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30.31

因为十一月底出了蜀王这么一桩事,刑部的案头一时间多了一堆的大事,忙里又忙外,蜀王府更是惶惶不知所措,朝内朝外都觉得这年很不好过。

不过谢晚春是不管这个的,她并非伤春悲秋之人,昨日里吹了点风又因为宋天河的事情惊了神,这才急病了一场。等她醒来,一团乱的心情已经理得差不多了,再听梅香说起蜀王的倒霉事儿,谢晚春这个幸灾乐祸的家伙立马就活蹦乱跳起来了,脸色都跟着红润了许多。

因着左右只有梅香一个,谢晚春还颇为愉悦的嘲讽了两句道:“都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像蜀王这种只会学老鼠暗搓搓打地洞的,十年过去了还是不成呢......”虽然以前是她看走了眼,可以蜀王这种暗地使坏的计量,哪怕是对手是皇帝那种弱鸡,也还真不一定能叫他得逞。

只是,大概是乐极生悲,等到王恒之下衙回来的时候,直接绕道去了书房把那幅画还有木匣子一同捎了回来。

谢晚春正被碧珠盯着喝药,她也不是吃不得苦,只是被人瞧着难免又会矫情起来,一口药一口糖的,倒也凑活着喝了。结果,见着王恒之把画卷与装着桃花枝的木匣放到她面前时,谢晚春一时没注意就喝了一大口的苦药,差点没被呛到,好容易才缓过来,连忙丢了两块糖到自己嘴里。

王恒之到是一派从容,他在书房那边已换过衣衫,一身明蓝色底绣麒麟瑞兽的直裰,腰身挺直,犹如崖岸青松一般挺拔笔直,丰神俊秀。一头乌发则是被一支玉冠束起,用于固定的月白色发带自他鸦羽一般的发间落下来,带了点飘逸的味道。

他本就神容清俊,五官卓尔,此时站在窗口处回看谢晚春,纤长微扬的剑眉被光照得越发浓黑,令人印象深刻,犹如墨画的眼睫则是染了点淡淡的金光,一双点漆一般的瞳仁微微缀着光,内中仿佛藏着一泓秋水,就那样静静的那样凝视着人,简直让对方恨不能直接溺死在里面。

那灼灼的容色根本无需半句言语,便犹如神兵利剑,直戳了谢晚春那颗爱美之心。

谢晚春真想伸手摸一摸那张简直要发光的脸,最后只好掐了掐有些犯痒得手心,瞧了瞧眼前的两样东西,可怜巴巴的咽了咽口水,挥手叫退了碧珠:“......你先下去吧,我和大爷有事要说。”

为了这个,她一口气干掉了大半碗的苦药,简直快要苦得哭出来了。

好在碧珠贴心,特意塞了几颗糖到谢晚春嘴里,然后悄悄来回瞧了瞧谢晚春与王恒之,一脸蜜汁羞涩,连忙端起空药碗出去了。

王恒之这才微微松了口气,然后一鼓作气直接抬步上前把画和木匣分别打开在谢晚春的面前。

画卷与木匣中的桃花枝都保存的极好,至少当它们摆放在一起的时候,那画上仕女手中所持的桃花枝与木匣中业已干枯的桃花枝依旧能令人联想在一起。

只是,从画中那花叶繁茂的桃花枝到木匣中干枯已久的桃花枝,逝去的岂止是时间?

谢晚春已经不是第一回看见那幅画了也不是第一回看到那木匣子的桃花枝了,可是此时见着王恒之忽然把东西全都摊了开来,哪怕是她这样的厚脸皮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什么,不直接的抿了抿唇,嘴里的糖一时间全被她“咔嚓咔嚓”的咬碎了,甜得叫人微微有些腻。

王恒之耳尖也隐隐泛红,深吸了口气,只觉得胸膛里的那颗心不知不觉间隐隐的被提了起来。他抬眼认真的凝视着谢晚春,竭力稳住自己的声调,轻轻问她:“晚春,你明白了吗?”

那声音从耳里入,仿佛烧着火,烧得谢晚春耳尖一片热,尽是自己砰砰的心跳声。她双颊已是滚烫,不由得眨了眨眼咬住唇,把那些装傻的话咽了回去后却又不知还要说些什么。因是病中,她本就白皙的面庞更是宛如雪玉一般,如今双颊都染了点微微的红晕,好似涂了一层薄薄的胭脂,难描难绘,极清极艳。

王恒之看着她,想了想便又把话说得更简单些:“我在西山桃林见到镇国长公主,接了这一支桃枝,那时候年纪尚轻,心如鹿撞,方才知道什么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他顿了顿,一鼓作气把话说完,“晚春,时至今日,我的心思便从未变过。我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这是王恒之第二遍问“你明白了吗?”

谢晚春只觉得被他那恳切的目光所刺痛,不由自主的回望过去,眼中跟着一热,几乎要潸然泪下。只是感动的泪水还没上来,她一激灵,福至心灵的想到了一个重要的大问题:王恒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现她的身份的?

谢晚春一想到这里,一想到自己先前洋洋得意并且丢过的丑,很快便又十分艰难的把那些话又给咽了回去,含了几分窘迫以及几分羞赧,但到底还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王恒之见她点头,眉梢微抬,眼里已有浅浅的笑意好似水波一般一层层的荡开。他似是想笑却又忍住了,抬步往前走了几步,一直到了谢晚春的榻前,蹲身弯腰用,双手按住她的肩头与她平视,一贯冷淡沉静的声音里此时也含了浓浓的恳切以及期盼。他重又问道:“我一如初见,那你呢,晚春?”

谢晚春咬着唇扬起眼睫看着他,他们离得着这样近,近的甚至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与心跳,还有满满的爱与期待。

谢晚春就仿佛是第一次看见他那样,认真并且仔细的用自己的目光在他面上划过。

白皙光洁的额头,略显细长的眉峰,微扬的剑眉,浓密纤长的眼睫,幽深犹如寒潭的双眸,以及笔直挺秀的鼻梁与微抿的薄唇。

他生的真好。

谢晚春再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叹了一声,然后在王恒之那满是期盼的热烈目光中搂住他的脖子,仰起头在他的额上轻轻的吻了吻。他白皙光洁的额头就像是冷玉,触之生温,令人不觉心生眷恋。

接着是眼帘,红唇轻轻在犹如墨画的眼睫上掠过,微微有些痒,就像是心头那隐隐的触动。

接着是鼻尖,谢晚春难得生出一丝顽心,在他鼻尖不轻不重的咬了一口,然后松开,微微启唇对着他的耳边轻轻吹了口气,感觉到对方不由自主的反应之后则是微微一笑,那笑容就如同当年西山初见时那样的招摇耀目,容色迫人,令人心动。

然后,她就势在王恒之的双颊两侧各落下一吻,用舌尖轻轻的点了点,胸膛里的那颗心仿佛也是这样的柔软温暖。

最后,她对着王恒之眨了眨眼睛,就这样睁着一双含笑的眼睛,用力的吻住了他颜色略显单薄的唇。

他们曾经接过无数个吻,可是从来没有一次如同此时这般,真正的令人怦然心动,就连血管里的血液似乎也跟着沸腾起来,不断的从心脏处迸发,通过血管不断地流淌着,烧得他们彼此浑身滚烫,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分开,反倒贴的更紧了。

那种沸腾滚烫的感觉就好像他们早已脱离了躯壳,真正的吻在了对方的心上,真正的脱离外在,爱着对方的魂灵。

王恒之的喉结上下动了动,终于再也忍不住,一手扶着她的腰,一手扶住她的脸,反守为攻,认认真真的的回吻过去。

谢晚春险些觉得这一吻要持续到天长地久,不过可惜没人能吻得那么久。然而,等王恒之松开她的时候,两人都有些气喘吁吁,她都快觉得自己舌头微微有些发酸,就连嘴唇也要肿了,不由生出森森的危机感:真真是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这家伙以前还不会接吻,现在居然也能玩这么多花样了......就这么叫他一直就这么憋到三月三日,等到三月三日那天,该多可怕啊......

这么一想,谢晚春差点儿就想现在直接拉王恒之上床算了,不过她欲言又止,到底还是没有胆子把话说出来,反倒是眨了眨眼睛,不一会儿就转开了话题。

“等会儿陪我一起用晚膳吧,”谢晚春用小指尖轻轻的勾了勾王恒之的掌心,指甲故意在他掌心磨了磨,声音拉得长长的与他撒娇道,“我一个人吃药膳,嘴里苦的很。”

王恒之听她诉苦,不免心中微微泛甜,情不自禁的笑了笑:“哪里苦了?你刚刚还喝过药,我尝着还挺甜的。”说罢,他忍不住又看了眼谢晚春那被吻得微微有些红的樱唇,忍不住又笑了笑,就连那冷淡沉静的眉目都在不知不觉间柔软了下去,仿佛充溢着温软的笑意。

谢晚春瞪了他一眼,一双明眸好似烁烁流光的宝珠,顾盼流光。她故意不理王恒之,反倒扬声叫外头几个丫头把饭菜端上来。

因着谢晚春先前要喝药,故而今日的晚膳实际上已是晚了,屋内两人又是吻着吻着忘了时间,反倒叫外头几个丫头等的心急。好容易得了谢晚春的吩咐,琼枝与碧珠连忙掀了绿色撒花的帘子进门来,领着几个小丫头把饭菜端了上来。

因谢晚春还躺在床上,便先摆了个小案几,然后再把饭菜一一摆上去。

虽说是药膳,实际上也不过是添了几养适宜的粥水以及清淡的菜肴罢了,虽然不符合谢晚春喜欢酸辣的重口味,但还真说不上是苦,甚至很费了厨下的一番心思。

一道双白玉粥,是用上好的粳米加水在砂锅里慢煮,直到水沸了,再往里加切好的白菜心、一段一段的葱白还有被切成细细长丝的生姜。然后盖上盖子,慢慢的熬煮着,等到白菜、葱白变软,粥米软糯,这才收火收汁,加些盐与鸡汤调味,味道很淡却也极鲜。

一道豆腐火腿芥菜汤,白嫩的豆腐切成等厚的白玉片,咸鲜的火腿切成微粗的肉丝,先下过用油快炒过,再往里倒熬煮过的骨汤和几片生姜和一段大葱,然后盖锅煮沸,直到收火掀盖的时候再往里洒芥菜与香菜的细末,加盐调味,端上来的时候热腾腾的热气扑面而来,乳白色的汤汁里:火腿的鲜香、豆腐的柔嫩、骨汤的绵长浓郁全都交杂在了一起。

一道贝母沙参蒸雪梨,倒是简单,不过也略有些心思,最要紧的是甜的,挺合谢晚春的口味。厨子用刀极小心的把梨子去皮去壳,在梨子上刻了些精致的花纹,上头切了一刀算是个梨盖子,然后往里头加贝母、沙参以及蜂蜜,然后合上梨盖子,小心的搁在瓷碗里,隔水蒸熟,如此清甜的梨汁一点点的渗入透入汤里,竟也算是极好入口的。

其他的清炒时蔬或是清蒸鱼等等就不必再提了。

虽是如此,在侧伺候的丫头仍旧被迫在边上看着那两个用晚膳的家伙秀恩爱——你喂我一口汤,我给你夹块肉,然后再拿帕子替对方擦擦嘴,简直甜得容不下第三个人,反倒叫边上拿着东西要伺候的丫头毫无用武之地,只得红着脸低头装不存在。

好好的一顿饭,吃得简直叫人脸红心跳。

等碧珠与琼枝收拾完东西出门,又有一通的好忙。因为琼枝与碧珠正是一个屋的,等到晚间歇息了,不免要说几句体己话。琼枝念及晚膳时候瞧见的事,忍不住开口悄悄与碧珠说了一句:“瞧少奶奶和大爷那模样,倒是比没病的时候还精神。”略顿了顿,琼枝想着想着又忍不住有些脸红,“你看见了没,少奶奶的嘴,还有些肿呢,也不知先前在屋里.......”

琼枝止住了声音,颇有些意味的与碧珠眨了眨眼睛,抿着唇偷偷笑起来。

碧珠如今已是在家里论起亲事了,只能来年或者就要出嫁了。她亲娘还塞了些民间特制的春宫图过来,所以碧珠对这些接受程度颇高,快人快语的道:“夫妻两个,本就该这样呢。早前一个住书房,一个住正屋,哪怕是因为少奶奶病着,底下也不知惹了多少闲话,咱们以前去外头听的还少?如今大爷搬了回来,府里头都道少奶奶好本事,你我出去,腰杆都直了不少......”她想起适才那情景,也忍不住微微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其实,我早前就和少奶奶说过,似大爷这般看着冷冷淡淡的,可倘若真是动了心,那便真是一心一意了,不知多少人求也求不来。”

“是这个理儿,千金难买有情郎嘛......”琼枝顺着这话打趣了一下碧珠,试探着问了一句,“你呢,家里准备的怎么样了,可别叫你那一位等久了。”

碧珠脸一红,掀了被子坐起来,瞪了琼枝一眼,嘴里羞恼的道:“让你胡吣,看我不撕了你的嘴!”

琼枝连忙告饶,连声道:“好了好了,姑奶奶,饶了我一遭吧,明儿还要起来当值呢,快些安置吧。”说罢,琼枝又打了个哈欠,顺嘴道,“要是少奶奶和大爷今日来了兴致,半夜要叫水,你连觉都睡不成了。”

碧珠一想起为什么要叫水,一张脸便忍不住全红了,重又哼了一声,拉上被子赶紧闭眼睡了。

两个丫头自在外头闹着,王恒之与谢晚春在屋里也没睡着。

屋内熄了灯,自有皎皎的月光从窗口折入,在一片寂然的黑暗里盛出一朵朵皎然的白花。

王恒之静静的躺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扭头去看边上的谢晚春,小声道:“有时候真觉得像是做梦。”他伸手把谢晚春的洒落在芙蓉色缎面软枕上的那些细碎乌发轻轻的拢了拢握在手里,仿佛握着自己那千丝万缕的情丝一般,语声也不自觉的轻了下去,“晚春,你说,冥冥之中是不是自有注定。我在西山遇见你,然后因为你的赐婚而成婚,三月三日兰水节去江边吊念你,结果一回来我便又遇上了你......”

谢晚春静了片刻,终于受不了他的目光,只好也转过身来。她顺手把那些头发又给拉了回去,嘴里道:“是挺巧的......”她想了想,还是忍不住怀疑道,“西山那回就一面,你真就那时候就起了心思?”

虽然想着觉得挺叫人得意的,简直助长了她满满的虚荣心,一颗心轻飘飘的都快要飞起来了——只一眼就叫对方喜欢上了,还念念不忘到现在。可谢晚春本人一贯多情又薄情,如今两相坦白过后,认真想想又觉得王恒之这一眼就爱上,未免有些太过火了吧?就算是宋天河那种神经病,虽然一开始就收了自己做徒弟,开始时也不过是半是逗弄半是玩笑,真动心或许还是在西南那会儿。所以,她何德何能,叫王恒之一直从那时候起爱到现在?

王恒之闻言也笑了笑,他的目光十分温柔,就着那一缕莹白的月光轻轻的在谢晚春面上描绘着。他眨了眨眼睛,浓黑纤长的眼睫就像是小穗子轻轻刷在谢晚春心头,刻意的压低声音,如同在说一个小秘密:“你猜,第一回见到你,接到那桃花枝的时候,我心里想什么?”

谢晚春故作认真的想了想,然后歪歪头,眉眼弯弯的笑着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王恒之点点头又摇摇头,那化开了薄冰的眼里是融融的笑意:“我想,这姑娘生的和我心里想的一样美。”他从被子底下用手握住谢晚春的手,掌心相贴,十指交握,指尖轻轻抵着,“她笑起来,更美。”

这种情话,无论何时总是不会嫌多的。谢晚春好似喝了蜜酒一般,既觉得甜蜜又觉得微微有些醉,就连夜里的空气都显得温软了起来。她唇角忍不住扬了扬,情不自禁的靠过去了一些,想了想便贴在王恒之耳边,含笑问他道:“那你猜,我那时候想什么?”

王恒之忍不住捏了捏她的柔软的指尖,忍着气咬牙道:“你怕是都忘了那一回是什么时候了吧?!”

谢晚春颇有几分窘迫,可仍旧厚着脸皮道:“我又不是见着谁都会丢花枝的,你猜一猜嘛......”

王恒之蹙眉想了想,觉得以谢晚春以前那德行,虽然不至于见着人就丢可估计见着脸好的还是会丢的。所以,他坚决不自作多情,坚决不猜。

谢晚春只好直接自个儿说情话哄枕边这人:“我那时候一定想,这是谁家少年郎啊,长得这样俊,待再大些,簪着这枝桃花跑马游京,怕是能招来满楼红袖.......”她的声音拉得长长的,又甜又软,就像是滚热的蜂蜜浇在心头,叫人心底里说不出的妥帖甜蜜,“要是在早几年,正好抢来作驸马。”

王恒之本还板着脸,听她说到最后也忍不住漏出一丝笑来,情不自禁的把人抱起来,整个儿压到自己身上,轻轻的嗅着她发间的幽香。他虽是想忍着不酸,可仍旧忍不住长叹了口气:“早几年,你还和齐天乐或是宋天河在一起呢......”

谢晚春跟着顿了顿,这才道:“所以,才叫你多等了几年啊。”她似是想了想,把头埋在王恒之心口处,听那沉稳而有力的心跳声,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不知不觉间跟着软了许多,“其实,那时候,发生了很多很多事,以后或者可以和你说。我常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可认真想想,果然还是没有缘分——没有在好的时间和他们遇见......”

倘若她生的早一些,仍旧与齐天乐青梅竹马的长大,或许早早就已经嫁去了西南王府,先皇后与先帝之间的那些事再乱也乱不到她的头上,就算先帝想要平西南,还真不一定能请得动宋天河,或许她和齐天乐真能一辈子举案齐眉,做一对恩爱夫妻。

倘若她生的懵懂一些又或者正好错过了先帝临终那日,她也许已嫁给了宋天河,虽然宋天河总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他总是愿意迁就自己、宠着自己的,总也能就那样长长久久的过一辈子。

可是,她到底还是错过了。

谢晚春仰起头,轻轻咬了咬王恒之的喉结,百感交集,搂着他小声道:“还是你这样比较好,你撞见我的时候正是情窦初开;我再遇你的时候,正好无牵无挂。”她就这么直直的望入王恒之的眼底,带了些坦率与认真的意味,柔声道,“我知道,我并不是什么好人——又多情又薄情,总是喜欢撩拨别人,自私怕死,辜负过许多人,做了许多错事.......”

所以,谢谢你喜欢我,谢谢你一直坚定不移的喜欢我,从来也没放弃过。从生到死,从死到生。

谢谢你,这么用力的爱着我,让我也能重新认识爱。

谢晚春用力抱住他,只觉得眼睛一热,险些又要掉下眼泪了。她想,真好,她和王恒之总是能够在最好的时间遇上,不早不晚,就像是命运的安排一般。

王恒之能感觉到那一点一点温热的液体就那样落在他的心口,又酸又热,叫人一颗心软的不知要如何是好。他动了动唇,还是没能说出什么,只能小心的用手轻轻的抚了抚她的脊背,就像是抚着他怀里最珍贵的宝物。

深夜寂寂,他们是握着手,听着彼此的心跳声,方才入眠的。

73| 30.31

因为夜里两人各自说了一番情话,第二天谢晚春起来的时候心情仍旧极好,弄得边上伺候的丫头都有些不明所以。

梳妆的时候,碧珠看了一眼,面一红,悄悄挑了些脂粉来给谢晚春擦了擦脖颈一处,小声道:“也不知能不能遮住......”

谢晚春这才想起昨晚上王恒之在她颈边吻了吻,大约是落了印子,她往镜子里看了一眼,也觉得面上烧得厉害,心中却也是极甜蜜的,乃至于吃早膳的时候仍旧会因为想起昨夜里的事情忍不住微微笑出声来。

琼枝与碧珠皆是各有计较,也跟着红了红脸。

因谢晚春的身子已是好得差不多了,等用过膳后便去了宋氏屋里请安。

宋氏见了她自是高兴的,只是又有一份忧心:“都说病去如抽丝,你身子一贯不好,这才刚好些,要好好的养着才是呢,很不必这样赶着过来。”叫了丫头去扶谢晚春坐下,一脸的慈和的笑容,“你的孝心我自是知道的,只是不需计较这些形式。”

早些时候,宋氏自是嫌弃过谢晚春那病怏怏的身子,真是恨不能直接换个身子略强健些的媳妇。只是,年初时候谢晚春病好了,常来请安不说,行事上也大有改变,倒是叫宋氏看着顺眼了许多,觉得这媳妇倒也不坏。后来王恒之从书房搬了回去,谢晚春又常在侧帮衬,宋氏心里早已把早前的嫌弃给放下了,只盼着谢晚春早些养好身子,若能早日给自己添了孙子便是大大的好事了。

谢晚春跟着落了座,端起青玉盖盅抿了口杏仁茶,嘴里觉得甜腻腻的,就连声音也是显得甜了些:“我就知道娘一贯疼我,只是我早就好多了。倘一个人在屋里躺着也是无趣,倒不如出来走走,既能锻炼、锻炼身体,也能来与妹妹们说说话。”

“就你嘴甜,我再说不过的。”宋氏只觉得妥帖,瞧了瞧底下的王若蓉与王望舒又是一叹,“你说的也是,过了年,底下两个丫头也要出嫁了,这日子可过得真快啊......”一说起这个,宋氏心里头难免就要想起王望舒那一桩叫人头疼的婚事——皇帝那德性也没什么可指望的,偏王望舒入了宫后还得对上容贵妃、萧妃那般的贱人,宋氏只要一想起这个,简直连饭也吃不下了,真真是堵心得很。

女儿的婚事在宋氏心里头这般一转儿,心情也跟着差了许多,虽是耐着性子说了一会儿话,但很快便叫她们几个回去了,只说自己是累了。

李氏娘家今日要来人,便也早早回了自己的院子等着,王若蓉与王望舒还有谢晚春三人倒是一同去了王望舒的屋子说说姑嫂之间的私房话。

其实,礼部早已定下明年三月一日要迎新后入宫,所以王望舒这几日一直都在埋头理着她的嫁妆,顺便与宋氏学些东西——虽说也有宫里的宫嬷嬷来给她说规矩、讲礼仪,可真论起来,对于一国之后来说礼仪与规矩并非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眼明心明,处事周全。

谢晚春闲着也是无事,便与王望舒说了些宫里头的事情,安慰她道:“到底是皇后,容贵妃和萧妃看着在得意,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妾。只要你能端得住,想来她们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王望舒心里有些计较了,不免有小声道:“可,可要是皇上偏帮呢?”

这就涉及到妻妾之争了,就连王若蓉也不免竖起耳朵准备听。

谢晚春轻轻拍了下王望舒的脑门,笑道:“他还能怎么偏帮?”她颇觉得有些好笑,便抬眸看着王望舒,“寻常官宦人家,为了宠妾为难妻子的都要被御史参一本‘管家不严’或是‘宠妾灭妻’,你又不是那等寒门出身无人帮衬的,皇上若是做得太过分了,自有人会站出来替你做主。上回容贵妃不就是被前朝那些言官弄得闭宫不出?皇上素来是个怕麻烦的,自然不会自讨苦吃。至于其他的,你很不必多管,收拢好人手,自己顾好了,吃好睡好,管皇帝做什么。”

其实谢晚春很想说“管皇帝去死”,可想了想还是把话吞了回去。

王望舒若有所思,想了想又道:“也对。”她是王家嫡女,自小便被宋氏娇惯长大,王老爷那两个姨娘还有王游之那一屋子姨娘通房她都见过,自然很明白妻妾之间犹如鸿沟的道理。虽说皇家的规矩到底不一样,容贵妃与萧妃也素有手段,可谢晚春这几句话算是暂时安了王望舒的心,叫她悄悄松了口气。

谢晚春看在眼里,又接着说了些宫里头的趣事和旧典,引得王望舒与王若蓉都睁大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谢晚春看了几眼,暗道:到底还是小姑娘呢...她想起了些自己少时的事情,倒是稍稍软了软心。

一说就是一下午,等谢晚春要走了,王望舒还颇有些恋恋不舍,亲自送了她到门口,然后趁着王若蓉不在,悄声问了一句:“嫂嫂,我那回托你的东西?”

谢晚春对着她眨了眨眼睛,像是在与她说只有她们两人才知道的秘密一般,微微笑道:“放心吧,我已放到给陈先生备好的礼物里,陈先生看到了必是会明白的。”

“那就好。”王望舒慢慢的垂下眼,乌黑犹如墨画的眼睫就像是小小的扇子遮住了她的眼中的种种神色,她似是有什么想说或是想问的,但犹豫了许久,最后却还是咬了咬唇,小声道,“......嫂嫂慢走。”

谢晚春知她心绪复杂,便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的按了按她的手让她不必再送,然后便起身出去了。因着谢晚春今日还有事,没有在这儿多耽搁,只带着梅香一人,直接上了早已准备好了的马车。

马车是昨日里谢晚春刚听到蜀王之事后就叫梅香让人准备下来的,知道谢晚春这会儿要出门,早早铺好了软软的毯子,小案几和点心茶水也都齐备,还有几个小小的手炉和香炉搁着,放下车帘子,整个车厢都便有如春日花园里一般暖而香。

谢晚春上了马车,捧起个镂空竹花卉白铜手炉,暖了暖手,只觉得手心暖暖的,心里倒也舒服了许多,靠着引枕懒懒问了一句:“都约好了,是在望江楼?”

梅香小心的伸手把毯子盖到谢晚春的膝上,轻轻应道:“陆都督那边传来的消息是这样的。”

谢晚春略点了点头,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外头的阳光透过车帘子,只在谢晚春白皙犹如美玉的面庞上照出薄薄的一层光晕来,越发显得她神容清美,不可直视。

梅香悄悄瞧了几眼,不敢多做打扰,便也安静的缩在边上不出声。

不一会儿便到了望江楼,车夫停下马车,轻轻叫了一声,梅香这才跳下车,扶着谢晚春下来,入了望江路,直接便上了陆平川早就包下来的二楼雅间。

望江楼乃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酒楼,这个时候虽不算晚却也坐着不少人,瞧着这么一位戴着帷帽的夫人领着个小丫头入门,眼睛也不由一亮:虽说是戴着帷帽,可这纤细高挑的身段,露出来的纤纤玉手,还有这言行举止,一看就知道是个难得的美人啊,只望一眼都觉得心肝颤啊。只是,一看这人家直接上了二楼,不少人就熄了那点儿多出来的好奇心——能包下望江楼二楼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哪里是他们这些坐在一楼的人能揣度的?

谢晚春到了雅间前,掀了帘子要进去,梅香便很有分寸的不再跟着,反倒是与那些守在门外的锦衣卫一般等在外头。谢晚春独自往里走了几步,果是看见了陆平川正独自一人站在窗前。

陆平川穿着一贯的红衣,一头乌发倒是只用木簪绾起,五官虽是极艳却极具攻击性,犹如出鞘的利剑一般直刺人心。他本是站在窗前眺望街头景致,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只是听到了背后的脚步声传来便转头一看,见是谢晚春来了,那一贯冷淡刻薄的面上也不由露出一丝明朗的笑意,眉目之间更显出许多风流韵致,嘴上道:“我适才还在想,这个时间,您也该到了。”顿了顿,似是不知该如何称呼现在的谢晚春,便先伸手请了请,道,“先坐吧。”

谢晚春伸手摘下帷帽,轻轻挑高眉梢,朝着陆平川微微一笑:“我之前已与你说过,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你现在要不直接叫我郡主或是,晚春?”

“晚春,”陆平川从善如流的点了点头,一双凤眸极亮,忍不住又像是个偷了糖似的小孩般笑起来,只好故作镇静的说起正事,“你让梅香来寻我,是为了蜀王的事?”

“蜀王已是阶下之囚,不足为道。”谢晚春伸手拿了茶杯,自己拎起茶壶到了两杯茶,递了一杯给陆平川,似是漫不经心,但抬起的双眸却黑亮的犹如水中烁烁闪动的明珠,“我来,是为了与你说齐天乐的事情——江南那回,你忘了吗?”

陆平川原还为着谢晚春递来的那杯茶受宠若惊,听到这话不由得跟着一顿,也深思起来:确实,江南盐务一案虽然查到最后是把蜀王给揪了出来,但齐天乐也的确脱不开干系,只是如今一众人皆围着蜀王反倒把齐天乐给忘了。

陆平川到底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了谢晚春的言下之意,他沉吟片刻便沉声应道:“江南一案,齐天乐与蜀王都脱不了干系,他们两人或许私下有所往来。只是,就如晚春你所说的,蜀王如今已是阶下之囚,齐天乐当真会为了蜀王这么一个已经废了的棋子而冒险?”

谢晚春手里捏着茶杯,手指按在青玉的杯壁上,当真是指如削葱根,极是好看。她唇边含着一点淡淡的笑,不紧不慢的开口道:“他们两个,一个是当朝皇叔、一品亲王;一个是在逃的钦犯。这样两个天差地别的人要合作,必然都要表现出一二的诚意。再者,蜀王位高,必是要想法子拿捏一下齐天乐。所以他手里或许有能够威胁齐天乐的东西,让齐天乐不得不出手相救。”她顿了顿,语声似是有些淡却透着点深意,“又或者出手灭口。”

陆平川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是了,蜀王也不是傻子,齐天乐本就是朝廷钦犯,光脚不怕穿鞋的,反倒是蜀王要顾忌的东西更多些。所以,蜀王肯定也要捏这些什么,才能叫对方有所顾忌,合作也能维持下去。”

谢晚春点点头,接着道:“蜀王一案,牵涉甚广,所以很可能一直到来年开春都不会结案。而蜀王本人现今恐怕就拿着齐天乐做救命稻草,现在这时候肯定不会招出什么来。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把好关,最好能抓到齐天乐的同伙什么的。如今江南案子一结,齐天乐那头怕也断了银根,要是能抓到他的马脚,说不得就能顺着线把人揪出来。”

陆平川已是完全明白了,点点头道:“我会令人把蜀王边上看的严严实实,保证不会叫齐天乐得逞。”

谢晚春这才放心了些,想着也没什么事便眨了眨眼睛,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看着陆平川,打趣道:“认真算起来,你以前与我同岁,如今也是二十五了,倘再不成亲就不怕被人说闲话?”这话虽是玩笑,但谢晚春神色淡定从容,目光坦荡,言下之意十分明白——她既是已与王恒之彼此坦白,自然也不好再撩拨旁人,倒不如直接与人说明白了才好,要不然哪怕是她的厚脸皮怕也撑不住。

陆平川面色微微一变,很快便反应过来,一双极亮的凤眸不觉黯了下去,他目光轻轻一掠,看见了谢晚春颈侧那连妆粉隐隐遮不住的吻痕,语声都凝滞了起来:“......我比不得晚春你动作快,许多事还忘不了,亲事想来还要再等等。”

谢晚春一时接不了话,想了想也没说什么,便道:“那,我先回去了。”

陆平川点点头,本是要起身相送,可才起了身便叫谢晚春伸手按了按:“你就坐着好了,不必送了,”她缓步往门外走去,忽而像是想起了什么,忍不住开口又问了一句,“对了,这望江楼,幕后的东家,不会就是你吧?”

似酒楼楚馆一般都是消息灵通之处,幕后自有达官显贵管着,望江楼乃是京城数一数二的酒楼,幕后之人怕也是非富即贵。

陆平川点了点头,面上神色沉沉,忽而扬声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当年很喜欢这一句。”这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起头一句,陆平川往日曾经陪侍在谢池春的边上,便听她念过好些回。

谢晚春的步子不禁顿了顿,最后还是恍若未闻的掀了帘子出去。

陆平川手里握着那被尚且温热的茶却只觉得犹如大醉了一回般满心都是说不出、道不明的复杂情绪,好一会儿,他才不觉垂首,一贯极冷的唇边浮出一丝淡淡的苦笑,自语道:“你最喜欢这一句,可我倒是喜欢另一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

从十四岁起见到谢池春,直到如今,他竟是一直都是那个可笑之人。

陆平川就那样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微微阖眼,忽然想起十四岁那年初见谢池春。

宋天河治军极严,军令如山,大约也只有谢池春能从他手底下救下人。那时候陆平川虽是满腹的郁气和不平但到底还是怕死,忽而捡回一条命,整个人徒然松了一大口气。后来,他被送到谢池春的帐子里,方才真正见到自己这位救命恩人。

她笑起来时眉眼弯弯,菱唇微扬,虽是形容尚小却已经美得惊人。

那时候的陆平川还未经过人事,又被丢在军中磨练许久,突然见到这般人间绝色,只觉得心中一阵乱跳,口干舌燥,简直都看呆住了。

好一会儿,他才听到谢池春笑起来,声音清脆的犹如玉碎一般:“叫你起来还不起来,难不成真是个呆子?”

......

陆平川端起茶杯,就像是喝酒一般一饮而尽,忽而一笑,自嘲了一声:“呆子......”

******

谢晚春回去的路上一直极安静,她心里知道自己这样对陆平川很不公平,可说到底拒绝才是对他最大的公平,总不能叫他一直就这样惦念下去。

只是,拒绝人这种事到底有些过意不去,谢晚春的心情因此也不坏了许多。等她下了马车,到了自己院子见到等在那里的李氏与李姨妈等人的时候,心情不免就更差了一些——虽说她知道近日李氏娘家有人要来,可也不至于直接跑来自己这里吧?

李氏远远见着谢晚春,想着自己今日来的用意,颇有几分羞愧,一时间竟是不有些不大敢上前。

倒是李姨妈,年纪大了许多,脸皮也锻炼的极厚,她用手肘推了推李氏,不一会儿起头就迎了上去,白净的脸上满满皆是笑,开口便道:“可叫我等到郡主人了,我今日难得来,想着还是要来见见郡主才是。”顿了顿,又笑着道,“我家阿静素来性子软,倒是有劳郡主你这长嫂照顾呢。”

谢晚春不耐烦应付这些杂七杂八的人,只是李姨妈不仅是李氏亲娘,还是宋氏亲妹妹,也说不得硬话。她只好耐着性子与她说了几句:“姨妈这是哪里话,弟妹素来能干,反倒是她帮了我许多呢。”

李姨妈半点也不见外,上前握着谢晚春的手,一边细细打量,一边笑着道;“那可好,你们两个处的好,我心里头也只有高兴的。”说罢,一拍手,又给谢晚春戴了一顶高帽子,“还是长姐她有福气,得了郡主这般的好媳妇,如今倒是能享福了。”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更何况上回李氏小产,李姨妈来探病时候那表现可算不上有多好。谢晚春心里已是有了几分计较,很快便笑了起来:“瞧姨妈这话说的,上回您来的时候不是也带了郑氏,我瞧郑姐姐便是极好的。”

这话算得上是绵里藏针了。京中一贯亲戚关系复杂,蜀王世子妃郑氏与李姨妈的大儿媳郑氏便是堂姐妹。原来,李姨妈可算是极疼爱自己这个大媳妇的,可蜀王之事一发,她便有些瞧不上郑氏了,如今出门都不带。只是世家里头一贯爱颜面,李姨妈这势利眼自然不好直接就道明白了。

所以,李姨妈听得谢晚春这不软不硬的一句话,面上的笑容不知不觉也收了一些起来,眯了眯眼睛,淡淡道:“你说的也是。”她的眼睛本就不大,这般一眯,倒是又小了许多,索性也不再与谢晚春绕圈子,不一会儿便伸手把身后的一个姑娘推上前来,笑着道,“这是我家的姑娘,行五,小字阿柔,郡主想来还未见过。阿柔,还不快来见过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