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上一章:第 59 章
  •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下一章:第 61 章

赵明月赶紧将儿子叫过来:“亮亮,快来,跟叔叔和阿姨打招呼。”

亮亮低着头,飞快地冲了过来,从将小脑袋从人群外挤了进来:“妈妈,我看见了,外国友人叔叔。”

大人们都笑了起来,沈旭跃过来抱起儿子:“亮亮,跟欧文叔叔说,哈喽,欧文叔叔。”

亮亮依葫芦画瓢:“哈喽,欧文叔叔。”

欧文伸出手,摸了一下亮亮的小脸蛋,亮亮明显有些害怕,但还是没有躲闪开去,赵明月又拉着他去认识唐阿姨和周叔叔去了。

人基本都齐了,就差着毛剑兰一家三口了,赵明月说:“咱们先进包房吧,一会儿让前台帮我们传达一声就好了。”

“好,我们先进去吧。”钱斯盛也答应下来,这么一大群人在大堂里等着也不是办法。

他们进了包厢,十几个人坐了满满一屋子,热闹非凡,女人们都忙着叙旧,男人们则聊一些时下的政治经济话题。沈旭跃的英文水平最好,陪着欧文聊天,说英国和中国的风俗和时政等。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毛剑兰才和于有清带着女儿毛毛出现,毛剑兰鼻子上渗着汗珠:“实在抱歉,让大家久等了,我女儿早上有点发烧,带她去打了针,然后才赶过来的。让她跟着爸爸在家,她也不愿意,非要跟着我一起来。”

毛毛果然趴在毛剑兰肩上,一动不动的,亮亮跟她打招呼都不理会。

钱斯盛说:“那孩子不要紧吧,睡了吗?要不在楼上去开个房间,让她去休息一下。”

毛剑兰说:“没关系,我抱着就好。”

唐卫华说:“孩子不舒服,不来也没关系。”

“我怕大家等着,早就约好了,不能老等我一个人。”毛剑兰歉意地说。

赵明月知道这就是通讯不便利的弱点,要是有手机,随便打个电话说一声就好,反正大家都在北京,哪天再聚都可以。

五年后重聚,人都齐了,每个人都带了家属过来,只有李春梅家那口子缺席。大家说起宋淮海,唐卫华说:“那个大高个的解放军啊,我记得。我当时看着他的时候,心里就在想,这个高个子,他媳妇得多高啊,没想到他媳妇居然是我们老三家。”

钱斯盛也笑着说:“我也有印象呢。这么说起来,都不算陌生了。”

六个姐妹五个孩子,毛毛身上不舒服,在妈妈怀里不愿意动弹。其他几个孩子都玩得很开心,周书航这个小哥哥认真地带着几个小弟弟妹妹玩。

李春梅说:“老四,赶紧生了,生个混血儿,听说混血儿都特别漂亮,我很期待呢。要是个闺女,给我做儿媳妇得了。”她到哪里都不忘给自己儿子找媳妇。

“哈哈,好,我加把油啊。”钱斯盛也笑眯眯的应下来,姐妹们都生了,她看着也羡慕呢。

赵明月看着济济一堂的包间,觉得心中满满都是幸福,真好,过了这么些年,大家都很幸福。

吃过饭,自然要回学校去看一看的。鉴于天气太热,下午去还太早,赵明月建议大家先在饭店休息一下,等傍晚的时候再去学校。她在饭店开了两个双床套房,大人们上去聊天,房间给孩子们休息睡午觉。

于是一群人转移阵地,上楼去。高东方开玩笑说:“这要不是有个富婆在这里,我这辈子估计都不会来北京饭店开房。”

赵明月笑道:“北京饭店有什么好住的,难道还赶得上你家里?人家酒店打广告说,宾至如归,归的什么呀?当然是家,所以再豪华的酒店,都赶不上自己家里。你自己是北京人,还想着住什么北京饭店哦。”

钱斯盛点头:“老六说得在理。”

唐卫华话:“金窝银窝,不如我自家的草窝。”

赵明月抿嘴笑:“大姐,你们今晚上就跟着去我家的草窝吧,不要住在外头了。这次来北京,好好玩几天,吃住我全包了。”

唐卫华笑:“行,就吃你的住你的啦,什么时候你们来西安,我做东啊。”

李春梅说:“我们要是都去啦,你那有地方住吗?”

“没有就打地铺,放心,客人肯定有床睡的。”唐卫华哈哈笑。

男人们都陪着孩子们去隔壁午睡,姐妹几个则在另一个房间里聊天,六个人横七竖八地躺在一张床上,像当年的卧谈会一样,躺着聊天。仿佛时光飞速倒转,又回到了五年前,他们还没有毕业的日子。

不过聊的话题,却都是分别之后的了,有感伤,有欢乐,还有着浓浓的幸福感,能够重逢,还聚在一起聊天,确实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了。

高东方说:“咱们明天去老六的工厂参观一下吧,我听她吹得说特别漂亮,我还没去过呢。你们去过没有?”

毛剑兰说:“我去过,去那边看毛毛她姑。环境确实不错。”

赵明月说:“好啊,我是热烈欢迎的。”

“你是迫不及待想跟我们炫耀吧。”李春梅调侃她。

赵明月笑道:“嗨,有什么好炫耀的。等哪天小妹我成了亿万富豪,再来说炫耀的事。”

李春梅伸手捏捏赵明月的脸蛋:“我真不觉得你这是在夸海口,我认为还真有这种可能。你看,我们一个月工资才多点钱,一百多块而已,这丫头一年就以百万计在那赚钱了。这种差距,我不得不服啊。”她会知道这个底细,自然不是赵明月告诉她的,而是两家的婆婆聊天时说起来的。

大家都倒吸了口凉气:“老六,老三说的真的?”

赵明月嘻嘻笑道:“没有那么多,一年赚个几十万吧。”

“那也够多了呀。”唐卫华说,“真没想到你会下海经商,也是,咱们宿舍啊,就你胆子最大。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毛剑兰闭着眼睛说:“我当初跟着小赵一起做衣服,真没想到她能做出这么大一番事业来啊。我突然想起那句话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时候真是浮夸,但是放在现在,还真有不少人实现了。”

钱斯盛说:“这就是机遇问题,老六抓住了,所以她就成功了。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有勇气并善于抓住机遇的人。”

第101章 股份

姐妹几个重聚,自然好好叙了一番旧。当天下午,他们等到不那么热的时候,打车回学校故地重游了一番。一行人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感触良多,因为多了几个孩子的嬉闹,这件伤感的事变得欢乐了许多。中午的饭是钱斯盛请的,晚上就由赵明月做东,吃完饭,大家这才各自散去。赵明月领着唐卫华一家子去自己家里住宿。

第二天,姐妹几个又去赵明月的厂里参观了一番,大家看着这么大的厂子,都忍不住啧啧称赞,赵明月真是个女强人啊。聚会结束之后,李春梅带着孩子去了宋淮海的驻地探亲去了。于有清和老婆孩子则回老家去了,顺便去接于有芬的两个女儿来北京。

赵明月作为一个资深的成功企业家,自然知道怎么识人用人,怎样才能调动员工最大的积极性,维持工厂这个机器的正常运作,在最大程度上把自己解放出来,所以到这个时候,她基本上不需要事事躬亲了。唐卫华一家子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她还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陪他们。

游玩有唐卫华自己做导游,她在北京生活了四年多,对北京相当熟悉,而且钱斯盛也带着欧文一起在游北京,两家凑一起,自然无需赵明月作陪。她所要做的,不过是在她家的时候好好招待唐卫华一家子罢了。

唐卫华一家在北京逗留了大约一周,一家子玩得非常尽兴,心满意足地走了,赵明月的生活才重新恢复到原来的轨道里。

服装厂的生意蒸蒸日上,看起来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但是赵明月知道,光靠做服装,是发不了大财的,必须还要拓展业务才行。当然,如果能够做成香奈儿、阿玛尼这样的高端品牌,那也是可以的,但是赵明月深知自己没有那个设计水平,中国似乎也不存在那样环境,加上在国际上的尴尬地位,再怎么有实力,也很难得到全世界的公认,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识形态问题。当然,即便如此,她也要把她的吉祥星尽量做强做好,做不到世界顶级水平,那也要做到国内的顶级水平。

赵明月打算服装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类,还准备弄一个进出口贸易。上辈子她最开始是做茶叶生意的,后来无意间结识了一个日本茶商,开始出口绿茶,发现出口这一块利润丰厚,便有意识地去寻找外国的客户,逐渐开拓了欧美和中东市场。

再后来,她出口的就不仅仅是茶叶了,90年代初的外贸生意几乎是最赚钱的,除了出口,她还做起了进口生意,她在进出口这一块发了家,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机缘巧合之下,做起了房地产开发。她的商业大厦就这么构筑了起来。不过现在来看,那些似乎都是倒买倒卖,没有多少实际性的产品在手。

做房地产固然赚钱,但是这个行业也非常敏感,房地产行业,说白了就是一个权钱行业,现在沈旭跃从政,再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就相当敏感了,而且听说他很快就要升职调岗,所以她不打算从事这个行业。机遇这么好,做别的照样可以赚大钱。

此外还要从事什么行业,要先看看机遇问题。做事业都讲究不熟不做,一个门外汉顶多只能浅尝辄止,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那是没有份的。

八月的一个周六,赵明月开车回到沈家院子,发现院门口停着一辆新车,还是辆桑塔纳,赵明月估摸着是杨茂林新买的车。他们一家子前段时间回东北老家了,估计现在回来了。

她下车,进了院子,看见亮亮和壮壮各拿着一根棍子在院子里大闹天宫,嘴里还拟声发着打斗的声音。赵明月说:“亮亮,小心别戳到眼睛啊。”

亮亮一听母亲的声音,扭过头来:“妈妈,你回来了。”不过并没有放弃打斗跑过来,显然入戏颇深。

壮壮乖乖地叫了一声:“二婶。”这孩子沉稳,从小就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听沈母说大哥小时候也不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份沉稳应该是遗传倒方臻的。

赵明月说:“壮壮乖。”她将手里的豌豆黄晃了一下,“都洗手来吃豌豆黄。”

两个孩子听见有吃的,赶紧扔下手里的棍子跑进屋来了,赵明月看着两个淌着汗珠子的小鬼:“洗手了没有?”

亮亮嘿嘿笑了一声,伸着两只小手掌给妈妈看:“干净的,不用洗。”

赵明月教训他:“又忘了是不是?细菌是肉眼看不到的,快去洗,洗了手才能吃东西。”亮亮只好转身去洗手。

屋里的沈馥郁听见外面的动静,走到门口,笑得非常开心:“明月,看到外面的车了没有,你姐夫买给我的。”

“大姐回来了?看到了,真好看。”赵明月点头,一边进了屋,笑着说,“姐你可要小心啊,别给刮花了。”

沈馥郁嘻嘻笑,压低了声音说:“我还真有点怕刮花了,路上开得特别慢,熄了好几次火。嘻嘻。”

赵明月忍不住笑,新手都有这毛病,幸亏现在路上车不多,要是等以后车水马龙的那种状况,这种水平的新手,不天天撞车才怪:“多开开就习惯了。哪个新车都是要撞几次的。”

沈馥郁说:“我可舍不得撞了。”

赵明月进了屋,看见杨茂林正陪沈父坐着喝茶,京京坐在一旁拿着遥控器转台看电视。“爸,姐夫和京京从老家回来了啊。方臻今天值晚班?”

沈馥郁在后面答:“嗯,她今天不回来。”

京京懒懒地靠在沙发上:“小舅妈。”这孩子已经到了变声期,说话跟个鸭公似的,声音粗哑,很难听,他都不大爱说话了。叛逆期的孩子,都这样。

赵明月应了一声,将挎包放下,然后去外面洗手,那两个小的孩子已经打水仗似的洗完了手,争先恐后地往屋里跑,抢着吃豌豆黄。

沈馥郁跟在赵明月后面:“明月,姐有个事想麻烦你。”

赵明月说:“啥事啊,姐?”

沈馥郁说:“等旭跃到家了,咱们再说。”

赵明月点点头:“哦,好。”这么郑重其事又说不出口的事,估计都是钱的事。

沈旭跃到七点多钟的时候也到家了,赵明月已经帮儿子洗好了澡,一家子准备吃饭了,专等沈旭跃。赵明月接过沈旭跃的包,跟他说:“我估计大姐今天要跟咱们借钱,我准备把股份的事趁这个机会说了。”之前她就一直想说来着,但是总觉得平白无故就说给股份,觉得不太好,要是今天提出借钱,就正好说出来了,虽然方臻和沈启学不在家,但是父母给他们做代表也是可以的,他们应该不会嫌少。

沈旭跃点点头:“好。”

一家子和乐融融地吃过了晚饭,饭后孩子们在客厅里看电视,沈馥郁两口子则和赵明月两口子转到另一个房间去谈事。

沈馥郁开门见山:“小旭,明月,姐今天求你们个事儿。”

赵明月点了一下头:“姐有话你就直说吧。”

沈馥郁看着杨茂林,杨茂林说:“是这样的,我们这次回了老家,老家的亲戚想要来北京找点事做,我现在条件好些了,帮帮家里人也是应该的。家里那边的情况你们也知道,土地一年到头只能种一季,时间短,冬天太长了,没什么收入,经济都很困难。我想你们厂是不是一直都在招人,能不能给他们安排个事做。”

赵明月心说,不是借钱,是这个事吗?她心里有些犯难,要是一味拒绝,也不大好,要是一股脑接收,也未必合适啊。“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是男是女,年纪多大 ?”

杨茂林说:“主要都是男的,最大的也才三十来岁,年轻人,想寻个出路,还有两个没成家的姑娘。”

赵明月想了想说:“是男的话,姐夫你为什么不带着他们去学开车,这样好歹也是一门技术,然后可以帮你开车。要是来我厂里,男人除了当个搬运工,就没有别的前途了,我们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女工。女的来我厂里我可以答应。”

沈馥郁笑着说:“明月总是考虑得最周到的,我也觉得可以安排他们学开车。”

赵明月点头说:“先安排他们跟着你们的司机去学车,你们那车不是每辆车都安排了一个副手去跟车嘛,再多安排一个,让他们教一教就可以。”其实副手都不用杨茂林和沈馥郁花钱请,都是开车的司机自己带的徒弟,这年头没什么驾校,学开车技术全都是师傅带徒弟,一般都是司机的兄弟、子侄之类的,没有关系和门路,你去哪里学开车啊。

杨茂林为难地说:“可是我现在的司机都够了,学会了也没车给他们开。”

沈馥郁看了丈夫一眼,说:“车不够就买呀。明月你也知道,你姐夫车队的生意很好,有时候忙不过来,还得推掉好多生意。我们早就想多买几台车了,但就是钱不够,这就是姐要麻烦你的事了。”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

赵明月明白了,果然还是借钱吧。赵明月跟丈夫说:“旭跃,去请爸妈过来吧。”转头对沈馥郁夫妻俩说,“今天有个事想跟大姐姐夫说。”

不一会儿,沈父和沈母也进屋来了。赵明月见人齐了,笑了一下说:“今天大哥大嫂不在,爸妈在,就替他们做主吧。是这样的,爸,妈,大姐,姐夫,我这厂子能够开起来,当初多亏了家里人的帮忙,要不是你们,我这厂子肯定开不起来。这开头两年赚了些钱,基本都拿去扩大规模了,也从来都没见过一分现钱,爸妈也是知道的,我们每次给的生活费都是等旭跃发工资才给的。今年开始,工厂总算步入正轨了,当然,现在还欠着银行的一大笔贷款,我也在慢慢还,厂里的经营状况还算不错,有两年应该就能还清了。我有一个想法,想把工厂的股份红利分一点给你们。”

沈馥郁两口子对视了一眼,没说话。沈父沈母摆着手说:“我不要什么股份,我们一把年纪了,能吃多少用多少。”

赵明月说:“爸,妈,这不是工厂的股份,只是这一部分股份产生的红利。意思是说,我的厂子要是一年能产生一百万的利润,从这一部分利润里分多少出来给你们。并没有把我厂子的本金也分给你们。”

沈父摇头说:“这我们也用不着,看病买药都不花钱,我和你妈能吃多少用多少?你留着钱自己做大事。”

赵明月说:“爸妈要是不要这些分红,那我就分给大姐和大哥,他们都用得着,尤其是大哥和大嫂,他们两口子都在单位上班,收入有限,日子也紧巴巴的,我和旭跃想着,能帮衬一点是一点吧。”

沈父沈母听见她这么说,便也不再反对。赵明月继续说:“我打算给大姐和大哥每人分百分之二的股份红利。每年的工厂利润分红,就按照这个标准给他们。你们觉得可以吗?”

沈父说:“厂子是你的,你觉得可以就行。我没什么意见,你大哥大嫂应该也不会有意见。”

赵明月看着沈馥郁和杨茂林:“那大姐和姐夫呢?”

沈馥郁乍一听说要分股份给他们,还挺高兴的,但是听到只有百分之二,而且还只是分红,不是真正的股份,心里还略有点失望,感觉挺少的,不过这都是赵明月的钱,她愿意分一点出来,也算是她的情义了。

杨茂林点头说:“我们也没有意见,那就多谢了。”本来去广州合伙做生意是赵明月拉着一起去的,赚的钱是平分的,这厂子也是赵明月一手创办起来的,不给他们也没什么话说,更何况她主动提出来给钱。

沈馥郁说:“你姐夫说同意就是同意了,那真让你们破费了。”

一直没说话的沈旭跃说:“这个事呢,我觉得最好还是立个字据,请个律师来做见证,不然口说无凭,以后会有怎样的变故大家都不知道。还有一个事情,明月没说,我也想提一下,红利是给了大姐和大哥,但是大姐和大哥并没有真正拥有工厂的股份,所以我希望你们都不要参与到工厂的运作和管理中去,最好也别安排什么亲戚朋友来工厂,不然明月会不好管理。

“当然,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亲人生活条件有改善,我们有能力,按理是该帮一把。但不管是在工厂里还是在官场上,最怕的就是裙带关系,一有了这一层关系,就容易滋生腐败,这让当权的人很难办,不处理,腐败就会越来越严重,影响到整体的运作,处理呢,又是亲戚朋友,伤感情,这一点,我想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不想让明月夹在中间为难,也不想伤了我们兄弟姐们之间的和气。希望哥哥姐姐都能理解。”

赵明月感激地看着丈夫,这个事本来是要她说的,现在沈旭跃全都代她说了,说是他的主意,自己做了个这个坏人,让她完全置身事外。

沈馥郁和杨茂林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们之前就说了,要将老家的亲戚安排到赵明月的厂里去,赵明月也答应了,现在沈旭跃又这么说,这到底是答应了,还是不答应呢。沈馥郁说:“那我们老家的几个亲戚怎么办?我都答应人家了。”

赵明月笑着说:“旭跃刚刚说的,确实有他的道理,但是法律也不外乎人情嘛。如果是安排普通的工人,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来了之后,没有特权,跟工人们一样吃住,领相应层次的工资。如果不合格,我这边依然也可以辞退。这样好不好,大姐?”

沈馥郁点头:“好,可以。”毕竟是请人做事的,不是来养老太爷的。

一直没出声的沈母突然感慨说:“家里钱多了,好像关系也就变得复杂了。”

沈父说:“社会发展也是这样啊,最明显的,就是帝王家。他们因为层层利害关系,哪里有什么亲情,弑父杀兄的事,历史上难道还少见?我觉得旭跃提出的这个要求就很好,你们在立那个字据的时候,将这些最好也加上。明月和旭跃给馥郁和启学钱,那是他们厚道,不给,也是情理中的,谁也不能拿他们说什么。所以不要觉得理所当然。兄弟姐妹,血浓于水,帮个忙是应该的,你们帮他们,他们又何尝没在帮你们呢?帮了忙有回报,就要懂得感恩,这样双方都感恩,家里才能融洽和谐。”

杨茂林点头:“爸教训得对。”杨茂林自认自己就没那个肚量,他有钱,回家帮贴一下父母兄弟,给一次是一次,别人还会觉得他好,有情义。但是每年都固定给一笔钱,他觉得自己做不到。

沈馥郁一直没做声,杨茂林伸手捏了捏老婆的手心。

赵明月笑了起来:“谢谢爸爸的理解,我们懂的。我和旭跃都最珍惜咱们家的这份和睦和融洽,我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不管有钱没钱,大家都还始终是一样地互相关爱、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我最怕的就是有了钱就忘了本,大家互相猜忌,互相算计,得到的,未必就比失去的多。”

沈母点点头:“明月说的有道理,你们姐弟的感情一定要始终如一,团结友爱。明月是个能干的媳妇,也是个好媳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是一心一意地为旭跃、为这个家在奉献。我支持她的做法。”

沈馥郁笑了一下,捏了一下赵明月的手:“好,弟妹,都听你的,姐谢谢你!”她一直都觉得,赵明月创办这个厂子,他们两口子功不可没,所以当赵明月不让杨茂林去工厂做事,而是去买车跑运输,心里就一直都有些疙瘩,觉得赵明月这人忘恩负义,自私自利。现在听她这么一分析,确实也有道理,她让杨茂林去厂里做事,未免就不是利用亲戚的特权,时间一长,难免不会为自己打算,赵明月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双方间的感情肯定就会受影响。现在她却愿意平白拿出分红来给他们,大概就是为了消除自己心里的那种不满吧。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自己狭隘了,自私了。

赵明月又笑着说:“当然,厂里现在的红利有限。姐夫要扩大车队的规模,钱不够,我可以借钱给你们,不过要打借条的啊。”

沈父说:“当然要打借条。给的是给的,借的是借的,亲兄弟,明算账,就不会伤感情。”

沈馥郁笑了起来:“好,谢谢明月。我们一定打借条。”

这件事就算是完满解决了,沈父沈母会帮他们将这件事转达给沈启学夫妇,赵明月要做的,就是将股份红利赠予合同拟出来,让他们签字就可以了。

当晚,赵明月两口子回到家,觉得心头的那块大石总算是卸下来了,赵明月抱着丈夫:“今天真是多亏了你,让你做坏人了。”

沈旭跃吻着她的额头:“这个坏人就该我来做,毕竟我是他们的亲兄弟,我说了,他们怪罪也不能拿我怎么样。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们肯定就觉得没那么简单了。”

赵明月笑眯眯的:“你这么说,说不定他们还是会觉得这是我们商量好的策略。”

“那就让他们想去,反正我又没占他们便宜,我们吃亏了,他们还有什么不乐意的?”沈旭跃说。

第二天方臻下了晚班回来,沈母找了个机会,把这事儿跟方臻说了,方臻顿觉有一种被馅儿饼砸中的感觉:“妈,旭跃和明月说给我们百分之二的股份?”

沈父强调说:“不是股份,是股份红利,本金没给你。”昨晚上赵明月特意解释了一下红利和股权的区别,免得造成误会。

沈母点点头:“对啊,明月说是感谢当初你家里人帮她的忙,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方臻笑着说:“嗨,那不都是举手之劳嘛。明月也真是太客气了,那也太多了。”按照赵明月说的,百分之二的分红,工厂一年盈利一百万,那他们就能分到两万块啊,她和沈启学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撑死了一年也就四五千块,这可不是个大馅儿饼么。

沈母笑着说:“给你就拿着。他们两口子也体谅你们两口子拿着死工资,也没个外快什么的,不知道挣到哪年才能买个房子呢。我这房子只能住,产权不归咱们。你们俩也不能一直住在单位宿舍吧,总得要有个自己的家。”赵明月愿意帮忙,却是也去了他们老两口这块心病,他们这房子是国家配给的,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等他们都去世后,国家会把房子收回去的。沈启学和方臻的收入虽然也算是中等家庭,但是在姐弟三个中,却又算是最差的了,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条件差一点的子女,现在赵明月愿意拉扯一把,可不是皆大欢喜么。

方臻笑嘻嘻的:“那我可要好好感谢一下他们两口子去。”

方臻除了周末,平时晚上是不住在家里的,她住在沈启学的单位宿舍里,所以周一晚上,沈启学就知道了自己被赠予了一笔财富:“这么多?那怎么好意思要啊。”这不是弟弟弟妹施舍给他们的嘛。

方臻说:“我也觉得挺多的,我跟明月和旭跃说,觉得太多了。你知道明月怎么跟我说的?她说:‘你就当是劫富济贫好了,国家政策不也是说先富带动后富吗?’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我竟然无话可说。”

沈启学忍不住“噗”了一声:“好吧,那咱们也劫富济贫一回。回头好好感谢一下两个大富豪去。”

方臻兴致勃勃的:“那咱们来规划一下,买哪里的房子吧。”方臻已经开始打算把这笔钱用到实处了。

第102章 小姐妹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于有清和毛剑兰从老家回来了,他们将于有芬的两个女儿带了过来。于有芬的大女儿已经八岁,上小学了,小女儿小一点,也上学前班了。

于有芬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打工,跟女儿聚少离多,心里总觉得对不住女儿,现在她在赵明月厂里做师傅,一个月工资有好几十块,她花得少,钱都攒了下来,一直都想着把女儿接来北京。正好于有清两口子都在学校教书,答应平时可以帮她指点两个孩子的学习,所以她咬咬牙,就将女儿接了过来。

两个小姑娘能够来北京,可羡慕坏了不少村里人,都说她们是沾了赵明月的光。这两个孩子平时在外公外婆家可没少遭人白眼,父母离婚,父亲又是个QJ犯,还被判了死刑。这种家庭背景的孩子,不被人歧视才怪呢。这也是于有芬要把女儿接过来的原因,离得远,谁也不知道她们的背景,因此也就无从歧视起了。

于有芬知道,这确实是沾了赵明月的光,要不是赵明月拉拔她,她此时最多也就是在深圳的制衣厂里做个车工,工资虽然也不会少多少,但是想把两个女儿接到身边,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她一个人绝对照顾不来。现在有弟弟弟媳在这边,可以帮衬一把,赵明月给她分配了单间,女儿可以跟她住在一起,一家人总算可以团聚了。

于有清拿着茶叶给赵明月送过去,赵明月看见他:“有清过来啦?”

“对,要开学了,就过来了。”于有清笑着说,这些年他褪去了青涩,显得沉稳了许多。他们刚结婚那两年,日子确实非常清苦,好在毛剑兰持家有道,也算是坚持下来了。还完账,压力就去掉了,毛剑兰将丈夫女儿照顾得非常细致入微,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平淡温馨,于有清心宽下来,身体也发了点福,不像早年时那么清瘦,看起来气色好多了。

“快坐吧,有芬姐的女儿也都接过来了?”赵明月起身给他泡茶。

于有清将装茶叶的袋子放到她的办公桌上:“接来了,两个孩子听说要来北京,高兴得很呢。”

赵明月笑道:“是啊,一家子总算是团聚了。”

于有清叹了口气:“对啊,早应该接过来的。在家里把孩子都憋坏了。”

“怎么了?”赵明月听着他的语气有些沉重的感觉。

于有清说:“农村里还不是那样,小孩子不懂事,总是恶语相向。就跟我小时候一样,因为出身的问题,总是受人欺负,没想到这摘了成分的帽子,我的两个小外甥女又被戴上了另一种出身的帽子。两个孩子胆子都很小,尤其是大的。”

赵明月看着桌面上的茶壶,叹了口气:“没关系,孩子忘性大,在北京高高兴兴的,就把那些不愉快的经历都给忘了。”

于有清笑着说:“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想把两个孩子都带在我身边,我和剑兰一起教育她们。我姐怕麻烦我们,想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孩子都不会说普通话,你们厂里面又没有别的孩子,所以我觉得不太合适,孩子会很孤僻。”

赵明月点头:“对,这是个问题。要不就去跟有芬姐说一声,先让两个女孩去你家住着,周末的时候,再过来妈妈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