不过。这样性子的人,最容易被做老子的忽略。至于老八,同老七一个德行,两人好的穿一条裤子。老七不是个好东西,竟然敢窥探帝王,老八同老七那么要好,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老三周乾,景福帝冷哼一声。要说这么多儿子里面,周乾历练最多,经历的事情也最多,能力也是有的,志向也是有的。母妃身份也足够高,做太子是足够了。可是景福帝就是不满意。不满意周乾只有萧明瑜一个女人,不满意周乾命好,竟然能够超越老子,娶到自己心爱的女人。不满意周乾福气好,萧明瑜竟然给他生了那么多儿子,还都是嫡出。这让景福帝深深的嫉妒。自己的儿子,竟然比他这个做老子的有福气,这是什么道理。身为帝王竟然比不上自己的儿子,让景福帝如何能够心平气和。

对大的都不满意,景福帝又将目光盯上了几个还没成年的儿子身上。几个小的孩子,景福帝倒是没什么不满意的,又乖巧又懂事,极少惹是生非,奈何不曾成年,生母身份也比较低,景福帝想要在小儿子里面选择一个,难度很大。首先朝臣那一关,估计就过不了。而且景福帝也很担心,也下不了决心。立年纪小的儿子做太子,小儿子有能力去管束那些成年的哥哥们吗?要知道,几个成年的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可别等他一闭眼,成年儿子们就联合起来就将未成年的儿子全都干翻,那他景福帝可就成了罪人。就是死了,也是死不瞑目。

这也就是景福帝下不了决心的关键原因。除非他能在死之前,将几个成年儿子都处理掉,打发出京城,为小儿子们彻底扫清障碍,否则别指望小儿子们能够制约住那些已经成年的儿子。

景福帝想了又想,也没想出个名堂来。到最后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这一觉睡得很沉,做了很多的梦,在梦里经历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景福帝觉着做梦做够了,他该醒来了,可是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醒来。景福帝在梦里很恐惧,这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醒不来,难道是因为他已经死了吗?景福帝不甘心,他还没有活够,还没有立下太子,他不可以死。他出定要活过来。

朝臣们和皇子宗亲们都紧张的关注着床上的动静。景福帝一觉睡死过去,怎么叫都不醒。叫来太医,太医正在用非常办法叫醒景福帝。虽然太医们没明说,但是大家都知道,就以景福帝如今的情况,时日不多了。

景福帝在一阵一阵的刺激下,总算睁开眼,醒了过来。醒过来的景福帝,格外的疲惫,不像是睡了一晚上的人,倒像是许久许久没有休息一样。人看着,比昨日更加的憔悴虚弱,脸色青灰,若是有懂相面的人,一眼看去定会大惊失色,开口直说景福帝已经满面布满了死气。别说十天半个月,就是七八天也未必能够熬过去。

即便不会相面的朝臣和皇子宗亲们,也都清楚景福帝这样子很不好,若是不能好转的话,时日自然是不多了。只不过大家都不说而已。

景福帝能够醒来,并且神智还是清醒的,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而今日早上景福帝一睡不醒,都将众人给吓住了,也更加坚定了许多人的信心,今儿一定要逼着景福帝将立下太子。就算今日出不了结果,也要开始讨论此事。不然下一次景福帝再来个一睡不醒,大家都要被景福帝给吓死。

景福帝疲惫的坐起来,他在回想梦中的情况,那种醒不过来的挣扎痛苦焦急。景福帝方眼看去,全是一张张担忧紧张的面孔。景福帝自嘲一笑,这些人肯定不是在为他就要死去担心,而是在为还没立下太子担心。

景福帝呵呵两声,“你们都先下去,朕想清静一会。”

“皇上?”有人不答应。

景福帝挥挥手,“下去吧。”语气显得格外的疲惫。

大总管见众臣们都没动静,慌了,跪了下来,“奴才求求各位大人,皇上才刚醒来,连一口水都没喝过。你们在这里守着,这是想要逼死皇上吗?好歹也让皇上用口水,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啊。”

大总管的话语带着哭腔,真的是为景福帝心疼。

众臣们面面相觑,是啊,都忘了景福帝刚醒来,还没用饭。众臣们和皇子宗亲们都退了下来。不过太医们留了下来,以便随时关注景福帝的情况。

景福帝召来太医,“朕是真的时日无多了,对吗?”

院判大人不敢隐瞒,“是。”昨日就说过,为何今日景福帝又问起。只因为昨日景福帝还不甘心,不相信自己就要死了。而今日,无法从梦中醒来的情况,让景福帝不得不面对现实,他的确没多少日子可活。

挥挥手,让太医们都退下。景福帝让大总管上前说话,“可有问了张贼。”

大总管点头。景福帝眼睛发亮,“那他怎么说?”

大总管不敢隐瞒,“张天师说,想要解丹毒,就要另外炼制丹药。以毒攻毒的办法,或许可行。”

“胡说八道,一派胡言,他是怕死的不够痛苦吗?”景福帝气的大骂,吐血。被褥衣衫全都沾染上血迹。大总管要让人进来收拾,景福帝不让。

景福帝又问,“他可有说有多大的把握,需要多少时间?”

“张天师说,有五成把握。时间大致需要一个月左右。”在这句话上,大总管明显撒谎了。张天师为了脱罪,为了活命,自然是将时间说的短短的,说十天半月就能炼制出新的丹药。可是大总管很清楚,就算十天半月真的炼制出来,景福帝也等不到。就算景福帝等得到,也受不了再次服用丹药,还说什么以毒攻毒,这只会让景福帝死的更加的痛苦。这是大总管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所以大总管在时间上撒了谎,就是为了打消景福帝糊涂的念头。就算要死,也请安静的没痛苦的死去,而不是受尽身体上的折磨,痛苦的死去。

景福帝无法体会大总管的用心,只是恨妖道没用。“奸猾之人,当真以为朕是三岁小儿,区区一两句话,就能蒙骗朕。”

大总管低着头,“皇上息怒,张天师的话不可尽信。此人或许为了脱罪,才会如此说。实际上,此人根本就没办法替皇上解毒。连太医都束手无策的事情,又怎么能指望姓张的妖道。”

景福帝反常的沉默下来。不知过了多久,景福帝小声的嘀咕了一句,“难道朕注定要死了吗?”

大总管暗想,世人谁能不死。说起来,景福帝从事皇帝这份职业,同祖宗们比起来,还算是长寿的。好多皇帝都活不过四十就没命了。景福帝好歹也活到了老年。

景福帝幽幽一叹,问道:“张贼可有说同老七的关系?”

“说了。张贼交代,七殿下以前经常奉承他,以便从他那里打听关于皇上的消息。后来为了避嫌,怕被人怀疑过从甚密,所以才渐渐疏远了。不过私下里,张贼一直再给七殿下传送消息。那一日,张贼为皇上进献丹药,事先张贼也将此事通知了七殿下。所以皇上一离开,七殿下也跟了过来,躲在暗处窥探。据张贼说,七殿下之所以会偷窥此事,是因为对丹药好奇。若是此丹药效果好,七殿下也想从张贼手里偷偷弄一粒来服用。”大总管小声的说道。

景福帝拍着桌子,怒斥,“一派胡言。朕看是老七怕出事情,所以才会偷窥。好在第一时间将朕控制住,同张贼里应外合,联合起来,届时挟天子以令天下人,好登上大宝之位。不过千算万算,他还是算漏了一点。这个张贼不堪大用,一遇到关键时刻连话都说不利索,更别说干大事了。既然留着那些妖道已经无用,都处置了吧。”

大总管请示,“还请皇上明示。”

“张贼剥皮抽筋,五马分尸。朕定要让他以最痛苦的方式死去。告诉行刑的人,五马分尸之前,不要让他死了。要让他亲眼看看自己被剥了皮之后的样子。余下全部腰斩。门派诛杀赶紧,张贼俗世中的亲人,诛杀九族。竟然敢毒害朕,朕就要杀他一个鸡犬不留,让天下人都看清楚,这就是胆敢欺瞒毒害朕的下场。”

血淋淋的话,由景福帝咬牙切齿的说出来,充满了血腥和杀气还有皇室特有的残忍和变态。大总管就算伺候了景福帝几十年,此刻也被吓得两股战战,恨不得赶紧离开这里,离开这让人窒息的地方。大总管躬身应是,“奴才遵旨。”就算心里头有无数的想要逃跑的念头,大总管也会格尽职守,坚持到最后一刻。

景福帝用了吃食,喝了汤药,又休息了一阵,这才召见群臣。不等群臣们发话,景福帝就先下了一道旨意,是关于对七殿下的处置。夺其爵位,终身幽静王府。这个惩罚不可谓不重。不过同窥探帝王这个罪名比起来,七殿下没被杀头,没被贬为庶民,没被流放西北或者岭南或者东北苦寒之地,已经算是景福帝手下留情。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下手太狠了也不好。

然后朝臣们继续提议立太子,此事必须抓紧,当务之急最要紧的事情。目前,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此事的重要性。

众臣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劝解者。而景福帝则是一直保持沉默。与此同时,皇子们也全都退了出去,以示清白。

二王爷有些得意,他居长,这一次未必就没有机会。至于最大的竞争,宁王周乾,二王爷心情很复杂。不过在大机遇面前,二王爷是绝对不会谦让的。大不了拼个你死我活。再说了,他未必就一定会输。因为他居长,不少朝臣都暗中表示会支持他。这让二王爷自信了不少。估算了一番自己的势力,和支持他的人的分量,二王爷甚至觉着自己的胜算很大,比周乾的胜算还要大。对于二王爷如此,宁王周乾不做任何表示。趁着这个时间,先到后宫给魏贵妃请安。

魏贵妃屏退左右,问周乾,可有把握?可有给自己留下后路。

周乾郑重说道,“有六成把握。至于后路,儿子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不过明瑜和孩子那里,儿子都已经有了安排。一旦儿子出事,她就带着孩子们即刻出京,去南方。明瑜早些年就安排了人去南方经营,经营数年下来,相信到了南方,朝廷也是鞭长莫及,为难不了他们母子数人。”

魏贵妃点点头,“既然都已经安排好了,那本宫也不废话。好好去做,不成功就成仁,成败在此一举,希望你能小心行事,不要到最后功亏一篑。”

“嗯,儿子明白。”

周乾低头沉思,二王爷的确是一个很强大的竞争者。看来他有必要做点什么,将二王爷彻底拉下来。

皇帝寝宫内,景福帝就说了一句话,问朝臣,对立太子有何想法。顿时,朝臣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将几个成年皇子的优缺点都说了一遍。就如早先预料的那样,有支持二王爷的,毕竟居长,名正言顺的太子人选。有支持周乾的,六王爷和八王爷同样有人支持。至于几个没成年的皇子,朝臣们提都没提一下。这让景福帝很不满意。

景福帝又去问勋贵武将们。勋贵武将们同皇室联姻频繁,他们的意见主观性很强,可是这也反应了某种趋势,某种形势。至少景福帝看出,几个儿子没有谁能够一家独大。就是宁王周乾有韩阁老一派的人马支持,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

勋贵这边七嘴八舌说了一通,也没说到景福帝的心坎上。接着景福帝就问皇室宗亲的意见。

皇室宗亲们很干脆,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知道立太子是个什么事情。皇室宗亲们一致表态,此事请皇上定夺,他们就不发表意见。无论皇帝选谁做继承人,他们都会坚定的支持。

景福帝就感慨,到关键时候,还是自家人靠得住。

景福帝虚虚一抬手,大家都安静下来。景福帝就隐晦的说了下,大家的提议都是有理有据,也都很有说服力。众臣正以为景福帝要决定选谁做太子,结果话题忽然一转,景福帝竟然提起几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他们懂事,孝顺,心眼没那么多,当真是好孩子,好表率。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众臣面面相觑,皇帝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放弃成年的儿子,想在未成年的儿子里面选一个做太子?

又是薛老大人,干脆跪下来,凄厉的喊道,“皇上万万不可啊。废长立幼,这是亡国之兆啊。是国家混乱之根源啊。请皇上收回之前的那番话,万万不可行如此糊涂之事。”

景福帝气的脸色都变黑了,“荒唐,你是在指责朕乃昏君吗?何为亡国之兆,何为混乱之根源?朕看你是居心叵测,妖言惑众,是要乱人心。”

薛老大人哭诉道:“皇上放着成年的皇子不考虑,却将目光盯上未成年的儿子,这是何解?岂不知若是废长立幼,幼为君,长为臣,长定会掣肘幼君,不服管束,迟早是要生乱的啊。难道皇上就愿意看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吗?”

“放肆!你能想到的,难道朕都想不到吗?”景福帝愤怒的想要吐血,这些大臣,正事不干,就专门同他作对。这么多年下来,就没有一件事情,能让他顺心如意。

“那请问皇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想要如何做?难道要将所有的成年皇子都夺爵贬斥吗?皇上此举,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难道就不怕给天下人树立一个极坏的榜样,让天下人都不分嫡庶,不分长幼有序。如此,天下岂不是要大乱。所谓的纲常伦理,还有谁会去遵守?臣恳请皇上收回糊涂心思,绝对不能废长立幼,种下天下大乱的祸根。”薛老大人言辞犀利。韩阁老则给薛老大人使眼色,给老夫悠着点,要是将景福帝给气死了,你赔得起吗?

景福帝当真是被气吐血了。更气人的是,朝臣们都跪下来,纷纷附和薛老大人的话,让景福帝收回成命。就连勋贵们也都跪了下来,同朝臣们一起来逼迫他。独留皇室宗亲们,还算立场坚定,无论景福帝立谁做太子,都无所谓。反正大家都是一样过日子。

景福帝拍着桌子大骂,“反了,反了。”

韩阁老站出来,非常直接的问道,“不知皇上想要立哪位皇子为太子?还请皇上明示,臣等也好为皇上参详参详。”

景福帝喘着粗气,说道:“朕以为十皇子品性优良,堪为太子。”

韩阁老大皱眉头,“十皇子年不过十四,生母身份低微,不曾成年不曾历练。对朝政一无所知,而且性子软绵,关键时刻难以决断。臣等认为,十皇子难当大任,万万不能被立为太子。”

韩阁老的话,得到了所有朝臣这拥护。立一个十四岁的小子为太子,做帝王,这是儿戏还是儿戏。难道那几个成年皇子中,就没有一个能够入皇帝的眼吗?真是奇怪了。

景福帝却执意要立十皇子为太子。关于成年皇子的处置,景福帝就说实行分封制,将成年皇子们全都赶到封地上去,自此后不准进京。私自进京,视为谋反。如此就能解决成年皇子掣肘的问题。

但是无论景福帝的决心有多坚决,内阁大臣们全都不肯用印,不肯拟旨,不奉召。如此,内阁同皇帝就产生了一场皇权同内阁权利之间的博弈。

吵了几个时辰,都没吵出一个结果来,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景福帝疲惫不堪,朝臣同勋贵们只能暂时放过景福帝。私下里嘱咐太医好生看着景福帝,可别让景福帝第二天又醒不过来。

太医们连连保证,肯定不会出事,一定能让景福帝好好的入睡,好好的醒来。

接着朝臣同勋贵们一起行动,一方面要说服皇室宗亲们好歹有点立场,不要一天到晚跟着皇帝的屁股后面瞎转。另外一方面,朝臣们要通过宫中的势力,打压十皇子和他的母族。再有,就是要查找十皇子同他母族的黑历史,来说服景福帝改变主意。

十皇子母子还没来得及高兴片刻,就尝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恶意。这让十皇子母子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命就交代了。当天晚上,母子二人都不敢用御膳房送来的饭菜,全都倒了。就怕吃了后第二天再也醒不过来。

母子两人抱在一起狠狠的哭了一回,两人都吓坏了。这还没坐上太子,就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恶意。这要是真成了太子,怕是要不了两天,就会被人毒死吧。怪只怪十皇子的母族身份低微,半点势力也无。母子二人在后宫这么多年,也没经营出能够在关键时刻顶用的势力来。至于景福帝那里,都快死了,没人提醒的情况下,考虑事情自然不会那么周到。就比如,景福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的执意,让十皇子母子究竟遭遇了什么事情。

次日一早,宫里就有个宫女发疯,竟然拿刀去刺杀十皇子的生母。结果竟然还得逞了,十皇子的生母被刺中了两刀,当场一命呜呼。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打景福帝脸,打的啪啪响。你不是要立十皇子为太子吗,这就是后果。今日是十皇子的生母,明日说不定就是十皇子本人。

此事太过恶劣,景福帝一大早就被气的吐血。下令严查,大总管也吩咐了下去。可是查来查去,什么都查不多,只说那宫女平日里受了虐待,如今十皇子母子要一飞冲天了,担心将来不能活命,所以才会在冲动下行此恶毒之事。

这理由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但是朝臣们保持了沉默,后宫保持了沉默,勋贵保持了沉默,就连皇室宗亲们也保持了沉默。不会有人站出来承认此事同自己有关系,后宫的调查,更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在这个皇权同内阁权利的博弈之中,很显然内阁占据了上风。

仅仅只因为景福帝就快要死了,一向占据上风的皇权瞬间跌落到了谷下风。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可是事实就是事实,即便心酸,也必须要面对。

景福帝睁大了眼睛,扫视了所有人。所有人都在庆幸,今儿景福帝总算是正常的清醒过来,今日还可以拉锯一整天,说不定今日就能见分晓。景福帝却心头冰冷,不光是十皇子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景福帝也感受到了来自朝臣勋贵甚至部分皇室宗亲的恶意。这种感觉真是太不爽了。景福帝就想再次任性一回,不谈论了。既然你们不同意朕的想法,那朕就不同你们谈论。咱们就拖,看谁拖得起。

结果朝臣们集体不干了,景福帝,你是皇帝啊,做皇帝的人怎么可以这样。你要是再活个十年八年,别说耍小性子,就是耍大性子,朝臣们也最多说说两句,不会干涉。可是你都要死了,临死之前你还想耍小性子,还想将所有人避疯,有你这样的吗?

韩阁老就站出来,明确表示,要是景福帝不能同朝臣们一起讨论立太子的事情,那么此事就由朝臣们自己决定,大家商量个人选出来,拟旨,皇上只需要用印认可圣旨的合法性就行了。这样就轻松了吧。

景福帝就想一口血朝韩阁老喷过去。韩阁老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竟然想用釜底抽薪这一招。要是真让朝臣们商量出太子人选,那他这个皇帝还能做什么?摆设吗?

韩阁老没吭声,不过那表情也是表明了某种态度。估计韩阁老很想对景福帝说一句,皇帝啊,你就干脆做一个安静的皇帝吧。这样大家都能轻松一点。

景福帝坚决不同意,韩阁老却在这个时候变得极为强硬。一改早前凡事都让薛老大人出面的作风,事事都亲自上阵。景福帝不同意,执意要立十皇子为太子。韩阁老就干脆召集所有朝臣,大家来个投票,从四位成年皇子中,直接选出未来太子人选。

而且韩阁老还是当真景福帝的面,就这么干了。

不少人暗自惊呼,韩阁老,了不起。有这份魄力,难怪能做首辅大人。比前首辅大人有魄力多了。

正在大家僵持不下,景福帝想要发狂的时候,一个小内侍急急忙忙的来禀报,说十皇子昏迷了过去。太医已经去检查了,不知是不是吃错了东西。

景福帝手指着所有人,声音都在发颤,“你们,你们,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扑通一声,景福帝干脆利落的昏迷了过去。

朝臣们也很惊讶,彼此面面相觑,这要怎么办。怎么办,凉拌。一方面让太医抢救景福帝,一方面派人去查看十殿下的情况。韩阁老扫视了一眼众人,甩袖离去。真是岂有此理,在关键时刻,弄出这等时间来,是诚心添乱吗?

周乾在喝酒,就在魏贵妃的瑶华宫内喝酒。听闻十皇子昏迷过去,不过并不会致命,只是吃坏了东西,暂时昏迷而已。周乾嘴角露出一个自得的笑容。心道,老二的手段还真是激烈,为了那个位置,也不怕暴露了自己。

周乾招来文海,如此吩咐了一番。文海得令,赶紧去办差。

周乾冷冷一笑,老二既然主动将把柄交在他的手上,那么他自然不会客气。不好好利用一番,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同时也希望老十能够有自知之明,懂得关键时刻做出取舍。当然就算没有自知之明也没关系,周乾自信老十一个没有成年的,没有母族支持的人是翻不出任何风浪。就算翻起来,周乾也能将他打压下去。

虽然景福帝昏迷了,可是这并没有阻止朝臣们立太子的决心。一走出景福帝的寝宫,就有人提议,趁着皇帝昏迷的时候,大家先商量个结果出来。等皇帝醒过来后,直接让皇帝用印就行了。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反正皇帝都要死了,这个时候有些事情就可以不用那么去顾忌。比如景福帝的感受和心情。

韩阁老没反对,却给自己这一派的人使了眼色,既然要投票选太子,那么自然要保证票都在自己手中。

二王爷一听朝臣们要投票,顿时就慌了。说实话,二王爷虽然一开始很自信,可是见识了韩阁老的强势后,二王爷那点自信就剩下一点点碎渣子,已经是经不起半点打击。至于周乾,则是老神在在,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中。

别看朝臣们平日里不干事,就喜欢打嘴仗。等到真的要干事的时候,动作还是很快的。准备工作很快做好,接下来就是投票。为了表示公正,大家都没有私心,还要求实名投票,并且将皇室宗亲都拉了进来,免得到时候有人说他们的投票是胡作非为,是要挟天子。

投票结果很纠结,六皇子和八皇子不出意外的,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于是纠结的就在于周乾同二王爷之间。一个占据了长子的优势,一个占据了贤能的优势。两人的支持在最初的时候几乎是不相上下。

韩阁老对这个情况沉吟不语,丝毫不表态。就在情况最为焦灼的时候,有人来报信,说是十皇子母亲被害,十皇子吃错东西,这两件事情的调查有了一点进展。但是情况不太乐观,因为现在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此事同二王爷有关联。

群臣哗然。虽然大家不在乎十皇子母子二人的生死,可是不代表大家不在意凶手是谁。相反,大家还是很在乎凶手的身份的。在朝堂上,有的事情可以做,大家心知肚明,只要不说出来不被人查出来,什么事情都没有。但是一旦被曝光,那就是万劫不复。就比如七皇子私下里同张天师联络,又窥视景福帝的行踪。此事大家都能理解,都知道七皇子想要干什么。但是一旦曝光,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韩阁老一再追问,“此事当真?”

报信的人连连点头,直说此事千真万确。因为那个杀人的宫女,有查到同贤妃身边的某个嬷嬷很熟悉。而且有人记得,就是事发头一天,宫女还同贤妃娘娘身边的嬷嬷见过面。具体说了什么不知道,但是第二天,宫女就突然行刺十皇子的母亲,这要说没一点关系,谁也不会相信。

查到这个线索后,当即就有人去贤妃那里抓拿那位嬷嬷问话,但是贤妃身边的那位嬷嬷竟然出事了,落水死了。这就很蹊跷了。说她畏罪自尽,一点都不为过。而贤妃是谁,就是二王爷的圣母。贤妃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派人对付十皇子母子。要说此事同二王爷没关系,谁会相信?没人会相信。至少在场的能够决定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佬们是不会相信。就算此事同二王爷没关系,也要将此事坐实,落在二王爷头上。

来人还说,十皇子吃错东西昏迷过去,估计同二王爷也有点关系。因为送点心给十皇子的人,虽然表面看同二王爷没关系,但是深挖下去,还是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而这些线索都指向了二王爷。

韩阁老沉吟片刻,问朝臣,“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当即支持二王爷的人就提出异议,这是不是有人在陷害?大家都知道,对于十皇子母子的遭遇,没人真的会去调查真相。之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点实质的进展都没有。怎么大家要投票选太子了,就突然跑出什么线索,还一个劲的指证二王爷。这来的未免太过蹊跷,也不和常理。

韩阁老反问那发出异议的官员,这是在质疑朝堂官员的办事能力。质疑宫里审刑司的能力吗?谁说调查此事,是雷声大雨点小,谁说没人真的去调查真相。让发出异议的官员拿出证据来。拿不出证据来,那就是污蔑,是要负责的。

这个时候的韩阁老,展示出无比强大的的气场,简直就是说一不二。谁敢同他对着干,他就弄死谁的态度。一干朝臣,纷纷低头,表示认可韩阁老的说法。既然有线索指证二王爷,那么此事就要慎重了。一是要赶紧查明此事,到底同二王爷有没有关系。二是要同景福帝说清楚,让景福帝心里有数。三是之前的投票,二王爷的那些票数究竟是继续,还是作废,就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韩阁老让人去给太医传话,让太医们赶紧叫醒景福帝。要命的时候怎么能够说昏倒就昏倒,真是太不负责了。韩阁老心里头叹气,对于景福帝这人,做皇帝三十几年,前面二十来年,算是个清醒理智强大的帝王。至于后面这十几年,韩阁老只能说,真是一年比一年糊涂。

到了下午,太医们总算将昏迷过去的景福帝给弄醒了。其实这样强行弄醒景福帝,只会让景福帝的身体雪上加霜。只不过朝臣们已经顾不得这些,除了皇帝死亡之外,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同立太子的重要性相比。

既然皇帝一时半会还死不了,那就坚持着先将太子给立下吧。等立下太子后,景福帝要昏迷多久都行,就是睡上一年,朝臣们也不在意。无非就是礼部忙一点,忙着准备景福帝的后事。

景福帝这一次醒来,那脸色真心难看到了极点。盯着所有人,恨不得将人吞吃入腹。

好,好的很,竟然敢背着他搞小动作,还搞什么投票,简直是岂有此理。

景福帝直接问太医,“老十如何呢?”

院判大人不敢隐瞒,“启禀皇上,十殿下吃坏了东西,暂时昏迷不醒。”

“何时能够醒来?”景福帝冷冷的问道。

院判大人小心翼翼的说道,“或许需要三五天。”

景福帝真想一刀将院判大人的脑袋砍下来,这是诚心不让他好过,是吗?

韩阁老明着说,“十殿下身体柔弱,不堪为君,还请皇上三思。另外臣还有一件事情要禀报。关于十皇子母子二人的遭遇,调查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此事同贤妃娘娘有莫大的关系,请皇上明鉴。”

景福帝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焦急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韩阁老将调查细节一一禀报,让景福帝慎重做出决定。

景福帝瞬间,如老了十岁一般。因为立太子,这些天闹出了多少事情。先是十皇子母子,接着又是贤妃母子,再接下来又会是谁,会不会所有的皇子都难逃这个魔咒。景福帝死死的盯着韩阁老,这一切就是为了给宁王殿下扫清障碍吧。

韩阁老一脸坦荡,没做过就是没做过。就算做过,他一样坦荡无私。至于二王爷的事情,没人让二王爷去做这些事情,怪只怪他太作了点,那么迫不及待的,他不死谁死。

景福帝连连冷笑,“好,好的很。你们这是联合起来逼迫朕,朕都明白了。”

“臣等不敢。”韩阁老带头说道。

景福帝怒斥韩阁老,“朕就是不顺你的心,如你的意,你要如何?”

“皇上这话,折杀微臣。微臣一心为朝廷,为江山社稷着想,还请皇上明鉴。若是微臣有一点私心,微臣甘愿被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连这样的重誓都说了出来,景福帝也微微变色。大皱眉头。

大家跪下,齐声高喊,“请皇上定下国本,以安人心。”

“安人心?你们逼着朕顺你们的心,如你们的意,安你们的人心,可是谁又能安朕的人心。”景福帝大声怒斥。

朝臣们跪着不起。场面又再次陷入对峙状态。

瑶华宫内,魏贵妃穿戴整齐。周乾走过来,“母妃一定要去吗?”

魏贵妃点头,坚定的说道,“如今事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看你父皇的意思,真的不想将那个位置让给你。既然如此,本宫就亲自走一趟,在你父皇的心火上再加上一把柴,好让你父皇清醒的认识到如今的处境。”

周乾很担心,“母妃这样做着实太过冒险。”

魏贵妃笑道,“本宫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长康,你放心吧,本宫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达成目的。”

周乾追问魏贵妃究竟有什么办法,魏贵妃却什么都不肯说。只让周乾等待消息,此去定能马到成功。魏贵妃走了,周乾只能按捺住性子,耐心的等待。至于二王爷和贤妃那里,一片鸡飞狗跳。不得片刻安宁。

魏贵妃来到景福帝的寝宫,让人通报,她有要紧事情要见皇帝。至于朝臣们,好歹也要给景福帝一点空间,逼人莫要太甚。

魏贵妃的到来,让君臣之间凝滞的气氛为之一松。景福帝也感谢魏贵妃来的是时候,本不想见魏贵妃这人的,景福帝临时还是改变了主意,让人将魏贵妃请进来。魏贵妃进到屋里,见地上黑压压的,跪了一片的朝臣勋贵,这场面着实有些惊人。

魏贵妃语气轻柔的说道,“皇上累了,需要休息,各位大人先退下吧。等个半个时辰,皇上恢复了精神后,大人们再来讨论国家大事也不迟。”

韩阁老带头站起来,魏贵妃敢这个时候出面见景福帝,目的肯定不单纯。既然如此,那么大家就不用在这里碍眼了。希望魏贵妃的到来,能够让局面有所改变,最好能够说服景福帝改变主意,同意朝臣们的意见。

魏贵妃自始至终都没有看韩阁老一眼,等朝臣勋贵们都退下后,魏贵妃又让其他伺候的人都下去。为表明清白,屋里还留下大总管同一个小内侍。

景福帝要服药,魏贵妃从大总管手里接过药碗,说道,“我来。皇上,臣妾伺候你用药。”

看着一脸温柔的魏贵妃,景福帝心里头是感慨万千,心头生出几丝柔软。魏贵妃一直微微带着笑意,让人顿生好感。

伺候完景福帝用药,魏贵妃又说道,“皇上要不要休息一会,臣妾就在这里陪着。”

景福帝摇头,“朕就这样躺着就好。你陪着朕说说话,解解闷。这些日子,朕都快被那些人给气死了。”

“皇上息怒,动怒易伤身。至于朝臣们讨论的事情,慢慢来就是了,何必急在这个时候。难道非要将皇上逼得下不来台才甘心吗?”魏贵妃替景福帝抱怨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