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习俗。一般盖房子、办喜事,帮工、耢忙的人越多,就说明这家人的人缘越好。主人家也会越高兴,哪怕用不了那么多的人,还要额外的多预备饭菜,主人家也愿意。

但是挖鱼塘,不同于盖房子。

盖房子是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家家户户,都得有房屋居住。而挖鱼塘养鱼,是为了卖鱼挣钱,是某一户人家的特殊需要。

所以,即便是有人愿意帮工,连蔓儿还是在连记铺子前贴了告示。挖鱼塘要壮劳力,每人每天供应晌午饭一顿,两素一荤一汤,管饱,另外按开挖的方数核算工钱,当天结算当天付清。至于每方开挖的工钱,则是与山上开挖土方的工钱持平。而明显的,河滩地多沙土,可比在山上挖土轻松多了。

告示贴了出去,口耳相传,来报名做工的人就更多了。

挑选人工。让两个养鱼长工领着开挖的事,连蔓儿就没有深管,而是交给了连守信,她只负责每天收工时。按连守信给她的单子,核算、兑付工钱。

四个水塘,其中一个开挖面积为六亩。深度较浅,这是打算用来种植莲藕、鸡头米、菱角的荷塘。另外三个为鱼塘,每个开挖面积平均为四亩,深度较深,打算用来养鱼。

荷塘和鱼塘都沿着河堤开挖,并与小河之间修筑有水渠相连,用于引水。另外在荷塘另一侧还设有出水口。通过出水水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水排放到地势低洼处,并引入河水的下游。

每个荷塘和鱼塘之间,还修筑堤坝。堤坝上留出空地。可栽种树木,并修筑有可通行一辆大马车的通道。

这边忙着开挖鱼塘,五郎那边已经收拾好了包裹,要去锦阳县城参加县试了。

五郎要自己去,不用人陪。一家人都有些不放心,正围坐一处,在劝五郎。

“哥,你一个人我们都不放心。要不,还是我陪你去吧。不然。让娘陪你去也行。”连蔓儿对五郎道,“毕竟是在外面,这一去就是好几天,吃喝啊,什么的,有我或者是咱娘去照看。总比别人强。”

“是啊。”张氏跟着点头,“五郎,还是娘跟你去吧。”

“不用。”五郎摇头。他知道,家里现在是正忙的时候,铺子里、鱼塘那边都离不开人。要是连蔓儿或者张氏跟着去照顾他了,留在家里的几个人身上的压力就会增大,怕是忙不过来。

而且,他认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完全可以独自去县城考试,自己将自己照顾好。

“就在县里,也不远。我都去过一趟了,人头啊、地方啥的,我都认识。”五郎又接着道,“再说了,还有幼恒哥帮忙安排,啥都是现成的。你们一点都不用担心。”

连蔓儿担心还是担心的,但是五郎的话也有道理。

五郎这次去锦阳县城考试,估计要在县城住上十来天。宋家早就打发人来过,连兰儿也让人捎了口信来,都说让五郎进城,就住过去。另外,王幼恒也早就说了,让五郎住到他家,到时候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到日子去考院考试就行了。

王幼恒过完年,就从县城回到了镇上,每隔一天,都会来三十里营子,向鲁先生请教文章。另外,他还搜集了许多县试的备考资料,和五郎分享。

县试是由知县主持,出题人也是知县。在科举考试的一个个台阶中,这最初的一个台阶县试,因为完全由知县把持,所以自由度比较大。弄清楚知县大人的好恶,就成为是否能够通过县试的一个关键。

王幼恒带来的备考资料,就包括锦阳县现任的知县大人历年参加科考的考卷券本,还有他曾经出过的题目,还有这位知县大人平时所做的诗文册子,甚至还有“内部人士”猜测的考题等。

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俩个也利用他们在县衙的人脉,帮着搜集了不少的资料。

不仅王幼恒和五郎仔细地看了这些资料,鲁先生也看了,之后还专门就这些资料,给两个学生做了解析。

连蔓儿当时坐在外间旁听,对鲁先生的见解之老道、深刻,深有所感。

这三家都邀请五郎,不过,五郎哪一家也没答应。他约了同窗三人,打算四人结伴,到县城租住房屋参加考试。

连王幼恒的邀请都没有答应,只说已经跟同窗约好了。

不得不说,五郎的年纪不算大,却非常的有主意。

不过,王幼恒还是坚持将一座离考院不远的小院落借给了五郎,据说那里一切应用之物都是齐全的,还有王家可靠的仆佣在里面料理。

五郎就和王幼恒商量好,到时候他们几个人的一应使费,都要他们自己出。也就是给仆佣的打赏,另外就是吃食这些费用,五郎和他那几个同窗商议好,大家均摊。

王幼恒今年也要参加县试,他跟连蔓儿说了,到时候会照顾五郎。五郎又坚持不要家人跟着,最后,一家人还是依了五郎的意思。

去县城考试,自然需要花费。

“哥,你要多少钱?”连蔓儿就问五郎。

五郎是个心里有成算的,早将在县城十几天的花销计算过了,就向连蔓儿说了一个数目。

“三两银子就足够了。”五郎道。

“穷家富路,多带点儿。”连守信就道。

“对。”张氏也点头。

连蔓儿想了想,就称了四两的碎银子,又拿了一吊钱,另外,又拿了五串钱,并一小袋子的零碎铜钱,交给了五郎。

五郎这次去县城,住的地方有王幼恒提供,不用钱,吃喝这些和另外三个人分担,也花不了太多,一两银子花不了。不过…

“给那些伺候人的打赏,这个不能省,要多给。…天还冷,娘给你带了炭炉,考试的时候也能带进去。到了那,炭咱另外买。哥,炭钱你可别省,挑那好的,没有烟的买。”连蔓儿一桩桩地帮五郎计算着,“还有车马费,…认识些朋友,一起喝茶、吃个点心,这个也要花钱。”

“虽说幼恒哥家就在那,有啥事能找他。不过,哥你手里还得留点儿应急的钱。…不住幼恒哥家,可还是得去幼恒哥家拜拜长辈,得准备礼。…宋家老夫人那,人家打发人来说了一次,这也是个人情,也得去看看…”

“这些我都想到了,三两银子,足够了。”五郎就道。

虽是五郎这么说,连蔓儿还是将称出来的银钱都给了五郎。另外,她又用荷包装了两个小银锞子,让五郎贴身带着,以备不时只需。

张氏将五郎带的衣裳鞋袜都检查了一遍,生怕他衣裳带的少,到县城会受冻一样,连蔓儿则帮着查看笔墨纸砚、考篮等。

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的,五郎又去向鲁先生辞别。鲁先生自然也要嘱咐一番,之后,众人才松五郎上了车。

“…都放心吧。”五郎在车上坐好了,又探出来头来说了一句。

送五郎的车远去,张氏扭过头来,连蔓儿就瞧见她的眼圈红了。

儿子第一次独自离家,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去就十多天。张氏不习惯,舍不得。

这是每一个母亲都难免要经历的,要想儿女有出息,就必须要放飞。

五郎去考试,小七就变成了一个人去上学。

张氏就跟连守信说她不放心,让连守信每天接送小七。

“以前有他哥,咱不用操心。现在就剩他一个人,这每天来回也没个伴儿。”

连守信犹豫都没犹豫,就立刻答应了。

不同意的是小七。

“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再让你们接送,同学都该笑话我了。”小七抱着大花,“就在镇上,这才多远啊,这路上也都人来人往的,谁都认识我。爹、娘,你们还有啥不放心的。”

小七已经在私塾上了一年的学,是没必要接送的。

张氏说要接送,连蔓儿理解为这是一个母亲,在意识到依偎膝下的孩子总有一天要展翅起飞,而这一天并不遥远了事,那种酸酸的、软软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依恋不舍。

这天早起,吃过了早饭,连蔓儿从宅子里出来,在自家的庄园上走了一圈,入眼星星点点的嫩绿,无不宣示着,春天的脚步已经来到的门槛,扑面而来的风,也没那么冷了。

已经过了春分,白天渐长,夜间渐短,万物焕发出生机。

连蔓儿查看了连记的生意,看了鱼塘开挖的进度,又看到这生机盎然的绿,她的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

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内宅,走到院当心,就听见了张氏和连枝儿的笑声。

第四百七十五章 鹅鹅鹅

连蔓儿有些奇怪,就加快了脚步,挑起门帘,走进东屋。

张氏和连枝儿都坐在炕上,两个人的中间,有几团嫩黄色的毛茸茸的团子在缓缓地蠕动着。

“呀,小鸡孵出来了!”连蔓儿立刻喜的叫道。

连蔓儿忙跑到炕沿跟前,探着身子朝炕上看去。

五只毛茸茸的小鸡仔,每一只不过她的拳头大小,挤在炕上的日影里,嫩黄的嘴里还发出嫩嫩的叽喳叫声。

“鸡都孵出来了,那鹅那?”连蔓儿一边问,一边朝炕梢看过去。

闸板那一侧的阴影里,羽毛蓬松的母鸡还老老实实地趴在鸡窝里。在鸡窝里的蛋没有全部孵化之前,尽职尽责的母鸡是不会离开的。

“鹅蛋还得等几天。”张氏告诉连蔓儿。

鸡蛋孵化,大概要二十一天,鸭蛋孵化,一般是二十八天左右,而鹅蛋孵化用的时间最长,一般需要三十天。

今天是二十一天头上,五只小鸡先陆续破壳了。

连蔓儿也上了炕,将一只小鸡仔捧在手心里。小鸡仔的羽毛软软的,身子热热的,连蔓儿都不敢用力,又轻轻地将小鸡仔放下了。

去年她们从集上买的小鸡仔,要比这几只更大一些。小鸡仔刚孵化出来,还十分脆弱,一般拿出来卖的小鸡仔,要在家里先养上十来天。而这十来天,也是小鸡仔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这几只都能活下来吧?”连蔓儿自言自语地道。

“应该能。都挺壮实的。”张氏说着话,就下了炕,拿了一个篮子来,在里面铺了干草和棉絮,然后将几只小鸡放进篮子里。

刚孵化出来的小鸡适应能力差,外面的天气还很寒冷。这些小鸡要继续在屋里。享受最精心的照顾,度过它们鸡生中最初的几天。

晌午,从私塾回来的小七听说小鸡孵出来了,一放下饭碗,就跑来要看小鸡。

小七跑进屋,就听见从他怀里传出喵的一声叫。富态的大花从小七怀里跳出来,轻巧地四肢着地,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

篮子里的几只小鸡突然就都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还在孵蛋的母鸡也抬起了头,咯咯地大叫。

小七把大花也带来了。

大花比小七还迫切,不过一眨眼的工夫,它就跑到了篮子前,一只毛茸茸的爪子就搭在了篮子边上,毛茸茸的大脑袋也朝篮子里伸了过去。

小鸡和母鸡的叫声更急促了,那孵蛋的母鸡伸长了脖子。甚至从鸡窝上站起身。

连蔓儿忙将大花捞起来,抱进怀里。大花的那只爪子却还勾在篮子上,不肯放开,连蔓儿只好又动手,强将大花的爪子扒拉了下来。

“小七,你咋把它给带过来了。”连蔓儿说了一句小七,就开始点着大花的头,训斥大花。

“大花你想干啥?你个馋猫,虾皮还不够你吃的。你看看你这肚子,都吃圆了。那么多肥耗子,随便你抓着吃。那边是咱家的鸡,你要敢抓着吃,就剁掉你的爪。”

连蔓儿一脸凶恶地教训大花,大花扭头朝篮子那边瞄了一眼,被连蔓儿一巴掌拍回来。大花的猫脸上满是最纯真、无辜的表情,还喵呜地朝连蔓儿叫了一声。

那叫声也全然是无辜的。

“你别和我装,我还不知道你。大花你给我记住了。以后不准你靠近咱家的鸡。你敢靠近,就断了你的虾皮。”连蔓儿接着训斥大花。

喵呜。大花又无辜地叫了一声,然后,就趴在连蔓儿的腿上,舔起了爪子,似乎对那些小鸡根本就不再关注了。

小七这个时候正趴在篮子旁边,用他的小胖手,将一只只的小鸡仔都给摸遍了。

摸完了小鸡仔,小七还不满足。

“小鹅得啥时候才能孵出来啊。”小七看着鸡窝,大眼睛忽闪忽闪地说道。

“着啥急,过几天就孵出来了。”张氏从外边走进来,笑道,“不过,小鹅可没小鸡仔这么老实,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叶儿家的鸡也是这几天,不知道孵的咋样?”连蔓儿就道。

“刚听你三伯娘说,说是已经孵出来十只了。”张氏说着话,就拿着针线上了炕。

“我哥的?”连蔓儿看张氏手里拿的鞋底子,看样子应该是五郎的。

“嗯。”张氏将针在头发里磨了磨,就对着日光纳起了鞋底子,“再过两天,你哥就该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