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仙是一个天生很在意丈夫的女人,不是说她对丈夫有多一心一意,而是她觉得,不管如何,自己都是不能没有丈夫的。她认为一个女人,一定要有一个能够依靠的男人。

但她又一个实际的人,所以宋大柱也好,于海江也好,都是有能耐赚钱的人。

同时,江雪仙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其表现就在,她从来没想过回过头去占两个儿子的好处。

而还没有长大的小儿子,只要给她时间,江雪仙还是有信心能够将他的心给捂热的。

但是前提是,儿子愿意跟她过。

所以她才想了那个办法,让宋为民主动答应过继。

她知道小儿子心里对她有怨,但那又如何,宋家的男人都重情重义,只要她一心对他好,他心里早晚会有她这个娘的。就连对海江,即便不能当做父亲,他也肯定会乐意给他养老的。

这些话,江雪仙在回云华公社的之前就跟于海江说过了,所以于海江才会对这件事这样热心。

见江雪仙不说话,于海江的心顿时便沉了下去,“难不成真要过继我大哥的儿子?”

这个年代,过继子嗣最佳选择便是自己兄弟的孩子,但于海江却是不乐意的。

于海江之所以能当国营饭店的厨师,是因为他从当厨师的爹那儿学了一手好厨艺。

因着这般,他大哥一家总觉得自己占了他们的便宜,说祖传的手艺原该传给长子的。

要他说放屁!先别说他家是从他爹才开始做厨子的,哪来祖传的说法?那传长子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再说当初他爹可是两个儿子一起教的,大哥自己没能耐学不会,怎么成了他占便宜了?

可是没办法,他爹死的早,他那娘又糊涂,真信了大哥说的那一套,平时没少帮着大哥占自己的便宜。

他当初都快四十的人了,却一直没能结婚,只能娶个二婚的乡下女人,说到底还不是自家大哥在后面做小动作?

他不能生的事儿原来只有他爹妈知道,结果弄得所有人都知道了。大哥一家子还在外面说他以后是要过继他们儿子的,家产都会给侄子。就这样子,谁家乐意把闺女嫁过来?

要知道,大哥的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都十三岁了,便是过继过来也养不熟了。而且有他那个糊涂娘在,便是侄子还小他也不乐意过继。

江雪仙只会比于海江更不乐意,她对那大伯子一家简直是受够了,成天拿着她二婚的事说,还把婆婆哄得晕头转向,家里有点什么好东西都往三个侄子那儿送。

想了想,她咬牙道:“了不起我们在外面收养一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只要孝顺,我们后半辈子也不会没有着落。”

于海江闻言有些迟疑,“那成吗?不知根底的…”

这时候的人是很看重根底的,就怕孩子养大了生父生母却来纠缠不休,或者孩子根子就是不好的,养大了也是白眼狼。

“不知根底就细细打探,各家的孩子各家的种,总是差不离的。”这点江雪仙是深有体会,就像宋家的男人,那是一个比一孝顺。

于海江犹豫了下到底点头了,孩子再不好,也不会比他大哥家的三个儿子差了。

虽然如此,两口子到底没有放弃过继宋为民,找人打听了消息,没有音信,这才不得不包袱款款地离开。

而回县城的路上,江雪仙开口对丈夫道:“以后我们时不时地给为民送点吃的用的,我自己儿子什么性子我知道,等到以后咱们有事求上门,为民再不情愿也会帮忙的。”

于海江闻言点了点头,他还真不在意那点钱,给自己留点善缘总不会差的。

欢喜是不知道江雪仙的想法,否则肯定要夸这女人聪明。

就她看来,宋家的男人骨子里都是厚道人,即便是看着最世故的宋保家,如果江雪仙真有事求到他头上,他心里不情愿,但还是会应的,就更别说是宋卫国了。

要是换了欢喜,或者她那个土豪爹,江雪仙的下场…呵呵。

上辈子她那个偏心眼的奶奶被她土豪爹给挤兑成啥样了?

可惜欢喜不知道,这会她正拿着织好的毛衣在宋为民身上比划。

打量着欢喜手中白色的毛衣,宋为民眉飞色舞道:“给我的?”

“不是啊。”欢喜摇头道:“给万里哥哥的,他人不在,我也只能拿你做个参照了。”

宋为民的脸顿时垮了下来,哼了声道:“他现在在部队可是要训练的,你给他织白色做什么?”

“训练的时候穿什么毛衣?有训练服呢。这是给他平时穿的。”欢喜一脸不以为意。

宋为民顿时气闷。

欢喜却没心思去关注他的情绪,要知道接下来她还要织五件毛衣呢,而且…反正大哥不在家,也没人知道她到底买了多少毛线,她打算多变出一些过来,给爱国敬业他们也一人织上一件。

至于美贞和凤贞,她们却是有毛衣的,不过是欢喜以前穿旧的毛衣。

——话说之前,宋家也就欢喜小的时候穿过毛衣,毛线还是宋二柱特意托战友买了寄过来的。

相比起毛衣,棉袄做起来就方便多了,欢喜虽然没做过——上辈子她从很小的时候穿的就是羽绒服,而且她裁缝水平虽然不低,但做的多是裙子美服,还真没有做过棉袄。

不过她有基础,再跟爱兰阿婆请教了一番,成品就和村里那些妇女做的不差了。

不是她不能把衣服做得更漂亮,但没那个必要,如今可是特殊时期,为了漂亮让自己陷入危险,她还没那么傻。

而欢喜织好第一件毛衣地时候,也到了去学校取成绩报告单的时候了。

快中午的时候,欢喜和爱国就从学校回来了,也将期末考试的成绩带了回来。

第57章 尖叫

“爹爹爹爹,我考了两个一百分!”一到家,欢喜就将两张考卷塞给宋二柱,一脸得意道:“我们班上只有两个人考了双百。”

说着,她又皱眉不高兴道:“试卷太简单啦,要不然就只有我一个人考双百了。”

见过欢喜上辈子小时候模样的人都知道她这人性子有些霸道,打她小的时候就喜欢做第一,还不喜欢别人和她并列第一。

土豪爹可喜欢闺女这性子了,说跟他年轻时一样。

等后来欢喜变成残废了,这种霸道性子倒是渐渐隐匿了,到了这会,却有了冒头的趋向。

可惜,老宋家的人对此还无知无觉,一边宋爱国还在附和,“就是,太简单了,姐姐再厉害也不可能考一百零一分。”

大人听了都笑了起来,冯淑华看向自家儿子道:“那你考了多少分?”

闻言,宋爱国有些脸红道:“数学90分,语文86分。”

冯淑华闻言却没有生气,反而还有些意外。在她看来,儿子能考这么多已经不错了,毕竟宋家也好,她娘家也好,都没出过会念书的人。以冯淑华有限的见识看来,考试能及格就不错了。

拿着两张试卷的宋二柱却有些愣神,他转头看向宋为民道:“为民…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起过考试成绩?”

原谅他的无知,他年轻那会,弟弟三柱读书上的是私塾,而等他回来,宋保家和宋卫国都已经不上学了,因此实在不知道还有期末考试这种东西。

“那有什么好说的?二叔你想看?”宋为民愣了下从书包中取出两张皱巴巴的试卷递给了宋二柱。

宋二柱展开一看,心顿时凉了——一张试卷上写着76分,一张试卷上写着82分。

他便是再无知,有欢喜和爱国的成绩做参考,也知道这个成绩不算好。

老实人一时有些急,皱着眉头道:“要不,为民你留一级吧?”

“我才不要!”宋为民差点跳起来。

宋二柱一愣,“你不喜欢上学?”

“当然不喜欢了!”宋为民想也不想便道。

“可是…”宋二柱干巴巴道:“上学多好,又不用干苦活,不用日晒雨淋。你好好念书,考上高中,到时候就也能进厂当工人,或者当个秘书什么的,天天坐在办公室里。”

“我不要!”宋为民尖叫道:“我要和大哥二哥一样去当兵!”

此言一次,欢喜却是一惊,她从来不知道自家小哥哥居然是这种心思。

宋二柱却是脸一白,“当兵?当兵不成…”

“为什么不成?大哥二哥都能够去当兵,我为什么不能?”

宋二柱不说话了。

欢喜却明白了,正因为大哥二哥都去当兵了,小哥哥才不能去当兵。

见宋为民整张脸都憋红了,欢喜叹了口气道:“小哥哥你想要上战场?”

宋为民闻言有些懵,迟疑了下道:“我不知道,反正我想当兵。”

欢喜皱了皱眉,试探道:“那你做文职?”

“什么文职?”宋为民疑惑了一下,随即道:“反正我要穿军装,军装多气派!”

这理由…

闻言,别说欢喜,便是宋二柱也松了口气。

等到欢喜将三床棉被、两身棉袄以及八件毛衣都做好的时候,已经是过年的时候了。

“姐姐姐姐,也有我的?”宋爱国抱着手里黑色的毛衣,一脸惊喜道。

欢喜点了点头,将一件褐色的给了一旁的宋敬业道:“这个是给敬业的。”

见没有自己的,一旁的宋美贞有些急,指着自己道:“我的我的…”

欢喜有些歉意地拉着她的手道:“毛线不够了,姐姐的毛衣以后给你穿好不好?”

两个小的虽然有毛衣,但那毛衣不但欢喜穿过,爱国敬业也穿过——毕竟是小孩子的衣服,又是穿在里面的,也不讲究男女了,因此到了这会已经不怎么保暖了。

而不出意外,欢喜刚刚织的那件红毛衣,以后也是要宋爱国和宋敬业穿过之后才能轮上两个小的的。

欢喜不是没想过给两个小的单做两件毛衣,但想想还是打消了念头,这种行为在这个年代太浪费了,毕竟美贞和凤贞年纪小穿不了多久,下面已经没有更小的了。

一旁的宋爱国和宋敬业闻言也道:“我们的毛衣到时候也给你穿。”

这时候的孩子可不嫌弃新旧,美贞闻言顿时便高兴了。

欢喜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犹豫了下道:“姐姐拿剩的毛线给你织个帽子好不好?”

帽子这东西可以织大一点,然后多戴几年。

美贞闻言顿时连连点头,“要,帽子!”

欢喜也跟着笑了。

过年的时候总是比平日里热闹,大年初一,欢喜和宋为民还拿到了长辈给的压岁钱,每人两分钱,因为有两家长辈,每人有四分钱。对比村里其他人家要么只有一分钱要么干脆没有的情况,他们算得上是幸福的孩子了。

——这年头,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钱,只有关系近的亲戚才会给孩子压岁钱。

宋爱国几个虽然拿了压岁钱,但却是不敢用的,因为过了正月冯淑华就会收回去,倒是欢喜和宋为民,宋二柱从来不收他们的压岁钱。

于是,欢喜就带着一群孩子去买鞭炮和麦芽糖了。

宋家庄街坊邻居之间并不拜年,小孩子也被大人约束着不许上别家的门,担心自家孩子把别家的糖果瓜子给吃光了,那可是要用来招待亲戚的。

凤贞还小,欢喜是不敢给她吃麦芽糖的,就给她蒸了一个小小的黄心番薯。小丫头也不嫌弃,吃得可香甜了。

至于爱国和敬业两个,已经跑去放鞭炮了。他们买的鞭炮自然不是那种一大串的,而是从大串上拆下来小个鞭炮,这会卖给孩子的都是这样的。

即便如此,两人也玩得很开心,在屋内时不时能听到他们的笑声和尖叫声…

尖叫声!?

欢喜猛地站了起来,从屋中冲了出去。

就见不远处,一群孩子乱糟糟地站在一块,敬业捂着眼睛哭得声嘶力竭,一旁爱国急得满脑门的汗。

“姐姐!你快来看敬业,他的眼睛被鞭炮炸到了。”看到欢喜,宋爱国就像找到主心骨一样,连忙开口道。

第58章 意外之喜

大年初二,宋大妹便带着李建设和李玉珍大包小包跑来宋家庄了。

其实一般像他这样年纪的外嫁女,大年初二往往都不一定回娘家了,只是一来她现在还没有儿媳妇,二来前些年她婆婆在的时候大年初二总是被强留在家招待小姑子,这会自然要补偿回来。

至于丈夫李明东,自打婆婆没了之后,夫妻两个就这么不咸不淡地处着了——婆婆在的时候,李明东三天两头为了婆婆给她挑刺,现在反而没了存在感。

李明东不喜欢来乡下,宋大妹也不乐意亲戚间好好的相聚被他弄得尴尬。

要是换旁的人家,看到姐姐和姐夫不和,当弟弟的总要劝上两句,但宋大妹的情况却有些不同。

宋二柱到现在都记得,当年他姐姐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自己和大哥拎着一篮子鸡蛋去探望,姐姐坐月子不能出门,而亲家婆婆嫌弃他们身上脏不让他们进门,接过鸡蛋在门外和他们说了几句话就把他们赶走的场景。而当时,姐夫李明东站在一旁连个屁都没放。

在那之后,宋二柱就觉得这个姐夫靠不住,自家姐姐和他可能要处不来。

而宋三柱虽然不知道这件事,但这个姐夫给他的感官向来不好,而且二哥不开口,他也不会多事。

“这是怎么回事!?”见宋敬业一只眼睛被包着,宋大妹吓坏了。

冯淑华在一边没好气道:“玩鞭炮的时候炸到了,幸好只伤到了眼皮,要不然眼睛都要瞎了。”

宋敬业咧嘴笑了笑,倒是不在意被自家阿娘数落。

宋大妹闻言却松了口气,她还真怕侄子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

这一次,宋大妹依旧不是空手来的,一袋大白兔奶糖和两瓶酒,很明显,奶糖是给孩子们的,酒则是给两个弟弟的。

欢喜端了一盘花生酥上来,为了做这个东西,她这几天可是没少折腾,炒花生炒到手像不是自己的还是小事,转糖浆也是小事,最麻烦的就是塑性,这时候可没有不粘模具,这时候倒是有油纸,但却是那种做雨伞糊窗户的油纸,上面刷了一层桐油,她也分不清和上辈子用过的烘焙油纸有多大区别,反正是不敢用的。

没办法之下,欢喜只能拿铝饭盒凑合,反正铝箔纸也有不粘效果,用铝饭盒应该勉强能成。

过程…想象一下都知道那是怎样的灾难,欢喜都差点把铝饭盒给砸了,好在最后到底还是把花生酥给做好了,就是形状难看了一些。

即便如此,对于没吃过这个的宋大妹等人而言也足以惊喜了。

“这是欢喜自己做的?”宋大妹一脸惊愕道。

欢喜点了点头,“做得不好,很多都碎了。”

一边说着,她拿了一块塞到宋敬业的嘴里,对于昨天的事,她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虽然是意外,但怎么说自己内心里也把自己当做大人,结果却让弟弟在她面前出了事。

“怎么不好了?我觉得这味道很好,建设玉珍你们觉得呢?”宋大妹转头问儿女。

李建设和李玉珍正吃着花生酥呢,冷不被自家老娘提名,连忙点头。不过这花生酥也确实挺好吃的,又酥又香,嗯,再吃一个。

宋大妹眼睛大亮,看着宋二柱道:“二柱你说把欢喜做的花生酥拿去卖怎么样?”

宋二柱闻言连忙摇头,“不成不成,那是投机倒把,最近因着这个被抓的人还少吗?”

“我不是说私下卖,而是放到县城供销社去卖。”宋大妹开口道。

闻言,宋二柱依旧摇头道:“不行,欢喜太小了,平时活本来就多,可不能再让她辛苦了。”

欢喜却是眼睛一亮,开口问道:“姑姑,县城的供销社在哪儿啊?”她想着自己可以上门推销。

之前自己只记着这年代不能做生意,却怎么忘了还能够走给公家供货的路线?虽然可能赚的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她虽然不差钱,但关键是她变出来的钱没法说出处啊。

宋大妹顿时笑了,“我不就在供销社上班吗?到时候我跟人说一声,准没有问题”

欢喜一愣,“姑姑不是在百货商店上班吗?”

闻言,不单是宋大妹,连宋二柱几个也笑了。

“其实就是供销社,百货商店那是大城市传来的称呼,我们c市不过一个小县城,哪来的百货商店?不过是听人说S市有个第一百货大楼,上面领导虚荣心作祟,换了个叫法罢了。”宋大妹解释道。

一旁的李玉珍也道:“其实云华公社也有供销社,那些公家开的面店、布店、副食店都算是供销社。”

连一旁的李建设也道:“公家开的店都能叫供销社,但那么叫的话就乱了,所以才各用各的称呼。”

欢喜恍然,她就说呢,怎么几次出门都没有看到传说中的供销社,还以为是南北差异,原来是因为这样。不过她也没见过北方的供销社,只听土豪爹说起过,或许北方也是这样的?

“姑姑,我的花生酥能放到供销社去卖吗?还有这个,这个也可以卖吗?”欢喜跑进厨房端出了一个蒸笼。

除了花生酥,欢喜还蒸了红豆糕,可惜没有椰汁,要不然的话那滋味就更好了。

宋大妹惊喜极了,相比花生酥,红豆糕的卖相自然要好上许多,她尝了一口,脸上的表情顿时便变得享受起来。

“这个好,这个比花生酥还好吃!”

欢喜顿时就笑了起来,不枉她这两天一直在忙活。本来是想要好好招待姑姑,顺便也让家里的孩子解解馋的,不想还会有这种意外之喜。

“这个是红豆吧?欢喜你从哪里弄到的红豆?”却是李建设尝了一口之后疑惑道。

这次回答的却是宋三柱,他看向宋大妹道:“大姐,你还记得当初的赵乞丐吗?”

宋大妹一愣,点了点头道:“记得,怎么不记得。”

见小辈们疑惑,宋大妹开口道:“赵乞丐就是一个乞丐,不过他不单单是乞丐,听他说,在他的故乡,男人都要出来做上两年乞丐,回去才能讨到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