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日借着琼娘询问的由头,便主动开口提了出来。

现在琼娘答应,她便郑重地给琼娘磕头,自起身回去收拾东西,托人叫自己的爹爹和兄长来给自己赎身。

可是这事儿到底是让崔传宝知道了。

他越过院子偷偷来见喜鹊,却看见她在收拾东西,问她话也不言语。

崔传宝犯了急,便径直要去跟爹娘说,喜鹊见他犯起浑,自然就说出了自己已经要赎身出去的话。

这下崔传宝更急了,便是喜鹊拉也拉不住地去寻了琼娘。

琅王今日休沐,因为王府收拾行礼乱成了一团,便到琼娘这边安安神。

今日皇帝又宣他入宫,楚邪如今知道了真相,实在不想与他再接续什么父子情缘,便连宫门都懒得入,径直称病没有前往。

可是他这身世每每想起,心中自是难以纾解,琼娘哄他向来都是哄大外甥的路数,便给他炖煮了桂花糖芋头。

她熬煮这甜点是受了娘亲刘氏的真传,那桂花糖浆熬成了酱红的颜色,在午后阳光下泛着光。

就算琅王并不是如小儿一般嗜甜如命,也很爱吃这种甜香的芋头。

可两个馋嘴小儿见爹爹吃这个透着香气,便也呜呜哇哇地往爹爹的腿上爬。那小羲和也是生猛的。待得骑到爹爹身上后,小枪一支,哗啦啦的一泼,差点刺啦进楚邪的碗里,给他添些新鲜的食料。

琼娘这边哭笑不得地抱起儿子,那边院外传来了崔传宝的声音。

琼娘知道他是为何而来,便让翠玉传话,叫他在外厅等着。

琅王不高兴,觉得过了休书后,琼娘就拿自己当外人,连家里的事儿都不肯让他听了。

等帮琅王换了衣服,琼娘好说歹说,将他劝回自己的王府后,才来见崔传宝。

等崔传宝说出了自己与喜鹊两情相悦的事情,还望妹妹帮着跟爹娘说和,代为成全后,琼娘耐着性子问:“爹娘说了那么多的亲事,殷实的商户小家碧玉,书生门第的灵秀千金,甚至还有些官宦人家的小姐,怎么的你便都看不上呢?”

崔传宝如今在书院里也读了些时日的书本,虽然根底浅薄,比不得那些自幼苦读的,但是到底因为算是开眼长了见识,自然也清楚自己若是要纳个丫鬟当通房,家里人不会说什么,可若是娶了个妹妹的丫鬟当千金实在是让人笑掉大牙。

可是喜鹊却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她是绝对不给与他当通房的。

想到以前再见不到喜鹊,他咬了咬牙道:“妹妹,我知道我若娶喜鹊,你许是看不上眼的。就像爹娘当初给你相看那些个殷实的商户子弟,你却嫌弃着他们学识浅薄一样。可是我到底是与妹妹你不同,你自幼在柳家生长,见识与阅历都是我等不能及的。我们崔家也是得亏了你,才有了如今的殷实富足。可是我与爹娘一般,虽然身体享受着富贵,但是毕竟也不是什么正经的老爷与公子,我自问跟那些个小姐们都过不到一起去,倒不如喜鹊这般的,我与她说什么都自在,做什么都开心……”

其实崔传宝说的,琼娘也明白。就冲着他爹爹在花园子里养猪,母亲还习惯着将穿破了的内衣纳上补丁再穿的行径,便知人之长久养成的本性,并不会因为家底的骤然增厚而改变。

她的归回,让崔家彻底发生了变化。比如父亲如今心情舒畅,吃食无忧,并无身染重病的迹象。而崔传宝也避开了娶进有恶习的婆娘败坏家风,最后惹上人命官司的命运。

然后其他的改变,便是琼娘无能为力的了。

按理说,崔家如今顶着京城首富的名头,什么样的姑娘娶不进来?

但是仔细想想,那些个姑娘家肯嫁入崔家,是冲着崔家的钱银而来,还是冲着哥哥的品学而来?

而且自己的爹娘有许多的乡野习气,在一处生活的时间久了,会不会暗地里看不起公婆?

楚邪盯得紧,她去往江东后势必要回王府。到时候家里有个不跟崔家人一条心的媳妇,将来又会怎么样,琼娘也不好揣度。

其实若是不谈及喜鹊曾经是自己丫鬟着一节,她还真是大嫂的好人选。

喜鹊为人踏实肯干,又是穷苦出身,跟爹娘与哥哥相处自然是无话可说……

但是若喜鹊只是为了贪图崔家的钱银,而并不真心爱哥哥,那么无疑是自己放任,给崔家带来了祸根。

是以,这两人的事情,琼娘必定是好好思量,不会轻易松口。

想到这,琼娘对着哥哥试探说道:“喜鹊已然和我说要赎身,不久就会回转家乡。而我们一家子也要前往江东。南北阻隔,千山万水,时日久了哥哥自然心思就淡了。”

崔传宝见妹妹并不松口,心中发急,猛然起身腾腾地就往外走。琼娘见他神色有异,连忙问道:“哥哥,你要去哪里?”

崔传宝并不回头,边走边说道:“我去找爹娘,告诉他们我要迎娶喜鹊。爹娘若是不答应,我便跪在他们面前不起来。”

这时喜鹊突然从门外走了进来,绷着小脸,扬着下巴厉声说道:“你给我站住!上次因为暗娼的事,便让老爷夫人操碎了心,丢够了人。你现在去跪求老爷夫人,可曾替老爷夫人着想过,传扬出去,崔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了?你这般胡闹,又可曾为小姐想过?小姐身为京城女富豪,未来的琅王妃,身份何等尊贵,难不成便要因为你这个不成器的哥哥而被人耻笑吗?为了一己之私你便是连至亲的父母妹妹都不顾了吗?”

这一番声色俱厉的言辞,一下子将心中不忿的崔传宝说呆了。他只想和喜鹊成亲,其他俱是未曾想过,听了喜鹊这番话,他顿时失了刚才的气势,呆愣愣地站在原地,讷讷地说不出话来。

琼娘看到这里,心中暗道平日里倒是没有发现,喜鹊既明事理,又够泼辣,倒是正好能管住哥哥。

原来喜鹊看到崔传宝离开,心中担心他情急之下做出什么,便尾随在后。崔传宝进了琼娘的前厅,喜鹊便轻轻来到门外偷听。听琼娘说到千山万水,南北阻隔,心中突然一阵难过,眼圈不由地红了。接着便听到崔传宝要去跪求爹娘,她一下子急了。忍不住走了进去喝住崔传宝。

喜鹊见崔传宝原地不动,连忙向琼娘行礼,正要开口,突然门外传来:“说得好,说得好”,随着声音,老爷和夫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喜鹊的脸色瞬间变得雪白,强忍住心中不安,动作僵硬地给老爷夫人请安。

崔传宝看了一眼喜鹊苍白的脸,上前一步挡在喜鹊面前,说道:“爹,娘,这不关喜鹊的事,是我主动求娶喜鹊的,只是她一直都不肯应……”

琼娘也站起,请爹娘坐下。

刘氏坐在椅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细地打量着喜鹊。喜鹊本就雪白的脸一下子又白了几分,彻底看不出一点血色。

刘氏这段时日发现儿子经常发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因着那先前暗娼的事情,心中有些不安,告诉了老伴,两人暗暗观察儿子。今日看到儿子进了女儿的院子,直觉着儿子要把心事说给女儿,于是刘氏拉着不情愿的崔忠蹑手蹑脚地跟了过来,结果发现女儿的侍女喜鹊正在门外偷听。

老两口心中怪异,就赶到房间另一侧,听听里面说些什么。待听到儿子说喜欢喜鹊,想要娶她过门时,不由递换个眼色,面带诧异之色。

不过崔忠与刘氏虽然过上了富贵日子,但是几十年小家日子的过活,想法习惯俱是和普通的乡民百姓一般,也不觉得娶个自家的侍女便丢人现眼,只要是清清白白的好姑娘,家里穷些,富些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关隘。

此前老夫人找了媒婆介绍了许多的名门千金,富家小姐,奈何儿子没有一个瞧得上,眼看着媒婆因为他家儿子的挑剔,笑容越来越寡淡,老夫人也是急得上蹿下跳,搞不明白儿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

今日终于知道儿子原来是想要娶喜鹊,又跟琼娘闹得厉害,老两口忙不迭地走了进来。

以前虽然常见喜鹊,但是刘氏这次却是瞧得分外仔细:肥臀大胸,嗯,是个能生养的;手脚粗大,不错不错,是个干活的好把式。方才骂儿子骂的也是有条有理,有几分崔家女人的利落。

可是这事儿能不能成,还真是要看琼娘的意思,不然的话,就如喜鹊所言,将个婢女抬做嫂子,琼娘的那一关能过得去吗?

琼娘笑了笑,似乎不为所动道:“娘,不管怎么样,我都得先放喜鹊回家。”

第174章

琼娘的这话, 有两层意思。就是哥哥要娶喜鹊, 也得等喜鹊恢复了自由身。另一层,也要看喜鹊愿不愿远嫁到江东。

当她说开后,喜鹊都愣住了,她本以为今生无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琼娘会轻易吐口。

不过琼娘看出爹娘也还满意喜鹊, 哥哥已经十八了, 也该是娶妻生子了。既然他看不上那些个闺阁小姐,倒也不必勉强他改变, 就好像她也无意改变爹娘的诸多习惯一般。

既然有意娶喜鹊, 何必婚前诸多的刁难?反而让一对佳偶结成怨偶。

一个商户人家,原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待得定下后, 崔氏夫妇便要去见喜鹊的爹娘, 商量两人的亲事。

提亲的事宜皆由崔氏夫妇张罗。

当她将家里的这门亲事告知给琅王时, 琅王先是一愣, 却并没有露出他惯常的鄙薄之色, 更没有说出反对之言,仅是说:“既然要成亲,那原来的名字也够随便的,她本姓为何,当给她重新赐名才是。”

喜鹊的本姓为陈, 于是琅王便给她起名为陈剑秋。

这个名字起得大气豪迈, 倒也符合喜鹊的性格。

现在的琅王对于出身一类的事宜, 真是没有以前那般讲究了。

到现在他都不算是崔家人,前岳父母都点头的婚事,他哪里敢多言,只是叫管家提前备下礼来,径直给陈家送去充场面。

不过王爷是没法参加前任大舅子的婚礼了,收拾好了行囊后,便早早启程回了江东。

原本,他是要琼娘和孩子与他一起走的。

但是琼娘想要替哥哥操持完婚礼后,再跟爹娘一家人一起去江东。

没有了婚书,楚邪现在恨不得睡觉都睁着眼,且得打起精神,不叫人妄图占了他家的便宜。但是琼娘向来是个不听话的,而且她的店铺生意没有梳理完毕,实在是立刻走脱不得。

琼娘倒是来给琅王践行了,不过,她放眼一望,发现满船的仆役丫鬟里独独少了一人,便问琅王:“怎么不见万岁御赐的恋花?”

琅王瞟了她一眼道:“那也是个祸根,当初那个叫什么衣的,不是嚷着有人给她下药吗?细细查下来,才发现这恋衣看着老实,当是脱不得干系。趁着迁往江东,本王便将她留下守着空宅,至此以后都不回京城了。便让她守一辈子去吧。”

这招竟然是比卖给人牙子都狠,一辈子洒扫个主人不归来的庭院,当真是翻身无望,而且这样又不算卷拂了万岁的面子。

琼娘没有再言语,只被楚邪揽入披风里,抵御江上的阵阵寒风。

当大船开动,琼娘眼望着琅王的身影渐行渐远,终于消失不见,心中一时也是空落落的。待得上了马车,琼娘努力将心神从琅王身上挪开,开始思索接下来如何行事。心中也是有些许的担心,不知前路如何,终归闯下去就是了。

尚云天这几日一直思考待琅王离去,琼娘孤苦无依时,自己该如何行事才能挽回琼娘的心,听得消息琅王今日离开,穿私服来到岸边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他要亲眼看见琅王走了才安心。

可是没想到,正看到琼娘站在原地,目送琅王离开时的依依不舍,心中一阵翻腾,难道她对琅王还未彻底死心,有着破镜重圆的心思?

尚云天心内恨恨,只觉得琼娘实在是厚此薄彼。同样都是被捉奸在床,为何琼娘便是对他的错处念念不忘,不能释怀,却轻易原谅了琅王那厮?

二皇子却是比尚云天更早得了消息得知琅王离开,只觉得全身上下俱是轻松无比,像是刚泡了温泉一般,此后京城再无人可以和自己争抢皇位了。从知晓前世的种种后,只有此时最是惬意。

他任着自己舒心片刻,复又收拾起精神,思索起来。

那日在琼娘的店铺,他吃了一记窝心脚,这心内便不大畅意。更是想到了要命的一点,那便是,有了琼娘这般的女富豪助力,琅王现在家私深厚,虽然二人休离,却也有千丝万缕的怜惜,琅王会不会这一世造反之后便成了事?

想到这一点,他命人叫来了尚云天,和他谈论起琅王离去后的朝廷形势,和今后如何行事。

尚云天眉色阴郁说道:“殿下今后一方面当继续养望,提升在圣上和朝臣心中的地位和名望。同时也要多结交些朝廷重臣和军中干将,为将来应对楚邪做准备。只是这两方面俱是离不开钱银的支持。琼娘手中的素心斋和胭脂铺子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若是能拿到手里,既拨除了楚邪在京城的眼线,减少江东的钱银供应,又能补益殿下,却是一举两得的事。以前楚邪在京城,却是不好出手,现下他都已返回江东,却是无人能阻拦殿下了。”

尚云天鼓动二皇子对琼娘的铺子下手,心中想的却是让琼娘陷入艰难境地,崔家再次困顿,陷入绝望,那时他再出手搭救,缓和了琼娘对他的恨意,然后再一步步扭转琼娘的印象,再次抱得美人归。

二皇子略一思索,尚云天之言也正合他的心意,便点了点头,说道:“此事便交与你来办。”

正在崔家紧锣密鼓地准备婚礼事宜时,素心斋和胭脂铺却相继陷入了麻烦之中。

先是有位食客在素心斋吃过斋饭,回府后半日便得了急症,上吐下泻不止,没几日的功夫便瘦得没有人形。待病愈后便带着一伙人来素心斋大吵大闹,说是吃了素心斋的不洁吃食才患病,要素心斋赔偿黄金百里,许多食客都无心吃饭,有的停箸看起了热闹,有的心中泛起嘀咕,斋饭也不吃了,匆匆结账走人。掌柜的好言接待,也请了名医来查看是否真是斋饭所致。

这边还未处置完,附近的一些地痞搭帮结伙来店里打秋风,白吃白喝,还惊扰客人。

掌柜的派伙计去请平日养熟了的衙役官人过来赶走地痞,哪知衙役们过来后也不去驱赶地痞,却是让掌柜的给他们整治酒席,一连吃了几顿。地痞和衙役这般天天过来,却是扰得一些老客都不再过来。

而平素给素心斋提供食材的一众商家这几日也找上门来,言道素心斋全靠着他们食材才赚了许多钱财,给的价格却甚是低廉,要求将食材的价格提高五倍,否则便不卖给素心斋。

老掌柜的也是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以前琅王在的日子走起门路来更是顺畅无比,本想着不骚扰东家,但是后来实在是无力解决,于是去崔家见这些事情禀报给琼娘,请琼娘拿主意。

巧的是当天胭脂铺的掌柜也来崔家向琼娘禀报,胭脂铺也是出了状况。胭脂铺子最近上了一种新胭脂,颜色新颖艳丽,在京城贵夫人圈子里很受欢迎。可是一位贵夫人用了几日后脸上便起了红包,瘙痒难耐,久治不愈。后来托门路请了御医来看,御医开了药方,说起因乃是素心斋的胭脂所致。

不久贵夫人圈中便有传言崔家的胭脂为了调配好看的颜色用了许多别家铺子都不敢用的物料,其中一些乃是有毒之物,久用对人危害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