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正小声说话,就听见连继祖哎呦了一声。

“继祖,咋啦,继祖。”连守信忙扔下手里的活计,赶到连继祖身边。

连继祖翘着一条腿站着,脸上表情痛苦。

“四叔,我脚脖子崴了。”

“咋样,崴的厉害不。”连老爷子也放下手里的活计,走过来问。

“没事,爷,我还能接着干活。”连继祖勇敢地将崴了的那只脚落在地面上,却马上有哎呦了一声,身子就是一个趔趄。

大家都在跟前,当然不会让他摔着。

“脚崴了还咋干活,爹,要不让继祖回去歇着吧。”连守信提议道。

连老爷子没有立刻答话。

“是啊,继祖是读书人那,爹,你看哪个读书人能干地里的活。”连守义笑嘻嘻地道。

“是啊,让继祖回去吧。”连守礼道。

连继祖就不肯,说还要继续帮连老爷子干活,连守信兄弟几个就在旁边劝说。说是连继祖这伤不轻,必须得回去歇着。

“爹,就让继祖回去吧。”众人求情道。

“得了,那继祖你就回去吧,好好歇着,二郎,你扶你继祖哥回去。”连老爷子终于道。

这样,连继祖就靠在连家二郎的身上,一瘸一拐地回去了。

这个下午,连蔓儿是囧囧有神地渡过的,时不时忍不住就笑一声,她这样,就连续被人鄙视了,先后挨了连枝儿、张氏和连守信的白眼。

第二天吃过早饭,又要下地。连继祖崴了脚,自然不能去了。何氏就说连芽儿刚裹了第二遍脚,她要留在家照顾连芽儿。

“让秀儿照看着,家里这么多女人,还照看不了芽儿?”连老爷子头也没抬就给驳回了。

这一天,还是去北边的地里,割的是糜子。糜子的杆要比高粱杆细长一些,穗子也必高粱穗长,是散穗。

“今年的糜子长的好。”张氏捻了一颗糜子粒,高兴地道。

糜子脱了壳的米,他们这里俗称做大黄米,区别于谷子脱壳之后的小黄米。大黄米有粘性,一般是留到过冬的时候,将大黄米细细地磨成面,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上一些黍米面和小黄米面,合成面做皮,里面包上小豆,也就是红豆馅,做成粘豆包,俗称做饽饽。这个粘饽饽可以充当这里乡村人家一个冬天的口粮。

连蔓儿记得这种大黄米的营养是很丰富的,而且最好的食用方法就是和豆类一起食用,能够全面补充营养,对胃很好,能强壮身体,还很适合小孩子生长发育的时候吃。

真是好东西那,连蔓儿心里想着。

去了米粒之后的糜子穗子也有用,是扎笤帚的原料。他们平时用来扫地、扫炕的笤帚,就是用这个做的。连家还有一把大个的扫帚,那个是用竹枝子做的,并不是本地产的,算是稀有的东西。

“大嫂跟个仙女似地,每次吃饭就吃那么一点。”连枝儿和连蔓儿在一起干活,少不了要唠嗑。这次的话题是蒋氏。

“花儿姐、大伯娘、她们也吃的少。”连蔓儿道。“应该是吃不惯粗粮。”

“我看见朵儿背着人吃点心。”小七凑过来道。

连蔓儿就想,看连老爷子的意思,是要大房一家在村里常住。他们吃不惯粗粮,一天两天靠吃点心还能过得去,时间长了,就不知道他们撑不撑得住。

又到了歇息的时候,连蔓儿去抱水罐。她以为会费些力气,可是却一下子就抱起来了。水罐的重量很轻。连蔓儿晃了晃水罐,又把水罐盖子打开,才发觉里面根本没有水。

“早上谁拿的水罐,咋忘记灌水了?”连蔓儿就道

“早上是二伯娘装的水罐。”五郎道。

“咋没装水那,不是路上洒了吧。”何氏大大咧咧地道。

“二伯娘,这罐子里外都是干的。”连蔓儿道,如果早上装过水,是绝不会这样的。

何氏打了个哈哈,走过来从连蔓儿手里拿起水罐。

“我回家里装水去。”何氏拿了水罐,就要往回走。

“老二家的,你站下。”连老爷子叫住何氏,“让蔓儿和五郎去。咱们等水送回来再歇着。”

何氏不愿意,却不敢和连老爷子犟嘴。

连家的规矩,到了地里,没有连老爷子的话,谁都不能离开。连蔓儿知道,连老爷子知道何氏懒惰,怕她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才让她和五郎去。

“快去快回,路上小心。”张氏嘱咐道。

连蔓儿就和五郎抱着水罐,往家里走。

一进连家的大门,连蔓儿就闻到喷鼻的油香气。

“现在就做饭了,太早了点吧,而且,这是做啥,咋舍得用这么多的油?”

第四十三章 吃小灶

连蔓儿和五郎对视了一眼,都觉得很奇怪。他们在地里干活,虽说是周氏和连秀儿在家做饭,但都是等到他们回来,还是让张氏和赵氏做饭,就是周氏动手做饭,现在也太早了些。

连蔓儿心中一动,对五郎使了个眼色。两个人都不吭声,故意放轻了脚步,快步往上房走。

很快就听见了连秀儿的笑声。

连蔓儿走到上房门口,猛地推开前门,就看见连秀儿正在灶下烧火,蒋氏手里拿着铲子,将铁锅里的油饼翻面。那油饼白白的,一看就是精白面做的,一面已经用油烙的发黄,因为油用的比较多的缘故,还滋滋地冒着油泡。

原来是在偷开小灶吃。连蔓儿看明白了。

蒋氏听见门响,一抬头看见连蔓儿和五郎,她的手顿时停在那里,脸上也露出尴尬的神色,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连秀儿却是呱嗒一下落下脸来。

“你俩不在地里干活,咋这个时候回来了?是想偷懒吧。”连秀儿站起来指着连蔓儿和五郎斥道。她完全没有偷吃小灶被抓住应有的愧疚,或者不好意思。

蒋氏本来还不知道怎么办,见连秀儿这样,脸上就堆出了笑容。

“回来就回来吧,蔓儿和五郎还是小孩子那,累了就回来歇歇。”蒋氏柔声道。

“是爷让我们回来灌水的。”五郎道。

“老姑,大嫂,咱们中午吃白面烙饼啊?”连蔓儿故意装出惊喜的表情,“太好了,我们这就回去告诉爷。爷肯定高兴。”

连秀儿的脸更黑了。刚才连继祖、连花儿都说早饭没吃饱,就商量着做点什么吃。连继祖就说带回来半袋子白面。连花儿就让连秀儿跟周氏说一声。没提她自己想吃,是拿连守仁和连继祖做的借口。

周氏心疼大儿子和大孙子,没说什么。她们就开始和面烙饼,自然不会只有连守仁父子的份,古氏、连花儿、连朵儿,连同蒋氏也是希望拿烙饼垫垫肚子,当然还得带上连秀儿,因此,连蔓儿就看见了这一锅的白面饼。

“你胡说啥那。这是给大哥和继祖烙的饼,没有你们的份。”连秀儿马上道。

连秀儿说出连继祖来,自己并不觉得怎样,蒋氏的脸就红了。

“那就中午吃烙饼吧。面。还有…”蒋氏小声道。

“有也不给她们吃。”连秀儿掐着腰,气势汹汹地道,“你们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那样。像是该吃白面烙饼的?这面是继祖带回来的,馋哭了也没你们的份。你俩不是回来灌水吗,还不赶紧灌去。”

“老姑…”蒋氏似乎是想劝连秀儿,又不知道该怎么劝。

五郎已经气的脸色通红。

“老姑,你就这么看不上我们!”

连蔓儿扯了扯五郎,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五郎有些奇怪。依连蔓儿的脾气肯定和连秀儿吵起来,怎么现在还不让他说话了。

“哥。咱灌水吧。”

连蔓儿拉着五郎将水罐装满了水,两个人抬着就往外走。

“蔓儿,五郎,”蒋氏笑着叫住了他们,手里拿着两张饼递过来,“拿着吃吧。”

连蔓儿和五郎还没有接,连秀儿就恼了。

“继祖媳妇,你干啥把饼给他俩?放心吧,他俩不敢说出去。”

蒋氏无奈地看了连秀儿一眼,又扭回头来,笑着对连蔓儿和五郎道,“你大伯身子不好,这是奶叫给你大伯烙的饼,统共就这么几块。嫂子做主给你们两块,你们赶紧趁热吃了,再下地。”

这蒋氏明显就比连秀儿聪明、委婉多了。

连秀儿觉得蒋氏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但觉得还是要给蒋氏这个面子,不过她还是走过来,抢下一块饼。

“给他们一块就够了。”连秀儿说着,指着连蔓儿和五郎,“你俩可别不知道好歹。”

五郎就要拉着连蔓儿走,他不想接这白面饼,虽然,那白面饼的香味一直往他的鼻子里钻。

连蔓儿却看着白面饼,脚下不肯挪动。

蒋氏就将白面饼塞进连蔓儿手里。

“蔓儿,吃吧。”

连蔓儿不顾五郎瞪她的目光,将白面饼接了过来。

“你吃了饼,可不能说出去,不然我撕烂了你的嘴。”连秀儿恐吓道。

连蔓儿点了点头。

连秀儿更得意了,最近连蔓儿不像过去那样乖顺,但是现在面对好吃的东西,就厉害不起来了。

连蔓儿和五郎抬着水罐往外走。

“哥,这饼咱俩一人一半。”连蔓儿就对五郎道。

五郎对连蔓儿如此没有骨气的行为,已经气的不想说话了。

“多亏二伯娘早上就带了个空水罐,还让咱俩这个时候回来灌水。”连蔓儿还喜滋滋地对五郎道。

连蔓儿的这些话,自然被连秀儿和蒋氏听了个正着。

出了连家的大门。

“哥,你别走那么快,我都跟不上了。”连蔓儿叫连五郎。

连五郎依旧涨红着脸。

“你还要吃饼那,水罐也不用你抬了,我一个人抱着吧。”

连蔓儿见连五郎气成这样,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蔓儿,你还笑。”连五郎更气了。刚才在连秀儿和蒋氏面前,要不是想着给妹子留面子,他非要说连蔓儿不可。

“哥,你别生气,听我说。我并没打算吃这个饼。”连蔓儿把那块饼拿出来给五郎看了看,“我打算,让大家都吃上白面烙饼。”

“蔓儿,原来你有打算了?”五郎顿时转怒为喜,“不过这饼,你不该拿,那个什么不受嗟来之食。”

五郎将后背挺的直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