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家人更是名正言顺,为着卫江俊今日的成亲,南京曾家来了好几位舅太太舅奶奶的,郑明珠不认得,只得挨着叫舅母表嫂。

陈夫人赵姨妈自与他们讲着娘家事,哪个哥儿订了亲,哪个姐儿在挑姑爷了,哪一房又新添了孙子孙女,长篇大套的讲了起来,慢慢的又讲到了哪个哥儿出息,考中了举人。

如今,曾家有几个会读书的孩子正预备到帝都来备考明年的秋围,陈夫人是嫡长女,当仁不让叫几个孩子到府里住着:“虽说家里头在帝都有宅子,不过这些年没人住了,不过几家人在那里看着房子,如何方便?须得修葺整理,还得添了人手,才住得,哥儿几个横竖住不长,一年半载罢了,咱们府里有的是空房子,一应都是现成的,不过拨几个人服侍,岂不便宜。”

说着就商议起来。

郑明珠只笑着听,并不说一句话。

正在此时,一个丫头走进来,郑明珠认得是陈颐娴的丫头锦辉,她进来不找陈夫人,却是附在郑明珠耳边道:“外头小姐们和几个公子有点纠纷,小姐打发奴婢来请世子夫人,还说…别叫夫人知道了。”

这丫头!

郑明珠便对陈夫人笑道:“锦辉说敏姐儿一直吃糖,劝不住,媳妇去给她收了,不然牙该坏了。”

陈夫人就笑着点头:“你去吧,叫她们几个都安分些。”

郑明珠就带着锦辉走了出去。

郑明珠这样一打岔,话题就落在了陈夫人身上,都在恭喜大哥儿封了世子,两个儿媳妇,一个县主一个公主,如今女儿又赐婚皇子正妃,真真是富贵荣华,再没得比了。

赵姨妈笑道:“安哥儿媳妇以前我见她绵软些,如今看起来却是个好的,别的不说,一家子的小姑子都与她亲近,这么多世家里头,我都看遍了,这样子的倒也少见,虽说是大姐姐会教导小姐们,一个个都懂事大方,不挑剔嫂子,不过也得做嫂子的有些好处才行。”

陈夫人笑道:“论起来我也没得再挑剔的了,两个儿媳妇,大的这个,懂事稳重,别的好处都不论,我就喜欢她的品格儿,不是我夸自家媳妇,安哥儿媳妇的气派格局在帝都都是一等一的,说起来,咱们这样的人家又不用媳妇女红服侍,要的无非就是做人行事这份心胸,有这点好处,以后这个家交给她,也就不怕了。小的那个,虽说是公主,这样尊贵,却也是谦逊柔和,知道孝敬长辈,疼爱弟弟妹妹们的,就是娴姐儿…这也是再想不到的荣耀,那是万岁爷给咱们家的体面。”

陈夫人是不太情愿这桩亲事的,可是圣上赐婚旨意已经下来了,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再不情愿也不敢说半个不字,雷霆雨露都是君恩,还得歌功颂德,感激涕零。

赵姨妈和姐姐一向亲近,自然是知道的,便只是笑着夸郑明珠和庄顺公主如何懂事,如何孝顺等等,再不提陈颐娴的事。

倒是郑明珠随着锦辉出去寻陈颐娴,只见几位小姐,陈颐娴,赵挽云、陈颐敏,卫表妹都在一边,胖墩墩的陈颐敏紧紧拉着卫表妹不要她冲出去,卫表妹怒目而视,风采一如当年!

当初卫表妹只在侯府住了三个月,就因为外祖母病了回了南京,直到曾家老太太病逝,才随着母亲重回帝都,就一直住在家里,偶尔进侯府做客。

她和陈颐敏一直合得来,看来也只有陈颐敏搞得定她。

她怒目而视的是对面几个少年,看衣着打扮,就算不是豪门子弟,也是富贵之家,几人手里都拿着弹弓,其中一人在陪不是:“弟弟们是没瞧见小姐们,在那打鸟玩儿呢,失了准头,打到了小妹妹,我替他们陪不是了。”

卫表妹恼怒的嚷嚷:“鬼扯!那边亭子外头,连颗树都没有,打什么鸟儿?明明就是看到五妹妹一个人在那里,你们故意的!”

卫表妹口才见长啊,郑明珠微微一笑,当初打了陈颐雅的丫鬟,她只能动手,花姨娘和陈颐雅一顿哭闹,她就张嘴结舌,辩驳不来,如今倒强了些了。

那人又做个辑:“弟弟们真的是不小心,没注意到小妹妹,只瞧见一只鸟儿停在那石头上,才打着玩儿的。小妹妹,真对不住。”

“什么鸟?”陈颐娴轻轻一笑:“几位公子,是一只什么鸟?”

一个十一二岁模样的小公子摸摸头:“什么鸟?不认得啊,谁认得什么鸟,咱们是打鸟玩儿,谁管他什么鸟,对吧?你们说是不是?”

这公子说话开始还左顾右盼,很不确定,越说到后来倒是越坚定了,旁边几个公子都忙点头附和。

陈颐娴轻笑:“说得倒也是,不过这鸟不认得,那几位都看见这只鸟了,那这只鸟什么颜色总认得吧?百合,端上来。”

端上来的是四份纸笔,陈颐娴道:“你们各自写出鸟的颜色,若是一样的,我家妹妹就是你们误伤的,无非陪个不是罢了,若是不是,我们家自要给妹妹讨个公道!饶打了人,叫了自己哥哥来,就能没事了?当我家妹妹没有姐姐吗?”

那几个小子都迟疑起来,没人接那笔墨,其中一个踌躇半晌,才可怜兮兮的看向那个大些的刚才陪不是的公子:“哥~~~~~~”

这会子知道叫哥了,那个公子扶额,看这个场面,就知道弟弟说了谎,怒道:“你们这些混账,好好的,欺负一个小妹妹?亏你们长这样大了!还敢哄我,且记下,回家再收拾你们。”

一边又回头道:“既然是这几个混账小子说了谎,欺负了小妹妹,我也无话可说,这位小姐只管吩咐,要怎么赔罪才好。”

陈颐娴悠然一笑,伸出雪白玉手:“弹弓拿来。”

那哥哥回头一瞪,弟弟一哆嗦,忙把弹弓连弹子交给百合。

陈颐娴道:“我家妹妹被打了一下,我就要还他十下,这位公子可答应?”

那哥哥点头道:“很公平,他们活该,欺负这样小的妹妹,白长这样大个子!丢人。”

回头吩咐道:“都转过去,屁股撅起来。”

看来这位哥哥在弟弟跟前极有权威,那几个弟弟可怜兮兮的看了哥哥一眼,见哥哥一脸凶,只得转身,双手撑地,撅起屁股。

卫表妹大喜:“我来我来!”

陈颐娴笑道:“你也留两颗给五妹妹自己来。”

“嗯嗯。”卫表妹连忙答应,接过弹弓就过起瘾来,简直弹无虚发,弹弹都打在那几人屁股上,还公平的很,每人两颗。

打的四人唉唉直叫。

剩下两颗,交给陈颐敏。

陈颐敏比划了一下,又交给百合:“够了,不用了。”

卫表妹似乎还想接过来,颇有点跃跃欲试,被陈颐娴瞪了一眼,又把手收了回去。

陈颐娴笑道:“公子这样诚意,我妹妹也说了算了,那此事就此了账。”

回头道:“我们走!”

走到这边小径上,看见郑明珠笑吟吟的看着她,便笑道:“我担心来个混不讲理的,咱们没几个人,会吃亏,才偷偷去请嫂子,幸而来了个讲理的,倒劳动了嫂嫂。”

陈颐娴总觉得只要嫂嫂出马,就算来了天王老子也收拾得住,没想到来了这样一个哥哥,事情倒容易了。

郑明珠笑道:“其实就是他不讲理,他们家的大人也会讲理的,就算他们家的大人不讲理,咱们家也可以不讲理。”

她轻轻抚一抚陈颐娴的肩:“三妹妹,你记得,你是不同的,你有父亲,有兄长,今后你还有王妃这个位分,当别人不讲理的时候,你也可以不讲理,甚至是别人讲理的时候,你还可以不讲理。”

陈颐娴虽不大听得懂,却有一点若有所悟的样子,郑明珠笑一笑,并不多说,陈夫人自然教过她许多,但有很多手段还是需要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的学。

陈颐娴是个聪明的姑娘,今天这一幕,陈颐娴的处置其实也是一种不讲理的法子,只不过她自己还没感悟罢了。

只要立身正了,手段灵活些,其实是无碍的。

郑明珠只希望这个注定要嫁人宫廷的妹妹,能在宫廷里活的好些,活的久些。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倒数第三章,准备这三章都放一下新文的文案,宫斗,话唠太子妃的成长经历,写完明珠就开始存稿,有兴趣的可以先收藏,今后开始更新了就能有通知,还有,既然点进去了,也请收藏一下作者专栏吧,拜谢感谢翡翠荆棘丢的地雷

第221章 又是一件喜事

陈颐敏跳过来拉住郑明珠的手,郑明珠摸摸她的包包头:“打到哪里了?痛不痛?”

陈颐敏摸摸屁股。

郑明珠笑:“你还没给三姐姐道谢呢。”

“嗯嗯,谢谢三姐姐。”陈颐敏笑道作揖,一副怪模怪样的样子,陈颐娴笑:“你是我的妹妹,在外头被人欺负,我做姐姐的,当然要护着你了,有什么好谢的。”

郑明珠笑,陈颐敏是个小没用的,又小又笨,以前总被姐姐们欺负,不过现在看起来,姐妹们渐渐大了,又日夜在一块儿,也慢慢培养出姐妹情来了。

几人在卫家这不大的院子里逛了逛,眼看就到了吉时,郑明珠领着小姐们去了前头二门上看新娘子下轿。

门口自然很热闹,铺着大红毯子,卫江俊一身大红喜服,接唐菱月下轿,两人手里牵着红绸子,一步一步走进喜堂。

陈颐敏第一回看,十分新奇,问东问西。

跟着送轿的当然是唐菱月的弟弟唐东辉,郑明珠还是第一回见到他。父亲的继子,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了,眉目英俊,个子还没长成,穿着一身喜服,一脸的喜气。

郑明珠微笑,跟着一众亲眷把唐菱月送去喜堂拜堂。

热热闹闹的拜堂礼完成,说了无数喜庆的话,卫姨妈坐在上头,欢喜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随后唐菱月被送进了洞房,卫江俊则要出来敬酒,郑明珠想了想,进去看看唐菱月。

唐菱月像所有的新娘子一样被胭脂搽的红红白白一张脸,谁也认不出,把平日里的爽利干练都遮盖的干干净净,倒有一点温婉起来。

不过这一位新娘子倒不向别的新娘子那样羞怯,看起来夫家的女眷居然都熟识了,此时坐在喜床上不能下来,却是有说有笑,颇为热闹。

唐菱月见郑明珠进来,忙招呼道:“世子夫人也来了,真是太劳动了。”

平日里在甘兰院,唐菱月都是称呼姐姐的,只是今儿屋里人多,她很谨慎的称呼了世子夫人。

郑明珠笑道:“该叫我表嫂了吧,一家子,说什么劳动。”

唐菱月毫不羞怯的又跟郑明珠介绍了一圈卫姓女眷,因当初卫家的事牵连太广,又处置的严厉,卫家已经没什么人了,也就后来卫姨妈回来投奔了娘家,众人见他们有了靠山富贵,才慢慢的有了远亲走动起来,这一回来的,都是远亲,最近的只有一个出嫁的姑奶奶带着女儿回来,看起来家境也很普通。

这些人见了郑明珠,光听世子夫人四字就知道是高门贵妇,不免缩手缩脚,低头羞怯。

郑明珠柔和的笑着招呼了一通,又把手腕上一个赤金镯子抹下来给了卫氏姑奶奶的女儿做表礼,见这里人多,又有些格格不入,便和唐菱月笑着说了几句话,出去了。

见唐菱月这显然是还没嫁人就能当家作主的样子,郑明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一回也是来给唐菱月做一做面子,抬个轿子罢了。

不过郑明珠相信,唐菱月在卫家自然也会过的好的,就连唐家如今也是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唐家早已不是她的责任了。

她站在唐菱月新房门口,带着笑,轻轻叹息一声。

时辰已经差不多了,大概陈夫人也要走了,正在这个时候,墨烟匆匆的走进来,笑道:“叫奴婢找了这半日,原来少夫人在这里。”

郑明珠道:“找我做什么,还能丢了不成?”

墨烟笑道:“夫人说要走了,大爷又亲自来接,这才刚到,就打发我来找少夫人呀。”

咦,陈颐安也来了。

郑明珠就带着石榴,随墨烟往外走,走到二门跟前,陈家的轿子已经抬了过来,陈颐安正伺候着陈夫人上轿。

郑明珠对陈颐安笑一笑,也预备上轿了,却听卫江俊的声音:“表哥,表嫂且等一等。”

郑明珠站定了回头,见卫江俊一身大红喜服,一脸掩不住的欢喜神色,急匆匆的从里头院子走出来,身后跟着唐东辉。

陈颐安笑问:“做什么呢?”

卫江俊笑道:“不是我,是我小舅子,说是表哥表嫂当初救了唐家,是他们唐家一家子的恩人,平日里不敢打扰,这一回既然来了,一定要来给表哥表嫂磕个头。”

哎,这孩子,倒是实心眼儿,不过恩怨分明,人格先就立了起来,这个儿子定不会辱没爹爹,郑明珠一阵欣慰。

唐东辉说:“爹爹和姐姐去的早,若不是世子与世子夫人援手,唐家早没了,大恩大德从不敢忘,这礼是一定要的。”

郑明珠便笑道:“不…”

刚说这一个推辞的字,陈颐安却伸手拦了拦,看向郑明珠:“你也不必推辞,唐华思的儿子给你磕个头,你还是受得起的。”

郑明珠心中一震,这话听起来有着十分特别的意思,唐东辉过继给唐华思,就是唐白月正儿八经的亲兄弟了,弟弟给姐姐磕头,那自然是受得起的。

可是,这话从陈颐安口中说出来,却是叫郑明珠心中巨震!

他…他这是什么意思?

陈颐安却并没有看她,只是接着说:“你家姐姐平日里就称呼我媳妇姐姐,既是如此,自然也是你的姐姐,你就给你姐姐磕个头也是应该的。”

唐东辉果然翻身跪下,这孩子也灵透,听了陈颐安这样说,便口称“姐姐、姐夫”,扎扎实实给陈颐安和郑明珠磕了三个头。

郑明珠眼圈儿都红了,又怕被人看出异样来,忙眨眨眼睛掩饰。

陈颐安却恍若未觉,只拍拍唐东辉的肩,和卫江俊说了两句话,就打发郑明珠上了轿子。

直到轿帘落下之后,郑明珠眼角才有泪水轻轻划过,泪水过后,她又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松快,那影在心中的过去的多少年总算有了着落,有了交待。

至于陈颐安这句话什么意思…郑明珠对自己笑了笑,或许有许多可能,不管他什么意思,不管他想到了什么,他不问就罢了,郑明珠不打算深思。

不管他是想到了还是没想到,他既然从来没有问过,那么也就这样吧,郑明珠也不可能冒着被人当妖怪的风险去问他。

她只需要知道,陈颐安对她好,信任她,爱惜她,而她也会回报同样的信任,还有爱情。

这样已经足够了。

这样一想通,郑明珠只觉得心中松快,终于坦然了。

到了家,陈颐安送陈夫人回荣安堂,郑明珠却只想快点看到宝哥儿,进了门,宝哥儿看起来刚吃饱喝足,元气十足,站在炕上望着郑明珠嘻嘻笑,张手就要抱。

郑明珠抱住他小小软软的身子,把脸埋在宝哥儿身上,逗的宝哥儿咯咯笑。

宝哥儿脾气好,又灵透,郑明珠只觉得他可爱的不得了,就是老是不说话,叫郑明珠担心的很。

她端详宝哥儿小小圆圆的脸:“你怎么就是还不说话呢?”

宝哥儿只是笑眯眯,已经一岁零两个月了,他什么都知道,就是怎么也不说话,走路已经走的算稳了,就算没人看着都不怕,可就是不说话。

宝哥儿张开小手搂着郑明珠的脖子,挤进她怀里,不动了。

软软的热乎乎的小身体,带着奶香,郑明珠喃喃的说:“没关系,就算你不会说话,娘也爱你。”

进入六月就已经很热了,郑明珠越发懒起来,不愿意出门,天天在家里和宝哥儿玩,几位小姐也总聚在甘兰院喝茶吃糖吃点心,倒是天天都挺热闹的。

郑明珠索性去库房捡出来一套十二件芭蕉绿的茶具来,摊开的蕉叶状的碟子,聚拢的蕉叶状的杯子,蕉树状的壶,样子又雅致又有趣,放在屋里给小姐们使。

只不过刚用的第一天,就被好奇的宝哥儿抓了一个玩,掉在地上摔碎了。

这一天一早,太阳刚升起来不久,唐菱月就来给郑明珠请安,带来了一箱子瓷器和茶叶,她嫁了人,做了妇人打扮,越发比以前显得丰润俏丽了,说话也越发干练,进门就笑道:“相公去了一趟福建昨儿刚回来,这一回刚好运气不错,碰到个茶叶大商家,收了些白茶,我挑了几盒好的给姐姐送来,也给姨母和表妹们送了些去。还有这些瓷器,说是外头走海边上过来的,虽说样子差不多儿,但烧的图却是不同,倒趣致些,姐姐使着玩儿罢。”

陈颐娴正在喂宝哥儿吃鸡蛋羹,闻言笑道:“表嫂有了好东西都想着我们,我先谢过表嫂了。”

唐菱月笑道:“这个值什么谢,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不过白茶帝都用的不多,市面上的竟不如福建地方上的好用。”

郑明珠笑道:“我说见你一脸喜色呢,原来是姑爷回来了。”

唐菱月笑道:“姐姐说的我这样,他回来有什么好高兴的,是有别的喜事,我来回姨母和姐姐呢。”

“什么事?”郑明珠最喜欢听喜事了,忙问。

唐菱月笑着说:“我成亲没几日,就有人家来求娶我家小姑子,是我们家姑太太的夫家侄儿,说起来也是,虽说贫寒些,哥儿却是有出息的,又懂事又稳重,明年就要下场了,姑太太说,业师说了,他十有j□j能中举人,姐姐是知道的,月妹妹那样子,这两年虽说学了些规矩,娘也依然担心的了不得,如今听说,岂有不欢喜的?又打听了一阵子,也就一点不好,哥儿是长子,底下几个弟弟都淘气,脾气就养的严厉了些。”

卫江月也十五了,早就是卫姨妈一块心病,她那模样脾气,实在不好相人家,说了也有七八回来,略好些的人家,一来相姑娘,就被卫江月吓了回去,差些儿不挑剔的,卫姨妈又舍不得。

郑明珠便笑道:“依我说,严厉些倒好,月丫头那个样子,就要个能叫她服气的姑爷才好。”

唐菱月抿嘴笑:“我姑爷也这样说,他又亲自去寻了那哥儿喝酒说话,回来跟娘一合计,就应了,下个月便要寻个吉日换庚贴了,姐姐说,可是喜事不是?”

郑明珠自也替卫江月欢喜,陈颐娴在一边笑道:“月妹妹这下惨了,必要被姨妈拘着学规矩,这一回,只怕不那么轻易了。”

唐菱月越发笑起来:“说起来,这事儿倒是个不打不相识,三表妹记得么?前儿我成亲的时候,五表妹被几个小子的弹弓打了,还是三表妹出手教训了那几个小子,就是那位做哥哥的,那日他就回去跟他娘说了,说月妹妹立身正派,教训小子毫不手软,镇得住场面,很适合做他们家大媳妇,他爹去的早,家里都是他做主,他娘一贯是听他的,见他亲自挑了媳妇,就答应了,央了姑太太上咱们家提亲。”

陈颐娴笑道:“啊,原来是他,倒是个明事理的,说严厉也确是严厉,几个小子被他一瞪立时老老实实,是个立的起来的。”

郑明珠只是笑,那一日最出彩的自然是陈颐娴,不过卫表妹自身正派是说的上的,好打抱不平,照着唐菱月这个说法,这个亲事也是双赢。

男家贫苦,又无父亲,但却是,只怕供了长子读书,底下的弟弟们就供不上了,而卫家不仅殷实,更有舅家和亲戚都是朝中勋贵,哥儿科举得中,自有说不尽的好处,且娶了卫江月,家里自然会宽松些,待弟弟们长大,不管经商还是科举,都有相帮。

卫江月虽说规矩差些,但模样儿不错,且心地纯良,待嫁了人,长大些,自然慢慢就懂事了。

而对卫家来说,罪臣之后,商贾之家,能嫁入,自然也是极好的亲事,今后若哥儿出息了,说不准还能给卫江月挣个凤冠霞帔呢。

卫家如今无非帮衬些钱财,而这正好又是卫家最大的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