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记很快就调动人来驱赶这些人。

结果这些人就扯大旗了。

这旗子扯出来,倒是让人不好动了,万一传出去了,大家都不好办。

邱副省长当即就拍板,扯大旗,自己这边也扯一个就是了。

唯一不好决定的就是这个扯旗子的人不好找。就担心找个不可信的,到时候自己砸自己的脚。

苏瑜立马站起来自告奋勇了。

三个领导一看苏瑜,仔细想了想她的家庭背景。都是干部家庭,而且爱人还是江东市的宋东征,不存在打击别人。平时为人作风很积极,不是那种藏头露尾的人。虽然是个女同志,但是有胆量,有口才。贫农+工人+军属+党员=政治背景过硬。

于是一致同意了苏瑜的请求。

既然是要扯大旗,当然是要有自己的人了。

苏瑜几个电话打出去,江东的一些单位的工会成员就一窝蜂的跑出来了。

人凑在一起的时候,竟然还不少。

省里领导都不知道苏瑜竟然还有这个本事。

对方带头的是个保卫部的人,看到苏瑜这边的人也扯大旗了,双方顿时争论起来了。

苏瑜让人搬了个桌子就站上去了,拿着扩音器就喊起了口号,一水儿的伟人语录喊出来,谁也不敢说话。

“干啥,你们这是干啥。我们才是合法的组织,你们这几个带头的是准备干什么。周保国同志,把我们的牌子竖起来!”

周保国,如今的钢厂工会主席立马将一块刚刚写出来的旗子出起来了——坚决保卫革命胜利

“同志们,你们是被这几个人糊弄了,我们才是得到上级承认的组织。他们带你们搞事儿,他们知道上面的精神吗,会背诵语录吗?扯个人出来背诵一下,连这都没背诵过还敢瞎扯大旗?”

“谁会背诵的,给我滚出来,我们这边,随便扯个人就会背诵。你们这些人就是想打旗号办坏事,你们这是破坏革命秩序,是坏分子!”

另外一边的人顿时昏了头了。

这些人还没成气候,都是一窝蜂的凑在一起准备见机行事的,哪里知道还有一群比他们正规的人也在搞事。

胡部长的侄子立马跑出来了,“你们别听她的,她这人就是靠着一张嘴!”

苏瑜冷笑着指着他道,“这个人,是我手底下的小科长,竟然还成你们的头了。你们知道这人咋进的部门吗,靠着他叔跑进来的,被我给惩罚了,这才跑去搞事的。就这种走后门,不给人民群众路走的人,你们还让他当头,我看你们就是一群准备走后门的坏分子!”

闹事的这群人顿时开始乱糟糟起来了。有些人是自发的来搞事的,有些人是被煽动的。

反正都是为了捡便宜。现在便宜没捡到,反而还被人安了大帽子了。都开始着急了。

前面带头的人想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就搞事,把这些人先抓起来再说。反正这会儿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

结果还没搞事,武装部的人就来了。

和这些有组织的人比起来,这搞事的人简直就是乌合之众,要么跑了,要么被抓了。

苏瑜代表自己的组织对来人表示感谢。

“我坚决怀疑这些人里面有特务,想破坏我们的社会和平。他们这阵子已经干了不少坏事了,希望严加处罚。”

武装部这边带头的是个年轻干部,也是之前李萍介绍给苏瑜的人。自然支持苏瑜的做法。如今这群人,只能打成敌特分子了。否则让他们出去瞎举报,以后可就不太平了。

毕竟合法的只有一个组织。

这些人被抓走之后,苏瑜这边的办公室也开始搞起来了。

领导们给她批了个大办公室,她这边职务不变,但是还担任着这个组织的名头。

既然组织成立了,当然要在省里各地尽快的搞起来了。要不然下面的人又要搞事了。

有了省里这边的配合,加上各地武装部的支持,下面的分支机构很快就成立了。

等局势稳定下来,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

苏瑜就开始考虑下一步了。

她觉得既然要随大流,该有的东西肯定是都要有的。毕竟谁也不是傻子。别的省里风风火火的,你这边风平浪静的,那是不可能。

于是苏瑜就弄了一些红袖章,分发给各个小学初高中的,考察学生背景,发给一些平时政治背景清白,品学兼优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坚决服从上级组织的教育。要定期进行上课,学习先进思想。

至于大学之类的,都是和其他地方一样。毕竟大家都不上学了。

学生们回家之后,老师们就闲下来了。

苏瑜就开始安排人调查这些人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败类。然后拉了几个典型的给处置了。还在省城大街上转了一圈,搞的风风火火的。

至于其他人,也都离开学校了。

背景实在是太复杂的,就去参加劳动学习了。

宋东征在金河县山窝窝里弄了个新的农场,养了鸡鸭,还搞了一些资料,让这些人帮着研究一下如何将家禽养的肥,下蛋更多。还搞了几块实验田地,给了种子,让他们试着培育良种。反正知识应该都是相通的,花点儿时间搞研究,应该还是有点儿用的。

之前上面下放来的老干部就帮着打下手,平时打理一下试验田,然后再带着这些人锻炼身体,打打拳之类的。

…………

这些事儿毕竟是江东这边的事情,许市长这边自然也听了一些情况。

虽然金河县被宋东征给管的水泄不通,但是他毕竟也在这边待了这么久了。

他觉得这个力度不够,和别的省里比起来有些差。

于是找宋东征他们商量。

陈书记本来就是和宋东征一边的,加上现在苏瑜是管事儿的,自然也不想管闲事了。

倒是宋东征听到许市长的提议,笑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然是怎么严格怎么来。”

陈书记道,“我倒是觉得我们干的挺好的,你看现在到处多红火,年轻人都带着袖章,穿着军装,每天学习进步思想。看起来十分的有精气神。学校里面每天还安排半天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干的很好啊。这才是有组织。”

宋东征道,“至于下面那些人,他们也没闲着,每天一半的时间接受思想上的教育,一半的时间接受体力劳动改造。也没有人生自由,别的农场还让亲人去看,我们都不让去看的。彻底杜绝他们对外界的不良影响。”

陈书记道,“还有其他工厂,现在也是搞得风风火火的,工人们干活的时候都在学习先进思想,互相监督。谁要是不学的,还要进行处分。这么严格,老许,你还想怎么做?”

许市长郁闷的说不出话来。但是他知道,不能让他们这样搞,要不然以后自己压根就没出头之日。

现在顾省长也完全不管事儿了。毕竟之前胡部长那边闹出那么大的事情,顾省长觉得没脸,现在事情都是梁书记和邱副省长管。

他自己这边要是不搞出事儿来,以后就要被这些人压一辈子了。

见这两人这个态度,他也知道靠说是行不通的,自己必须要把事情闹大,闹到上面的人都关注到,才能彻底改变这个情况。

等他离开之后,陈书记和宋东征的神色严肃起来。

陈书记道,“东征同志,你有什么计划吗?”

“没计划,不过陈书记,我有件事情需要向您汇报。有个别同志平时作风不好,带坏风气。利用职务方便安排人不说,还公产私用。这可和我们现在思想不符。据我说知,现在生产队里,连根柴火都不能随便捡的,那是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角的行为。”

陈书记严肃道,“这个问题确实要严格处理。这样,我们一起去省里商量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

☆、番外九

甭管是因为许市长的老丈人, 还是为了市里的稳定,陈书记和宋东征在这之前是真的都没准备对许市长怎么样。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没留意许市长做的那些事儿, 即便他没做, 他媳妇也做了不少。这些年在有心人的注意下, 很多事儿都是有凭证的。

平时没人计较,就看起来没啥大不了的。可这种敏感的时候,随随便便的一件拿出来,那就是挖社会墙脚的大罪过了。

既然许市长嫌闹的不够严格, 那索性就让他自己体会一下闹严格之后的好处吧。

要不然还不知道多少人要被连累呢。

好不容易这么平静,要是让一个害群之马给害了,那才是亏大了。

陈市长和宋东征去省里反馈了这个事儿之后, 梁书记当即就做出了重要指示,这种害群之马必须要惩治。

都不用苏瑜这边来处理,省里就直接做出指示了,定义为破坏社会安定, 挖社会墙脚的坏分子。直接开出公职。

这也算是看着他老丈人的面上, 没做的太绝了。要是按着苏瑜他们这个组织来处理,都是要在大街上绕一圈给人看的。

为了防止许市长出去瞎胡闹,直接送到农场去改造了。既然他这么喜欢改造,就好好去参加劳动吧。这可不是那种搞实验的农场, 是正儿八经的改造坏分子的农场。

许市长媳妇看着自家男人被抓走了, 顿时大吵大闹起来,带头的人道,“你们要是再闹, 就一起去。”

许丽丽抓着自家妈,没让她再闹。

“别管,你们别管,去找爸。”许市长嚷嚷道,然后就被人带走了。

许市长媳妇边抹泪边带着闺女往省里大院那边赶过去。

结果连门都没进,就被她哥给赶出来了。

许市长媳妇的家里是干部家庭,但是她哥也没那个脑子去接班,所以在武装公安局里面谋职。这次抓人的事儿,上面领导也找他谈过话了,所以他知道自家妹夫这是因为什么才会被抓。

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会更加痛恨他妹夫。

人家都想着好,他妹夫倒是好,巴不得大家都不好。这下子好了,得罪了这么多人了。

以前还以为是个有头脑的,结果去了市里,靠着老丈人的关系混起来之后,就自以为是了,心大了,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和家里商量就瞎胡闹。

还有他妹,从小就娇气,嫁了人也不知道收敛,这下子好了,给人抓住把柄了。

弄成现在,那是咎由自取。他们现在被连累的自身难保,谁还管这事儿啊。

“你和丽丽回去,你这算好的,家里的财物都在,没充公。你是不知道,外面像你们这情况的不止要抓人,财产还要充公呢。你们也该知足了。而且你和丽丽都没被连累,还能留在城里过日子。要换了别人,那是都要去改造的。”

“哥,你可不能不管啊,那是你妹夫啊!”

“我不是不管,管不了了。要是没管,他现在就该去游大街了。你也别来找爸了。爸年纪大了,他为了你们的事情已经用光了人情,现在人家都怨他呢。爸这辈子的老脸都是被你们丢干净了。”

说完就关了李家的大门。

许市长媳妇又去拍了拍门,结果旁边的人听到消息出来看。看到他们来了,一脸嫌弃的关门。

许市长媳妇到底是要脸的,见到这个情况,又抹泪往外走。

许丽丽扶着她妈往外走,“妈,到底咋回事啊?”

“没啥事,这都是有人害你爸。丽丽,咱不能不管你爸,咱去找省里问问去,这事儿非得搞清楚。你爸这些年付出了这么多。没功劳也是有苦劳的,他们不能这么对他,不能!”

母女两人又去了省政府,结果大门都进不了。人家看大门的认识她,看到她来了就没好脸色。

看大门的自然不知道许市长被抓的真相,但是光是那些罪证也让人很瞧不起。公产私用,哪里来的公产,还不是他们这些老百姓的东西。

这就是喝老百姓血的吸血虫啊。还有脸来找麻烦,被抓的好!

母女两人没办法,只能在大门口等着。

结果一直等到中午了,也没看到领导们出来。倒是苏瑜因为要回去看孩子,下了班就出来了

她现在在外人看来,算是整个省里最有权利的人了,出来的时候,守门的大爷对着她笑开了花。

苏瑜也挺和气的打了招呼。她可从来不会小看小人物。有时候很多大事儿成败都在小人物身上。

比如这次她能够这么快掌握那些闹事儿份子的动向,都是因为厂里那些人给她报信。

“苏瑜!”

她刚出来,就听到有人喊。回头看了一眼,发现竟然是许丽丽。

自从她毕业之后,就没见过许丽丽了。只听说许丽丽分到市里的宣传局工作。毕竟是大学生,还混了个科长的位置。

这会儿许丽丽扎着马尾辫,眼睛红肿,一看就是哭过了。

苏瑜知道肯定是为了许市长那事儿。于是也淡淡道,“许丽丽同学啊,好久不见了。听说你在单位做的很好。以后有机会吃个饭吧,我现在还要赶回去看孩子。”

“苏瑜,苏瑜你带我进去吧。”

“别找她!”许市长媳妇跑了过来,蹬着苏瑜道,“这事儿都是她男人闹的。别以为我们不知道,都是宋东征他们搞的鬼。”

苏瑜本来还看着同学一场的份上,脸上也不至于闹的不好看,现在看她们竟然攻击宋东征,顿时脸色一冷,“我们家老宋搞什么鬼了?逼着你们做哪些狗屁倒灶的事儿了?还是强迫你们坐公车了?自己做错了事儿,还不让人说了,许太太,你这可真是够强势的。你知不知道,就你这样的思想,在现在是要受到批判的。你们家公产私用的好像就是你吧。按道理你也是要受到处分的。你要是对现在的结果不满意,那我可以帮你们申请重新处分一次!”

许丽丽着急道,“苏瑜,我爸真的是因为这些事儿吗,我们改还不行吗?我们愿意赔偿,以后再也不犯了。”

苏瑜看着许丽丽道,“丽丽同学,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法律决定的。如果按着你这么说,那法律不是成摆设了吗。每个人都要因为自己做错的事情受到处分。现在你们回去吧,不要闹了。这事儿找谁都是一样的。你最好是珍惜你现在的工作吧。”

说完转身就走。

她和这家人没啥交情,没必要管太多。说到这份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如果再闹,梁书记他们可不是吃素的。

看着苏瑜走了,许丽丽拉着要冲上去的许市长媳妇,“妈,你别闹了。咱再想办法吧。”

她心里多少有些害怕苏瑜。她和苏瑜做同学的那两年,已经很了解苏瑜了。苏瑜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苏瑜这么说了,那情况肯定也就这样了。再闹,事儿可能更乱。

许市长媳妇哭了起来,“都是这些人害的,都是他们害的。就是见不得我们家里好。”

她这好不容易熬出头啊。好不容易自己男人到了这个位置,咋就变成这样了呢?

苏瑜还以为自己的话多少有些作用,结果第二天中午就听宋东征说了消息,上面又细细的调查了事情的始末,许市长的爱人也参与其中,也是犯了罪的。所以也要受到处分。

“那许丽丽呢?”

“调去了下面县里了。市里这边的人早就有意见了。”

苏瑜觉得这个结果算是好的,这要是在外省,许家这个情况,许丽丽是不可能保留工作的。现在只要她好好工作,以后也不至于过的很差。

江东市的局势再一次变化。宋东征顺其自然的顶替了许市长的位置。

年底的时候,苏瑜也比以前更忙了。

她的组织整天都在各地查处有些小偷小摸的事儿,打击封建分子,破除宗族势力。比如不让寡妇改嫁的乡下家族是要取缔的,另外还有如同许市长一类的人也是要揪出来的。

而且还要定期的搞培训,她每天要坐着专车到处视察情况。

过小年的时候,苏瑜就拉着一车子物资去了山里的农场这边。

她这一年也经常过来看他们,所以都混的很熟悉了,特别是里面还有她母校的老师和校长。

没办法,他们的政治背景实在是复杂,好在这边环境还挺好,这些老师们来这边之后安安静静的搞学术研究,过田园生活,精神竟然还挺不错的。

给农场守门的是武装部里面的人,这些人都是省军区那边的朋友给安排的。平时别人也不敢过来。守门的是宋东征的秘书罗卫他爸,也是当初给金河县政府守大门的罗大爷。

看到苏瑜来了,他笑眯了眼,立马掏出自己裤兜里的钥匙给苏瑜开门。

“哎哟您来啦。我这数着日子是该来了。”

苏瑜笑着道,“马上过年了,过来看看大伙。最近咋样?”

罗大爷道,“好着呢,就是搞学问的种地不大成,说要种新的红薯,结果种出来个头小,不过吃起来倒是挺甜的。其他倒是挺好,也没人来。有家属过来看,没让进去,只让里面的人出来见了面。挺都挺好的。”

苏瑜笑着道,“还是您老费心了,这地方可不比县里热闹。”

罗大爷笑道,“我这都是退休的人了,这地方刚好。我整天也吃好喝好,这里挺清净的。里面还有首长呢,我们经常聊以前革命的时候的事儿,一点也不觉得闲得慌。”

“那我可就放心了。行,我先进去和大伙聊会儿。回头我回了省城就让罗卫回来看你们。”

听到苏瑜这话,罗大爷更高兴了。他儿子现在跟着宋市长很有出息,他们罗家都没想过能有这么一天的。现在啥都好,他心里很满足。

苏瑜进屋的时候,大家正在为了这次种的红薯争论不休。以前都不是种地的人,算是半路出家。苏瑜找来的资料,他们也是纸上谈兵,结果就和那些种过地的老同志争论起来了。

看到苏瑜来了,他们还准备找苏瑜评理,苏瑜笑着吃了口红薯,觉得确实很甜。

“甜有啥用,得能填饱肚子啊。”一个穿旧军装的老人道。

苏瑜道,“确实要填饱肚子,不过好吃也算是个优点了。这要是拿到外省去卖,也算是个特产。这年头吃水果挺不方便的,要是能培育这个品种,我们拿出去当水果卖也好。”

听到这话,那些老教授们顿时高兴了。

这都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啊。

见到大家高兴了,苏瑜又转了话头,“不过呢,要是能够增加产量那是最好的。要是产量低了,这个价格就必须高。人家买得起的人,肯定就去买苹果之类的了。”

“有道理。”一个农学院的教授立马点头。

其他教授也觉得苏瑜说的有道理。

于是一场争论就这么消无声息的解决了。

苏瑜又开始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搞研究也要学习新思想啊。对于这些搞学术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苏瑜让他们学的东西,大家平时压根就没花多少工夫就给学了。要不是苏瑜说不用写论文,他们都能够写一堆学术报告了。

当然,不写学术报告也挺好的,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新的东西了。

比如说,如何种出又高产又好吃的红薯。这可是他们自己的粮食,必须受到重视。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晚安。

☆、番外十

检查完之后, 苏瑜又让罗大爷的爱人把她带过来的物资里面的肉给炖了,准备和他们一起过个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