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是闲了,尽管来。想不到咱们信德堂的名都传到那么远的乡下去了。”沈老夫人笑着道。

“夫人,何止信德堂,宋家的好些老字号,就是在府城也都是大大的有名的。”小婵笑道。

沈老夫人笑而不语,显然对小婵说的话很是受用。

“三奶奶的姑母竟然没来过信德堂?”小婵笑吟吟地低声道,似乎是自言自语。

“娘,您事情忙,我带我堂妹到我那屋说会话,不打搅娘了。”连花儿站起来道。

“不打搅。”沈老夫人道,“我正闲着,听着她们说说乡下的新奇事,怪有意思的。”

连花儿面上就是一僵。

“也罢了,你们姐妹们见面,有许多亲密的话要说。你们去吧,不用陪我了。”沈老夫人并没有看连花儿,微微一笑,话音又是一转。

“娘,我不是这个意思。”连花儿赶忙道,“我…”

“这傻孩子,我不过是说笑,你们去吧。”沈老夫人道。

“请娘先歇一歇,我们一会再来陪您说话。”连花儿就也笑道。走过来招呼连蔓儿跟她走。

“花儿姐,我还有些话要和老夫人说那。”连蔓儿没有起身。

“蔓儿,一会我再陪你来。…咱们好多天没见了,我很想念你。蔓儿,你还记不记得,我出门子前一天,咱们一起说的话?”连花儿走近连蔓儿,眼睛中露出些惶急和祈求的神色。

“咋会不记得那。”连蔓儿不由得一晒。

那天她带连叶儿向连花儿讨公道,最后曾经对连花儿说,她们都是连家人。若要想好,就应该相互扶助,而不是相互拆台。那时候连花儿表面上也是赞同这句话的。可实际上,连花儿是怎么做的?何止是拆自家人的台,连花儿分明是想逼死她们?

可笑的是,当发现再次处于劣势的时候,连花儿就想起来这句话了。

连花儿就来拉连蔓儿的手。

连蔓儿坚决地甩开了连花儿的手,不过还是从椅子上站起身。

连花儿顿时松了一口气。

沈老夫人起身回了内宅,并安排人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带到旁边的屋子继续吃茶点。连蔓儿则跟着连花儿往内宅来。

连花儿住的是一个单独的院子,进了屋门。连花儿就将跟随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然后转身看着连蔓儿。

没有了别人在场,连花儿便连笑容也懒得装了,阴沉着脸。

连蔓儿就笑了,虽然依旧是遍身绫罗、满头珠翠,面前的这个连花儿俨然还是乡下老宅里那个连花儿。

“蔓儿,你刚才提信德堂干啥?”连花儿打量着连蔓儿,似乎是想从她脸上找寻答案。“奶和老姑在家说啥了?”

“花儿姐,信德堂。我就是随便说说。”连蔓儿道,转身就坐在一张绣墩上。“花儿姐,我们来干啥的你该知道吧。”

连花儿也转身在床榻上坐下来,一双漂亮的眼睛眯了眯。

连蔓儿没心情和连花儿兜圈子。

“花儿姐,当初你借下的高利贷,可是说好了,到期就还的。”连蔓儿道,“你可别跟我说。你现在还不上,我不信。你还的上,却不肯还,只拿出几百两银子来,想要家里卖房卖地来替你还债。”

“我…”连花儿想要分辨。

“花儿姐,爷已经被你气的吐血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连蔓儿打断连花儿的话。“花儿姐,你现在高兴了吧。不就是那时候让你在借据上签字画押。你就记仇了对不?你咋不想想,事是你惹出来那。咱爷要是真心狠。就不替你瞒着,把事跟宋家说明白了,你能有今天?”

“他是为我吗,”连花儿也怒了,“他还不是为了连家能出个做官的?”

“你…”这次轮到连蔓儿恼了。

恼怒的人吵架,大多都只想着赢,往往忽略理性。

“要去做官的是大伯,那是你爹。你不想着他做官,以后你好有靠山?”

“你们不也想借光吗,我要是不嫁进宋家来,你们连家有个屁的官做!”连花儿怒道。

“这话你跟你爹和你娘说去,我们可从没想过沾你的光。”连蔓儿镇定下来,“也从来没沾过你们的光。你们自己的烂帐,自己算去。你们别再算计我们,我们就是烧高香了。”

镇定下来的连蔓儿,心中一凉。她猜测到连花儿对连家的恨意,面对连花儿,她才知道连花儿的恨意有多深。这样的连花儿,凡事不去想自己是不是错在先,而是将错都推给别人,并且因为别人没有按照她的心意,包容她的错、她闯下的祸,而对别人心生恨意。只是恨意还不够,一有机会,她还会下狠手报复。

自私、狠毒,而且危险。如同藏在草丛中的响尾蛇。

连蔓儿放弃了和连花儿讲道理、谈亲情。

“花儿姐,钱你是欠下的,白纸黑字。咱爷快没命了,不会替你还钱。”连蔓儿冷冷地道,“今天那笔债就就到日子了,花儿姐,你说句痛快话,这钱你是还还是不还?”

连花儿咬牙。她想不还,可她不敢不还。玉佩的事她不再害怕,但是她腿上烫伤的真相。却不能暴露。

不过在还钱之前,她想知道,连蔓儿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蔓儿,我烫伤的事,还有信德堂,你是不是听到啥说法了?”连花儿试探着问道。

“花儿姐,我没你那么多心思,就是随便说说。”连蔓儿道。她当然不是随便说说,却也不会将她知道的事告诉连花儿。她就是要让连花儿摸不透底细,就是要让这块石头吊在连花儿的心上。

连花儿当然不会真的相信。连蔓儿只是随便说说。

“花儿姐,别打岔了。”连蔓儿有些不耐地道,“我一会还有别的事,这钱你今天要是不还,到明天人家可要再收你一个月的利息。多少钱都是你还,我不着急。”

“好,钱我还。”连花儿一只手捏着自己另一只手的手腕,“不过,我有个条件。”

“你欠的债。你还钱,天经地义。跟我提条件。你提的着吗?”连蔓儿笑。

连花儿被连蔓儿的话几乎噎了个倒仰,同时心中也是一寒。连蔓儿过去总会说亲情,在她眼里,那分明是软弱。现在连蔓儿对她的态度,完全没有了暖意,她就有些害怕了。

“我的条件很简单。”连花儿还是说了下去,“你们以后,不能再来宋家,不要来打搅我的生活。过去的事。不管是啥,都不能跟宋家的人说,一个字都不能说。”

“花儿姐,你以为我愿意来呀。”连蔓儿瞥了连花儿一眼,“要不是你自己折腾,我们可没这个闲工夫。你的条件,我不能答应你。”

“蔓儿,你这是逼我?”连花儿没想到连蔓儿这么强硬。

“是你自找的。”连蔓儿冷冷地道。停了一会,才又说道,“花儿姐,我从不先招惹事。…只要你们以后别招惹我们,你的话,我可以答应。”

“好,你说话可要算话。”连花儿道。

“你管好你自己。我的话就算数。”连蔓儿淡淡地道。

连蔓儿一步都不肯让,连花儿只能暗自生气。

“还差多少钱?”连花儿顺了一会气。问道。

连蔓儿就将借高利贷的契纸拿了出来。

“我不是给了四百两银子吗,咋就还了三百八十两…”连花儿看了。就皱起了眉头,喃喃道,“给了那些钱,还不够花?”

这话连花儿并不是对连蔓儿说的,看来连花儿是疑心连守仁夫妇从中克扣了。

连蔓儿本想说,那钱是她做了讨债的经费。不过,转念一想,这笔钱连家的人都知道,连花儿又没问,那又何必告诉连花儿。

“八百六十四两一钱六分的银子,我这一时咋能凑得上…”连花儿眉头皱的更紧了。

“那是今天的钱数,要是今天赶不及,明天就不是这个数了。”连蔓儿道。

“蔓儿,你们今天一定得赶回去。”连花儿道。即便是宋家的少奶奶,几百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小数目。

“花儿姐,我不着急。你慢慢凑吧。”连蔓儿道。

连花儿放下契纸,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半晌,咬咬牙走进里屋,一会工夫,抱了一个小匣子出来。

“这是六十两金子。”连花儿打开小匣子冲连蔓儿道。一两金子可以换十两银子,甚至更多。这是宋海龙的私房,两人情浓的时候,交给连花儿保管的。连花儿本来舍不得拿出来,但是今天没了法子,只能忍痛。

连花儿又在屋里翻找了一番,只拿出两锭银子来,还有些碎银子,依旧不够,她又叫了一个小丫头进来,嘱咐了几句,那小丫头离开,少顷和一个小童抱了一包银子进来,那小童递给连花儿一个账册,连花儿在账册上画了画押,那小童就放下银子走了。

六十两金子,三封银子,在加上两个银锭子并些碎银子。

“这是八百六十五两银子,”连花儿道慢慢地坐到连蔓儿身边,“蔓儿,你别看我表面风光,我也苦。”

第一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

“花儿姐,这门亲事是你自己找的,是你自己费尽心思要嫁进来的。”连蔓儿见连花儿要诉苦,打同情牌,就有些不耐。她有同情心,而且不少,但是不想浪费在连花儿这样的人身上。“今天进城的事,咱爷说了,办成啥样,都听我的。你觉得苦,就跟我回三十里营子吧。”

连花儿本就是话不应心,不过是想告诉连蔓儿,拿出这些钱,她也很不容易。事情并没有按照她的计划发展,她只好拿出宋海龙放在她这的私房钱,还另外跟账房提前支领了几个月的月钱,才凑够了钱。

当然,如果她早做打算,这笔钱一点点地凑起来,应该不用像现在这么紧张。

但是实话实说,一千两银子,就是在宋家也不是小数目。如果换另一个刚几门不久的人,不求助于沈老夫人,绝对凑不出这些钱来。

她想将这些话,好好地跟连蔓儿表白表白,可惜连蔓儿的答话,让她只能将这些话都咽回肚子里。

连蔓儿将银子查点好,和契纸都放进木匣里。

“蔓儿,你赶紧回去,把钱还了,多余的就送给你。”连花儿就道,刚才连蔓儿的话她都听进了耳朵里,这钱晚还上一天,就会再多出几百两的利钱来。她现在把能搜罗出来的钱都搜罗出来了,再多。她也不能够了。

“花儿姐,我不会故意耽误工夫,可要是赶不回去,那也没法子。谁让你不早点想着还钱那。”连蔓儿淡淡地道。

“蔓儿,你今天说话咋这么冲那?”连花儿几次被连蔓儿用话堵的心里不舒坦,皱眉道。

“花儿姐,你要是我,就不只话说的冲了。”连蔓儿道。

连花儿无语。

连蔓儿站起身,就要走。

“蔓儿,我有身子了。”连花儿突然道。

“哦。”连蔓儿哦了一声。并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似乎听到的不过是“我吃过了”这样的家常话。

连花儿更不舒服了,她或许不该跟连蔓儿说这句话,连蔓儿才十岁,根本不懂得这些。

“花儿姐,”连蔓儿走到门口,突然停下来,扭头问连花儿。“大伯和大伯娘在县城买了房子?”

“那房子不是他们买的,他们哪来的钱。 .]”连花儿忙答道。“那是宋家一处闲置的宅子,借给他们住的。…那些下人。也是宋家的人。”

“哦,我知道了。”连蔓儿点头,“花儿姐,你别送我了,打发个人带我出去就行。”

连蔓儿手里拿着她的全部私蓄,她要将连蔓儿送走才安心。

连花儿便由两个丫头扶着,送连蔓儿出来。刚走出连花儿的院子不远,迎面就和一队花枝招展的女人们碰上了。

“是大奶奶和二奶奶。”扶着连花儿的一个小丫头低声道。

连花儿的嘴角往下抿了抿,随即换上一脸的笑容。

“哎呦。三奶奶怎么出来了?三奶奶现在可是尊贵人,你们可小心些,要是三奶奶有了一点闪失,可仔细你们的皮?”个头高挑,身穿淡黄色褙子的是宋家的二奶奶。

“这小姑娘是谁,好俊的模样。”中等身材,略显富态,身穿淡青色褙子的是宋家的大奶奶。

“这是我…乡下的族妹。”连花儿道。“大嫂、二嫂,她急着回家。我先送她出去,回来再和大嫂、二嫂说话。”

连花儿的样子,显然不想让连蔓儿和宋家的大奶奶、二奶奶多接触。只是这两位分外的热情,拦住了路,一时无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