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上一章:第 72 章
  •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下一章:第 74 章

刘海涛是焦老当年的秘书,凤娇十几岁时就认识他,朱远被撤查,在老干部们的极力推举下,西山政府研究后,让他参加选举,刘海涛不负众望,以百分之八十的高票当选,对这样的人,凤娇发自内心地给予尊重,她不明白,陈怀希为何这么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难道,刚刚升到副省级,他就看不起厅级干部?

凤娇立刻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一个人会变,尤其是身份地位改变之后,心态会发生变化,但陈怀希这段时间,并没因为升官而特别高兴,他说,职务高了,只不过是有了更大的平台为国为民做点事情,他这样的心态,怎么会变得跋扈、会得意忘形呢?

不明白丈夫的心意,凤娇不好多言,她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夫妻认识上的分歧。

送走刘海涛,凤娇满脸疑惑地看着丈夫。

“我怕刘海涛用道德绑架你。你知道刘海涛的外号叫什么?‘魔鬼’。”

“魔鬼?”凤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是个内外不一的伪君子?”

“不不,你想歪了,我是说,刘海涛心气太高、太急,不懂循序渐进,自己瞎忙,也把手下人逼得太急,所以,上任一个多月,手下就给他起了这样的外号。”

“他着急,拼命不好吗?证明她一心为公,心系天下,一心想搞好工作呀。”

“他怎么虐自己、虐手下,我管不着,他不能虐我老婆。”

“可是我真的想扩大公司规模,原本还想找当地政府谈合作,刘海涛找上门,不是更好吗?”凤娇不怕累,不怕吃苦,不怕被虐啊,因为,是为了自己赚钱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啊。

陈怀希摇摇头笑了一下,看看屋里没外人,抱着凤娇香了一下,这才道:“我刚才说了,不想你那么累,他想让你投资,就会帮你把预备工作做好,你会少了很多麻烦,却不会少赚钱。”

凤娇白了丈夫一眼:“你呀,我现在不差钱的,做事不过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我帮他、催促他们做预备工作,也是有意义的呀。”

“你不懂。哦,对不起!”看到凤娇眼神里的不高兴,他立刻道歉,然后解释,“我是说,农村的事情,比城里还麻烦,若是政府没有准备好就贸贸然招商,弄不好会使投资的企业血本无归,我可不想看自己的老婆焦头烂额、欲哭无泪。”

凤娇活了两世,都是农村出生,然后在城市发展的,当然知晓一些农村的情况。

进入新世纪之后,大量农村精英进城打工,农村留下的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一部分人十分聪明能干,要么是承包大量土地搞种植,家里各种农业机械俱全,手头没有百十万也有七八十万的。或者是有一定资本的养殖户,年收入十万以上。还有是亦农亦商生活滋润不缺钱的,这是农村过得最好的阶层,他们要么已经和公司签了约,要么,就不受束缚,自己能撑起一片天。

农村的另一阶层,则是农村生活质量最差的,要么是身体病弱无力干不动活儿的,要么是一些懒鬼、赌鬼、酒鬼不肯干的,这些人最是麻烦,不管是扶贫干部、还是乡村领导,见了都躲得远远的,怕他们赖上甩不脱。

凤娇亲眼见过有人把国家扶贫发的果树苗,拿到集市上出售换酒的,还有把长了两年的核桃树苗、眼看就能挂果了,输急了也押上去,最后白白输给他人的,若是公司签了这样的农户,怎么可能不赔钱?

只有一部分勤快、没手艺、思想不敏锐、但却懂道理的,才是公司签约的对象,他们很珍惜得来的机会,对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公司的安排,十分重视,最后,也能在公司带领下,最终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

刘海涛在陈怀希这里碰了个硬钉子,学乖了,再次来找凤娇时,就瞅准省委开会的时机。他十分迫切地想推广公司加农户的农村发展模式,同时,更想让农民树立科学种田、智慧种田的新思维,这次拜访凤娇,还带了一堆的资料。

刘海涛将以靠山屯为中心、方圆十公里的地图带来,还把周围村庄的土地肥沃水平、种植什么作物都做了统计,拿给凤娇看。

若是以前,凤娇或许觉得这样的干部很难得,一时头脑发热,就和刘海涛签合同的,前两回,签下东源电子和空调厂,就是这样。

这回,有陈怀希提醒,凤娇果然十分谨慎,她问刘海涛:“你给我的这些地块,有多少适合种果树?不适合的能种什么?各村剩下多少青壮劳力、他们愿意签约公司吗?这些人好不好管理?文化程度怎么样?”

面对凤娇机关枪一般的提问,刘海涛有些傻眼,他急忙表示:“这些都不是问题,我马上派人去调查。”

“刘市长,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多少人愿意签约?这些人中,又多少是勤劳肯干、能吃苦耐劳的?还有多少游手好闲,加入公司,就指望逃避干活,还想获得丰收的人?”

刘海涛有些沮丧,但很快又打起精神,给凤娇表示,他会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摸清楚。

高处不胜寒 第二百一十章 疏漏

凤娇本来就对刘海涛印象很好。毕竟她十几岁时,刘海涛恰好是焦老的秘书,听到过他向焦老汇报工作,十分幽默又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凤娇十分钦佩。

后来,焦老也对刘海涛赞许有加,让凤娇对他的印象更上了一层楼。

焦老是个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当年,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解放后,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也不改初衷,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群众、为了人民,刘海涛跟着这样立得正行的端的领导工作过几年,也养成了正确的为官之道,名声好,做事也大气,和目光短浅,一味只知抱大腿的朱远完全不是一路人。

所以,陈怀希刚开始拒绝刘海涛,凤娇很不解,现在,她也看出来,刘海涛是个文科生,又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空有一腔热情,做事的确有欠缺。

幸好陈怀希帮了凤娇一下,不然贸然合作,能把她累死。

累,凤娇不怕,就怕有人掣肘,事情进行到半路,前进不得后退亦不行,那时候真能把人逼死。

当然,那些数据是经营的业务范围重要一环,凤娇自己也要派人做调查,可是政府也需要掌握基础的数据才能招商,不然,政策如何定出来?

刘海涛就是看到凤娇的公司挣钱了,陈怀希已经在云州大力推广,就急乎乎地跟风,可以说,是拍着脑袋想出来的,而不是社会调查得出来的,他以前在法制办、政协、信访处工作,还真是缺乏经验。

不过,刘海涛还真是好样的,这回,竟然找到长河市农业技术学校的师生,让他们帮着做社会调查,而且,比凤娇提出的调查范围大得多,事情整整两个月,他才拿出一份调查报告,这时,天气都暖和了,果农们已经到了田间。他十分懊悔地给凤娇道:“我还是太缺乏经验了,不然,早早做好准备,今年就能见成效呢。”

凤娇摇头:“果农和公司签约,然后接受培训,还要准备养殖的设备,小鸡小羊的培育,这些事情,怎么也得一年时间准备,你就别自责了。”

刘海涛叹了口气:“以前,长河是省里比较富裕的地区,现在都掉到倒数第五了,我怎么不着急呢?你爱人在云州做得多好?以前云州可是咱省最穷的,没想到,他竟然能让石头变钱,也能让丘陵地成聚宝盆。”

“碰巧而已,换成别人也能干好。”

“你是谦虚呢?还是真看不见陈市长的成绩?咱们长河,若是他当领导,水果种植和相应的产品开发,肯定早就搞起来了,你在东湖就起了好头,东湖以前在长河,也是排在后面的,去年农民平均收入,都是第三名了。”

凤娇闻言,禁不住有些骄傲,她最初让爸爸种树,就是为了给家乡人带个好头,现在,不只是靠山屯的村民,几十里范围的农民都跟着她种果树,经济收入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刘海涛看了看凤娇,又叹口气:“这几年,水果价格低糜,固然有产量大增,供大于求的原因,但农民种植技术粗放,农药残留超标,水果口感退化,外观不好的原因,极大地制约了出口。你去年做得特别好,让农村人看到了希望,可惜,我们反应太慢,没能及时跟上。”

凤娇回到靠山屯经营果园,固然有和朱远打擂台的因素,但更多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水果产业发展,她见刘海涛这么上道,对他的尊重又多了几分。

接下来,刘海涛把他们定出吸引果商到长河投资,建立果品加工厂、果品销售机构、种植指导机构等的优惠政策,给凤娇讲了一遍,十分恳切地邀请她:“到长河来,建设家乡,回报家乡,家乡人民不会让你失望的。”

“谢谢你的邀请,我正准备去看看。”

长河市的领导,不仅像刘海涛这样亲自找商家,还准备在交通便利的国道附近,建一个大型果品交易市场,还有果品加工厂,当地招商部门得知凤娇回到靠山屯,立刻带着资料找上门,问她要不要租赁摊位和厂房。

果然和朱远在长河时的景况完全不同,凤娇对回乡创业,更有信心了,很快,她就找到合适的人,把公司的架子搭了起来。这回,她接受爸爸的教训,农户必须和她签约,她挣钱,大家跟着挣钱,她赔了,都得跟着承担风险,她不是怕赔钱,而是希望能通过同甘共苦的感觉,把公司和农户拧成一股绳,激发农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努力学习技术,仔细经营,种出好品质的水果来。

谁都知道,果子要好吃,就不能施无机盐化肥,只能用有机肥,但眼下国内有机肥生产严重足,价格贵品种少,农民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肥料问题,而凤娇推广的模式,就是种、养结合,不仅解决了果园里的荒草和落果,也解决了农家肥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因此,公司在电视上宣传了一个月,就签约了五千多户人家,覆盖土地面积多达五万多亩。

以前,是陈怀希经常不在家,现在,换成凤娇常出差,宝仪没多久就不乐意了,这天,凤娇回到家,她撅着嘴不搭理妈妈。

“宝宝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

“没别人,就是你!”

“哟,妈妈做错什么了?”

“哼!”宝仪嘴巴瘪了瘪,大颗的眼泪吧嗒一下就滴下来,“以前爸爸忙,不在家,好歹还有你,现在,爸爸虽然回来了,可是一天到晚也难见一面,晚上要开会,早上又早起,连你也开始经常不在家。还有,还有,也没人帮我辅导功课,我这次考试,平均分才九十二,呜呜,我们班有十五个人的成绩超过我,老师都批评我了。”

凤娇一下子严肃起来,女儿的教育问题,可比赚钱重要多了,以前,和孩子说话,她都蹲着,以便两人目光平视,刚才,她才发现,女儿早就长高了,已经和她差不多高了。

高处不胜寒 第二百一十一章 忆苦思甜饭

凤娇忽然意识到,自己对宝仪太过疏忽,她是后世来的,后世的人,对孩子要比现在的人在乎的多,陈怀希很忙,把孩子完全交给自己,这能想得通,但她竟然忘了女儿,实在不应该。

凤娇心中不断自责,眼神里就带着一些歉意,宝仪长长的睫毛盖着眼睛,却从缝隙里观察着妈妈。

“宝宝,你做作业遇到难题了吗?”凤娇追问。

陈宝仪嘴角歪了一下,无奈地道:“没有。”

“那,考试成绩怎么会掉下来呢?”凤娇很奇怪,女儿的智商还是可以的,以前的成绩,都是优秀,不会毫无预兆说下来就下来。

“还不是我那天想你了,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上课打瞌睡,老师刚好讲了一道题,考试就考了,我做错了。”

“这么巧?那你现在会了吗?”

“会了。”

凤娇轻轻地拍拍女儿手背,安抚道:“一次考不好不要紧,今后努力学习,下次考好就行了。”

“嗯!”宝仪点点头,凤娇一回头,却从室内的穿衣镜里看到女儿嘴角一翘,似乎压着笑意,还当自己看错了,又盯了一眼,确定无疑,心里不由怀疑起来,她又哭又笑的,到底什么意思?

晚饭的时候,宝仪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给凤娇,是学校明天要开家长会的通知,原来刚才在给自己打预防针呢。凤娇苦笑了一下,不知不觉,小家伙已经有了自己的心思和谋略,不再是个奶娃娃了。

“好,妈妈明天去参加家长会,宝仪,老师不会说你表现不好吧?”

凤娇只是随口一问,宝仪的眉头很快抬了一下,但赶紧又散开,装着大大咧咧的样子,仰头哈哈笑了一声才道:“不会。”

凤娇没有多问,但心里确定,孩子肯定遇到问题了,第二天下午才开家长会,凤娇早上先和老师联系了一下,发短信确认老师可以接听电话,这才打过去。

新世纪,手机已经很普遍了,教师虽然收入不算高,但胜在稳定,而且,福利尚好,很多人都配了手机,宝仪的班主任是个四十来岁的女教师,教数学的,对学生要求很高,平时管理也很严格,在学生家长中,声誉极好。

凤娇打听到宝仪的老师家,离学校有点远,平时午饭都在学校食堂解决,就在十二点前等在她办公室,只等下课时堵住她。

“刘老师,我是宝仪妈妈,咱们一起吃个饭吧,边吃边谈,不然太耽误你时间了。”

“和学生家长沟通,也是我工作份内的,吃饭就免了…”

据说市府街的这所学校,老师都特别厉害,根本不给家长留情面,凤娇见她拒绝,着急了,拉着刘老师胳膊,带着央求的口吻,强拉着她往外走:“你也忙,我也忙,这样更节约时间,走吧。”

刘老师胖胖的,个子不高,力气却没有凤娇大,被拉着走了几步,终于放弃了挣扎:“没想到你挺有劲的。”

“我是农民啊,每天锻炼,当然有劲了。”凤娇开玩笑道。

刘老师有些吃惊,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要随便调侃农民。”

“刘老师,我活了四十来年,有三十年都在农村,就是现在,一年还有一半时间在农村,每天上下奔跑。我不是调侃,是真的。”

“哦!”刘老师很认真地看看凤娇,“没想到你是真忙。”

这话似乎有深意,凤娇忍不住追问:“还有假忙的?”

“嗯,有个家长,怎么通知也不来学校,说她很忙,后来我才知道,她就是个家属,根本不去上班,每天忙着打麻将。”

“还有这么过分的?”凤娇很吃惊。

“嗯,什么样的家长都有。”

凤娇用车拉着刘老师,来到不远处的“长河农家”,这里人少,比较安静。

西山是个穷省,才摆脱贫困没几年,没人愿意忆苦思甜吃粗粮,所以,尽管饭店将菜价一降再降,还是红火不起来。

凤娇让刘老师点菜,她看了一眼,点了个玉米面搅团。

这个饭,是把玉米面熬成很稠的粥,待冷却下来,粥就凝固成一团,然后凉拌或者放到熬好的汤汁来吃。过去没有粮食,这种吃法很节省,但很快就消化一空,因此,有个外号叫“哄上坡”,就是说,上个坡就又饿了。

“这个外号哄上坡,吃不饱啊,再来一个。”凤娇劝刘老师道,“再点一个吧,土鸡肉丝煎饼怎样?要不,牛肉烧饼?”

刘老师没有回答凤娇,诧异地瞪大眼睛:“你真是农村人?还知道哄上坡?”

“我当然是农村长大的。哦,刘老师,这家的搅团里,有焯过水的野苋菜,我很喜欢,不知你喜欢什么?可以提前说明。”

“野苋菜?没想到这样的东西,也能上餐桌了。小时候,我妈最爱做搅团,里面放很多的野菜,又没有油水,很苦。这家饭店我来过,做的搅团,比我小时候吃的要好太多了,很香,哪里还有忆苦思甜的味道?”

“时代在进步,我们也不能抱着过去的那种思想,真做出咱们小时候吃的搅团,这饭店早倒闭了,现在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呢,我看他们开发的新菜品,都是那时候农村人过年才能吃得上的。”

“过年也未必能吃上。宝仪妈妈,你既然小时候也吃过很多苦,为何对女儿这样娇惯?孩子才多大,你就给她手机?夏天真丝的裙子,冬季羊绒大衣,她正拔个子,大衣也只能穿一季,下一年就小了。你有钱,也不能这样奢侈浪费吧?我听说,她的羊绒大衣上万块,进口的。”

“哪有上万?”

“那还有假?我们班的方晨晨她妈妈说的,不是她妈妈认出那是国外的名牌货,我们也不知道,结果闹得全校学生都知道。”

“宝仪成绩掉下去,不会和这个有关吧?”

“有关,但不是根本。”

“那什么是根本原因?”

“方晨晨和陈宝仪争校花的位子,大概输了,找来一帮社会闲散人员威胁陈宝仪,我们正研究怎么处理方晨晨,陈宝仪竟然也带了一群社会人士,把方晨晨一伙人都吓住了。”

高处不胜寒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战友

凤娇大吃一惊:“来的什么人?怎么就把人吓住了?”

“我又不认识,他们自我介绍说是做生意的,我怎么看都觉得是黑社会老大,这些人不知道怎么说服了校长,给学校赞助了一个物化实验室,本来要处理陈宝仪,最后竟然不了了之,可恨的是,方晨晨原本要开除,最后也只是警告处分,并调到六班去了。这事儿让全校师生议论纷纷,我给你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给陈宝仪她爸爸打电话,竟然是秘书来了。”

“秘书?”凤娇又是一惊,这么大的事情,秘书怎么不告诉自己?

刘老师很不满地看了凤娇一眼:“你竟然对孩子如此疏忽?”

凤娇无话可说,若不是自己疏忽,秘书敢不向自己汇报,把事情隐瞒下来吗?

刘老师又看着凤娇的衣服:“好像你女儿穿得比你还好,你的衣服还是国产的呢,天娇牌,这个我也有一件,去年换季时,这衣服半价促销。”

凤娇干笑,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款衣服,市场销售也非常好,换季时用这种老款促销,是为了聚拢人气。

刘老师根本没有注意凤娇的表情,自顾自地道:“我听说你们夫妻都是大学毕业的,怎么就对孩子那么娇惯?自古英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这个道理难道不懂?”

凤娇苦笑了一下:“不是我娇惯,那衣服是朋友送的,不让孩子穿,放家里更浪费。”

“朋友?你的朋友这么有钱?还是她心存不善,害你女儿?”

“她就是个生意人,唯利是图,见我妈妈对宝仪好,就投其所好,都怪我,只顾自己忙,对宝仪关心不够。刘老师,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你说吧,我该怎么配合你们工作?”

“让你那些只能捣乱的朋友,离陈宝仪远一点,不要干涉我们学校的正常工作,还有,陈宝仪必须穿校服,别的衣服不准在学校露头。”

凤娇苦笑了一下:“我是做服装的,实在看不上你们学校的校服,怎么那么难看?我也曾参加竞争,想为你们学校做校服,设计稿肯定是最漂亮的,价格也非常低,一点利润都没有,可就是没成功。”

刘老师抬眼看看,当然听懂了凤娇的意思,但她顾左右而言他:“难看也得穿。”

凤娇叹口气:“好吧。”

搅团上来了,还有两个芝麻牛肉饼,再加一荤一素两个拼盘,刘老师大概嫌花钱多,皱了一下眉头,但没说什么,两人吃过饭,喝了几口茶水,她站起来:“这里到学校也不远,我就不坐车了,走走还能消食,我可是连体育锻炼都没时间的人。”

“我陪你走。”

“你的车呢?”

“一会儿让司机开回去。”

刘老师看看凤娇,叹口气:“有钱就是任性。”

凤娇也叹口气:“说到钱,我也不隐瞒,我的确算有点钱,有到足够一般人家,花上百十年。可你有没想过,我为何还要四处奔波?”

“为了更多钱呗,总有人比你钱更多。”刘老师说话很不给面子。

凤娇苦笑:”我是学电子的,又会服装设计,可以在源城发展,也可以去深圳,为何却跑到农村搞什么农业开发?连自己的孩子都扔给老妈顾不得照看。刘老师,你是优秀教师,是家长最尊重的老师,你为何不辞辛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我想,固然是不甘人后,想要有所作为,但更多的,送心里还有那么一点追求,希望能为社会多做点贡献而已。”

见刘老师表情有些激动的神色,凤娇继续道:“我们应该算是同类人吧,都是想要把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回报祖国和人民,我疏忽了女儿,你难到就做得十全十美?不然,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刘老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说话都有些哽咽:“我父亲一向身体很好,那天,他有些头疼,我以为是感冒了,没有在意,只给他服了感冒通,让他好好休息,就匆匆上班了,没想到,那竟然是我们最后一面,我到学校才三个小时,邻居就来找我,爸爸,他——去世了。”刘老师泣不成声,凤娇也心酸不已,急忙掏出纸巾,为她揩拭。

“当时,我若是能将他及时送医,他就不会才六十二岁,就离开人世…”

刘老师伤心难抑,凤娇后悔不已,连声道歉:“对不起,我不该说这个话题。我们就一个头,一双手,怎么能面面俱到呢?只能尽心尽力做好面前的事情,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世人谁没有后悔的事情呢?这些年,你成绩卓越,应该能慰藉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了。”

刘老师又抽泣了几声,才压住了情绪,深呼吸着让自己平静下来:“你说得对,谁能面面俱到?我父亲是农村的民办教师,他一直说我考上师范,成为教师,是他一声最骄傲的事情,我成为优秀教师,更是锦上添花,给他长足了面子。老人家大概会原谅我的吧。”

“嗯嗯,肯定会。”

“呼——”刘老师长出一口气,“这几年,我一直很压抑,今天对你说出来,心里好受了些,你说得对,我们只能往前奔,做好当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