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蔓儿年纪虽小,却很有主意,而且还很懂事,因此,张氏对连蔓儿的行动并不太过干涉。

“也就是蔓儿,这个时候还敢往我奶跟前凑。”连枝儿就道。

“也没说啥,就是劝劝我奶。”连蔓儿就道,“我奶让我给劝通了,还说要准备点东西给咱分那。”

张氏、连守信就都愕然了。

“哎呦,你奶别再折腾咱,咱就念佛了。”张氏就道。显然,周氏的东西,张氏不敢要。

“你奶要给咱啥,蔓儿你没说要吧。”连守信也道,显然,他和张氏是一个念头。

“没,肯定不能啊。”连蔓儿就道。看张氏和连守信还在惊异,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连蔓儿就简单地解释了一句。

“我奶怕以后跟我大伯去,当不了家。”

张氏和连守信想了一会,就也想明白了。

上房忙活了几天,将行李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县城里宋家捎来连花儿的口信。连花儿还在坐月子,不方便出门,宋家老夫人请连守仁这一行去上任之前,先到县城住几天。来捎信的人,也带来的连兰儿的话,大体意思一样。连兰儿这几天也不方便出门,是因为金锁病了。

有宋家的这个口信,连守仁这一行上任的一应费用,那是不用担心了。

连老爷子和周氏也私底下商量了一番,最后确定了不能带走的那些东西的处置。

房子要有人照看。

房子这种东西,它有一个特性,有人在里面住着,它是一个样子。可若是空置起来,没人照看,不论多好的房子,它都会变样。就比如连家老宅,如果没人经常照看。不出一年,就不知道会荒废成什么样。

连老爷子和周氏又都舍不得将房子租给别人,而且他们有大片空屋,连守礼却没房可住。那外人看着也不好看。

所以,连守礼还要继续留在西厢房,负责照看老宅,直到连老爷子他们回来。

今年菜园子里的蔬菜,都归连守礼。菜园子被周氏祸害的够呛,但是剩下的,好好照看照看。也够连守礼一家三口吃的。

至于地里的庄稼,今年的收成,连守信家那六亩地的,还是归连守信。连守礼则可以分到一家三口一年的口粮。

没人愿意留下收割庄稼,连老爷子提出还是让连守礼和连守信负责。不过,又被这两个人给婉拒了,虽然这些天,周氏对他们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

连老爷子无法。干脆就将自家的二十四亩田的收割,都交给了两个叫武二狗和武三狗的兄弟。这两兄弟,只需要从收成中拿出连守礼一家三口的口粮。其余的四分之一,就作为他们收割的费用,那四分之三,则是归土地所有者连老爷子所有。

从明年开始,连家所有的三十亩地,就都交给这两兄弟来种。田租和王举人家的一样。

佃的王举人的那三十亩,现在就由王举人收回,王举人每亩补偿连老爷子一两银子。

再有,就周氏最看重的鸡和猪。

共四十只鸡,其中有两年、甚至三年的老鸡。还有二十来只今年新买的鸡。有十几只正在下蛋。

周氏恨不得将这些只鸡都带上路,连蔓儿表示支持,但连守仁坚决反对,说会丢他这个新官的面子。

新官的面子比天大。

周氏从这些鸡里面挑好的,挑了二十只出来,要带去县城给宋家和连兰儿。自然是送去给人吃的。要不是连兰儿家不养鸡,周氏还想将所有的鸡都给了连兰儿。

剩下二十只,周氏咬了咬牙,主动提出要给连蔓儿家。

连老爷子很欣慰,觉得周氏想明白了,还是心疼儿子的。只是,他觉得,这些鸡,应该填补日子过的更困难的连守礼。不过这话他也就是在心里想想,没说出来,不能打击了周氏的积极性不是。

连守信和张氏都拒绝。

周氏这么上赶着的讨好,却被拒绝了,就有些不高兴。连蔓儿那天是表态了,可却啥也不拿她的,她心里觉得不牢靠。

“奶给的,那咱就收下吧。”连蔓儿就道。

周氏的脸色这才好看起来。

连蔓儿转身就跑到连老爷子跟前,附在连老爷子耳朵边说了几句话。

“爷,我家不缺这几只鸡。要了,就是为了让我奶高兴。等你们走了,我们就把这些鸡给我三伯一家。”

连老爷子的一张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花。

还有那三只猪,已经都长到一百多斤了,现在要卖,却还卖不上啥价钱,要等着年前,再添些膘,那卖着才划算。

连蔓儿家出钱把猪都买了下来,银钱一文也不少地给了连老爷子和周氏。这几头猪,今后还是让赵氏她们喂养,连蔓儿家出饲料。等到了年下,其中一头给赵氏,另外两头归连蔓儿家。

周氏还拿几个尺头,和几件旧衣裳出来,要给连蔓儿、连枝儿和连叶儿。这个连蔓儿没要。

跟上房一家,也算是各有退让,大家里子、面子都有了。

跟连守礼一家,该帮的帮,该分清楚的分清楚。

皆大欢喜。

最高兴的是连老爷子,他将连守信叫到跟前,半晌,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好孩子,你比爹强啊。爹心里都明白…都明白…,爹最放心的就是你…”

连蔓儿就从东屋出来,结果就被呛了一下。

外屋里有烟,是蒋氏在烧火。

看见蒋氏手里要用来引火的东西,连蔓儿就停住了脚。

“大嫂,你用啥烧火那?”

第三百八十五章 书

蒋氏听见连蔓儿问她,忙抬起头来。

“这是你继祖哥写了不用的字纸。”蒋氏笑着答道,“今天不知道咋回事,柴禾不好烧,正好拿这个引火,还挺好用的。”

“大嫂,你别急着引火,给我看一眼行不?”连蔓儿忙走了过去,对蒋氏伸出手。

蒋氏迟疑了一下,就将手里拿的一卷纸递给了连蔓儿。

连蔓儿忙接过来,在手里翻了翻,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连继祖写过的字纸,分明是一本装订好的书,封面上好好的几个加黑的纂体字正是《朱子治家格言》。

连蔓儿家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也在慢慢地添置书籍。家里不管是正在读书的五郎和小七,还是刚跟着小七认识了几个字的张氏,对书籍都异常的珍爱。

而就在不久之前,连蔓儿她们四个孩子要学念书写字,还是共用一本书。后来,五郎要想多读些书,还得跟王幼恒借才有的读。

可是蒋氏这里,却将好好的一本书当做好用的柴禾来烧。听蒋氏刚才说话的意思,似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蔓儿,是有啥…”蒋氏是个聪明的人,极善察言观色,她看见连蔓儿的脸色变化,心念数转,说话就加了小心。“这不是你继祖哥写过的字纸?我一个大字不识,是不是拿错了?”

这边正说着话,连继祖掀开门帘,探出头来,手里还捏着两本书。他看见连蔓儿在,也没在意,依旧将手里的书扔给了蒋氏。

“…没用了,正好都烧火。”

“继祖哥,你烧的是书。”连蔓儿眼睛尖,已经看清连继祖扔下的那两本。也是装订好的书卷。

连继祖本不当回事,可是被连蔓儿问在脸上,就也有了些不自在。

蒋氏的脸上顿时就有些讪讪的。

连蔓儿心里立时雪亮。连继祖让蒋氏烧的东西里面,肯定是有他写过的字纸,但是也有书卷。蒋氏不识字,但是这一点她也知道。只是因为不识字,所以不知道具体那一卷纸是字纸,那一卷是书。

“这是…用不着的书。”连继祖辩解道。

既然是用不着的书。当初为什么会买来?

连蔓儿心里这么想,却没有问出来。

“继祖哥,这些书你用不着了,可是用来烧火也挺可惜的。给我行不行。我屋里有草纸,那个引火更好用。”连蔓儿就笑着道。

“都是些没用的书,你要它干啥?”连继祖就道。想来他心里也明白,烧书是不对的,尤其是还有两个堂弟在私塾上学,很缺书看的情况下。

“科考都用不着这样的书,就是给五郎和小七看,那也纯粹是浪费工夫。”连继祖就又解释道。

“科考用不着,那也肯定没啥坏处。要不。当初继祖哥买它回来干啥?”连蔓儿就道,“给我,就算我哥和小七不看这书,给我和我娘夹花样子也不错。”

蒋氏就忙将连继祖扔在地上的两本书都捡起来,扑拉扑拉上面的尘土,笑着递给了连蔓儿。

“给你,蔓儿。”蒋氏笑着道。“我不识字,看这些东西,就是两眼一抹黑。”

连蔓儿也没客气,就将三本书都抓在手里。

“继祖哥,大嫂,你们还有啥没用的书没有?都给我呀,就算不看,我摆起来。也…好。”连蔓儿就道。

连继祖是无可无不可,蒋氏却是有些心虚。即便是科考用不着的书,可正像连蔓儿所说,既然用不着,当初来买来做什么。好好的书,做柴禾烧。若是连蔓儿顶真,质问她,她也只能听着。而如果连蔓儿吵闹起来,让对面屋里的连老爷子听见了,连继祖和她都少不得要挨一顿训斥,甚至连守仁也要吃挂落。

这些书,反正连继祖也不要了,与其烧火,还不如给连蔓儿做个人情。

说起来,蒋氏心里是愿意和连蔓儿一家交往的。虽是庄户人家,但是言谈举止却一点也不粗俗。平时说话做事,也都温婉有礼,习惯给人留一线余地。就是最泼辣有心机的连蔓儿,只要你不往她脸上招惹,相处起来也极温和,说话做事点到即止,给对方留脸面。

蒋氏和连继祖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将连蔓儿往西屋里让。

“…咱家去的人多,行李就多,往下减了好几次了,还怕东西带不了。字纸这个东西,又占地方,又重,只能捡着有用的带,那跟考试没啥用的,就只好扔下了。蔓儿,你自己挑,稀罕哪本,你就拿哪本。”

连蔓儿就笑着跟蒋氏进了西屋。

连守仁和古氏都不在,只有连朵儿在炕上正逗着妞妞完。

西屋的地上,乱七八糟地摆放着有十来只箱柜,箱柜外的地上,还散乱地扔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靠墙角是一个大约三尺见方的藤箱,箱盖子敞着,里面胡乱叠放的都是些书卷和字纸,还有散落在地上,带着脚印的书卷和字纸。

“这些都是啊?”连蔓儿就问。

“大都是你继祖哥写过的字纸。”蒋氏就道。

“你要是愿意拿,就都给你。”连继祖倒是很大方。

连蔓儿就看了连继祖一眼,张氏曾说过,连继祖是被养浮了,蒋氏说连继祖不管事。在连蔓儿看来,连继祖是好是坏不说,有一点她很肯定,连继祖实际上,是个没什么心机、好相处的男人。

“行啊,那我就都要了。”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走过去,围着藤箱打量。连蔓儿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藤箱,显然是专门装书的书箱。

这藤箱做工精致,隐约还有花纹。看上去显然是有了些年纪了,但是却依旧非常结实,藤条上散发出乌黑莹润的光泽。

连守仁一家,连守义一家,哪一个都不愿意留下来。他要看着连守仁,也不能留下,家里的东西,要交给连守信和连守礼照看,他们也不愿意。

哪一个也说不听。连老爷子扭过脸,落泪了。

与周氏的哭嚎不同,连老爷子的哭是没有声息的,只是眼泪从眼角顺着略有些凹陷下去的腮帮子留下来,滑落在胡须上。

周氏动不动就会哭,而且一边哭,还要一边骂。可是在连守礼和连守信的记忆中,无论遇到多难的事情,连老爷子都没有哭过。

真是好东西,别说青阳镇,就是锦阳县城,这样的藤箱只怕也极少见吧。

不过,连蔓儿更感兴趣的还是藤箱里的书。

可连继祖还是注意到了连蔓儿看藤箱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