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攸宁心里恶心她这副做作的样子,却又不得不跟她客套,“看二嫂嫂说的,都是自家人,过去的事情二嫂也不要一直放在心上。”林攸宁甜甜一笑。

顾宜宣却是心疼林攸宁的懂事,“这也是你嫂子的心意,到底是委屈了你。”

“二哥哥,宁姐不委屈。”林攸宁低下头。

看在外人眼里是害羞,可林攸宁却是怕忍不住露出恶心的神色来。

孔恬如脸上的笑也难看,被顾宜宣的一句话,弄的差点吐出口血来。

明明是她的夫君,却是站在对方那一面,这不是打她的脸吗?

孔恬如握着帕子,深吸气平复下心里的烦燥。

等把人哄回来之后,她再慢慢的收拾林攸宁也不晚。

永咸二十五年,秋深。

听雪堂的正屋暖阁里,林攸宁穿着件领边绣着祥云的白色直缀,因为已中深秋,外面搭了件兔毛边的褙子,一张小瘦弱的小脸半隐在绒毛里,看得人心都软了。

如今的林攸宁十四岁,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的眸子,只一眼就看的人心荡,闲静似花,动若扶柳,娇弱的就像朵晨露中的花。

院子里的下人看到了顾宜宣过来要进去禀报,被顾宜宣给拦住了,所以当顾宜宣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这么一幕。

小小的身影就靠在软榻上,身上半搭了个被子,手里拿着一本经书。

是的,就是一本经书。

顾宜宣觉得每一次他过来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宁姐手里合的是经书。

“见过二爷。”屋子里的山梅见到人进来了,忙上前见礼。

听到动静,林攸宁才抬起头看过去,神情里有些复杂。

她在侯府里已经住了十年了。

顾宜宣似乎与上一世也变了样,不时的总是要到她这边坐一会儿。

都说男女七岁不同席。

两人毕竟是有婚事在身,这样一来到也让顾宜宣出入这里自由也不会被人指点。

这十年里她深居简出,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定远侯府里的大花园,还是陪着顾老夫人。

多数的时候都是在听雪堂和世安苑里呆着,几乎是足不出户。

她也一直在想着要怎么摆脱掉与顾宜宣的婚事,只是这一转眼就是十年,她连院子出去的都少,又哪里有什么办法。

眼看着明年她就要及笄,难不成她这辈子真的还要与眼前的这个男人扯在一起吗?

不。

这不是她重生回来的意义。

林攸宁深吸一口气,婶娘那里说不通,她可以找大哥哥说。

前几年边关不稳,顾宜风又去了边关,这一去就是五年,想着大哥哥每年都有上人捎回礼数,可见是真心疼她的。

何况她在给婶娘读信的时候,也知道大哥哥快回来了。

若是她自己没有办法,总要求得大哥哥帮忙才是。

脑子里乱乱的,林攸宁却是也坐了起来,“二哥。”

一边欲下软榻。

顾宜宣已经几个大步到了软榻边,“自家人,没有那么多的虚礼,宁姐坐吧。”

林攸宁原本也不打算给他真的见礼,就等着顾宜宣这句话后,听了之后,便又乖巧的应了一声坐回了榻里。

而她看的那本经书,已经被顾宜宣握在了手里。

林攸宁也作声,只吩咐海兰上茶。

自从身边有了婶娘给找的教养嬷嬷后,林攸宁不知不觉的就淡了听南,把听南调到了管吃食的事情上,暖阁里则是山梅和海兰。

山梅也到了嫁人的年岁。

林攸宁的想法是放回去,顾老夫人却觉得林攸宁明年及笄了也就成亲了,到时只把山梅嫁给府里的小厮,到时做个管家娘子,继续呆在林攸宁的身边。

所以听南和山梅的婚事也就先放到了一边。

不等茶水上来,顾宜宣已经不耐烦的把翻了几页的书放了下来,“宁姐,你年岁还小,不要总看这些经书,没事的时候也多出去走动一下,你将来也是要做主母的人,岂能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林攸宁低着头也不作声。

每一次顾宜宣过来坐坐,都会说教些,林攸宁只左耳进右耳出。

管家这些上辈子她早就练了一把好手,将来嫁人自是不担心这个。

顾宜宣只顾着劝着,却不知道他才是林攸宁心里的一块病。

顾宜宣说了一堆,见眼前的人只低着头,便觉得无趣了,每一次都是这般。

又说了几句,顾宜宣便走了。

海兰出去送人,素衣让下人撤了茶具,一边忍不住担心,“姑娘,每次二爷过来你都这般,若是二爷厌了,姑娘日后怎么办?”

当初二爷对二夫人冷着,也难不住二夫人是个能忍的,硬是低头做小这些年把二爷给哄了回去。

甚至还把身边的引春抬了姨娘,加上文心,二房院子也算是有了三个女人。

只是这些年来,也只有二夫人胎子里出来的那两个双生儿女,到不再见有子嗣的动静。

林攸宁在软榻里又寻了个舒服的姿式躺下,“厌就厌了吧,女子一辈总不能靠着男子的喜欢过活。”

又是这句话。

素衣叹了口气。

再看看自家姑娘的样子,哪里是放在心上了。

十年了,素衣看着主子这副万事不放在心上的模样,开始也不着急,可眼看着就要及笄了,待成了亲,这样怎么能拉住二爷的心啊。

第五十八章:各处

秋深过后,天气越来越冷,顾老夫人病了一次,林攸宁每日不离身的在身边伺候着。

等再接到顾宜风书信的时候,已经进了寒霜,后日就是重阳节。

顾老夫人脸上的笑合不拢嘴,“看看,你大哥哥要回来了,还说给你带了个礼物。”

信是林攸宁念的,自然也知道了,不过为了哄顾老夫人还是撒娇道,“大哥哥哪次没有给我带礼物,婶娘可不能把我说的那般没有良心。”

“是是是,说错话的是婶娘。”顾老太太爱怜的拍疵怀里撒娇的身子,“好了,都大了还这般的撒娇,最让人笑话了。”

“婶娘才不会笑话我。”林攸宁嘴上说着,不过到是也规矩的坐好了。

顾老夫人伸手帮着她整理着衣襟,“这些年来你深入简出的,侯府的大门都没有迈出去过,我年岁大了,不然该带你出去多看看,不然日后你主持中规,少不得要与外人接触,到时伸手不知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

“婶娘,我又不是孩子,这几年来我虽然没有接触外边,不过看着夫人和二嫂子那边处事,到是也学了一些。”林攸宁面带羞涩的低下头,面上尽是无奈,还要强打着精神做样子,“在说日后嫁的也是二哥哥,又有婶娘在,我才不会担心那些。”

林攸宁这副害羞的样子,到是博得了顾老夫人的欢心,只拉着她的手笑道,“你这孩子,婶娘哪能陪你一辈子。”

也不知是不是心情好,顾老夫人又道,“明日寒霜,让你二哥哥备了马车,带你去十里亭接你大哥哥,顺便也出去看看。你还年轻轻,总不能像我这个老太婆似的在屋子里憋着。”

“出府?”这十年来被束缚在侯府里,林攸宁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去。

她一脸的惊呀。

上辈子她出了那样的事情,一直把自己憋在府里,最后不得已出府,还是为了顾府大房能撑下去,去庄子及铺子。

如今要出府。

对于林攸宁来说那是要迈进一个她从来都不了解的未知地方。

一时之间也愣住了。

顾老太太以为她是欢喜的,越发的心疼起来,将人搂进怀里,“傻孩子,都是婶娘的错,这些年只想着照顾你,却忘记了让你出去走走。这次让你二哥哥带你出去,也多看看,明年就要及笄了,就要成大姑娘了,日后出门就更不方便。”

“婶娘….我….我….”林攸宁深吸一口气,不管怎么样,听到能像其他小姑娘那般去府外走,林攸宁心底慢慢涌出欢喜来,“我…那我现在就回去准备,明日好接大哥哥。”

顾老夫人笑了,“说的对,现在就去准备,晚上也不用过来用房,只让厨房的人把饭送一到你院子里去。”

到底是小女孩,平日里看着沉稳,这个时候到也平静不了了。

林攸宁欢快的应下,这才带着人回去了。

顾老夫人则让人给影水院那边递了信准备明天出门要用的马车。

董氏让身边的丫头送了素衣离开之后,才叫了身边的王嬷嬷进来,“老夫人那边让备马车,说让二爷明日里带着林姐去接侯爷,嬷嬷怎么看?”

“以奴婢看,老夫人也是想让二爷和林姐多相处,到没有旁的用意,奴婢在这里恭喜夫人了,侯爷就要回来了,这可是大喜事。”王嬷嬷是董氏带过来的,虽然不经常在董氏的身边露面,却是个得董氏心的。

“是啊,侯爷这一去就是七年,慧姐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父亲长的什么样子。”董氏犹豫不决,“嬷嬷,侯爷那边看到慧姐去接他,心里也定会欢喜。”

可是这样一来,老夫人那边明明是想让小叔跟林姐单独在一起,她这样把慧姐塞进去,定会让老夫人不喜。

王嬷嬷眼睛一转,就明白夫人找她是何意了,低眉顺眼的笑道,“这有何难的,夫人前几日就说要给悦姐送一匹新得的香云纱,今日就由老奴送过去吧。”

恬姐正是孔恬如生的双胎之一的二房嫡女。

而香云纱还是董府那边着人送来的。

董氏的眸子微微一动,马上心领神会,甜甜一笑,“香云纱还是老祖宗那边得的,让人送到府上给我,这东西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如此就劳烦嬷嬷跑一趟了。”

王嬷嬷是个会说话的,到了景和院,先是见了孔恬如把香云纱递了上去,待出了院子的时候,才和送她出来的下人说了两句。

也就是这两句不减不淡的话,明日里老夫人让二爷带着林姑娘出府的事情就传到了孔恬如的耳里。

孔恬如让人把香云纱收了,接过盼秋递过来的茶水,优雅的喝了半盏才笑道,“咱们这位侯夫人想借我的手往里插人,这些年来难得见到她有沉不住气的时候。”

盼秋一向是个嘴笨的,孔恬如这几年变的越发沉稳,盼秋也就越发的入她的眼。

盼秋没有接话,孔恬如自是没有生气,“只是她忘记了我孔恬如也不是傻子,这次年好不容易将二爷的心哄回来了,岂能就为她出头被二爷弃了。”

孔恬如面上一片风清云淡的,可是想到老夫人这般让二爷带着林姐出去,只觉得心似在被用刀挖肉。

这般的年岁,不知道好好吃斋念佛,只想着往自己儿子身边塞女人。

真是老不死的。

深下心底的烦燥,孔恬如挥了挥手,“晚上让厨房里多备几个二爷爱吃的菜,再让人往前院给二爷递信,只说我找他有事。”

董淑慎越是想利用她,她偏要大方贤慧,也让董淑慎记住了,可不是谁都可以利用的。

顾宜宣从外面回来后,先听门房的人说世安苑那边让他回来便去一趟。

又听说景和院那边二夫人也找他有事。

顾宜宣一听母亲寻自己,自是不敢耽误直接就去了世安苑,

待听母亲说让他带着宁姐去十里亭接兄长,顾宜宣恭敬的应下。

宁姐那边随着年岁见长,与他之间也越疏远。

顾宜宣不是感觉不到,眼下见母亲有意让他们二人出去,便也全当不知的承下。

待从世安苑里出来,才往景和院走。

看到花厅里孔氏摆着的酒菜,顾宜宣沉住了气,直到酒过三寻才听到孔氏说起明日出府的事情来,“宁姐是第一次出府,二爷若是有空还要多带她看看,总不能就这样白白的出去一次,女孩子最是好奇那些东西,莫让她失望才是。”

顾宜宣欢喜的把人搂在怀里,“还是夫人贤惠,明日本是接大哥,日后有机会再逛也不晚。”

孔恬如的一番大方,也换来了顾宜宣的真心以待,自是高兴,晚上歇下的时候,夫妻二人少不得又亲热一番。

第五十九章:十里亭

和上次出门的时候一样,林攸宁坐的仍旧是马车,现在这个时候能养得起马车的也多是勋贵世家。

原本按顾老夫人的想法是要带婆子家丁侍卫,这些一算起来起码要有二十个人。

林攸宁觉得这样的阵势也太过了,毕竟她不是真正的侯府千金,便拒绝了,只说有二哥哥在,安全这一点到不用担心,而且也不想引人注意。

想到大哥哥那边也是如此想的。

顾老夫人这才松了口。

最后林攸宁只带了常嬷嬷和山梅出了府。

顾宜宣是骑在马上,俊美男子,又是一身的华服,自是引得街上的姑娘小媳妇的侧目。

林攸宁掀起窗角正好看到顾宜宣享受四下里惊艳目光这一幕,心下便觉得腻味,随手把帘子放下,看热闹的心情也不有了。

繁华的街道四下里到处是叫卖声,格外的热闹。

一处茶楼的雅间里,徐玉衔和吴家兄妹正坐在里面,吴雪雅红色的褙子配着白色的内里襦裙,发髻上一颗红色的宝石簪子也格外的引人注意。

与她这般艳丽的装扮相比,庶女出身的吴雪芹却是一身的男子装扮,她长相艳丽,虽是一身的男子装扮,可是一眼也会让人看出来她是个女子。

不过这样的装扮却相比女装的吴雪雅看起来,更让人觉得有味道。

今日几个人出来逛书店,要说吴尚书府对这庶女出身的吴雪芹也是宠溺,不然换成旁的世家,哪里会让女子这般的做法。

如今京城里谁不知道尚书府的二小姐是个才女,做出来的诗各个都是绝句,让人竖大拇指。

连皇上都夸赞过,吴尚书又怎么可能不宠这个庶女呢。

“咦,是顾二爷,他这是带着女眷出行?”吴楚豪发现了骑着马的顾宜宣。

徐玉衔听了之后,就探过头去,眼睛却是往那马上车扫,“也不知道这马车里坐着的哪家女眷。”

想到小时候那记忆里的小脸,徐玉衔又是一阵的发呆。

吴楚豪被他的话给说笑了,“顾二爷即然是带着女眷出行,带的自然是内宅的女眷。”

吴雪芹故意卖官子道,“大哥这话也不全对,顾二爷可不指一房女眷。”

最后也不说破,只说了这么一句。

吴楚豪一拍额头,“对对对,我到是忘记了这个,只是那个童养媳这些年也没有见过,到是忘记了还有这么个人存在。”

“哼。”吴雪雅哼了哼。

她心中不喜林攸宁,毕竟是和堂姐抢夫君的女人。

只是徐玉衔在,她也不好坏了自己的形像。

“听冯姐姐说定远侯平定了关边,不日就归朝,难不成他们是去接定远侯的?”吴雪芹不把嫡女的举动放在眼里,到是对这位定远侯有兴趣。

十五岁就立战功,在朝中也算是权贵们巴结的对像。

吴雪芹显远远的看过一眼,只记得一双眼睛锐利如剑,似一眼就能把人给看穿。

有这样一双眼睛的人,永远都是久居上位者。

吴雪芹在现代的时候怎么说也是校花,从小就梦想着会嫁给这样一位男子,或者说争服这样一位男子。

自然是对定远侯多关注了些。

吴楚豪虽是习文,却是个喜欢英雄的,一听就来了精神,“果真?若是这样咱们不如也同行如何?”

左右他们就是出来游玩的,若是能接到定远侯自然是好的。

徐玉衔的一颗心早就在那马车上了,此时听到这个提议,自是不反对。

吴雪雅扫了徐玉衔一眼,见他没有反对,自然也不会反对。

吴雪芹却是最赞同的,“那咱们快赶上去吧。”

四个人就带着下人一路追顾宜宣一行人,远远的见人出了城门口,四个自然是更激动,只觉得没有猜错。

直到到了城里的十里亭处,见顾家的马车停了下来,后面的四个人才让马车放慢了速度。

林攸宁搭着山梅的手下了马车,常嬷嬷早就拿了垫子放在十里亭的石椅子上,她还没等会下,就见后面有马车也到了这边来。

十里亭是送人接人的地方,林攸宁也没有多想。

不过等林攸宁看着顾宜宣与那一行人打招呼,才又看了过去。

“原本想到净业寺去,不想在这里遇到了顾二哥,不知顾二哥这是?”吴楚豪还往亭子里望了一眼。

徐玉衔却是整个人都被那道身影给吸引住了目光,打下马之后便一直呆呆的望着。

跟本没有注意到身边的一切。

吴雪雅看到这一雪,恨的紧紧的拧着手里的帕子,心里骂着狐媚子。

白色绣着竹叶边的直缀,外面配着乳黄色的褙子,半吊的云髻上只插了一只梅花的玉簪子。

一双眼睛似嗔似笑,看着你的时候含情脉脉,似一滩的水,红唇不点而朱,就像那熟透的樱桃等着你摘。

这是怎样的一番风情?

就是吴楚豪这种向来不重女色的人都看呆了。

几个人进亭子里之后见过礼,便都被林攸宁的美貌给惊呆了,一时之间也没有人开口。

顾宜宣看了之后,脸上却满是得意之色,宁姐的模样他是知道的,将来这也是他的妻子,如今惊艳了众人,顾宜宣心里岂能不得意。

他脸上的笑也越发的和蔼,端出一派长辈的作派来,“你们几个不去净业寺了吗?”

“表哥既然是在等定远侯,我们几个遇到了,自也要见礼才是,净业寺也不急于去。”吴雪芹他们刚刚在亭外是听了顾二说他们的来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