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难,”武官中有眼色厉害的看上官勇挂了脸色,马上就说道:“家里没有厨子,就去外面的馆子包上几桌酒菜即可。”

“是啊大哥,外面的小酒馆一桌酒菜也花不了几个钱,”有兄弟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跟上官勇说。

上官勇犹豫了一下,说道:“太师府中要是来人,小酒馆的酒菜能行吗?”

众人都沉默了,娶当朝太师的女儿说是福气,可是真要操办起来,还真不好办。

“实在不行,我们哥几个凑凑,去大馆子定几桌,横竖不让太师府看轻不就得了?”众人想了一会儿,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

众人都说好,只有上官勇摇头,“不能再要你们花钱,我不是什么富贵人,就是想装也装不像。安二小姐应该是个好女子,我想她不会在意。”

“若是安二小姐在意这些,”武官中有人这时说道:“那她就不是大哥的良配。”

这一句话说的让院中的众人又沉默了半天。

上官睿这时道:“大哥,你这会儿该去上朝了,还是快些走吧。”

上官勇摇头自嘲道:“我上朝就是站在殿下听声,这也叫上朝?”

“大哥说的这是什么话?”马上有武官出声道:“我们在军中只要肯拼命,还怕拼不来功名?”

上官勇听了这话也只是一笑,让众兄弟在家中随意休息,他自己空着肚子出了家门,一个人骑着马往皇宫赶去。

而此时皇宫御书房的内室里,大太监吉利捧着安太师亲自送进宫来的锦盒,跟世宗禀道:“圣上,这是太师送呈的。”

“是什么?”世宗低头伏案正写着什么,也没抬头便问道。

吉利道:“奴才查看过了,这锦盒里是昨日太师府中的那副绣品,太师说叫月下荷香。”

世宗抬起头来,他面前展呈着的绣品如画一般,月光皎洁,池水清浅,两朵青莲亭亭玉立,似乎无风也有暗香飘彻。世宗看了这绣品许久,甚至能想像出安锦绣坐在绣架前,一针一线专心绣画的模样。

吉利在一旁陪着世宗看了半天的绣品,开口试探地问道:“圣上,这绣品要收在哪里?”

“挂那里吧,”世宗看似随意地指了一处地方。

吉利一看世宗指的地方,御书案旁的一处地方,挂着当世名家的一副山河图,“奴才遵旨,”吉利没多说什么,忙躬身领了旨。帝王心思,就算猜到了,也要当做毫不知情。“圣上,”吉利领了旨后又跟世宗道:“太师还在殿外。”

“不见,”世宗看着面前的绣品,冷声说了两个字。

吉利退出了御书房,对在御书房外等着的安太师小声道:“圣上说了不见。”

安太师只能冲吉利拱手一礼后,转身要走。

吉利却又走近了安太师几步,把声音压得又低了点,对安太师道:“圣上很喜欢太师献上的绣品。”

安太师冲吉利微微点了点头,转身离去。他稍后会命人给吉利送上份量不薄的礼,这个世宗身边的大太监已经对他做出了提点,圣上喜欢那副绣品,所以圣上也喜欢那个绣这绣品的人,所以安二小姐的婚事早些办了,对大家都好。

祈顺朝这天的早朝没人再提昨日太师府上的事情,偌大的王朝,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足够朝堂中的君臣们商议定夺。

上官勇老老实实地站在金銮殿外,殿内关于朝政的争论声很清晰地传到殿外,只是大老爷们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的话上官勇听不大懂,不一会儿,上官将军人还笔直地站着,心思却开了小差,满脑子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婚事。酒席要摆,花轿还没定下来,连自己的喜服还没有做,还有婚礼当天他要请哪个上官族的长辈来主持,上官勇越想自己的婚事,越发现自己应该做的事一大堆,可是自己却什么也没做。

安太师在朝堂上什么话也没有说,世宗也没有找他说话,退朝后,世宗点了几个大臣的名去御书房议事,同样没有点安太师的名。安太师顶着同僚们或探究,或担心,或幸灾乐祸的目光走出了金銮殿。

“父亲,”同朝为官的工部侍郞安元文走到安太师的跟前,手指着两人的左手边让安太师看。

安太师顺着长子的手望过去,就看见上官勇柱子一样的站在那里。

“他还想怎样?”安元文小声问安太师道。

“唉!”安太师叹了一口气,“为父去跟他说会儿话,你回工部衙门去吧,”跟安元文说了一声后,安太师往上官勇那边走过去。

“太师,”上官勇看着安太师走到自己的跟前了,才拱手冲安太师行了一礼。

安太师侧目看看几个冲他这里伸头看的大臣,几个想看热闹的大臣忙都走开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跟我来,”安太师跟上官勇小声说了一句。

上官勇跟在安太师身后走,走了几步后还是忍不住问安太师道:“太师,昨日二小姐还好吗?”

安太师道:“有老夫在府中,谁还敢慢待她?”

上官勇说:“她昨日吃了一记耳光。”

安太师脚下打跌,先是要恼,可是转念又一想,他的女儿还没进上官家的门,就已经被上官勇这个武夫护上了,想来安锦绣嫁入上官家后过的日子不会差,想到这里,安太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太师?”上官勇虽然跟在安太师身后一点的地方走着,可是也看到安太师笑了,当下心里就不好受,怎么他说安锦绣挨了打,太师这个为人父的还笑?

“你跟我来,”太师只跟上官勇说道,快步往前走去。

五皇子白承泽站在金銮殿外的高台上,目送着安太师和上官勇走远。

“五弟,”太子白承诺走到了白承泽的身旁,小声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从五品武官竟有那样的福气,可以得安二小姐那样的女子为妻,只是可惜了那个佳人。”

白承泽低头一笑,也小声对太子道:“安府二小姐相貌再好,也不过是庶出罢了。”

太子拍一下白承泽的肩膀,“嫡庶有别?五弟,如若安二小姐听到你这话会伤心的。” 

21可惜了佳人

太子下了金銮殿前的高台之后,由众多宫人侍卫簇拥着往东宫而去了,白承泽这才迈步下数百级的御阶。嫡庶有别的话,安锦绣听了会伤心,可是太子听了就会很高兴,对此白承泽可是清楚的很。“嫡庶有别,”白承泽心中默念着这四个字,突然回头看向高高在上的金銮大殿,皇后所出的嫡子又如何?殿中的那把椅子只要是龙子就都有资格坐,他们的父皇也不是中宫皇后所出,不一样是这个天下的主人?

“爷,”白承泽下了御阶后,贴身伺候他的小太监高登就迎了上来。

“回府,”白承泽也不停步,脸色一派平静地径直往宫外走去。

高登直到跟着白承泽远离了皇宫之后,才小声跟白承泽道:“爷,奴才将爷为娘娘寻的观音像送进齐芳宫了,娘娘很喜欢。”

“我母妃还好吗?”白承泽问道。

高登不敢跟白承泽说假话,忙低声道:“爷,新选的秀女前日进宫了。”

白承泽便不再说话,秀女进宫,没有那个宫中的女人会心情好的。祈顺朝秀女三年一选,白承泽觉得上一次选秀才刚结束不久,没想这么快就又三年了。

白登又道:“娘娘也让奴才带话给爷,她打找人测过字,安府二小姐无福。”

白承泽催了一下跨下的骏马,离了白登一点距离。是安锦绣无福,还是他与安锦绣无缘?与安锦绣见过两面,在东宫时,那女孩妆容艳丽,在安府香园时,那女孩却又妆容素净,世上还真有这样的女子,浓妆淡抹都相宜。安锦绣,念着这个名字,白承泽心中有些许的不舍,太子有一句话是说对了,配上官勇,可惜了那个佳人。

“爷,”白登这时又追了上来,“太师。”

白承泽不用白登提醒,他也看到了安太师和上官勇进了路边的一家酒肆,这两人是要去酒肆商议婚事?想到这里,白承泽觉得荒唐的同时,心中也莫名的一阵烦燥,突然就打马扬鞭往前飞奔而去。

安太师倒是没有注意到五皇子从自己的面前骑马过去了,他带着上官勇走进了这家京都城里上等的酒肆,在小包间里与上官勇面对面坐下了,便问道:“你想何时迎娶老夫的次女?”

上官勇想说明天,可是犹豫了一下后,上官勇道:“末将想三日之后。”

安太师说:“三日之后?”

上官勇点头认真道:“末将希望越快越好。”

安太师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再跟上官勇说什么,昨日只是一个例外,安锦绣平日在家中过得日子还不错这样的话,上官勇也不会信了。再加上今日早晨吉利提点的那句话,安太师冲上官勇点了点头,说:“三日的时间你就可以把婚事安排好?有难办的事,你不妨与老夫说说。”

上官勇也不看安太师,只把头摇了一下,说道:“没有。”

准女婿的不识好歹把安太师气到了,三日之内要如何安排一场婚礼?“卫朝,”安太师好声好气地跟上官勇道:“圣上昨日赏赐了锦绣不少金银玉器,恩旨上说是给锦绣添嫁妆之用。”

上官勇说:“圣上仁慈。”

“你这是听不懂我的话啊!”安太师叹气,为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女婿是自找苦吃。

上官勇一脸不解地看着安太师,世宗赏赐给安锦绣的嫁妆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又不是会贪图妻子嫁妆的人。

“圣上赐了宝物给锦绣添嫁妆,”安太师只得把话说在了明处,“卫朝,你与小女的这场婚礼如何简朴?你这是御赐的姻缘,成亲当日,你与小女还得到宫门前叩谢皇恩,你真的知道这场婚事的轻重吗?”

上官勇坐着愣了半天,他哪里能想的到这么多?

“你就一切都听我的吩咐吧,”安太师也不想再跟上官勇废话了,说道:“我们日后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要说两家话,你已无长辈在世,我为你的婚事打点一二,也无不合礼数的地方。”

“太,太师,”上官勇隐隐觉得未来岳丈的话有哪里不对,可是又说不上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你去吧,”安太师赶上官勇走,“我一会儿就派人去你的府上帮忙,三日之后,老夫就在府中等着你上门迎娶锦绣。”

“那…”

“我还能害你不成?”安太师冲上官勇挥一下手,“赶紧去吧。”

上官勇浑浑噩噩地离了酒肆,一口水都没能喝上。

安太师独自一人坐在小包间里,望着满桌的美酒佳肴是一点食欲也没有。世宗竟然看中了安锦绣,安太师一个人细想这件事的时候,不一会儿就汗湿了衣衫。这个世上有很多人家想送女入宫,期待着家中女儿一朝得宠,整个家族也可以跟着鸡犬升天,可是安氏这样的世族大家,最不屑的就是送女入宫邀宠,安氏的女儿要嫁也只能是嫁作正妻!

安太师在酒肆用了一杯水酒之后返回家中,将上官勇三日之后就来迎娶安锦绣的事跟老太君说了,“锦绣的婚事还要是大办,不然圣上那里…”

“我知道你的意思,”老太君都没让安太师把话说完,便开口道:“圣上赏赐那是我们安府的福份,锦绣一个庶出,该是什么样的婚礼就办什么样的婚礼,不然日后我们府上嫡出的少爷小姐们嫁娶之时要怎么办?”

“母亲,”安太师实话不好跟老太君说,只能说道:“大办也是儿子的意思,锦绣这个孩子我对她有愧。”

“这更是荒唐,”老太君马上说道:“你养她长大何愧之有?上官勇也是朝中官员,她嫁过去后还是正妻,我没看出来你有哪里亏待了她。是不是绣姨娘那里跟你说了什么?”看安太师一个劲地为安锦绣说话,老太君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绣姨娘在安太师耳边吹什么风了。

安太师说:“锦绣的婚事她如何能插手?母亲,圣上在我们待锦绣的事上已经不满,如果锦绣的婚事再办得不尽人意,惹了圣上动怒就不好了。”

安氏嫁女儿,皇帝动什么怒?老太君看着安太师欲言又止的神情,突然就明白了些什么,老太君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你可真是生养了一个好女儿啊!”老太君拍着桌案对安太师道。

安太师无言以对.

“奴才的肚子能生出什么好的来?”屋中只有老太君和太师母子二人,所以老太君说起话来是一点也不客气。

安太师低头听训,他这半辈子心思都在朝堂中,内宅里的事是真的没有尽过心,今天听老太君也在说奴才种,安太师心里就在想,难怪秦氏和安锦曲也这么说了。

“婚事我们不能大办,”老太君骂了几句之后,突然又对安太师道。

“这是为何?”安太师忙问。

老太君低声道:“这个天下都是圣上的,他看上的东西谁敢不献?圣上赐下的那些东西,真是为锦绣添嫁妆吗?我们还是当什么也不知道吧,只安安稳稳把那丫头送进上官家,对大家都好。”

安府这里老太君与安太师母子俩商议了一夜,而上官府这里,一帮人又是忙活了一夜。新房整理好了,上官勇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又忙着整理院子,临时弄了些绿叶的花木来,尽量让府中这个小小的庭院看着能像个样子。

边干着活,上官勇的兄弟们都跟上官勇抱怨,听安太师那话的意思,婚事都由他们安府来安排,那他们的大哥到底是娶妻还是入赘?

上官勇听了兄弟们的抱怨才明白过来,在酒肆里他感觉不对劲是哪里不对劲了。

武官们跟上官勇的抱怨了一通后,有武官这才想起来,他们这样说上官勇的岳丈家似乎不太好,忙又跟上官勇道:“大哥,我们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太师也太小看了我们。大哥你能娶妻,兄弟们都为你高兴。”

上官勇憨憨地一笑,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埋头又干起活来。原先对娶安氏的女儿,上官勇也只是觉得自己可以娶妻,把人生里的这件大事办了就好,只是在安府香园看见自己未过门的小娘子后,上官勇才有了真正要娶妻成家的喜悦。

上官勇不懂什么情,他只记得自己的父亲曾经说过,第一眼就看上的女人,那就是能跟自己过一辈子的女人。上官勇想着昨日在香园看到的安锦绣,只那一袭淡蓝色的衣裙就几乎已经扰乱了上官勇的心,只那么一眼,上官勇就知道,这个叫安锦绣的女孩会是跟他过一辈子的人。

“哥,喝水,”上官睿递了一碗水给上官勇,不料却看到了自家大哥脸上的傻笑,上官睿手一抖,差点把水碗扔在了地上,心中顿生一个疑问,这个笑起来傻成这样的人,真的是他的大哥?

上官睿脸上略带扭曲的表情,上官勇是一点也没有注意到,他一口喝完了水,抬头看看天,满天的星斗,一轮弯月,上官勇突然就想安锦绣了。

而安锦绣呢?对于自己绣阁外发生的事是一无所知,坐在绣架前的安锦绣专心致致到心无旁骛。紫鸳陪坐在一旁也是默默无语,主仆二人忙着手里的活计,绣阁里的灯烛又是燃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安府小辈给老太君请安之时,安锦绣才知道自己的婚期竟然就在两日之后了。

老太君打量着安锦绣吃惊之后又迅速归于平静的脸,冷哼了一声,对安锦绣道:“你这场婚事办得匆忙,可这也不是我们的意思,是那个上官将军急着娶你过门,生怕你在我们安府里受欺负。” 

22出嫁

“母亲!”看老太君说了几句话后又开始发作安锦绣,安太师忙开口道:“锦绣在家里的日子不长了,您就不要教训她了。”

安锦绣一笑,道:“太君这是在与锦绣玩笑了,锦绣在家中何曾受过欺负?”

老太君语气仍是不佳地道:“你能这么想就好了。”

安元志在一旁要开口为安锦绣说话,上官勇是请了旨的,两日之后来迎娶有什么问题?只是安元志刚一张嘴,就听见安锦绣咳嗽,看向安锦绣时,安元志就看见安锦绣在向自己摇头,还带瞪了自己一眼。安元志没好气地把头一低,把要打抱不平的话又都咽回了肚子里。

安锦绣与安元志的动作,老太君都看在了眼里,对于这对府里庶出的姐弟,老太君一想到绣姨娘的家奴出身,对安锦绣姐弟就生不出欢喜之心来。“都下去吧,”老太君一阵心烦之后,让晚辈们都退下去。

“母亲,”孙辈们都退下去了,安太师却还站着不走。

“你放心,”老太君对安太师道:“我就是再不喜锦绣丫头,她的婚事我也一定会办得妥当,不会让她难看的。”

安太师得了老太君这句话,才放心地走了。

贴身的大丫头这时从外面进来,跟老太君道:“太君,夫人和三小姐都派了人来,说想给您来请安。”

老太君道:“我受不起她们的请安,让她们好好养病吧。”

大丫头不敢多说,低头退了出去。

安锦绣从老太君的房中退出来后,就与安元志一前一后到了绣姨娘的房中。听说安锦绣两日之后就要出嫁,绣姨娘先是不舍,随后就又欢喜起来,安府不是她这一双儿女的安身立命之所,早点离了这座宅院是件好事。

“娘,”安锦绣将绣姨娘挂在了眼角的眼泪擦去。

绣姨娘让安元志先走,随后才跟安锦绣道:“是太君安排你的婚事了?”

“是,”安锦绣道:“娘放心,太君说不会亏待了我。”

“场面上的事其实不重要,”绣姨娘低声道:“我在意的是你日后的日子,我只求那个上官将军可以疼惜你。”

“娘,”安锦绣在绣姨娘的身边坐下,“那人对自己的继母都至孝,对自己异母的弟妹细心教养,这样的人不会是坏人,锦绣跟了他不会吃苦。说句不害臊的话,只要锦绣真心待他,将军也会真心待我的。”

绣姨娘点了点头,细细地将安锦绣看了又看,生下这个女儿后她没能看上一眼就被秦氏带走,没想到到了今日,这个自己十月怀胎辛苦生下的女儿转眼就要嫁为人妇了,原来已经一晃这么多年了,“你出阁那天我不能去送你,”绣姨娘拉着安锦绣的手道:“你日后就忘了这个府地,安生过你的日子。这个世上人都说嫡出的小姐好,却不知庶出的女儿里会有更好的。二小姐,你要好好的,与上官将军白头偕老,儿孙满堂,这样我才能安心。”

安锦绣没有说话,只是把头靠在了绣姨娘的肩头,错了一世,她不会再错一世。

安元志去了又回,进屋后,就看见自己的娘亲和姐姐都红着眼圈,愣怔了一下后,安元志笑道:“这是怎么了?明明是高兴的事,你们怎么都哭了?”

“这孩子,”绣姨娘只能笑道:“人高兴了也会哭,你怎么又回来了?”

安元志拿了几张银票出来,对安锦绣道:“父亲给了我这些,让我去给上官将军送去,我来问问姐,是不是要送去。”

“银票?”安锦绣坐直了身体。

“足足八百两,”安元志把银票放到了安锦绣的面前,“父亲说让上官将军安排婚事用的。”

绣姨娘吓了一跳,“上官府连办婚事的钱都没有?”

安元志看着安锦绣认真道:“我觉得这样不好,父亲这不是在骂人吗?姐,这钱你要吗?”

安锦绣看看叠在一起的八百两银票,对安元志道:“先放你这里好了,上官将军真就这么穷?父亲是富贵惯了,民间小门小户的人家难不成就不娶亲嫁女了?”安锦绣说着就把银票往安元志的手里一放,“就当是姐姐存在你这里的,你先替我保管吧。”

安元志怎么能要安锦绣的嫁妆钱,还想推,就听安锦绣跟他说道:“你是我弟弟,也只有你才肯帮我,元志你就帮我这一回吧。”安锦绣把话说到这份上,安元志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两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安锦绣为安元志赶制出了一套冬衣。安元志试过这套新衣后,安锦绣也迎来了自己的花嫁之时。

喜娘为安锦绣梳了头,嘴里一遍遍念着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

上官勇骑着自己的战马,带着大红的花轿,早早地就到了安府的大门前。

原本由秦氏定下要背安锦绣出门的安元文这一天没有出现,只让夫人宁氏来说自己身体突感不适。

安元志背着自己的姐姐出了绣阁,与前院那里被喜乐和炮竹声渲染出的欢天喜地不同,从绣阁往前院去的这段路显得安静而幽长。七月中旬,已近暮夏,正是风暖花落时,这条小路几乎由鲜花铺就,暗香扑鼻,别有一番情趣。

安元志踩着脚下的落花,对安锦绣好笑道:“不知道是府里的什么人发了话,下人们从昨天起就不打扫这条路了。不过姐,我看这条路不清扫也挺好,路上全是花,你闻到香味了吗?”

“嗯,”安锦绣也是一笑,“元志,谢谢你送我出阁。”

“我是你弟弟,”安元志沉默一阵后才说道:“送你出阁有什么好谢的?姐,你以后要好好过日子,要比现在过得还要好。”

“好,”安锦绣说:“你也一样,要好好的。”

安元志把安锦绣往上又背了背,这一天安元志走路走得很慢,这段路走过后,他的这个姐姐就是上官家的媳妇,无论生死都与安氏无关了。

上官勇站在安府的大门前,身遭的喧闹似乎跟他没有半点关系,他只是望着安锦绣会出来的院门,望眼欲穿一般等着。活到今日,上官勇才体会到,原来等一个人出现也是这么难熬的一件事。

安太师站在门内,今日府里的太太少爷小姐们都跟说好了一样,身子都在这一日不适了,一个都没有出现。安太师的脸上勉强挂着笑,心中不高兴但安太师也不能把府里的少爷小姐怎么样,老太君头一个就没有出现,谁知道少爷小姐们是不是得了老太君的什么话?安太师打量上官勇脸上没有不悦之色,不禁又庆幸这个武人对礼数之事不大通,不然今日这事一定又是难了。

“新娘子出来了!”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上官勇的双眼蓦地睁大,正院的偏门里,安元志背着安锦绣慢慢走了出来。

“快快,奏乐啊!”喜婆在一旁催促着乐手们。

“姐,”安元志悄悄对安锦绣说:“我们到前院了,上官姐夫就在门外站着呢。”

耳边的喜乐声震天,安锦绣却突然双手抱紧了安元志的脖子,“元志,你答应我,就算我嫁作了上官妇,你日后有事一定要来告诉我!”

“姐?”

“答应我!我是你姐!这些年我对你不好,但我想改了,我已经改了!”

“好,”安元志低低地应声道:“我就你这一个姐姐。”夏衫薄且透气,安元志感觉到有液体滴在了衣领上,安锦绣哭了。

安太师看着五子背着次女站在自己的面前,想起长女太子妃安锦颜出嫁时的风光,安太师暗暗叹了一口气后,对安锦绣道:“女儿,嫁为上官妇后,要恪守妇道,早日为上官家开枝散叶。”

安锦绣轻声应道:“女儿谨记父亲教诲。”

安元志背着安锦绣转身要走,却听见他们的父亲在身后轻声说道:“锦绣,上官卫朝是你的良人,安心与他白头吧,父亲愿你从此安稳一世。”

“谢父亲,”安锦绣向自己的父亲道了一声谢。这个世上的人都是由父精母血孕育而成,在安书界这个父亲的心里,她们一家三口远比不上家族门楣,嫡出子女们重要,只是毕竟这个父亲是真心希望她与安元志好的,也把他们养大成人,所以这声谢,安锦绣也是真心的。

上官勇看着安元志背着他的新娘一步步向自己走来,上阵杀敌尚且不知惧为何物的上官将军,突然间就紧张了。

安元志这一回没有放缓脚步,快步走到了上官勇的面前,露齿一笑,说道:“姐夫,我将家姐交与你了!”

“啊?啊,好啊!”上官勇愣怔了一下,才慌忙答道。

安锦绣一笑,轻轻拍了拍安元志的背,让安元志不要为难上官勇,她的这个男人可不经逗。

安元志却与上官勇静静对视了一会儿,有些东西女人们不懂,可是男人之间却有着默契。上官勇郑重地向安元志点了点头,他会对安锦绣好,他上官勇说出的话就一定会做到。

“姐,我送你上轿!”安元志挪开视线,对背上的安锦绣道。

一旁的喜婆听到安元志的话后,忙就大声喊道:“新人上轿!”

上官勇眼看着安元志背着安锦绣在轿前站下,一阵风不知从何方吹过来,不但将安府前院里怒放的凤凰花吹出了墙外,也将安锦绣头上罩着的鸳鸯红盖掀起了一角,正好可让上官勇看见大红盖头下的那张脸,他的新娘半羞半喜地低敛了眉眼启唇一笑,惊鸿一暼之后,这一幕如画一般就永远烙在了上官勇的脑海里。

微服的世宗皇帝也看了这一幕,他甚至比上官勇看得更清楚,因为此时的世宗就站在花轿旁的人群里。凤凰花落如红雨,佳人面有芙蓉色,只嘴角微扬,在世宗的眼里便已倾城。 

23隔世再相见

“起轿!”喜婆眼见新人上了花轿,便又大声喊道。

安太师站在安府的大门内,看着安锦绣的花轿渐渐走远。

安府内宅里,绣姨娘跪在一尊木雕的观音像前念着经文,祷告佛祖慈悲,保佑她的女儿从此一生无忧。

到于安府里其他的主人们来说,安锦绣出嫁与他们似乎毫无关系,今日与往日没什么不同。

人群里的世宗转身往与花轿相反的方向离去,回味着安锦绣方才那一笑,感叹难得有一个他看中的佳人,却没成想是他的臣子妻,失之交臂的感觉,就算是拥有天下的帝王也难免愁怅了。

吉利带着乔装的侍卫们跟在世宗的身旁,大气不敢出一下,只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今日只是陪着世宗出宫散心的。

上官勇带着花轿先到了皇宫门前,安照安太师的吩咐,一对新人跪在皇宫门外叩谢皇恩。

有太监从宫门里出来,又传了世宗的恩旨。

上官勇和安锦绣自是又叩头谢恩,这才带着世宗和皇后项氏赏的金银锦锻往上官府去了。

远远地看见自己的家门了,上官勇这才松了一口气下来,等到了家门前,看着弟妹与军中的兄弟们站在门外,一起笑嘻嘻地望着自己,上官勇的脸庞有些发热了。

“上官大哥别愣着了!”有陪着上官勇去安府迎亲的武官,跟上官勇大声笑道:“你还不快接嫂子进门?”

哄笑声中,上官勇彻底闹了一个大红脸。

安锦绣端坐在花轿中,手里捏着一朵生长于安府前院里的凤凰花,那阵风吹过时,安锦绣的面前就落下了这朵花,伸手握住后就捏了一路。上一世出嫁时,秋桂飘香,这一世出嫁,嫁了同一个男子,只是心境不同,季节不同,秋桂还是满树的绿叶酝酿着花期,凤凰花却正花开似火。

一只大手从轿外伸了进来,一直伸到了自己的面前,一动不动地等在那里。

安锦绣将自己的手放在了这只大手上,这一世与上世不同,安锦绣跟自己说,忘掉上一世的那些记忆,跟这个牵着她的手,搀她下轿的男人一起度过此生就好,前世就当作是一场噩梦吧。

上官勇用大红的绸缎小心翼翼地牵着安锦绣跨过了上官家门前的门槛,脚踩着自己家中的地了,上官勇这才感觉自己的心定了下来。

“我们要看新娘子!”见新人进了家门,早有等不及的武人们闹了起来。

安锦绣就听见走在自己身前的上官勇开口道:“都不准闹!”

“大哥这是大嫂进门,就不要兄弟们了?”上官勇一言刚出,马上就有人叫了起来。

都是军营里厮混的人,有一个带头的马上就大家伙儿一起跟着闹,还好这帮人还记得安锦绣是太师府里出来的小姐,平日里那些上不得台面的荤话一帮人没敢往外冒。

上官勇头上冒了汗,第一次发现自己在军中的兄弟多也不是件好事。

安锦绣却在众人闹得正开心,上官勇快要震不住场面的时候,拉了一下手里握着的红绸。

上官勇回头看了一眼站着不动的安锦绣,他的新娘盖着红盖头,穿着大红的嫁衣,上官勇这才想到这会儿正是夏日时节,他的新娘子穿着这一身跟他站在院中,时间长了岂不是要热坏了?想到这里,上官勇拉下了脸,看看自己周围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们,“你们都有成亲的一天,都给我记着今天的事啊。”

众人都是一愣,上官勇除了骑马打仗的时候凶猛不讲情面外,平日里就是个老实人,听他说一句狠话比登天还难,今儿这是当着新娘子的面发威了?

喜婆是个老于世故的,趁着一帮子武人愣神的工夫,就在一旁喊道:“新郞牵新娘入喜堂啦!”

喜堂的布置,蒙着盖头的安锦绣看不到,她只是由喜婆扶着,在众人的哄闹道喜声中,与上官勇拜了天地。

“送入洞房!”夫妻对拜之后,主事的喜公大声说道。

上官勇紧紧地护住了安锦绣,不让簇拥上来的人们碰到他的新娘子。这个男人的体贴,上一世的安锦绣没能体会到,不过这时安锦绣却心知肚明,嘴角露了笑意的安锦绣,被上官勇一路护到了后院的新房里。

新房里自又是一套新婚的礼节,这一回安锦绣认真应着喜婆们的问话。

“生不生?”

“生。”

上官勇咧开了嘴,刚想说些什么,就听到新房外他的那帮兄弟们又闹上了,有要跟新郎官拼酒的,有酒还没喝就急着要闹洞房的。

安锦绣只低了头坐在床沿上,上官勇在军中的兄弟很多,前一世里她对这些下阶的武官们不屑一顾,白承泽却颇为看重。最终的结果证明,白承泽这个成皇之人的眼光毒辣,自古仗义皆是屠狗辈,军中的兄弟虽不是高官,身后也无显赫的家族支撑,不过真到了要命的时候,军中的这些兵丁才是真正可杀人的利器,朝堂上的大人们满腹诗书,最后也不过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上官勇的这些兄弟,就是这个男人在军中立足的人脉,一呼有百应,未来的上官大将军若没有这些过命的兄弟,又怎么百战成名?

“我去去就来,”上官勇低声在安锦绣耳边说了一句。

“好,”安锦绣应声道。

上官勇不想走,却也只能大步走出了新房,酒这个时候哪有房里的那个小女子让他挂心?看看挤在门前的兄弟们,上官勇无奈地摇了摇头。

“上官大哥,今天我们可不跟你讲尊卑,”人群里有人高声喊道:“这酒我们要是喝得不痛快,大哥就不能进洞房!”

上官勇手指点点这帮起哄的人,领着一帮人往前院走,扭头看见自己的小舅子站在那里正跟几个武人说着什么,手脚还比划着。“五少爷,”上官勇停下脚步喊了安元志一声。

安元志走到了上官勇的跟前,笑道:“姐夫喊我元志就好。”

“元志,”上官勇也不跟安元志客气,当下就改口道。这个是安锦绣的同母弟弟,上官勇本能地就把这个小舅子当作了自己的弟弟,“我们去前面喝酒,你的酒量如何?”上官勇问安元志道:“能替我挡多少酒?”

“我?”安元志笑,“我千杯不醉,姐夫放心,为了我姐,我也会尽力而为的。”

周围的武官们看看安元志俊俏的脸庞,都不大相信这个小白脸少爷有这个本事。

上官勇却不疑有他,一拍安元志的肩膀,说了声:“好,那元志就在我这里不醉不归。”

安府诗礼传家,这是安元志第一次接触到军中人,感觉新奇的同时,也越发感觉从军才是自己未来的路。跟这些军中的武人们在一起,他前所未有的自在,“姐夫,请吧!”安元志冲上官勇一抬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前厅和前厅的院子里都摆上了酒席,酒是军中的烈酒,菜都是大鱼大肉,不精致,但却足显主人家的诚意。上官勇酒量一向也不错,但今日几杯酒下肚后他就感觉自己好像有点醉了,不但脚步虚浮,头也眩晕的厉害。

安元志陪在了上官勇的身边,当真就是千杯不醉的本事,几轮酒拼下来,安府的五公子依旧气定神闲。军中的人大都认眼缘,安元志这个看不出世族公子样子的少爷,不虚伪不做作,只一场酒的工夫,已经被上官勇的兄弟们当作了自己人。

一个白天的时间就这么热烈也闹哄哄地过去,上官勇闻着满屋的酒气,醉得已经看不清面前的人了。眼看着天黑了,两个军中的老武官将上官勇架出了前厅。上官家也没多少间房子,两人直接把上官勇架到了上官睿的房里,给上官勇硬灌了一大碗解酒汤下去。

一碗解酒汤下肚半个时辰后,上官勇的神智才有些醒了,开口道:“我这是在什么地方?”

两个老武官都笑道:“你这是忘了新房里的美娇娘了?”

上官勇侧耳听了听前院里的喧闹拼酒声,突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要往房外走。

“你去哪儿啊?”一个老武官拉住了上官勇问道。

“我去,”上官勇结结巴巴道:“我,我回新房,回新房去。”

看着上官将军手足无措的慌张样子,两个老武官都在心里暗叹,这哪里是从军营里混出来的人?多大的人了,怎么提起女人来还害羞?

安锦绣听到了门响,然后听见今日陪了自己一天的喜婆喊将军,就知道上官勇回来了。

就站在安锦绣身边的紫鸳轻声对安锦绣道:“小姐,姑爷好像喝了不少酒,那个,紫鸳得出去了,小姐你一个人在这里没事吧?”

“傻丫头!”安锦绣说了紫鸳一句。

“姑娘,我们出去了!”喜婆看大家都往外走,就紫鸳还站着不动,好笑道:“今天这个日子,你可不能陪着你家小姐了。”

紫鸳看一眼上官勇,有些害怕地忙又挪开了目光,上官姑爷人倒是不像传闻中的那样丑,可是看着高高大大,脾气不是很好的样子。

上官勇望着紫鸳一笑,这个是跟着安锦绣来到上官家的人,以后就得天天见面了。

紫鸳低着头从上官勇身边跑了过去,头都不敢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