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事做,历天明很兴奋,二人在烧的暖和的屋子里,一个做木工,一个织毛线帽子,时不时的对望一眼,瞧着竟很温馨。

到了晚上,历天明出去了一趟,他去了朋友家里,要了些剩下的红色和蓝色油漆,用个空罐头瓶装了,把做好的木头块用砂纸细细的打磨干净,都薄薄的刷上一层油漆。屋子里热,油漆在屋子里味道格外大,郑慧雅让他放到外屋地,估计第二天就能干透。

晚上二人睡的很晚,历天明体谅她不舒服,只是搂着她睡,不过,那手也没闲着,只是最后难受的是他自己罢了。

第二天早上,郑慧雅起来先去照了照镜子,看嘴唇已经消了肿,看不大出来了,这才去熬了点玉米面粥,溜上冻馒头,把头天剩下的菜热了热,二人就着咸菜吃了早饭。

历天明摸了摸那些木头块,都已经干的透透的了。他拿了个蓝子装了,郑慧雅看着,进屋找了毛线,没一会儿就织了几个小包包,上面是抽带的,把木头玩具装里面,一抽绳系上,还好看还上档次。

二人收拾好已经快九点了,这才去了县里大集。

冬天天气寒冷,但因为快到年根了,大集上人来人往的,这一年中,就属这时候最热闹了。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话同样适用于这东北偏僻的县城。有钱没钱,置办年货过年!

有卖的就有买的,有买的就有卖的。大集上的货很齐全,至少比供销社里的要全,个人家养的活鸡,水库里捞上来的鱼,自家杀了来卖的猪肉,冻梨,冻柿子,还有个人家里种的冻的小沙果等。在这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也算挺丰富的了。

二人找了个空地,旁边是个鲜族人卖咸菜,郑慧雅跟人家说了一声,又拿钱买了半斤拌蕨菜,准备中午拿到婆家。又拿出刚织好的帽子围巾往头上脖子上搭好,就开始喊上了。“大姑娘小媳妇们,来看看漂亮的毛线帽子啦!这可是大城市里最新的款式啦!”

她这一喊,很多人的目光都她看去,其实都不用喊,这帽子颜色正着呢,又鲜亮,本就吸人眼球。这一喊,大家都知道是卖的了,买不买的先不说,看看问问总是可以的吧!

被人指指点点的,当然是指点那帽子,可历天明还是有些不悦。任谁被人这么盯着自己媳妇,他也高兴不起来。他干脆把木头积木摆出来,摆成高楼状,手中另拿了一个华容道玩起来,也学着大声喊道:“积木了,小孩子玩的积木,锻炼动手动脑,玩着就聪明的积木来!”

毛线帽子是漂亮,可这赶大集的多是普通老百姓,看着羡慕喜欢,真买得起的没几个。好多年轻大姑娘小媳妇上前问了问价,一听要卖15块钱一套,都摇了摇头走了。

反倒是历天明的玩具,因为新鲜,又便宜,有五毛的,有一块两块的,很多带着孩子来逛集的,家里条件还不错的给孩子买了些。有那讲价嫌贵的,历天明就笑:“不贵了,不过是个手工钱,你就自己做,还得买油还得做,都不值当。”

看着快中午了,郑慧雅有些着急,有些人看着条件不错,可是把帽子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的,最后说太贵了不买。她就知道,这些人,就跟几十年后上商场去试衣服,然后上某宝买货是一个心思。

她也知道,会织的人,拿着看一看,研究一下就能弄个差不多,也没打算现在拿这个发财。反正他们看了这一时也没用,宁县根本没有毛线卖,这又没几天过年了,她这还是不愁卖的。

那天,火车上的第一桶金给了她信心,可今天,太打击人了。

她叹了口气,准备收拾起来走人。去婆家吃饭,赶着饭点吃饭可不好,会让人家不高兴的。

没想到,正准备走人,过来一个年轻的姑娘,穿着军装,戴着军帽,头高高的抬着,很是倨傲。她问了问价,也不还价,直接掏了钱,还问:“还有没有?我还想要一套不一样的,回去送人。”

郑慧雅听了心里很高兴,忙道:“有有有,不过,得明天了。”她回去半下午加一晚上,这一套帽子带围巾就织出来了。

“那行,明天上午八点半,我在这等你。”她掏出一块钱递过去,“这是订金,你可别晚了,明天我还要坐车回家呢!”

郑慧雅收下钱,“你放心吧,明天肯定耽误不了你坐车。”二人说好,那女人走了,她才高兴的踮起脚道:“看看,咱这一套就赶你那十套!”

这个显摆,倒像个不满二十的女孩了。

历天明笑道:“唉,我媳妇就是比我能干,我这老脸啊!”二人说笑着去买了只鸡,又买了五斤猪肉拎了去历家。

历家,郭秀丽的小鸡快炖好了,她站在门口往外看了好几次,虽说那门上的玻璃不大,又都上了霜,可是这心情急切啊!

历翠华一家也都在,她帮着母亲炖上鱼,不满的嘟囔,“这也是新媳妇?等着人家做好了她才回来吃现成的,大弟也依着她。太不像话了。”看母亲不太高兴,又拱了把火,“按理,他们昨天就应该回来,说什么感冒了,谁信啊!指不定是懒,不想动弹。我就说,找个农村的,有什么好啊!”

郭秀丽皱了眉头瞪了她一眼,“你小点声吧,也不怕你家大勇听见。你这当大姑姐的事咋那么多,老大说她感冒了,还能糊弄你不成?”

第六十一章、都不是省油的灯

历天明和郑慧雅商量了,今天买的这些,就当是年礼了。他们刚结婚,手里实在是紧张,家里吃的不多,还要买些,过完年没几天,历天明就要回部队了,路费也要钱,她一个人在家过日子也要钱。

一进院子,房门就从里面打开了,历翠霞笑道:“大哥大嫂回来了,妈刚还说呢,小鸡都炖好了,你们应该快回来了吧!”

郑慧雅笑道:“刚上集上,正好快过年了,买了点肉和一只鸡,就回来的晚了。”她不是真正的乡下来的小姑娘,自然不会胆怯和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进了门叫了声“妈”,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

前世刚结婚时,她和婆婆的关系很好,直到她无家可归,带着女儿回到婆家却被拒之门外时,她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为的好是多么的可笑。

这一世,她不会把自己的放的那么低,和历家人相处,合得来就多处,合不来就少接触。

郭秀丽看到儿子很高兴,对他们才回来的不满在看到这些肉的时候,稍微减轻了一些。“没事没事,反正你大姐在家,也不用你们做饭。”接过肉高兴的道:“这么些肉,华一会儿走的时候拎些走,过年不用买肉了,满够吃的了。”

郑慧雅笑容不变,反正该买的她买了,要是婆婆非要分出去,她也不会给补上。

历天亮和历天晨也都叫了声“大哥大嫂”,她朝他们笑着点点头,“二弟三弟”,又朝屋子里喊了声“大姐大姐夫也在啊!”

朱勇点头笑道:“回来了,快进屋坐吧。”很热情的相让,好像他才是主人,而郑慧雅夫妻是客人般。历翠华却撇撇嘴,不满的道:“你们怎么才回来?这饭都做好了,你们可真是回来吃现成的啊!”

历天明本来挺高兴的,可听到母亲说把肉给大姐拿回去一半,就有些不高兴了。五斤肉看着多,实际上家里人也多,还有二弟三弟两个大小伙子,能吃着呢。肉又是个稀罕的,谁家也不能多吃,可母亲只想着大女儿,让他心里很不悦。

现在,大姐又说了这话,他眼神淡漠的横了她一眼,“吃现成的怎么了?反正也没吃你的。”这话说的毫不留情面,让朱勇有些下不来面子,拉了拉生气的妻子,“闭嘴吧你,我就说你一天天的瞎往回拿,谁领你情了!”

话里话外,历翠华一年不少往家拿东西拿吃的,可历天明竟然不领情。

郑慧雅有些奇怪,前世历天明和他大姐的关系还不错,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说话这么不给面子。她不知道,历天明因为之前她一次次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刚才那话也是嘲讽她,这才让他生气,觉得这次回来,大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些拎不清。

历天亮跟在他们身后,闻言笑道:“大姐是不少往回拿,可这买东西的钱,原本是我的吧!拿了我的钱来买东西,还想让我们感谢,这是把我们都当傻子呢!”他讥笑:“再说了,你是没少往这拿,可你也没少往回划拉啊!”

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历翠华气的脸色煞白,指着二弟骂道:“你,你,我,我,白瞎我那些东西,都喂了白眼狼了!”却有些心虚,这工作,本就是她抢了二弟的。

朱勇在饭店工作,本就对妻子顾着娘家不满,听到这冷嘲热讽,脸色倏地黑了,拉着儿子就往外走,“走,回家!”儿子正在吃瓜子,被他一拉,呛一下,猛的咳起来,哭喊着“不,咳,——咳,还要搁这儿吃鸡肉呢!”一边哭一边咳还一边说话。朱勇下不来脸,喝道:“吃什么吃,你是饿死鬼托生的啊?在这让人膈应呢,又不是吃不上饭!”

郭秀丽听得东屋一片吵闹,宝贝大外孙又哭闹起来,忙进屋骂道:“一个个都闲的,放着好日子不过都吵吵啥?也不怕让人笑话。”又去哄外孙,“别哭别哭,姥给盛鸡肉吃。”回头骂众人,“你说你们都多大的人了,四六不懂的,一家人分那么清楚干什么?赶紧,桌子摆上,这就吃饭了。”又好言相劝姑爷,“大勇啊,你弟弟不会说话,他还小,不懂事,你别搭理他,啊,看在妈的面子上,别跟他一般见识啊!”

老丈母娘亲自赔礼说好话,朱勇当然不能撂脸走人,只含糊说道:“没事,妈,我们就是这么一说,吵过了就拉倒,都是一家人,哪能当真!”

郭秀丽点头,“还是我姑爷子懂事,行了,行了,慧雅,你去,把菜盛了,还有两个菜炒了,这就吃饭。”心里却忿忿不平,这儿媳妇刚进家就惹出这么大的事,若她懂点事,早些回来,也不会闹这么一场。还有老大,当着他姐夫的面说那话,搁谁谁愿意啊!原来他可不是这样,这结了婚,咋变的不懂事了呢!这么想着,嘴里就带了带了出来,“一点也不懂事,没点眼力见儿!”

声音并不大,可郑慧雅站在她旁边,自然听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由冷笑,看吧,人家就是向着自己亲女儿,她不过是回来的晚一些,历翠华若不说那话,能惹来这大堆不满。可婆婆分明是怪上她了,大概,是怨她挑起这事来的吧!

她这可是躺着也中枪好不好!

一大家子坐下吃饭,因为刚才闹的不好,饭吃的就有些沉闷。历天亮倒了酒,端起来也不让人,自己吱溜吱溜的喝着,历天明也沉着脸不说话。在他看来,这事,分明就是大姐挑起来的,可现在…

他看着一直在小声哭泣的姐姐,有些心烦意乱,不明白一直懂事明理的姐姐缘何出嫁后变的面目全非。难道,是朱家门风不好?姐姐被带坏了?

人总是习惯性的认为自家是好,不好的是别人家的,历天明也不例外。虽然这念头只是一晃而过,毕竟也真切的出现了。

第六十二章、家事

历天明想着二弟的话,斟酌着道:“老二,大哥结婚搬出去了,这家,往后还得靠你。我看,你那打零工的活也没个准,不如,我去找找人,看,能不能给你在哪个厂子安排个活干。不管咋说,你也不少了,眼瞅着也要结婚了。”

历天亮眼睛一亮,“真的?大哥,你不是糊弄我吧!”随即有些兴奋的道:“别说,我还真处了个对象,可人家听说我没个正经工作,就有些看不上。大哥,你要真能耐,就帮弟弟一把,弟弟这辈子也忘了不了大哥的大恩大德!”

历天明听的直皱眉,斥道:“胡说些什么?我是你亲哥,说那些没用的干什么?”顿了顿又训道:“以后,少看那些没用的。有那时间,不如跟着老三学习学习。”

历天亮笑着点头,“大哥放心,我也愿意学习,可我没个工作,学习也没用啊!这回,有大哥帮我,我指定好好的干,不给大哥丢脸。”

历翠华止了哭声,好奇的问:“二弟,你先前那个黄了?这又处了一个还是还先前那个?”

这话一说出口,郭秀丽就先训道:“胡说些什么?什么先前不先前的。”又转头对二儿子和颜悦色的道:“亮子,别听你大姐瞎咧咧,你有对象了是好事,哪天领回来妈看看,要是行,明年春天把婚事办了。妈也就放心了。”

朱勇也瞪了妻子一眼,历翠华忙缩了脖子,夹了鸡翅膀给儿子,“儿子,快吃,多吃点,你大舅结婚,咱家可是又出力又出粮的。”就差没说得全吃回来才成。

郭秀丽听了脸色有些不好,心里暗骂女儿不会说话,不说她做了什么,就是这张嘴,就把底下的弟弟妹妹全给得罪了。

历家兄妹都没说话,只是看向大姐的眼神却不那么亲热,反而还了些复杂难言。

一顿饭吃的没滋拉味,历翠华一家吃完饭,带了一大块肉,还有些瓜子花生之类的,回家了。

历天亮冷笑:“说的多好听,什么什么都是她买的,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她买的。看看,每回从这回去,我也没见她空过手。”

郭秀丽叹了口气,好声气的跟二儿子道:“你也别怪你大姐,你大姐夫那人,小心眼,我不给她拿些回去,他就不乐意让你大姐回来。说实在的,你大姐这几年没少帮衬咱们,这月月工资都买了粮拿过来,要不然,咱们哪够吃啊!我给她拿些回去,不如她拿来的多,也让她脸上好看,你姐夫不能责怪她。”

说来说去,还是大女儿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

历天亮不服气,“妈,你可拉倒吧,这些话,当着我大哥的面我都不愿意跟你们掰扯。就说这工作吧,当初可是说好了,给我的。可你不像着儿子,偏心疼女儿,工作让给了她。要不然,我大哥的工资寄回来,再加上我和你的,咱家日子过的得老好了。”

郑慧雅不理历家这些烂事,她在外屋地洗碗,不就是多干点活嘛,又累不死人,省得在屋里看他们那各怀心思的脸。

历天晨和历翠霞年纪小,也不爱掺和家里的事,吃完饭就闷不出声的跑到北屋去学习了。

历天明站在妻子旁边,不时的帮她把洗好的碗放到碗架里去。耳朵里听着二弟的抱怨和母亲的话,不由的直摇头。

“慧雅,一会,咱们就回家,正好我还能做些积木,明天咱再去卖了。要不,老二明年春上结婚,我手里的钱都不够用。”他可是答应了老二结婚他要出钱的。

郑慧雅淡淡道:“行,我洗完了咱就走。”谁乐意刚结婚在婆家就听这些摞烂事。

二人收拾完要走,郭秀丽留他们吃了晚饭再回去。历天明道:“妈,慧雅在家织毛线帽子,想着上大集上赚几个钱。我们就先回去了,过两天我们再回来。”没几天过年了,他们得回来帮着母亲炸丸子,蒸馒头等,准备过年的吃食。

“老二,老三,抽空把房子扫一扫,过几天我和你嫂子回来把馒头蒸上。妈,你上班,就别惦记着这些了,左右有我和慧雅呢!”

郭秀丽一听能省了她的事,很高兴,觉得儿子还是她的儿子,一点没变,还是这么会心疼人。“行,你们能帮我,我也省心了,也省得你大姐还得惦记着。”

三句话又拐到历翠华头上。好像历年来都是她帮着历母蒸的馒头似的。

历天亮就笑的讽刺,跟着大哥大嫂出了屋子才道:“每年大姐来蒸一锅馒头,能拿走半锅。亏得妈还认为她是来帮自己干活的。”

原来这时候,这二人之间这么大的矛盾啊!可后来,对付她,把她撵出去的时候,二人多么齐心合力啊!可见那句“没有永远的敌人”是多么的正确。

历天明正色道:“老二,大姐的事,你别多管。这两天,我就把你这事给办了,争取过了年就能正式上班。你也不小了,大哥不在家,家里的活你帮着咱妈多干点。”

“大哥放心。”他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保证,“你当兵那么多年,当初家里的活,可都是我帮着咱妈的。指着大姐,哼!”

历天明没再说话,跟郑慧雅走出老远,才悠悠的叹口气,“都不是省油的灯。一点点功劳,都夸大了百倍的说,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唉!”

想了想又跟郑慧雅解释道:“当初,咱爸是急病走的,按理,家里是有人能接班的。这工作,也说好了给老二,我不在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变成大姐去上班了。咱妈说,是二弟看着大姐在婆家艰难主动让出去的…”他苦笑道:“这回回来,我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也难怪老二有意见了。”

“他这么大的人了,也不能这么光呆着,正好,我有个战友,父亲是个县里的领导,我行思着,找找他试试,看哪个厂子招工,给安排一下。唉,我这当老大的,也不能看着弟弟妹妹们有困难不管不是!”

郑慧雅明白,这是怕她有意见,特意解释给她听的。

第六十三章、往事

她没有意见,她也不想去工厂当工人,这辈子,她有自己生活的目标。

二人回家,仍旧是他做木工活,她织毛线帽子和围巾。晚饭吃的简单,喝了点粥就着咸菜就是一顿饭。吃完晚饭继续做工。

只是,刚刚八点,历天明就收了,还催着郑慧雅也收工,“别织了,灯太暗了,眼睛受不了。”

郑慧雅心里暗自嘀咕,“说的好听,明明是心思不正,还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前一天晚上二人可是在灯光下忙到很晚的。

洗漱完,历天明非得和她钻一个被窝,还美其名曰怕她冷。

不过,今天他倒没有像那日那样,而是搂着她,和她细细的说起家里的琐事。郑慧雅恍然,这是今天家里吵的太过,他怕自己有什么想法,这才把家里的矛盾说给她听,让她明白这其中的原由。

说完家里的事,还讲了讲几个要好的朋友和战友,万一他不在家,她碰到什么困难,还可以找这些朋友帮忙。“…帮忙租这个房子的李国庆,就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他这个挺能耐的,还懂人情事故,家里面也有些关系,等过年,我把这几年朋友叫家来,你跟他们认识认识…”

听他说起要好的朋友,并没有上次去过的杜刚家,她想到杜刚的妻子对她若有似无的敌意,忍不住问起来,“…我记得,你说过,以后说给我听的。”想了想又小声嘀咕,“我就觉得他妻子那人,有点不对劲。”

历天明笑着搂紧她,在她嘴角亲了一下,低声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杜刚是我战友,关系并没有国庆那几个亲近,但也走的挺近的,有些像我跟你姐夫的关系。”他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他妻子杜月梅,是我同学,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一大帮处的都挺不错的。她,好像,对我有那么一点意思。”他说着小心的觑着她的神色,连忙解释道:“那时候,我们都小,我发誓,我对她绝对没有那种意思。而且,她也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些,不过是我猜的。”这话他说的很心虚,他确实对杜月梅没有意思,男孩子成熟的晚,那时候他自然没有什么想法。他有想法都是二十以后的事了,而且,也不是宁县他所熟识的人。

想到这儿,他心里才发觉,自己和慧雅订亲后,竟然就没有想过那个人。他不由的把怀里的人又搂的紧了些,低头在她脸上,头发上,印上一个个吻,低喃道:“慧雅,慧雅,你真好!”

郑慧雅在他怀里静静的躺着,对他的解释不置可否,杜月梅是否表白过她不清楚,但她对自己那淡淡的嫉意,她却是感觉得到的。

“那,杜月梅嫁给杜刚,是你介绍的?”

“也不算是吧。”历天明含糊道:“那时候,我回家探亲,杜月梅来找我,正好杜刚也在,于是我们几个就一起吃了饭。就这样他们认识了。后来,我回部队了,再后来就听说他们二人在一起了。”

虽然没明说,但有很大的可能,是他给牵的桥。

其实是那次,杜月梅来找他,他烦不胜烦,可是人家没明说,他也不能挑破了,要不然以后还咋处这关系。正好杜刚来找他,他就说请杜刚去吃饭,哪知道杜月梅听了就说要请他们去家里吃,说是不去就不给老同学面子。而杜刚看她长的漂亮,有些动心,又听她说都姓杜,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怂恿着历天明去了。

杜月梅家人都不在,杜月梅手巧,做了几个菜,三个人喝了点酒,他那天正好还有事,就先走了。没想到,第二天就听说,杜月梅和杜刚,也不知道怎么的,抱在了一起,结果被回家的杜父看见了。

杜刚对这门亲事挺满意,杜月梅不满意也得嫁了,所以每每看到他,那眼里的哀怨都让他不自在。不过,他只当不知道,要不三人就没法处了。

郑慧雅听着他说话,眼睛渐渐的睁不开了,正迷糊着呢,感觉身上一凉,才发现自己的衣服被他给脱光了,他正伏在自己身上使劲的嘬着。

早上,她早早的起来,做了早饭,跟他商量,“…得买点粮,快过年了,你还要请客,我也得去大姨和表姐家,还要回我娘家,肉啊鸡啊的,总得买些。趁年前这个集,卖东西的多,多去两趟,不定赶着有卖啥的买回来,省得去公家还得要这个票那个票的。”再说,他是回来探亲,她的户口还没转过来呢,还是农村户口,没有供应粮吃。而二人卖了点钱,过年买年货钱倒不用愁了。

这天,二人又去卖了二十多块钱。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一天十几二十几块钱收入,买了些粮食、猪肉和小鸡等预备过年,二人几天就攒下了一百块钱。

阴历二十八下午,郭秀丽打发了小儿子过来找他们,“大嫂,咱妈让你们明天回去,该蒸馒头炸丸子了。”看了看里屋,“我大哥不在?”

郑慧雅答应着,“你大哥出去了。”是家里的好木头块用完了,他出去寻摸去了。“你告诉咱妈,我明天下午回去,你让咱妈把面发上,我们下午回去就能蒸出来。”

家家粮食并不宽裕,能蒸个两三锅就是多的了。一下午就能干完。至于炸丸子、豆腐泡,这些活她干起来更轻松。

把婆家这些活做完,后天下午她在家也准备一些。过年请人来家吃饭,丸子、扣肉这些总要有的。

历天晨想了想,给她打了个小报告,“这两天咱妈有些不高兴,好像是嫌你们没回去帮她干活。大嫂,你小心点,咱妈要是说你啥,你也别生气。她唠叨几句就好了。”

郑慧雅奇道:“家里有啥活啊?收拾屋子之类的,家里那么多人呢,还用我和你大哥专门回去做?他那天不是都安排你们了吗?”她可不惯着这些毛病,“要说做吃的这些,没到年底呢,时间来得及啊!难道,咱妈那吃的有很多,明天做不完?那可太好了,今年过年,我得好好的大吃一顿了。”

历天晨听了脸有些红,“我也不知道,反正,大嫂你小心点。”说完就跑了。

郑慧雅心里直冷笑,不用猜她都知道,肯定是历翠华又在家里嘟嘟她了,不然,郭秀丽一惯老好人的脾气,哪能挑她的理。

第六十四章、她替他委屈

说曹操,曹操到。

郑慧雅和历天明再到集市的时候,正好碰上来赶集置办年货的杜月梅。

她和几个中年妇女一起,看到历天明,眼里的惊喜一闪而过,跑过来眉开眼笑的问:“天明,好巧啊,竟然在这碰见你。咦,你在这是干什么?”她这才看到郑慧雅和他面前的一堆木头块。

郑慧雅笑着跟她打招呼,“你好。”她的笑容淡了下来,淡淡的点了点头,接着,仰头看历天明:“天明,能看到你真是太高兴了,你什么时候回部队,我给你送行。”

还送行呢,又不是去刑场。

郑慧雅见她对自己不爱搭理,也不上前讨人嫌,正好有个女人过来看帽子,她就跟那女人讨价还价起来。

“不用了,谢谢你。”历天明客气有礼的拒绝了她,又问:“杜刚呢,没跟你一起来吗?”

“他还要上班,我是和几个邻居一起来的。”被拒绝了,她有些失落,看着那些积木有些不解:“这是什么?你拿这些干什么?”又把之前的问题问了一遍。

“这是我做的积木,正好拿来卖点钱。”积木从一毛钱到几块钱,这些日子还真没少卖。

“你卖东西?”杜月梅不敢置信的尖叫出声,“你怎么,怎么能这么做?”

历天明淡淡的道:“这有什么不能的?又没有规定我不能卖这些。”

杜月梅急了,“你可是当领导的,怎么能干这个?”她说着,狠狠瞪了一眼正在卖货的郑慧雅,压低了声音恨恨的道:“肯定是她,天明,你跟她在一起太委屈你了。”

历天明脸一沉,“杜月梅,我不准你这样说我的妻子。”

杜月梅怔了怔,“你,你和她,真的结婚了?”

历天明淡淡点头,“是的。”

她看了看历天明,又看了看郑慧雅,苦笑着道:“对不起,是我多管闲事了。”说完转身就走,只是郑慧雅正好抬头,看到她眼里有泪流下。

她收好钱,走过来,用手肘撞了撞他,“唉,她对你可真关心。”觉得他一个大连长竟然当小贩,都替他委屈。

她刚把帽子卖了,自己的那条围巾还没围上,历天明没答她的话,摸了摸她的头,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给她戴上,“最后那点毛线织的帽子别卖了,你自己留一个戴的。还好看还暖和。”

这动作已经很亲密了,附近有看过来,她脸色有些发红,一边往下拿一边嗔道:“我有头巾,你快戴回去吧!”

“那个不如帽子暖和。”历天明虽然这么说,可还是没拒绝,接了过来,“走吧,看看还需要啥,都买回去,明天咱们就不过来了。”

二人去买了对联,福字,又买了些吃的,这才回家。

吃饭时,郑慧雅越想越不对劲,越想心里越不舒服,用筷子戳戳他,“唉,我问你的话你还没回答我呢!”

历天明疑惑,“什么话?”

“还跟我装傻。”她气鼓鼓的道:“我说,她对你可真关心。”

历天明点点头,不在意的道:“我用得着她关心吗?她又不是我什么人。”接着眼睛一亮,“莫非,你看她这么关心我,吃醋了?”

“呸,吃你的大头鬼,还吃醋。”她撇嘴,“我稀得吃醋。你是我老公,要吃醋也是她吃。”

老公这个词这边还没有人这么叫过,不过,历天明部队上有不少南方人,对这个词也是熟知的,他很认真的点头,“老婆说的对。”

当地人都叫媳妇,老婆这时候也是南方人才这么叫的。他这么说,明显是回应她那句老公。

下午,郑慧雅蒸了三锅两掺馒头,历家生活不错,但家里人多,大小伙子又都能吃,细粮肯定是不够的,掺些苞米面,蒸出来的馒头也是一样好吃的。就这些细粮,还是从集市上买来的呢。

把馒头蒸出来,她又炸豆腐泡,指挥着历天明剁萝卜,和豆腐和一起炸丸子。又把扣肉蒸上,从集市买回来的猪肘子煮上,直忙到黑天,腰都快直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