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校旮旯的大柳树下面,男女分成了界限分明的两个阵营,从表面现场看上去,这种会面…类似于黑社会谈判。

抬起手腕,看看电子表上的时间:“十分钟了!赵学军,考虑的怎么样了?”在高三混的不错的这位学姐韩彩焕姑娘,说话的语气颇有些拉郎配的意思。

闵顺悄悄揪揪赵学军衣袖,在他耳边支招:“先看看啊!哥…求你了,叫出来啊,你先答应啊,咱就看一眼!”

赵学军瞪了闵顺一眼,扭头很抱歉的拒绝。“对不起,很感谢,不行!”

“为什么不行?赵学军,你别臭牛逼啊,都跟你说了,那姑娘不错,你还没处处呢,你要是有朋友,我也就不说了。可你没有对吧…你那样如你两个哥哥了,处对象你也不行啊…”

赵学军愁死了,他干嘛要跟自己俩哥哥比赛处对象?

“要不?你再想十分钟?”韩彩焕又开始计时。

“姐,这都几个十分钟了,真不成,我挺感谢…你说的那位同学的,我妈说不许搞对象,真的!”赵学军很是哀愁。别人都可以,他是真的不成,这不害人吗!

闵顺看的很欢快,搂住徐步堂的脖子说:“你们学校真…赞!我以后要多来。”

“你再想想,要不先处处,不行再说!”韩彩焕拿出一封信想交给赵学军。

“别想了,我不同意。”赵学军后退一步,拒绝的更干脆了。

“我…我…我说赵学军,你凭什么不喜欢人家。”韩彩焕要气死了。

赵学军挠头:“姐姐呀,我凭什么要喜欢人家啊,这个人家你都说了半小时了,到底是谁啊?啊?你就说,有个姑娘,条件不错,怎么怎么好…这事儿没法说,我都不认识人家!再说了,我不搞对象!”

“你…管她是谁,你答应了我再告诉你。”韩彩焕有些结巴。

“我凭什么答应,老姐啊,我就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真的!你看我的眼睛,多真诚!”

“那你不答应?你凭什么吃课桌里的夹馅面包?!”韩彩焕很愤怒的大喊了一句。

赵学军呆了一下,迅速扭头看徐步堂:“那个夹馅面包不是你放的?”

“面包?什么面包?”徐步堂一脸茫然。

赵学耳朵红的发烫,他转身就跑,越跑越快…在他身后,韩大姐姐的声音越来越大:“要不,你再考虑十分钟…我不急!!你白吃人家夹馅面包了?!”

赵学军非常喜欢自己的高二生活。他喜欢他的同学,那些少男少女干净的就像世界上最纯洁的水。少年的水静止在岁月最祥和的山中,虽水深万尺。可向下观望,只需一瞥,它清晰的能一眼窥底。

虽总有一天,那水的世界会发生变化,会从源头奔流向任何地方,也许它会变成长江或者黄河,也许它只是升腾成蒸汽或成为一条无名的溪流。无论如何,这一刻,他们都是如此的美好…他们坦白,他们天真,他们幼稚,他们热情,他们敢于幻想,敢于去相信。其实,赵学军觉得,他(她)们都是可爱的。

赵学军很狼狈的回到家中,父亲去省里开会了,奶奶跟改霞姑姑回了乡下。奶奶在家乡有一口备好的寿材,每年都要上一次漆水,这二年,奶奶每次都要回去亲自监工,那里油漆不好,她会拿棍子敲人。橘子妈妈跟周瑞去了省里,现在,这家里就剩下赵学军自己了。

泡在家中的浴盆里,赵学军捧着一本书在看。好像,所有的人都离开他的日子,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品尝到了,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总有一天也会离开你。现在,他虽然有些小小的享受这份孤独与自由,不过,他也盼望着一会谁拿着钥匙打开门大声的问:学军?你在家吗!吃饭没?

放下书本,赵学军给自己身上打了一些药皂,清洗好自己出了浴室。他打开客厅的管灯,家中的电话突然就是一阵乱叫,吓人一跳。九十年代的电话机,那声音可以替代学校下课的电铃,吓人的很。

“学军啊,你在家啊!”电话里的声音,有些熟悉却也有些陌生的。

“你是?”赵学军努力整理关系谱。

“我是小叔!你宋瞭望叔叔。”电话里的声音很夸张,还大声笑。

“…瞭望叔叔?我爸不在…”

“我不找你爸,我找你!”宋辽阔那边环境乱的很。

“找我?”赵学军很认真的回忆了一下,自己跟这位瞭望小叔没什么交情啊。

“对啊,学军,我原本跟我哥要你干爹的电话号码的。可你干爹那边没人接,这不就求到你了吗。”宋瞭望在那边呵呵乐,说话有些大舌头,看样子喝的不少。

“我一学生,能帮到您什么?”赵学军觉得很纳闷。

“明儿不是星期天吗,你在家收拾下,小叔现在叫车去接你。等忙完,小叔带你省会溜达一圈,喜欢什么就买,别跟叔客气。等着啊…”宋瞭望话音刚落,就撂了电话。

忙音从话筒里连续的传出,赵学军眨巴下眼睛。怎么所有诡异的事情都发生在今天晚上了?

赵学军没把宋瞭望的话当真,他随便做了点吃的吃完就睡了。

半夜两点多,家里的窗户被汽车大灯晃的诡异,赵学军披了衣服坐起,打开窗户,宋瞭望站在一辆车外面指着他高声说:“不是不叫你睡吗,你这孩子!”

一阵忙乱,宋瞭望一顿催后,赵学军留下一张简单的纸条,被依旧带着一身醉气的宋瞭望丢上了一辆进口车。赵学军不太认识汽车标志,他前辈子不熟悉这种车,后辈子也是第一次见,不过,这车的拍照是黑牌的。一般涉外的部门的车才挂这种牌。

晕晕乎乎的,赵学军坐在敞亮的真皮座上,看着外面的景色倒退,觉得这是梦。汽车音乐里响着很流行的粤语摇滚。车行一会,宋瞭望从车前面扔到后面一个饮料,竟是易拉罐的。

赵学军抱着那罐饮料,躺在车后座,清醒了一会便睡着了。迷迷糊糊的不知道睡了多久。车外汽车急流的喇叭声,自行车川流不息的铃铛声将他惊醒。揉揉眼睛,赵学军坐起来看着外面。这是这辈子第一次来省会,两辈子第一次见到省会的清晨。

“以前来过没?”宋瞭望扭头对赵学军笑。

赵学军眨巴下眼睛摇头。其实哪里还不是那么回事,城市大点,人多点。跟干爹去上海二手市场收家具什么的时候,那边也一样的。前辈子最后的时候,大城市的人跟小城市的区别在时间,大城市人的时间不够用。现在吗,在穿戴,要说起穿,有时候赵学军觉得小城女人更加有味道。大城市的人吗,也许是忙,也许是其他的。反正找不出特别有风格的,他们世界前端走,小城市人通常慢半拍。

这辆黑牌车,穿街走巷的来到一个小区的后门。单看这个小区房子的新旧度,却是新建筑,很洋气。一栋栋的有些看着发瘦的。带着浓厚欧式风格的独栋三层小楼房。

车子停在小区最深处的一栋房子前,五月的爬墙虎将这屋子刚刚攀爬到了一半,屋子的门窗都是带着欧式风格的曲角花。这个年份,这屋单看外貌就已经非常,非常的洋派了。

宋瞭望按按门铃,不久,一个带着围裙的小保姆出来打开门,大概是一夜没睡,这位小姑娘眼睛里都是血丝。

赵学军被宋瞭望热情的强拉着进了屋子,进门一伸脚,赵学军还是被小小的震了下,这屋子里铺的竟然是木地板,比起已经很讲究的赵家那些地板革来说,这里高出不是一个等级。

赵学军没有做出太多惊讶的表情,他接过小保姆递给他的拖鞋换上,一回身竟看到那小保姆把他那双改霞姑姑亲手做的手工布鞋,一脸厌恶的放到家门口。

走过考究的玄关,拐过一面由多宝格转化成的多宝格墙壁。这屋子里倒是古色古香,墙上有挂轴,挂轴上写的字儿很有趣,“江湖夜雨十年灯”,虽放在多宝格上面的东西,有些太不讲究,可是品味这东西倒是满房间都是。

“呦,我以为都散了呢!还都跟这呆着呢!”宋瞭望打着哈哈,带着赵学军来到一个很敞亮的,打开推拉门就能看到后院的侧厅。

这侧厅大约是昨晚刚开过什么聚会,桌子上摆满了喝了一半或者喝完的红酒酒瓶,饮料瓶。瓜果梨桃残留的皮核随意丢着。特大号的烟灰缸里,插满了烟屁股。靠着墙壁一圈豪华的沙发上七扭八歪的躺了一些人。在前世看来笨拙的落地黑音箱响着的士高的曲子,音量不大,可是大清早的听上去却很违和。

“哪能呢,这不等你呢吗?这…就是你说的高人了?”躺在沙发上一角的一个男人坐了起来,这人二十四五岁,高约一米八上下,长相还算可以,算是个俊的,可他穿的挺夸张,黑色的真丝睡衣,衣服的扣子还是盘扣的。他取出一支香烟,用那种揭盖的汽油打火机点着后,吸了一口,毫不遮掩的笑了:“逗我玩那!”

“这是万林市人大副主任赵建国的小儿子赵学军,住我大哥家后院,他很早就收集钱币了。”宋瞭望的姿态很低,努力介绍着赵学军。

赵学军感觉到这一屋子里的人,眼神是轻视的,似乎一个区区的人大副主任在这些人眼里,就是个芝麻绿豆。

这屋子里的人说话的口音,话题话外带出来的信号告诉赵学军,不用问了,又是奔着煤炭来的。十个山西人,九个倒过煤,十个倒煤的,十个做不成。从改革开放开始,地方上许多小煤矿,小炼铁炉子陆续的开始改变着山西整个的空气质量,这些南方人,一还有那浑身带着京味的外来客,有几个听口音竟然不像是内地人,该是一直成长在国外的香蕉人。他们似乎一直在一个很高尚的圈子里混着,赵建国的官职对这些人触动不大。

“我逗你玩干啥,没听过人不可貌相啊,来学军,叫…不对啊,我比你大一辈,得,叫哥吧,叫叔叔阿姨,你们不愿意不是。这是你王哥,王宜宾…北京来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宋长安,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感激宋瞭望的提点。赵学军对这些人谈不上厌恶,也谈不上喜欢,只是一群…算了,这二年,讥讽谁呢,都是站在时代尖端的弄潮儿。

“您有事,就说,忙完帮我打张汽车票,我明儿还上学呢。”赵学军扭头对宋瞭望说。

宋瞭望看赵学军有些态度生硬,连忙帮着遮掩:“小孩子,没见过世面,王哥别计较。”

“不会,一小破孩,吃巧克力吗?秀儿,给小弟弟拿几盒巧克力,不能叫人白来了。”王宜宾态度倒是很大度,指指沙发叫宋瞭望带着赵学军坐下。

赵学军今天穿着一件洗的很干净的白衬衫,下身穿着一条松松垮垮的军裤,他喜欢穿旧的,觉得很舒服。他这种打扮,即便是在万林市也是土的的天怒人怨,橘子妈纠正过无数次。更不用说来省城了。

宋瞭望失望于赵学军的不合作,他也不想想,人半夜睡得正香,被他一路拉来省城被人小看,赵学军这人一旦睡眠不足,脾气很闷。

小保姆拿着几盒巧克力进来,态度还是不好,她不好好放,用丢的丢到赵学军面前的茶几上,宋瞭望顿时觉得不舒服了。

“秀,脾气越来越大了啊!”

秀瞪了宋瞭望一眼,脑袋一上扬,还哼了一声的走了,屋子里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你看咱们秀儿这脾气,越来越有城里人的范儿了。”

“可不,越来越洋气了。”

宋瞭望小心的看下赵学军,赵学军还是那副老样子,低着头,看着自己脚,他脚上穿着奶奶不许丢,打着补丁的袜子。直到现在赵家依旧活的简朴,奶奶不许丢任何衣服,对袜子更是执着,她每天打发时间的活计就是补袜子,擦东西。

“那既然都来了,就给学军看看,只当…给开开眼了。”宋瞭望小心的说了一句。

王宜宾点点头,一边的人笑嘻嘻的出去,没过一会取过一个漆盒,走到赵学军面前,小心的打开盒子,又翻开里面的红丝绸。

赵学军抬起头,看了一眼盒子里的东西,嘴巴撇下:“多钱买的。”

“提钱多没意思,哥哥就喜欢历史,就喜欢玩这些东西。瞭望说在你们万林市有两怪,我们就和他杠了几句,对不住啊小兄弟,大半夜的给你拉这么远,回头叫瞭望跟你父母解释下,不会打你的!”

王宜宾说完,屋子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那里收的?”赵学军语气没一点起伏的说。

“啥?”王宜宾没听清。

“那里收的。”

“哦,原县乡下,一农民家垫桌子角呢。哥哥眼睛尖,一眼就看到了,瞅瞅开眼了吧,大清镇库之宝!三万三收的。没见过这么大的钱币吧?”王宜宾很稀罕的摸了几下那枚有小盘子面大,目测上去最少半斤多重,秤砣一样厚重的钱币。

“扔了吧。”赵学军嘴角撇了下说。

“啥?”王宜宾没听清。

“假的,扔了吧。”还是那股子语气,不过这时候,听上去真的就是气人了。

“我说你这小孩子,懂什么啊!”身边有个微胖的男人站起来,说话有些冲,看样子因为熬夜有些不耐烦。

赵学军看了他一眼,没吭气。宋瞭望站起来陪着笑脸打哈哈。

“原县那地方,从上秦至现在一直交通不便,它的规模一直就是个小县城,那地方不可能有镇库钱。清朝皇帝从顺治到宣统,也就二十来个铸钱局,从未听过在原县有这样的地方。这种用来镇库的东西,不可能出在哪里。”赵学军很有耐心的解释,倒是没有不耐烦,毕竟给宋瞭望招惹麻烦,也不好不是。

“你…你摸都没摸,怎么就知道是假的,你这是说话呢,还是厥屁股随意放臭气呢!”那位胖子更加愤怒了,看样子就要过来打人了。

宋瞭望站起来,把赵学军扯到身后也急了:“你这么大个人了,跟一小孩子计较什么?”

“宋瞭望,不混了是吧?没事找抽呢你!”

赵学军站起来,拉了一下宋瞭望,摇摇头,他回身对一脸笑的王宜宾说:“要不,我给您写个号码,你要嫌我年纪小,世面见得不多,您可以带着这东西,去他那里问下,他是专家,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您可以问下他。”

赵学军左右看看,走到一边的台子上,拿起台历上的一支笔,写下一个北京的号码,还有名字递给王宜宾:“这位先生姓木,您可以拿过去叫他给你掌掌眼,兴许我看错了。”

王宜宾瞪了一眼正在撕扯的那两人,宋瞭望与那人立刻不动了。一边有人递过一个砖头大的大哥大,赵学军差点笑出来,他扭头看着窗外,只觉得那个电话真的很搞笑。

王宜宾拿起电话,没有给赵学军介绍的木先生打电话,他直接拨打了北京的另外一个电话,说了几句,报了纸上的名字,还核对了号码后,他对屋子里怒吼了一句:“都别他妈吵,吵屁!”

屋子里的人安静下来,放下电话的王宜宾上下打量赵学军,过了一会,他笑了:“呦,真人不露相啊。”

赵学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话,啥叫真人不露相,这个世界不大,干爹那样的怪物,全国没几个,正巧这几个还都相互认识。

王宜宾对着门口喊了一句:“秀儿…去倒几杯好茶,给这位…小弟弟你喝什么茶?”

赵学军坐下,摇头:“白开水。”

秀儿端着水进来,此刻屋子里安静的诡异,这一次,这丫头没敢耍大牌,她小心的把水杯放下,又悄悄出去了。

王宜宾拿起大哥大想了下,把大哥大递给赵学军,他张嘴想告诉赵学军这东西怎么用,赵学军却熟练的拿起来,一顿按。咱家虽是小城人,但是高橘子妈妈也有一部不是,上辈子多复杂的电话都用了,何况这玩意。

“喂,木伯伯,我军军,有个东西,想叫您帮着看下…不去北京,您听听外形,出处,恩…重约…”

赵学军一串目测的数据,很熟练的说出,那些行话一句接一句的倒是真的很震撼,宋瞭望这次得意了,他打开桌子上的巧克力包装,取出一颗锡纸包的圆形巧克力球讨好的递给赵学军,赵学军接过去,一边咬,一边嘟囔:“…我不去,上学呢。恩…我就一枚,不换啊!干爹不在…去德国了,恩…体检。我说他不信,真的,你跟他说。”

赵学军把电话递给王宜宾,王宜宾迟疑了下接去过,这次没狂妄,说话的时候姿态很低,非常非常有家教的样子。这里说的有家教绝对不是装的,这人一看出身的家庭就不错。

王宜宾放下电话,盯着桌子上那枚三万三收来的大钱儿,越看越生气,他拿起来掂掂后,愤然的骂了一句什么,猛的站起来对着玻璃窗就丢了出去。那块巨大的落地玻璃,应声而碎了。

第45章

星期天早上的气氛并不愉快,一夜没休息的宋瞭望跟着王宜宾去找谁谁算账去了。在他们话的字里行间,赵学军倒是听出来了,这里面没有什么所谓的王宜宾有这一双发现好东西的慧眼,那东西充其量就是一个倒卖古董的人编出来的有趣故事。而这笔买卖的介绍人,就是那个跟宋瞭望要打架的胖子,怪不得呢。

一块超重的铁疙瘩,从模具里批量生产出来,再埋到火炕墙里熏一年,取出来后给予一个传奇故事,一变身就是几万块到手。对于王宜宾这种突然暴富的人们来说,与其是为爱好收集物件,不如说就是为了一个抬身价的故事付出的一笔愚蠢费用。他们甚至不懂得,什么是收集文化产物的真谛。这些人甚至不会去为一件古董而去看一本书了解一小段历史。

这才是一九九零年,古董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在进步之余,又难免无可避免的开始倒退,解放前那些古董贩子用的一些老招式,从落后的封建社会搬到现代,一样适用,甚至…更加好用。

宋瞭望匆忙叫司机送赵学军去省会的一家宾馆住,他承诺回来后,定然要带赵学军去逛遍省会的好店铺,随便他要什么。赵学军听到那一卡车的承诺后,那也只是笑笑并未当真。按照宋瞭望的想法,他觉得,最多给赵学军买个篮球什么的哄哄就好。被人当小孩一样支使来支使去,赵学军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车窗外车水马龙,人员拥挤。即使这是星期天,这种改革开放十年后的九十年代初期特有的现象,影响着整个省城的大街小巷。人们永远都是那么匆忙,永远都像在与时间赛跑。人们努力的奔忙,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赶什么?他们仿若在追赶一个故事,在追赶一些传说,就像山西人的远祖之一夸父一般。他想看到太阳,就花了一生时间去朝着那个方向走,从来没有想过回头。山西人一直就是那样,质朴,憨厚,听话,假若给山西人一个目标,只需随便一说,山西人永远是那种不多言,不多语,只是会默默执行走直线的一个省份,踏实的令人心酸。

赵学军并没有去宾馆,他现在是学生,缺课一样要请假。所以,他只是请司机带着他去了省会的一家老巷子。以前,在省会住的大伯从省城往家乡捎带东西的时候,除了一些小城里买不到的稀罕物之外,大伯家喜欢给老家带一些省城老巷的醋。赵学军十分稀罕那股子古井水酿造出来的老醋味道。那种醋不是书面上所谓的什么酸香,什么古井水有股子甜味云云。他单纯的喜欢那一份古井的厚重,山西人特有的浓郁的乡情。

下了车,赵学军与司机道别后,在巷口给母亲高橘子打了一个电话,母亲并未开机。她的那部大哥大,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在做生意的时候摆在桌子中央,用来抬身价。无奈之下,赵学军将身仅有的十几块钱拿出来,买了一个十公斤容量的塑料壶打了十公斤醋,又提着这壶东西走了十七八里地,才走到省城通向万林市的公路边的一个小饭店。放下沉重的醋壶,赵学军在小饭店门口找了两圈,终于找到一辆万林市运输公司的货运车。他等了一会,待饭饱之后的司机师傅回到车边,赵学军连忙笑着过去抄着乡音打招呼:“叔!回万林不呢?”

“咋呢么?”

“我也回呢么,木钱了么。”

“万林那类?”

“北街老槐树呢么。”

“上吧!”

赵学军上了车,司机师傅还给了他一个苹果。他们用乡音聊着家乡那点子事儿,缓缓的…离开了这块繁华地。这次省城之行在赵学军来看就像一个笑话一般,由玩笑开始,又由玩笑结束。从头至尾他都被当成了一个只有一些特殊爱好的执拗的乡下少年。王宜宾并未因赵学军北京的关系,对他多出一些尊重。在他看来,那些早就该腐朽的总是带着酸气的老家伙们,并不可爱。就像他的外公,话里话外满是唠叨,充满批判与不合时宜。

又是一路颠簸,赵学军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星期天后半夜,他洗了个澡一睡就睡到第二天半上午,此时,学校的两节课已经结束了。

打开课桌翻盖,赵学军取出第三节课的课本,他又看到了一份加火腿的面包,它就像上个星期一样放在课桌里。刹那间赵学军愁苦了,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

“前两节课怎么没上课?我以为你生病了。”徐步堂从教室外溜达进来说。

“看啥那?”徐步堂很自然的将手伸进课桌洞,取出面包打开包装,三口吃完,吃完后两秒后才问…“可以吃吧?”

赵学军特感激的伸出手搂住徐步堂的脖子:“以后都给你吃。”

“好!就这么说定了…我妈叫你这几天去我家吃饭,你爸妈不是不在家吗。”徐步堂转达父母的吩咐。

“不去了,我奶晚上回来,对了,你回家带个醋壶来,我从省城买了老巷醋。你打点回去。”

“好…哦,我看到门房有你的信,你哥寄来的,喏!”徐步堂将一个盖着红色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戳的牛皮纸信封递给赵学军。那封信厚厚的,有点像赵学文寄回的是一本杂志。

老师不紧不慢的声音在课堂响起,窗子外的柏杨树叶子沙沙作响。赵学军低着头,展开信封慢慢阅读着大哥的来信。

学军吾弟:

年前匆匆一别,转眼几月已过,深为悬念。你一切都好吗?家里都好吧,替我跟咱爸妈,奶奶改霞姑姑问好。

学军一定很惊讶,我这个从不单独给你写信的大哥,竟突然寄来一封这样的信。其实,我自己也在想到底要不要写?你寄来的那些照片我收到了,照得很好,正是因为那些引得我哭出来的照片令我思绪烦乱,总要找一个人去商量一下人生的选择。吾弟虽小,我却是信任你依赖你的。

学军,记得那年,母亲的金鑫市场还未建成,我与母亲在华夏大地上走了一圈,长了很多见识。我们去了武汉,看了龟蛇山,见到了汉正街,吃了武昌鱼。我们去了上海住在大连路,后又去了南京路,去了豫园…一圈下来,我自己觉得,我是那么的渺小世界是那么大。那一路我总是骄傲的,因为不管那些城市有多么的大,却都是我祖国的一角,我为此骄傲。

母亲在路上为我置办了不少东西,像小一点的收录音,收音机,很多不错的衣裳日用品。我们到学校报到后,母亲给我丢下五百块钱就离去了。

学军,你不知道,那天下午,我站在校门口,妈妈向城市中心的方向走着,她不敢回头,只是走着。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她。我哭了,我知道咱妈也哭了。那一刻我产生这样的自觉,懵懵懂懂的十八岁代表什么?我长大了…虽然不甘却还是大了。我站在校门口整整半小时,接着一股子我无法言喻的思乡之情席卷全身,我想家了,在离家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很想冲出这里,立刻归乡,回我的山西,我的老家,我的老屋。

我回到宿舍卷着被子哭了一次,因为这次的哭,便引起了我在学校长达一年的不如意。大队长说我小姑娘脾气,而我在家乡所谓的大哥脾性,在外面真的不算什么。军校最不缺的就是骄傲的人,优秀的人。我的乡音,我的个性,我的饮食习惯,我做事的方式,这些东西将我与宿舍的同学区分开。他们叫我乡下人,叫我赵老西儿。

小时候,家中总有困苦,作为长子的我目睹过母亲的几次啼哭,已成心伤。那些苦,那些哭都是因为钱。所以即便是母亲为我放下那么一大笔钱,我还是不敢用。我穿着改霞姑姑补过的秋裤,父亲在部队拿的红旗手的背心在宿舍楼道穿行,我过之处,总能引得大城市的同学发出一片笑声。当然,对于这些,我并不在意,没过多久我有了自己的朋友,一批来自贫困老区的兄弟。

学校的生活是愉快的,我在这里迅速的成长,慢慢的也在找寻自己。我的老师是陕北人,很喜欢我,常常带着我去他家吃师母做的羊肉泡馍,我每次去便倒一些家乡的醋送去,老师并不嫌弃总是笑眯眯的收了。我给他讲咱故乡,咱那首西风的‘发’,讲小山头村,他爱听这个,每次听了满眼酸楚,热泪滚滚。

学医的生活并不适合我,可我一直在努力,在配合。很快的半学期过去,第一学期结束后,我的成绩并不好,有几门挂了科目。老师见到这样便与我商量,新年就别回去了,呆在学校他给我补课,这就是我第一学期不归家的原因了。

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在异乡,守着偌大的学生宿舍过新年,窗外城市中央阵雨一般的鞭炮声令我酸楚,打开收音机所有的频道都在恭贺新年…后来大队长敲开宿舍门,老师师母也来了,他们叫我跟他们回家去吃饺子,我去了,吃了大队长家整整一壶醋,你不知道他们都被我吓到了,其实外地醋实在是没什么滋味的。

新年过后,接到了母亲的来信,她又给我寄来了一千块钱。你不知道,母亲的那一千块钱的汇款单在学校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大队长甚至以为我这里出了什么事情?他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替我做主将钱邮寄回咱们家。学军,你大概不知道的,接下来的日子,我又被咱妈那一千块钱的汇款单弄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与同学出去,他们总叫我请客,我又不欠他们什么,一再拒绝。于是,他们又叫我赵老抠了…

我我行我素的在校园穿行,开始沉默寡言,我不是说我有多么的与众不同,总归我出去看过,知道这所学校对于外面那个世界来说有多么的小。总归我们的母亲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她赚了这一整学校所有人家中资产结合起来都无法超越的资产。我为母亲骄傲之余,最初的时候,我也犯了看不起人的毛病。我将收录机拿出来炫耀,我穿起母亲给买的名牌夹克…我与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同进同出,我努力找着跟他们相同的话题,慢慢的我的人缘好了,甚至还成了一些协会的领头人。你知道的学军,哥哥的毛笔字,水墨画还是不错的。

我糊里糊涂的走过自己的十九岁,越来越迷茫,不止我在迷茫,我的导师,我的大队长,这些在部队服役,赚着很少薪金的军官们他们也迷茫,外面越来越多的万元户,有钱人的故事也随着传说走到校园。我从不敢跟学校说家里的事情,但是总归有些学生还是敢的。我记得有一天下课,我们的一位同学将一盒外烟取出递给已经混得很好的大队长。我永远记得,大队长讪讪的将一盒不到八毛钱的香烟放进口袋里的窘态。他拿着那盒外烟,眼神充满着那一刹的失落,我又酸楚了…我们这些兵啊,我们这些军人啊,我们执拗的坚守着什么!

大学生活三年,这是一个很快的时间,三年我改变了三次,在最后一次转变当中,我决定了,再也不跟随什么。学军,你现在已经高二,我将我的经历分享给你,也是怕你心思细腻,过度敏感而对前路产生困惑。今天,我想给你讲个小故事,那是对我终身有益的小故事,我希望我讲了后你能有所收获。

去年暑假,导师带我回到陕北。陕北那边和咱老家很多地方是一样的,有开凿在山上的窑洞,有质朴的乡亲们。我跟老师师母背着大量的药品,走了三十里地才走到一个跟咱小山头村一样的穷村。老师的父母早就死了,但是他家的窑洞却被乡亲们照顾的很好,归乡不久老师就在家中开了义诊,我也在中间帮着忙前忙后。

学军,你不知道,那些质朴的乡民啊,从十里八乡外赶来,他们看病,看完后,手里从不敢空着,哪怕是几斤鸡蛋一斤红糖也要强行放下。他们恭敬的叫我小医生,老大爷,老大娘的大手抚摸着我那双从未受过苦难的双手。我又看到了奶奶,看到了小山头的那些乡亲。这时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啊。那一刹我又找到自己,我只是一个军医大学的普通学生,我这一辈子注定了,就是要做导师这样的人,我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为人解除病痛,不管我的母亲多么有钱,不管我的父亲多么有权,那只是他们给自己人生的一份答卷,那不是我的答卷。

前天,导师与我商量,原本军医大学是五年制,他想叫我更加深造,深入一些,想给我改成七年。我没有拒绝,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不是最优秀的,我只是最勤奋的。老师看到了我一颗想为他人解除病痛的心与我的勤奋。学军,我很迷茫,父母养儿防老,我母日日盼我归家,可我现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我又无法独立了,又会长时间成为母亲的负担。我知道母亲听了,会高兴,会欣慰,可我总是不忍心的。那将是多么漫长的七年啊,等我结束我的学业,我都二十五岁了…

学军,你马上也要考大学了,我不知道你的选择,当今华夏大地风云变幻莫测,一派欣欣向荣,学校是我们迈出人生选择的第一步。今将心事与弟分享,盼弟抉择,也好少走弯路。有关我上医学院继续深造的事情,期盼能得到弟的意见,望吾弟见信速回。

顺祝 健康愉快 赵学文 1990年5月20日下课铃响起,赵学军草草的擦了一把眼泪,他看着窗外的白杨树久久未动,大哥前辈子从省体工队毕业那一年,却也是二十五岁吧。

第46章

王希给赵学军寄来一个BB机,还有一大堆吃的用的。赵学军看着说明书有些愁,倒不是说不稀罕这东西,这小玩意儿,摸上去小小的蛮可爱,以前看到跟现在看到,那种感觉完全不同。绝对历史里程碑一样的玩意儿。去年闵顺就有BB机了,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对赵学军说:“哥们出去玩,你每十五分钟,呼我一次,任务啊…”

正在把玩那个BB机,楼下传来一阵阵鬼哭狼嚎的叫喊:“军!军啊!!可爱的小军军!!!军军啊,爸爸给你买糖了…”赵学军将那部BB机随手放到了桌面上,这东西他最多就是把玩下,并不准备带。他站起来推开窗户,楼下闵顺与徐步堂搂在一起笑眯眯的冲他热情摆手。

“滚!那凉快你们滚那里啊!今儿不出去,忙!”赵学军说完,不客气的关了窗户之后,他立刻开始藏那些吃的。

没过一会儿,闵顺与徐步堂脚步急促的上了楼,他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进屋,熟门熟路的到处一阵翻腾。赵学军藏得那些吃的,玩的都又被他们找了出来,好随便的摆了一地板。

打开赵家的旧电视,插好插座,将没有模子只剩里心的游戏卡芯按到游戏凹槽里,这两人开始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嘴巴里胡说八道,互相讥讽的打“沙罗曼蛇”。这两人技术不高,一死就互相埋怨,谁也不承认是自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