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珠软语央求:“有人瞧着,总是不好嘛。”

陈颐安明亮的双眼凝视她的玉般的脸庞,片刻才说:“也没什么不好,咱们两个好了,也免得有些人胡乱打主意。”

郑明珠奇道:“这是怎么说?”

陈颐安总算放开郑明珠,两人坐起来规规矩矩的说话儿,陈颐安道:“到十月你嫁入我家也就两年了,一直没有消息,总有人坐不住的。”

这话奇怪的很,郑明珠最近消息也算灵通,墨烟忍冬都颇为用心,府里府外许多事郑明珠也都有点了解了,并没有这方面的什么蛛丝马迹。

她想了一想,便说:“难道是母亲跟你说了什么?”

郑明珠不是没有心里准备的,近两年没有喜信儿,郑明珠猜想总有人着急的,而这自然是以婆家的长辈为最,是以她第一个就想到陈夫人。

婆婆虽宽厚明理,到底子嗣为重,婆婆若是想要做点什么,郑明珠并不会觉得奇怪。

陈颐安捏捏她的脸:“想些什么呢,母亲哪里会说这个。你忘了?那一日母亲就说过了,虽说她老人家是想早些有个孙子,可咱们家是有规矩讲脸面的人家,媳妇进门三年无子,才会考虑停了姨娘们的药。”

那这事儿就奇了。

陈颐安说:“这事儿我先说给你,你放在心里就是,我记得上回说过一次,太夫人或许要回来,她老人家别的也罢了,最是管的宽,偏又是老祖宗,碰不得惹不得,你是新媳妇,又是我的媳妇,越发落在她眼里呢,只怕免不得要受点委屈。”

这话的意思却深,郑明珠忙问:“你这个意思,是砸实了?”

陈颐安有点不高兴:“爹爹就是心慈面软,这事儿我看就算没有个十分准也有个七八分了,真是没个消停。”

这个还真不是郑明珠做得了主的事,她还真是无奈,陈颐安那个说法很客观,若是太夫人真心想要找她的麻烦,她只怕还真得受了这委屈呢。

想到这里,她心里如何欢喜的起来。

真是出了狼窝再入虎穴呢。

这时候,丫鬟去吩咐厨房煮的醒酒汤总算送来了,居然是墨烟亲自送来的,郑明珠接过来,亲自递给陈颐安,顺便笑着看一眼陈颐安,就对墨烟笑道:“你早不做这端茶送水的活了,这是做什么?又弄什么鬼呢?”

陈颐安就说:“是我吩咐她进来的。”

墨烟道:“因要进来回话,见翡翠姐姐送了醒酒汤来,就替她当一当差。”

郑明珠点头。

墨烟便说:“因是大爷刚回来的时候的事儿,奴婢原本要进来回少妇人,因见大爷进来了,奴婢不敢打扰,只在外头伺候,后来大爷点了头,奴婢又见汤送来了,才敢进来的。”

郑明珠笑道:“什么要紧的话呢,说这一串子,我知道你是最有分寸的,自然不会怪你,你只管说就是了。”

墨烟这才道:“大爷进了门,刚到那边儿垂花门,杨姨娘等在门口,要与大爷请安。”

咦,这倒奇了。

平日里姨娘们都是早上来给郑明珠请安的,那个时候,陈颐安已经去上朝了,只有休沐的那天,才会在房里,能见上一回。

尤其是这两月,虽然陈颐安什么也没说,却是几乎日日都歇在郑明珠的房里,偶尔有事,也是歇在外书房。

这一点,郑明珠自然清楚。

难道姨娘们急了么?可是看平日里的样子,也该是方姨娘花枝招展的去迎陈颐安才是,怎么却是那一位冷淡的杨姨娘?

唔,郑明珠想起这位杨姨娘与太夫人的关系,又见陈颐安这个时候突然提到太夫人回来的时候,便不由觉得,似乎已经串成了一条线,隐隐约约指向某处。

郑明珠轻轻叹气,看向陈颐安,陈颐安轻轻点了头。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落的手榴弹,么么哒

109处罚姨娘

郑明珠挺无奈的,这种事情,决定权终归还是在男人那里,对她来说,若是不许男人接近姨娘,那善妒的名声就来了。

问题是,就算她不怕这个名声,她也管不住陈家大少啊。

所以她只能说:“明日我会教导杨姨娘的。”

陈颐安点点头,又安排道:“我们家一直是看的太医院的王医正吧?平安脉十日一次?我看不如换一换,下次叫小苏来请平安脉,开个方子做点丸药给你吃。你好生调养着才是。”

郑明珠明白他的意思,她一直没有身孕,陈颐安的压力也大起来,自然便应是。

说完了这件事,陈颐安又想起一事来:“大约后日,唐家长房老三就能到帝都了。”

咦,这是个好消息,唐家过继的事一直拖着,三叔来了就可以解决了。

郑明珠便笑道:“连这个你也知道?”

陈颐安说:“既然答应了唐家,自然是要管的,上个月我就派了人去青州了,安排有人护送唐思华和其他家眷到帝都来,今儿才得的信,后日大概能到。”

郑明珠说:“那日我听母亲的意思,三姨母是要去唐家提亲了?”

陈颐安笑道:“唐家二小姐颇为能干,表弟若是能娶了她,倒是好事。”

这阵子郑明珠虽然没见过唐菱月,但因着掌管了外书房的缘故,倒是知道些事儿,陈颐安把内库司的招标交给唐家来运作,卫江俊又爱帮忙,已经联络到七家织坊,且均有成品的样品织出来了。

郑明珠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唐菱月在上帝都接管唐家长房资产之前,在青州和庆州,就已经有两个织坊了,且在青州和庆州中间的商贸繁盛之地齐城,有一间颇大的绸缎铺子,在当地都很有名气。

怪不得唐菱月当初一眼就认出来云羽纱,原来是早就浸淫其中的。

郑明珠说:“七家织坊规模也不小了,我如今觉得,只是用来应付内库司,实在是有些不值得。”

陈颐安便笑道:“你又有什么主意了?”

郑明珠笑道:“我能有什么主意,我只觉得,帝都早年只流行江南丝绸,这两年又有了蜀锦,其他各种绸缎布匹,也并不是不好,而是少有人看见,如今唐家小姐既然已经找到了七家织坊,她又是原做过这行的,我想,再找几家也不难,索性凑个十二家,一方面应付了内库司招标,另外也可以开个大铺子,把这些东西一起放在一个铺子卖,这样,单家的货品或许量不足,十二家加在一起,也不少了。”

陈颐安听了笑道:“听起来仿佛有些道理,只我哪有空理这个,也不过就是赚点子钱罢了,哪里值得。”

这话正中郑明珠下怀:“若是你不嫌我笨,这件事就让我来做吧,如何?如今唐家的铺子里头分了干股出来,你们正好多些钱用,也没什么不好。”

陈颐安还有点迟疑:“你调养身子是正经,理这些事做什么。”

郑明珠劝道:“反正外头的事自有卫表弟和唐家小姐主持,我不过坐縤儿罢了,哪里就累着了。”

陈颐安沉吟了一下,方才道:“既如此,你便理一理罢。”

一副不大看得上这点小钱的样子,郑明珠知道,太子党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在各地以米换盐引,利润丰厚,自然财大气粗。

而七皇子党的主要势力在以文阁老为首的清流,赚银子的手段就差的多了,是以捉襟见肘,什么下三滥的主意都在打。

只是陈颐安哪里知道,郑明珠主要的目的是要唐家依托太子的支持,做的更大些而已。

第二日一早,两位姨娘按例来甘兰院请安,郑明珠着意的打量了一下杨姨娘,她的打扮和平日里倒也差不多,依然是沉默寡言。

实在看不出来她在蠢蠢欲动。

倒是方姨娘,似乎在开始从堕胎的阴影中复苏了过来,衣饰逐渐鲜亮,眼尾瞄的长长的,打扮的十分艳丽。

这些姨娘真都不是省油的灯呢。

方姨娘见郑明珠待她们请了安,并没有如平日那样叫她们坐,倒是打量了她们两个好一阵子,不由的有些惴惴不安,便自然而然的表现在了神情上。

而杨姨娘依然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毫不动容,十分沉得住气。

郑明珠晾了她们一阵子,终于说:“杨姨娘,我听说昨天你到垂花门那里给大爷请安去了?”

方姨娘吃一惊,转头就去看杨姨娘。

杨姨娘低着头,表情很沉静:“回少夫人的话,妾身昨天只是从那垂花门过,正巧碰见大爷进门,妾身不敢避让,自然要与大爷请安。”

郑明珠点点头:“你去哪里,做什么事要经过垂花门?”

杨姨娘一点也不惊慌的道:“因妾身的舅母来拿妾身做的一点针线给太夫人送去,妾身便送到二门上去,是以经过垂花门。”

这个时候就搬出太夫人来压她了?看来太夫人回来的事她的娘家已经确定了。

郑明珠笑道:“你亲自送东西二门上去?你的丫鬟们呢?按例你有两个丫鬟服侍,倒要你自己去二门送东西?还有,你舅母到府里和你递东西,可曾禀了夫人,夫人可曾允了?”

杨姨娘没想到郑明珠完全当没听到太夫人这三个字,只得说:“因是太夫人吩咐的,舅母就没有去回夫人了,只在二门上递了话,就过来了。”

郑明珠依然当没听到太夫人这三个字,点头道:“既如此,便是没有回夫人了?也就是私相传递了,你进府的日子比我还长,府里的规矩难道不懂,丫鬟们私相传递,那是要罚月钱打板子的,只是你好歹是大爷的姨娘,打了你只怕大爷脸上不好看,便革你三个月的月例便是。”

不用她使眼色,玛瑙立即脆生生的应了:“是,奴婢这便与张妈妈说。”

这房里的月钱,上至郑明珠,下至后院的粗使丫头,每个月的月钱都是管事妈妈一总从外头关了来分发的,是以,革了杨姨娘月钱这事都不用禀报夫人,甘兰院自己就可以做主。

说完这个,也不容杨姨娘再抬了太夫人来辩解,立时吩咐玛瑙:“你把院子里伺候着的杨姨娘的丫鬟传进来。”

杨姨娘还似乎没反应过来,郑明珠第一次看见她平淡的脸上露出些目瞪口呆,匪夷所思的样子来。

姨娘们进来请安,伺候的丫鬟是留在院子廊下等的,此时听里头传,忙走了进去,郑明珠劈头就说:“你们两个是伺候姨娘的,姨娘要私自递东西到二门上,你们不劝,也不来回我或回夫人,再则,姨娘递东西,居然亲自走到二门去,你们是做什么吃的?既不会劝也不会伺候,要你们何用?”

两个丫鬟一时就懵了,她们是杨姨娘进府就在她屋子里伺候的,熬了两三年冷冷淡淡的日子,如今见杨姨娘和娘家走的很密,知道太夫人要回来了,杨姨娘眼看地位就要水涨船高了,有太夫人在上,等闲管家媳妇也不敢对杨姨娘不敬了,她们这两个心腹丫鬟自然也就有了盼头,是以昨日杨姨娘打扮起来,到垂花门去等大爷,她们当然不会劝阻。

舅奶奶拿东西的事,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没想到,郑明珠登时就发作起来,抬出太夫人丝毫不管用。

两个丫鬟忙跪下道:“回少夫人,姨娘也是许久没见舅奶奶了,才想着递东西的时候看一眼,说句话儿,望少夫人体谅。”

郑明珠道:“口齿倒是伶俐,玛瑙,说与张妈妈,这两个丫鬟不拘发到哪里洒扫浆洗罢了,另挑两个老实懂事,会伺候人的去伺候杨姨娘。”

啊?在场所有人,甚至包括在郑明珠身边伺候的丫鬟,连同最近最受重用的墨烟,都不由的有点诧异。

大家都心知肚明,杨姨娘的错就在去垂花门等陈颐安,这在妻妾争宠的后宅,简直连个手段都算不上,哪家没有这样的事?

当初方姨娘还曾送了汤去外书房呢,也不过就是被陈颐安斥责了两句,把汤盅给砸了,郑明珠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可这个时候,郑明珠却随便抓一个漏洞借口,既罚姨娘又罚丫鬟,把姨娘的两个丫鬟都给换了,这处罚不可谓不重,这如今去姨娘房里伺候的丫头有这前车之鉴,自然就要更加小心,简直是一举一动都得把姨娘给看牢了才行。

杨姨娘的两个丫鬟连呼冤枉,求少夫人开恩,杨姨娘也反应过来了,跟着跪下,她说的却是:“一点小事,少夫人就这样处罚,叫人如何心服?”

郑明珠站了起来,一边吩咐丫鬟:“服侍我去夫人那里请安。”一边对一脸愤懑的杨姨娘道:“往日里我当你是个聪明的,这才教导你,姨娘的面子不仅是大爷给的,也是我给的,你既不要这面子,那我自然也就不给了。”

说完了又看了方姨娘一眼,见她俏美的脸上一点笑也没有了,只是发呆,便也不管了,自顾自的扶了丫鬟,往荣安堂去。

方姨娘见郑明珠出去了,回过神来,连忙跟着丫鬟送出院子去。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昨晚回家好累,没写完就睡着了,今天起来写的后面,还好不算很迟。

110调戏

且不说杨姨娘如何回的自己屋里,倒是方姨娘回了屋里,就对奶娘曹嬷嬷道:“今后咱们可要小心了。”

这曹嬷嬷是当初从江南陪着方姨娘进帝都进武安侯府的,因陈颐安念着方姨娘原是江南人,乍到帝都自然不惯,便答应伺候着她到帝都的嬷嬷并丫鬟都留下伺候她,原本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鬟,也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怎么,进帝都不久就急病死了。

方姨娘身边除了武安侯府按例拨的两个伺候丫鬟,便比其他姨娘多了这位曹嬷嬷。

曹嬷嬷正埋头做着针线,此时听她进门就这样说,忙放下针线站起来:“这是怎么了?”

方姨娘坐下来,把今天这事一五一十讲给曹嬷嬷听。

方姨娘说:“早先我打量她是个省事的,好性儿,也不知怎么就这样儿了。”

曹嬷嬷去把廊下小火炉上温着的燕窝清粥端了进来,又拨了两碟子小菜伺候方姨娘吃早饭,一边说:“老奴是少见少夫人,倒不大清楚,只当初进府来见的那些事,比这件事厉害的有的是,也没见她如何,今日倒也奇了。”

方姨娘颇有点心有余悸,她被灌药堕胎之后,身子大大的虚了一场,这几个月便安安静静的调养身子,再图其他,虽说陈颐安这几个月都没来过她的屋子,她也并没有什么动静,倒没撞到少夫人手里去。

方姨娘说:“当初新进府,我冷眼瞧着,大爷并不怎么亲近少夫人,我试探了两回,少夫人无知无觉,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便知道这是位菩萨,只要笼络好大爷,这位少夫人实在是没什么要紧的。只我后来也是太心急了,才出了这事,不过那个时候那一位气的病了一场,也还是没动静,我还打量她也就是这样儿了。没承想,今日这一丁点事,倒是发作起来,竟很有点威仪。”

那曹嬷嬷因不大见识过郑明珠,反倒容易想通些:“依老奴看,这位少夫人也并不是没手段的人,当日你病了,她就做主把宣姨娘从通房抬了姨娘,宣姨娘又没有身孕,没缘没故的抬她姨娘做什么?焉知不是讨好笼络大爷的手段?姨娘瞧瞧,从那日起,大爷连着这两个多月都是在上房歇的,连少夫人小日子的时候,也是如此,我瞧着,这位少夫人只怕是得了大爷的宠爱,才这样有底气发作的。”

方姨娘却说:“少夫人是什么身份?如今又封了县主,就算没有大爷宠爱,要发作谁不行?她又不像咱们,要大爷多来几次才有脸面。”

两人商议了半日,依然不太说的明白,到后来,方姨娘叹气道:“罢了罢了,说也是说不清的,只是这些日子先安分着,看看再说,别像那一位那样讨了这样没脸。”

一时又想到去了的宣姨娘,越发觉得心中不安起来。

正说着,听到隔壁杨姨娘的院子骚动起来,有丫鬟哭声,张妈妈的斥责,杨姨娘也在院子里哭了一场。

两人立刻停了说话,对视了一眼,静静的在窗下听着。

方姨娘知道这是今儿少夫人那处罚,要给杨姨娘换丫鬟了,服侍了好几年,已经被收服的心腹丫鬟被换走,另外又送了两个小丫鬟来。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这两个小丫鬟只怕越发要老实些才是了。

这一手够狠的,可是又是如此光明正大,杨姨娘就算去陈颐安跟前哭诉,也找不出什么有力的理由来。

无非就一个,少夫人小题大做,可这样压根连个理由都是算不上的。

方姨娘听着隔壁杨姨娘哭骂:“不过一个奴才,就这样硬仗腰子的,拿少夫人压我,我又没说要留了谁,不过想着收拾两件东西给她们,也是服侍我一场,就连这都不肯,忙着就要拉出去,真是好奴才,这样作践我,今后有你的好日子过呢。”

张妈妈说:“姨娘也不用张口奴才闭口奴才的,这院子里站着坐着的,谁不是奴才?主子都在上房里呢,姨娘还不是收拾东西收拾出来的祸事,带累了人,这会子倒有情义了,也不是不是我不通融,我也怕送东西挨了少夫人的罚啊。”

方姨娘暗暗叹气,虽说跟红踩白是人之常情,但这张妈妈也实在太小见了些,到底只是内院的管事妈妈,还没混成外头的管事媳妇呢,就拿自己当个人物了,今日看到杨姨娘如此,她就忙不迭的踩,也不想想,太夫人若真回来了,别的人也罢了,要收拾她倒是不难的。

外头闹了一阵子,渐渐的没了声音。

张妈妈拉了两个丫鬟出去,交予崔大娘,又要选丫头给杨姨娘送去,因姨娘那边的丫鬟都是二等,也有些小丫头子老子娘使了钱到张妈妈这里,求照看着。

一时选好了两个丫鬟,张妈妈又领着去回郑明珠。

却不料郑明珠正打发人请了唐菱月来商议铺子的事,两人十分投缘,聊的十分开心,里间只听到笑语不断。

张妈妈不敢打扰,只领着人在廊下候着。

唐菱月因听说了郑明珠这个主意,十分赞好,她们寻来的缎子纱罗,价高量少,精美无比,极具特色,若是每一种单卖,难成气候,如今合到一个铺子卖,各擅胜场,单是这个铺子,就十分新鲜。

唐菱月说:“既是开铺子,也不必限定定要内库司招标的那几种,那些织坊里也有些好的,也可一并放在里头卖,这些织坊,因出的量少,自己开铺子不划算,都是在别的大铺子寄卖的,抽成高,又不稳定,如今既然开新铺子,许他们用缎子折算入股。咱们又不用压货银子,他们也安心,大家有好处,姐姐说如何?”

郑明珠击掌笑道:“好!正合了我的主意,另再有,如今帝都几个大的衣服铺子,霓裳馆之类,以及几家珠宝铺子,珍宝馆这种,都是常年出入于富贵门庭的,可以与他们商议,推咱们铺子的缎子,从中提成给他们。”

唐菱月笑道:“姐姐说的是,做什么款式的衣服用什么缎子,什么珠宝配什么缎子,都是可以做文章的。”

郑明珠又笑道:“咱们铺子里也不妨延揽些手艺好的绣娘,慢慢的打出自己的名声来。”

唐菱月点头称是,两人欢欢喜喜的直说了一个多时辰,眼见到了饭时,郑明珠又留唐菱月吃饭,唐菱月笑着辞了:“姐姐赐饭,原不敢辞的,只原不知道今日姐姐要召唤我,我那边又请了两位大掌柜过来商量,不好让人久等,只得先回去了,改日再来与姐姐赔罪。”

郑明珠想她刚接手唐家,本来千头万绪,三房那边又还没死心,虎视眈眈,唐菱月这样一个小姑娘,虽说有郁叔帮忙,也正忙的厉害,便不多留。

只在走之前,郑明珠悄悄问她对卫江俊感觉如何,饶是爽利如唐菱月,也红了脸,扭捏着不肯说。

郑明珠笑道:“咱们姐妹有什么不好说的?闺中玩笑罢了,不是我帮着表弟说话,我看他倒是个好的,且又心诚,如今为内库司这事,你们也很见了几次了,多少也算了解了些,嫁人前能有这样的机会,也是个福气,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强。”

唐菱月微微笑,到底是商家女,总算没那么矜持,过一会儿才笑道:“别的也罢了,就是纳妾这一条还要问一问。”

郑明珠心领神会的点头。

唐菱月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卫江俊虽是犯官之后,到底是出身官家,从小儿就见惯了姨娘妾室通房这种事,很容易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唐菱月又是商家之女,极少见到纳妾,这一点问一问倒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