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空间农家乐/重生农家乐上一章:第 123 章
  • 重生空间农家乐/重生农家乐下一章:第 125 章

王继周真不是有意磕碜,这是以前苏明梅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因为苏家日子紧巴,所以她要帮衬着大哥。别的忙她帮不上,给丽丽裁剪两件新衣服总可以。

苏明梅总有这种本事,把一件荒诞之事说得冠冕堂皇。

苏明竹难得文化一回:“钱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这份钱我们该出,就当…”

赵秀珍红着脸说出来:“就当以前你们存在这的。”

原来这两口子知道,以苏明梅为输血管,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吸父亲的血。包子固然可恨,但这些为虎作伥之人更加可恶。如果性格包子是滋生罪恶的土壤,那人性贪恋便是罪恶的种子和源头!

“爸,我们家最近正好缺钱。他们一片好意,你就不要再拒绝了。”

王继周不置可否,只说要跟虞虹商量下,其实这也就是大体答应了。王曼想着杜奇规划那地基,因为是建别墅,上面承担两三层砖石结构重量,地基要求本来就高。而且山边地质环境复杂,周围又有水源容易腐蚀地基。

综合各种情况,地基又宽又深。苏明竹问都没问,大包大揽承担整个地基的石料,但愿他带人去测石头所有立方时,不要哭出声。而且提供石头的是赵秀珍娘家,那可不是好惹的主,家庭矛盾在所难免。

预料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她却没有丝毫怜悯。就如赵秀珍所说一般,这是离婚前那十几年,苏明梅从家中捯饬到娘家去的东西。

吞下这些血汗钱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想到,总有一天会消化不良。终于等到今天,他们得完整地吐出来。

“放心,石头的事包我身上。”

苏明竹脸上滴汗,本来打算盖新砖瓦房,现在看来得缓缓。这几年明菊也为家里做了不少事,过去眼前这个坎,以他干部身份自然有人求上门,这些钱迟早会回来。

小心翼翼地说出苏明菊之事,说来这事还与王曼家有关。她初中毕业典礼那天,李晶晶骑摩托车撞她,被她问吴宇找几个人揍一顿。揍人的小混混回家时,刚好被乡镇派出所的苏明菊看到。

然后他胳膊肘往外拐,险些让她和吴宇被李晶晶缠上。加上四年前勾搭吴局暑假来派出所实习闺女之事,还有他与张警官的对立,一桩桩一件件,积累到一起终于彻底点燃了吴金铭的小宇宙。

在得力属下张警官建议下,吴局分派“得力骨干”苏明菊,负责邹县最穷,也是每年收公粮最难啃的太平庄村。

今年河南大旱,旱到去北京路上,走投无路的李铁牛和干小芸夫妻拦车上-访。山东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她家种的辣椒是抗旱品种,总算能丰收,但一般人家种的小麦和玉米都减产。太平庄村民一看,交公粮后剩下的粮食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麦秋开学孩子要交学费。各种杂事齐聚,大家伙聚在一块商量,决定集体抗交。

为了完成任务苏明菊也是蛮拼的,他延续前辈优良传统,开着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老卡车,带领一众民警,日-本鬼-子进村般直接跑到打谷场,强行现场没收粮食。

双方起了冲突,其间谷场打粮的老人家当场脑溢血死亡。

作者有话要说:替换好了

第202章 -179

人老了身体都不好,尤其是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为了生计只能一直干活到死,所以几乎每个村,每年都有个老头老太太因为劳累过度死亡。

人固有一死,死了办个葬礼,召集所有亲人,让街坊看着哭一顿也就过去。

但这次可不同,收公粮的与村民起了冲突,老头占得位置靠前,正好被扬稻谷用的木铲拍到脑袋。当时一片混乱,所有人都没看清楚是谁出手。

但死了人是事实,公家带大盖帽的打死人了。太平庄全体村民,本来就为明年秋收前的困境而烦躁,这会更是暴躁到直接暴动。尤其是老头儿子和儿媳,俩人生了仨孩子,去年还交过计划生育罚款。

别人把他亲爹打死了,肯定得赔钱,刚好能解决现在的困境。

不管从感情上还是现实上来说,俩人都咬定此事。

人命关天,主要负责人苏明菊难辞其咎。

他要是人缘好,自可以实行官官相护的潜-规则。问题是邹县派出所一把手吴局不喜欢他,吴局面前的红人张警官也不喜欢他。

俩大BOSS摆在那,清楚其中门道之人,谁还敢去帮他。所以难得,这次上面秉公处理,把苏明菊推到台前,要给那家一个交代。

事情全部过程就是如此,苏明竹说完已经是满头大汗。赵秀珍心疼着家里那些钱,可想到这是全家人的意思,来之前她也同意,这会总不能临时反水。

“继周,明菊也是你看着长大的,那孩子你知道。虽然他有时候爱钻牛角尖,但肯定不至于动手打老人。”

是不至于,苏明菊还没丧尸到这地步。但这件事怎么他都有责任,中国的百姓向来吃苦耐劳,如果不是没活路,一般不会轻易招惹官家。

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如此,现在各种大小冲突也是如此。

往年太平庄村也是块硬骨头,去那收公粮的干部却没出过一次事。那些人收不齐也不会硬逼到这程度,手腕拿捏得正好。

可苏明菊人太傲,他不肯去请教。自己闭门造车,强行上门收敛,最后落到如此地步。

“不好办啊。”

王继周连连叹气:“那可是一条人命。”

“哎,明菊也挺后悔,他曾经亲自上门道歉,还被那户人家儿子打了。”

王曼把杯子递过去,二十四孝老爹王继周亲去厨房给她加满新一杯酸梅汁。理所当然般接过来,她冲老爹甜甜一笑。

爸真是越来越会拿捏人心,平常他虽然宠她,但也没到这种自己沦为男仆的地步。从进门到现在他就做戏做全套,搞得苏明竹夫妻分不清形势。

道歉承诺要补偿后,他又以退为进彻底砸实此事,兵不血刃地让他们把前些年拿自家那些吐出来。

厉害,父亲的厚黑学在经历脸皮厚之后,终于朝着黑的方向进化。目测达到“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最高境界指日可待。

收敛思绪继续喝着酸梅汁,喝到一半她刚好听到这句:“小舅伤得重不重?”

“躲闪及时,没伤到要害,就是头上起了个包。”

“那可能有办法。”

苏明竹夫妇陡然升起希望,就在他们进一步询问时,王曼却没往下说,只是推说还要问问别人。

“可能要等一会,因为虞阿姨这两天要去北京开会,我爸三头忙着,家里没人有空。”

撂下这么一句,她直接送客。

客厅内再次恢复安静,王继周进来,手脚不停地擦椅子。刚才两人坐过的椅子,被他消毒般地擦干净,摆回原来位置。

“曼曼有什么办法?”

“本来太平庄村那些人就是妨碍公务,不过因为死了人所以他们占理。这下他们又把人打伤,有理也变成没理。”

边解释着王曼边吐槽:没文化真可怕。

那么明显的道理,稍微请教任何一位律师,或者稍微懂法律的人都会知道。可他们什么都不做,就知道在家发愁。

越是出大事越要保持镇定,毕竟不好的结果已经酿成。比起自怨自怜等待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做出最终审判,冷静下来想出应对之策,尽最大可能追求一个好的结果会比较好。

“曼曼你想太简单,这事换别人,村支书最起码也会出面调解。可摊你小舅身上,归根到底当年苏明梅的事影响太大,不然…”

“他算我哪门子小舅?爸,刚我那是装客气,都咱俩人您别这么客套成么?”

她明明白白地不喜欢苏家那一伙人,不是她嫌贫爱富,比起血缘上的舅舅,虞巩这个听说她收到沈欣威胁,二话不说送来女士手-枪和电-棍的,更像她亲舅。

“那叫他苏明菊?”

“当然,爸,今天表现不错哦。”

站起来拍着父亲肩,王曼笑得格外开心。比起她总是多一些没必要的善心,这几年来父亲做事越来越有分寸。

刚才他亲自倒一杯果汁,就坑出房子的地基石头,简直不能再酸爽。

“看你没个闺女样。”

“不像闺女那像儿子?”

额…王继周愣住。

“那正好,咱家多个儿子,省得你每次去看爷爷,都被他叨叨叨,叨到死。”

“你知道了?”看闺女点头,王继周默默决定,这个月给他爹送东西时,把本来买好的梅兰芳京剧录音带扣下。

最近对他太好,他都有些不知分寸,几次三番想摆大家长的谱。自己亲爹自己了解,王丰收就是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怂包,必须得打一棍子给个甜枣,才能给收拾服帖。不理会他或者对他太好,他都会生事。

“儿子有什么好,爸有你和楠楠就够了。”

王曼昂首挺胸:“那必须,对了爸,等会你别让虞阿姨一次解决了。”

“恩?”

“就苏明菊那事,怎么也该给他个教训,让他往后别那么莽撞。学历高不代表人成功,我觉得张警官就比他做得好太多。这次让他冷静下,往后他也许能虚心向别人请教。”

王继周已经对苏明菊彻底失望,印象中看着长大的弟弟,不知不觉已经歪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希望他能变好,本心里他希望每一个认识的人都能好,这不只是苏明菊的特例。

“行,那就慢着点,让他也学着点。”

“当然也得先给个甜头,不然咱家地基可没着落。”

王继周揉揉闺女脑袋:“原来你刚不肯说,是在想这些?”

被发现了?王曼吐吐舌头。苏明菊要是没受伤,这事很麻烦,一个搞不好就成了以势压人。但现在双方都有理,不过是虞阿姨一句话的事。

“本来就是我们家的钱,吃了咱们的现在给吐出来。不止他们,还有三叔和苏明梅,总有一天他们会全吐出来。”

“计较那么多干嘛。”

“当然得计较。”

王继周无奈:“我是说你不用想那么多,这事交给我。”

“好。”

搂住父亲脖子,王曼像小时候那样,“吧唧”在他额头上亲一口。王继周眉开眼笑,他最喜欢闺女跟他亲。

“你们俩怎么这么高兴?”

虞虹推门进来,刚好看到父女俩喜气洋洋:“刚打电话,不是说家里有人来,这是走了?”

王继周点头,接过媳妇手里公文包,把这事说了一遍。

“太平庄,下午同事们商量专题片那事,正说到这村。村里人不错,就是人多地少靠山近,每年公粮都是老大难。”

情况大家都知道,可地方领导为了政绩,肯定不会轻易上报特困村。没办法,苦的只能是老百姓。

但是今天虞虹却带来了好消息,市里拍宣传片,决定抓两个典型的村临时开展扶贫工作,到时候拍片子上好看。

“这事好办,把太平庄报上去就行。那边有山有水的,照上去多好看。”

“还是虞阿姨厉害,要是别人报贫困村,应该很难通过吧。”

虞虹点头,的确如此。她所处的位置和背后靠山,决定了别人眼中难入登天之事,在她这轻而易举,只不过砰砰嘴皮子而已。

“专题片筹备好久,那时候早就打完地基了。”

按照虞虹的主意,苏明菊这事一步步慢慢解决。当天她给县里吴局去个电话,头上顶包的苏明菊被叫到派出所,一番亲切慰问后吴局透露:虞书记会帮忙解决此事。

等他回到家后,刚去辣椒田那边转一圈,看到王家房子那又深又宽地基,已经开始犯怵的苏明竹夫妻二人骑虎难下。

赵秀珍当然不想出那么多钱,这几乎要挖空家里一半积蓄。可苏明竹坚持,苏明菊也满心期待,一向不管事的苏姥姥为了儿子前程,就差给她跪下。

同时得知父母要拿出家里钱送给王曼的苏丽丽也跳了脚;就连被苏明梅连累,几年来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的苏明兰却回来,兄妹俩一致向着苏明菊。

各种撕逼后,还是赵秀珍妥协。石料一车车的拉来,地基却像个无底洞。但是每拉一车料,苏明菊的事都能解决一点。

一大家人被气到内伤,但他们一撂挑子,事情就开始不动甚至出现反弹。这么多年搜刮王继周的钱一点点还回去,等到彻底还完之时,扶贫名额也终于批下来。

第203章 -180

王曼知道苏明竹不会甘心就这么吐一大笔钱出来,中间他肯定会反复无常,想着“拖”字诀赖账。

但她丝毫不担心,因为大家全看虞阿姨态度。这事主动权完全在自家手里,过去那些年,苏明菊从父亲那里吞掉的东西,都将一分不少地还回来。

放下心来后,她安心地清点账册。虽然才过去一星期,但市里新开这家王记饼铺营业额喜人,开业头两天有新闻造势,每天都早早地销售一空,不到中午就打烊。虽然第三天起热度有所下降,不过煎饼果子价钱公道,而且市里人消费观念更为先进,所以很多人喜欢买一个作为早餐或者零食。

到第四、五、六天营业额渐渐稳定在八百左右。店是自家盘下来的,房产证都在手里。以后不开店了,转手租出去又是另一大笔收入,所以房租可以忽略不计。

抛除原材料,给君大姐的工资,工商、税务、卫生等各项开支,每天最起码有四百的赚头。单这一周一家店就入账三千,加上邹县那家店,光卖煎饼果子他们周收入就有五千,半个月可以凑一万。

除此之外还有泉水村二婶管着的辣椒酱,头一年辣椒酱和蘑菇酱只是供应山那边部队营地,改善川、湘、鄂等籍士兵伙食。

但坏就坏在蘑菇酱味道太好,邹县本地人不喜欢吃辣,但喜欢吃咸。赵秀芳做出来后,给街坊邻居都送点,大家尝了都喜欢,觉得比家里自己腌的白萝卜好吃太多。一传十十传百,众人纷纷上门来买一点。

刚开始只是小规模,四年积累下来是一个很大的客户群,喜欢吃他们家蘑菇酱的本地人越来越多。还有辣椒酱,王曼改良下,做得稍微不辣点,大家很喜欢这种爽口又下饭的酱菜。

蘑菇酱和辣椒酱在本地热销,赵秀芳又找了几个相熟的姐妹一起做。她特意留了心眼,最核心的炒制程序是最信任之人来做。所以即便有人模仿王家的酱菜,但总是没那份美好味道。

王曼越来越喜欢二婶,她虽然有点自己小心思,比如每次算账总把小于百元以下的领头划归自己家,但大原则上她从来不出差错。

跟父亲和虞阿姨商量后,除去成本费,酱料的买卖她跟二婶五五分成。与自身利益相关,赵秀芳更是上心,完全把酱料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在第二个年头,她就跟王继全商量,学着王曼一家,把地包给了村里种田大王张建新,自己专心在家炒辣椒酱和蘑菇酱。

经过四年发展,如今酱料的销量已经很大,每天收入非常可观。两处算起来,几乎每周家里都有一万元进账。

虽然这两年工资提高,万元户不再是土豪标准,但至少也能代表中产阶层。像王曼家这种每周就能赚出一个万元户的人家,说出去绝对会引起轰动。

但王曼明白财不露白,她向来很低调。衣服从来都是在系统商城买,上面连牌子都没一个。

这会北京上海已经有些名牌专卖店,市实验中学不少学生都喜欢弄一身耐克阿迪,特意露出对号或者三叶草来炫富,但她从不这么做。

不少同学还“无意中”问过她:有没有去过北京的耐克专卖店,她从来都是一笑置之。

而她的穿衣打扮也成为不解之谜,尤其是女生一般喜欢漂亮衣服。王曼每件衣服都很漂亮,不像是便宜货,但又不是品牌,实在太奇怪了。

有人奇怪,有人则觉得少见多怪。这部分人理由很充分:王曼衣服样式特简单,之所以穿着好看,那是因为人家长得漂亮,就是身上披个麻袋也好看。

直到很多年后国家逐渐开放,王曼也成为土豪中的战斗机,众人也知道高级定制这回事。一场同学聚会后,大家再次看着她没有牌子、款式简单、剪裁合宜的礼服,终于恍然大悟。

而后传言四起,大家一致认为,在他们还把耐克、阿迪当奢侈品穿,买一身整日炫耀的时候,王曼衣服却是请裁缝专门定制。人比人气死人,人家从小到大穿高级定制货,他们却为一个el的链条包而沾沾自喜。

当然这都是后话,清点完现金,王曼换身衣服去银行把钱存起来。这是家里的公用账户,每个人都知道密码,但开户人却写得她名字。

她当然不想做开户人,父亲的钱她全管着没事,但是这钱也有虞阿姨和楠姐的份。除非他俩超凡入圣,不然一般人心里总会存疙瘩。

万万没想到他们真的超凡入圣,父亲还没开口说话,虞阿姨先提议用她名字开户。她甚至开玩笑说:男人都靠不住,曼曼管好你爸,咱们娘仨都开心、踏实。

楠姐更是双手双脚赞同,她的理由更充分:曼曼喜欢数钱,看着她数钱笑得见牙不见眼,我心情好。再说家里就她一个人缺钱,不给她给谁。

王继周向来把母女三人排在首位,自觉在家里敬陪末座。而且他闺女他心疼,因为小时候的事,曼曼始终缺乏安全感。让她攥着钱,总能给她多一分心安。

三个壕一致决定,存折用她的名字开户。父亲和虞阿姨都忙得没空,几乎都是她在跑银行。

庆幸的是,初中开学那会她出主意,然后由工行牵头,电视台承办,为农村学生改善读书条件的募捐活动一直在进行。凭借此公益活动,刚成立不久的工行以极其健康的形象迅速在本市打开客户群。

此事主要负责人是虞家老宅邻居、王奶奶儿子、前世倾力帮助她继续上学的孙珂老师丈夫——工行信贷主任王昌平。此事成功后他乘胜追击,各方牵线搭桥,又走王曼家关系拿下印刷厂这个大客户。

工行业务越来越好,头号功臣王昌平自然也升职,他被调到市行,很受领导重视。而作为他的邻居、旧识、好友兼福星,王继周父女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工行最初、也是最核心的一波贵宾客户。

这种元老级贵宾客户可遇而不可求,等日后工行发展成全球第一大银行,再想享受这种待遇几乎就不可能。

不看未来,但是现在就便利多多。各种业务完全不收手续费不说,贷款条件那叫一个优厚。这次开王记饼铺,王继周贷款只需要填个表。下午填完表,第二天一早钱就打到了他账户里,简直比问邻居借钱还要迅速。

而且向来以高大上著称的工行,对待他们服务态度简直一级棒。比如这次王曼存钱,就不用在柜台等待。她只需要走到银行,直接去王昌平办公室就行。

正因如此她存那么多次钱,却丝毫没被人发现。借此她也能一直保持低调,穿着非名牌衣服做一名安静地美少女。

从银行走出来,王曼顺道去趟边上菜市场。仁义帮劲爆彻底解除后,她的生活恢复正常。她人美、嘴甜、对谁都客气,大半个月菜买下来,市场内常驻的商户都对她十分友善。

给她的菜很新鲜、给她的鸡肉最嫩,而且偶尔有个三分五分的零头,一般商户也都给她抹掉。当然她也不会让人家白吃亏,这次别人给她抹,下次她给别人凑整。

经历了最初的动荡后,她在市里的生活,再次恢复跟邹县一样的节奏。每个人都对她很友善,大老远看着她都会笑着打招呼。

提着土豆和牛肉往家走,出了菜市场,她正好看到一则招工广告。本市新建的玻璃厂在招聘,学历和户口都有要求。

“爸,咱们市要开玻璃厂了是不是?”

炖上土豆烧牛肉,她把存折放到木头匣子,收入空间,这是最安全的地方。

“玻璃厂?没听说。”

虞虹下班回来,正式跟爷俩确定此事。因为市里啤酒厂要扩大规模,往常总是从外地拉啤酒瓶太麻烦。市里决定建个玻璃厂,自己吹瓶。

“爸,这玻璃厂是个好事。要是他们有空,帮咱们做点装蘑菇酱和辣椒酱的玻璃瓶。我觉得以往陶瓷罐子,那么一大罐好久吃不完,而且也不卫生。分装成半斤的小瓶,干净又好看,而且咱们还能多赚点。”

“分装?”

王曼从空间中掏出瓶饮料:“就跟这饮料一样,当然瓶子模样不会一样。就是不知道玻璃厂吹完啤酒瓶,还有没有空给咱们做。”

“当然有。”虞虹笃定地说道:“玻璃厂规模不小,酱料瓶肯定能做出来。”

王曼理智地不再提这茬,有虞阿姨镇着,玻璃厂就是不吹啤酒瓶,也得先给他们吹酱料瓶。

“曼曼想分装,那咱们就分装。”

“我不只想分装,其实这事我琢磨很久。爸,我想给咱们家蘑菇酱和辣椒酱申请个品牌,就跟大家喜欢的那些名牌衣服、名牌矿泉水一样,咱们的酱菜也是有牌子有包装。”

王继周认真考虑下闺女的说法,觉得按照她想法应该能赚更多钱。既然如此那就去做,失败了大不了继续做以前的瓷坛装酱料,没啥损失。

一家人商量好,王曼钻进屋里,在这次的北京行程上添一项:申请酱料专用商标。

第204章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