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后成了皇叔的掌心宠上一章:第 99 章
  • 重生后成了皇叔的掌心宠下一章:第 101 章

燕宁从前还不知道,直到有一次看见楚王正在喝一碗汤药,问了一句楚王给了她答案,燕宁心里不知怎么,又有些感动,又有些遗憾。

她感动的是楚王珍惜她,不愿叫她早早就经受生育之苦,还不愿伤了她,因此连避子汤都是楚王在喝。遗憾的却是她喜欢软乎乎可爱的小孩子很久了,做梦都想生一个软软的与楚王一般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燕宁曾经憧憬地想,那一定是这世上最可爱的孩子了。

她会很爱很爱她和楚王的孩子。

可是楚王却不给她这个机会。

因此燕宁就只能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羡慕得不得了。

巧的是阿兰十月怀胎,生了一个胖嘟嘟的儿子,如今孩子百日了,她就高高兴兴地带着礼物去魏国公府上看望自己的表姐。

等她到了魏国公府的时候,就见今日因是孩子的百日,因此魏国公府上十分热闹,来往的后宅女眷也不少。

为了不喧宾夺主,叫众人都围着自己这个楚王妃转反倒冷落了主人家,燕宁只是和魏国公夫人说了一声就去后院看望阿兰了。她一进门就听见了阿兰的笑声,探头一看,就见如今丰腴了许多的二表姐正抱着一个肥软的小家伙儿对阿蓉与阿静说笑。

燕宁急忙走进去,眼睛落在这小家伙儿的身上。

她觉得眼馋。

“也不知是怎么了,几天没见他,他就长得这么快。”打从阿兰生了儿子,燕宁就经常来看望她,还带许多的补品。

因她与楚王成亲也有快一整年了,却迟迟都没有有孕的动静,皇帝还被太医院和楚王蒙在鼓里,见燕宁迟迟没有有孕,就急死了,隔三差五地往楚王府送补品,宫里的上好的补品不知多少流水一般进了楚王府。因楚王不许燕宁过于大补,免得补得厉害也伤身,因此燕宁总是对着那么多的补品发愁。

她娘家也送,姻亲处也送,如今阿兰生了孩子更需要进补,她就兴冲冲地往阿兰处也送了许多的补品。

因她不吃燕窝,皇帝却觉得就算她不吃送送亲眷也是好的,因此宫中每次赏赐她的燕窝也不少。

燕窝对女子是滋补的东西,燕宁就给阿兰多送了些。

“你又送我补品。我家七郎还说呢,说家里的补品吃的都是你送来了,可省了他不少的银子,叫我感谢你呢。”阿兰一向是个活泼的性子,见燕宁恨不能抱着自己的儿子流口水的样子,便笑眯眯地先把他给燕宁抱抱。

且见燕宁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她便笑着对燕宁说道,“你也别眼馋了。叫我说,还是晚点儿要孩子才好呢。”她生一次孩子简直跟死过一回似的,如今想想都还后怕,因此她与同样心有余悸的丈夫约定暂时不想再生了,怎么也得缓缓,叫身体的亏空被补回来才好。

她一向健康,可是也觉得生育一次元气大伤。

更何况燕宁这样弱弱的身体。

“二姐夫怎么这么见外啊?这是我给二表姐的补品,才不要他谢呢。”燕宁从前和魏家七郎也是熟识的,毕竟差不多都是一同长大的,倒是没想到魏家七郎如今进了禁军有了差事以后还学会了说客气话。

见阿兰笑眯眯的,她见几个表姐的气色都很好,便忙问道,“二姐夫怎么不见人呢?”她左看右看没看见魏家七郎,阿兰便笑着说道,“和大姐夫与三妹夫在外头忙着待客呢。”

她如今做了国公府的七少奶奶,虽然看似说嫁人了,不过日子跟从前在闺中的没什么变化,因不是做世子夫人,也不需要管家,与丈夫小两口关起门来过日子舒舒服服的。

此刻提到丈夫,她的眼里不由露出了笑意。

“我家王爷等差事过后再过来。”燕宁就说道。

“王爷也来么?”一个小家伙儿的百日罢了,楚王能叫燕宁过来已经足够亲切,阿兰怎么也没想过楚王会亲自过来。

她不禁有些不安地问道,“会不会过于劳烦王爷了?”

“没什么。王爷不是说过么,他也是姜家的女婿呢。而且王爷也很喜欢咱们十哥儿。”因魏国公府并未分家,因此几个房头是一块儿算下来的,阿兰生的这小家伙在整个魏家排行小十,燕宁轻轻地摸了摸孩子白胖的小脸儿,觉得他可爱得不得了。

正抱着呢,外头就传来了魏八姑娘的笑声,之后魏八姑娘风风火火地走进来,后头跟着一个赔笑的婆子。因那婆子是奉命要把小孩子抱去前头给那些通家之好的夫人们女眷们看的,燕宁也不拦着,看着婆子细心地把孩子给抱住,还盖上了小襁褓不至于吹了风,这才松了一口气对魏八抿嘴笑了起来。

魏八也已经成亲了,今日回娘家就是为了自己的闺中好友阿兰,见阿蓉与阿静都在,燕宁也对自己笑,便坐在阿兰的身边感慨地说道,“如今咱们坐在一块儿,倒是叫我又仿佛回到了从前在闺中的时候。”

她嫁的人家也不错,因此也依旧是爱说爱笑的脾气,与阿蓉几个说笑了一会儿,见外头的丫鬟婆子们都已经出去了,这才先给姜家的几个女孩儿道喜说道,“我听说姜瑚哥与姜瑾哥今年都中了举人,如今是京都中赫赫有名的少年才子,正是风光的时候呢。”

今年是科举之年,因姜二老爷看了儿子姜瑾与三房的侄儿姜瑚的文章,觉得下场有些把握了,就叫他们下场去试试。

他本觉得就算是这一科不中也没什么,毕竟姜瑾与姜瑚的年纪还不大,就算这一科不中,那再等三年也无妨的。

谁知道这两个小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姜瑚也就罢了,中举名次在榜上中游。阿兰的亲兄长姜瑾却不仅是举人,而且还是这一科京都府的头名解元。

这就十分了不得了。

一时之间姜家的这对青年才俊一下子就叫京都瞩目起来,而且明年就是春闱,若是这两个年轻人再中了进士,那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啊!

姜瑾也就罢了,因他父亲姜二老爷曾经也是名动京都的才俊,且姜二太太又是书香门第出身,家学渊源能高中解元大家虽然觉得震惊,不过也觉得家学渊源。

可是姜瑚就不同了。

他生父姜三老爷庸碌没用了一辈子了,如今虽然外放出去,不过政务却只靠着师爷,他只管盖印的。至于姜三太太,早年闹出过多少的笑话,也算是有些名声的糊涂人。可这么样的一双父母,不仅生出了阿静这样温柔知礼的女孩儿,竟然还养出了姜瑚这样的读书的种子……虽然他不及姜瑾的书读得好,来年春闱中与不中都是两可之间,可无论能不能明年高中,他都已经是年轻的举人,这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姜家长房的三个儿子都在军中,难得二房三房出了两个读书人,因此这也算是十分有脸面的事。

“我听说府里有人劝老太太庆祝庆祝,只是老太太与我父亲都说暂且不必,等明年春闱以后再看。若是能中个进士,那自然是高高兴兴地庆祝,怎么庆祝都不算轻狂。可如今若是才中了个举人就庆祝起来,那就跟没见过世面似的。”

姜二老爷自认是见过世面的人,举人功名没叫他放在眼里,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好庆祝的。而且姜家也就刚刚放榜之后热闹了两天,如今姜瑚与姜瑾都被姜二老爷拘着继续读书呢。

燕宁听阿兰这么说,不由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她都听理国公夫人偷偷跟她说了,姜二老爷见姜瑚与姜瑾明年是有些希望的,如今越发严厉,秉持着严师出高徒的理念,不仅拘着她两个表哥读书,还叫他们锻炼身体。

因听说姜瑚考举人的时候在考场里被累晕过去了,出来的时候没有个人样儿,姜二老爷就觉得侄儿这么单薄可不行,会影响春闱的时候的发挥,如今给叫苦不迭的两个小子加了一课,天天扎马步,在国公府里跑圈,可惨了。

因为同情表哥们,燕宁最近往国公府也送了好几次的补品,还送了不少的肉。

听说吃肉力气大呢。

她这么一叹气,阿兰与阿静顿时都想到了自家兄长如今苦得比从前没中举的时候还可怜,不由也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阿蓉不由笑着喝了一口茶说道,“二叔这么做是对的。体魄健康一些,那春闱的时候也能有力气考试做文章不是?不然空有一肚子的锦绣文章,到了考场里却因为身体的缘故发挥不出来,那不是可惜了么。”

她站着说话不腰疼,好在姜瑚与姜瑾都没在,没听到这般没心没肺的话,因此也不能与她据理力争。魏八不由捂着嘴笑着说道,“你说得也没错。不过听七嫂这么说,我倒是觉得他们怪可怜的。对了……”她神秘地问道,“他们的婚事府上可有章程了?”

阿兰不由诧异地问道,“难道你还要做媒不成?”

“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那换到出众的才俊的身上也是如此。我婆家虽然是勋贵,不是那书香门第能斯文有内涵些,不过也看中了府上的两位大才子,叫我问问看。”

魏八不过是随口一问罢了,毕竟看姜二老爷对姜家的这两位公子这么用心,显然是十分看重的,只怕给他们挑未来的妻子也不可能从勋贵之中挑,相反,大概是要请姜二太太出面,往书香门第里挑选,寻个读书人家的女孩儿,又清贵又能诗书传家。

不过既然婆家叫她过来问问,那魏八就张嘴问一句,不过也没有走心。

然而就算是随口一问,燕宁都不由呆呆地说道,“这可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啊。表哥们如今不过是中举,就已经是大家眼中的香饽饽了。”

从前没有中举的时候,姜瑚与姜瑾声名不显,说起来不过是姜家二房三房的公子,没有长房的三个兄弟那般显赫。不过如今中了举,成了名动一时的才俊,就一下子被大家都注意到了。

燕宁一边觉得骄傲,一边又忍不住想到了沈言卿。

今年春天的时候,赵王府正式拒绝了长平长公主为嫡子求娶欣荣郡主的请求。

这件事与燕宁还有些关系。

因为赵王夫妻看中的女婿竟然就是她二表哥姜麟。

因燕宁的大表哥姜麒去年在军中娶了理国公夫人的亲侄女儿,自己舅舅家的表妹,如今夫妻都在军前,因此姜家公子们的婚事就提上日程,理国公夫人正在京都给次子相看的时候,赵王府就亲亲热热地上门来联络感情。

虽然没有带着欣荣郡主,不过赵王妃与赵王世子妃很是在理国公夫人的面前夸了自家的女孩儿,理国公夫人因姜三太太捅的篓子,对赵王府的印象一向不坏,虽然赵王府如今并没有什么权柄,不过她也听燕宁与阿蓉都说过欣荣郡主性子活泼开朗。

而且她次子姜麟虽然有官职在身,却没有爵位,说起来能得赵王府看重,这门婚事也是极好的了,因此理国公夫人往边城去了一封信,问了次子的意见,见次子答应了这门婚事,就火速与赵王府互换了庚帖,等姜麟请假回了京都,就给两个孩子成了亲。

理国公夫人对欣荣郡主这个儿媳妇儿是满意的。

虽然欣荣郡主出身皇族,乃是王府郡主,可是却并不是一个养尊处优只喜欢享乐的性子,成亲之后就和姜麟一同去了军中,而不是留在京都为了舒服日子就和夫君分隔两地。

理国公夫人完全不在乎因此得罪了长平长公主,长平长公主却被气得够呛,觉得理国公府截胡了自己看中的人,这是欺人太甚。

正是因为这个,最近这一年长平长公主在皇家的各处聚会看见阿蓉与燕宁的时候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托她的福,燕宁见魏八提到了表哥们的婚事,顿时就想到了沈言卿了。

沈言卿当初都说他是一个京都闻名的贵公子,什么才气绝伦,什么世所罕见的,可是如今他又没有从军,也没有科举,说起来还不如她的两个表哥呢。

可见曾经燕宁听到的那些名满京都的声誉,大概也有许多水分。

“那可不是。”燕宁如今虽然是楚王妃,不过与闺中的小姐妹却不摆谱,魏八也知道她一向不是个摆谱讲究身份的,因此在外头对燕宁十分敬重,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就如从前一般亲热,揽着燕宁软软的纤腰笑嘻嘻地说道,“我婆婆在家里夸他们夸得厉害,还叫我家里的小叔子也赶紧去读书,不说中个进士举人的,哪怕中个秀才也是好的。他被套上了夹板儿,被我婆婆敦促着读书天天熬夜苦读,哭着骂人呢。”至于骂的是谁……自然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魏八就哈哈大笑起来。

阿兰也忍不住和小姑子一块儿哈哈大笑起来,完全没有心疼自家哥哥被人记恨了的样子。

这样没心没肺,阿蓉都忍不住笑了。

燕宁想笑,又觉得笑出来对魏八的小叔子怪不厚道的,不由哼哼了一声,含糊地说了一句“怪可怜的”。

只是显然她没有真的同情的意思。

“就算再可怜,也得敦促着他有出息啊。不然都跟冯家似的,一旦失了爵位还有陛下与太子殿下的宠爱,如今就过得不像话,那也不行啊。”

魏八不厚道地笑了一会儿便叹气,对微微一愣的燕宁说道,“早年冯家显赫的时候,这整个京都就数承恩公府万众瞩目,冯瑶的及笄礼才过去多久?那盛况你们也应当还记得。可族中没有出息的子弟,一旦失了爵位,又被陛下与太子厌弃,竟然一蹶不振起来。哪怕依旧生活富庶逼人,可却再也没有能支起家门的了。如今我婆婆看着冯家就说,冯家的事真是叫人引以为戒。这祖宗留下来的富贵显赫,勋贵门庭,也得有出息的子孙一代代地传下去,不然只怕没十几年的,就要衰落下去了。”

她婆婆为什么提到了与姜家联姻的事?自然是因为看到了姜家这一代的子孙的出众,而且都已经是有了成就的。

不说理国公府长房三子,那姜麒姜麟姜卫已经在军中打拼出了自己的前程站稳了脚跟,如今姜家的二房与三房也都起来了,这都是同气连枝的血脉,姜家有这些小辈在,起码能延续之后的五十年的大好光景。

至于姜家女孩儿都嫁得好,那就更不必说了。

虽然说如今姜家的家主理国公还在大理寺的天牢里关着呢,皇帝仿佛把他的存在给忘了,迟迟不提把他放出来,可是姜家还有一个姜二老爷在呢。

有姜二老爷撑着姜家如今的门庭,那等闲也没有人敢小觑了姜家。

说起来,魏八都忍不住叹气。

怎么出息的晚辈都仿佛约定好了似的,一个个地都落在姜家里了?

哪怕魏国公府出息的子弟也不少,可是连她母亲魏国公夫人都羡慕姜家如今的声势。

她是发自内心的感慨,燕宁不由一愣。

魏八说得倒也没错。

当初冯家的光彩体面还在眼前一般,可是一转眼就被皇帝给打落尘埃。

因冯家并没有出色的子弟,因此被皇帝罢黜了族中所有族人的官职,如今都爬不起来。

虽然说因皇帝与太子这些年的优容赏赐,令冯家虽然被废了爵位如今没有人在朝因此生活得也如同从前一样富庶,也因京都都看在太子的面上不会对冯家落井下石,不过冯家到底失去了权力,只怕日子过得也郁闷。

特别是冯瑶……燕宁恍惚地想着,自己都多久没有听到冯瑶的消息了?开春那会儿还有一些她在九皇子的府上与皇帝赏赐给九皇子的美人争风吃醋的传说,可是似乎最近却没有什么冯瑶的消息了。

她便有些好奇地想,如今冯家已经不能带给九皇子利益了,那九皇子白娶了冯瑶,如今会不会嫌弃她了?

会不会觉得娶了冯瑶叫他吃了亏?

九皇子那样看似温和实则心狠手辣的人物,一旦发现冯瑶没有了可以利用的价值,只怕不知会干出什么事来呢。

就如同嬛姑娘。

上一世的时候嬛姑娘得九皇子宠爱,名为侧妃,可是因九皇子没有正妃,她的日子过得好着呢,风光着呢。

可是这一世她似乎自从那一次在十一公主府外嚷嚷燕宁与姜卫有私情被楚王割了舌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燕宁知道嬛姑娘还活着呢,不过似乎她在九皇子府上也没什么宠爱。

燕宁不由觉得嬛姑娘选错了人。

与其非要嫁给没心肝儿的九皇子,还不如当初趁着被人赃并获,直接嫁给沈言卿呢。

好歹沈言卿对她还有几分真心的呀。

“不过我婆婆也说了,别人有不如自家有。与其打算着姻亲的显赫来帮扶自己,不如叫小叔子辛苦一些,头悬梁锥刺股,考个功名出来,和他哥哥们一块儿撑起门庭。”

魏八说着说着又笑了,只是一边笑,她一边频频看向微笑着听她说话的阿蓉,欲言又止,仿佛想和阿蓉说些什么,却不知该怎么说出口似的。

阿蓉也看出了她的意思,不由露出几分询问来,正要问问魏八想和自己说什么要紧的事,叫她的脸色都有些异样,就见外头传来拂冬的声音,毕恭毕敬地说道,“王妃,王爷到了。”

第139章

“王爷还真来了?”

楚王在朝中一向地位尊荣。

而且楚王也并不是一个喜欢串门交际的人。

就算是宫中楚王都难得去一次。

楚王连皇帝的面子都不卖,更何况其他人呢。

如京都之中勋贵人家的这些宴席,楚王也都是一概不来的。

可今日阿兰的长子的百日宴,楚王竟然真的来了。

见燕宁的脸红扑扑的,眼睛明亮地看向外头,仿佛下一刻就要扑出去迎接楚王似的,阿兰到底是活泼的性子,便对阿蓉小声问道,“大姐姐,你说……王爷是不是也算是咱们的妹婿?”

她性子活泼,自然胆子也大,阿蓉撑着额头半晌没说出话来,许久之后才无奈地说道,“你真是个促狭的性子。”

楚王按道理来说自然是她们的妹婿,可是谁敢问楚王叫一声呢?阿蓉如今还毕恭毕敬地喊楚王叔祖,喊燕宁叔祖母呢。且见阿兰这没心没肺的,阿蓉轻轻点了点这堂妹的额头,却看向魏八。

此刻燕宁脆生生的声音在大家的耳边响起。

“王爷来了,在哪儿呢?”

“在前院儿看咱们的小公子呢。听说王爷还赏了小公子一枚玉佩,仿佛是有些来历的东西,国公爷与国公夫人都在推辞。”楚王手里有来历的物件儿多了去了,毕竟作为之前老太上皇的幼子,楚王也自幼受尽宠爱,老太上皇的许多物件都留在了楚王的手中,这还不算皇帝这些年给楚王的宝贝。

因此燕宁也没在意,反而笑眯眯地说道,“王爷一定会喜欢十哥儿的。”她觉得如果叫楚王多知道孩子的可爱的话,那往后楚王就能够很喜欢孩子,答应她早点儿生孩子了。

因为这种想法,燕宁如今还很心机地时常邀请东宫的四个小皇孙来楚王府。

小皇孙们在楚王府十分开心,燕宁希望楚王也能觉得孩子可爱,多多益善。

她笑着点头,没有非要闹着叫楚王来陪自己。

“你刚刚有什么话想对我说?”阿蓉凝神听了燕宁与外头拂冬的话,见燕宁高兴得不得了,便也笑着转头对魏八说道。

“我也不过是白叮嘱你一句罢了。只是这事儿……朝廷里已经有人传闲话了,我家里也有些传闻,因此我才来跟你说一声,免得你措手不及。”魏八虽然与阿蓉的关系不及与阿兰的,不过却也都还不错,自然也知道理国公府那些不省心的事。

见阿蓉轻轻点头,她便低声说道,“你家那位国公爷可还在大理寺的牢里呢。说起来这都多久了?这又快过年了……京都之中有些碎嘴子的正说你们夫妻的闲话呢。说你为女不孝,连父亲在天牢之中都能自己安享富贵,不知为父亲求情之类的……”

阿蓉是十皇子妃,却眼睁睁地看着理国公蹲了大牢还一声不吭,无动于衷,这叫一些人看在眼中就是不孝。

阿蓉微微皱眉。

她怎么可能去宫中为理国公求情。

她恨不能她父亲再也不要从大理寺出来。

没有理国公的这段日子,阿蓉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舒服极了。

理国公夫人的日子也过得舒服极了。

老太太头上的白发都少生了许多。

“我家殿下为了照顾他,都已经谋了大理寺的差事,这也是很孝顺了。”十皇子之前打着孝顺岳父的旗号谋了大理寺的差事,当时就是为了堵住有心人的嘴,免得叫人觉得他们夫妻冷血无情,亲爹都不救了。

不过阿蓉也知道如今京都之中嫉妒姜家的人也不少,毕竟姜家的儿女大多出色,也联姻显贵,就算是阿静嫁的门第低一些,可背后也连着一门王府呢。因此,但凡姜家有些事闹出来,自然就会引来有心人的攻歼。

理国公就是他们找到的借口。

“我自然是明白你的意思的。只是有的人就是想找茬儿,这些理由在他们的心里又算什么?还有人嚷嚷呢,说是就算是陛下不肯饶恕理国公当日污蔑之罪,可你这个做亲生女儿的也应该去宫中泣血求情,也应该以身代之,承担你父亲的过错,为父分忧。”

这话像是人话么?

理国公宠妾灭妻当年京都都知道,如今自己蹲了大牢了,却叫嫡出的女儿去为父分忧替他蹲大牢,这怎么这么恶心人呢?

阿蓉便冷笑了一声。

“这些小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我不在意。”她自然是在意名声的,不过却也不会为了旁人的几句指责,就叫自己受委屈。

如果要在名声和理国公之间选一个的话,那阿蓉毫不犹豫地选择叫理国公继续在大理寺里待着。

“我明白。不过你小心些。我觉得有人针对你。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你可别真的吃了亏。”见阿蓉心里有数,魏八也就不再说了。她嫁人之后还没有有孕过,因此就觉得阿兰的儿子叫自己也眼馋,一个劲儿地问阿兰一些小孩子的话题。

阿兰与她关系最好,见她做姑姑的稀罕侄儿,自然也乐意与她说起来。倒是燕宁,见阿蓉的手垂在桌边似乎是在思考什么,便急忙凑过来问道,“大表姐,你有什么为难的事么?”

“没什么。只是觉得有些累了。”阿蓉笑着说道。

“你又敷衍我。”燕宁撅了撅嘴说道。

她还这样喜欢噘嘴,仿佛是个孩子一般,尚且带着几分天真的无忧无虑,阿蓉便看着她笑了。

“怎么会敷衍你,只是不想你再伤神罢了。”她抬手摸了摸燕宁的脸温和地问道,“如今天越发地冷了,前儿下了一场雪,我听娘娘说你还叫人运了不少的防风寒的药材进了京都?”

她目光柔和,燕宁便点了点头温驯地说道,“往年我只知道外头天冷了,下了大雪的话,就在家里不要出去免得病了。”

她从前不过是闺中的姑娘,自然对于下雪,除了赏雪景之外就只剩下了担心自己病了之类的,可是如今听了一些楚王麾下武将们的女眷来和自己说的话,她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平凡的百姓之家遇到了大雪的话,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难题。

燕宁想了想对笑了起来的阿蓉说道,“往年我听说各家勋贵府邸都有天寒雪大的时候往城外舍粥的,不过我想着,这吃食大家有了,那如果冻病了呢?”她不好意思地说道,“还有大雪压垮了他们的房屋的话,那他们是不是应该要快些修缮起来,免得没有地方存身呢?因此我也叫人寻了修缮房屋需要的东西。就算今年雪不会那么大,不会造成那么多的伤害,可是储备着,未雨绸缪也是好的呀。”

她知道自己做的事稚气得很,也并不是那样面面俱到,可是燕宁却想,当楚王在这样的雪天为了那些百姓费心用心的时候,自己也想要帮一些忙,出一些力,哪怕她的这份用心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只是微末的,可到底也是她的一片心意。

燕宁从前为自己的嫁妆多感到骄傲。

世间女子谁不喜欢十里红妆呢?

可是她如今却觉得,自己的吃穿用度够用,能叫她娇气富贵地生活就可以了。

她的私房那么多,拿出一些自己此生都花不完的,用在一些百姓的身上,哪怕只是杯水车薪,可是她也觉得开心。

她说着这些的时候,脸是红红的,可是眼底却充满了漂亮的神采。

阿蓉忍不住抬手摸了摸燕宁柔软白皙的脸。

“阿宁,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其实也没有很好。王爷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也觉得王爷说得对。以后我还想着,如果能开一些能叫人自力更生,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生意就更好了。”燕宁揉了揉自己的脸小声说道,“不过我还没有想到具体的事。或许是因为我笨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