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翰藻对自己的这位女婿和外孙女婿都还是很满意的,面上怒气渐渐消散。和声的叫他们两个起来,坐。

几位幕僚也纷纷站起来对许正清和陆庭宣行礼。随后拱手作辞,鱼贯而出。

许正清和陆庭宣这才落座。

沈翰藻问了陆庭宣几句现在在四皇子身边做侍读的话,虽然说的要委婉一些,但和刚刚许正清劝慰他的话意思一样。

陆庭宣态度恭敬的应了下来。

彼此又说了几句闲话,许正清就转过头叫陆庭宣:“庭宣,你先到外面的花园子里去逛一逛。我有几句话,想单独跟岳父说。”

许正清虽然并没有对他提起过今日过来见沈翰藻是为了何事,但陆庭宣多少也能猜测得出来。

就起身站起,恭声的应了下来。随后就同沈翰藻和许正清作辞,掀帘子出屋。

不过并没有去花园子逛,而是站在院子旁侧的抄手游廊上,袖着双手看廊檐下挂的鸟雀和院中的花木。

院中栽了一株桂花树。若细看,能看到墨绿的叶片间有米粒大小的浅黄色花苞。

中秋渐到,等再过些日子,这些桂花花苞就该开放了。

新鲜的桂花可以用来做桂花饭,桂花杏仁豆腐。还可以用来做糖桂花。做好了的糖桂花能用来做糯米桂花藕,桂花糕。晒干的桂花能泡茶喝,做酒酿圆子的时候撒一把干桂花进去,立刻便能增加香味。

这些都是许琇宁爱吃的,爱喝的。

秋天还是吃栗子的季节。用蜂蜜炒制的糖炒栗子,碾碎了做桂花栗子糕,更是她喜欢的。

想着许琇宁,陆庭宣眼中笑意柔和下来。浑然不觉在外等待的时间难熬。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就听到小厮在叫他,请他进屋。

他抽手,轻轻的掸了掸袍袖,不疾不徐的沿着抄手游廊往屋里走。

一进屋,就看到沈翰藻面上余怒未消的模样。而许正清则是一脸的无奈。

陆庭宣心中便明了,许正清这定然是没能说动沈翰藻。

也难怪沈翰藻会生气。自己的女婿过来劝说自己致仕,若是多心的,只怕还不知心中会如何想呢。

但是,为沈许两家往后的安危着想,沈翰藻现在也只能致仕。

就对许正清微微躬身,缓慢说话:“岳父,我有几句话想要单独跟外祖父说一说,能否请您暂去外面等候?”

他话音刚落,沈翰藻和许正清都目光惊讶的望着他。

说到底陆庭宣也只是个晚辈,是有什么机密的事,竟然要单独和沈翰藻说,而要许正清这个做岳父的回避?

不过许正清知道他是做事稳妥细致的人,他既如此说,定有他的缘由。就对陆庭宣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同沈翰藻拱手作辞,转身出了屋。

沈翰藻对陆庭宣的了解自然没有许正清深,见他支开许正清,心中已有几分不悦。

就眉头微皱起来,目光望着陆庭宣,淡淡的问道:“你有什么重要的话,竟是要支开你岳父,单独同我说?”

陆庭宣刚刚跟许正清说话的时候身子是微微躬着的,这会儿见许正清离开,他才慢慢的站直身子。

双手也轻拢入袖中。

然后他才望着沈翰藻,说出来的话不缓不慢,但却每一个字都能震动沈翰藻心弦。

“庭宣知道沈阁老一心为国为民,早已不计个人安危,心中极其钦佩。只是敢问沈阁老一声,您这沈家上下一百余口的性命,还有许家上下三十余口的性命,您在乎不在乎?”

目光冷静犀利。如一把出鞘的名剑,此刻毫不掩饰自己身上的锋芒。

*

许正清也不晓得陆庭宣到底要跟沈翰藻说什么话,心中担忧。

方才他们过来的时候沈翰藻已经因为幕僚说的话生了一次气了,刚刚自己劝他现在致仕,急流勇退的时候也被他说了一顿,这会儿陆庭宣若再说话引起他的怒气…

许正清一颗心提着,目光一直望着门口垂下来的湘妃竹帘。

也不晓得到底过了多长时间,忽然就见住帘被人从里掀起。定睛一看,是陆庭宣。

而且陆庭宣还在对他点头微笑,叫他:“岳父请进。外祖父有话要同您说。”

许正清听了,慌忙抬脚往屋里走。

一进屋,就见陆庭宣面上带着不失礼貌的淡淡微笑,垂手站在一旁。而沈翰藻整个人坐在椅中,面色煞白。搭在两侧扶手上的双手都在轻微的发着颤。

许正清心中一跳,连忙几步走上前去,一脸关切的问道:“岳父,您,您这是怎么了?”

问着,目光看向陆庭宣,说出来的话不由的带了几分责备:“庭宣,你到底跟外祖父说了什么话?竟然将外祖父气成这个样子?”

他只以为这肯定是陆庭宣不知轻重,说了让沈翰藻生气的话,所以沈翰藻才成了这个模样。

想想沈翰藻年近七十的人了,日日还要为朝廷里的事劳累。若是这会儿真的被陆庭宣气出个好歹来,他在沈氏那里可是交代不过去的。

陆庭宣正要说话,沈翰藻已经先他一步抬手对许正清挥了挥,说道:“你不要责怪庭宣,这不关他的事。”

任凭是何人,忽然得知自己的家人曾经被诛杀过,连蹒跚学步的曾孙都未能幸免,都会大受打击。

沈翰藻一开始也是不相信陆庭宣说的那些话的,可是后来他竟然能说出好些隐秘的事来,不由的他不信。

难怪陆庭宣原本和段家并无半分过往,但忽然会借由那件事对付段德业。当时他还心中还觉得有几分奇怪。毕竟在他看来,陆庭宣是个行事很谦逊低调的人,为何忽然那般高调,几万两的黄金竟然都随手拿了出来。

原来是上辈子的缘故。

第110章 铺谋

想着自己的女儿女婿一家人上辈子也被自己连累, 没得一个善终,沈翰藻就觉得心中发酸,眼眶泛热。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但心中刚刚听闻陆庭宣话时的那股子悲恸却没能褪却一点。

他抬了抬手, 示意许正清坐下。然后慢慢的说道:“我刚刚想了想, 你先前说的话很对。我都这一把年纪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 也该轻松下来歇一歇, 含饴弄孙啦。朝中的事,就交给后辈的人。”

说到这里, 他目光望了陆庭宣一眼。

从见陆庭宣的第一眼起,他就知道这个年轻人肯定是个很出色的。但也万万没有想到,陆庭宣后来那般年轻就能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

想他跟陆庭宣那个年纪时, 尚且还只是詹事府一名四品的少詹事而已。

这般想着,便也叫陆庭宣坐。

陆庭宣现在再没有刚刚的一点儿锋芒毕露, 态度谦逊的道了谢,然后在许正清旁边的一张椅中坐了下来。

许正清心中则满是震惊。

明明先前他劝说沈翰藻急流勇退的时候还被他给训斥了一番,如何现在却忽然同意了?

他可不会认为真的是沈翰藻忽然想通了的缘故。

目光不由的看向陆庭宣。

他这到底跟沈翰藻说了什么话,竟然能让沈翰藻顷刻间改变自己的心意。

陆庭宣依旧微垂着眉眼,面上带着浅淡的得体笑容。许正清压根没法子从他面上看出一点儿蛛丝马迹来。

这时又听到许正清略显疲惫的声音。

“我待会就会写份致仕的章奏叫人呈上去。待皇上恩准我告老还乡之后,我和你岳母也不在京城待着了。我自年轻的时候从家乡出来后, 这些年总是冗事缠身, 这些年竟然一直不得空闲回去。家乡的房子建好后也一直空置在那里。现在我们老两口带着儿子儿媳孙儿孙女们回去, 闲暇的时候养养花, 抱抱曾孙, 比什么都好。明哥儿虽然还算聪慧,但是个沉不住气的。京城水深,我若离开这里,他不定会说错什么话,或是做错什么事,教人抓住把柄。我会在章奏中禀明皇上,在家乡委任个小官给他即可。”

他在京城几十年,明里暗里的肯定得罪过很多人。现在他还是首辅,那些人自然奈何他不得,但一旦他不再是首辅,手中无权势,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按个罪名给暗算了。还是离开这里回家乡的好。

至于沈承明,他做首辅的时候是肯定能护得住自己这个最喜爱的孙子的,但一等他离开京城,若有旁人迁怒沈承明,他还如何能护得住?倒不如全家人全都离开这是非之地。

如陆庭宣所说,权势也好,富贵也罢,有什么比家人的安危更重要?难得真要落得个全家被诛杀的下场才好?

他自己便罢了。为着心中所坚持,便是身首异处也无怨无悔,但家人何罪?稚子何罪?许家众人又有何罪?

上辈子到底还是连累了女儿女婿一家,现在看着许正清,沈翰藻心里就觉得很是愧疚。

“正清啊,”顿了顿,沈翰藻抬眼望着许正清,语重心长的说话,“以前是我执迷不悟,现在想来,这权势富贵,远不如家人重要啊。你是个淳厚温和的人,能做到现如今户部左侍郎的位置已属不易,再往上只怕是难了。你是我的女婿,一旦我离开京城,只怕以往我得罪过的那些人会迁怒你呀。你也要为自己和明诚准备好退路才行啊。”

许正清心中一凛。忙起身恭敬作答:“是。岳父的话,小婿明白。”

沈翰藻点了点头。又交代了几句话,许正清见他神色间满是疲倦,便起身作辞。

沈翰藻也没有再留,对他们点了点头。

许正清正要转身出去,又被沈翰藻叫住。

回过头去看,就见沈翰藻一脸正色,在语重心长的说着:“往后你若有什么委决不下的事,不妨多听听庭宣的意见。”

许正清:…

岳父大人这是怎么了?态度忽然转变不说,还叫他往后有什么事要多听听庭宣的意见。

陆庭宣毕竟是小辈,进入仕途还不到半年,怎么岳父竟然这般的信任他?

而且,刚刚岳父看庭宣的目光,说到他时的语气,压根就不像是一个长辈对晚辈,反倒还带了几分,钦佩?

许正清觉得自己一定是想多了。不过心中也越发的好奇陆庭宣刚刚到底对沈翰藻说了什么。于是等到两个人出门的时候,许正清还是没有忍住,将心中的这个疑问问了出来。

陆庭宣面上是浅淡的笑意。

其实也没有说什么。无非是将上辈子沈许两家被诬陷灭了满门的事据实告诉沈翰藻而已。再说了一些其他的秘闻,让沈翰藻来相信他说的话。

没有人明知道自己身边所有的家人会因为自己的缘故落到那般悲惨的下场时还会无动于衷,沈翰藻亦然。

不过陆庭宣暂且没有打算将这件事告诉许正清知道。

就只笑着恭声作答:“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将朝中现如今的局势对外祖父说了一遍。这些外祖父心中也是知道的,也比我更加明了。而且前几日他在皇上面前陈述二皇子聚众赌博的事,皇上却无动于衷,外祖父心中只怕也觉无趣,所以不由的就灰了心,想要上书皇上,告老还乡。”

他打定主意不说的话许正清自然也问不出来,最好也只得作罢。

两个人一路回了家,见过沈氏,许正清将沈翰藻已经决定辞官归乡的事说了,沈氏自是高兴。

不想沈氏担心,旁的事许正清也没有对沈氏多说。接过丫鬟递过来的擦脸擦手的巾子,一边擦了擦脸和手,一边听沈氏说周静婉的事。

前几日还有些出血,现在吃了几贴安胎的药倒是不流血了。但是身子骨弱,还是要卧床休养一段时日。总得三个月后这胎才能安稳下来。

沈氏原是想要叫厨房每日炖了补品给周静婉送过去,但今儿听得大夫说,若是一味猛补反倒不好,还是慢慢将养的好。便也只得罢了。

“我已经叫人去外面的铺子里采买些上好的燕窝来。这个不像人参那些,补了容易上火。隔几日叫人熬一盅燕窝粥给儿媳妇送过去罢,最是滋补的。她头一胎,自己也没有经验,咱们少不得要多操操心。”

许正清点头称是。

陆庭宣听见,便道:“岳母也不用叫人到外面的铺子里面去买。那些铺子里的燕窝怕是不纯,多是以次充好。停云楼也要采买燕窝,都是从海南直接运过来的。待我叫人去停云楼说一声,让他们送些燕窝过来。”

对于燕窝,沈氏也没有多少研究,自然也分辨不出好坏来。但她也晓得停云楼的一应食材都是用的最好的。不然也不能有这样大的名气。

燕窝的价格算不得便宜,但陆庭宣是自己的女婿,若一味的跟他客套反倒显得生分了。所以沈氏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这样也好。”

又说了几句话,荷月和梅月带着小丫鬟过来放桌摆晚膳。

因见桌上有一盘清蒸螃蟹,沈氏连忙叫了荷月过来询问厨房今晚有没有送这道菜给大少奶奶。

现在已经入了秋。都说秋风起,蟹脚痒,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吃螃蟹的好时候。清蒸,油炸,或是做了蟹酿橙都是好吃的。所以这几日许家的厨房已经开始上螃蟹了。

只是螃蟹虽然好吃,只一样,性寒,怀有身孕的人原本就该少吃,更何况周静婉现在胎像还不稳,更是碰到不能碰的。

待听到荷月说厨房的人没有送螃蟹去给大少奶奶,沈氏还不放心。吩咐荷月现在去厨房说一声,往后给大少奶奶送的饭菜要先拟了单子拿过来给她过目。

她到底是生养过两个孩子的人,有些事自然比周静婉要懂的多。

荷月应了一声,转身出屋。

陆庭宣见沈氏和许正清等人对周静婉和她腹中胎儿如此担忧,便说起自己认识医药谷的赵神医,可以修书一封,请他出谷,暂在许府住着,好早晚给周静婉诊脉。

许正清虽然在朝堂为官,但也晓得江湖中有一位赵神医,端的是医术出神入化,华佗再世。连皇上都曾下旨请他入宫做御医。只是这个人性子孤僻,也不爱名利富贵,总是不出谷。而且脾气也怪的很,不是什么人过去求医他都会救治。

但是陆庭宣竟然说跟他相识,还能请得动他过来。

若能得他过来,那肯定无后顾无忧。

许正清心中畅快起来,只觉得自己的这个女婿真的是什么都好,做什么事都能让人安心。

虽然是自己的女婿,是晚辈,但许正清心里也明白,今儿岳父忽然改变想法,肯定是因为陆庭宣后来的那番劝说,绝非他自己先前劝说的功劳。现在为了周静婉有身孕的事,陆庭宣又是提供最好的燕窝,还要请江湖中最负盛名的赵神医过来,这件件都是恩情。还是要感谢一下的。

就很真诚的道了谢。

陆庭宣听了,忙起身说岳父客气,小婿愧不敢当之类的话。

他心中自然有他的打算。请赵神医过来,非仅仅只为周静婉,更重要的另外一件事。

不过这件事暂且他还不能对其他任何人说知。

彼此又说了几句话,见夜色渐深,明儿还要早起去衙门应卯当值,许正清便让陆庭宣回去。

许明诚晚膳是在玉笙居陪同周静婉一块用的,在这里用晚膳的便只有许正清夫妇,陆庭宣和许琇宁了。

陆庭宣要回竹意轩,许琇宁自然也要回她的绘雅苑。两个人早起分别,刚刚回来之后虽然也说过几句话,但到底没有独处过。

第111章 背她

陆庭宣和许琇宁起身同许正清,沈氏作辞, 两个人走出屋外, 墨兰已经提了灯笼过来, 要给他们两个在前面照路。

许府虽然不短缺银钱,但蜡烛易耗。而且过日子原就要节俭, 所以入了夜之后许府里面也只有几个紧要的地方点亮了灯笼, 旁的地方还是没有照明的, 漆黑一团。

陆庭宣见夜凉如水,就解了自己身上的石青色大氅给许琇宁穿在身上。然后从墨兰手里拿过灯笼, 自行提着照路。

墨兰知趣, 就同谨言远远的缀在他们身后跟着, 让他们两个人独处。

陆庭宣身形修长, 许琇宁身材娇小, 这件大氅穿在她身上,就显得格外的宽大。两只手都隐在袖子里面没有露出来。

陆庭宣见了,不由的轻笑出声。

许琇宁正苦恼这件大氅穿着太长了, 下摆都拖到地上,不晓得该怎么走路,忽然听到陆庭宣的笑声, 不由的就抬起头, 有些恼羞成怒的说他:“你笑什么啊?”

声音娇娇软软的。还带着一丝委屈。

陆庭宣眼中笑意更深。然后将手里的灯笼往她面前一递,叫她:“拿着。”

许琇宁不晓得他这是要做什么, 哦了一声, 呆呆的接过灯笼提在手里。

下一刻就见陆庭宣在她面前弯腰蹲下来:“上来。”

许琇宁这才反应过来陆庭宣这是要背她。

说起来许琇宁实在是个命很好的人。她五六岁的时候出门, 走不上两步路就会嫌累,不肯再走。却没有人会训斥她娇气,许正清和许明诚都会主动的过来抱她背她。甚至有一次她十岁的时候,出门去玩儿,走得累了,还是一同去的许明诚一路将她背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