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瑜背着手看天,一脸高深莫测,“定下来也不是不行,反正要是我发现你有一星半点的不对劲,我就打断你的腿,然后把你踢一边去。”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宋秘书保证道。

苏瑜觉得按照目前这个表现来说,这话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当年那傲娇的小狐狸,已经成了温顺的绵羊了。

她点头道,“行吧,看你这么诚心,勉强同意了。不过暂时不行,最起码等放寒假。”

“好,都听你的。”宋秘书满面红光道。

☆、第170章 第170章

周日一早,老苏家全体成员一起开了个欢送会。连准姐夫宋秘书也过来了。算是庆祝苏小志同志马上要加入解放军队伍, 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同志。老苏家也即将成为军属家庭。

苏瑜还特别让刘梅和苏琳买了肉, 包了一大锅的饺子。希望苏小志在外平平安安, 顺顺利利的。

可把苏小志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家里做饭的时候, 苏瑜就领着苏小志进屋里说话。

宋秘书虽然有些吃醋, 不过想到他也要和小苏同志定亲了, 心里又偷着乐。还大方的拉着苏大志聊天。让苏大志紧张的心口都要跳出来了。他一点也不想和这个比自己小的未来姐夫聊天。

房间里,苏瑜掏出十块钱来给苏小志。

“出门在外的, 没钱不成。但是你们做军人, 用钱的地方不多, 这十块钱就当给你应应急用的。平时在部队的时候对人要真诚。别和人家闹事儿, 知道吗?”

苏小志这个脑子,指望他去耍心眼是不指望了,她早就明白了,这个老苏家没这个基因, 从大到小没一个有心眼的。

所以干脆让苏小志刷耿直男孩人设, 没准能运气好的结交到几个看重他人品的同志。

苏小志边抹泪边将钱往兜里揣。

“姐,我以后每个月的津贴,我都寄回来给你。我会努力的, 以后升职之后,津贴会越来越多, 等我当干部了, 比在厂里还挣的多呢。”

这大饼画的挺好看。苏瑜也不真的指望。这年头想在部队升职, 没有军功是不可能的。

军功又意味着要受伤, 要流血。

与其说她指望苏小志以后挣大钱,还不如说指望他这个军人的身份,给家里多带来一些政治基础。

她叹着气,拍了拍苏小志的肩膀,“在外面好好的,保护好自己。平时训练不要怕苦怕累,平时多流汗,上了战场少流血。”

苏小志连忙点头。

“别管多苦多累,千万别做逃兵。”这话苏瑜就说的比较严肃了。要是出个逃兵,那他们老苏家可真要玩完了。

苏小志拍着自己的心口道,“姐,我肯定不做逃兵的,那是孬种。”

“姐也就指望你了。”谁让你哥还比不上你呢。

苏瑜叹气,这一屋子基因也太差劲了,不知道刘梅的娃以后会不会遗传,希望能多遗传点儿刘梅的,老苏家也算改变基因了。至少不会这么没心没肺的。

家里的饺子下锅了之后,传来一阵阵的香味。

作为苏小志在家里正经吃的最后一顿饺子,大家倒是都挺照顾他的,给他装了满满的一大碗饺子。

苏大志想着弟弟马上就要走了,心里难受,虽然平时很讨厌他这个不省心还总是和他吵架的弟弟,但是咋样也是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呢。

“小志啊,多吃点儿,吃饱了好上路。”

“……”

“……”

“……”

苏瑜直接一巴掌拍他后脑勺,“不会说话就别吭声!打自己的嘴巴三下。”

苏大志:“……”乖乖的拍自己的嘴。

刘梅都不好意思帮着自己男人说话了,赶紧给小叔子夹菜,“小志,多吃肉,吃饱了打敌人。咱全家光荣。”

苏小志大口的吃了。然后对着苏大志道,“哥,以后我不在家里,这个家就交给你照看了,要听大姐的话,要是你惹大姐不高兴,我回来了揍的你爹妈都不认识。”

“……”苏大志直接擦了擦眼睛。他就没这个兄弟。没心没肺的臭小子。

吃完饭之后,宋秘书和苏瑜一起带着苏小志去商场买东西。

虽然苏小志去了部队啥都有,不过苏瑜还是准备给他置办点能用上的。

这样苏小志去了部队之后,也会一直念着家里,回忆家里的时候,都是美好的记忆,就不担心他天高皇帝远的搞叛变了。

到了商场里,苏瑜就帮着挑东西。宋秘书则一本正经的教小舅子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

遇到敌人炮轰,卧倒。

遇到子弹来了,卧倒。

卧倒的动作一定要快,方向一定要准确,角度一定不要偏离。

苏小志好奇道,“宋哥,你上过战场?”

“那可不,我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为红军服务,帮助打鬼子了。”

“哇,宋哥,你可真是厉害。你咋不去当军人呢,当军人多光荣啊。”

宋秘书微微扬起的嘴角僵了僵,严肃道,“国家和平之后,继急需大量的人才,我就服从国家需要,去大学念书了。”他当然不能说,从小被炸的次数多了,听到□□声就犯晕吧。

而且……他的内心可能真的没有他爸那么强大,能忍受得了生离死别。

看着眼前的苏小志,他不免有些担心了,今年入伍的时间比去年要提前一些,这种情况对于他这种曾经在部队待过多年的人看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家需要人了。需要军人的时候,当然是要打仗了。新兵早日训练了,等到战争来临的时候,就能直接上了。小志很有可能会在新兵时期就上战场。

“小志,听哥一句,不管你有没有成就,一定要活着回来。缺胳膊断腿也没事儿,你姐肯定不嫌弃你。”

小苏同志到底是女同志,心里更柔软。更容易受伤。

听到宋秘书这话,苏小志哆嗦了一下,“哥,你们咋都不能说点儿好的呢?”

“因为这就是现实,不管咱们咋想的,做军人,面对的就是这些。”

苏小志揉了揉自己的脑袋,后背直冒寒气。他觉得自己好像走上了一条很不得了的路。

苏瑜这边已经买了很多东西了。虽然苏小志这边衣服都有穿的,不过她还是给苏小志买了很多的鞋垫。以前军训的时候,她就听说过了,训练的时候脚上最容易出汗了,对脚很不好。还准备了一些针线工具,让苏小志以后自己缝制衣服,不要搞得太邋遢。

另外又扯了两根红绳,编成了一个手串,放在了苏小志的手腕上。苏瑜也不知道这个有没有用,反正以前听人说戴这个可以辟邪保平安,当然,聊胜于无。关键是让苏小志同志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

“希望你平平安安的。”

苏小志红了眼圈,“姐,我一定好好的。”

说着伸手就要抱苏瑜,旁边的宋秘书眉头一跳,赶紧挤在两人中间,和苏小志抱了抱,“这么大的人,还抱人,不怕让人笑话的。”

苏小志吸着鼻子,“我又没想抱着你。”

宋秘书道,“咋了,还嫌弃我?就你那一身臭汗,别让你姐给熏到了。”

苏小志闻了闻自己的袖子,“哪有,我昨天才用了姐买的香皂呢。”

宋秘书眉头跳的更厉害了,然后眼睛发直的看着苏瑜。

苏瑜板着脸道,“啥香皂,那就只是肥皂。”

苏小志道,“那都一样。”

宋秘书这才放心了,难怪他没闻到苏小志身上有啥熟悉的味道呢。

离开商场的时候,宋秘书凑在苏瑜身边,小声道,“红绳,我也要。我也经常出差呢。”

苏瑜白了他一眼,“下次给你。”

真是的,一把年纪了,还和孩子一样的。

第二天一早,整个纺织厂小区里面热闹起来了。

大家都知道老苏家苏小志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兵的事情了,工会这边的干部们带着一些工人敲锣打鼓的来老苏家欢送苏小志。

本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原则,老苏家全家人胸前都戴着一朵硕大的红花。

街道办事处的同志们还带着一个照相的老师傅过来,给老苏家全家人照了一张全家福。

照完相之后,大家就一起送苏小志上大卡车。

苏小志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受到这种待遇,脸上一脸的兴奋激动,没心没肺的咧着嘴笑。觉得自己早该当兵的。当兵多光荣 。

上了大卡车之后,苏小志和一些其他的新兵们朝着大家招手,都是年轻的孩子,即将远离家庭,大家一点儿也没觉得舍不得。连家里人也没人哭哭闹闹的。

这是光荣的事儿,必须欢送。

苏瑜原本觉得自己应该也可以没心没肺的和大家一起欢送的,可是事到临头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竟然还有些舍不得这个臭小子了。

她觉得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臭小子毕竟是这个家里,自己的头号拥护者啊。

苏小志看着自家大姐红着眼睛强颜欢笑,心里一下子就酸了。大姐肯定舍不得他,他挥着手喊,“大姐,等我回来!”

车子缓缓开动起来,大家继续跟着车子走,沿路接了不少的新兵之后,车子越开越快,最后消失在视线里。

苏琳突然一下子红了眼,“大姐,小哥走了吗,啥时候回来,这周日回来不?”

苏瑜:“……”这也是个没心没肺的。“你小哥去保家卫国了。好好念书,这次考试要是考的不好,去做临时工。”

苏琳鼓了鼓脸,又道,“姐,你说我能当兵不,我听说有女兵。”

“……你就别想了,你去当兵,我担心拖国家后腿。”

“……”

苏小志的离开,让老苏家人情绪多多少少都有些低落。毕竟平时不管关系咋样,都是一起生活这么多年的人。就算是刘梅这个当初企图赶走小叔子,独霸家产的恶毒嫂子,这会儿也是有些唉声叹气的。

不过苏瑜倒是很快就打起精神了。她向来都能够很快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不浪费任何宝贵的时间。

现在小志也走上了一条属于他的路了,自己也要忙自己的事情。

没准老苏家以后还真能成为军政世家呢。

☆、第171章 第171章

下午苏瑜照常去学校上课。

到了教室的时候, 李萍已经帮她占好了位置, 她一过来, 李萍就和她汇报上半天的工作情况。虽然都是一些琐事,不过她都事无巨细, 条理清晰的汇报给苏瑜听。

听完工作之后, 苏瑜道,“有啥特别事情吗?”

“学生会没别的事情,倒是许丽丽的母亲今天来学校了, 也不知道找了谁,后来又走了。我还是听王晓莉她们说的。不知道会不会给你带来啥麻烦。”

苏瑜看了眼正趴在桌上闷闷不乐的许丽丽,笑着道,“没麻烦, 都是按规矩办事。”

这些事儿都是学校的事情,她一个小学生会主席,能有多大的能耐。再说了, 真要算起来,老许家还欠了她不少人情呢。

不过看来这次学校这边倒是顶住了压力,没理会许副市长的媳妇了。

李萍又道,“对了,咱们校长回来了。上午的时候听说好多同学去校门口看呢。”

苏瑜闻言, 眉尾微微挑了挑, 然后翻开自己的小本本看了看。

郑校长, 郑长春同志。留过洋, 办过学, 是个有着国外新思想的老学究。

这会儿学校里,林副校长这会儿正和刚从京城开会回来的郑校长这边商量学校的事情。

郑校长去了京城一段时间,回来就发现学校变化挺大的。学生们都很有朝气,精神面貌比以前要好多了。

林副校长就和郑校长汇报了一下学校近期的变动。

郑校长严肃道,“看来学生会真正运用起来,能做的事情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会乱来,否者哪一天学生要是闹事了,就很容易让人煽动。”

当年的几场学生运动,他可是还参与过的。

林校长解释道,“您说的是,所以我们也一直在观察。目前为止,学生会的发展还是很健康的,并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最近他们还在和团委那边高思想学习活动。办的有声有色的。”

“嗯。”郑校长点点头。“这一届的学生会主席还是很不错的。”

“是啊,之前是在市政府里面工作过的,工作经验很丰富。我们还想着给她加担子。”

郑校长道,“也不要耽误学生学习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林副校长道,“我看她倒是挺积极工作的。这次思想学习工作还是她们先发起的,团委那边是直接接手的。”

郑校长点点头。他是搞学术为主的,管理学校的事情,他就没那么多的想法了。只要有这个才华,多安排工作也是可以的,“既然她对团委的工作比较熟悉,选团干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学生会主席成为了学校的工作人员,更有利于管理好这个组织。”

林副校长立马应了。

又想起了许副市长家里的那件事儿,不过想起郑校长是个老学究,对这种走关系的事情很反感,也就没说了。免得郑校长才回来就不高兴。

反正他已经拒绝许副市长的爱人的要求了。

为了一个孩子的事情,屡次上门,而且那个学生还引起其他学生公愤了。这样的行为,即便是许副市长亲自来,他也是不会答应的。

……

因为有了李萍的这个得力助手帮着管着学生会的一摊子事儿,苏瑜的工作重心就渐渐的往团委办公室去了。

每天她都要去一趟团委这边汇报学校的思想学习情况。

一来二去的,团委其他人对她倒是越来越熟悉了。

特别是这个学生工作能力比他们还强,气势又足,很多时候让人忽略了她是个学生,而以为她是一位领导。毕竟学生会的领导也是领导。人家管着百来号人呢,比团委办公室的人多多了。

周五的时候,苏瑜又找校团委杨书记商量着改变学习模式。

这种每天开班的方式,虽然可以现场教学,但是能够影响的学生太少了。工作效率不够。

所以她提议,是不是在学校搞个广播站。

“我听说,上海有些名校就有广播站,只需要在一个房间里对着话筒念稿子,全校的学生都能听到。这样一来,我们还可以固定每一天半个小时的学习。事半功倍。”

苏瑜说的这种广播站和未来的当然是不能比的,是那种扩音喇嘛的形式。目前使用还很少,再过几年之后,一些生产队都会用到了。

杨书记现在对于团委忙碌的工作很是满意,听到苏瑜的建议之后,觉得是个新鲜玩意,就道,“这个经费需要多吗,就担心学校这边不批准。”

“杨书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这可不是就用这一会儿,以后咱啥时候都能用上。学校要发个什么通知,往广播站那边广播出去,效率高。校长要是想给学生讲话,很快就能够讲出去。而且我建议咱们这个广播站建立起来之后,不止搞思想学习,还可以每天让学生们□□色歌曲,歌声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咱们要是时刻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紧跟中央精神,每天聆听伟大的主席同志的教导。让太阳的光芒照耀我们江东大学。”

“……”

杨书记觉得这位苏瑜同学比自己这个团委的领导的思想觉悟都高。说起搞思想教育的时候,一脸的狂热。

“想法倒是挺好的,但是,就担心校长这边不同意。”

“杨书记,要是你放心我,咱两一起去和校长说,我保准努力说服校长。咱校团委必须要有改变了,要发展壮大了,要让这个学校都看到咱校团委的影响。”

杨书记推了推眼镜,然后看了看苏瑜,“苏瑜同学,你不怕校长?”他见到校长都有些紧张呢。

“紧张干啥啊。杨书记,不瞒您说,我当初选择咱们江东大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冲着咱们校长的光辉历史来的。当年学生运动,咱校长身先士卒,英雄热血,振奋人心!要是能见到我崇拜的对象,我只会觉得激动。”

“……行吧,不过这事儿确定有把握?我和你说,咱校长最节省了,你看学校大门都破成那样了,他都舍不得修,说是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讲究的是教学质量,其他的都是外物。”

苏瑜郑重道,“杨书记,您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说服校长。要是实在不行……您也别怪我,我肯定是尽全力了。”

被苏瑜一顿吹嘘之后,杨书记就紧张的带着苏瑜去校长办公室了。

郑校长刚开完会回来,正在研究一个物理项目资料。

他这次去京城,就是为了这项目的研究会议,所以才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听到团委找他,他连忙让助理收起资料,这才让团委的人进门。

看到杨书记进来,还带着陌生的学生,郑校长好奇道,“小杨,有什么工作情况吗?”

杨书记笑着道,“校长好,确实有些工作需要和您汇报。”他简短的将建设广播站的事情和郑校长说了。

说完之后,立马不讲义气的将苏瑜给推出来了,“这事儿是学生会的苏瑜同学提出来的,我想着她是学生会的这届学生会主席,也算是学生代表。她提出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比较重视。”

苏瑜笑着看了他一眼,杨书记努力挺直腰杆。

郑校长看向了苏瑜。他之前早就听过苏瑜的事情了,这会儿见到人了,好有几分好奇。

看起来确实不像学生,倒像是老师一样。小杨和她站在一起的时候,都显得有些不中看。

苏瑜见郑校长看见自己了,赶紧道,“校长您好,我是中文系的学生苏瑜。”

郑校长道,“苏瑜同学,小杨说的那些想法,是你的想法,还是其他学生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你应该知道,采购这样一套设备,是需要不少经费的。”

苏瑜当然知道了,这年头一辆自行车都不便宜呢,更何况是这种电子产品了。她甚至知道,这位出国留过洋的老校长因为当年经历过国家最贫穷的日子,所以对学校的每一笔钱都管的很严格。

所以她故意提出要买这些东西,才有机会见到鼎鼎有名的郑校长。要是只需要一点儿钱,咋可能惊动郑校长呢。

她认真道,“校长,这是我的想法,但是我觉得如果同学们接触了广播站之后,他们也会同意我的想法的。作为学生,我很了解我们江东大学的学生们的特性,他们热情、勤奋、聪明、爱国、爱党、爱伟大的主席同志。最近我们搞思想学习活动,学生们十分踊跃。可以证明,思想学习是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广播站也是育人的工具和方式。所以我觉得广播站的建立是有必要的。”

郑校长认真的听取学生的意见,时不时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记录。

苏瑜甚至还看到他整整齐齐的写着一二三点,搞的跟做学术记录一样的。

☆、第172章 第172章

苏瑜安静的等郑校长做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