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渣,他以前读书那会儿,可是从来没被人瞧得起过的。基本上班上的同学都不和他说话,生怕被他给带坏了一样的。

“这是我弟弟,他和我大弟每天来接我。这些年都是我带起来的,现在都心疼我这个当姐的。”苏瑜笑着和大姐介绍苏小志。

苏小志顿时满脸通红了。

“班长,你可真幸福,我弟弟要是这么懂事就好啦。”

“就是,我哥都没这么好。”

“……”

离开学校之后,苏小志脸还热着呢。小声和苏瑜道,“姐,你那些同学可真好。”

“你姐人好,招人喜欢呗。”苏瑜大言不惭道。

“嘿嘿,那是。对了姐,他们刚刚喊你班长啊。”

苏小志好奇道。

“是啊,我今天被老师委任为班长了。那话咋说来着?是金子在哪里都是发光的。要不是为了这个家,我早就出人头地了。”苏瑜感慨的拍了拍苏小志的肩膀。

苏小志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姐。姐真是太优秀啦。不止能护着他们,连在学校都这么厉害。

回家之后,苏小志就把苏瑜当班长的事儿大吹特吹。

苏大志倒是没啥,毕竟离开学校这么多年了,对于班长这种‘干部’已经没那么大的印象。倒是苏琳这个学生挺稀罕这个职位的,知道自家大姐上学第一天就登上了自己一直没当过的干部之后,这心里立马将自家大姐给提升了一个档次。甚至多多少少的还生出了点儿不好意思的想法,她不如大姐会读书,结果反而是家里读书最多的……

“姐,你明天想吃啥,我给你做。”

苏瑜抱着书摆摆手,“随便。”

刘梅边铺床,边道,“吃米饭。”

“有你说话的份吗?大姐都没挑呢。”苏琳歪着嘴回了一句,

“你咋这个态度?”刘梅不高兴道。

“吵啥吵呢,没看着我在看书呢。我这十几年为了你们耽误了,现在还不让我有个清净环境看书呢。大志,你也不管管你媳妇。”

苏大志正准备睡觉了,听到这话,赶紧坐起来看着刘梅,“吵啥,要吵就出去吵。”

这几天刘梅听话了,他对刘梅也没有之前那么怕了,反而觉得似乎自己也可以试着管管刘梅。

看着刘梅扁着嘴没说话,苏大志心里舒坦了。大姐说的对,给人当牲口的感觉真不好,还是现在好。

为了给苏瑜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老苏家人自觉地做出了规定,大姐看书的时候,谁也不能说话。

周一晚上上课的时候,就轮到苏大志陪着苏瑜去上课了。

苏小志还老大的不乐意,他觉得自己一个人送挺好的。可是之前已经说好了,也不好反悔,只能满脸不情愿的自己回家。

苏瑜则带着苏大志一起去上课。

才到学校门口,就有人看着苏瑜了,“班长,你也来啦。”

看到苏瑜旁边的苏大志,又多瞧了两眼。

苏瑜介绍道,“这是我大弟,来送我上学的。”

听到这话,几个同学心里对苏瑜的看法又好了一层。毕竟能够让家里弟弟这么喜欢的人,那肯定是好姐姐啊。

看班长这样子,就是个好大姐。

正式开始上课,徐老师讲的内容都还是比较简单的。苏瑜虽然提前预习过了,而且都掌握的差不多了,不过依然笔挺的坐着,一脸全神贯注的听课。

徐老师连续提了几次问题,都被她举手回答了。让一众同学都直愣愣的看着她。

下课之后,大家就跑过来围着苏瑜,“班长,你昨天说的那个学习方法是咋样的?”

“对对对,咋学来着,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刻苦学习的。”

……

放学之后,苏瑜就总结了其他同学不懂的知识,然后去找老师请教。这也是苏瑜提出的办法。有些同学胆子小,不好意思去找这位威严的徐老太太。正好苏瑜又比较喜欢冒头,于是一拍即合。

徐老师看着苏瑜抄写的一些问题,心里满意极了。给苏瑜解惑之后,她道,“你有这个办法是不错的,不过就是你这边吃力一点了。”

“老师,我觉得这样对我自身也是一种帮助啊,我可以在帮助别人的同事帮助自己,利人利己。”

徐老师眼里更是满意了。她觉得这些年见到的学生挺多的,这么合胃口的学生还是头一个。

“好好学,有啥不懂的就问我。”

”谢谢老师,”苏瑜笑着应了,然后腼腆道,“老师,其实我想早点学完知识,早点儿结业。毕竟厂里为了支持我学习,多多少少的耽误了工作。我想早点儿学完了,不给厂里拖后腿。所以我想以后可以提前结业。”

“这……这个可不容易啊苏瑜同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苏瑜郑重的点头,“老师,我知道。所以我每天都会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别人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五个小时。别人学五个小时,我能学十个小时。我会努力的赶上别人的。”

“……这可是很辛苦的。”徐老师严肃道,太艰苦的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耐性。

“老师,我年龄太大了,已经错过太多太多的时间了。”苏瑜哽咽道。

徐老师听到这话,心一下子就酸胀了。

“好,老师会帮你的。”

一周之后,学校这边向各单位反馈学生情况的时候,徐老师愣是把苏瑜夸成了一朵花。

厂委高干事看着看着反馈书,嘴巴都笑歪了。

之前他推荐了苏瑜去念书,厂委其他同志多多少少的还是有些意见的,觉得浪费了一个名额。

现在大家看看,他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慧眼识人。人家苏瑜同志学的多好!

☆、第21章 第21章

徐老师不止给苏瑜好评, 还给苏瑜开了小灶。在她看来,苏瑜这么多年没念书了,现在这个年纪想要赶超那些年纪小的学生们, 是非常困难的。

可是苏瑜表现的这么好学, 这么希望进步, 那种带着对学习深深渴望的眼神,让她觉得自己必须干点儿什么, 在自己还没退休之前, 再帮助一个刻苦好学的学生, 让她完成人生的重大转变。

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徐老师坚信刻苦的人必将打败一切困难, 就如同新中国的经历磨难最终成立一样。

当然,令她惊喜的是,苏瑜的学习能力果然很强啊。

她讲的问题基本上一点就通。难一些的知识点,讲两遍基本上没问题了。所以她毫不客气的给苏瑜加大了学习强度。她觉得按照这么个进度, 苏瑜同学还真的有可能提前结业。

基于这种学习力度,苏瑜很自然的表现出了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在别人眼里,她的学习进度可谓是突飞猛进。亮瞎了班上其他学生的眼睛。

谁能知道, 一起入学的,他们才摸着门槛呢,人家都已经入门了。偏偏班长自己又挺吃苦的,而且还挺热心帮着大家克服学习困难。让大家连嫉妒都嫉妒不起来。只剩下满满的羡慕佩服。

“班长, 这个题咋做啊。啊, 班长, 你在写稿子啊?“

她同桌的陈秋香凑过来请教问题,看到苏瑜正在眉头苦干的下笔,忍不住惊讶道。

苏瑜抬头道,“是啊,自从来了班上学习之后,我觉得自己人生充实了很多。打开了一闪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人生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标了。我想写点儿啥投稿,感谢一下我们单位。”任何时候,马屁是不能少的。特别是她听说,最近厂里似乎有些风声了,会开始招工,除了招纺织工之外,各个部门里面还有一些文职工作。

她得抓紧时间获得注意力才行。

她这番话让其他人侧目。看来班长是真的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啊。还要特意写稿子感谢。

再想想自己,当初来,都是家里人安排过来的,还老大的不乐意呢。毕竟来这里学习的,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的,都没读下去的。后来参加工作,或者是辍学在家的,就被安排过来了。总而言之,这里基本上就是学渣聚集地。至于那些学霸,自然是去读正规的中专和高中了。咋会来上夜校呢?

此刻学渣们面对苏瑜这样的表现,多少有些自惭形秽了。

“班长,你是咋坚持的啊?我觉得念书特难了,要不是你帮着问老师,我好些东西都是听不懂的。”

苏瑜感慨道,“不过是一颗恒心罢了。我就只想多学点儿本事,以后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那些帮助我的人。好歹知识学了是自己的。一辈子这么长,总会用得着的。现在辛苦一年,以后幸福一辈子。”

辛苦一年,换一辈子的幸福?咋觉得挺值当的。

“班长,我们以后跟着你学成不,你别嫌弃我们学的慢啊。“

苏瑜点头,内心却是嫌弃的。一个个不止不会学习,还懒惰。咋可能不遭人嫌弃呢。可嫌弃也没法子啊,谁让她就碰着这些同学呢?

就算为了自己的以后,也得对这些同学们提供援助之手。她可不想以后走出去了,班上都是一群学渣,一事无成。那她太丢面子了。

而且这些同学对她帮助也挺大的。比如陈秋香家里是煤场的,人家答应月底的时候帮着在内部买个二手碳炉子。人家也不收工业票,就是想让她这边到时候给弄点儿有瑕疵的布料。这些不用票,双方都能省。

还有省城钢铁厂这边的朱强强同学,人家答应帮着给她打一把菜刀。在这个全民炼钢的时刻,这把菜刀还是很值钱的。关键是这个是不需要工业票的。回头让粮票抵用。

更不用谈那些鞋厂的,机械厂的,还有食品厂的了。

这就是作为厂里职工的便利了。比如苏瑜作为一个纺织工,家里的棉线基本上不用买,平时一些废弃的挑拣一下就够用了,有时候还能够从后勤仓库那边拿一些积压的次品。这些都是可以便宜处理的。可比外面柜台便宜了不止一个档次了。

苏瑜觉得自己所在的这个班,运用的好,简直可以算是一个隐形的百货公司了。

对于这种物资匮乏的年代来说,这些资源实在是太宝贵了。

晚上放学的时候,苏瑜偷偷的和陈秋香约好了,周末的时候去煤场那边拿煤炉子。

这会儿已经九月底了,天气开始转凉了。炉子拿回来了正好用得着,放在家里,随时都能烧一壶水窝着。冬天的时候可以在屋里考点红薯和花生吃。想想就觉得美。

苏瑜路上就把这事儿和苏小志说了,不过只说了一部分实话,在她的嘴里,这炉子是人家同学送的。啥也不用花。

“姐,你同学咋这么好啊?“苏小志惊讶道。

他可知道,这些年家里就想弄个炉子,可家里没这个条件。家里工业票这些年要么给他们买了鞋子,要么买了衣服,特别是老四那个爱漂亮的,每个月基本上都要花光。压根就凑不了工业票。而且就算有工业票,没有关系也搞不到这种好东西。整个省城需求太大了,还得加上外省需求,就煤场下面的煤炉厂那点儿供应,那根就不够。

苏瑜淡然道,“那也得看是谁了,咋没给人家送呢。人家这心里清楚你姐是个啥样的人呢。这事儿就别和其他人说了,回头你和我一起去领东西就成了 。”炉子还是很重的,必须要个搬运工一起去。

苏小志闻言,骄傲的不得了,听听,姐还是和他亲,啥事儿都和他说。

苏瑜心里当然不是这么想的,对于她来说和谁说都是一样的,关键是有人跟着一起去搬东西就成了。要是今天是苏大志和她一起来的,那么刚刚那一番话就是说给苏大志听的。

煤炉子的事儿只是一个小插曲,对于苏瑜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赶紧儿把文章给发表出去。

所以晚上回到家里,苏瑜又将自己的文章润色了一下。

看到苏瑜写文章,刘梅偷偷的凑过去瞄了一眼,看着大姑子一手好字之后,嘴巴微微的张着。

平时大姑子就只抱着书看,还以为是个死读书的,没想到字倒是写的挺好的。

苏瑜的形象在她心里愣是发的生了点儿小小的改变。

那个印象中只会闷声闷气干家务的形象似乎慢慢的变得高深起来。

“看啥呢,没看着姐在写东西呢。”苏琳看着刘梅偷看的样子,就噘着嘴说道。

苏大志正在泡脚,听到这话,就瞪了眼刘梅,“干啥呢,别打扰姐。”

“行了,都是一家人,态度都放平和点儿。“苏瑜抬起头来,对着满脸郁闷的刘梅笑了一下,“梅子最近表现还是不错的,你们也该慢慢的接受她了。既然她现在是我们的家人,那么就该得到我们的关爱。记住,对待敌人我们要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狠狠的打击!”

刘梅哆嗦了一下,又听到苏瑜突然声音放温和了,“但是对待我们的家人,我们应该如和风细雨一般滋润。”

刘梅:“……”

苏家兄妹:“……”

苏瑜皱眉道,“我刚刚说的记住了吗,梅子是被我给接纳进来的,那她就是我们一家人了。”

“知道啦姐。”苏小志和苏琳不甘不愿道。苏大志没吭声,他和小志还有小琳是不同的,刘梅已经伤了他的心,这是没法儿说原谅就原谅的。

刘梅咬着唇看着苏瑜,鼻子微微的发酸,心里竟然忍不住涌出了一些感动。大姑子这人……其实还是不错的。她没闹分家之前,大姑子对她真的挺好的。

对于众人的表现,苏瑜满意的笑了一下,然后继续检查自己文章。

至于其他人心里咋想的,她是没管那么多的。甭管刘梅咋想的,最近的表现倒是中规中矩的,所以她觉得适当的时候,还是应该让刘梅感受一下家庭温暖。让她知道,在这个家里,有自己这个大姑子的庇护,才能够过的滋润。

过的好不好,都是她这个大姑子一句话的事儿。

第二天一早,刘梅也没让人叫,就自己起床来干活了。让苏琳都没找着机会挑事。

倒是刘婶趁着刘梅在洗浴室这边清洗衣服的时候,抱着自家的木盆也跟着到了水池子边上,然后边洗衣服,边悄声和刘梅道,“梅子,你就没有点儿想法。我可看着呢,你那个大姑子最近整天抱着书,啥事儿都不干。你就是伺候他们一大家子人啊。”

刘梅这会儿还在想着昨天苏瑜替她说话的情景,听到自家二婶挑拨离间,一时半会的也没咋往心里去。让她伺候一家人,她当然是不乐意的。可不乐意有啥办法?现在大姑子难得给她点儿好脸色了,她要是再闹,以后大姑子肯定不会再帮着自己了。自己到时候就真的在老苏家站不住脚了。

见刘梅没说话,刘婶道,“你傻不傻啊,咱老刘家咋就生了你这么个傻丫头,被人骑在脖子上欺负……”

“咳咳。“门口传来咳嗽声音。

苏瑜端着脸盆就走了进来。刘梅和刘婶顿时紧张了,不知道刚刚苏瑜听了多少了。

“哟,刘婶也在呢,咋洗这么多衣服,一大家子人的衣服都是刘婶你洗吧,你可真是辛苦啦。”苏瑜脸上似笑非笑道。

刘婶板着脸没说话,她现在一点儿也不想和老苏家这个老大说话。反正每次都没讨着好。

苏瑜自顾自道,“刘婶啊,你在劝别人之前,你自己也得以身作则啊。你自己给你一大家子人洗衣做饭的,就别把梅子给教坏了。这满大院的,谁家不是是这么过日子的?”

刘婶终于憋不住了,气道,“我那是伺候我自己的亲儿子亲闺女,咋了?”

“儿子闺女咋了,刘家和刘梅够亲的,咋就没见着亲家母过来给刘梅洗衣服呢。别说洗衣服了,连娘家门都不让回呢。可见这亲不亲和血缘没关系。关键是这有没有外心。只有傻子才会听任说几句就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说完就开始自己漱口洗口,也不再多说啥了。

刘婶扯了扯刘梅,示意她说点儿啥。刘梅下意识的就躲开了,端着盆就出去了。

二婶自己也给一大家子人洗衣服呢,咋好意思来说她傻的。二婶自己才是个老傻子。

因为洗浴室的事儿,刘梅一直担心苏瑜会找她麻烦。结果吃饭的时候,苏瑜啥都没说,好像啥事儿都没发生一样的。

看着大姑子这样,刘梅心里越发的忐忑了。昨天大姑子发话之后,小姑子就没刺她了。要是大姑子生气了,还不知道要咋闹呢。

不知不觉中,她是越来越怕这个大姑子了。

苏瑜这会儿可没闲工夫管刘梅的咋想的,对她来说,投稿登报,让自己出个名,是目前首要的好事儿。

所以吃完早饭之后,苏瑜就趁着上班的路上,将自己写的几篇稿子分别寄给了不同的报社。广撒网好抓鱼嘛。至于稿子的内容也都是大同小异的。

她对自己这些稿子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会儿最看重的就是文章里面所表达的精神是否积极向上,健康,符合红色思想。至于文笔,只要不太差,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为了写稿子,苏瑜把主席同志曾经提过的中央文件,发表过的言论资料给翻了个遍儿,完全把自己塑造成了主席同志的狂热脑残粉。她觉得这里面有这么多主席语录,报社多多少少的也会考虑一下的。

借着伟大的主席同志的威望,她这稿子登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省城邮局的派件效率还是很高的。基本上内部的信件,第二天就能够派发到位了。

于是第二天,省城几个日报都收到了来自东江纺织厂职工的投稿。

看着文章之后,大家就开始纠结了。第一眼看到的,吸引人的是这个字迹,让人看着觉得挺有劲儿,挺舒服的。可是内容就没那么出挑了。文笔虽然算不错,中心思想也很饱满,但是和这些编辑部里面正儿八经的笔杆子比起来,就差了那么点儿专业味道。

单论文笔的专业性来说,这篇稿子的竞争力就不够大了。可是这稿子里面引申了很多主席同志的原话。一句两句还好,关键是一晃眼看下来,大篇幅的都是啊。而且人家还在末尾的地方标注了这些语句的来源,直接表明是主席同志在某某文件上面说过的。这就让人烧脑筋了。不登上去,似乎显得不尊重主席同志的指示,或者说他们这些人对主席同志存在啥意见?

“登上去,给个小版面就登上去算了。”省城日报总编直接拍板。

新华日报的总编敲了敲桌子,“十一要来了,正好用这篇赞美祖国、社会还有单位的文章给登上去,还是很有代表意义的。嗯,给个不起眼的版面就可以了。”

教育报的主编也和自己的下属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真正的来自于工人阶级兄弟姐妹的声音,必须让登出来,让更多人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版面给个好的。让人一眼就看到的。”

“……”

九月底的时候,苏瑜的文章陆陆续续的在省城各大报纸上面登出来了。

同时几家报社登了同一篇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我说老张,你看看,这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苏瑜同志?”工会里,胡委员带着老花镜,捧着报纸惊讶的扯着旁边的张委员。

张委员凑过来看了眼,“东江纺织厂生产部五车间纺织工人苏瑜……没错啊,是她。等等,这是她写的?“

胡委员点头。

“还有这张报纸上也有。”林干事正看教育报呢,一眼就瞧着第二版报纸上面的头条了。

张委员赶紧过去瞧了瞧,然后赶紧儿回自己桌上,拿起刚看的报纸翻了翻,在右下角的角落里面果然也看到了苏瑜的文章了。

“这……她这咋办到的?”

“我也想知道。”胡委员道。

严小芳也帮着翻了翻报纸,最后确认一共登了四家报社,除了一个比较小的报社之外,其他三家规模还不小呢。她一脸骄傲道,“我早就说了,苏瑜同志是很有能耐的。我听厂委的高干事也说啦,苏瑜同志在学校里面学的可好了,得到了学校的大力赞扬。”

胡委员和张委员互相看了一眼。

看来这位苏瑜同志,还真的比她们想的还要优秀啊。

同一时间,东江纺织厂其他的领导办公室里面也看到了自家厂里的职工发表的文章了。文章虽然大书特书了对新中国和新社会的赞美,表达了对伟大的领袖同志的尊崇。但是还是有以小篇幅的内容提到了东江纺织厂以及厂里领导的。

也就是说,他们东江纺织厂这次露脸了。厂里的领导集体上报纸被赞美了。

这下子大家可都美得不得了。

作为一个小单位,这种露脸的机会可是不多的。

“苏瑜,我听说你上报纸啦。”

许主任满面春风的跑来车间这边找苏瑜。

苏瑜闻言一脸惊讶,“咋可能呢?”

“你还不知道?你咋不知道呢,你自己投稿啊。我刚在办公室都看到啦。是你的名字,咱们单位,咱们部门车间啊。就是你的名字。”

苏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个啊……我没想到真的能上,其实我就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就试着投稿,没想到真的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