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喊了几声,县委大院一片安静,只有一只秃毛公鸡不慌不忙的从车前迈着太空步走过去。大概觉得领地被侵犯,这只傻鸡回过头又狠狠啄了几下汽车轮胎。王路又按了几声车喇叭。过了一会,有个围着围裙的食堂大师傅模样的中年人,他颠颠的跑过来,看看车子,接着一脸惊喜:“是万林来的客吧?是找俺们赵书记的吧?”

王路笑笑,拍拍车门:“哎!哎!都下来,活动下啊,到了啊!”

这群孩子,几乎就是脚打着飘的下了车,这一路颠,骨头没散了。赵学军扶着县委大门干呕了几声,王希走过来,扶着他,从兜里掏出一颗酸三色给他:“嗯,甜甜嘴就好了。”赵学军笑笑,将糖块放进嘴巴里。

大师傅自称老段,他将这群人让进食堂,挺利落的将早就做好的杂粮面下了锅,没一会儿,粗瓷大碗满当当的六大碗面条就上了桌。哨子是海带土豆茄子块加肉沫儿,闻上去就很香。

赵学文看着脸盆大的面碗,几乎要愁死,他扒拉了几口,对着蹲在一边吸着旱烟的大师傅老段问:“叔,我爸爸呢?”

老段磕磕烟袋锅子,笑眯眯的解释:“赵书记在小山头打井类,吃罢饭俺带你们去,先吃饱,吃饱了有力气,要走好远得嘞。吃吧!吃吧么,俺和了好多面,赵书记给了半个月的细面饭票,一个月的肉票呢。吃吧!有肉,都是肥肉!”

赵学军实在没胃口,但是还是吃了半碗,喝了一大碗面汤。吃罢饭,王路跟孩子们告别,说四天后来接他们,他部队上也有事。与王路叔叔告别后,老段带着他们一起顺着县城边的小路向县城外面走,他们走了一小段,天就黑了下来。

王瑞在哪里都是活泼的,他看大家不说话,就没话找话:“哥,你说,把我卖到这个山里,我觉得吧,我就再也出不去了。”

要说么,老段这人也有个意思,他嘿嘿笑着,扭头对孩子们说:“可不是么,日本鬼子来都不敢来了么,进来就出不去了么。”

“哎?日本鬼子来过?”赵学兵感兴趣了。

老段颠颠的走在前面,背着手得意洋洋的:“来过么!又走了么!他们看着这地儿么(没)甚抢的,就吃了两口咱江关的土走了么…咱这地儿,美得勒,甚兵都留不住么,日本鬼子,匪兵强盗…宪兵…就连知青也走了么!”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赵学军再也走不动了,他蹲在地上气喘吁吁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赵学文走过来,蹲下背起弟弟,又背了大约三十分钟,远远的山坳坳那边有人招呼:“那是老段么…”这一声后,孩子们又听到了好多好多来自远山的回声。

老段大声回答:“是的咧!”

那边大笑着又喊:“么让狼叼去?!”

“叼我作甚,俺又么有全国粮票!快些吧,娃们都累坏了么…咋不早点来!”他说完,扭过头,冲着孩子们嘿嘿笑:“娃,来接你们了么。”

一位穿着记忆中姥爷那样的黑袄,黑褂子的老乡笑眯眯的走过来,伸手接过赵学文背上的赵学军,语气里遮盖不住的疼惜:“上车,上车,车上舒坦嘞…可怜的,累坏咧。老段就是个球东西,娃,咱家去!”

那之后,赵学军的记忆便散乱了,一场车祸,毁了他的根基。几个小时的颠簸,外加坐在驴车上的两三个小时的上坡下坡,赶车的大叔一声一声的调子,听的他肝颤,那顿颠簸后。他迷迷糊糊的感到,自己被人抱着,脱了衣服,脱了鞋子的被塞进一个暖洋洋的地儿,就这样昏昏沉沉的睡去了。他能感觉到,那是爸爸的怀抱,那怀抱令他无比安心。

第二天上午,几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夹杂着妇女的清脆笑声,一声带着山里汉子训羊的甩鞭喝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追赶…赵学军迷迷糊糊的从被窝里坐起来,他揉揉眼睛,吓得又缩进被窝。

笑声更加大了…

茫然四顾,这一口山里人常住的老窑洞,窑洞是新掏的,窗户上窗棂纸上还粘着没褪色的大红双喜字。看看身上盖的被子,那是大牡丹绿叶叶新喜被。赵学军看看两边,原本应该睡在他身边的人看样子早就起来走了。有些人没良心,就留下他一个,独自面对一群村里的老奶奶,老大娘,外加大姑子,大婶子的围观,那边连窗户上都趴满了看客…

赵学军看拿被子遮掩着自己发冷的光肩膀,伸着脑袋四下找衣服。这时,人群走出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婶,先是摸摸他脑袋,然后特亲切的问:“娃,睡醒么,么睡醒,再眯会么。”

“婶婶,我睡醒了,我衣服呢?”赵学军一开口,屋子里就是一阵乱笑,整的他尴尬无比。

大婶取过一边叠的整整齐齐的衣衫,递给他,赵学军接过去迅速穿好,爬出被窝,等他穿好鞋,站到地上,有个很漂亮的小媳妇端着一个红色的洗脸盆进了屋。放下后,笑眯眯的看着他说:“洗涮,洗涮。”

“那是俺儿媳妇,这是她的新房。”大婶笑眯眯的介绍着,手脚不停的把被子叠好了。

赵学军找到自己的包包,取出毛巾,牙刷,牙膏,开始在尴尬的气氛中,给全村的奶奶婶婶表演打扫个人卫生。这段时间,只要他有动作,那就是一顿莫名其妙的笑,搞得赵学军不断的顺拐。收拾完自己,他很老实的坐在炕沿,实在羞涩不知道该这么好。这家的大婶端着方桌,桌子上放了一个小锅子,碗碟。她将桌子放到炕上,帮他盛了米汤,给上了小咸菜,外加的还给了他一支筷子串起的三个开花大馍馍。

赵学军看着那三个开花大馍馍,就愁死了,他喝了一碗稀饭,吃了半个馍馍后,讪讪的把碗推过去对大婶说:“婶婶,吃不下了,要不我中午再吃。”又是一阵大笑。

笑完,他的一只手就被村里一个老太太揪过去,先是摸摸,再翻过来,倒过去的看着,看完还跟别人显摆:“都来看看么,啧啧,这娃的手,细发发的,绵绵的么。过来看看么,哎呀,真真是,手绵绵很有钱,手干干去种田…”

赵学军低着头,被迫半举着手,尴尬的由着那群人摸来摸去,最后他终于忍无可忍的对大婶说:“婶婶,我爸爸呢?”

“爸爸?”

“哦,爹,我爹呢?”

赵学军跟着大婶的小儿子,慢慢的向村外走,这一路,他就是个被参观物,成群的山里娃叽叽喳喳的身后跟着。走几步,他就得停下被人打量,问话,被拍头。

小山头村,是个自然村。这里居住了大约百十户人家,这些人祖祖辈辈的过着憨厚质朴的生活,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去过二十多里外的江关县城。赵建国带着班子来这边原本也是有着很大的理想跟抱负。

可是摸清现状后,他所有的计划都改变了。他觉得一个县,想在这次改革中,找到最正确的道路,不是激进,也不是保守,而是踏踏实实的先解决了民生再说其他的。江关县自古缺水,水是人们的第一生命,所以,不管有着多么大的理想,都应该踏踏实实迈出第一步。

所以,赵建国带着班子,先考察了江关县周边现状,接着把班子拆开,分到各乡镇,开始了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给老百姓解决吃水问题。所以,修麻池(土话:修蓄水池),挖深井这是江关县新领导班子做的第一份工作。

赵建国承包了这里最最贫瘠的小山头村。这里自有人类居住开始,就要每天走十几里地,去山凹里的一个低洼处汲水。遇到旱天,那山凹的地井就会干涸。村里人就靠着家家都有的蓄水井里接的雨水用。赵建国他们找了省城的技术员,在村里村外里测量了一个月,终于在村里找到了一个点。在确定有水之后,赵建国就再也没下过山,县委有事儿也是在村里就地解决。这个年代,这老区的领导都这样,不是单单一个赵建国。

小山头的太阳,似乎要比万林市的太阳毒辣些。赵学军好不容易摆脱了参观团,跟着大婶的小娃走到了村边的一个平整地,那边远远地他就能看到挖井架子,他用手遮挡着日头,看着那边,有多久没见过爸爸了,他却能从那群人里,一眼就认出他来。虽然他穿的很破旧的衣衫,虽然他灰头土脸像个老农一样蹲在那里,向井地观望。赵学军仍能认出那个属于父亲的脊梁,他大叫了一声:“爸!”

赵建国站来,侧头看着,接着大笑着跟别人介绍:“这是俺的三儿,最小的娃。”说完,他跑过来,走到儿子面前蹲下,亲昵的看着他:“不该叫你来,受罪了,受罪了。”说完,他抬起手,摸摸儿子的脑袋又问:“胸口闷不闷?”

赵学军泪如雨下,连连摇头后,搂住自己的爸爸说:“爸,要不,别干了,回家吧,我养你。”他心疼的不行了,自己的爸爸,现在那是胡子拉碴,瘦了三圈,老了十岁。他发过誓,这辈子要父亲享福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

“臭小子,说什么呢,就要出水了,你爸我啊,这辈子…就是个没出息的,享福就憋死了。”赵建国抱起儿子使劲搂搂又放下。那边的山娃哄堂大笑,表示不屑。他们父子走着,赵建国唠叨着:“来了这里,才觉得,这辈子活的不值,亏着这里的百姓呢,你说爸爸,一个月拿着好几十块钱,大米白面吃着,每天还抱怨呢,以前也受过罪,觉得自己该享福的。哎…错了,都错了…”

走到井边,赵建国把儿子放下,指指那口深井说:“儿子,这是爸爸的井。”他说完,跟那些乡亲介绍自己的娃,介绍了一圈后,他就又蹲回井口原地不动了。

赵学军乖乖的坐在一边的石磨盘上,看自己老爹,没一会,赵学文他们颠颠的跑了回来。他们已经在这附近玩了一会,也感慨了一会了。看到赵学军,他们便很兴奋的过来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大堆话,说完,拉着他就跑。大概的意思就是,在村口那边,有个惊奇的地儿,赵学军一定猜不出,那是什么地儿。

第21章

赵学军被王希拖着小跑着走,他们越跑越快,赵学文他们很快被甩到后面。

穿越过几孔村子边边的窑洞,惊跑几只在路边自由觅食的公鸡土狗,顺着一条越来越顺畅的土路,他们来到一间看来很像庙宇的青砖小建筑前停下。土地庙?财神庙?这是一间什么庙?大肆修建庙宇的时代还没来临吧?不该有的吧?赵学军纳闷的看王希,这人竟然对这个有兴趣 ?

青砖屋被护理的很好,屋前的这条土路,也是全村最最平整的。扛着锄头的村民,不时的路过这里,看到哪里突出来或者凹下去,他就会停下来,走过去顺手给归拢,归拢。

王希牵着赵学军的手,带着他一起来到庙门口,突然一声大叫:“好多死人啊!!!”他喊完,猛的推开门,将赵学军甩了进去,又立刻从外面关了门,把门闩拉的死死的在门口哈哈大笑。

站在庙里赵学军呆呆的看着。这是一间灵堂,灵堂的正中是梯田一样的石台子。台子上一层一层的摆着牌位,那牌位有一二十层,每层都有十多个。最上面那层牌位顶头有一块匾额,匾额上写着三个大字“忠烈祠”。

过了一会,庙门再次被推开,赵建国领着王希的耳朵走了进来说:“这是小山头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光荣的烈士!”王希吐下舌头低下头。看样子,并不在意。

“你老子对你担心极了,在山上施工点炮眼,都点的心烦意乱。王希,你是来受教育的!”要不是这是王路的儿子,赵建国早脱了皮带抽了。

王希毫不在意的撇嘴,小声嘀咕:“我爸就是个死脑筋。”

赵建国叹息了下说:“不止小山头子村,你们知道吗,自从我来到江关县,考察了很多村子,这些村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穷,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里每个村子都有忠烈祠。小山头以前还有个名字,你们猜猜叫什么?”赵建国扭头看着走进来的赵学文他们。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却立刻对着神色不善的赵建国,一起摇摇头表示发生什么事儿,都跟自己没关系。

“寡妇村!寡妇村!小山头村在解放那天,全村没有一个十三岁以上的男丁?”

赵建国说完,用袖子擦擦其中的一个歪了的牌位,小心翼翼的帮着扶正:“昔日,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话本上其实多有故事是虚构的,可是虚构背后,它必须有参照的东西。咱山西人,打很久远的古代,那就刚烈忠义!这就是我跟王路把你们从城里接来的原因。做人,不能忘本。这杨家将也是山西人啊。”

赵建国说完,再找王希,可是王希早就走出门,不知去向。

沿着小山头村的小路,赵学军找了很久,才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找到王希,他躺在那里,嘴巴里叼着一根稻草,看样子还在赌气。赵学军坐到他身边,王希立刻炸毛了:“想干啥?”

“我来看你哭。”赵学军的语气带着调侃。

“滚蛋!你才哭!”王希身上看不到的毛都根根竖起。

“你恨你爸?”赵学军问他。

大概是说到点子上了,王希哼了一声,又躺下了,他躺了一会,赵学军就陪着一直坐,也不说话。赵学军记得,自己在这个年纪,曾和王希一模一样。说白了,这个就是一种孩子气的想被父亲注意的小手段。可是,自己又算老几,跟他来一篇令人悍然泪下的革命说教?没用!成长都是刹那的,一下子摔了,流血了,那就长大了。

“我爸…哼,对了还有你爸,都是死脑筋,你看现在谁还玩这套…愁死我了。啊!”王希猛的大叫了一声。那边有山娃哈哈大笑,王希站起来拿石头丢人家。那些孩子并不生气,继续哈哈大笑的跑的更加远了。

“王希。”赵学军喊了一声,王希丢下手里的石头,愤恨的坐在一边靠着一颗就要干死的树干上。

“天天上学,好不容易休息,我跟他们有很多事情,早就说好了的,他问都没问我一声,就给我丢山里来了。”王希用负气的唠叨着。

“昨儿你不是还好好的吗?”

“我昨天哪知道他妈的这里是这个破样子,你看,除了秃山,还有,还有…这帮子土鳖…我去…我去…!”他骂完,又捡起石头丢山娃。

远远地,赵学文跟赵学兵跑了过来,王瑞跟在他们身后,一边跑一边喊:“哥!你快跑,赵学军他哥要把你挖个坑埋了…”

王希撒丫子就窜,赵学文飞扑上去把他按倒…

半小时后,小山子村后面的一个黄土丘顶端。王希真的被挖了个坑埋了。赵学文,赵学兵在土丘上挖了个大坑,把王希丢进去后填土,最后只留下他的脑袋在外面。王希对着山下脑袋左拧右拧的破口大骂。

“赵学文,你他妈的别仗着人高欺负我,老子不惧你!单挑啊!”

赵学文悠然的靠在大树上眯着眼睛嗮太阳。

“赵学兵,下次打架别叫老子去,你等着吧!”

赵学兵摊手:“我一向万年老二,兄弟,这次帮不到你了。”

“我呸,王瑞你个叛徒!”

王瑞往山下跑,根本不理他哥。赵学军看的乐死了,他扭脸看着坡下的羊群,叹息,要是有个相机就好了。

王希一直在骂,脸色越来越紫,做了坏事的三兄弟压根没看到,他们一副悠闲地转了几圈,后又聚在一起躺在土坡上嗮太阳。

“王希…王希!赵学文,老子抽死你,铁锹呢,铁锹呢!!!”赵建国被王瑞喊了来,一来就看到王希鼻子流血的脸色发紫,一看就是缺氧了。

赵建国慌慌张张的用手指挖,知道自己闯祸了的三兄弟赶紧找到工具,帮着一起动手。

过了一会,王希被平放到土坡,鼻子里塞着两团卫生纸,嘴巴里气喘吁吁,依旧坚持不懈的骂人,赵学军歉意的拿着一把山娃给他送来的扇子拼命给他扇。

“狗东西,单挑…啊…老子…没输!!”

“你赢了,你赢了!”赵学军讨好的连声说。

“这个…破…破…哈…地方…地方,老子再也不来了。”

“不来了!不来了!”

“你们等着…等我,挖坑…埋了你们,老子不报仇…我是你养的…”

“养不起,养不起,养不起…”

山坡那边,赵建国舞着铁锹追着赵大,赵二满山跑,一边跑一边骂:“你个混蛋玩意,有这么胡闹的吗!”

赵学文回头叫屈:“爸,以前工地上我们老埋人玩!没事啊!谁知道那小子那么熊!”

“废话,工地那是沙子,下次埋人去沙子…我呸!赵学文,你个狗玩意,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又是半小时,王希得意洋洋的叉着腰,鼻子里依旧塞着卫生纸,声音瓮声瓮气的仰天长笑:“哈哈,你们也有今天!”

赵学文,赵学兵俩个被自己老子挖坑埋了,没舍得全埋,埋到胸腔,即便如此,他们也动弹不得。赵学兵看着远处,对着被父亲扛着离开,不停挣扎的赵学军大喊:“老三!看在党国的份上,一定要拉二哥一把!!!!!!!”

“二哥!你等我来救你!你一定要挺住!!!!!!!!!!!”

中午,赵学文他们五个在井口跟父亲吃饭,由于发生内乱,他们摆了五角大阵,一人坐一个角。他们吃的是跟父亲每天吃的一样的派饭。

派饭,就是派到那个老乡家,就在那个老乡家吃。要吃跟老乡家一样的东西。每个人交一毛五分钱,二两粮票。饭食很简单,咸菜,窝窝头。玉米汤里煮了玉米疙瘩。被派饭家的老乡想讨好孩子们,于是就在玉米疙瘩里,包了柿饼疙瘩。

平时,赵学兵是一点柿子都不吃的,今日,赵家老二吃了三碗饭。赵建国笑他是干活多了胃口好。能不胃口好吗,顶着殴打硬是自己挣扎出来的。

掘井的机械,在咔哒,咔哒的枯燥的响着,村里人,吃罢饭,就围拢过来,一起坐在不远处看着。赵建国今天挺高兴的,他把自己的娃,给全村人骄傲的介绍了一圈,接着,又把媳妇给捎带来的一包上海大白兔奶糖转着圈子的每人发了一粒。他一边发,一边笑眯眯的说:“尝尝,尝尝,这是俺媳妇去上海带来的奶糖。”他发到一半,糖没了,只好看着围着他的山娃尴尬的笑。

赵学军抿抿嘴巴,跑回住的地方,从书包里掏出自己悄悄买的二斤江米条。来的时候,他就想着给爸爸带些什么。现在,他觉得给村里人分吃了也很好。临出门的时候,他还从妈妈捎带的三条鹰牌香烟里,拖了一条出来。这鹰牌不是什么昂贵的香烟,一盒才四毛三。

把香烟江米条递给爸爸。赵建国接过去,摸摸自己家三儿的脑袋:“就是你机灵。”赵学文,赵学兵立刻一脸讥讽:“叛徒!蒲志高!”王希端个碗凑过去:“没错,你们终于发现了。这就是他的丑恶本质!”

赵学军毫不在意的得意笑笑。只要老爸高兴,就怎么都成。

赵建国正要给香烟拆封,站在一边的小山头的老书记舍不得了,他走过去拦住说:“赵书记,可使不得了,可使不得了,不能拿你的么。”

“没事,没事,娃的娘买的,就是叫给乡亲尝尝么。”赵建国跟他像打架一样抢来抢去的围着机井转圈。

最后,那烟还是被老书记没收了,赵建国只好发了一圈江米条。老书记将香烟夹在胳肢窝,很是威严的站在挂着炮弹壳子的歪脖子树下,豪迈的一挥手说:“等咱井,出了水,全村一起吸!”

赵建国哈哈大笑,指着他:“你这个老家伙,拿了我的烟招待人,就你精。”

老书记笑眯眯的,完全不在意的来到井边,盘腿坐下,眼巴巴的向里看着。孩子们也围过去,看着有人将那一篮子,一篮子的土,从井下吊出来,倒在一边。那一双双接着希望的手,都是无比的粗糙宽厚,那一张张满是灰土的脸上,眼睛都是晶亮善意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工作就这样机械的重复着。

“爸,什么时候能出水啊?”赵学文终于看腻了。

“省里的技术员说,快了。”赵建国回答。

“哼,你上个月就说快了!”老书记吧嗒,吧嗒的吸着烟袋讥讽。

“怎?嫌弃俺了?要赶俺走?多挖一天,俺可就多呆一天。”赵建国看样子是跟这个老头,每天以斗嘴的形式打发时间了。

“都等了不知道多少代了,不急。俺不嫌弃你。你要想住哈(下),你就住,俺估摸着,你家全来,俺小山头也放得下。俺每天下工,就对着山给你挖他几哈锄,一年一孔,四年四孔窑洞。娃们念书着了么,等不念了,就来小山头,娶媳妇养娃。你以后也来,我死了,书记给你当,你看能行不么!?”

赵学军他们跟着一起哈哈大笑,老书记那更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他不时的拿出胳肢窝下面那条烟,稀罕的抚摸着上面的玻璃纸…

赵学军以前看过一副油画叫父亲的画像,在那副画像里,父亲的大手,饱满粗糙,到处都是沟壑,仿若一生都是心酸悲苦。今天,他来到小山头,这里大部分老乡的手,就是那些大婶,大娘的手,也近似于那副画里那双父亲的手。

老书记瞧了一会,站起来晃悠悠的坐到了赵学文的身边,有些爱惜的上下打量:“娃!你爹说,你是高中生?”

赵学文顿窘迫的点点头,高中生没什么好骄傲的吧?

“那你个(给)俺们村的娃教个学成不成,俺们的知青都回城了。小山头养不起先生,娃们放鸭子了么!就几天。”

“老家伙,可别急,这是下一项,我回去就给你小山头派先生!”赵建国立刻解释。

“俺不急,俺就是稀罕你娃,叫他给俺娃们上一堂,俺们也粘下高中生的气气,行吧么?”

赵学文抬眼看看父亲,赵建国点点头。赵学文摇摇头,赵建国挥挥拳,他只好答应了。

随着老书记欢快的敲着歪脖子树下的那个炮弹壳,他一声吆喝,全村的娃娃,小媳妇,老太太…只要是能动的,都齐齐的汇集到了村里的老庙头。这乡下的学校,最初的雏形大部分都是在庙里,小山头也不例外。

赵学文有些受了惊吓一般的站在教室外转圈圈,他不停的问大家:“我教啥啊?我教啥啊…”

王希靠着大树,毫不同情的说:“你可以教他们5323、1323吗,你就会那个!”

赵学军捂嘴乐,倒是赵学文顿时茅塞顿开:“对啊,我教他们唱首歌得了。”他说完,原地开始继续转圈:“唱啥呢?唱啥呢?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个不好,我的中国心?不成…恩…霍元甲,不成不成!”

看见哥哥转的可怜,赵学军对哥哥说:“哥,那首就不错。”

“那首啊?”赵学文眼巴巴的看着弟弟。

赵学军轻轻的哼唱了一下调子,赵学文立刻满意了:“对!对!就是这首,西风的话!这个好,我觉得,这个好…”

“好个屁!”王希将手插在裤兜转身就走。

赵学文原地哼唱了一次,挺激情的挥舞手臂,折腾完,他跑到教室,拿起粉笔,很认真的就在黑板上写下:去年我回去

你们刚穿新棉袍

今年我来看你们

你们变胖又变高

你们可记得

池里菏花变莲蓬

花少不愁没有颜色

我把树叶都染红

孩子们,悄悄的来了,他们和在一起也就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一个一个的坐在石头堆堆码的土凳面上。没有桌子,他们把小石板放在膝盖上。那些山娃乖乖的,不说话很自觉的将手背在身后。

讲台上黑板小小的,窗户外的阳光照进来,粉尘在轻轻的挥舞。

赵学文浑身颤抖,鞠个躬,然后指着黑板,眼睛看着房梁,语音颤抖着说:“今天,我教大家唱个歌儿吧。这首歌的名字,叫西风的发(话)!大家跟我念一遍,西风的发(话)!”

“西风的发!”

那之后的很多年,村里人就叫这支歌为西风的发,没人知道,那是小老师因为过于胆怯,歌名教错了。

老书记吸着旱烟袋,听着远远从老庙那边传来的歌声,觉得美美的。赵建国放下手里装土的提篮,坐到老书记身边,竟然有些惆怅了…哎,孩子们都大了,都会…教书了。

之后的两天,上午他们五个就漫山遍野的互相抓,抓住了互相埋。下午,赵学文教歌,王希就一脸讥讽的靠着庙墙听。王希这小子韧性大,愣是跟王瑞将战局打的与赵家兄弟平局。赵学军觉得大哥在放水,也许…都发现王希不对劲了吧。

这天夜里,赵学文他们躺在炕上讲鬼故事。突然…机井那边,一阵清脆的敲炮弹壳的脆声急促响起。

窑洞里对着煤油灯的婶子正在做鞋,她先是呆呆,接着光着脚就蹦下炕跑了出去,她一边跑,一边喊着,却没发现自己光着脚:“是机井的钟钟,么错!钟钟响了!娃爹!娃爹!你娘的觉(脚)跟,机井钟钟响了!”

赵学军他们互相看了下,也利落的穿了衣服跑了出去,从窑洞顶顶向下看。在村的每条路上,小山头村人举着火在奔跑,阵势就像火龙在急促的舞动。

当!那些煤油灯,蜡烛,火把,被点着的扫把照亮了那棵歪脖子老树下,老书记那张脸,他用带着哭音喊:“水…水…水…哎呀!水啊!!!!!!!!!!!!!!!!”

顿时,那小山头村沸腾了,人们敲着锅子,还有人放着鞭炮。小媳妇们舞者着自己的包头手巾,在村里撕心裂肺的喊着:“水啊!水啊!水啊!”

那是怎么样的情形,我们无法用言语去形容,那是怎么样子的激动,即便最好的作曲家,也写不出这一刻的欣喜欢腾。孩子们站在高坡上看着他们的父亲,他拿着一个水盆对着自己的头顶倾倒着,嚎叫着:水啊!!!!水啊!!!!!!!

赵学军的眼睛湿润了,所有的人都在哭,泣不成声,这一刻仿若两世生命的轮回就是来见证这一刻的,原来,上辈子真是生错了。赵学文他们看着父亲,他们的父亲从未这样活的激情,这样高昂,这样热烈,这样的高大…

身边,有个人突然很正经的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我该有个理想,要么就去干点啥。”赵学军拍拍他的肩膀:“我觉得,你该把鞋穿正了。”

王希气恼的将穿反的鞋子,调整过来,跟着向村口冲的人一起大喊大叫的去了。第二天一早,王希悄悄起床,将这里忠烈祠里的百十个牌位,全部擦洗了一次。就在他打扫的时候,村子里差不多大小的山娃依旧远远看着他,并不惊扰。

小山头,终于有水了,赵建国与孩子们也要离开了,离开的那一天,赵建国带着孩子们走到村口。全村的人都站在那里。山娃们还哭了。他们走了很远之后,有好多山娃突然唱起了歌:西风的发…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你们可记得?

池里菏花变莲蓬,花少不愁没有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

老书记,站在高坡上,远远的看着,不停的呼喊着:娃!要回来!建国!你要回来!娃!你要回来么!!!!回咱小山头!!记得你们呢…你回来!!!!喝水!!!!!!!!!!!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