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抓奸闹剧,最后总算是闹到了柳家当家的柳梦堂的面前。

这等府宅里的丑事,堂堂翰林大学士也不好亲自出面,更何况女婿尚云天如今入主吏部,乃皇帝的左膀右臂,他也要给贤婿几分薄面。

所以柳大人关上房门,与夫人尧氏商议一番后,由尧氏这个当母亲的来跟将琼交涉。

自从发现女儿抱错后,再也没有对柳将琼露出慈母微笑的尧氏,这次倒是难得的和善,只面带笑容拉着她的手,将她引到了内室的雕花西窗前,一边递给她热腾腾的茶盏一边说道:“萍儿在市井里长大,到底是亏欠了规矩,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跟我和你父亲商量就自作主张了呢?若是早早说破,你这个当姐姐的又怎么会不体贴容人呢?”

这番开场的话,叫柳将琼的心一路下沉。

果然,尧氏又开口道:“只是……叫你妹妹萍儿做妾,我和你父亲心里实在是过不去,原本,我们已经替她物色了几个才俊,入门便是正头的夫人。可是你妹妹一直不肯允诺,既然他们已经……如此了。你心内也不要怨恨她,云天那孩子如今位列公卿,府宅里怎么可能一直空旷下去?她入了你的府宅里,我跟你父亲反而放心些。左右你都会周全了她的短缺,她也会帮衬你的不足,娥皇女英共侍一夫也算是佳话……就算她入门后,与你一般平妻,她生不出儿女来,也不会叫你太委屈的不是?”

尧氏接下来说了些什么,柳将琼全然听不进去了。原本她以为尧氏肯定不会同意她一向疼爱的崔萍儿入府为妾,却没想到,母亲原来是抱着让崔萍儿成为平妻抬轿入尚府的打算。

她心内悲凉,可是看着自己一向敬重,当做亲生母亲的尧氏,千万凄苦竟然倒不出来,只说了一句:“娘,你怎么能这样……女儿不愿!”

尧氏听了这话,脸上的笑意全退了干净,只紧绷着脸道:“萍儿吃了那么多苦,你又不是不知!要不是崔家夫妻亏欠了她,短少了看护,她至于被那琅王纳了去?可是我们何曾埋怨过你亲生的爹娘,也知道你从小娇养,断然回不得商户庶民的人家,所以从没叫你出府,对待你更视如己出,当年给你置办的嫁妆丫鬟哪样不够体面?你还有什么不足的?”

柳将琼听到这,猛抬头,直盯着尧氏道:“母亲,我听说了那尹奶娘临终的遗言……崔家原本可不想占了柳家的这般福祉……”

尧氏突然被揭了短儿,顿时有些语塞,可很快就稳下心神沉着脸道:“现在想不占也不行了……你那亲生的大哥崔传宝不成器,将小舅子打成了重伤不治身亡,如今身陷囹圄。崔家人不要脸面,偷偷求到了萍儿那里,萍儿宅心仁厚,求到了你父亲出面去斡旋。算起来,她算是对得起你们崔家,难道你就这般不容她?你父亲已经同云天和你婆婆商议过了,你婆婆是向来喜欢萍儿的,而云天他说你若愿意,就抬萍儿为平妻。”

柳将琼听得一怔,什么?……柳尚两家原来是私下里都商议好了的,可笑自己竟然最后一个知道……崔家竟然有这等飞来横祸?崔家夫妻为什么宁可去求崔萍儿也不来找自己呢?

这么一想,她心内顿时苦涩起来。

当年骤然知道自己的身世时,柳将琼年纪尚小,在自己的心中柳家夫妻才是自己的骨肉至亲。想到自己要离开熟悉的父母和大哥,回归低贱商户,跟几个陌生人过上未知市井小民的日子,只哭得整夜泪透枕榻。

好在柳梦堂开口发话,那崔家只是个街市里摆摊卖炊饼餐点的商贾人家,日子清苦,柳家娇养了十六年的女儿怎么好回去当街叫卖?再说家丑不宜外扬,京城谁人不知柳家嫡女柳将琼才貌双全,突然送回,总叫人非议,毁了柳家清誉。柳家再多的女儿也养得起,便回绝了崔家讨要自己亲生女儿的请求。

后来崔家不肯善罢甘休,只嚷着要到官府里打官司讨要女儿。柳家这才勉强同意他们夫妻来见柳将琼,听听她的意思。

可笑,她当时还心存感激,加之误会崔家卖女求荣,攀附富贵,对于崔家的固执顿时心生厌恶。只觉得自己要是落入这等破落无赖的市井之民的手里,便堕入火坑,再无出头之日。所以在见到那对夫妻时,看着他们不合时宜的寒酸穿着和一脸上不得台面的局促时,忍不住面露厌恶之色,出口狠狠地嘲讽一番,直言她宁肯死也不要跟他们回去。

从那以后,他们倒是没有再纠缠柳府,更没有出现在柳将琼的面前。

就连柳将琼成婚后,听说崔家落魄得要迁往关西讨生活时,她托人送去的一百两银子也被崔家人如数奉还回了尚家府上,只附信言明,叫她安心嫁人,做柳家的女儿,他们绝不会再去找她,叫旁人知晓她真正的身世。

现在想来,她当时的言行,叫她亲生父母何等的心寒?

如今,尧氏拿了崔家大哥做了要挟逼着自己低头。柳将琼千万句质问梗在喉咙里,却没法再说出口去。

崔家二老本就失了女儿,若是再没了儿子,岂不是那对老夫妻的性命?

尧氏见她不说话,这才笑着和缓了面容道:“你也休要想不开,左右是一家人的事情,大崔家那边也不用担心,你父亲会拜托同年处理妥善的……”

从柳府出来,柳将琼失魂落魄地上了马车,一路回到了尚府。

她闷闷地吸了口气,打算去看看正在书房练字的一双儿女,路过小花园时,却听到自己九岁的儿子廉哥儿开怀的笑声:“崔姨,你说得可是真的?以后要常住在我们府上了?”

“若是你母亲同意,便是真的……只是怕你母亲不愿……”崔萍儿柔声回道。

她话音未落,女儿倩姐儿奶声奶气道:“母亲为何不愿?”

“许是怕我陪伴你父亲还有你们太久,她就要陪得少了吧!”崔萍儿故意迟疑道。

廉哥听了,竟然不高兴地说:“母亲忙得很,她只喜欢与侯门府宅的夫人们饮茶赋诗,施粥茹素,被人夸是闺秀典范,便高兴得忘了我与妹妹,更顾不得父亲了……上次父亲发烧时,她不是也没有陪在身边,正忙着陪那个什么丞相夫人去寺庙筹募赈济灾民的义款吗?要不是崔姨你精心照料,父亲只怕要大病一场呢!”

接下来,崔萍儿又低低说了什么,柳将琼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若说丈夫的背叛,撕破了她叫人艳羡生活的伪皮。儿子看似童言无忌的话,更击碎了她所有的自欺欺人的努力,眼泪顷刻滑落了下来。

什么名门贵妇,名动京华?全是狗屁不如的东西!

从十六岁起,她更看重别人眼中的自己。只一心盼着若是有一天自己的身世被人知晓时,唤来世人的一句:不信!柳家女儿这般无双才貌品行怎么会是卑贱商户之女?

可是这般的刻意换来了什么?

养父母为了顾全俩面,给了自己柳家嫡女的虚名,却吝于真正的父慈母爱。而自己诚惶诚恐地扮演着世人眼里的慧心贤妇,却丢了丈夫与儿女的心。

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爹娘,也被自己的奚落刻薄所伤,落魄远走他乡……

柳将琼觉得喉咙难受得难以呼吸,茫茫天地间,似乎全失了她的位置。

如果……当初自己肯与崔家夫妻归去,早早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会不会落得今日这般可笑的下场?

柳将琼无法再设想下去,当她失魂落魄地走到后花园的水井边时,只觉得身后猛一股力道,将她推入了深深的水池中去。

当吞咽了几口水,整个人猛地下沉时,隐约听到尚云天的书童高声喊道:“不好了!夫人想不开,投井自尽了!”

第3章

天际渐露鱼肚,靠近京城的水乡芙蓉小镇依然一片静谧,石拱桥下的白蓬船三三两两攒靠在一处,漾着水波静等着艄公如往昔从酣睡中醒来。

但是靠着时辰吃饭,蒸制炊糕一类的手艺人要较旁人起得早些。

这不,街边卖桂花糕馄饨早点的崔家已经早早地点了灶火开始和面上蒸锅了。

不大一会,被烟火熏燎得陈旧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娘子半散着乌黑发亮的长发,拎着一只快要及腰的木桶从门里跨了出来。

虽然天色未大亮,但那点子微光却足以照亮这小娘白皙的面皮。水乡的斜风细雨,暖风桃花甚是养人,可是如这小姑娘带着不可言状贵气的美人胚子却并不多见。

只看那飞扬的黛眉下一双眼儿若两泓清泉笼着些许寒烟,挺翘的鼻子下薄唇微微紧抿着,那饱满的唇珠似刚出锅的桂花糕一般,凝着一层诱人的冻儿,馋得人移不开眼。

她倒是不急着打水,先站在自家门前的过户石桥板上低头照了照水面。有些泛绿的水面依稀能看见她的影子。接着,她放下水桶,从自己腰间缠缚的粗布衿里取出一把掉了齿的桃木梳子,依着水里的影子慢慢地梳拢着垂在肩旁的乌黑长发,再从衣袖里抽出一条青布巾子略显笨拙地将好不容易挽起的头发包裹紧了。

看着自己还算成形的发丝,虽然鬓角垂挂下几绺头发,但总算是能见得人了。

算一算,柳将琼已经活了两辈子,但是自己亲自动手梳头的光景却少之又少,也怪不得现在闹得手忙脚乱了。

柳将琼?她对着河面的影子微微苦笑。不,现在应该唤作自己为崔将琼了。

沉入冰冷井水之时,爱恨尽数湮灭,本以为自己回天无力,谁知魂魄升天之际却恍如黄粱一梦,转眼间自己竟回到了十五岁的年华。

只是皮囊依旧,身边的境遇却已乾坤巨变,再看不出前世的半点模样了。

在那恍如梦境的前世里,自己的生平可谓叫平常女子艳羡的平顺一生。有了这样繁花似锦的前生,再重活一世,却沦为商贾小民之家的女儿,算得上是从云端跌落到了泥潭深处。若是换了旁人,只怕愤恨抱怨老天弄人,自挂东南枝头也不受这重活一世卑微不堪的苦楚。

可变成了崔将琼的她在朦胧的睡眼中看到房梁上的蜘蛛网,还有皱着眉看着自己的崔家老夫妇时,先是震惊,心内却归于一片平静。

世间冷暖人自知,那些前世浮华的霓裳下,是何等的腌臜不堪,也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成为崔将琼也好,一切不过是都回归本位罢了。只是……明明自己前世到了十六岁才被窥破的身世秘密,为何现在足足提前了一年?难道这一世因为她的重生,发生了什么改变?

记得初醒来时,手肘处火灼的疼痛,琼娘挽起衣袖看着自己肘弯陡然出现了一枚“卍”字符。这酷似佛家的万字形,颜色艳红,是前世不曾有过的印记,万字形既有光明之意,还有轮回不绝的寓意。琼娘心道难道是生前善事做多积累下来的福报?

重生的头几天,总是心神恍惚,依稀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梦中。等总算安稳了心神,弄清自己的境遇后,琼娘只当自己病糊涂了,不露声色地打探前情。

听父亲崔忠的意思,发现这俩家抱错孩子的由头,还要从崔萍儿出主意,希望自家的糕饼生意做进京城里说起。

崔忠听了她之言后,她跟随父亲进京城做挑货生意时,给柳府里的丫鬟送定下的糕饼,正巧被柳家的尧氏撞见,崔萍儿的模样像极了尧氏,让尧氏和身边的婆子都直了眼。

而琼娘却并不肖似柳家人,加之萍儿一句“我与夫人这般像,真以为是当年爹娘抱错了孩子”的玩笑话更是让尧氏疑窦重生。

闲言几句下,无意中得知她是当年庙宇巧遇崔家的女儿后,想起当年自己指示奶娘做的勾当,尧氏顿时心下惶恐。这么细细查访下来,审了当年的两个奶娘,从一个姓尹的奶娘嘴里才得了实情,闹明白这两家抱错了女儿的真相。

顿时两家都炸了锅,而柳家反应甚是迅速:幸好俩家的孩子都是十五岁,还未曾定下人家,琼娘也未见过太多的外人——沅朝的风俗,京城里都是小姐们十六及笄后才可跟随母亲出入各种茶会宴席,顺便定下亲事。是以除了亲友,大部分的京城官宦亲眷还未曾见过柳府的这位大小姐。

柳家人觉得,一切的补救都还来得及!

尧氏亲见了崔萍儿后,爱女心切同老太君商议一番,便让柳梦堂出面,与崔商定将俩家的女儿偷偷换了回来。

毕竟女大十八变,就算有见过琼娘的外姓人,只推说长大变了模样也挑不出错处。

只是琼娘听闻后,痛哭不已,直言不愿离开柳府。

可是若是将她留下,那崔萍儿便无正经的名目留在柳府。毕竟尧氏晚来得子,年过四十才下这对龙凤胎,总不好说自己又生了女儿,或者说崔萍儿是妾侍偏房的孩子吧?

虽然尧氏心里对于自己养了十五年的琼娘也有些不忍,可是看着萍儿乖巧肖似自己的模样,却身着满是补丁的衣裙,一时愧疚自己亏欠了亲生的女儿太多。最后干脆咬牙叫府宅里的两个婆子将琼娘硬推上马车,送还了崔家。

琼娘到了崔家之后,哭闹不已,喝水嫌弃碗破,食饭耐不住粗糙。最后竟是高烧不起,一连昏迷了三天三夜。

所以当琼娘睁开眼时,她的亲娘刘氏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总算醒了,忧的是她再哭闹下去可如何是好?

不过这琼娘许是高烧烧坏了脑子,竟是问些稀里糊涂的问题,似乎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突然回到崔家。

刘氏心里又拎提了起来,担心孩子被烧了邪病出来,只从箱底摸了自己当年陪嫁的一对银镯子,准备让崔忠典当些钱银,请郎中给琼娘治病。

可是琼娘却拦住了她,平静地唤她娘,只说自己好了很多,根本不必浪费钱去请郎中。

不管那是不是荒诞的梦境一场,能重活一世真好。

崔将琼弄清自己的境遇后,除了最开始看似消沉适应了两日,倒是很快积极努力适应起以前曾经畏惧不已的市井生活。

只是两位夫妻依旧放不开手脚,看着自己娇滴滴的亲生女儿,却始终觉得是老爷府里的千金小姐,与她说话也是处处刻意小心。

琼娘可不想这么生分下去,所以今晨,在崔氏夫妻忙着烧火蒸糕时,她主动提着水桶出门打水。只是小姑娘个子娇小了些,虽然水桶是空的,可是拎到水井旁依然累得手腕子泛酸。

也许是前世最后一刻跌落井底的记忆太不堪,她看着深深的井口有些踌躇不前。

就在这时,有人凑将过来:“崔家小娘可拎不动?要不要旺哥哥我帮扶一二?”

回头一看是个形容猥琐的年轻男子,她依稀记得刘氏曾经说过,这人叫张旺,是前街猪肉铺老板的独子。他仗着家里殷实,整日游手好闲,最爱跟街坊里倚在门户做鞋样儿的寡妇小媳调笑。

看样子他是夜饮归来,清晨未及还家,布帽歪带,衣带松垮,满身的酒气。

而张旺也识得琼娘,毕竟卖糕饼的崔家与某个富贵人家抱错孩子的事情传得满街都是。

那新换回来的崔家小娘也不知是不是从小锦衣玉食的缘故,竟然生得娇美异常,紧着崔家夫妻二人的容貌长处,凑成了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儿。平日里只能在高车华盖下才能一见的仙骨媚姿,如今跌到了这市井街角里,满街的浪荡子可算是有了一亲芳泽的福气呢!

张旺晨时从暗娼门子里出来,溜达到了崔家附近,突然想起崔家新来的小娘,便存了心停驻片刻,没想到还真是撞见了这位蒙尘的妙人儿。当下凑将过去,准备撩拨下这小娘。

那崔家先前的崔萍儿也是朵娇花,加之眼皮子略浅,他隔三差五的弄些头花粉盒,就逗引得崔萍儿对他另眼相待。若不是崔家那凶婆子刘氏盯得紧,那崔萍儿不费功夫就能被他骗入巷子里解了亵衣。

只不过,最近半年,那小浪蹄子倒端起架子,不大乐意跟自己调笑亲近。他本来有些恼意,没想到更好的还在后头呢!那拿腔作调的崔萍儿走了,却换回了个更娇媚的崔家琼娘。张旺自从垫着石头翘着脚儿,隔着院墙望见了琼娘一眼后,骨头都酥软了,觉得天仙下凡也不过如此。只等这小娘及笄,便叫自己的娘亲请媒婆上门提亲。

乖乖,到底是金水里养大的水仙花!看她挺着纤细的腰条,若纤柳一般颦眉而立时,张旺只觉得昨日在暗娼身上泻下的邪火竟然腾得一下撩拨得更旺,隐隐要烧焦了裆裤!

看张旺一脸馋涎地凑了过来。琼娘直觉往后一躲,当下连桶都不想要了,转身就想往回走。奈何张旺堵个正着,压根撤不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