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承泽笑了一笑,道:“我要你的女儿做什么?安家有把你生女的事告诉安元志?我怎么听说,太师至今都没给你的女儿取名呢?”

莫雨娘死死地咬着嘴唇,又把头低下了。

“元志真是太不小心了,”白承泽道:“他明明受过奴生子的苦,却还让你怀了他的种。你还不如他的那个生母,至少他母亲生他之时,已经是太师的妾室了,你如今算是安元志的什么人?”

莫雨娘无言以对。

白承泽道:“是不是觉得自己机关算尽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莫雨娘满心的苦涩,是啊,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安元志走时,她就知道自己怀了身孕,怕安元志不要这个孩子,她瞒过了安元志,在安元志随军远征云霄关后,她一直到怀胎六月,再也瞒不下去的时候,才让安家人知道自己怀了身孕的事。

然后呢?莫雨娘咬着自己嘴中的嫩肉,十月怀胎,一朝生产,她却连自己的女儿一面也没有见到。现在这个连姓名都还没有的女儿,被养在安府里,由冯姨娘看护,是好是坏,自己这个娘亲完全不知道,也再没有人问过自己。

“我可以帮你,”白承泽跟莫雨娘道。

莫雨娘低着头道:“能被养在安府里,是她的福气,奴家没什么要五殿下帮忙的。”

白承泽道:“那如果我告诉安元志,你是我的眼线,你说他会怎么对你?”

莫雨娘的身子又是一抖。

“又或者说,安元志会怎么待他的这个女儿?”白承泽才不管莫雨娘的反应,自顾自地说道:“我想凭着安元志的脾气,他会送你们娘俩一块儿上路吧?”

莫雨娘又一次猛地抬头瞪向了白承泽。

白承泽笑道:“你告诉我的事,你觉得安元志不在乎吗?”

“五殿下!”莫雨娘冲白承泽叫道:“奴家不是不想听五殿下的吩咐,只是奴家真的见不到自己的女儿啊!”

白承泽摇了摇头,说:“莫氏,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生的那个女儿,威胁不了安元志。”

白承泽的话剌着莫雨娘的心,却又让莫雨娘无从辩驳。

“对安元志,我劝你不要想着虎毒不食子的话,”白承泽看着莫雨娘道:“他不是你的良人。”

莫雨娘张嘴深吸了一口气,问白承泽道:“那五殿上找奴家何事?”

白承泽道:“上官平宁去了江南?”

莫雨娘没想到白承泽连这事都知道,看着白承泽呆愣住了。

白承泽说:“看你的样子,这是真的了?”

莫雨娘点一下头,说:“五殿下想用小侯爷威胁卫国侯爷,也是不可能了。”

“是啊,”白承泽道:“可惜了。”

莫雨娘心里突然就又点痛快的感觉了,她想看到白承泽手足无措的样子。

白承泽从土堆上站起了身,跟莫雨娘说道:“袁威的妻儿现在住在驸马府里?”

莫雨娘又是一愣。

白承泽也不用莫雨娘回答他,不等莫雨娘回他的话,紧接着就道:“我的人会跟你赶回京城去,你把袁威的妻儿交给他们。”

“你,”莫雨娘一脸慌乱地问白承泽道:“你想干什么?”

“我做事需要跟你交待吗?”白承泽反问莫雨娘道。

莫雨娘摇了摇头,说:“袁威不会放过奴家的。”

“袁威已经死了,”白承泽说:“他要怎么不放过你?”

听白承泽说袁威已死,莫雨娘又是呆愣半天回不过神来。

“你是去三塔寺为安元志祈福的,”白承泽交待莫雨娘道:“三塔寺那里我已经安排好了,你的这句谎话就是太师去查,也查不出不对来。我这也是防患于未然,很可能是多此一举,毕竟太师和安府的人从来没把你放在眼里过。”

莫雨娘知道白承泽说的是实话,生女之后,她在驸马府就是一个隐形人,白承泽的人来找自己说要带她去三塔寺祈福,自己都走出驸马府了,都没有府中人来问自己一声。突然间,莫雨娘一阵心灰意冷,问白承泽道:“奴家要怎么做?”

“等天黑的时候,”白承泽说:“你把袁威的妻儿带出驸马府即可。”

“这样就可以了?”

“你对我而言,也就这点用处,”白承泽说:“后面的事就不用你管了。你自己小心,只要你不被人发现,事后,我不说,安元志也不会疑你,也许你还能待在安元志的身边也说不定。”

莫雨娘说:“五殿下要怎么对付我家少爷?”

937大河两岸

要怎么对付安元志?

听了莫雨娘的问后,白承泽用看蠢货的目光看着莫雨娘,最后一笑,神情温和道:“莫氏,你还是想想你自己的以后吧。”

莫雨娘看着白承泽脸上的笑容,只觉得全身发冷,又问了一句:“您要怎么处置小焕他们母子?”

“小焕?”白承泽说:“袁威的儿子叫袁焕?”

莫雨娘只得点了点头。

“倒是个好名字,”白承泽说着冲莫雨娘把手挥了挥说:“你走吧,赶在向南河上的桥没被卫**毁掉之前,我的人会带你过河回京城的。”

“五…”

“来人,”白承泽不再给莫雨娘说话的机会,大声冲林外喊了一声。

两个侍卫走到了莫雨娘的身后。

白承泽命这两个侍卫道:“你们要好生护送莫氏回京去。”

两个侍卫领命之后,其中一个侍卫问白承泽道:“爷,我们要去见二殿下吗?”

“不必了,”白承泽道:“这事不必让二殿下知道了。”

“是,”两个侍卫又一次领命,丝毫不顾及男女大防的,拖着莫雨娘便往林外走。

莫雨娘没有勇气再跟白承泽说话,白承泽说的对,她该想想她以后该怎么办了。

被派去寻上官勇的中军官回营之后,杨氏兄弟和安元志在向南河边又等了上官勇五日,终于等到了上官勇和北归大军。

安元志和杨君威到南岸迎上官勇。

上官勇看到安元志后便说:“你没事就好了。”

安元志看着上官勇撇一下嘴,说:“姐夫,我们又让白承泽算计了一回。”

上官勇说:“算了,这事我们不谈了。”

杨君威说:“有话我们也是过河再说,侯爷,我们先过河吧。”

世宗的銮驾跟着前营的兵马最先过了向南河。

杨君成带着七万玉关铁骑,身着素缟,跪在营前迎接世宗的銮驾。

北归大军从桥上过,还有坐船的,日夜不歇,足足用了三日的时间,才全部到了向南河的北岸。

在这三日的时间里,还是有当地的百姓跟着军队一起过河。这其中就包括恢复了女装打扮,用长袍将自己从头到脚完全包裹了的莫雨娘。

跟卫**的兵将挤在一座桥上走着,莫雨娘的双腿发颤,害怕到几乎不能行走,一个侍卫在后面几乎是半抱着她往前走。也所幸他们三人过桥时,过桥的百姓为躲战祸,都是拖家带口,所以桥上的百姓人数颇多,这三人混在百姓堆里,一点也不起眼。玉关铁骑虽然在桥两边设了关卡,也拦下这三人问了话,但问话的校尉没有对莫雨娘三人起疑,只道他们三人真是要去投亲的兄妹,到底让三人有惊无险地混了过去。

“毁桥,”莫雨娘过了向南河的一天之后,杨君威看着卫**的最后一个骑兵从桥上跑下,大声命自己的部下们道。

一百多名玉关铁骑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将向南河上的这座新桥断成了数截。

等第二日,向南河附近的百姓们来到向南河边,发现向南河上已经不见了桥的踪迹。

上官勇随即又下令收缴河两岸的船泊,等白承泽在四日之后带着席家军到达向南河时,向南河两岸已无船可用。

“扎营吧,”站在河边,看着洪水之后,河水依旧汹涌的向南河看了一会儿后,白承泽跟站在身旁的夏景臣道:“这水不下去一些,我们两边的仗还打不起来。”

夏景臣冲白承泽点了点头,回身命自己身后的中军官道:“传令下去,安营扎寨。”

中军官领命之后,跑走了。

上官勇带着众将到了河堤上,众人看到的就是席家军忙着安营扎寨的情景。

“他们还安营了,”戚武子跟上官勇说:“大哥,席家军这是觉得跟我们一战,他们一定能赢?”

安元志手指对河对岸的白承泽说:“白承泽在那里。”

“这河太宽,”老六子说:“少爷,我们就是放箭也射不到他啊。”

“要开骂吗?”有卫**的将官问上官勇道。

杨君成说:“骂有用吗?”

这将官说:“反正不能让他把日子过舒服了啊。”

“他不在乎,”上官勇道:“你骂他何用?”

安元志说:“姐夫,现在河水湍急,你说白承泽他们什么时候会过河?”

“当初你就是游过去的,”上官勇道:“想过河,他们总能想出办法来。”

“是啊,”安元志低声道:“没有袁威,我那时就淹死在这河里了。”

安元志提起了袁威,卫**中的众人都沉默了。

杨君威不知道袁威是谁,看卫**的众将官神情都悲凄了,开口就想问。

“咳,”杨君成在这时咳了一声。

杨君威看了兄弟一眼,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上官勇这时看向了杨氏兄弟,道:“我们是不是回营?”

杨君成点了点头,道:“知道他们在哪儿安营就可以了,侯爷说的是,我们回营吧。”

河南岸,白登跟白承泽说:“爷,上官勇他们回营去了。”

白承泽没理会白登,看着夏景臣道:“你还记得当初安元志他们过河的地方吗?”

夏景臣点一下头,说:“爷想去那里看看?”

“是啊,”白承泽说道:“我站在这里,竟是看不出来当初他们过河的地方了。”

夏景臣带着白承泽往河堤的左边走。

白承泽跟着夏景臣默默走了一会儿,突然就跟夏景臣道:“现在我不问你话,景臣你是不是就无话跟我说了?”

夏景臣也没回头看白承泽,说:“爷知道我一向话少。”

“也没话少到现在这样啊,”白承泽说:“你最近怎么了?”

夏景臣说:“没什么,只是在操心以后的事。”

“担心我?”白承泽问道。

夏景臣点一下头,说:“我是很担心爷,爷,您现在的路可不好走了。”

“是不好走,”白承泽道:“可我也没有退路了。”

夏景臣听了白承泽这话后便不再说话了,白承泽没有退路,他们这些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白承泽跟在夏景臣的身后,轻轻一声叹息,也没有再试图跟夏景臣说话。

一行人在河堤上走了快半柱香的时辰后,夏景臣停了下来,指着河堤下的河滩道:“爷,就是那里。”

白承泽站在河堤上,盯着这处水面看了好一会儿,然后说:“这里的水看起来也很湍急啊。”

“我那时听这里的渔夫河工说,这里水下的暗流少,”夏景臣跟白承泽道:“爷,我军要是想渡河,也只有从这里过。”

白承泽在河堤上踱了几步,最后停下来说道:“还是再请这里的老人来看看吧。”

夏景臣把头点点。

有席家军中的将官说:“五殿下,只怕我们现在找不到这里的老人了。”

洪水过后,这里的村庄十有**被毁,村人不是死于洪水,就是举家外逃,白承泽他们到了向南河边时,老百姓们听到要打仗的消息,已经差不多全都跑光了,没来及跑的也都找地方躲起来了。这会儿向南河两岸,千里不闻鸡鸣犬吠声,人烟早就不见了。

“再去找找吧,”白承泽跟席家军的众将官道:“总有人故土难离的。”

“是,”席家军的众将官都跟白承泽应了一声。

夏景臣没吱声,只是冷眼看着面前的大河。

白承泽拍一下夏景臣的肩膀,小声道:“我们不会有事的。”

夏景臣冲白承泽一躬身,道:“爷一定能成皇,临君天下。”

“是啊,”白承泽看着夏景臣一笑,道:“我还要欠着景臣你的富贵呢。”

夏景臣总算是一笑,只是这笑容转瞬即逝。

向南河北岸的军营里,上官勇指着地图跟众将道:“这是元志他们那时渡河的地方。”

安元志说:“我去那里看过了,水流太急,又没人事先拉好绳索,白承泽他们想从这里渡河,根本不可能。”

“我问过这里的老人,”杨君成的手在地图上连着点了七八处地方,说:“这些都是可以泅水过河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些地方全守住?”程润问杨君成道:“如果白承泽他们只是盯着一处地方渡河,那我们的兵力不就分散,反而让白承泽占了便宜吗?”

杨君成点头,说:“所以弄清楚白承泽想在哪里渡河,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

白承泽的心思谁敢猜?

众将互相看了看,没有人敢做这事。

上官勇这时道:“二公子,我想让元志护卫圣上的灵柩先回京城去。”

杨君成还没反应,安元志先叫了起来,说:“我先走?正是跟白承泽拼命的时候,我怎么能先走呢?我不走!”

“元志!”上官勇瞪了安元志一眼,说:“我不是在跟你商量,这是军令。”

安元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说:“凭什么我要先走啊?”

上官勇说:“你要让圣上停在这里等我们打完仗?”

“这里这么多人啊,”安元志跟上官勇小声喊道。

“你是驸马,”上官勇道:“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安元志是真弄不懂上官勇的心思了,他得为袁威报仇啊,怎么能让他先走呢?

“元志,”杨君成这时开口道:“这事你得听卫国侯爷的话。”

“是啊,”戚武子也说:“五少爷,这事你不做,我们这帮人谁合适啊?”

安元志看在座的众人都点头,安五少爷转身就往帐外走。

上官勇说:“你去哪儿?”

“我不会先走的!”安元志头都不回,给上官勇撂下这句话后,就跑出军帐去了。

上官睿看着自己的大哥,没说话。

戚武子说:“大哥,要不这事你再想想?”

938我从不曾疑她

“我去跟他说话,”上官勇站起了身,冲杨氏兄弟和玉关铁骑的众将官抱歉地一笑,道:“元志这是在耍小孩儿脾气,让诸位见笑了。”

杨君成说:“侯爷有话还是跟元志说清楚的好,元志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上官勇点了一下头,往帐外走去,嘴里跟众将官道:“你们接着商量吧。”

“我也去看看,”上官睿也站起了身来,跟帐中的众人玩笑道:“我怕他们两个打起来。”

这个时候不是笑的时候,可是帐中还是有将官轻轻笑了几声。

上官兄弟都出帐之后,杨君威问杨君成道:“那我们接着商量?还是等卫国侯爷他们回来?”

杨君成把目光又落到了地图上,说:“我们继续吧,商量出结果,我会去跟卫国侯爷他们说的。”

帐中诸将的心思又回到了眼前的这场仗上。

安元志也没往别处去,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寝帐里,一脚踹翻了帐中的一把椅子,然后就往行军床上一倒。

上官勇和上官睿不久之后就走进了帐来,上官勇冲两个要给他行礼的小厮摆一下手,小声道:“你们先出去吧。”

上官睿弯腰扶起了倒在地上的椅子,跟安元志说:“五少爷这么大的气性呢。”

安元志在床上翻了一个身,背对了上官勇和上官睿。

上官勇坐在了安元志的床边上,说:“杨二公子给你姐姐写了一封密信,这事你不是也知道?”

安元志说:“秘信已经往京城送过去了,姐夫你现在想我当这个送信人?迟了。”

上官睿站在床边上说:“哥,你是不是对大嫂有什么打算了?”

“嗯,”上官勇点一下头。

安元志这才又翻了一个身,面向了上官勇躺了,问上官勇说:“你想干什么?”

上官勇把由自己收着的世宗遗旨从衣襟里拿了出来,放在了安元志的床上,说:“你把这个给你姐姐送去。”

安元志从床上坐了起来,看了看遗旨,抬头看着上官勇说:“姐夫,你想干什么啊?不是说好,等我们兵到了京都城下后,再把这遗旨拿出来的吗?”

上官勇小声道:“现在情况有变,我们得在向南河跟白承泽打一场了,元志,我们没办法尽快赶回京城去了。”

安元志指着遗旨说:“那这?”

“把它交给你姐姐,”上官勇说:“让她看着办吧。”

安元志说:“让我姐看着办?让她帮六殿下成皇?”

上官睿说:“哥,六殿下成皇对我们有好处吗?”

上官勇说:“这个让你大嫂决定吧。”

安元志看着上官勇道:“姐夫,我姐万一想让九殿下成皇呢?你怎么办?你能接受这事吗?”

上官睿不等上官勇反应就说:“哥,大嫂若是想让九殿下成皇,那她就是太后娘娘了,你们想在一起,更是难于登天啊。”

安元志说:“姐夫,你想清楚了。”

上官勇说:“就让你姐姐自己决定吧。”

“哥!”上官睿小声叫了上官勇一声,说:“若是大嫂她…”

“你大嫂不会负我,”上官勇冲上官睿摇了摇头,说:“这事就这么决定吧,元志带着遗旨回去。”

上官睿看向了安元志。

安元志把遗旨拿在了手中,小声道:“姐夫说的没错,我姐一定不会负你,她一定会帮着六殿下成皇的。”

“如果你姐想走,”上官勇跟安元志说:“你要帮你姐姐。”

安元志点头,说:“姐夫放心,我会把我姐带出京城的,一定让她安然无恙。”

上官睿说:“那九殿下呢?大嫂能放下九殿下不管?”

安元志听上官睿说九殿下,眼中的鄙夷一闪而过,道:“他是我姐一手养大的,以后我姐夫多养一个小孩儿就是。”

上官睿又看向了上官勇,小声道:“哥,九殿下会愿意跟着大嫂离开皇宫吗?他是皇子,会愿意从此以后过隐姓埋名的日子?”

“隐姓埋名?”安元志说:“小睿子,你这是什么意思?”

上官睿说:“大嫂要走,除了诈死,她还有什么办法?你觉得大嫂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帝宫走出来吗?”

安元志被上官睿问得一噎。

“你根本没有想过,对不对?”上官睿问安元志道。

安元志说:“想什么?”

“你要怎么带我大嫂离开帝宫,离开京城啊,”上官睿说:“你当这是小事?”

安元志开始想自己要怎么带安锦绣离开,越想脸上的表情越愁苦。

上官睿斜着眼看安元志,说:“你想出什么办法了?”

安元志说:“大不了我带兵入宫去。”

上官睿说:“带兵入宫?你要造反?”

“傻,”安元志说:“我就说白承泽的人在宫里要逼宫,我带兵进宫,在千秋殿放一把火,然后带着我姐走啊。九殿下要是不乐意,打昏了先带出宫再说。”

上官睿说:“跟说故事一样,你要带什么兵入宫,用什么理由放火,入宫之后你得把什么人解决掉,带着我大嫂你要走哪条路出宫出城,然后往哪里去,这些你都想好了?”

安元志被上官睿问得直接傻住,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他怎么可能想这么多?“书呆子,”安元志问上官睿道:“你当我是大仙吗?”

上官睿冷声一笑,说:“好好想想,想不出来就跟我大嫂商量,带兵冲进宫去,你当京城的人都是瞎子?”

安元志问上官勇说:“姐夫,你看呢?我姐除了诈死,没别的路可走了吗?”

“六殿下成皇之后,千秋殿的安氏皇贵妃应该不再存在了,”上官勇被安元志问了,才开口跟安元志道:“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也许你姐姐有。”

安元志叹口气,说:“我知道了,我会先跟我姐见上一面的。”

“还有九殿下,”上官睿提醒安元志道。

安元志说:“他就是一个得靠着我姐活的小孩,你犯不上为他操心。”

上官睿说:“他是皇子!”

安元志说:“你要不放心我,那你跟我一块儿回去。”

上官睿说:“你想我陪你?”

安元志说:“还是算吧,你又不会武,待在军里还能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什么的,你跟我回去,你能干什么啊?万一我得跟人玩命,你就是个碍手碍脚的货。”

“好了,”上官勇把自己要暴跳的弟弟拦住了,说:“你大嫂自己会拿主意的。”

安元志冲上官睿翻了一个白眼,问上官勇道:“姐夫,那我把我姐带出京城后,我们去哪儿啊?我总不能带着我姐来这里找你吧?”

“你们先找地方藏身,”上官勇说:“等向南河这边的战事了了,我自会去找你们。”

安元志歪着脑袋又想了想,说:“我和我姐要是事成,那我们让袁义来军里?”

上官睿说:“袁义来军里也只能是来报丧的。”

“我知道了,”安元志问上官勇说:“那我这就走?”

“马上就走吧,”上官勇道。

安元志下了床,说:“那我带多少兵回去?”

上官勇说:“我给你一千轻骑。”

“一千?”安元志说:“这也太少了。”

上官睿说:“你带上万的骑兵回京城,六殿下会怎么想你?一千都多了,我觉得五百人足够了。”

安元志说:“你怎么不说我一个人回去最好呢?”

上官勇指了指被安元志拿在手里的遗旨,小声叮嘱安元志道:“这个一定要拿好。”

安元志把遗旨放进了自己的衣襟里,说:“姐夫放心,这东西比我的命重要。”

“又说胡话了,”上官勇说:“命和遗旨,你还是先顾着自己的性命吧,横竖我们现在手里有兵,就是没有遗旨,我们也可以助六殿下成皇。”

安元志看着上官勇一笑,说:“姐夫,你是不是在云霄关就觉得,六殿下成皇是一件好事?”

上官勇拍一下安元志的肩膀,没说话。

安元志摇了摇头,小声说:“姐夫,你真的能放得下你手里的这些兵将吗?”

“仗我已经打够了,”上官勇低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