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儿几个带着大宝玩了半晌,小七就带着人过来,将大宝抱到前头去了。因为看着时辰不早,秦若娟也起身,带着丫头到厨房去,安排晌午的饭菜。

“…挺不错的,一点不娇气,还和人…”连枝儿就跟张氏和连蔓儿夸秦若娟。

“嗯,五郎这个媳妇算是娶着了,”张氏点头。“是个做当家的媳妇的样。以前啊,我也担心,怕娶个娇气的,脾气各路的。那一家子可就不好处了,现在这样,都挺好。”

“我看她也不拿大。在我跟前这样,在那边大嫂子和二嫂子跟前,她也不摆架子。这个挺难得的。”连枝儿又道。

张氏和连蔓儿就都点头。

“…就很好,不算盲婚哑嫁。以前就认识。那时候我和娘就品过她,做人心里有数,说话做事都算有涵养。”连蔓儿就道,“一方面是嫂子这个人,这个性格。另一方面,还有咱家人的影响。”

“…你姐我就不说她了,她家那边是啥挑都没有。”张氏就对连蔓儿道,“蔓儿,这些天,你得跟你嫂子好好学学,学学人家这做媳妇的规矩。”

“嗯。”连蔓儿点头。这些天,张氏没少跟她说做媳妇的规矩,而且,过几天等她回到府城去。还要专门请人教她。连蔓儿更知道,除了那些规矩,还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入地随俗。

比如说秦若娟进了连家的门。就要随着连家的规矩,她以 了沈家。也要随沈家的规矩。毕竟,现在一家人之所以这么看好秦若娟,与秦若娟很主动融入连家的氛围这一点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当时都是稀里糊涂就过来的,”连枝儿就道,“蔓儿肯定跟我不一样,那样的人家,规矩肯定不少,人口也多。…蔓儿的婆婆,还不是亲的…”

连枝儿话里的意思,很替连蔓儿往后的日子担忧。

“蔓儿以后肯定是没有你省心,”张氏就道,“不过啊,这事情也两说着。那天,我跟你姥姥,还有你舅妈她们都唠过,头一个,婆婆不是亲的,那也…,好在那位大太太好像一直跟着大老爷在外头,不咋在家。再有一个,六爷在家里当的起家,他能给蔓儿做主。”

难得地,张氏竟然没有教连蔓儿要在对待婆婆的问题上以心换心,当初,往外嫁连枝儿的时候,张氏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连枝儿跟吴王氏以心换心的。

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还有她自己的经历,张氏其实也不是完全不懂得变通的。

“…蔓儿这婆婆就跟咱们不是一路人…一看就厉害,心机深…”张氏又道。张氏对沈三奶奶的印象很好,对于大太太石氏,却始终有些隔膜。其实石氏也并没有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能说是两个人的气场差异太大了。

“娘,姐,你们也不用为我担这份心。”连蔓儿想了想,就道,“我估计着,往后我们应该能两不相碍吧。”

在亲娘和亲姐姐面前,连蔓儿说话也不用藏着掖着。石氏固然不好惹,可石氏在沈家并没有实权。

“…礼数上做到了,谁敢挑拣我。至于别的,那就看缘分吧。我也想有个像咱娘这样的婆婆,那我可就有福了。”连蔓儿最后又笑道。

“你还笑话起娘来了。”张氏听连蔓儿将话题转到她身上,笑着嗔道。

“蔓儿成亲,这要忙活的事可不少。”连枝儿就道,“今天来的时候,大宝他爷奶都说了,让我和家兴问问,有啥用人的地方,看家兴能帮着干啥…”

“你们一家子的事也不少,家兴也有家兴的事…前两天,你婆婆也跟我说了…”张氏心中欢喜,嘴上却说道。

“娘,你咋还说这样的话。别的事,能跟蔓儿的终身大事比吗。”连枝儿就道。

张氏心里本就乐意让闺女和姑爷来帮忙,见连枝儿这样说,知道吴家那边是真心诚意的,也就高高兴兴地点了头。

“…你们都跟着去,咱得把你妹子这事办周正了…”

第一千一十四章 大聘

在三十里营子的老宅住到初五,吃了破五的饺子,连蔓儿一家人就收拾了行李,车马浩浩荡荡地返回府城。这次返回府城的车队里头,除了连蔓儿一家六口,还带上了吴家兴、连枝儿两口子。

大宝也被带了来,跟张氏、连枝儿一起,坐了连蔓儿的马车。连蔓儿的马车因为是按照县主的品级制造的,比家里其他的马车都要宽大舒适。

虽然还在正月里,可接下来就要筹备连蔓儿的婚事,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张罗。吴家兴和连枝儿都是过来帮忙的。吴家兴能说会道,于世路上机变透亮,就跟着连守信、五郎在外头帮忙。连枝儿虽比不上吴家兴能干,就在内宅帮着清点、查看东西,却比任何人都要稳妥。

连守信和五郎也很乐意带吴家兴和连枝儿来。吴家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大,这两口子往后也要当家理事,现在跟着帮忙,也是一种历练。

当然,这也是一个机会,让府城中各官宦大户人家熟悉吴家兴和连枝儿,让这两口子能够融入连家在府城的交际圈子。

除此之外,更有感情上的因素。连家操办事情,并不愁没人帮着张罗。但是吴家兴和连枝儿两个人来帮忙,这意义又格外的不同。当初连枝儿出嫁之前,都是连蔓儿陪着的。如今妹子连蔓儿要成亲的,做姐姐的也想多陪一陪自己的妹子。

回到府城,依旧给吴家兴和连枝儿另安排了小院居住,每天吴家兴就到前院帮忙,连枝儿则带着大宝到后院来,帮着张氏、连蔓儿和秦若娟料理事务。

大宝很乖,只要有连枝儿在跟前。就让小丫头带着他玩他就很开心,从不哭闹。这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得的。

“从小看大,大宝往后长大了,也是好 。”连蔓儿就夸大宝。爹娘都是好脾气的人,家庭环境也和谐平顺,对大宝虽然疼爱,却并不溺爱,大宝要长歪说起来也不容易。

“想你爷和你奶不?”闲暇之余,娘儿几个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就抱过大宝来,哄着他说话。

“想…”大宝吃了一嘴的桂花糕,奶声奶气地道。

“你爷你奶没白疼你。”张氏就笑。“等再过两天,你爷你奶也该来了。”

本来,吴家兴和连枝儿要跟来帮忙,大宝是要留给吴王氏的,因为怕他跟着。连枝儿就没工夫和精力帮着料理事情。可连枝儿舍不得大宝,大宝也太小了,还离不得连枝儿。还是连蔓儿说了不碍事,连枝儿才带了大宝来的。

只要连枝儿能来,能不能实际帮上忙都是小事。而且,家里人多。那么多的丫头小厮,也不怕没人带着大宝。

吴玉贵和吴王氏自然也要来参加连蔓儿的婚礼,两个人也不肯白白来喝喜酒。也说要帮忙。只不过,大正月里,吴家也有不少事。因此,老两口子先让吴家兴和连枝儿带着大宝来了,他们在家料理料理。也要来。

不只是吴玉贵和吴王氏,赵氏和连叶儿。还有张青山、李氏等人也会一起来。

时光过的极快,府城里接连又下了两场大雪,转眼就出了正月十五。正月十六,就是沈家和连家约定完聘的日子。

这一天连蔓儿起身,早早地装扮了,被众人簇拥着坐在屋里。一屋子人正在说笑,听得外面鼓乐声越来越近,就知道是沈家送聘礼的人到了。接着,就听得礼炮声响,这是沈家送聘的人到了门口,连守信、五郎、小七等带着人接住了。

果然,就有小丫头跑进来禀报,说是沈家送聘的到了,已经被迎进了前厅待茶。紧接着,就又有小丫头送了礼帖来,众人笑着传看。连蔓儿还没将礼帖看完,前面就又打发人将沈家的婚书送了过来给她过目。

合宅上下喜气洋洋,又听得礼炮响,这是连家的宴席已经准备好,请来送聘的沈家众人入席吃酒。

外头欢天喜地、热热闹闹,连蔓儿的屋中虽略显安静,却也是喜气洋洋。这一天,连蔓儿并不需要出去待客,只在屋里坐着,连枝儿带着大宝,还有连叶儿在屋子里陪着她。

外面开宴,这边屋里也摆了小炕桌,丫头们流水似地端了饭菜上来,连蔓儿只挑她们姐妹们喜欢吃的留下,也摆了满满一桌子,姐妹三个带了大宝围坐一起吃饭。

大宝还小,吃饭的时候脖子上戴了围嘴,连枝儿先将蒸好的酥酪喂给大宝吃。

“蔓儿姐,我刚才出去看了,六爷送来的聘礼摆了满满一院子,多少个箱子,我都没数过来。”连叶儿兴冲冲地告诉连蔓儿道。

大宝一边吃酥酪,听见连叶儿说很多箱子好东西,小家伙就激动了。

“别闹,”连枝儿赶忙哄大宝,“好好先吃了饭,等吃饱了,咱和你姨一起到外头看去。”

连蔓儿因为一直在屋子里坐着,这个时候也只是看过了礼帖,并没见到实物。

“嗯。”大宝是个听劝的孩子,连枝儿这样说,他就真乖乖地吃东西。

这边姐妹三个慢悠悠地吃过了饭,等到前面的宴席散了,送了沈家送聘的人离开,已经过了晌午。

张氏、李氏、吴王氏、赵氏等人就过来,叫了连蔓儿一起去看聘礼。沈家送了聘礼来,就摆在院子里,要等大家都看过了,才会收进库房。连蔓儿从屋子里出来,果然见院子里头几乎被大大小小的箱子站满了,入眼满是红艳艳的喜色。

沈家的聘礼极周全体面。也极厚重。

首先便是装了满满六箱子的银元宝,两箱金元宝,这是沈家送来的聘金共白银六千两,黄金两千两。然后是两套赤金镶珠点翠的头面,另有金珠两匣,玉璧两匣,钗环戒指四匣,衣服及各色尺头共六箱,其余饼、柿、福丸、糖果、鸡、鸭、大烛、礼香等不一而足。

沈家送的聘礼如此,连家众人都非常高兴。沈家聘礼完备、贵重。显见是看重新娘子,看重这门亲事,看重连家这门姻亲。连家众人自然觉得脸上有光。

等点收了聘礼。一家人又回屋中坐下。沈家这次送聘,连同也送来了选好的婚期。两家商定,沈六和连蔓儿的婚期,就定在二月初十。

“这眼瞅着没几天了,”连守信就道。“我看大体该准备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这几天,咱们大家伙再加把劲。”

众人都笑着应声,五郎就拿起礼帖来,一家人商量如何处置沈家送来的聘礼。

这些聘礼,其中一部分。连同连家的回礼,已经送给沈家送聘的人带走了。至于那些糕饼,是要散给众亲友的。还有糖果之类,也会留下消耗。

五郎现在要跟大家商量的,是其余的东西,包括聘金,要如何处置的问题。这个年代。关于聘金和聘礼,习俗上是由女方娘家人自由支配。并没有一定的规例。像用聘闺女得到的聘金给家中儿孙娶媳妇这种事,也并不少见。

连家自然不会做这种事,别说现在家里条件不需如此,就算是一家子依旧贫穷,也不会做这样卖闺女贴补儿子的事。

别说连守信和张氏不会做这样的事,就是五郎和小七也绝不会答应。连蔓儿对此很有信心。

“六爷给的这聘金,别说是在咱辽东府里是头一份,就算放到外头去,那也没几户人家能比得上。”连守信就道,“我的意思那,这些聘金,咱一文不留,都给蔓儿带过去,给蔓儿压箱子底。”

“我也是这个意思。”五郎就笑道。

张氏和小七也都点头,秦若娟自然也没有别的话说。其实,对于这些聘礼的处置,一家人早都有了腹稿,原则就摆在那。当初聘连枝儿的时候,也是照此办理的。

除了聘金,其他那些头面、首饰、衣裳、尺头等,一家人的意思也是什么都不留,都给连蔓儿再带回去。一般体面的大户人家也会将聘礼返回一些,但是像连家这样,一文不留的,还是少数。

“咱聘闺女,是花钱办个高兴,还能指望着从这个上头赚钱?别说咱现在这样,就算搁在以前,咱也不能这么办。沈家送来的,都给蔓儿带过去压箱子底。让咱蔓儿往后一辈子都吃用不尽。”连守信又道。

“就算没这些,咱给蔓儿准备的,也够蔓儿吃用几辈子的了。”五郎也笑道,一面又从袖子中拿出一个锦盒来,递给连蔓儿。

“这是什么?”连蔓儿接过锦盒,并没打开,而是先问五郎道。

“这是六爷单独交给我的,没写在礼帖上。”五郎就道,“我也没看,就拿来给你了。”

除了大面上的聘礼,沈六又另外送了东西给她?不知道会是什么东西。连蔓儿摸了摸锦盒,心里想,这锦盒里会是什么那。拿在手里分量很轻,应该不是金玉之物。

“难道是银票,他攒的私房钱,现在交给我表忠心的?”连蔓儿心里想,轻轻地打开了锦盒。

第一千一十五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章)

连蔓儿打开锦盒,就见宝蓝色的丝绒垫上放着一张纸签,并不是什么印号的存票。连蔓儿忍不住嘴角含笑,也是,就算是沈六要向她表示,把私房钱送给她保管,那也不会急巴巴地在这个时候,还经过五郎的手送过来。要送,那也是两个人成亲手,亲手送给她才是。

这么想着,连蔓儿就瞧着锦盒中的那张纸有些眼熟。连蔓儿不由得挑了挑眉,怎么会不眼熟那。那正是她亲手送给沈六的,连家顺德坊烤鸭店的二成干股文书!这文书,就这么放在锦盒中,还是她送给沈六时的样子。

这几年,沈六根本就没动过这两成干股。这个时候,又送了回来。

连蔓儿想了想,就明白了沈六的意思。她又将锦盒的盖子合上,递还给五郎。

“哥,这个不是六爷给我的,是给你的。”连蔓儿笑着对五郎道。

连蔓儿刚才开看锦盒,并没有背着一家人。不过,大家虽然心里好奇,但却都认为这东西是沈六给连蔓儿的,因此谁也没上前来看。连蔓儿这样将锦盒又交给了五郎,大家就都有些奇怪。

“是啥东西,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哥的?”张氏就问。

五郎就在众人的注目中有打开了锦盒,他一看,也明白了过来。

“六爷是把咱送去的烤鸭店干股给送回来了。”五郎就道。

一屋子的人立刻也都明白了。这几年,沈六虽收着这干股的文书,但是却从没从顺德坊的帐上支取过银钱。连家送过去的干股分红,沈六也没有收下。只让存到银号中去,说他什么时候用有用度,再向五郎要。

这个时候,他又将干股的文书送回。一家人就都明白,沈六从来就没打算收过这个东西。当时之所以没有拒绝连蔓儿,而是收下了干股的文书,不过是想安他们的心。只怕,沈六心里早就计划着,什么时候要完璧归赵的。

五郎掂了掂锦盒。叹了口气,一直以来,沈六对他们都是另眼相看、以诚相待。不管那个时候沈六是不是心里已经有了要娶连蔓儿的打算,沈六的这份情意都十分厚重。

“顺德坊开业到今天,六爷没少帮忙。没有六爷。也没有顺德坊的今天。”五郎就道。

连守信、张氏、小七几个都跟着点头。不仅是在府城的顺德坊,还包括在其他州府,以及京城开办的顺德坊分店,没有沈六的人脉和暗中的支持,都不会那么顺利,也不会有今天这般的兴旺。

“六爷把这干股又送回来,这是待咱们亲厚。”连守信就道。“不过,这干股还是该给六爷的。”

就算如今沈六成了连家的姑爷,那也没有白使唤人家干活的。

“对。”五郎等都点头,又将那锦盒合上。递给连蔓儿,“蔓儿,这个还是你拿着,过门的时候。再交给六爷。”

连蔓儿笑着不肯接。

“他这么送回来,也是他的一份心意。哥。你就收着吧。他也不缺这个钱。”连蔓儿就笑着道。

“话不是那么说。”张氏就道,“六爷这么着,是他的好意。送回去,那也是咱们的好意。你们兄妹俩谁也不用推,我和你爹说了算,这个东西,蔓儿你就拿着。”

“姐,这些干股你拿着,也不用给六爷,正好你都留着做私房钱。”小七就嘻嘻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