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空间农家乐/重生农家乐上一章:第 130 章
  • 重生空间农家乐/重生农家乐下一章:第 132 章

一定要多难为下阿奇,一定!

京郊正在写拉练报告地杜奇打个冷颤,转身给自己披一件衣服,抬头看着宿舍楼下铺一地的梧桐树叶,秋衣渐浓,不知曼曼会不会冷。

打开设计图,关于北京这家店,因为自幼生活在这座城市,他有着许许多多的设想。本来他在犹豫,究竟是突出四合院的老北京风格,还是选择时下大家最追捧的全欧式现代风。

在这一瞬间他却想到自己跟曼曼的相逢、相识、相知以及相许,人的一生就在不断变化。正如一开始他觉得曼曼不错,所以释放善意成为朋友;后来他喜欢到不行,干脆奋起直追。

人生充满机遇和挑战,没人希望自己活得痛苦,大家都期待幸福。站在每个十字路口,尽最大努力,做出最无愧于心地选择,这应该就是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北京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它给予每个人奋斗成功的机会。所以印象中的北京,不该再是小时候的胡同四合院,也不该全盘模仿欧洲风格,而是一座独一无二、全新现代的城市。

所以这家餐厅,应该始终如一地融合老北京文化,但又以现代化舒适为主。

印象中有关老北京地一个个符号在脑中打转,抓起铅笔,杜奇翻开草稿纸,简单地画下来。门应该是这样的;灯上用磨砂玻璃雕出祥云图案;椅子坐垫仿照柔软沙发,椅背雕复古图案。

一点点小小地元素累积在一处,设计图不断完善。虽然这是项大工程,但他理论基础扎实,只要创意有了,图纸测绘这些简单的工作,父亲可以在外面找专门的人完成。

“呼。”

宿舍门打开,同寝室的人走进来,捎来一沓信:“你的,阿奇你天天贼兮兮地看信,是不是给姑娘家写得。”

杜奇脸色罕见地僵了下,捎信之人姓白名萧,外号“江湖百晓生”。他这技能跟侦察兵出身的钱叔叔有一拼,所有八卦就没他不知道。他第一天回来,晚上熄灯聊天时,就被他拉着科普一遍系花姓甚名谁,校花又是某某某,某漂亮姑娘现任男朋友是谁,系里最牛的同学又是谁…

总之只一晚,他就把本专业内情况摸个□□不离十。

要是让这大嘴巴知道曼曼存在,他敢打包票,不出一天全校人都知道他谈恋爱。到时那简直是一场灾难。他跟老师关系好,可以运作下补打报告,这算不得什么大问题。但是曼曼那边可就麻烦了,她已经累到那么瘦,再应付这些事,光想想他就心疼。

“你脑子里天天就想着姑娘。”

“你不想姑娘,是不是男人。”

白萧嬉皮笑脸地说着,喜欢漂亮姑娘那是男人的本性。杜奇这家伙也有问题,开学头天扔下行李就不见踪影,再回来已经当上官了。

人长得帅妹子们喜欢,成绩好老师们喜欢,但他跟六根清净似得,明明家里不缺钱,整天在他画设计图“往外卖”。

“大好春光全都被你辜负,哥们,有没有兴趣,晚上跟校花一起吃个饭。”

杜奇接过信随手一翻,中间没有曼曼的。松一口气,他决定等下次取信,嘱咐下传达室师傅,曼曼那地址来的信是他最重要的“客户”,必须得他亲自去领。

“你去跟校花吃吧,我可不想跟去发光放热。”

白萧苦着张脸:“人明明对你有意思。”

“可我对她没意思。”

“卧-槽!”白萧简直要暴走,跟校花谈恋爱多大荣耀:“哥们你没发烧吧?”

杜奇淡定地坐下,继续张罗着那张设计图。白萧围在他边上,嗡嗡嗡地直念叨,言语间说他多么不解风情,跟校花来一场罗曼蒂克地风花雪月,简直值得回味一生。

“哥们话都说这份上,一个字,去还是不去?”

“不…”

“什么?”

“你不说一个字,‘不去’是俩字。”

“服!为嘛?”

撑在桌子上,白萧做最后的挣扎。杜奇不去,他非但没法刷校花的好感值,而且还因为办事不利而掉好感度。

杜奇眼睛终于从设计图上离开,握住铅笔手背擦下脸上并不存在地唾沫星子,慢吞吞地说道:“因、为、长、太、丑。”

“什么?”

“丑就一个字。”

白萧气个仰倒,坐在床上做呜呼哀哉状,杜奇见状无奈地摇头。

校花?应该是昨天外出拉练时,跟他要了三次水四次压缩饼干的那个卷发女生,真挺普通。

当时他也察觉出同学们暧昧地眼光,中途趁着补给功夫,他溜到吃饭地方见了曼曼一面。才一个月没见,她又漂亮了那么多。

无一处不可爱,也无一处不精致。跟曼曼比起来,校花又算什么。

低头他继续画设计图,拿到图纸曼曼肯定会开心。只要她开心,他就是再艰难困苦,也甘之如饴。

“你…简直没救了。”

背后传来白萧虚弱无力地吐槽,抿起唇角杜奇打开一沓信。第一封是前段时间积累反馈回家的专业问题,父亲收到信后给予他指导。通读一遍,许多先前不懂之处如今茅塞顿开。

出乎意料,第二封竟然是母亲写来的,信封上略显凌乱字体带着一股咆哮的味道。打开里面的内容如出一辙,这简直是一封吼叫信。意思很简单,爷爷喜欢曼曼,奶奶喜欢曼曼,爸爸喜欢曼曼,最后她也喜欢。

他们一家人都希望曼曼能常住杜家,所以严令他先下手为强,加把劲把曼曼追到手。

“阿奇,千、万、不、要、辜、负、我、们、四、位、老、人、家、期、待!”

一大波顿号力透纸背,声音从远方传来。杜奇打个哆嗦,无奈地笑笑,决定因这恐吓再晚点告诉“老人家”。

第三封更是出乎意料,来自一个陌生的地址,字迹跟狗爬似得,难为邮递员能认出地址。打开认好久,信中内容一下惊掉他眼珠子。

他跟周边合伙开的蓝星通讯,在接了周边舅舅派出所配手机的任务后完成很好,所以这次整个公安系统招投标破例给了他一名额。准备一个月,他以黑马之姿中标。

“阿奇,我们发财了。”

第215章 -192

王曼知道苏明竹不会甘心就这么吐一大笔钱出来,中间他肯定会反复无常,想着“拖”字诀赖账。

但她丝毫不担心,因为大家全看虞阿姨态度。这事主动权完全在自家手里,过去那些年,苏明菊从父亲那里吞掉的东西,都将一分不少地还回来。

放下心来后,她安心地清点账册。虽然才过去一星期,但市里新开这家王记饼铺营业额喜人,开业头两天有新闻造势,每天都早早地销售一空,不到中午就打烊。虽然第三天起热度有所下降,不过煎饼果子价钱公道,而且市里人消费观念更为先进,所以很多人喜欢买一个作为早餐或者零食。

到第四、五、六天营业额渐渐稳定在八百左右。店是自家盘下来的,房产证都在手里。以后不开店了,转手租出去又是另一大笔收入,所以房租可以忽略不计。

抛除原材料,给君大姐的工资,工商、税务、卫生等各项开支,每天最起码有四百的赚头。单这一周一家店就入账三千,加上邹县那家店,光卖煎饼果子他们周收入就有五千,半个月可以凑一万。

除此之外还有泉水村二婶管着的辣椒酱,头一年辣椒酱和蘑菇酱只是供应山那边部队营地,改善川、湘、鄂等籍士兵伙食。

但坏就坏在蘑菇酱味道太好,邹县本地人不喜欢吃辣,但喜欢吃咸。赵秀芳做出来后,给街坊邻居都送点,大家尝了都喜欢,觉得比家里自己腌的白萝卜好吃太多。一传十十传百,众人纷纷上门来买一点。

刚开始只是小规模,四年积累下来是一个很大的客户群,喜欢吃他们家蘑菇酱的本地人越来越多。还有辣椒酱,王曼改良下,做得稍微不辣点,大家很喜欢这种爽口又下饭的酱菜。

蘑菇酱和辣椒酱在本地热销,赵秀芳又找了几个相熟的姐妹一起做。她特意留了心眼,最核心的炒制程序是最信任之人来做。所以即便有人模仿王家的酱菜,但总是没那份美好味道。

王曼越来越喜欢二婶,她虽然有点自己小心思,比如每次算账总把小于百元以下的领头划归自己家,但大原则上她从来不出差错。

跟父亲和虞阿姨商量后,除去成本费,酱料的买卖她跟二婶五五分成。与自身利益相关,赵秀芳更是上心,完全把酱料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在第二个年头,她就跟王继全商量,学着王曼一家,把地包给了村里种田大王张建新,自己专心在家炒辣椒酱和蘑菇酱。

经过四年发展,如今酱料的销量已经很大,每天收入非常可观。两处算起来,几乎每周家里都有一万元进账。

虽然这两年工资提高,万元户不再是土豪标准,但至少也能代表中产阶层。像王曼家这种每周就能赚出一个万元户的人家,说出去绝对会引起轰动。

但王曼明白财不露白,她向来很低调。衣服从来都是在系统商城买,上面连牌子都没一个。

这会北京上海已经有些名牌专卖店,市实验中学不少学生都喜欢弄一身耐克阿迪,特意露出对号或者三叶草来炫富,但她从不这么做。

不少同学还“无意中”问过她:有没有去过北京的耐克专卖店,她从来都是一笑置之。

而她的穿衣打扮也成为不解之谜,尤其是女生一般喜欢漂亮衣服。王曼每件衣服都很漂亮,不像是便宜货,但又不是品牌,实在太奇怪了。

有人奇怪,有人则觉得少见多怪。这部分人理由很充分:王曼衣服样式特简单,之所以穿着好看,那是因为人家长得漂亮,就是身上披个麻袋也好看。

直到很多年后国家逐渐开放,王曼也成为土豪中的战斗机,众人也知道高级定制这回事。一场同学聚会后,大家再次看着她没有牌子、款式简单、剪裁合宜的礼服,终于恍然大悟。

而后传言四起,大家一致认为,在他们还把耐克、阿迪当奢侈品穿,买一身整日炫耀的时候,王曼衣服却是请裁缝专门定制。人比人气死人,人家从小到大穿高级定制货,他们却为一个Chanel的链条包而沾沾自喜。

当然这都是后话,清点完现金,王曼换身衣服去银行把钱存起来。这是家里的公用账户,每个人都知道密码,但开户人却写得她名字。

她当然不想做开户人,父亲的钱她全管着没事,但是这钱也有虞阿姨和楠姐的份。除非他俩超凡入圣,不然一般人心里总会存疙瘩。

万万没想到他们真的超凡入圣,父亲还没开口说话,虞阿姨先提议用她名字开户。她甚至开玩笑说:男人都靠不住,曼曼管好你爸,咱们娘仨都开心、踏实。

楠姐更是双手双脚赞同,她的理由更充分:曼曼喜欢数钱,看着她数钱笑得见牙不见眼,我心情好。再说家里就她一个人缺钱,不给她给谁。

王继周向来把母女三人排在首位,自觉在家里敬陪末座。而且他闺女他心疼,因为小时候的事,曼曼始终缺乏安全感。让她攥着钱,总能给她多一分心安。

三个壕一致决定,存折用她的名字开户。父亲和虞阿姨都忙得没空,几乎都是她在跑银行。

庆幸的是,初中开学那会她出主意,然后由工行牵头,电视台承办,为农村学生改善读书条件的募捐活动一直在进行。凭借此公益活动,刚成立不久的工行以极其健康的形象迅速在本市打开客户群。

此事主要负责人是虞家老宅邻居、王奶奶儿子、前世倾力帮助她继续上学的孙珂老师丈夫——工行信贷主任王昌平。此事成功后他乘胜追击,各方牵线搭桥,又走王曼家关系拿下印刷厂这个大客户。

工行业务越来越好,头号功臣王昌平自然也升职,他被调到市行,很受领导重视。而作为他的邻居、旧识、好友兼福星,王继周父女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工行最初、也是最核心的一波贵宾客户。

这种元老级贵宾客户可遇而不可求,等日后工行发展成全球第一大银行,再想享受这种待遇几乎就不可能。

不看未来,但是现在就便利多多。各种业务完全不收手续费不说,贷款条件那叫一个优厚。这次开王记饼铺,王继周贷款只需要填个表。下午填完表,第二天一早钱就打到了他账户里,简直比问邻居借钱还要迅速。

而且向来以高大上著称的工行,对待他们服务态度简直一级棒。比如这次王曼存钱,就不用在柜台等待。她只需要走到银行,直接去王昌平办公室就行。

正因如此她存那么多次钱,却丝毫没被人发现。借此她也能一直保持低调,穿着非名牌衣服做一名安静地美少女。

从银行走出来,王曼顺道去趟边上菜市场。仁义帮劲爆彻底解除后,她的生活恢复正常。她人美、嘴甜、对谁都客气,大半个月菜买下来,市场内常驻的商户都对她十分友善。

给她的菜很新鲜、给她的鸡肉最嫩,而且偶尔有个三分五分的零头,一般商户也都给她抹掉。当然她也不会让人家白吃亏,这次别人给她抹,下次她给别人凑整。

经历了最初的动荡后,她在市里的生活,再次恢复跟邹县一样的节奏。每个人都对她很友善,大老远看着她都会笑着打招呼。

提着土豆和牛肉往家走,出了菜市场,她正好看到一则招工广告。本市新建的玻璃厂在招聘,学历和户口都有要求。

“爸,咱们市要开玻璃厂了是不是?”

炖上土豆烧牛肉,她把存折放到木头匣子,收入空间,这是最安全的地方。

“玻璃厂?没听说。”

虞虹下班回来,正式跟爷俩确定此事。因为市里啤酒厂要扩大规模,往常总是从外地拉啤酒瓶太麻烦。市里决定建个玻璃厂,自己吹瓶。

“爸,这玻璃厂是个好事。要是他们有空,帮咱们做点装蘑菇酱和辣椒酱的玻璃瓶。我觉得以往陶瓷罐子,那么一大罐好久吃不完,而且也不卫生。分装成半斤的小瓶,干净又好看,而且咱们还能多赚点。”

“分装?”

王曼从空间中掏出瓶饮料:“就跟这饮料一样,当然瓶子模样不会一样。就是不知道玻璃厂吹完啤酒瓶,还有没有空给咱们做。”

“当然有。”虞虹笃定地说道:“玻璃厂规模不小,酱料瓶肯定能做出来。”

王曼理智地不再提这茬,有虞阿姨镇着,玻璃厂就是不吹啤酒瓶,也得先给他们吹酱料瓶。

“曼曼想分装,那咱们就分装。”

“我不只想分装,其实这事我琢磨很久。爸,我想给咱们家蘑菇酱和辣椒酱申请个品牌,就跟大家喜欢的那些名牌衣服、名牌矿泉水一样,咱们的酱菜也是有牌子有包装。”

王继周认真考虑下闺女的说法,觉得按照她想法应该能赚更多钱。既然如此那就去做,失败了大不了继续做以前的瓷坛装酱料,没啥损失。

一家人商量好,王曼钻进屋里,在这次的北京行程上添一项:申请酱料专用商标。

作者有话要说:从2013年3月23日在123言情开专栏起,到跨年的如今将近500天,鱼丸一天都没休息过。

这次国庆正好父母放假,我们全家出游,所以没更新。回来却找不到状态了,我也不想写很烂,正在调整状态,先放防盗,非常抱歉,我一定会替换的。

如果误买又等不及的妹子可以下方留言注明留言,您支付的金额,我会一分不少以红包的形式转回。

同时感谢所有愿意等待的妹子,鞠躬。

第216章 -193

虽然被邓芝“喝咖啡喝到苦着脸”的新奇说法逗乐了,但王曼这顿饭还是吃得有些忐忑。就连从空间中拿出来的大唐世家女子保养所需鸡汤,都没能调动她胃口。

虞虹拿起调羹,在纯白色有些透明的瓷器中盛上一碗鸡汤。她知道这古方珍贵,别的鸡汤她都闻味都恶心,就这个可以一直喝。

吃饭喝一碗,饭后当水继续喝。因为她怀孕,家里每天都得买两只老母鸡。得亏现在改革开放,这两年又经济发达。要是放到以前计划经济时代,有钱也买不到。

“曼曼,怎么不喝了?”

给自己添满又给继女添,调羹还没舀起来,她才发现王曼面前的汤几乎没动过。

邓芝也颇为疑惑:“这孩子是怎么了?刚躲在门外不肯进来。”

搓搓手王曼终于说出来,她要了姜芙东西,“这下可麻烦了,都怪我一时心软。”

低头她准备承接随时而来的暴风骤雨,这次她做得真欠妥当:“我本来不想要的,可她把自己说那么可怜。”

她真不是见钱眼开,而是姜芙太会利用人心。虽然她很缺钱,但还不至于期待天上掉馅饼啊,这不麻烦真来了。

“你都答应她什么?”

“我…是关于李晶晶的事。”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王曼决定还是坦白。这事归根结底跟她无关,姜芙给她好处,看得还是她身后四位老人。

“咱们不要。”王继周直接拒绝:“爹、娘,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不过曼曼她肯定不是诚心,她说不过姜芙。”

饭桌上一片沉默,王曼深切感受到何为度日如年。不知过了多久,坐在主位上的虞老率先开口。

“要,干嘛不要。”

王曼错愕地抬头,刚好看虞老满是笑意的一张脸,还有他背后的时钟。离她开始说话到现在不过三分钟而已,所以没人责怪她。

父亲在帮她开脱,二老则直接赞同她的做法。

“姥爷,这能要?”

“当然能,无功不受禄,但你又不是无功。曼曼这次做得很好,你帮姜芙那么大一忙,收她点东西又有什么。不痛不痒的,要我说你还要少了。”

最后这话似乎在哪听过?

王曼扭头看向父亲和虞阿姨,前阵市台拍发展专题片,准备到王记饼铺为专题片取景时,虞阿姨也是这般决定,狠宰一笔取景费用。

她总算知道这招跟谁学的,原来是家学渊源。

“有功劳也不是我的,是杜爷爷帮忙,杜爷爷是看在姥爷面子上才帮我。”

虞老脸上笑意更浓,他何尝不知道曼曼是故意讨他欢心。可人活着不就是为个高兴,说话能让他高兴,曼曼这可算好本事。

“那也是因为曼曼姐姐去说,杜爷爷才会帮忙。”

仰头喝完一碗汤,虞北斩钉截铁地说着,童音中又透出几分软糯,听得王曼瞬间坚信,这份礼她收得问心无愧。

“北北说得对。”虞老点头:“单要这些实在太少,我记得姜家那边有几个建筑队不错。继周,你兄弟不就做家具那一块,抽空让他们见下面,不能合作也交个朋友。”

虞老颇有深意地说道,王曼却从中嗅出另一种味道。大概…也许是她的错觉,可依虞老的智商,或许还有她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这些,总之大家没为这事怪她,她也就放心了。

一放心她就嘚瑟,扬起笑脸王曼说道:“还是我厉害,跟人喝杯咖啡,不对我要的鲜榨橙汁,就搞定了装修这么大个事。”

“对,你厉害,来喝完这点鸡汤,阿姨熬了一上午。”

王曼点头,乖乖地端起碗,仰着脖子喝下去。热乎乎地鸡汤入肚,全身上下暖暖地,上午那点郁闷一扫而光。

精神抖擞地上了车,她跟着父亲再次光临家具城。来北京这几天,她本打算早点去看二叔。可秦老板收到家居博览会邀请,他看中王继全才华,两人一同去南京参加展会。

回来的时候顺道去一下泉水村,一再耽搁下,再回北京就到这时候。

故地重游,王曼发现家具城变了好多。还是原来的门脸,内部装修也几乎没变,只是在刚进门的地方挂着宜室的大牌子。

牌子跟王记饼铺那个招牌有点像,左右两侧挂着她想出的那句宣传语“一生一世,宜室宜家”。装修很简单,但却不失大气,摆在正面很显档次。再进去,里面摆放着她建议那几种家具。

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客流,上次建军节来选购乳胶床垫时,这里空调开得很凉爽,里面人稀稀落落,大多数带着孙辈来吹免费空调的居民。

而这次的主力则成为年轻人,一对对举止亲昵的青年男女穿梭在家具中间,导购开单子开到手软。王曼倾耳听着,家具没有现货,定制的队伍已经到了一个月之后。

“这么慢?”

“真不好意思,我们这款家具卖的很火,这是为今年展会新设计的品牌,全国只有我们一家在卖。”

置业顾问很尽责地介绍,对于这些能给她带来提成的财神爷万分客气。一听全国只有一家,而且家具实在好看,有些人真心困扰。

东西是好东西,可他们入冬结婚急用。

“好东西当然值得等待,家具可是要用一辈子。”

王曼一语说到这些人心坎里,这年头大家都不富,没多少人想过装修全部翻新什么。而且宜室的家具款式太好看,明眼人都能看出比其它牌子高端。

虽然贵点,等得时间也久一些,但比起一辈子,这一个月的等待又算什么。

买!必须得买!

而且还多点,本来只打算买个衣柜,现在买一套放家里。结婚是一辈子的事,绝不能有任何马虎。

过不了十年,当这一批家具活得越来越多荣誉,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经典款后,所有人都不后悔今天的选择。而更多的后来者,看到宜室家具的此种价值后,更是决定买不到初回限量版,也要尽早入手,反正买不了吃亏和上当。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