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意虽然否定,但语调中却多了几分郑重。

裴元歌摇摇头,道:“皇上,小女不这样认为。以小女今日的所见,皇后似乎事事都会禀告太后,但如果她真的对太后言听计从,处处都谨记太后的吩咐,那以太后的精明机敏,早就应该将皇后调教出来。皇后的所作所为,断不会是今日这般情形。皇后会为了雪果膏与赵婕妤起争执,心思如此,就说明她并没有听进去太后的话,相反,她并不认可太后的话,所以才会依然自行其是!”

皇帝眼眸中精芒一闪,猛地坐直了身体,震惊地看着裴元歌。

的确,如果皇后处处听从太后的吩咐,谨记太后的叮嘱吩咐,三十年了,行事怎么可能还是这般模样?小错不断,大错上有太后在紧要关头指点收拾才能不出乱子。也就是说,对皇后来说,只有在遇到她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才会听从太后的吩咐,而平时的情况下,根本并未理会太后。太后那样敏锐的人,又怎么会感觉不到这点,不过是看在叶氏的份上,才会在紧要关头拉皇后一把,但心里又怎么可能舒服?

这样的两人,绝对有心结!

而他,却只注意到皇后和太后的利益一致,危难关头共度难关,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地方。不,不只是他,柳贵妃、宇泓墨,还有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离间太后和皇后的关系…。但是,裴元歌却注意到,而且推测出两人的关系并不如表面所见的和谐!

这个女孩,真是好敏锐的心思!

120章 挑拨离间

“即便如此,想要离间他们的关系,也并不容易。”皇帝很快恢复了淡漠的模样,声音平静,“皇后虽然愚钝,自行其是,对太后会有怨怼不满;太后或许对她有失望,有恼怒,但双方的关系仍然处在一种平衡上,尤其太后素来以叶氏的利益为重,就算知道皇后对她有不满,也仍然会在紧要关头拉皇后一把,想让她们内斗,导致叶家内耗,希望不大。”

清风袭来,带着荷塘的清香,却抹不去那声音中的淡淡失望。

裴元歌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沉声道:“如果只是彼此不满,那很正常,想要以此引起两人的争斗,的确不现实。但是,如果是威胁到彼此的切身利益了呢?不要说皇后,就算太后,也只是平常人,也会有私心,如果皇后威胁到她的地位和权势,太后还会继续维护她吗?”

皇帝微微皱眉:“同为叶家人,利益一致,要怎么才能让她们相信呢?尤其是太后。”

皇后那边还好说,毕竟性格才智摆在那里,想要离间不算太难,但太后素来敏锐,顾全大局,绝不会因为言辞的挑拨,就对皇后生出异心,进而争斗不休,消耗叶氏的力量的。

“想要让太后相信,就不能单凭言辞的挑拨,而要有事实的依据才可以。”裴元歌眸色清亮,声音沉静,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很容易让人忘却她只是个十三岁的稚龄弱女,而只会觉得她沉静睿智,字字可信,“以前或许没有机会,但是现在却有不容错失的良机,不知是太后,就是皇后那边也有离间的良机。”

皇帝沉吟,思索许久仍然无果,忍不住问道:“什么?”

“昨晚的刺客事件!”裴元歌沉声道,眼眸中绽放着闪耀的光芒,“小女曾经以为,昨晚荆国死士刺杀皇上和九殿下,是出于太后的授意,但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直到今日听到太后与皇后的对话,才终于明悟。两人对话之中,皇后对皇上的决断颇有怨怼,但太后却是先从李世海的错处出发,言辞语调之中,反而有为皇上辩解明证之意。所以,小女斗胆猜测,昨晚刺客刺杀皇上一事,绝非出于太后的授意!毕竟如果皇上真的出了意外,五殿下继位,对太后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皇帝一怔,随即恍悟其中的诀窍,也隐约猜想到了裴元歌的计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抹如流星般骤然的明亮光芒。

好个裴元歌,心思敏锐当真少有!

即便已经猜测到了,皇帝还是想听裴元歌亲口说出:“讲来!”

“太后之所以是太后,之所以能够拥有现在超然的地位,全是因为皇上您是皇上,她是您的母亲;而皇后尽管对太后有不满,却还要向她禀告诸事,在大事上听从太后的意见,固然是她需要太后的敏锐,更是因为,皇后是皇上您的妻子,即使有叶家做靠山,对待皇上也必须小心谨慎的讨好,相比皇上,她是处在绝对的弱势地位,她没有太后那样的便利。”

裴元容眉眼沉静,从容地分析道。

“但是,如果五殿下继位的话,太后会变成太后太后,从名分的尊贵来说固然升了,但是对帝王的影响力却变小了;相反,那时候皇后成为皇太后,她是新帝的生母,骨肉相连,跟新帝的关系当然比太皇太后亲近得多,而且有孝字当头,对新帝所能施加的压力也要远比太皇太后更大。”裴元歌静静地道,“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形势,太后的权势和地位必定饱受威胁,同样都是叶家人,皇后又是五殿下的生母,即使是叶氏,也会慢慢把后宫的重心,从太后身上慢慢的转移到皇后身上,届时,太后就会成为叶氏的弃子。所以,小女认为,若非万不得已,太后不会对皇上不利,因为那会让她失去在后宫的绝对权威!”

的确!

皇帝心头已经不仅仅是赞赏,而是赞叹了,

难得的聪慧人,难得的明眼人!

就连他这个帝王,对于昨夜的刺杀,也不过以为,是宇泓墨临江仙的设计,让宇泓哲声势大跌,名誉损毁,太后和叶氏看着,以为宇泓哲继位希望渺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想要一举刺杀他和宇泓墨,然后挟叶氏声威,拥簇宇泓哲继位。而根本没有想到,这其中还有这样的关窍,太后应该并不希望自己这个皇帝遇刺身亡。

的确,派刺客来刺杀他这个皇帝,的确不符合太后一向谨慎缜密的个性。

宇泓哲的确因为临江仙的事情声势大跌,名誉毁损,但相比之下,宇泓墨的名声更是从开始就没好过,恣肆妄为,甚至残暴不仁,相比之下,只是失德的宇泓哲还算好些,大有弥补的余地,太后不应该这么孤注一掷才对。

皇帝心中已经有了谋划,却不表露,反而向裴元歌道:“继续。”

他很想听听,这个裴元歌,接下来还会说出什么令他震惊的分析,献出怎样巧妙的计策?

“荆国死士刺杀皇上,小女不知是有人主使,还是荆国方面的自作主张。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小女可以向太后进言,提点清楚其中的诀窍,让太后认为,这是皇后一手策划的,目的是想摆脱太后的桎梏,取代太后在后宫的位置。是人都有私心,拥有过权势的人更加不甘心失去,就算太后再怎么顾全大局,当皇后想要威胁她的地位时,也绝对会起厌憎恼怒之心。”裴元歌继续道,“当然,太后谨慎细致,就算有猜疑之心,也未必会就此论断,而是会观察皇后的举止言行,来证明自己的推测和猜疑。这时候,就是在皇后那边设计安排的时候了。”

皇帝点头,裴元歌对太后的了解很深:“那么,要如何令皇后言行出差错,让太后疑心呢?”

“这个关键,”裴元歌沉默了会儿,道,“在小女身上。”

皇帝又皱起眉头:“怎么说?”

“皇后今日想要小女去对付赵婕妤,却被太后拒绝,皇后心中必然恼怒,而且会产生疑虑,因为在皇后看来,小女无非就是一枚棋子,想要为叶氏所用,落个把柄在手里实在很正常,为何太后却要拒绝?”裴元歌沉声道,“如果这时候,有人告诉皇后说,太后垂爱小女,是因为太后对皇后感到失望,有心想要废掉这个皇后,以小女取而代之,因为不愿意落下这样的把柄在皇后手里。皇上不妨猜测下,皇后会不会相信?”

“皇后知道太后对她很不满,很失望,又因为今天的事情有猜疑,如果是她亲信的人提出这种可能,未必不会相信。”皇帝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若再加上,你在她面前有意无意的暗示,谋算,她想不相信都难。如果她认定太后有这样的心思,必生嫌隙,言行举止间就会有漏洞,而且,她一定会不择手段地想要除掉你。而这样的行为,落在疑心皇后要取而代之的太后眼里,也会加重太后的疑心,更相信皇后怀有异心。皇后越对付你,太后就越疑心,进而越维护你;而这份维护看在皇后的眼里,则更让她认为自己的猜测无误。”

裴元歌恭声道:“皇上圣明。”

叶氏在后宫有着两位至高无上的女性,一位皇后,一位太后。若皇后精明能干,能清楚地审度大局;太后心思宽容,不恋栈权势,或许还没什么。但现在的皇后却偏偏心思愚钝,却又爱掐尖要强,这样的性子,明明占据着皇后之位,有统御六宫之名,却处处受制于太后,岂能无怨?太后位高权重之人,岂能甘心将权势双手奉送给她认为愚钝不可救药的皇后?

一山不容二虎,叶氏在后宫的双重保障,看似最强大的地方,却偏偏是他们的弱点。

太后所依仗的,正是叶氏,叶氏的弱点,就是太后的弱点!

“你话都提示到这份上,朕若还猜想不到,那就不是圣明不声明的问题,而是愚钝不愚钝的问题了!”皇帝嘴角依然带着淡淡的笑意,语调中竟似有着淡淡的调侃,“若是寻常不满,皇后和太后还能忍耐,但若威胁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就难免会心生杀意,再从中挑拨离间,想要她们反目也并非不可能,是不是?”

“是!”裴元歌点头道,“不过,小女并非要让她们反目,小女只要太后对皇后起了猜疑之心,不再像以前那般全心全意地助她维护皇后的地位和威严就够了。”

听她话语的意思,似乎还有后招?

皇帝越发好奇,凝视着裴元歌,道:“继续讲。”

“太后是十分机敏的人,想要单凭挑拨离间就让她跟皇后内斗,希望不大,而且也有被看穿的危险。小女的目的,只想让太后对皇后心生嫌隙。”裴元歌眸眼微垂,于静默中闪过一抹锐色,道,“皇后若信了那些话,就绝不会放过小女。但是,碍于太后,她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付小女,多半会用栽赃嫁祸的法子,而为了能够置小女于死地,那场事端的罪责就绝不会小,如果届时小女能够洗脱清白,想办法揭发事情的真相,那么这些罪责转而会落在皇后身上。倘若那时候太后对皇后恼怒正盛,心生猜疑,皇上又有足够的理由,那么无论是削减皇后的权势,甚至更严重的责罚,想必太后也不会因此恼了皇上。若太后不发异议,对于叶氏,皇上也可以交代。”

她没有说的是,如果皇后被责罚削权,甚至打入冷宫乃至被废,对叶家绝对是沉重的打击。

而皇后的遭遇,自然也会影响到宇泓哲的声势。

宇泓哲原本就因为临江仙的事情备受打击,若再被皇后牵连,声势地位更落下风,这对叶氏的打击,比皇后更甚。

皇帝眼眸中光芒更盛,越发专注地凝视着裴元歌。

裴元歌没有说出的后续影响,他当然能够想到,这对叶氏的确是沉重已极的打击,而最妙的是,这整件事中,他最多只是加以引导点拨,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皇后自己的谋算,即使以太后的机敏,也会觉得整件事都是皇后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更猜想不到,这一切原本是别人的算计,原是他这个皇帝在削减叶氏的力量,在一步一步地对付她…

这个办法,真是巧妙得无以复加!

“这件事,朕几乎不需要担当任何风险,却能获得极大的利益,说实话,朕很心动。”皇帝看着裴元歌,眼眸中闪过一抹迷茫,转瞬即逝,旋即成为威严十足的锐芒,“但是朕不明白,这个计策对朕来说的确巧妙,但是你会成为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阴谋诡计接踵而至,稍不谨慎,就可能被皇后算计,真的万劫不复。你向朕献出这样的计谋,却将你自己置身最大的险境,裴元歌,你想要得到什么?”

裴元歌心头一跳:“小女——”

“不要说是因为对朕的忠诚,抑或为国,朕不相信!”皇帝迅速地截断了她的话,“反正你是知道朕早晚会对付太后的,又何必拿你的性命做饵,这般急切地要削弱叶氏?”

皇帝素来沉默寡言,威严,给人的压迫感十足,但这样的尖锐直白却还是很少有。

面对着大夏王朝的九五之尊,生杀予夺在握的帝王,裴元歌心中不得不打鼓,仔细思索了许久,道:“小女不想成为太后的傀儡棋子,所以才会卷入这些是非。太后虽然有意操控小女,但如今还是以利诱和攻心为主,暂时不会危及小女性命,但皇后娘娘不同。皇后娘娘视小女如眼中钉,肉中刺,即使没有小女所献的计策,仍然会想要除掉小女。既然如此,小女与其被动地等待皇后出招,倒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若此次的计谋能够成功,皇后权势必有减弱,那么,小女就多了一份安全。”

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还有着另外的原因,但是此时的她并未察觉。

这番话绝对也是僭越的,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意味。皇帝眼眸沉沉地盯着她:“无论是谁,只要想要对付你,你都会拼尽全力去反击,谋划,算计,直到对方落马,是吗?即使那个人是皇后,太后,也一样?”

裴元歌心头一沉,或许皇帝还有句话没有说出来。

若那人是皇帝,她是否也会不择手段的对付他?

大夏提倡三纲五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她这般,皇后想要谋害她,她就先下手为强,想办法折损皇后的实力,甚至扳倒皇后。这种反叛和抗逆,在习惯了别人的服从和柔顺的皇帝眼中,是否是大逆不道的隐患?或许应该先除之而后快?

裴元歌突然有些后悔,她只想到这个计谋对皇帝来说有利无害,所以才敢说出这番话,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计谋在皇帝心中,或许会引申到他自己的身上,将其视为对皇权的挑战和威胁,进而对她心生忌惮,乃至杀意…

额头汗意涔涔而出,心砰砰直跳。

许久之后,裴元歌抬起头来,迎上皇帝审视的眼眸,沉声道:“皇上,小女素来不愿与人为敌,即使偶有冲突,小女也会尽力容忍,化解,但人皆有气性,对生命皆有留恋,小女一再容忍,避让,最后却仍难逃他人的杀意,难道小女就应该伸出脖颈,任人屠杀吗?小女无甚野心,素来谨守本分,若非被逼迫至深,无路可退,又何至于如此?”

闻言,皇帝心头微微一动,原本的阴霾渐渐散去,低语道:“你说得没错,人皆有气性,若非逼迫至深,无路可退,又何至于如此?”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习惯别人口称万岁,万死不辞,心中却另有肚肠,倒是听了你这番由衷之言,让朕深有感触。这天底下,敢对朕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朕的身边有着无数的人,却总是觉得只是孤身一人…”

他的眼神微微迷茫,虽然落在裴元歌脸上,却似乎透过她,看到了遥远虚空中的谁。

这份容貌,这份气性,实在很像阿芫…

“裴元歌,你对朕,以后能永远说真话吗?”

饶是裴元歌再冷静沉着,也听出了皇帝这句话中的别样的意味,原本才刚刚消退的冷汗,再度冒了出来,而且比先前更甚。天,那个跟她长相相似,跟皇上关系匪浅的人,不会是皇上的宠妃或者意中人之类的吧?皇上不会把她当做那个人的替身吧?

明摆着这时候皇帝是一时的神迷,才会说出这种话,但这话根本没法接,永远对皇上说真话,她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但违逆皇帝的意思,很难保不会激怒皇帝,对她现在的处境更不利;若是答应了,再阳奉阴违,且不说她有没有本事瞒过精明深沉的皇上,单这时候对皇上许下这种承诺,已经一百二十个不妥了。

心念电转间,裴元歌咬咬牙,浅浅微笑道:“皇上,小女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不知道皇上有没有兴趣听?”现在只能旁敲侧击,想办法既能委婉的表明拒绝的意思,又不至于激怒皇上。

“哦?”皇帝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121章 担忧

裴元歌颔首领命:“是!小女这个故事,是从一本古书中看到的,叫做‘有二乞为友’,大概意思是说,从前有两个乞丐是好友,彼此无话不谈,但亲密如牙齿和嘴唇,也会偶有磕绊,两人有时候也是争执,彼此恼怒,厮打起来,乞丐甲可能会打得乞丐乙鼻青脸肿,乞丐乙也可能恼怒之下,几乎打断乞丐甲的腿,双方愤怒之时,都恨不得对方去死,当冷静下来的时候,两人又会和好如初,仍然如先前般亲密。”

“这样的好友,倒也有趣。”皇帝点头,微露笑意。

“后来,乞丐甲因缘际会,参军立功,步步高升,成了大将军,威扬赫赫。偶尔经过一座城池时,却看到当年的好友乞丐乙。虽然乞丐乙仍是乞丐,大将军却并没有鄙视,依然将他视为故交好友,带入将军府,言谈一如往昔。乞丐乙也并没有把他当做大将军,依然当他是好友乞丐甲,彼此言谈无忌。结果有一天,两人又争吵起来,进而动手,大将军怒喝道,你给我去死!然后,就有一大群的护卫冲了进来,将乞丐乙拖出去,乱棍打死了。”

故事讲完了,裴元歌抬眼,静静地看着皇帝。

乍听之下,是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皇帝却微微蹙眉,似乎在沉思着什么,眼眸中原本的淡淡迷茫失神缓缓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惯常的清明幽深,

同样的好友,同样的相处方式,前后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果。

同做乞丐时,两人同样身强力壮,就算发生了争执,彼此动手相斗,打得再狠,彼此再恼怒对方,就算恨不得对方去死,却是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实力,等到冷静下来,还能够继续是好友;而当乞丐甲成为大将军后,前呼后拥,侍卫侍从成群,一旦两人再发生争执,他恼怒乞丐乙,已经有了绝对压倒性的力量,能够真的让乞丐乙死去,而这种力量,是乞丐乙无法反抗的。

以前两人打斗再凶狠,冷静下来还能为好友。

但现在乞丐甲恼怒时,乞丐乙已经丧命,就算乞丐甲冷静后再想跟乞丐乙和好,也不可能了。

因为做大将军的乞丐甲,对乞丐乙有着绝对的生杀予夺的权利,双方并非处在力量对等的位置上。

作为大将军的乞丐甲就有这种力量,何况他这个皇帝?

真话大部分时候都是不够动听,甚至刺耳的,他这个皇帝也会恼怒,甚至有失去理智的时候,他拥有着比大将军更大的生杀予夺的权利,甚至,冒犯龙颜,本身就是大不敬能够处死的罪名,如果裴元歌永远对他说真话,他能够永远不恼怒得想要杀她吗?或者,不必杀,哪怕是责罚,或者只是厌憎,对裴元歌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全自己,抗衡他这位帝王。

人皆有气性,皆贪恋生命…

短短的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个故事,包含着多少引人深思的道理?

被故事点醒的皇帝立刻意识到了自己方才的失态,不过因为裴元歌点醒得很隐晦,倒也没有不悦的感觉,倒是对裴元歌的机敏聪慧又多了一层认识。他刚才一时失态,说出那样的话,以裴元歌的立场,应该很难接话,答应不是,拒绝更不是,亏她转瞬间就能想到“有二乞为友”这样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深意来提醒他。

想了想,皇帝倒又微微地笑了。

“你故事里的意思,是说不能永远说真话,那你讲的这个故事,岂不本就是真话?难道就不怕朕会一怒之下,命护卫将你拖出去乱棍打死吗?”

裴元歌答道:“皇上英明睿智,既能体会其中的深意,又怎么会责罚小女?”

“这句就又是砌词恭维的假话了。”皇帝叹道。

知道皇帝已经清醒过来,裴元歌微微松了口气,微笑道:“皇上若是相信小女的话,那就是真话;皇上若是不相信小女的话,那就是假话。其实,并非逆耳的都是真话忠言,顺耳的也并非都是逢迎阿谀。真真假假,并非在于小女的话语,而在乎皇上的心。”

这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在说,她说皇帝英明睿智,是出于真心。

皇帝嘴角的笑意更深,摇头道:“真是个刁钻的丫头!朕听过许多阿谀逢迎的话,属你这句听得最顺心,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被你这么一说,朕几乎都要觉得,你是真的觉得朕英明睿智了。裴元歌,你灌米汤的本事不小,不在你的机敏之下!”微微地瞪了她一眼,转开话题道,“说正事,你告诉朕这些,想要朕做什么?”

“小女初入宫廷,太后这边小女尚能进言,但皇后那边小女就鞭长莫及了。”裴元歌神色微敛,也换了说正事的表情,沉静地道。这是她最大的弱点,空有机敏才智,谋划算计,但因为在偌大的宫廷无人可用,因此想要做些什么,就必须与人合作,或者宇泓墨,或者皇帝,而眼前这件事,最好的合作对象,当然是皇帝。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这个弱点,同时也是她的依仗。

因为无人可用,必须要与人合作,有这个明显的弱点在,纵然她表现出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也不会让皇帝感到备受威胁,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对她起防备警戒之心。

皇帝点头:“朕明白了。”

这句话的意思,无疑是说,皇后那边的事情他会安排。以皇帝对太后和皇后以及叶氏族人的防备和敌意,不可能在皇后身边没有安插眼线,大的动作不好做,但言辞挑拨这种事情想来绰绰有余。既然皇帝已经答应了,裴元歌也就放心地吁了口气。

一直审视着裴元歌的皇帝忽然一怔,眉宇微皱:“你真的是裴元歌吗?”

裴元歌一怔,茫然地道:“小女不明白皇上的意思。”

“裴诸城的女儿裴元歌,今年应该只有十三岁,你觉得你像十三岁的女孩吗?”皇帝凝眸问道,之前听她分析,献计,神色沉静,总会让人忽略她的容貌,只记住那双黑白分明的睿智双眸。

现在说完了正事,再看她的脸,皇帝才突然想起,眼前的这个女孩应该只有十三岁。十三岁的孩子,或者天生聪慧细敏,能够察觉到太后和皇后之间的异样,但后面所献的计策,却是赤一裸一裸的心机和智谋,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对人心的揣测焉能如此深刻,一针见血?

“朕听说,你在裴府原本沉默守拙,容貌寻常,很少出院子,更少与外人接触,结果一场大病后却突然光彩潋滟,不止容貌,还有心计也是。虽然说你的容貌中的确带有稚气,但也许有的人天生容貌幼稚,可心机和谋算是遮掩不住年龄和阅历的。”皇帝眼眸微眯,静静地道,“朕绝不相信,你只是个养在深闺里的十三岁的女孩。难道裴诸城都没有怀疑过你吗?”

裴元歌心中一跳,既没想到皇帝对她的事情所知甚详,也没想到皇帝会看出她的异样。

“皇上,小女知道,有些话单凭言辞无法令人信服,但是,小女的确是裴元歌!”裴元歌低头思索许久,才慢慢地抬起头,一字一字力沉千钧,直直地看向皇帝。

那双眼眸,如同冰雪从中拥簇的幽幽黑珍珠,光泽幽然,然而,却又似乎带着坦荡的真切和勇气,没有丝毫的胆怯、伪饰或者欺瞒。能够这样坦荡荡地看着他的眼睛,似乎表明了她的绝对信心和理直气壮…。皇帝沉吟着,虽然脑海中仍然有着许多疑虑,但莫名的,心中却相信了她的话,相信她的确是裴元歌!

不过,就算她不是裴元歌又有什么要紧?

真正要紧的是,她是能够为他献策,并以身为饵对付太后和叶氏的人!皇帝沉思着,道:“好了,你可以下去了,以后有事就通过赵林禀告朕。”

等到裴元歌远去,望着她纤弱还未长开的身形,皇帝莫名的又想到了她所讲的“有二乞为友”的故事。转过头,眼眸凝视着身侧的映日荷花,在酷热的阳光下,却纯洁净白得宛如冰雪,一时间忽然想到了无数的事情,竟然微微有些出神,许久才轻声道:“张德海,你说是做乞丐的乞丐甲开心,还是做将军的乞丐甲开心?”

张德海不想勾起他的心事,陪笑道:“当乞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什么开心?”

“你连裴元歌都不如,越来越不敢说真话了。”皇帝缓缓地道,言语之中却并无怒意,有些惘然地道,“将军起居奢华,出入拥簇,可朕猜,只要他是个有心的人,总有一天会觉得,还不如做乞丐时好,固然有百般苦弱,心中却知道自己有个能打架能和好的好友…”

目光望向蔚蓝天空,白云深处,隐隐地浮现出一张熟悉却又陌生的脸…

裴元歌离了荷塘檐亭,只觉得里衣几乎被汗水湿透,但有赵林在旁,不敢表露出心中的如释重负。皇帝的心思瞬间百转,或喜或怒全然无法猜度,已经让她很耗费心神了,刚才的情形又让她多了一重担忧…边想边走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前方忽然传来一声呼唤。

“裴四小姐请留步。”

122章 太后吐血

正在沉思中的裴元歌闻声抬头,向着声音的来处望去,只见一女子身着五彩百蝶穿花纹绣对襟滚边上襦,下着泥金绣深蓝折枝花卉的齐腰宫裙,头戴赤金嵌宝垂珠凤簪,耳后明月珰,眉目如画,带着皇室贵族天生的尊贵和气势,静静立在蔷薇花架旁,顿时让娇艳的花朵黯然失色。

见来人是宇绾烟,裴元歌秀眉暗蹙。

虽然裴诸城在裴府封锁了消息,但入宫后没多久,裴元歌就听说了宇绾烟和傅君盛的婚事,这会儿这位绾烟公主叫住自己,会有什么事?想想叶问筠的前车之鉴,虽然宇绾烟的神色平和,裴元歌还是暗生警惕,盈盈福身道:“小女裴元歌,见过公主。”

宇绾烟微微一笑,迈步过来,边道:“裴四小姐不必多礼。”

见宇绾烟似乎有拦路的意思,赵林当然也知道,这位绾烟公主的驸马傅君盛,曾经是裴元歌的未婚夫,绾烟公主这般,很难说有没有找茬的意思,于是忙弯腰赔笑道:“绾烟公主,奴才奉太后娘娘之命,前来找寻裴四小姐,不敢久待,怕太后娘娘等急了,要是有冒犯的地方,奴才改天专门给您赔罪?”

却是搬出太后,希望宇绾烟能够有所忌惮。

“赵公公别拿皇祖母来吓我,本宫知道裴四小姐现在是皇祖母的心头肉,连我们这些孙儿孙女都要靠后。可本宫不信,本宫找皇祖母的心头肉说几句话,难道皇祖母还能不许?怕是皇祖母也希望裴四小姐能够跟宫里的人相处和睦吧!赵公公不必担心,待会儿若有不是,皇祖母恼怒,本宫担待就是了。”宇绾烟盈盈笑道,对太后的心思猜度得**不离十。

赵林一时结舌,不知该如何应对。

宇绾烟不再理他,转身挽上裴元歌的手臂,笑容可亲:“裴四小姐,且随本宫到那边小坐,本宫有些话想要想单独跟你说。”说着,又笑着对赵林道,“赵公公,本宫可是说清楚了,是要单独跟裴四小姐说,你不许跟过来。放心,本宫又不是老虎,难道还能吃了裴四小姐不成?就在那边的石桌前,你遥遥看着,知道本宫不曾为难裴四小姐就是,可不许跟过来!”

说着,吩咐自己的随侍宫女原地静候,挽着裴元歌过去。

紫苑楚葵心中担忧,有心想要跟上去,却被宇绾烟的随侍宫女拦阻,再接触到裴元歌摇头眯眼,警示她们不要轻举妄动的眼神,只能按捺住,双眼死死地盯着两人远去的身影。

这是一处蔷薇花架丛绕的幽僻所在,正值蔷薇花盛开的季节,大朵大朵的蔷薇花争相怒放,大红,深红,粉红,粉紫,花瓣繁复,鲜艳绚丽,淡淡的花香幽幽飘荡在这片寂静的小天地中,蝴蝶翩翩飞舞,熏人欲醉。

“裴四小姐请坐,不必拘束。”宇绾烟先坐下,点头致意,“我只是有话想要问问裴四小姐而已。”

敏锐地察觉到宇绾烟此刻的自称是“我”,而非“本宫”,似乎并无敌意,裴元歌心思百转,侧身坐下,恭声道:“不知道绾烟公主何事相询,小女但凡能回答的,必定知不无言。”

“裴四小姐真是聪慧,我还没说要问什么,你就先拿话来堵我了。”宇绾烟看破了她的心思,淡淡一笑,道,“我想问的话,没有什么不能回答的,只看裴四小姐愿不愿意回答。如果不愿意,我也不会相迫,但…。”顿了顿,神色微带迷茫,“我还是很希望裴四小姐能够答我,我会感激不尽的。”

听她言语颇为真诚,并无以势压人的意思,裴元歌想了想,问道:“公主想问什么?”

“瞧我,说了半天都还没有说到正题。”宇绾烟有些苦涩地失笑,眸眼低垂,原本繁花盛景般的尊荣烟消云散,只剩下淡淡的哀愁,“我是想问问裴四小姐,寿昌伯府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寿昌伯、寿昌伯夫人以及寿昌伯世子为人如何?按理说,这种话我不该来问裴四小姐,只是如今我实在没有人可问了。”

裴元歌本就猜到,宇绾烟找她,应该跟寿昌伯府有关,却没想到她竟问她这些。

“你觉得很奇怪是不是?如果想知道,为何我不自己派人打听,却要来问你?”宇绾烟苦笑道,“我和母妃看似在宫中华耀,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叶家的棋子而已,所能依仗的只有叶家。现在,母妃宠爱寻常,我婚事已定,又是寿昌伯府这样的新受勋爵,如今又是这样的名声…对叶家来说,我们母女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他们又怎么会在我们身上浪费心力?若是我和母妃要打听些对叶家至关重要的事情,他们定会帮忙,可是现在问的是我的未来夫婿,除了母妃真心为我担忧,别人都不会在意。就算勉强应了,也不会尽心尽力地打听,多半敷衍了事。与其如此,我还不如来问裴四小姐更可靠些。”

还未从她这里得到答案,宇绾烟倒是先将自己的处境坦然以告,表示诚意。

裴元歌当然不会倾心,揣摩着这番话的真假,问道:“公主应该知道,小女与寿昌伯府已经结下深怨,拿寿昌伯府的话题来问小女,难道就不怕小女因为私愤,言辞偏颇吗?”

“就算裴四小姐真的言辞偏颇,能够令你这般,寿昌伯府的人品也可略见一斑。再说,把寿昌伯府的处境想得可怕些,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总比把那里想得花团锦簇,进去了却是风刀霜剑来得好些吧?”宇绾烟微笑道,笑容中却颇有苦涩之意,“实不相瞒,我与寿昌伯府的婚事,已经定在了七月初三,眼看着没多少的时间,我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实在忐忑难安。身为女子自然会担心未来夫婿的人品才敢,公婆的为人处世,媳妇毕竟不比女儿家自在娇贵。我想,同为女子,裴四小姐想必也能理解我这种待嫁的忧虑吧?”

她这般坦诚,动之以情,裴元歌倒不好相欺或者敷衍,将自己与寿昌伯府众人的几次会面说了出来。

看起来这位绾烟公主颇为冷静聪慧,有决断,因此,裴元歌言谈之中并未掺加自己的看法,只从旁观者的角度,将众人的言谈举止描述了一遍,末了又道:“小女与寿昌伯府众人会面次数并不多,所知的也就这些,希望能对公主有所裨益。另外,公主毕竟是公主,小女想寿昌伯府众人总是不敢慢待的。”

宇绾烟点点头,道:“多谢裴四小姐的坦然相告,我明白了。”

“公主若没有其他事情,小女就先告退了。”裴元歌道,站起身来,福礼正要离开,却被宇绾烟叫住。

“裴四小姐请留步!”宇绾烟忙道,拉住她的手让她坐下,微微笑道,“裴四小姐对我这般坦诚相告,我岂能没有答谢?金银珠宝那些东西,我想裴四小姐也不稀罕,除此之外,我唯一能够答赠裴四小姐的,不过是我在皇宫的所知。太后垂爱裴四小姐的用意,我想裴四小姐应该也明白,多了解些皇宫的情况,对裴四小姐的将来有益无害。”

裴元歌现在的确很需要多了解些皇宫的情况,自己的所见所闻是一方面,若能从旁人口中得知也是办法。

见裴元歌安静坐下,双眸凝视自己,宇绾烟就知道她是答应了。

整理了下思路,宇绾烟这才慢慢开口。

“太后和皇后暂且不说,裴四小姐必定会常见,认识也许比我更甚,我若说了,说不定会误导你。皇后之下是四妃,柳贵妃是已经致仕的柳阁老的女儿,甫入宫被备受恩宠,从才人一路升到妃,又因为诞下皇子被封贵妃,在后宫二十年荣宠不衰。淑妃早逝,并无子女留下,德妃也早逝,却留下了六皇兄。不过,六皇兄身体病弱,深居简出,在皇宫等于隐形。贤妃年老色衰,早已经失宠,也不必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