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叔叔呀?”陆兰琪说。

  “嗯,我爸戴着头盔的样子,是不是挺吓人的?”叶壮志一向没有小孩缘,孩子们都怕他。

  陆兰琪一脸真诚地说:“没有啊,叔叔看起来很酷。”

  叶蓁蓁听了,真是不得不佩服她的高情商。

  两人一起上了一节课,出乎意料的顺利,叶蓁蓁完全能跟得上陆兰琪的进度。

  这下安老师也没什么话说了。

  日子很快就到了十月,转眼间就是叶蓁蓁的十周岁生日了。

  生日那天是星期四,不是周末,一家三口决定不邀请别人了,就他们自己过。

  叶蓁蓁想吃火锅,他们就从关心班拿了一些食材,自己回家做。

  叶蓁蓁吃火锅的习惯和一般人不大一样,别人都是以牛羊肉为主的,偏偏她对牛羊肉不感兴趣,只喜欢涮各种菜,尤其喜欢吃火锅面。

  爸爸看她一直不怎么吃肉,忍不住感慨道:“现在日子真是好了,我们小时候要是有这种肉吃,早就乐疯了!”

  赵秋月白了丈夫一眼说:“那都什么年代了,能一样么?”

  叶壮志叹了口气,摇摇头:“你不懂,你家虽然穷,但你小时候起码是能吃饱的。而且你没赶上自然灾害,不知道那时候有多苦。”

  “说得好像你赶上了一样。自然灾害不是61年结束的么,你64年才出生呢。”

  叶壮志说起那段日子就面露苦涩:“你以为自然灾害说好就好了啊?我小的时候我爸在外地上班,就我妈带我,每天都喝见不到米的稀饭,还要饿着肚子干活。要不是我妈去偷人家的白菜,我可能早就饿死了。”

  可能是没有相似的经历,就没有相似的感受吧,赵秋月小时候也苦,但的确比叶壮志强许多。

  “我小时候就是天天吃饼子,顿顿饼子。”赵秋月对女儿科普说:“那时候的饼子可不像现在的这么精良。现在的饼子都是细面的,当年的饼子呀特别糙,卡在嗓子眼里怎么都咽不下去。”

  “你能吃到饼子就不错了,我连饼子都吃不饱呢…”

  眼看着好好的一个生日变成了忆苦思甜大会,叶蓁蓁连忙喊停:“打住!过去的苦都过去了,我们应该多多思甜才对嘛!”

  其实现在的生活的确是一代比一代好了,不说爸爸妈妈他们羡慕叶蓁蓁这些90后,叶蓁蓁还羡慕那些00后、10后呢。

  普遍来说,00后的生活条件都比叶蓁蓁这代人要好。起码叶蓁蓁小学的时候普通家庭的孩子里很少有人有手机,更别提电脑、ipad这些“高科技”了,等叶蓁蓁长大后,发现很多00后玩电子设备比她还6。

  但是很多事羡慕也没用啊,除非能够穿越时空,不然怎么体会人家那个年代的生活啊。

  或许人家也有人家那一代人独有的烦心事呢。

  不过转念一想,叶蓁蓁觉得自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如果她小时候过的是爸爸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干体力活的日子,可能她就完全不会想要回到小时候了吧。

  叶蓁蓁过生日,赵秋月也给她买了一个蛋糕。虽然不大,但这是叶蓁蓁最喜欢的冰淇淋蛋糕。

  她曾经很羡慕地和妈妈说起过同学有冰淇淋蛋糕吃的事情,没想到妈妈就记在心上了,还特意买来给她。这种蛋糕可比普通的蛋糕贵多了。

  看在是女儿生日的面子上,叶壮志没有扫兴地说贵。毕竟和感情一般的媳妇相比,他对女儿就要“大方”多了。

  当然了,生日礼物这种东西,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叶壮志是不会特意准备的。

  赵秋月则是每年都会送。今年她送的是一个2G的U盘。这是在赵秋月问过叶蓁蓁后,两人一起去商场买的。

  她现在没有自己的电脑,有一个U盘非常有必要。毕竟写短篇稿子的时候,她还能用邮箱备份,要是写长篇,备份起来就很麻烦了。

  生日当晚,叶蓁蓁在自己书桌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份意外的生日礼物。

  这份礼物可以说是从天而降,当叶蓁蓁发现它的时候,心跳陡然间飙升,激动得不得了。

  这份礼物就是她的日记!

  没错,在她十周岁生日的这一天,叶蓁蓁的日记本不知道从哪里飞回来了。

  这是一本非常薄的本子,封面上是一个拿着星星魔法棒、穿着蓝色连衣裙,扎着两个小辫子的金发女孩儿。

  女孩站在一座木桥上,上面还有叶蓁蓁小时候的笔记,写着“爱、恨、仇”三个字。

  叶蓁蓁发现后忍不住汗颜了一下,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当年的自己小屁孩一个,爱也就罢了,哪里来的什么恨和仇?

  封面上还有几句不知所云的话。

  “属于我自己的海岸:爱琴海

  属于我自己的日记:这里

  我自己的成果

  属于我的天堂我的世界

  我的真情实感”

  叶蓁蓁不由地笑了。

  翻开第一页,还是几句雷雷的自我宣言。

  “我不是一个乖孩子

  我只是希望得到疼爱

  泪

  朦胧”

  往左边一看,发现她还在硬纸壳材质的封面背面写下了“缘聚”两个大字,作为这本日记的主题。

  “缘聚”下面是经过她精心排版的几个字:蓁蓁日记(1)。

  叶蓁蓁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正文。

  她重生之前只是草草地翻了一遍,根本没来得及细看。

  第一页第一行,居中写着“2004年”。

  10月7日:

  自我介绍:

  我叫叶蓁蓁,喜欢《百变小樱》、《我为歌狂》、《瑶玲啊瑶玲》。

  我并不喜欢写日记,但是,我要在这里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愿望就是有小樱那样的经历、朋友、漂亮、清纯可爱,但愿老天帮助我达成愿望。

  第一天就这么完了。

  还真是满满的“真情实感”哈哈哈哈哈哈!

  叶蓁蓁继续往下看。

  10月8日:

  小樱,小樱,又是小樱。我已经无法不去想小樱了,除非我也能有魔法。

  我向各路神灵乞求,希望五年级毕业前等当小樱的后代,不然我的年龄就太大了。

  看到这里,叶蓁蓁都要笑哭了。

  她小时候还真是清纯不做作,一心相信世界上有魔法!

  10月10日:

  我想上网了。我好想看别人写的小樱续集啊!可是爸妈不让。我真想钻进电脑里。

  咦?

  叶蓁蓁感觉哪里不对。

  爸妈不让?

  这么仔细想来,好像以前赵秋月也是很反对她上网的。

  大概是因为重生以来,叶蓁蓁点亮了打字和PS的技能,所以妈妈才变的开明了许多吧?

  接下来的日记也大多是流水账,围绕的中心无非是两个:上网和魔法。

  叶蓁蓁发现都没什么卵用,就暂且将日记本收了起来。

  过完生日的这个周末,叶蓁蓁跟妈妈去了银行开户。

  她还顺便把第二笔稿费的30元钱在银行取了现。

  在拿到写有自己名字的存折时,叶蓁蓁不禁有点小激动。

  她还没有用过存折呢!

  让她意外的是,存折里竟然有100块钱。

  叶蓁蓁抬头看向妈妈。

  开户只要存10块钱就可以了,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帮她多存。

  “妈妈,我自己能赚稿费,不用您给我零花钱的。”

  不比在海外读书时的花钱如流水,叶蓁蓁现在确实没什么花销。

  住在家里,吃饭在学校和托管班,托管班还有水果,都不用叶蓁蓁花钱。

  家里的债还没还完呢,她不想给爸爸妈妈增添负担。

  谁知妈妈却说:“这不是你的零花钱,而是你的工资。你这段时间帮爸爸妈妈筹备托管班太辛苦了,这是你应得的。”

  叶蓁蓁忍不住笑了,“妈妈,您跟我还这么客气啊?”

  “不是客气,妈妈是觉得你这段时间懂事了不少,可以自己管一点钱了。女孩子手里应该有点钱。不都说女孩儿要富养么?妈妈就怕你长大之后像你爸那样抠抠搜搜的,让人家笑话。”

  母女俩边说话边往银行外面走。

  叶蓁蓁觉得爸爸妈妈的消费观真的是太不合了。可奇怪的是他们结婚前也谈了三年的恋爱,那时候妈妈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听到女儿的疑问后,赵秋月无奈地笑了一下,“我们那个年代谈恋爱,很少去外面下馆子的,吃饭都是在家里,或者干脆不吃,只是压压马路而已。那时候我根本就没注意到,你爸这个人都没什么朋友的。”她赶紧趁机教育女儿,“蓁蓁你要记住,将来要是找对象,一定要多观察这个男人怎么对外人,怎么对他的朋友。如果他只是对你好,那不行,男人都是会变的,关键是得人品好。”

  叶蓁蓁受教地点点头。

  不过叶蓁蓁没想到的是,被他们母女俩嫌弃成这样的叶壮志,这天去市区办事,回来后竟然给叶蓁蓁带了一份礼物。

  那是一个紫色的、星星形状的风铃,风铃不大,但一下子就戳中了叶蓁蓁的少女心。

  虽然售价可能也就在五块钱左右吧,但不知道为什么,叶蓁蓁感到特别感动。

  这个风铃前世爸爸也曾买给她。是他们去市区的时候,她求着爸爸买下的。

  这一世他们去市区买东西的时候,叶蓁蓁也发现了这个风铃。不过她只是多看了几眼,忍不住摸了一下,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要,也没有自己去买。

  没想到爸爸竟然注意到了,还把它买了回来。

  叶蓁蓁晚上回家翻日记时,也翻到了和这个风铃有关的“记载”。

  11月3日:

  从今天起,我的魔力都存在星之风铃里。

  叶蓁蓁抚弄着手中的风铃,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

  魔力么?

  她忍不住笑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十月份就过去,已经是十一月初了。

  这个月里,叶蓁蓁经历了一次阶段性测试,也就是月考。

  考试过程挺有意思的。为了防止同桌之间相互偷看,老师要求大家把书包隔在两个人中间。

  这种体验对叶蓁蓁来说陌生又熟悉,让她感觉自己…萌萌哒。

  成绩出来后,叶蓁蓁的语数外三科都毫无悬念地得了满分。

  不过小学考满分很容易,不光是她,同班的江宇昂、王可萱也是三百。田文香、邵佳敏和彭雨彤他们稍逊一筹,但总共也就扣了两三分而已。

  可能是得到的太轻松了,考的好叶蓁蓁并没有感到什么特别的喜悦。

  倒是赵秋月为了奖励她,主动给叶蓁蓁买了一个Mp3,让叶蓁蓁很是惊喜。

  这一个多月里,他们家的托管班运营的很顺利。在叶蓁蓁母女的“督查”下,爸爸没敢买什么不新鲜的食材。就算是偶尔买了熟得快烂了的水果,周阿姨也会赶紧洗好当天给孩子们吃。要是已经开始腐烂了,就干脆丢掉,或者留给赵秋月处理,反正坚决不能让孩子吃坏肚子。

  这是赵秋月一再和周阿姨强调过的事情,周阿姨不敢怠慢。

  孩子们吃得好,家长们也放心。这样一来第二个月交钱的时候,所有家长都选择了续费,甚至还有人干脆把本学期剩下的三个月都给交了。

  有几个学生还把自己的好朋友带了过来,这样一来他们托管班里现在已经有将近二十名学生了。

  资金周转开,开始盈利之后,叶蓁蓁一家三口就琢磨着要不要再请个人,帮周阿姨一起做饭。

  晚上还好,赵秋月他们还能下班后赶过去帮忙。可中午十几个孩子一起涌进来,周阿姨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

  要再请一个人干活,叶壮志第一个就不同意。

  明明小周一个人累一点就能干完的事,为什么要他们花几百块钱再请一个人?

  一家三口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给周阿姨涨二百块钱工资,然后中午让叶壮志帮着她收盘子、洗碗。

  叶壮志每天中午下班,都会买菜送过来,他中午也是顺便在托管班吃的。

  他多干点,就能减轻周阿姨的负担了。不然周阿姨每天上午做二十个人的饭,中午给孩子们打完饭、收完餐盘还要洗碗,然后还要赶紧准备晚饭、切水果,连歇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实在是忙不过来。

  叶壮志虽然有点不乐意,但要是想节约成本,目前来说也只能这样了。

  他们一开始没想到托管班能招到这么多人,只给周阿姨开了六百块钱的工资。

  现在涨完工资,就是一个月八百了。

  都快赶上赵秋月了。

  不过年底到了,赵秋月也迎来了好消息。他们明年年初开始就要涨工资了,一个月涨二百多,涨完之后扣除各项费用,每个月能拿到手一千二百块钱。

  叶壮志的工资是一千三四百块钱。

  而他们托管班和书法班运营的第二个月,他们就赚了三千多块钱,比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还要多。

  赵秋月不仅把当初叶壮志“投”的那五百块钱还给了他,还额外给了丈夫五百元零花,这个钱和当初给叶蓁蓁的那一百是一样的,都是辛苦费。

  赚了钱,她也没有亏待女儿。她和叶蓁蓁说好了,以后每个月都给叶蓁蓁一百块钱,让她自己管,赵秋月不干涉女儿怎么用钱。

  叶蓁蓁本来不想要的,但妈妈说这笔钱不是零花钱,而是工资。想想自己对关心班所付出的心血和所作出的贡献,远超这一百块钱的价值,叶蓁蓁也就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现在手头宽裕了,叶蓁蓁学钢琴的事情就紧跟着提上了日程。

  虽说一节课一百块钱的学费还是让叶壮志两口子感到肉痛,但他们已经不是负担不起了。

  照旧是在一个家庭会议上,当赵秋月提出想让叶蓁蓁学钢琴的时候,叶壮志沉默了。

  叶蓁蓁母女紧张地看着他,心里都早已想好了无数的说辞,该怎么劝服叶壮志。

  谁知道他竟然轻飘飘地说了句:“那就好好学,学好了再买琴,不能再半途而废”,就这么答应了。

  母女俩面面相觑。

  叶壮志品出味儿来了,没好气地说:“学乐器是好事,你要是好好学,爸爸还能不让不成?”

  叶蓁蓁嘿嘿一笑。

  “只是钢琴一时半会儿真是没法买,不说钱的事儿吧,咱家根本就放不下。”

  叶壮志说的没错。

  别看他们家是买了新房子的,然而也就是个七十多平米的两居室。客厅里放了沙发、电视、茶几、餐桌、饮水机和一个储物架之后,基本上就装满了,根本就再容不下一个钢琴。

  “买钢琴的事情不着急,”叶蓁蓁连忙说:“学校有音乐教室呀,我放学后去练习就好了。至于周末,有一天要学琴,另一天就当放假了,反正我还有二胡要练呢。”

  夫妻二人都说好。

  十月份叶蓁蓁一家人总体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唯一一件让赵秋月不大顺心的事情就是,他们搬走之后,叶伟志一家立马就找人开始装修老房子了。这是原本就说好的事情,也没什么。

  可有一个问题,以前被他们忽略掉了,就是老房子装修的话,叶老爷子老两口住在哪?

  市区的房子还没装修呢,他们肯定不能去住,就算装修好了老人家也会嫌远不肯去。

  单独租一个房子给他们住?那这个房租该由谁来付?

  按说是该由叶伟志两口子来付的。可是他们装修就要花上好几万块钱,实在不想再多拿几千块钱,花这个“冤枉钱”。

  他们两个不知道是谁,最终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叶蓁蓁家头上,说他们家房子大,问他们可不可以让老两口先借住一段日子,反正之前叶壮志一家也是跟老两口一起住的。

  赵秋月一听就气炸了,没想到弟妹两口子这么无耻。

  房子和房子能一样么?叶蓁蓁他家去爷爷家住,是因为正好有三个房间,空着两个。现在他们家就两个房间,难道还要让老头老太太睡客厅吗?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虽说有暖气,也不好打地铺,赵秋月真不知道弟妹是怎么想的。

  虽然很生气,但赵秋月还是用非常委婉的语气拒绝了弟妹的提议。理由也不用编,就是现成的,住不下。

  难道真要让她和叶壮志两个,为了弟妹两口子睡一冬天沙发么?

  想想就来气。

  本以为拒绝程志君之后她就该死心了,没想到程志君见嫂子家不让住,又把主意打到了托管班上。说是每天晚上托管班没人住,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让老两口住过去。

  这话她是在十一放假期间的家庭聚会上说的,还不等赵秋月拒绝呢,叶老爷子先不乐意了:“秋月他们租的房子本来就不大,能容得下十几个孩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去了得多占地方?”

  金老太太也说:“小孩子多,太吵了,我不去。”

  程志君的面子当时就挂不住了。

第74章 离婚

  “妈, 那您和爸怎么办啊?”程志君担忧地说。

  金老太太其实对二儿媳妇喜欢不到哪里去,但看在孙子和小儿子的份上, 就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我和你爸回乡下去,和你们老舅住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