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目光一闪,看向傅佩岚。

傅佩岚微微一笑,答道,“这两条裙子目前每款只有一件…如果您喜欢,可以另外定做。”

高挑女子听了有些失望,随即想到这里是制衣店,只有少量的成衣出售,这样精美细致的手工刺绣自然不便大规模生产,于是理解的点点头,“那定做一件大概多久可以完工?做出来的款式和绣花能保证和这一件完全相同么?”

“不瞒您说,这套小礼服我选用的面料只能算是中等,如果您喜欢这种样式,可以另外选择合适面料进行制作,效果会比这套更好。另外,这套礼服整体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和商场出售的成衣不同,手工制作是专门为客户量身定做的,松紧度以及针脚的柔软度都会更好地贴合顾客的身材,加上刺绣量较大,时间方面为了保证质量自然会久一点,最快也需要两到三周。”

八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傅佩岚要忙着为开学做准备,要去招考办开证明,要想办法办户口迁移证,在时间上会比较紧张。可她又不敢将制衣时间拖得太长,毕竟她还在起步阶段,不能丢失任何一个客户。

高挑女子点点头,“价钱呢?”

说道价位,傅佩岚有些迟疑。

上一世她的母亲于芳莲亲自操刀设计,选用高档面料手工制作的礼服甚至可以卖到百万,她的手工不及于芳莲,又常年缠绵病榻很少外出社交,费用自然也要略逊一筹。不过她的设计胜在高雅灵秀,因此即使没有于芳莲的名气大,但借着母亲的东风也是能卖上一个十分不错的价钱的。

其实按照她的本意,是想做高级定制的,只是定制服装店里应该有配合设计的布料待选,最后的定价除了设计和手工外还有面料的优劣。只是现在,她没有自己的店面,更没有足够的面料和其他条件,这个设想只能落空。

如今她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设计师,没有强大的靠山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名气,单就自己拿出的这两条裙子来说,所选用的布料和绣线等物也只能算是中档,就算服装做工精巧,设计新颖,在价位上也有局限,恐怕在如今的形势下,她也只能像一般裁缝一样挣个手工费了。

傅佩岚心中苦涩一笑,将目光转向周艳,与其自己胡乱出价吓跑顾客,不如求助制衣店老板。

周艳看着小姑娘在身后比出的两根手指,心知她是愿意给她抽出百分之二十的红利,心中不由得暗暗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个赛一个的机灵。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一章 合作

送走两位贵客,周艳的心情明显飞扬起来。她从小便喜欢自己做衣服,后来更是到服装厂工作,用心跟着厂里的设计人员学习,可最后她的设计却变成了别人的成果,谁都不愿意平白无故为了他人做嫁衣,几次三番后,她逐渐失去了当初努力向上的激/情,再不肯出头。后来结了婚,得到丈夫的支持,她辞职开了这家制衣店。

当时年轻的她,认为自己有设计才华,和普通的裁缝不同,也不肯将自己的小店沦为街头缝纫铺,每日只为人改改肥瘦,做做盗版服装。

她的最终目标,是开一家专卖店。不仅要有自己设计的成衣,还要接受顾客的量身定做,她要出售的是自己的品牌,而不是众多流行服装的大杂烩。

她将这家高级制衣店作为自己事业的起步和跳板,她的设计要从这里展露头角。于是,靠着丈夫和姐姐帮忙介绍客户,店里也吸引了一些有钱人光顾,可是实际上服装制作方面的收入却十分有限。这些年来她虽然偶有出色的设计,但到底不多,那时的她才认识到,自己或许有些设计天分,但却绝不足以支撑起一家大型店面,甚至妄图开办自己的服装厂,而她当初明显是高估的自己的能力,将买卖铺的太大。

后来为了维持制衣店的生存,店里的成衣区塞满了外甥女林君霞收罗来的新款成衣用以盈利,这与她当年成立这家店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个时代,这个环境,高档制衣店的生存空间实在太小,除了一些大品牌大商家,很少有个体小店能够真的只出售自己自产的服装。几年下来,她几乎快要放弃当初的坚持了,可是如今看到这个小姑娘的设计和手艺,周艳突然觉得,或许,她还是有机会把当初的愿望变成现实的。

“姑娘,我们到里面说话吧?”周艳笑着说道。

傅佩岚点点头,随着周艳进了内室,一旁的林君霞见状,连忙到了两杯水跟了进去,随后神色自若的搬了一张小椅子坐到了门口,这个位置既能听见屋内两个人的谈话,又能看到外面店铺是否有人出入。

“可是觉得我将你的手艺贱卖了?”周艳问道。

傅佩岚摇头,“这个价钱就目前来看已经不低了。”

徐太太母女定做了两条裙子,周艳开价手工费800元,布料针线另算。价钱算不得高,但就傅佩岚目前的名气和现在青城的经济形势,这个价位也不算低的。

现如今普通百姓每月收入不过七八十元,工作岗位好一些的月收入也不过一二百元,商场里一两千的衣服不是没有,却特别稀少,买的人也不多。若是她的价格太高,会没有竞争力的。

“你做的两条裙子款式高雅贵气,其中一件还采用了大面积的手工刺绣,针脚细密做工精良,若是在首都和省城那样的大都市,单是这样的做工价钱便低不了,只是在咱们青城…”周艳看了一眼傅佩岚,继续说道,“价钱便要打上一个折扣。”

其实他们青城也算是本省的服装大城,市里纺织厂服装厂不少,政府也重视这一领域,几年前更是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服装城,只可惜服装方面的设计人才太少,对时尚的敏感度低,没有创新能力,久而久之,所谓的服装城,便成了专门从大都市引进新款服装出售和改良的平台了。

傅佩岚的服装设计和做工虽好,可却少了品牌和名气,在价位上自然要吃亏许多,好在现在政府发展经济,本地富商跃跃欲试,加上大批投资者来到青城,给市里添了一些富贵气儿,要不然能承受这样高价手工费的客户都是极少的。

“我明白。”傅佩岚笑了笑,“您放心,我不会妄图一口吃个胖子的。”

周艳一乐,随即说道,“其实,那件金丝凤凰的礼服,除去上面的刺绣,单看款型也是极好的,做成成衣应该也会受欢迎。”

在现在的青城,手工做的服装未必有大规模生产成衣赚钱。就像傅佩岚的那套凤凰礼服,裙摆上刺绣所耗的时间和精力恐怕能做出二十件素面长裙了,而且那样精致的服装,永远没有法子大规模生产,而在青城,短时期内高级定制根本开不了太高的价格,手艺只能贱卖。

傅佩岚沉默了一下,如果不是条件有限,她又何尝愿意这样。

“…您信不信,那件礼服如果没有刺绣,用不上一周便会满大街都是。”傅佩岚认真的说道。

单说她做的那条素面长裙,上面还绣了一些花纹呢,自家三姐看了都要盗版,何况是只需要裁剪和缝制的成衣?

周艳一愣,随即失笑道,“小丫头还挺精明的。”

傅佩岚也笑,“那现在精明的小丫头想和周老板谈谈咱们往后的合作,不知可否?”

“欢迎之至。”

傅佩岚和周艳谈了一小会儿,双方达成了初步的意见。

傅佩岚设计和制作的成衣在周艳的制衣店代卖,周记抽取百分之十五的红利,如果是周记的顾客指明定做,周记则按百分之二十抽红。合作期间周记不得仿制傅佩岚制作的服装款式,而傅佩岚的所有服装也只能在周记出售。

另外,傅佩岚又和周艳商量了一下,自己所需要的面料,也由周艳帮忙采购,成本价提供给她。

本来,周艳是有心雇佣傅佩岚作自己制衣店的大师傅的,可后来想到小姑娘第一次来她店里说的便是代卖,想必也是不愿意给人打工的,更何况傅佩岚提出的合作方案对她也十分有利,虽然二层的利润不算高,但却可以借着傅佩岚的设计给周记制衣店增添名气,也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周艳本就是个爽朗又宽厚的女人,用一些微末的利益换取一个长远的合作对象,她还是很乐意的。

见两人谈好,林君霞立刻站立来,大大咧咧的拍了拍傅佩岚的肩膀,“佩岚妹妹,既然以后咱们都是合作伙伴儿了,你做好的那两条裙子便卖给我吧。”

傅佩岚微微一笑,“那两条裙子本来就是按照君霞姐你的身材做的,是送给你的结婚礼物。”

既然得到了徐家母女的新订单,傅佩岚如今也不是非要将那两条裙子出售了,不如做个人情送给林君霞。

林君霞眼睛一亮,随即笑呵呵的说道,“好妹子,我就喜欢你这股敞亮劲儿。你这份儿心意姐姐领了,可我不能让你吃亏。不如这样,那套礼服的钱我照付,至于另一条,姐姐便承了你的情儿了。”

林君霞常年跟着小姨周艳经营制衣店,哪里会看不出来傅佩岚目前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否则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哪里会自己出头四处奔波。

“我去试试这两条裙子。”林君霞欢快的拎着裙子跑去了试衣间。

傅佩岚看着手中的一卷钞票,有些不知所措,她是真心实意想要将衣服送给林君霞的。

“快收起来吧,咱们以后可是要长久相处的,你送她一条独一无二的裙子已经是很重的情意了。”周艳笑呵呵的说道,虽然她和林君霞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但到底不是豪富之家,若是平时,他们也是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买件衣服的,可是傅佩岚做的那套礼服实在是太精致了,便是她都有些心动。小姑娘目前明显在经济上有些困难,他们自然不能白占便宜,更何况,他们又不是真的拿不出这笔钱。

听到周艳这样说,傅佩岚也不再推迟,此时林君霞也换好了礼服,大小刚好合身,竟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是写了删,删了写,居然折腾了四五个小时,码完之后大概看了一下,就这么点事儿,我到底是怎么写了这么久的,连龟速都比不上丫,哭。

第二十二章 冯楠的目的

傅佩岚又看了看周艳店里的布料存货,挑出一款较为高档的面料,又配了几样绣线便搭着公交车回到了梧桐巷。

从兜里翻出林君霞塞给她的那卷钞票,数了一下,刚好一千元,不仅没算抽红,比周艳给徐家母女定下的手工费还高了二百块。那块锦缎是傅佩瑶工厂发的,只是中等的料子,根本不值这么多钱。

算了,周艳说的对,他们以后是要长久相处的,总有机会能还上这份情意。

有了这笔钱和徐家母女给的200元定金,起码开学的费用和下个月房租可以应付过去了。

拿出布料和新客户的尺寸,傅佩岚仔细的思量了起来。按规矩,定制的服装,尤其是高级定制是需要多次试装的,可是目前明显不能这样做,就算她愿意耗时耗力,这个年代的青城大多数的人却未必愿意配合,而今天她也试探过那位徐小姐,明显她也只是希望尽快将衣服做好,甚至无意中说了一句如果尺寸不合适再改,这样傅佩岚无奈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客户要求低,对她来说是件好事。

傅佩岚闭了闭眼睛,如果不是没有足够的金钱和人脉找到接洽的服装厂帮助生产,又信不过小作坊担心被人轻易盗版,她会选择大规模制作成衣,偶尔才做做手工定制,毕竟这样轻松许多,也更符合百姓的生活,收入也会更快一些。

傅佩岚轻轻叹了一口气,但愿周艳不要让她失望,如果两个人合得来,或许她可以求助于她的关系网。只要周艳值得信赖,她也不介意分一杯羹给她。

傅佩岚放下手中的纸条,找出上次那两条裙子的设计图进行修改,既然不用试装,那么只要尽量按照量好的尺寸来做便是,有了林君霞这个成功的例子,她相信徐小姐这两套衣服应该也不是问题。毕竟定制的衣服在尺寸上再有出入,也能比成衣更合体吧?傅佩岚自我安慰道。

或许她有些庸人自扰了,她从最开始便和上一世的母亲于芳莲不同,她做衣服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份营生,让自己的设计观念和手艺被大家接受和认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至于其他的小事何必纠结,只要客户满意不就行了。

她现在真正该放在心上的是如何开始自己的新生,而当务之急,是买一台缝纫机。

这几天只问房东杨大娘借用了两次机器,她便已经发现了许多不便之处。

杨大娘现住的南屋是和客厅相连的,而缝纫机便摆在里客厅里,她若要使用就一定会打扰到主人。白天还好,若是晚上就很不方便了。

更何况,她也不喜欢自己做衣服时候还有一个人在身后绕来绕去,买一台缝纫机已经刻不容缓了。

晚上冯霄下班后照例来到了梧桐巷,听傅佩岚说裙子居然卖了一千块,吃惊不已。

“什么时候做衣服居然这么赚钱了?”他家巷口的缝纫铺做一身衣服才十几块钱。

“是我做的衣服值钱!”傅佩岚得意的挑起秀眉,拿出一旁的皮尺晃了晃,“站起来,我给你量量,抽空给你做一件衬衫。”

冯霄眼睛一亮,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惊喜,随后快速的黯淡下去,摇了摇头,“还是算了,我的衣服够穿,今天是你运气好,碰到了有钱人,这样的机会可不是总能有,还是留着钱上学吧。”

“这你别管,再如何也不差你这一件衣服。”傅佩岚嘟起唇,拉着冯霄站起来,“胳膊抬起来,我量量。”

冯霄见傅佩岚如此,便也不再坚持,让喜欢的姑娘给自己裁衣,他心里还是极高兴的。

傅佩岚快速记下冯霄的尺寸,将小字条收进抽屉里,说道,“我今天又接了一份订单,等做完了这一单就给你做衬衫,那时候差不多九月份了,做个长袖正好。”

说完又蹙起眉头,看了冯霄一眼,轻声问道,“我想买一台缝纫机,你有没有门路帮我弄一张购货券?”

这个年代缝纫机虽然还属于大件,但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稀缺了,只是在青城,如果想要在大商场购买正规货,还是需要凭票的。当然,这购货券也不算难得,一般稍微有些门路的人就能弄到手,只是傅佩岚还没工作,人脉有限。

“这有什么难的,明天我就给你问问,倒时陪你一起去买。”果然,冯霄一口便答应了。

傅佩岚立刻眉开眼笑,“你先坐着,我去炒两个菜,今天就在这吃了吧。”

“不了,这几天家里吃饭的人少,我还是回家吧。”冯霄想到自家大哥大嫂前些天演的那一出儿,暗暗叹息。这几天那两口子简直把冯家当成商店了,下了班回来逛一圈便去冯大嫂娘家吃住,对冯妈妈的殷勤根本不予理会,他若也不回去吃饭,父母心里会更不舒服的。

“怎么了?”傅佩岚敏感的察觉到冯霄的神色有些不对,连忙问道。

冯霄觉得自家这事儿有些丢人,不怎么想说,可看到傅佩岚眼巴巴的望着自己,一副想要替他分忧解难的表情,又觉得有些可爱,想了想,便将这些日子冯家发生的事情和冯楠的想法说了出来。

傅佩岚听说冯楠想要将户口迁到娘家,不知怎么的想起了上一世听说的一则故事。

九十年代中期,青城作为本省第二大城市,又靠近省城,逐渐发展起来,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六零后七零后的中青年也大多成家立业,住房问题便渐渐暴漏出来。

在七八十年代,许多条件一般的人家都是老少几辈共同挤在一所房子里,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渐渐希望能够拥有宽敞的居住条件。加上青城正在进行城市规划,为了缓解住房矛盾,便组织进行了拆迁。

当时市里为了照顾百姓,拆迁补偿待遇极为优厚,分房的条件更是宽松,除了按照原有住宅面积旧房换新房外,还依照户口本上的人口数量对回迁的住房平米数进行适当的增加。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两间旧房,户口本上人口多的那一户分得的房产总面积会大于人口少的那一家。

而那故事说的便是一户人家。老夫妻两个生了一儿一女,已经各自成家。可女儿夫妻俩的户口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挂在老夫妻家中。后来政府拆迁,按照规定,他们家可以分到两套六十平米的小套,这样老人有了自己的住房,儿子一家也能有自己的空间,两套房子又相邻,正好相互照应,简直是两全其美。一家子正高兴的时候,女儿夫妻来了,说他们的户口在娘家,按照政策,这分得的房子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儿。

老夫妻的儿子儿媳自然不同意将到手的房产分给出嫁的妹妹,那个女儿便跑到拆迁办要求改变分配方式,将两间套间换成了三个四十平的一居室,老夫妻和儿子女儿各一间。女儿觉得是因为她的户口,娘家才能得到这样的分配方式,于是得了房子心满意足并且心安理得,可儿子却觉得自己吃了亏,让妹妹夫妻的户口落在娘家本是好意,谁知却帮出一头白眼狼,原本六十平的两居室变成了四十平的单间,儿子一家三口还得挤着住,因此对妹妹便存了恨意,原本和睦的兄妹两人更是因为房产大打出手,老夫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现在距离那个故事还有五六年,冯楠目前自然不会是想要动迁分房才要将户口迁到娘家。

傅佩岚没怎么接触过冯楠,对她也不太了解,但毕竟做了多年邻居,多少也知道一些她的性格。据传冯家这位大姐素来是无利不起早,如此推算冯楠想要迁户口也一定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只是目前冯家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又有什么能被冯大姐惦记呢?

傅佩岚想来想去,最可能的就是冯楠有心让儿子来娘家吃喝,省下中午那一顿餐费,顺便让冯妈妈帮忙接送和照顾。

当然,若是冯大姐成功落户冯家,一旦将来冯宅动迁,这事情还真是不好说了。不过此话并不适合傅佩岚一个外人来讲,即便冯霄不介意她插手冯家的事情,她一个未婚姑娘也管不着男朋友的姐姐。

更何况,她也没资格说冯楠,她自己家里还一堆烂事儿摆不平呢!想到这,傅佩岚不由得自嘲,她和冯霄这样合拍儿,莫非是因为两人的家庭属性太过接近?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八九十年代的一些情况,作者虽然查了一些资料,可是毕竟没有深入研究过,当时年纪也小,记忆有限,因此有些情节或镜头难免和实际情况有些出入,亲们如果发现了可以留言告知,或是直接将本文当成架空来看。其实,我写文的时候都是当成架空来写的~(@^_^@)~因为这样的背景会轻松许多~

第二十三章 不能分开过

想到傅家,就难免想到自己消失无踪的录取通知书,傅佩岚更没心情理会冯家的事情。只是看冯霄这样纠结,她又有些心疼。

“你听冯叔冯婶的便是。”说到底,冯楠这件事情,关键得看冯爸爸冯妈妈怎么想。

“大嫂以前便不喜欢大姐,只是碍着奶奶和我爸妈才忍着。”冯霄叹气,以前冯楠自己来娘家吃喝拿用也便罢了,如今还要把儿子也送到娘家,也难怪冯大嫂不能容忍。

冯家虽然不太富裕,可冯楠作为冯家第三代的头一个孩子却是从小被冯奶奶冯爸冯妈呵护长大的。也正是因此,养成了她霸道爱掐尖儿的性子。在婆家不讨喜,在娘家更是凡事只想着自己。可偏偏冯大嫂也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比起冯大哥的温吞憨厚,赵慧娴要精干许多,能吃苦又顾家,或许正是因此,才更加看不上处处想要依赖别人,自私又懒惰的冯楠。

冯霄虽然气冯楠不省心,可却更怨冯大嫂仗着肚子里的孩子给冯爸冯妈脸色看。不喜欢冯楠没关系,可她不该将对大姑姐的怨气发泄到公婆身上。如果不满意可以大家坐下来商量,又没人拦着她说话,做什么先摆出一副威胁的姿态来?别说在现阶段冯爸冯妈还没答应冯楠的要求,即便同意了,谁也说不出什么,冯家的户主是冯爸爸,他有绝对的权利作出任何决定。冯大嫂有本事便想法子让冯楠自己退步,如今这样用回娘家来胁迫公婆不仅让人瞧不起,还惹人厌恶。

“哎呀,操那么多心有什么用,这些人中你可谁都管不了!”傅佩岚摇摇冯霄的胳膊,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大嫂,冯霄说的了谁?

冯霄叹息,他只是不忍心冯妈妈难过。因为他知道,冯妈妈心里其实是很在意赵慧娴这个大儿媳的。

大哥冯斌从小便憨厚老实,这样内向的性格造成他不懂和女孩子相处,相了几个对象都被女方嫌弃。后来还是冯妈妈巧合之下认识了赵慧娴的母亲,两个老太太得知对方家里都有未婚儿女,又是一个厂的,一拍即合开始给两个孩子保媒拉线。

冯妈妈说自家儿子太过老实不懂甜言蜜语,赵母却说女人找个这样的丈夫才能安心过日子不用操心男人在外面惹是生非;赵母说自家女儿主意正性子冲说话不经大脑,冯妈妈说男人娶了这样率真不懂藏心眼的女人才是大福气。于是,在两家父母的极力撮合下,最终促成了这段姻缘。

冯斌模样一般,家世一般,工作一般,性格更是不讨喜,却娶到了赵慧娴这样爽利开朗又貌美的媳妇。何况赵家不但没有嫌弃冯家穷,谈婚论嫁时连彩礼都没多要,赵慧娴过门后更是一心一意跟着冯斌过日子,作为母亲的冯妈妈心中自然高兴。也正是因此,冯妈妈在面对大儿媳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分不经意的讨好和愧疚,人家条件那么好的姑娘嫁到了他们冯家,却没过上好日子。这些天冯大嫂闹别扭,最为难的便是冯妈妈。

“还皱眉,都快成小老头了。”傅佩岚的手抚上冯霄的眉心。

冯霄轻笑,拉下傅佩岚的手,顺势将她拥在怀里,“…最近有点累。”

“要我说,就是因为一家子都挤在一处,才有这么多的事情。”傅佩岚撅撅嘴,看了冯霄一眼,缓缓说道,“如果你家大哥大嫂自己单过,或许少了一些依靠,损失了一些公婆的贴补,可省心啊。”

亲戚之间,一向是远的亲近的臭。若是在古代,冯家的情形那就是没分家,人家冯斌夫妻按月交了伙食费,而出嫁的大姑姐却天天回娘家白吃白喝,那占的就是冯家一家子的便宜,而不是冯爸冯妈老两口的。如今还要把外孙子也送来,那把人家冯大嫂肚子里的正经嫡孙往哪儿摆?

可分开住就不一样了,冯大嫂没给老人尽孝道,两家又是各过各的,就算给公婆一些钱,那也是扶养费,理所应当。那时冯爸冯妈若是贴补女儿,冯大嫂就算心里膈应,不住在一起,眼不见心不烦,也不会真的当面撕破脸,甚至将对大姑姐的愤怒迁怒到公婆身上,当面埋怨长辈偏心。

“净胡说,一家子住在一起不是应该的么?”冯霄不以为然。父母好不容易将他们兄弟养大,如今正是他们回报的时候,怎么能因为一点磕磕绊绊便甩手走人?

“你的意思是我搬出来住就是没有家庭观念了?我搬出来住就是没把我妈我姐当成一家人了?”傅佩岚从冯霄怀中跳出来,板起脸不乐意的问道。

“我哪有这个意思。”冯霄冤枉道,“你和傅大娘的矛盾与我爸妈跟大嫂不一样。”

“异曲同工罢了。”傅佩岚哼道,傅妈妈偏心傅沛齐,这才纵容了他的嫉妒心,以至于伤害到她。而冯楠会这样任性不体贴家人,未尝不是从小太过娇惯,自以为比兄弟姐妹更加得宠,以至于行事无所顾忌。

“你瞧,我自从搬出来住,不仅心情好,做事也顺利许多。”傅佩岚扬起眉头,“就连我妈都要我三姐来哄我,虽然我没信她会这样轻易放过我,可到底说明她心软过,这就说明人只有离得远,才会发现对方的好,距离产生美嘛。”

冯霄听了这话忍不住一笑,将傅佩岚再次拉入怀中,取笑道,“你就是一堆歪理。”

“怎么是歪理,这是通过实践取得的真知。”

“你放心,你嫁过来后我会努力工作养活你的,咱们用不着跟我姐我大嫂为了家里那点不值钱的东西挣来斗去,想要什么我帮你弄,所以不必为了省心这么早惦记着搬出来单过。”冯霄轻笑。

傅佩岚脸一红,“胡说什么呢,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难道你不是在给我扎预防针?”

“我又不是护士,哪有胆子给你扎针。”傅佩岚把头一扭,哼道。

“我皮糙肉厚免费给你练手。”

傅佩岚噗嗤一乐。

“不生气了?”冯霄问道。

“我才没生气呢。”傅佩岚将头靠在冯霄的肩上蹭了蹭,眯着眼睛说道。

“小岚,其实一个家庭是否有和睦,不在于距离远近,关键是人。离得远,或许像你说的那样,眼不见心不烦,可这并不代表矛盾消失了。相反,因为心里的委屈无法诉说,那种不甘和不平会压在心中无法释放。”冯霄伸手顺了顺怀中女孩的长发,徐徐说道,“有的人懂得排解,心胸宽大,可能会因为时间而看淡一切,最后放下心结;而大多数人却会将这份不平和埋怨放在心中一辈子,永远无法释怀,即使表面平和,内心却有着难以弥补的嫌隙,即使生活美满,偶尔想起也会觉得委屈,而偏偏这样的痛苦对方感觉不到,难受的只有自己。更有甚者,将这种憋闷扩大,影响正常生活,而下一次的委屈与刺激,就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一旦爆发,便不可挽回。”

“照你这么说,发泄出来反倒是好事?”傅佩岚问道,“可是,感情是禁不起吵闹的。”

就像她和傅妈妈。原本她虽然不满傅妈妈偏心,可却只是委屈,谈不上责怪,可是后来傅妈妈言语上的刻薄和侮辱,却让她疼痛难忍,无法承受,更不能忘怀。

“说不上是好事,可起码发泄出来,不是自己一个人憋成内伤,最终成为难以愈合的伤口。”冯霄笑了笑,“或许最终结果还是不好,最起码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往好的方面给想,也许对方会因为明白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别人而纠正呢?有些事情逃避说不定会起反作用。”

所以,即使他讨厌冯楠和赵慧娴因为一点利益互相争执,甚至将战火扩大,却不会因此希望她们二人自此老死不相往来,因为她们是一家人。哪怕双方心里都恨不得没有这样的亲人,也不能改变她们亲属的事实,更无法做到永不见面。

冯楠是冯家的女儿,没有人能拦着她探望父母,即使她是以探望长辈的名义变相牟利,而赵慧娴只要还是冯斌的妻子,那就无法摆脱这位大姑姐。即使他们离得远了,只要还有接触,只要还能听到对方的消息,那么这份厌恶就不会消失,而双方对自己的委屈也不会因为接触的少而消失,那么分开根本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