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上一章:第 55 章
  •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下一章:第 57 章

还好亮亮只是一点小感冒,没有什么大问题,过了两天就好了。

杨茂林赚了钱,一家人的生活质量都跟着提高了起来。沈馥郁头发烫成了大波浪卷,头上戴着紫貂帽子,脖子上围着貂皮围脖,穿着海豹皮大衣,脚上穿着高筒靴,整个人看起来洋气无比。京京身上也是皮军帽,小皮衣,大头皮鞋,帅气得很。

他们还给沈父沈母都买了皮大衣、貂皮帽子,全都是从东北那边带过来的。沈父拿着衣服还挺不高兴:“这都是从苏联走私来的东西吧!”

沈馥郁睁大眼睛说:“这哪里是走私货,这是我们东北人的土特产。您忘了?人生、鹿茸和貂皮,是我们兴安岭三宝。”

几个年轻辈的听着沈父的唠叨,就觉得可乐。

方臻和赵明月也跟着沾光,每人得了一条紫貂围脖,暖烘烘的,老洋气了。

全家人都实打实地感觉到干个体户的优势来,起码不缺钱花啊。听说沈馥郁两口子准备今年干一年,年底就买房子了,再也不用租房子了,看看,这要是在单位干,谁买得起房子啊。

保姆还没有来,赵明月还没开学,就自己在家带孩子。难得没有外人在场,等亮亮睡了,两口子可以好好地说说话,沈旭跃搂着赵明月说:“什么时候咱们也能买个房子就好了。”

赵明月转过脸,在他脸上蹭了蹭:“咱们这住得也不错啊。”

“还是窄了点,况且也不是咱们自己的。等亮亮大了,家里来个什么人,都没地方住,还得跑去住招待所。”沈旭跃叹息着说。

“也是。但是买房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从长计议。”赵明月说。

沈旭跃说:“我们学校都有老师悄悄地跑到外头去炒更,赚取外快。”沈旭跃自打美国学习归来之后,为了交接,还经常往学校跑。

赵明月吃了一惊:“你们学校也有人炒更?”炒更这个说法是来自粤语,利用业余时间创收,许多高校老师有技术,一些新办的企业缺乏人才,于是这些老师们就利用周末去接私活,赚外快。这情况在八十年代非常盛行,不过只是在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没想到北京也有。

沈旭跃说:“是啊。厂子里面缺乏技术人员,老师们有技术,但是又缺钱,于是就互惠互利了。但是这事明面上是不允许的,被抓住了惩罚是很严重的,叫做技术投机倒把罪。”

赵明月伸手摸摸沈旭跃的脸颊:“这事你就别去干了,太危险。”

沈旭跃嘿嘿笑着说:“还正好有人来找我去接私活呢。”

赵明月转过身,捧着他的脸:“老公,算了,你还是别去了。你跟老师们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要是被揪出来,那就不得了。”技术投机倒把罪是要判刑坐牢的,被抓住政治前途基本上就给毁了。

沈旭跃说:“我也想赚点钱给你和孩子买吃的穿的。”

赵明月笑着亲了他一口:“你还是专心上你的班,赚钱的事就交给我吧。”

沈旭跃摸摸赵明月的脸蛋,叹息:“这样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

赵明月摇头:“工作性质不一样,怎么能说自己没用呢。工作的意义并非是用钱来衡量的,你想从政,我就支持你。”

沈旭跃亲了赵明月一下:“谢谢老婆。”

冬去春来,时间过得飞快。五一的时候,他们收到喜讯,宋淮海和李春梅结婚了,婚礼是在部队办的,然后回市区度蜜月的时候,请亲朋好友们吃了一顿便饭。这个结果真是惊呆了赵明月两口子,太意外了,没想到他们真能成。宋家对李春梅很满意,没挑什么门当户对,宋淮海愿意结婚,宋司令和方姨都已经要烧高香了,何况李春梅还是个大学生。

宋小蕊跟赵明月开玩笑说:“原本跟你说把你同学介绍给启学哥,结果他没成功,我哥倒成功了,这世上的事,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过这对小夫妻从结婚开始,就注定要分离,他们团聚的时间很短,李春梅放寒暑假的时候去部队,宋淮海每年会争取到差不多一个月的假期,一年加起来能够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是四个月,但就算是李春梅去部队探亲,小两口也未必能够天天碰面,宋淮海经常会有任务。两口子聚少离多,不过这样倒能够促进感情保鲜,小别胜新婚嘛。

赵明月担心李春梅一个人在北京挺寂寞的,尤其是怀孩子之后会辛苦。但是她忘了,还有方姨这个模范婆婆在呢,对李春梅的照顾那是无微不至,比自己妈还贴心。所以世上这事啊,说不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上帝收走你某方面,总会给你在另一方面作为补偿。

这一年真是喜事连连,先是毛剑兰怀孕,接着高东方那边传来了喜讯,再后是暑假过后,李春梅也传来了怀孕的消息,真是把大家都乐坏了。

赵明月说:“这你要仨要都是生闺女,我儿子不就三个媳妇了?啊呀呀,这可是犯罪的呀!”

李春梅说:“当然是我女婿了,我定得最早!”

高东方说:“但是你生得最晚!”

毛剑兰凉凉地说:“你们都别争,我闺女比你们早几个月出来,这几个月时间足够培养感情了,都没你们什么事儿了。”

赵明月笑得打跌:“没关系,要是都是闺女,我还可以推荐我家大哥的儿子,那小伙子也帅得很,比我儿子就差那么一点点儿。”这当然是私下里开玩笑才敢这么说,当面赵明月可不敢说自己儿子比壮壮长得好,会被他爹妈记恨的。

平心而论,壮壮的基因那是相当好,一南一北,地域跨度大,孩子基因优,集合了父母的所有优点,聪明得很。当然,亮亮也不差,虽然这南北跨度小了点儿,架不住父母基因更好啊,才刚一岁多,就是个万人迷了,走哪儿都被人注目,太可爱了。

这年国庆节过后,于有清和毛剑兰的女儿出生了。把高东方和李春梅那个羡慕嫉妒恨哪,说生女儿就是女儿,真是有没有那么好的事啊。

高东方的女儿是过年的时候才生的,年龄偏大,难产了,最后是剖腹产生的,幸而母女平安,虽然磨难颇多,也算是心想事成。他们两口子商量了许久,决定还是暂时分居两地,以后老秦再想办法调回北京来,让老秦的母亲过来北京照顾高东方。老秦现在就在悄悄炒更,做起了星期六工程师,据说收入也还不错。

李春梅生孩子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春天了,宋淮海休假回来陪老婆生孩子。这小家伙懒得很,不紧不慢的,比预产期晚了一个礼拜才出来,等得家人都急死了。终于生下来了,是个儿子,全家人都欢天喜地。只有李春梅满脸不高兴,说好的女儿呢,赵明月家的帅儿子成为别人家的女婿了,想着就不甘心啊。

宋淮海说:“这还不容易,认来做干儿子,不就成你儿子了?”

李春梅激动得拍打宋淮海的胳膊:“还是你最聪明了。”

宋淮海宠溺地看着老婆好,发现他们俩的这种相处方式挺好,李春梅性格比较泼辣要强,他的性格也是说一不二,两人不时刻黏在一起,每次见面互相体谅珍惜还来不及,很少去挑对方的毛病,就少了很多针尖对麦芒的时刻。

赵明月带着儿子来探望李春梅,亮亮快两岁了,已经能够撒蹄子到处跑了。非常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一刻都不能放松,不然一眨眼就不见了。

李春梅躺在病床上,看着亮亮:“唉,做不了我女婿,大概是要做我儿子的情敌了。”

赵明月逗着小婴儿:“就你这小样儿,想追毛毛还是冰冰啊?”毛毛是毛剑兰的女儿,冰冰是高东方的女儿。

李春梅笑嘻嘻的:“自然要左拥右抱。”

亮亮一个劲地往床上蹭,想看小宝宝,赵明月抱起儿子让他看宝宝:“亮亮,这个小弟弟怎么样?”

亮亮看着皱巴巴的小婴儿,撇了撇嘴:“丑丑的。”

赵明月笑死了:“听见没,你儿子丑丑的,哪里是我儿子的对手。”

李春梅抬手捏了一把亮亮漂亮的小脸蛋:“你是个男孩子,睫毛比女孩子还长,以后哪个女孩子愿意给你做老婆啊。听阿姨的,把睫毛剪掉吧。”

亮亮的睫毛像两把小刷子,别提多漂亮了,他也知道自己睫毛漂亮,便嘟着小嘴:“不行,剪了丑丑的。”

“男孩子要丑一点,像你宋伯伯,这样才威风。”李春梅逗他。

亮亮转过头去看宋淮海,他最崇拜穿绿军装的军人了,皱着小眉头犹豫了一下:“好。”

几个大人哈哈大笑,赵明月摸着儿子的小脑袋:“李阿姨骗你的,别搭理她,不剪啊,越剪越长。”

亮亮懵懵懂懂,不知道大人们笑什么。

亮亮已经快两岁了,到时候就可以去上幼儿园了,赵明月开始打算停薪留职下海了。就在这时,沈旭跃接到了调令,去天津出任某区区委副书记,这是要下基层锻炼呢。

赵明月对此很淡定,她早就猜到了,沈旭跃要有更好的前程,就一定会下基层锻炼,沈家人似乎也料到了这一点,并不意外。好在天津并不远,周末也能赶个来回,一家人还能团聚。

沈旭跃说:“你要不暂时别停薪留职了,我不在北京,你一个人在家又要带孩子又要创业,多辛苦啊。”

赵明月笑笑:“没关系,亮亮可以上托儿所了,我把他送到爷爷奶奶那儿去,跟壮壮一起上学,就是要辛苦爸妈一些。平时我晚上就住那边,周末的时候带儿子回家来等你。”

沈旭跃想一想:“也好,我周末回来,其实也可以住在父母家里。”这年头的双职工家庭,孩子更小一点就送托儿所的也有。

于是夫妻俩就这么打算了,赵明月准备上完这个学期的课,就申请停薪留职了。当然,这件事要跟沈父沈母合计一下,毕竟是瞒不住的,亮亮还要交给他们带呢。

赵明月提出停薪留职一说,沈父和沈母都十分意外,沈父说:“明月,你要下海?”

赵明月点头:“我想下海试试。”

沈母说话直接一些:“是不是看着你姐夫干个体户赚了钱心动?其实你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大学老师的工作多体面啊,为什么要去做个体户呢?你姐夫当时那工作实在是没什么前途才下海的呀。”

沈旭跃说:“爸,妈,其实不是因为姐夫赚了钱明月才想下海的。而是我们都觉得明月更适合去经商,她的眼光一向很独到,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沈父点点头:“现在国家的经济正在发展,机遇非常好,我倒是相信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只是你要去天津,明月要是辞职下海,孩子怎么办呢?”

赵明月抿了一下唇:“所以想要来麻烦爸妈。我想把亮亮送去上托儿所,就是要麻烦爸妈去帮我接送孩子。不过我早晚还是跟上班一样住在家里,会陪着他,只是偶尔要出差。”

沈母自己也是一个职业女性,并不反对儿媳上班,但是儿媳辞职去创业,这点她却不大能接受,这太离经叛道了,所以她保持着沉默。

赵明月知道这事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儿就说得通,只好先商量着,等沈父沈母慢慢想通,如果他们不愿意,到时候恐怕还得请刘妈来照顾亮亮。

第96章 赚钱

赵明月到学校去申请停薪留职的时候,也遭到了学校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阻,说她是WG后国家第一批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就应该对得起国家的栽培,不应该为了一己之私辞职去干个体户。

赵明月觉得学校领导说得很有道理,但她也觉得,自己在学校干点打杂的工作,换个人来也照样能做,她去开办工厂的话,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未必不是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赵明月吃了秤砣铁了心,不管谁来劝都不动摇,最后还是将这个申请给办下来了。

做生意首先就需要本钱,尤其是开办工厂,这年头生活水平再低,起码也需要个几千上万块吧,别的不说,租场地、买设备、买原料、请工人,这些都是需要钱的。

赵明月两口子刚毕业的时候,每人工资是58.5元一个月,一年后工资涨了一点,68元一个月,沈旭跃单位福利待遇比赵明月的好一点,有一点补贴,加起来不到80块,算起来两口子一个月收入不到150元钱一个月。

赵明月虽然会理财,但是除了省钱存钱,这年头还真是理不出什么财来,两口子工作才三年,家里开销也大,生孩子、请保姆,还有人情往来,总共只存了1000块钱,这点作为本钱,实在是太少了点。

钱不够,那就得去借。沈父沈母二老的工资加起来有四百多一个月,除了吃喝穿,别的用度也不大,估计身边也有一笔积蓄了,但是他们并不大赞同赵明月下海创业,赵明月不好跟他们借钱,只好跑去跟大姐沈馥郁借钱。大姐家有两台车,卡车请了别人开,出租车杨茂林自己开,他家是这个年代最受瞩目的万元户,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已经买了一个独门独户的小四合院,日子过得是蒸蒸日上,别提多滋润了。

赵明月说要借钱去做生意,沈馥郁看着弟媳,有些难以置信地说:“你真要下海?”

赵明月笑着说:“是啊,我辞职报告都打了。已经下海了。”

要是放在几年前,沈馥郁肯定二话不说就要反对,但是这几年自己丈夫下海,已经成了成功的弄潮儿,尝到了下海的甜头,她自然不会去阻拦别人下海,但是作为大姐,她也有她的考量:“你一个女人家跟男人们不一样,到处跑不好吧。”

赵明月上辈子什么依仗都没有,也闯出了一番天地,这辈子天时地利人和,难度只会更小,她才不担心呢:“不要紧,大姐,我有分寸的。”

“你和小旭的日子过得挺好的,怎么也想着去下海赚钱呢?”沈馥郁有些不理解。

赵明月笑着说:“我这性格啊,在学校里就坐不住,我都快憋死了。再者旭跃将来要做官,我担心官场上诱惑太多,他万一走了歪路呢,要是我们自己家有钱,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也就犯不着去犯错误。”

沈馥郁听赵明月这么一说,觉得也是个理,手头有权力的,别人就愿意巴结奉承,时间一长,这个廉洁问题还真不好说,始终是个隐患。沈馥郁想着弟媳也是为了弟弟,便说:“你要多少呢?”

赵明月说:“5000,大姐有吗?”

沈馥郁瞪圆了眼看着她:“你可狮子大张口,胃口可真大啊,刚开始就要这么多本钱。”

赵明月笑笑:“我想去南方进点货,赚一两笔大的,然后就回来开厂子。”

“进什么货?”沈馥郁问。

赵明月说:“什么都可以,主要是服装吧,再看看有没有别的值钱好卖的,一起进点。”

“服装多沉啊,你什么都不懂,一个人去?”沈馥郁难以置信地看着赵明月。

赵明月说:“火车上可以办托运,只要有钱,什么事都好办。”

沈馥郁摇头说:“你胆子可真够大的。我不敢借你这笔钱。”

赵明月说:“大姐,你就相信我一回吧,我能干的。”

沈馥郁说:“不是我不相信你,你带着那么多钱,万一路上出点什么事,钱是身外之物,也就算了,你自己要是吃点亏,这辈子可怎么活啊,多危险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赵明月笑道:“这点你就当心吧大姐,这两年不是正好严打嘛,社会犯罪率已经非常低了,你放心,绝对不会有事故的。”赵明月说的也是实情,自打严打过后,社会秩序确实好了许多,犯罪率那是直线降低。要是早两年,赵明月还真不敢就这么揣一大笔钱出门。

赵明月想了想说:“如果大姐不放心我带那么多钱去,我还有一个提议,不知道大姐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干。姐夫不是有车吗,我跟他的车一起过去,买点北方的特产到南方去倒卖,然后再从南方进货回来。赚的钱平分。”

沈馥郁将信将疑:“这能行吗?”

赵明月笑道:“没什么不行的,等姐夫回来,我跟姐夫商量一下。”

杨茂林这些年已经很少出长途车了,自己开出租,还找了个司机换班开,他开白班,司机开晚班,还有时间回家照顾妻儿,日子是相当的惬意。

到傍晚的时候,杨茂林果然回来做晚饭,赵明月带着儿子在他们家还没走,听她说起这个事,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杨茂林就嗅到了商机,这样一趟下来,起码要赚几千块,这可比装点蔬菜水果快多了。不过风险也更大。

赵明月说:“做什么生意都是要担风险的。姐夫开出租也是有风险的,要确保不出车祸才好,对不对?”

杨茂林点头:“这倒是。不过我从来没有去过广东,东西装去了,能卖得掉吗?你说去进货,你知道去哪里进吗?”

赵明月知道杨茂林都问在点子上:“卖货应该没有问题,方臻不是广州人吗,可以让方臻家里人帮忙联系一下市场,咱们运去的东西不难卖掉。至于进货,我暂时还没有路子,要不我先去寻路子,一旦有了眉目,我打电话给你们,你们再过来,行吗?”

沈馥郁觉得,赵明月身上不带那么多钱,危险就小多了,就当是去旅行了:“这样可行吗?”

杨茂林点点头:“我觉得可行。”

赵明月虽然没有借到钱,也算是达成了合作意向。她将孩子送到公婆那儿,去方臻那儿走了一趟,也不等沈旭跃回来,就挎着包独自南下去了广东。因为这才星期二,沈旭跃要星期六晚上才能回来,要是顺利的话,说不定她周日就能到家了,不过这也只是这么一想。

这年头火车非常慢,从北京到广州,特快也需要两天一夜。到了广州,赵明月带着礼物和方臻让自己捎带的礼物去拜访方臻的父母。方家是地道的广州人,祖辈在这里生活了多年,也是当地的一个大族,家里的亲戚们在各行各业做事,也有下海经商的,开店、开厂的也不少,因为天时地利的缘故,广东人的生意头脑远比别的地方人转得快。

方臻自打调到北京之后,就没回去过,壮壮两岁多了,都还没见过外公外婆,这让方父方母分外挂念,不过方臻两口子打算今年年底回广东去过年,这让父母分外期待。赵明月去拜访他们,无非也就是帮忙捎带一点北方的特产,还是大姐大姐夫他们从东北带回来的人参鹿茸,北方的其他特产也没什么好带的,最主要还是说说方臻的近况。

事情比赵明月想象的要顺利得多,这年头的人情味特别浓,得知赵明月是来这边寻门道做生意的,方父方母非常热情,主动地给她介绍了几个做生意的家族亲戚,让他们帮忙牵线搭桥。赵明月在亲戚们的陪同下,熟悉了广州的市场。然后又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源,去深圳找了几家制衣厂,了解了一下市场和合作模式。

赵明月在一家叫鸿发的制衣厂参观,这家厂子主要加工代理牛仔裤,是方臻一个族叔的香港亲戚开的,赵明月才有了机会进工厂参观。接待她的是一个经理,广州人,也是方臻的远房堂哥,会说蹩脚的广普,他非常自信地陪着赵明月参观自己的制衣车间:“我们这边的牛仔裤,模板来自美国,衣服款式在全国其他地方找不出第二家。”

赵明月拿起一条牛仔裤看了一下,就这个年代来说,确实是非常时髦的款式了,她说:“如果我需要一个款式的衣服,给你下单,需要多少件你才能给我做?”

方经理说:“至少要一万件。”

赵明月叹了口气,这个数量她怎么可能做得起,赵明月便说:“我想要买三千条牛仔裤,工厂什么时候能够有货呢?”

方经理犹豫了一下说:“我们其实只接外单,不做零单。”

赵明月笑着说:“对,这我当然知道。但是你们开门做生意,除了外单,别的生意送上门来都不做?难道贵公司打算做一辈子代理加工?我这只是初次合作的要求,以后可能要求的数量会更多。”

方经理说:“这个我要跟我的老板讨论,才能确定给你答复。”

赵明月其实可以去批发市场买到她需要的服装,但是既然有工厂,为什么不直接跟工厂订购呢,这样就少了批发市场的一层成本,而且有什么需求,可以直接跟对方说。

赵明月第二天再去鸿发厂的时候,对方就给了答复,至少需要五千件起订,而且先得预付定金,签了合同,这样他们才能开单制作,否则空说无凭,赵明月又不提供原料,到时候不要了,他们的损失谁来负责。而且这还是看在亲戚的份上,不要原料才愿意接单的。

赵明月只带了一千多块钱来,而一件牛仔裤从工厂预定,价格是两块钱一条,五千条裤子,就是一万块钱的成本,她这点钱远远不够,但是这裤子拿到北京去卖,一条至少能卖到五块一条,刨除成本,这样起码可以赚到两块钱一条,一转手就是一万块钱。

赵明月咬咬牙,跟对方商量了一下,先签合同,交一千块的定金,对方也同意了,答应十天后提货。赵明月签好合同,打电话回北京,她这已经算是先斩后奏了,一千块钱的定金已经交了出去,不给尾款,那一千块钱就打水漂了,说如果钱不够,就让沈旭跃去银行借贷。

沈馥郁接到电话,自然得赶紧想办法筹钱,她家的现金不够,最后还是朝父母那里借钱,凑齐了九千块钱现金。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银行借钱的。

杨茂林那边赶紧买了大枣和核桃,这也是提前就打好招呼的,要装的时候马上就有了,然后往南方开拨过来。

沈家人第一次见识到赵明月的大胆,第一笔生意,就直接砸进去一万块钱,全家人的积蓄几乎都在里头了。沈旭跃得知消息,手心都有点冒汗,一万块钱,那可是他们两口子十年工资才能攒得起来的积蓄,老婆千万别出岔子,一定要顶住啊。

五天后,赵明月在广州等到了杨茂林,这次是他亲自押车过来的,当然,还带着一大包现金,这年头可没有百元大钞,也没有银行卡,全是十块钱面值的大团结,除了投在干货里的两千块成本,余下的七千块钱现金,装了满满一个手提袋。

方家人帮了不少忙,干货运到之后,他们帮忙找销售渠道,用了五天时间,将所有的核桃和大枣全都卖掉,这些干货还赚了两千块,然后跑到制衣厂去提货。五千件牛仔裤打包搬上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且留下了联系方式,以后有需要再联系。

杨茂林手里还有两千块卖干货赚到的钱,他们也拿去批发了两千块的童装,来的时候是一车满满的干货,回去的时候则是半车衣服,不过价值却翻了几倍。

为了方便和安全,还是杨茂林押车回去,赵明月坐火车回去,买的是卧铺票,因为时间太长了,坐票会累死去。赵明月回到家,已经是离家半个多月后了,沈旭跃刚好在家过周末,牵着儿子,看着风尘仆仆的老婆,鼻子就酸酸的:“总算是回来了。”

赵明月冲着老公孩子露齿一笑:“嗯,回来来。亮亮,妈妈抱。”

但是亮亮看着她却不愿意过去,紧紧抓住爸爸的手,赵明月心里有点小受伤,才这么久儿子就不认自己了:“不认识妈妈了?”

亮亮说:“妈妈脏。”

赵明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身上,这种天坐火车,又没有空调,大家都开着窗散热,坐了快两天时间,难免浑身都是灰尘,又出了汗,全身都脏兮兮的,赵明月笑起来,在儿子脸上亲了一口:“妈妈去洗澡,一会儿来抱你好不好?”

亮亮点头:“嗯。”

沈旭跃接过赵明月手里的行李,赵明月说:“里头有吃的,你拿给儿子吃。”自己赶紧跑进屋去拿衣服洗澡。

沈父沈母坐在客厅里吹风扇,赵明月赶紧打招呼:“爸,妈,我回来了。”

二老看见她回来,应了声:“可算是回来了。茂林呢?”

“姐夫在后头呢,明天估计就到了。”汽车速度比火车慢一点,“我先去洗个澡,一会儿跟你们仔细说。”

赵明月洗完澡回来,看见儿子和壮壮正抱着香蕉在啃,沈旭跃在切菠萝,赵明月走到亲人身边坐下来,将儿子抱在自己膝盖上,一只手去翻袋子:“广东的水果挺多的,但是水果都不好带,太远了,带回来就坏掉了,只带了些香蕉和菠萝。这是方臻爸妈送的荔枝干和桂圆干。”

“这东西死沉的,放你姐夫车上就够了,你也不嫌沉。你这一趟跑得,人都瘦了一圈。”沈母责备地说,到底还是心疼她。

赵明月笑着说:“我就一样带了一点点,多的都在姐夫那儿呢。我先回来了,总要点东西接待孩子们的。亮亮,壮壮,好吃吗?”

买香蕉的时候特意挑最生的买,过了两天,这就完全熟透了,主要还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北方的香蕉少,因为路上不方便,又不易保存,万一路上一耽搁,就坏掉了,所以卖得也贵,孩子们也不能常吃。

这会儿两个孩子吃得正欢,不断地点头:“好吃!”

沈旭跃问赵明月:“情况怎么样?”

“具体还要等姐夫回来才知道了,我明天去各个批发市场去看看,了解一下具体市场。我觉得问题应该不大,能赚的。”赵明月说,大家已经穿了几十年的大脚裤子,现在思想解放,展现身体曲线的牛仔裤最受年轻人追捧,她知道这东西绝对好卖。

沈母终于说了:“你胆子也真够大的,一万块钱的生意,张口就做了。”

赵明月笑着吐舌头:“那是因为有爸妈和旭跃这个坚强的后盾作支撑,我才这么大胆,谢谢爸妈的支持。”

沈父轻叹了口气,没有做声,沈母则无奈地摇了摇头,钱已经套进去了,希望能够尽快兑现吧。

当天晚上,沈旭跃没有回天津,两口子小别胜新婚,好好亲热了一番。完事之后,赵明月贴着沈旭跃的胸口问:“老公,我是不是太大胆了?”

“是有点。不过我会全力支持你的,做什么决定我都赞同。”沈旭跃宠老婆几乎要变得没原则了。

赵明月笑嘻嘻地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你就等着瞧吧。”

第二天一大清早,沈旭跃就起来了,赶车去火车站,好去天津上班。赵明月心里盘算着,等赚了钱,就给沈旭跃买辆车,自己开车,从北京到天津顶多两个小时就够了,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地去赶火车了。

沈旭跃走后,赵明月也起来了,她今天还有好多事要去忙,得去各个服装市场调查市场。小孩子也醒得早,赵明月刚起来,儿子亮亮就醒了。赵明月抱着儿子在院子里坐着,看沈父逗鸟,夏天的早晨非常凉爽,鸟儿欢快地叽叽喳喳,四方天井上的蓝天纯净,万里无云,偶有鸽子飞过,响着鸽哨,亮亮兴奋地抬头看着鸽子,竖起耳朵听哨音。回到北京,赵明月觉得这生活总算是又回到正轨了。

亮亮很久没有见到妈妈了,特别黏她,这一天赵明月走哪儿,他都跟着,不肯撒手。赵明月只好带着儿子一起出去,她骑车,将儿子放在自行车前杠的座椅上,给他戴一顶宽檐帽子,还有一副从广东带回来的小墨镜,母子俩一起去逛市场。

赵明月了解到,大商场里居然有苹果牛仔裤卖,一条价格是二十八块,价格如此昂贵,居然还很畅销。而一般的市场里,牛仔裤很少见,常常一有货就脱销了,打听了一下价格,起码也要十块钱一条。赵明月心说妈呀,这也未免太暴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