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门亲事错过嘉宁公主,做苏岳的儿子挺倒霉的。

大唐帝国的驸马不像是前朝不能掌权,同皇家结亲好处多多。

苏岳当着皇帝的面直接拒绝了这门婚事,除了说他榆木脑袋之外,旁人无力再吐槽苏岳了。

皇帝同苏岳说了几句话后,离开了金殿,低声道:“知会镇抚司,朕要彻查西宁将军,敢骗苏木头,他眼中还有没有朕?”

在苏岳确定了统帅地位后,威远将军府来了一位稀客——李玉瑾。

苏琳听说苏岳同李玉瑾在书房,她连忙跑到书房门口,听见里面传来李玉瑾铿锵有力的声音,“苏伯父,我愿意继承父志,随您出征,国家危难,我宁可弃笔从戎。”

苏琳知道父亲不会拒绝李玉瑾,父亲这次出征,李玉瑾是最大的变数!

第八十四章 入v更新

书房里李玉瑾慷慨激昂的说着他的想法,苏岳一直沉默着,书房外,苏琳替听不到父亲的话语,以父亲的性格,不会不答应李玉瑾,苏琳对李玉瑾不放心,同时苏琳也记得李玉瑾打过得以弱胜强的胜仗。

过了好一会,苏琳听到苏岳沉稳的话语,“李贤侄有心为国效命,为此不惜牺牲科举,宁可做兵家子,我成全你!”

“多谢岳伯父,我不会让您失望。”

李玉瑾对苏岳再三感谢,没有问苏岳他的官职安排,上了疆场后,李玉瑾自信能找到发挥的地方。

苏琳推开书房门,李玉瑾回头看去,是一袭明艳打扮的苏琳,可能是她逆光而站,李玉瑾有几分睁不开眼,虽然看不清苏琳的神色,但李玉瑾能察觉她在生气。

“琳妹妹。”李玉瑾笑着打招呼,像他不曾离开威远将军府。

苏岳靠着椅子,问道:“有事?”

李玉瑾不想让苏琳破坏他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笑道:“琳妹妹想见我?”

苏琳走进了书房,站在李玉瑾面前,抬头同他目光相碰,“李公子即便弃笔从戎,你也得从小兵坐起,我同父亲麾下的小兵没什么可说的。”

李玉瑾被苏琳小看了,但他很有涵养,脸皮也很厚的回道:“小兵也能立大功,琳妹妹别小看了我。”

“那我拭目以待李公子如何立下大功。”苏琳昂着脑袋,“不过出征前,李公子最好先向林琳姐学两招保命的招数,疆场无情,刀剑无眼,你得多加小心。”

苏琳退到苏岳身边,”我父亲号称常胜将军,他一身的伤痕,李公子从没受过苦,不知能不能熬过来。“

李玉瑾握紧了拳头,神色肃穆庄重,仿佛振臂高呼般,“铁血铮铮筑英魂,为国效命,马革裹尸又何妨?“

苏岳眼前一亮,李玉瑾热血的气息,很有煽动性,也很能感染人。

“李贤侄,你这几句话颇有乃父之风!好,李兄后继有后人,他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

苏岳虽然对李玉瑾在江南的所作所为不慎满意,但今日李玉瑾的表现很合苏岳的心思。

苏琳不是闺中无知的少女,淡淡一笑:“说得是好听,可能不能做到就不得而知了。”

在苏岳说话前,苏琳道:“父亲同我说过,许多第一次上阵的士兵都怕得腿肚子钻筋,李公子一直是文采风流的书生,贸然去疆场能行么?父亲,李家可只有他一根独苗。”

苏岳目光微凝,递给李玉瑾一封推荐信,“离出征还有半月,这半个月李贤侄先去西山大营,我让苏琪训练你战场的应变。“

李玉瑾也知苏岳是为他好,结过书信再次拜谢苏岳,怕苏琳再阻止他出征,李玉瑾很快就告辞了。

临别前,李玉瑾拱手道:“赳赳男儿,共赴国难!”

他潇洒的转身离去,袍袖翻滚间透出几许的英武阳刚之气,隐约间又有几分儒将的儒雅。

“就他这卖相,能吸引一堆的女子爱慕。”苏琳推了推苏岳的胳膊,“爹,你真让他随你出征?你就不怕他在背后···背后使坏。”

苏岳冷着脸道:“阿琳,李贤侄固然有再多的不好,他不会叛国!“

”爹怎么保证他不会叛国?从他的言谈上看出来的?大话谁都会说···他更明白什么是取舍,什么是迂回。“

苏琳记得前生了李玉瑾分化蛮族的策略是奏效的,为了达到目的,前期李玉瑾牺牲了不少,有些牺牲在苏琳看来跟叛国没有两样!

当然李玉瑾也带了两名蛮族公主充盈他的后院,那两位公主不顾国仇家恨,一心为李玉瑾养孩子,苏琳打心里看不上她们。

苏岳叹道:“阿琳,你对他成见太深,他不是个好丈夫,比不上广陵王对你专情,但他未尝不是个好军人,能说出弃笔从戎的读书人不多,有心这么做得就更少了。”

“爹就不怕信错了人?不怕他在背后捅你一刀?爹,李玉瑾恨着我们苏家,恨我悔婚,你为何要给他扬名立万的机会?弃笔从戎说得好听,难道爹不知,他根本参加不了科举,而且他手上有旧伤,笔都拿不了,你让他拿剑?”

“爹,你被他骗了!”

“阿琳!”苏岳语气严厉,但看到苏琳那双眸子时候,放缓了一些:“你也说了他只是小兵,没有决策领兵权,他闹不起多大的风浪的,我知道他不能科举,辽王失去帝位,他前途暗淡···阿琳,他毕竟是苏家养大的,我愿意给他一个为国小名的机会,是龙是虫,全看他了。阿琳,他的有些战略想法非常得新颖,很有价值。”

苏岳挡住了苏琳想说的话,“在京城我是他是世伯,在军中我是统帅,我岂容他胡闹?我在领兵打仗上,不需要阿琳担心。”

这是苏岳的自信,也是他立足于世的根本!

苏琳想了想,父亲的确从未败过,他为将帅时候也没有属下叛变,上辈子父亲阵亡,是因为他不是统帅。

”那你小心。“

”好。“

苏岳道:“这场仗快则三月,多则半年,你出阁时,我可能不在京城。”

“我等爹回来再嫁人。”

“广陵王等得起?”

苏琳脸庞微红,坚定的说道:“他能理解我。”

苏岳也不想无法送唯一的女儿出嫁,“你同广陵王好好说,若是不行,还有你母亲可以送你出嫁。”

“父亲,我想问···”苏琳低声道:“哥哥一定得娶西宁将军的女儿么?”

“阿琳!”苏岳又严肃起来,“嫌贫爱富不可取。”

“我不是嫌贫爱富,她配不上我哥哥,我从没想过让哥哥娶公主的,爹,西宁将军府几次推迟婚期,您看看满京城谁像哥哥二十多岁了还没娶亲的?”

苏琳对上辈子嫁给玉虎的未来嫂子没有好感,也许嫂子也是可怜人,但她还是嫁给玉虎了,而且也曾经羞辱过哥哥。苏琳本打算忘记前生的事情,但回到京城后,苏琳见过未来的嫂子···她根本就不是在守孝!

苏岳道:“你哥哥的婚事,不用你插嘴。”

“爹!”

“你去找你母亲,我有要事要处理。”苏

岳赶走了苏琳,揉着额头叹息,怎么能让儿女都悔婚呢?

苏琳已经拜托林琳帮她探听西宁将军府了,有了确实的证据,哥哥就可以退婚了,哪怕哥哥将来不娶公主,也不能娶一个不干净的女人进门。

向后宅走的路上,苏琳想着李玉瑾的弃笔从戎···突然她转身向马厩跑去,让小厮准备好马鞍等物,苏琳策马扬鞭向广陵王府赶去。

一进门,苏琳直奔广陵王的书房,“表哥,弃笔从戎可用。”

她一定要抢在李玉瑾前面,借着李玉瑾弃笔从戎这件事让父亲捞足政治上的好处,也让天下百姓记住苏岳,记住是军人的浴血拼杀,他们才有太平日子过,大唐军方同文官一样重要!

广陵王拽苏琳坐下,主动地上茶盏:慢吞吞的说道:“别急,慢慢说。”

苏琳看到广陵王后,镇定了许多,推开茶盏,“我不渴,表哥,在帝国文官一直压着武将,可如果一个帝国没有护卫疆土的将军,帝国也长久不了。如果军方臣服于文官身下,让文官或者监军指挥军方统帅,这个国家会少了铁血铮铮的气势。”

广陵王眨了眨眼睛,“本朝太祖以兵谏登上帝位,百余年来,皇帝始终防范着武将弄权、”

在帝国,文官比武将地位高,民间百姓更愿意让儿子读书。

“好男不当兵,这话应该改一改了。”苏琳握住广陵王的手臂,“就借着李玉瑾弃笔从戎这一点,有志气的男儿就应该上阵杀敌为国立功,我父亲以往的战功不能再被埋没。”

”你的想法是好的,可实行起来不是很容易,兵权始终是陛下最为忌惮的。哪怕岳父忠心耿耿,陛下···”广陵王压低声音,“也不可能完全相信他,岳父这次出征,他手中掌握着大唐一半的兵力,所以陛下想用公主栓婚,你哥哥和你必须留在京城。”

“你说这些我都知道。”苏琳快速的说着自己的想法,“皇上也想着打胜仗吧,既然让我父亲出征意味着陛下想要大胜,最好能打得蛮族臣服,且收回广袤北疆草原。”

广陵王点点头,听苏琳继续说。

“皇上也想让百姓知道,他不是穷兵黩武,不是胡闹挥霍国库,我就不信皇上不想成为名垂青史的明君。以前皇上好玩好闹的名声不是很好听,现在有机会了,我不是说让百姓都知道我父亲,不知道皇上,恰恰相反,因为有皇帝,才有了我父亲手中的钢铁雄狮!“

苏琳越说越激动,脸庞涨得微红,眸子清澈且带着傲气:

“书生都知道弃笔从戎报国,百姓呢?当兵光荣!当兵光宗耀祖!若大唐人人都有报国忠君之心,谁敢犯我大唐?”

“战争之后呢?”广陵王问:“勾起铁血之风,好勇斗狠的人会很多,江山不稳。”

“战时是士兵,没有战争得时候,他们就是最最普通的百姓,关键在引导···”苏琳眼睛闪闪发亮,“引导他们爱国忠君的热情!”

广陵王深思了一会,“你的主意不错,我同陛下···”

皇帝推门而入,大笑道:“朕都听到了,小堂弟,朕今日明白你为何对苏琳情有独钟了。”

第八十五章 入v更新

看到龙骧虎步走进门的皇帝,苏琳拉开同广陵王的距离,虽觉得羞涩,苏琳还是一本正经的屈膝向皇帝行礼,“见过陛下。”

广陵王起身,躬身道:“见过陛下。”

袍袖翻滚,皇帝走到广陵王身侧,眉头好笑般的扬起,坏坏的说道:“朕耽搁你了?”

见广陵王变了脸色,皇帝饶有兴致的欣赏了一会,眼角的余光瞄到快将脸庞羞进胸口的苏琳,调笑之意更浓:

“不是朕突然出声,你下面要做什么?朕可怜的小堂弟,苏木头这次出征非一年半载回不来,小堂弟的婚期···”

“陛下!”

“别冲朕发火,又不是朕不让你娶她。”

皇帝率性的坐下,翘起二两腿,慢悠悠的说道:“小堂弟想同朕怎么说?朕方才在外面听得不甚清楚,要不让你的心上人再说一遍?”

广陵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冷静,他得冷静下来才能应对皇帝的恶趣味儿。

摆出一本正经,有板有眼的样子,广陵王说道:“臣以为可以适当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道是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为盛世强国。”

广陵王深知皇帝的性情,越同他解释,皇帝越能折腾,不如直接同皇帝说正事。

“弃笔从戎用得极好。”皇帝果然收敛了调笑,同样正色道:“若是文臣书生能多点血性豪气,体谅武将为国之心,像威远将军那样的武将也不至于被他们说得一文不值。朕宁可被有血性的文臣念道督促上进,也比想再见到动不动就说朕好战的文臣。”

“朕是好战的人么?为先帝雪耻都没进行到底!也没实现先帝剿灭蛮族的遗愿,十余年前是朕畏惧文臣的压力,看不住文臣的死谏,召威远将军回京的。“

皇帝懊恼般的锤了额头,“朕当年真不应该听信文臣的意见!可惜了苏岳的千里奔袭,哎,一个个说什么以德服人,以德行感化蛮族,呸,朕又是马政,又是开通贸易的德政,他们感恩戴德了吗?”

“陛下。“广陵王道:“蛮族也不都是不知感恩的,有些部族有心归顺···”

“可蛮族王庭一声令下,他们一样操起刀剑对大唐。”皇帝面色狰狞且隐晦,“十万人,小堂弟,朕迁移戍边的十万人被坑杀了!朕很痛心,朕记得苏岳对朕说过,不灭蛮族,他们总会东山再起。”

广陵王吃惊的说道:“迁移过去的百姓都死了?”

皇帝额头青筋蹦起,握紧的拳头格格直响,”耻辱!国土沦丧,百姓被坑杀,蛮族意图立国称帝,这是朕的耻辱,这也是所有中原人的耻辱!在雁门关外,一处大坑掩埋着大唐臣民···雁门关总兵战死,他的妻女···被那帮畜生给···朕只要一合上眼睛,就能看到那些冤死的人。”

“这回朕下定了决心,不破王庭,不擒杀蛮族大汗,朕誓不回兵!”

苏琳突然为父担心起来,看状况蛮族这次泛边是早有预谋的,皇帝震怒,父亲这场仗不好打。

难怪皇帝打算同苏家联姻,用公主下降拉拢父亲,嘉宁公主···苏琳有点印象,是一个极刚烈的人,据说李玉瑾的妻子之一曾经将嘉宁公主推到李玉瑾身上,嘉宁公主甩了李玉瑾一巴掌后,出家为尼了。

后来也有人说她死了,被宁王李玉瑾和登基后的辽王联合逼死的。

在宁王李玉瑾权势滔天之时,这些传言根本掀不起任何的风浪,圣人一样的宁王怎会有逼!奸女子的丑闻?

极为尊重女子的李玉瑾是不会逼!奸的,也许同她当初一样。只要李玉瑾努努嘴,很多人愿意为他跑前跑后,李玉瑾只要享受就可以了,他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坏事。

他是完美的,是没有任何污点的圣人!

苏琳想得出神,同广陵王探讨如何利用弃笔从戎激励民心,书生意气的皇帝突然道:“苏琳。”

“陛下。”

“苏木头根本不用朕下降嘉宁皇妹,你父亲的性情,只要朕下的旨意,他拼死也会做到。”

皇帝叹息道:“朕还记得当年他奉先帝遗命辅朕登基时的情景,那时候你们还小,朕记得他手中的宝剑被鲜血染得通红,有好几家王府被他血洗···他救过嘉宁皇妹,而你哥哥苏琪见过嘉宁。”

“朕是天子,不愿意做让人诟病的事情。”皇帝食指点了点苏琳,笑道:“单用君臣衡量朕同苏岳,你小看了你父亲,也小看了朕!朕不会为了笼络苏岳毁了嘉宁的一生的幸福,同样朕也不会为了嘉宁就无故让苏家退婚。”

“臣女该死。”苏琳跪下,“臣女自作聪明了,不知陛下同臣父君臣相得。”

皇帝道:“你起来,苏岳自知不擅言辞,所以他宁可做木头,臣不密则失身,苏岳是个谨慎的人,也不想让朕难做。”

苏琳慢慢的起身,只听皇帝道:“不过苏木头不敲不开窍,明知道西宁将军的女儿婚前失贞,他还敢让你哥哥履行婚约···你说,天底下有这样的木头么?”

失贞?苏琳抬头道:“怎么会?”

“孩子都一岁了,怎么不可能?”皇帝像是敲打苏岳一样的敲打着椅子扶手,“不是朕听嘉宁说漏了嘴她钟情于你哥哥,不是朕好奇去查一查,朕还不知有这样的奇事。”

事情同上辈子有变化了,嫁给玉虎的时候,她还是完璧的。

皇帝道:“这事朕会让西宁将军自己同你父亲说,省得苏木头想东想西以为朕逼迫西宁将军,嘉宁也等着他回京后,朕再赐婚。”

“陛下圣明。”

苏琳深深地觉得陛下很英明,对父亲,不能讲道理,直接下旨是最好的选择。

皇帝对广陵王道:“方才说得事情,你来安排。”

“遵旨。”

广陵王起身送皇帝。

皇帝挑了挑眉梢:“朕没说要走,小堂弟,朕可是为你好,干材烈火的···”

“臣女告辞。”

苏琳屈膝后,利落的转身离去。

皇帝手指着苏琳离去的方向,“这脾气够倔的,朕是皇帝!操纵她生死的皇帝!“

“在您调笑臣的时候,她很难把您当成陛下。”广陵王将茶盏递给皇帝,温润的眸子毫无意外之色,“阿琳这点最得我喜欢.”

“朕看你是柔顺女子见多了,非要找一个有性格的。”

皇帝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在朕看来,她还不算是最有个性的小姐。”

广陵王点头道:“有人比她更厉害,更难以琢磨。”

“谁?”皇帝很是感兴趣。

广陵王愣了一会,道:“她已经嫁人了。”

皇帝暗道了一声可惜,他是不太在意女子的贞洁,可抢别人妻子的事情,皇帝不能做。

“下次,你再在朕面前表现你同苏琳有多好,朕···就给你赏赐侧妃!”

“陛下,您是想逼着臣永远不会京城?还是想这辈子见不到臣?”

皇帝狠狠的敲了广陵王的额头,“敢威胁朕,你是第一个。”

“您宠的。”

····

皇帝又狠狠的敲了广陵王脑袋出气,对广陵王,他舍不得怪罪,广陵王是唯一一个肯用心同他说话的人。

从广陵王府离开,皇帝没着急回宫,迈着八字步去茶楼品茶,顺便听听民间消息,便装出巡,他感到放松,此时他不用再背着皇帝的职责。

决定万民生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