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蔓儿就和张氏端了两个大托盘将饭菜送了过来,在桌子上摆好。

饭菜的样式并不多,不过每一样都简单精致,

第一道是爆炒鱼片辣椒,是刚买回来的花鲢鱼,从鱼身片下鱼片,又用牙签和镊子将细小的与鱼刺都剔除的干干净净,裹了鸡蛋清下到油锅里过了油,立刻就捞出来,然后又将铁锅爆香,只加少许油,用大火将鱼片和辣椒爆炒出锅。第二道是松子玉米,就是刚掰下来的嫩玉米棒子,将玉米粒下来,先用开水烫一下,立刻捞出,然后又将松子下油锅过油,再在锅里加少许的油,将松子和玉米下锅略微翻炒,用薄芡汁勾芡出锅就得了。

第三道菜分量最足,做出来却最简单,就是一道他们庄户人家每顿必吃的蘸酱菜。将鲜嫩的黄瓜、茄子、甜辣椒、小葱、干豆腐,还有连蔓儿她们刚从地里寻来的乌米都切成小段,摆放在大盘子上,盘子中央放一个小碗,里面是刚从酱缸来捞出来的大酱。

第三百五十章 期望

第四道菜,是一小盆汤,用的是那条花鲢鱼的鱼头,加了豆腐,用瓦罐吊在炉灶上熬出来的。汤色奶白,上面撒了点点翠绿的小葱花。

主食是蒸的白米饭,里面还加了鲜嫩的青豌豆。

这几个菜是张氏、连蔓儿和连枝儿娘儿三个用了十分的心思。即便还没下筷子,看样子就觉得很美味。

沈六在桌上的饭菜上扫了一眼,就挥挥手,让人将县令和众士绅送来的酒席和点心都搬了出去。然后,沈六站起身,招呼了沈谦过来,兄弟两个在桌边坐下开始用饭。

色香味俱全,美味清淡而不油腻,正合了沈六的胃口。沈谦的食欲也相当好,他最爱吃的显然是那道松子玉米。而沈六,则是捡着每一样炸酱菜都尝了尝。

“这是什么?”沈六长而有力的手指拿着筷子,悬在那几根乌米上空,迟疑了一下,抬起头看着连蔓儿问道。

连蔓儿心中暗笑,沈六不认识乌米。这可真是,任你吃遍山珍海味,我这桌上也还有你不认得的美食。

“六爷,这是乌米。”连蔓儿就笑道。

沈六的脸上有迷惑的神情一闪而过。乌米啊,他不仅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的。

“乌米?可它明明是白的。”沈小胖就道,“蔓儿,黑米是黑的,紫米是紫的。你这个乌米,它…“

沈小胖说完,就嘟着嘴看连蔓儿,那个意思,似乎在控诉连蔓儿忽悠他。

“是高粱杆上长出来的,嫩的时候就是这样白色的,极好吃。如果长老了,就变成黑的。也不能吃了。”连蔓儿就简单地将乌米是什么说给了沈六听,“六爷来的时候,我们正在地里,就是踅摸这个去了。这东西极少。我们那一大片地,也就寻了二十来根。”

沈六点了点头,就夹起一根乌米,蘸了点大酱,咬了一口吃了下去。

“还不错。”

沈谦跟着吃了一根,也说好吃。

这兄弟俩看来是饿了,而且觉得饭菜合口。将几样菜吃了大半,又一人喝了一碗汤,这才放下筷子。

张氏、连枝儿、连蔓儿几个就忙上前将东西都撤了下去。

“大人,外面还有士绅求见。”就有个亲随,见沈六用了饭,过来回禀道。

县令,还有那些来求见的士绅们并没有走,而是都守在外面。那亲随手中的托盘里。厚厚地放了好几摞的求见帖子。沈六随手抽出一张帖子看了看,就又放了回去。

“时辰不早了,让他们都回去吧。”沈六就道。“把车准备好,咱们也该回去了。”

那亲随就忙出去传话。

“六哥,现在就走啊?”沈谦听见沈六说要走,就有些不舍。

“怎么,让你散了这一天,还没玩够?”沈六就低下头,问沈谦道。

“六哥,咱们好不容易来的。”沈谦就笑。

沈六没搭理沈谦,只让身边的小厮拿了两盒子点心,并两包茶叶过来。给了连守信。

“这玉米的事,就依着蔓儿的主意。”沈六说着话,目光就落在连蔓儿的脸上,“…若有事,依旧去镇上让石家的人传讯。秋下,我会打发人过来。”

沈六总管着一方的军务。自然是个大忙人,他简单地嘱咐了几句,就起身带了沈六出了铺子,坐上马车回府城了。

县官以及一众的士绅都在步下相送,直等到沈六的车马走的远了,他们才上了自己的车轿渐渐散去。

这之前,那县官来叫了连守信过去说话,态度十分的和气。也有那心思灵活的士绅,也找了借口来攀谈,最后,铺子里就堆起了老高的食盒,都是那些士绅送的果子、点心和饭菜。

等众人都散了,连蔓儿一家就想要回铺子,连守信一扭头,就看见连老爷子、连守仁和连继祖站在官道的对过。

连老爷子看见连守信看见了他,就带着连守仁和连继祖走了过来。

“爹,大哥,你们啥时候来的?”连守信就忙问。

“我们来了这半天了。”连守仁的语气中有一丝不满,“六爷来了,你怎么不给家里捎个信。这还是我们听街上的人传开了,我们才知道。赶过来,就晚了。”

连守信将连老爷子三个人让进店里。

“爹,沈六爷来的时候,我也在地里,还是铺子里去人,把我找回来的。这一回来,就没脱开身。”连守信向连老爷子解释。

“爷,沈六爷这次来和上次不一样。这铺子是我们的,可啥我们也说了不算。我们要走哪坐哪,出来进去,这还都得听人家的吩咐。”连蔓儿就给连老爷子到了一杯茶,笑着说道。

“这话对,我刚才都看见了,县令要进来,还让那几个当兵的给拦住了。得有沈六爷发话,才能让进。”连继祖说了一句,脸上满满的都是震撼和歆羡的表情。

“我递的帖子,六爷没看见?”连守仁又探过身来,问连守信。

“大哥,我就看见,求见六爷的帖子,摆满了一个大托盘,六爷看都没看,就叫了县太爷,还叫了另外两个人的名。”连守信道。

沈六这次是为了玉米而来,而且看样子他很忙。连王举人都没有见,连守仁一个捐的监生,他的帖子,又哪里会入的了沈六的眼那。

“就见了县太爷,咱村的王举人也递了帖子,也没见。那么老些人在外面等着,就见了一两个。没见咱们,这也是意料中的事。”连老爷子喝了一口茶,缓缓地说道。

“爹,上次六爷可单独叫了咱们见面,六爷待咱们不一样。现在我又捐了监生,不比他举人差什么。…咱们就是来晚了,要是早点得消息,早点过来,这人咱也就见着了。”

连守仁说着话,就用眼睛瞄着连守信。他的意思,这次没见到沈六,完全是连守信的错。如果连守信早点给他送信,又或者后来连守信在沈六面前提一提他,那沈六肯定是会见他的。

“老四,别人到不了跟前那是不说啥了,你这就再跟前,就一句话的事,你咋就…”连守仁埋怨道,语气中酸溜溜地。“老四,咱们亲兄弟,你吃肉,好歹留一口汤给大哥吃。”

“大哥,人家六爷啥身份,我啥身份啊,我在人家跟前,人问我啥,我就说啥,人不问我,哪有我说话的地儿啊。别说我,就是县太爷在六爷跟前,也是这么回事。 你说啥肉啥汤,大哥你是有学问的人,我是大老粗,你教教我,那是啥意思,也让我明白明白。”连守信听连守仁说的难听,就也有些生气了。

“这事不能怪老四。”连老爷子就摆了摆手,让这两兄弟谁都不要再说了。“六爷这身份,就是咱们县的县太爷,那也是巴结不上的。老四一个庄稼人,他也不懂官场那些东西,就算他有心,他也不知道该咋办。”

安抚了连守仁和连守信,连老爷子就又朝着连守信问。

“老四,沈六爷这次来,为了是那金玉米吧?”

连守仁和连继祖的目光都落在连守信身上,显然他们对这个问题也很关注。

“是的,爹。”连守信点头答道。

“那玉米,我就看你种了,种子是六爷给的是吧?这事我也没咋问过你,这次,玉米的事六爷他是咋说的?”连老爷子问道。

“这个,”连守信就看了连蔓儿一眼,见连蔓儿轻轻地点了头,他才继续说下去,“玉米种子是沈家的,现在这玉米,六爷就让我们先种着,等秋下,六爷会派人过来。”

“六爷也没具体说啥,那个意思,这个玉米,是沈家的,咱就好好给照看着,等秋下,看六爷咋安排。”连守信想了想,又接着道,“六爷的意思,这玉米的事,咱自己知道就行,也别多说,也别多问,也别跟被人去说去。”

连守仁和连继祖微张着嘴,听了连守信这样一番说辞,都哑口无言。连守信话中说的死死的,分明是说任何人都没有插手玉米这件事的余地。

连老爷子叹了口气。

“既然是这样,那你们就给人家好好照看着。…这也是运气,是…”连老爷子看了连守信一眼,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把话说下去。

这不仅是运气,更是机会,靠上沈六这座大靠山。只是,连守信现有的条件,最多就是借着这个靠山,发发财。而若是让连守仁靠上这座大靠山,却可以飞黄腾达,光耀连家的门楣。

要让连守仁靠上沈六这座大靠山,还需要连守信在中间出大力、牵线搭桥。他早就跟连守信透露过这个意思,只是没有把话说明。也不知道连守信是没听明白,还是怎么回事,一直没搭这个茬。

连守信应该是没听明白,连老爷子想,毕竟,连守信没念过书,一直就是个本分、有点过于老实的庄稼汉,这些事情,连守信应该不懂。

看来他是应该跟连守信把这事情和道理,明明白白地说了。

“老四,爹为你高兴。今个晚上,让你娘炒俩菜,你来上房吃饭,爹和你好好唠唠。”

第三百五十一章 底线

“你们忙吧,一会早点回来。”连老爷子说完,就站起了身。

连守仁和连继祖略微迟疑,也跟着站起身来。

“爷,咋不多坐会?”连蔓儿在旁边听见了,就过来笑道。

“不坐了,我也得回去。耽误这半天工夫,本来打算今天给园子浇水的。”连老爷子就道。

一家人就往外送连老爷子。

“爷,晚上也不用让我奶炒啥菜。我们这有人送的菜和点心,我爹和我娘刚才还说,要挑好的给爷和奶送过去。”走到门口,连蔓儿就道。

“是啊,爹,我带菜过去,别让我娘再忙活了。”连守信也道。

“让你娘做,人家送的,留着给孩子们吃。”连老爷子就道。

“爹,你二老的这是头一份,啥时候都没说的。这次东西不少,孩子们也有的吃。”张氏就道。

连老爷子他们刚才在外面,已经看到那些士绅来来回回,给铺子里送了好些个盒子,听连守信和张氏这么说,也就没过于推辞。连老爷子暗暗点了点头,心里很熨帖。这不是他贪嘴,他是喜欢连守信和张氏这个做派。

连守信和张氏,嘴上虽然不太会来事,但是心肠还都是不错的。两口子都是孝顺、敬老,讲究礼数的人。分出去之后,但凡做了好吃的,或是请他过去吃,或是打发孩子们给他送一份过去。正因为这两口子这样,家里的几个孩子也都受到熏陶。像连蔓儿、五郎、小七和连枝儿,不用家里的大人说,遇到这样的事,都会主动的张罗。

心地纯良,心里有他和周氏,那么他今天晚上要说的事,连守信应该能够答应。就是连守信不那么精明。这事有他给指点、指点,也就差不多了。

连老爷子带这连守仁和连继祖,心情不错地走了。

送走了连老爷子。连蔓儿一家人又回到铺子里。张氏就开始收拾人家送来的食盒,将饭菜归拢归拢,和连守信还有几个孩子商量着该怎么分派。

“这几样素的。还是送给住持师父去。这几样点心,说是啥专门请的南方来的点心师傅做的,这就给鲁先生。再把这几样菜,添一壶酒,给鲁先生做晚饭…”

再有就是一会要给连老爷子送过去的几样菜,单独用一个食盒装了。

还有在铺子里干活的几个伙计和媳妇,以及给她们看青的人,也一人给分了一份菜,还有像春柱媳妇等几个住的近,平时和张氏来往亲密的几户人家。张氏也挑出饭菜来,或是一碗、或是两碗,陆续都给送了过去。

“东西不多,是个心意。咱大家伙也尝尝人有钱人家都吃的是啥。”这是张氏的话。

那些得了饭菜的人家,自然都非常欢喜感激。和张氏来往越加亲密了。

连蔓儿自家也留了一些饭菜,还有些点心、果子。已经过了晌午,她们忙着招待沈六这一行人,自家还没吃饭。

“得了,这再过一会就该吃晚饭了,咱也先别做饭了。就吃点儿这点心垫垫吧,晚上再吃饭。”张氏往窗户外面看了看,就说道。

大家都赞成,张氏就挑了两盒子点心,摆在炕桌上,大家围坐着一起吃。

“叶儿,点心啥的,我就不单独给你拿了。家里留的就放在那,你就和你蔓儿姐似的,想吃了,就自己拿着吃。”张氏对连叶儿道。

这一天。赵氏和连叶儿都没回老宅,就在铺子里帮着连蔓儿她们忙里忙外的。

“行,我知道了,四婶。”连叶儿痛快地答应道。

连守仁捐了监生,家里又有了宋家送来的钱,日子宽松了许多,还有了奔头,周氏最近的心情不错,她要忙着连秀儿的事,还要将更多关注放在古氏身上,时不时地还和赵秀娥有些口角,再加上连老爷子不知是怎地和她说了,她对赵氏和连叶儿就没有像过去管的那样严。

赵氏和连叶儿也不惹事,家里该她们干的活,都干的妥妥当当,若又空闲,都是在连蔓儿家的铺子里。

天色将晚的时候,一家人就回了老宅。连守信提了食盒,就去了上房,张氏带着几个孩子回了西厢房,开始生火烧饭。菜有了,足够她们吃的,她们只需要煮一锅饭就行了。

“你爷要跟你爹好好唠唠,总觉得,你爷是有啥事想要跟你爹说。”一边烧火,张氏就一边说道。

“也就那些事,没啥稀奇的。”连蔓儿坐在旁边一个小板凳上,正在哐当哐当地给鸡剁菜,听了张氏的话,就随口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