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满意

欢喜不知道那个小女孩的身世,但左不过就那些可能,联系到那个图书馆,小女孩的父母长辈有很大的可能是沦陷的读书人。

那一百块钱和票券是她目前唯一能做的了,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那个小姑娘自己了。

在城里城外转了一圈,将数十本书籍藏到各处,欢喜就回了招待所,打算好好休息,明天去乡下找玻璃作坊了。

张世明从外面回到家,还来不及歇一口气,就听到了低弱的婴儿啼哭声从房间中传来,他眉头一皱,顾不上其他,连忙走了进去。

“九儿又饿了?”进去一看,果然,小闺女正在媳妇怀里声嘶力竭地哭着。他心中一酸,不由开口问道。

“怎么不哭?”他媳妇黄翠英眼眶泛红道:“九儿本就是早产,我又没有奶水,天天米汤这么喝着,也没见长肉,这可怎么办啊。”

张世明叹气,“我今儿去县城问了下,供销社的人说了,咱这儿根本就没有奶粉,倒是有麦乳精,但那个要五块钱一罐,那一罐还只够九儿吃上七八天。”

黄翠英眼睛一亮,“那你买了没?”别管是不是七八天,她如今就只想闺女能吃饱。自己生的自己疼,哪怕是个闺女,见着她一天一天这般半死不活的,她心里又如何不疼?

张世明苦笑:“你忘了?我总共也不过带了三块钱。”原想着三块钱不少了,什么买不到,结果连一罐麦乳精都买不起。

黄翠英一愣,连忙道:“家里有钱,我这还有十二块钱,十五块的话能买上三罐麦乳精了。”

这下张世明的脸上更是不见笑容了,“是这样没错,但咱九儿还没满月,这三罐麦乳精根本顶不了什么。”

黄翠英一愣,随即迟疑道:“那咱去借钱?”

张世明犹豫半晌,到底还是开口说实话道:“不论是我妈也好,还是你妈,都不赞成咱为了九儿借这么多钱。更别说…便是亲戚都愿意借,怕也支持不到九儿半岁。”

黄翠英顿时一脸呆愣,娘家和婆家的态度她并不奇怪,毕竟九儿只是个闺女,更何况即便是儿子,也没有人会赞同她为个儿子倾家荡产,毕竟,她又不是没有儿子。

这事要放在别人身上,她肯定也要持反对意见,但搁自个儿身上,谁又能过得了心里这个坎?

一时间,黄翠英只觉得心如死灰,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张世明在一旁看得红了眼,只安慰的话却是一句也说不出来。

夫妻两个正悲从中来,门口刚进来的张牛看到这个场景,不由便有些尴尬。

“世明哥,嫂子…”要不是有正事,他说不准转身就跑了。

张世明一愣,回头看到张牛,连忙问道:“阿牛你这是有事?”

张牛点了点头,摸了摸鼻子道:“之前有外乡人来乡里打听吹玻璃师傅,我想着这消息你可能用上,所以来跟你说一声。”

顿了顿,“虽然听说那两个外乡人是两个少年人,但你家…说不准就是真的呢。”

说完,他转身就回去了。

直到张牛不见人影,张世明都没能回过神来,“阿牛跟我说这个干嘛?”

黄翠英却是明白过来了,脸上出现了笑意,闻言拍了他一下,“你傻啊,阿牛的意思是可能有生意找上门来。”

张世明闻言却是苦笑,“有生意上门有啥用?我现在还能接不成?如今可不许开门做生意了。”

黄翠英却只觉得这次有些不一样。

果然,第二天就有公社里的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年人上门了。

“队长你说真的?!”听完对方的来意,张世明一脸不敢置信。

他们生产队的队长也是一脸喜意,“当然是真的,这两位小同志说了,他们那边的罐头厂需要大量的玻璃瓶装罐头,所以才找上我们这边。所以公社里面已经发出了指令,要求大队里面尽快把玻璃厂的队伍拉起来。”

至于玻璃厂的提案是由对方提出来的,他就不会说了。

欢喜也不在乎对方这点小心思,她这会正打量着眼前的张世明。听人说这个张世明家里世代都是吹玻璃的,从他曾爷爷开始就是远近闻名的吹玻璃师傅。

不过,到底担心名不副实,欢喜并没有因此就全然信任他。

“…因为是要装水果罐头的,所以你们制作的瓶子还必须有盖子。”说到这里,欢喜顿了顿道:“鉴于水果罐头是要密封的,所以最好用木塞,木塞你们能做吗?不能做到的话我就只能另找合作商定制木塞了。”

至于后世那种罐头盖子,这时代还是不要想了。

闻言,公社里的干部连忙反应了过来,开口道:“放心放心,木塞这种东西我们这儿有人会弄,到时候都给你包圆了。”他们不是笨蛋,别看木塞似乎没什么赚头,但到了一定数量…

之后,欢喜又提到了运输的问题。

“运输费用我们这边会负责,到时候我们会和火车站洽谈好,然后你们再把货物送过去。不过质量问题…这是绝对不能疏忽的。所以这方面,我想要要求一个退货权利,一旦收到的货物不合格,我们就能够退货。”欢喜一脸不容拒绝道。

对方也有顾虑,“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也要担心你们无故退货。毕竟合不合格都在你们一念之间,对我们而言很不公平。”

欢喜对此早有准备,笑了笑道:“放心吧,具体的合格标准我会列出来,到时候什么都有规矩可循,这样才能够互惠互利,不伤和气。”

没想到她一个小姑娘却想得这么周全,这些干部都纷纷松了口气。

之后,欢喜又提出想要看一看张世明吹玻璃的技术。对此。公社干部自然是无有不从。

到了这会,张世明才算是反应过来,自己是真的走大运了。一想到自家的小闺女,他自然是干劲满满,哪怕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吹玻璃了,但他的水平却是一点都没降低,看得欢喜满意不已。

第111章 出事

“姐,你实在太有先见之明了,知道提前两天买火车票,要不然的话,咱可能真赶不上回去过年了。”刚进了车厢,宋爱国就忍不住一脸心有余悸道。

之前检票的时候,他可是听到不少人说没买到卧票,只能买坐票,甚至是站票。

要是赶不上过年,自家姐姐向来受宠肯定不会有什么,但他就倒霉了,阿娘虽然不会打他,但肯定会念到她耳朵生茧。

欢喜一脸不以为意,爱国这是没见过后世的春运,眼前的状况比起后世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她也没见过,但看过相关的新闻,光是那人头攒动的画面就已经让人心惊了。

另一边的宋家庄,宋二柱等人并不知道欢喜和宋爱国已经在火车上了,难免就有些担心。

宋林远皱着眉头道:“欢喜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回来过年,还是孩子呢,大过年的在外面不是让人心疼吗?”

一旁冯淑华已经在对宋三柱递眼刀子了,儿子不在一天,她心里就一天不安生。

底下几个孩子也都说着自己的悄悄话,时不时听到“姐姐”“哥哥”“阿姨”的词汇,显然,小家伙们也想欢喜和宋爱国了。

两家子常凑在一块吃饭,吃完饭自然也不会立即就散,难免要唠嗑两句。

结果正说着呢,却有人上门了。

“二柱,你快出来,延卿发疯了!”

听到这话的时候,甭管是宋二柱和宋三柱还是宋林远,都以为宋延卿是在认清兄弟们的真面目之后爆发了。

“怎么回事?”宋二柱开口问道。

宋飞龙喘着粗气道:“延卿喝醉了,正在发酒疯。”

听到这话,三人其实都有些失望,宋林远忍不住嘟囔道:“不就是发酒疯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不想宋飞龙却是面色大变道:“叔,你那是没看到那场景…”说着,他忍不住呲了呲牙,对着宋二柱道:“二柱,你赶紧去,要是你不去,我真怕会出人命。”

闻言,宋二柱虽然觉得对方有些夸大其词,但看他的神色,倒是没有拒绝。

宋林远和宋三柱觉得好奇,便也跟着去了。

“延卿哥人呢?”去的路上,宋二柱问道。

“就在村西头那条河边。”宋飞龙回答道。

那离这可不远,才这么想,就听到远远有说话声传来。

“快抓住他!”

“拦住他…”

“延卿你快住手!”

下一瞬,宋二柱等人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就见一人举着一块比脑袋还大的石头对着另一人的脑袋砸去,千钧一发之间,被砸的人一个趔趄跌坐了下去,那块大石头几乎是擦着他的后脑勺砸到了地上。

虽然黑夜里看不清人的脸,但一个村的,他们还是能够看出来那砸人的是宋延卿。

虽说在大家眼里,宋延卿一直有些…糊涂,但并不就是说他这人好脾气了,但怎么说…这人也不是会做出这种事的暴脾气啊。

直到亲自上手把宋延卿压住,宋二柱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喝醉酒的宋延卿力气实在是太大了,除了他旁人大概根本就压不住!

“延卿哥?”宋二柱小心翼翼喊道。

“嗯?”宋延卿转头看了过来,居然还能认出他来,瞪着眼睛道:“二柱啊。”

只是,旁的话却是一句都没有了,只一个劲儿地想要睁开宋二柱。越是挣不开,他越是生气,眼睛瞪得老大,看着还挺吓人的,宋二柱差点就松了手。

到了宋延卿家,是宋梦雅和宋梦林来开的门,看到眼前这状况,连忙上前来扶人,并对着大家道谢。

等回去的时候,宋二柱难免要问宋飞龙,“这怎么回事?延卿哥上哪儿喝的酒?”

要知道他们这会,难得能喝上两口就不错了,喝醉这种事,大家普遍没有那个条件。

“能有什么好事?”宋飞龙摇了摇头道:“还不是他家老二跟老四?延卿如今不是在公社的船上干活吗?好些船是要用柴油的,他们打上了主意,想要让延卿给偷弄一些回来拿出去卖。这不,才给延卿灌迷魂汤,哪知道延卿喝醉酒是这样一副德行?”

宋二柱倒抽了一口冷气,“他们居然打上了这种主意?!随即又一愣,“不过这种私密事,怎么会被你知道的?”

宋飞龙撇了撇嘴道:“延卿那人虽然糊涂,但他也不傻,怎么可能答应这种事?反而把两个兄弟骂了一通。他一生气说话声就大了,我们家在隔壁,自然听了个一清二楚。”

他叹了口气道:“别家的兄弟是同气连枝互帮互助的,就延卿,几个兄弟都是拖后腿的。他家老大就算了,反正梦玉后来也被送走了,至少不会拖累到他,老四就更别说了,那简直就是个吸血虫。还有老二,当初要不是他逞能,一个小学生去给人家写什么状纸,被当做现行反革命抓起来,自己扛不住要认下。延卿也不会让他闺女带那句‘脑袋掉下碗大的疤,自己作死也别连累儿女’的话,他能被革去团支部书记的职务?能被再教育?”

宋二柱听了不说话,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旁人再怎么着急也没用。

一行人回到家,原以为能够歇上一口气了,结果又遇上事了。

“你说啥?”冯淑华都懵了。

大晚上赶过来传消息的是她娘家的邻居,倒是个好脾气,回答道:“你爹爹和你大哥上大塘江捕鱼,大晚上也不知谁缺德在旁边吵架,动手期间把他们推进了江潮中,如今生死未卜,你阿娘和你大嫂都快哭死了,你二哥和小弟正在想办法救人,你快回去看看吧。”

冯淑华傻了,只知道一个劲儿地掉眼泪,却是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大塘江那地方,人掉进去了还指望能救上来?

好在宋三柱先回过神来,连忙跟对方道了谢,转头对着媳妇道:“别哭了,赶紧收拾点钱出来,我们上你娘家看看。”

冯淑华连忙点头,“对对对,我们马上就去。”

第112章 生气

欢喜和宋爱国并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事,因为火车到站的时候是晚上,他们出了火车站,就只能选择先在县城住一晚上。

“我们去大哥家,听说芳菲姐姐又怀孕,咱就不要去打扰她了。”欢喜开口道。

宋爱国自然没有意见。

宋保家和阮心爱如今住的是单位分配的房子,不过是两室一厅的格局,小两口住着倒也足够。

欢喜和宋爱国上门的时候,宋保家并不在家,倒是阮心爱正在给顺心喂饭。

——顺心是阮心爱去年年初为宋保家生的长子,是个文静内向的小家伙。

“欢喜爱国你们这是…”开门看到他们,阮心爱愣了下之后反应过来,开口道:“你们从T省回来了?怎么不写信说一声?”

“心爱姐姐。”欢喜和爱国连忙叫人。

阮心爱把他们让进屋,对着儿子喊道:“顺心,快喊姑姑跟叔叔。”

顺心听话地喊人。

欢喜把行李往地上一丢,上前二话不说就把顺心抱了起来,在手中颠了颠道:“咱们小顺心怎么一点都没有长肉?”

虽说不一起住,但欢喜经常去县城,因此小家伙对她并不陌生,闻言小声反驳道:“才没有,妈妈说我长高了。”

欢喜一脸怀疑,“真的?”

顺心连忙用力点头。

“这样啊,那咱们小顺心真棒!”欢喜开口夸道。

虽然内向,但顺心到底还是个孩子,闻言立刻便高兴了起来。

“你们还没吃饭吧,等着,我去给你们下碗面条。”说着,阮心爱就进了厨房。

比起几年前,阮心爱的厨艺已经有了飞跃的进步,将一大碗面条消灭光,欢喜喝了一口面汤,然后开口问道:“我大哥呢?”

闻言,宋爱国也看了过来。

阮心爱却皱着眉头道:“他这几天都很忙,说是公安局那边有什么案子需要他们配合,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回来吃饭了。”

欢喜闻言一怔,“那大哥要什么时候回来?”

“早的话八点就能回来,晚的话大概要到九十点,早上却是四五点就出门了。”阮心爱叹气道。

欢喜将最后一口面汤喝完,正要说话,突然注意到阮心爱微微凸起的腹部,顿时一惊,“心爱姐姐你又怀孕了!?”

阮心爱顿时脸红,摸了摸肚子抿嘴道:“已经有四个月了。”

欢喜皱眉,“心爱姐姐你这次没有害喜吧?”

要知道怀顺心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因为怀男孩的关系,还是阮心爱自己体质的缘故,总之害喜特别严重,吃什么吐什么,不吃东西也恶心想吐,把人给折腾得,愣是差点掉了胎。那会家里人在乡下每天都不安心,欢喜几乎每个礼拜天都要过来探望,然后做点手脚,尽量给阮心爱留一些用金手指变出来的食物。

后来,也不知是真的起效了还是怎的,阮心爱总算有惊无险地把顺心生了下来。

担心她月子不做好会留下病根,欢喜每天都在家做好饭,然后让小阿公带去县城。

好在效果也不差,生完孩子之后的阮心爱身体比以往好了许多。

“没有没有。”阮心爱也知道欢喜担心什么,连忙摇头道:“这次一点感觉都没有,胃口也好,平日里很有精神,一点也不觉得累。”

自己上次怀孕把家里闹了个人仰马翻,她心里是又愧疚又感激。

顿了顿,她微笑着道:“我感觉这次可能是个女孩。”

她本来就喜欢欢喜,在经历了怀孕生子之后,就更喜欢这个懂事体贴的小姑子了,因此非常渴望生一个和欢喜一样漂亮可爱又活泼的女儿。

欢喜松了口气。

另一边,冯淑华带着丈夫赶回娘家的时候,娘家却是一片人荒马乱,她阿娘温春娘向来不是个有主意的人,什么都听丈夫的,这会丈夫出事,却是六神无主,只知道哭。在她旁边的长媳方来娣也是悲痛欲绝,两个儿子被她一手一个拉着。

剩下两个儿媳妇蒋阿喜和韩小卉在一旁静默地待着,脸上也带着担忧,但悲伤却有限。

看到闺女女婿回来了,温春娘一下子有了主心骨,拉着冯淑华哭道:“淑华啊,你爹爹掉到大塘江里了,这可怎么办啊?”

冯淑华皱了皱眉,目光落到了被大嫂拉着的两个侄子身上,顿时脸色有些不好道:“大嫂,你拉着忠国和忠良干什么?如今大哥出事了,他们也不小了,怎么不出去帮忙?”

不是他说,两个侄子一个二十一岁一个十九岁,真不是躲在娘怀里的年纪了。

最关键的是…侄子自己窝囊也就罢了,她看着那两个侄子分明并不愿意待这儿。而且,比忠国忠良更小的忠军都不在,显然也是在外面忙着,却把两个大的留在家里做什么?

本来乡下地头,十五六岁的孩子基本就是当做成年人看待了。

方来娣闻言面露不满,“孩子他们的爹正出事,你这当姑姑的不知道心疼侄子,还想着差遣他们,这算是哪门子的道理?难道当寡妇还不够惨,还非得要让我两个儿子也出事?”

冯淑华顿时便被气到了,“大嫂!你说话注意一点,别一口一个寡妇的,我大哥还不一定死了呢!忠国和忠良作为大哥的儿子,这时候难道不该出一份力?”

方来娣知道自己不占理,但她今天就不跟人讲道理了,死死抓着儿子的手道:“我不管,反正我儿子不去大塘江,那儿太危险了。”

别说冯淑华,便是蒋阿喜和韩小卉听了这话都有些生气,要知道这会他们丈夫儿子可都在大塘江找公爹和大伯,结果方来娣却拦着自家儿子不让去,这算是怎么回事?

冯忠国和冯忠良都尴尬极了,但自家阿娘是铁了心不肯放手,他们只能对着自家姑姑歉意地笑笑,却是拿自家阿娘没办法。

冯淑华便是有再多的气,看在两个侄子的份上也只能忍住,回头对着丈夫道:“三柱你去大塘江看看,自己小心一点。”

宋三柱点了点头,二话不说就走了,连点推脱都没有。

第113章 警惕

要说大塘江危险也不能说错,没见冯家老爹和老大掉进去了吗,但是…人吃饭还会有噎死的危险,走路会有摔死的危险,连睡觉都有睡死的危险。

便不是大塘江,随便哪条河掉进去都有淹死的可能,人洗脸还可能淹死呢,总不能就不洗脸吧?

因此,冯淑华再担心自家男人,也不会像方来娣那样拦着他不让他去大塘江。

等坐下后,冯淑华对着蒋阿喜和韩小卉道:“二嫂弟妹,你们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情况。”自家大嫂就不说了,她阿娘也不是个拎得清的。

韩小卉是个快人快语的,闻言也没有推让,率先开口道:“大塘江每年这个时候江潮都很大,这个时候鱼也最好捉,不用下网鱼自个儿就跳到岸上了,但每年这个时候观潮的人也多,非常危险。往年家里便是再眼馋那些唾手可得的鱼,也不过抓上两条拿回家解解馋,绝不会起旁的心思。这次却是…”

她瞥了方来娣一眼,不顾她要阻拦的神色道:“大嫂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把家里的粮食‘借’了一百斤回娘家。公爹不想过不好这个年,又担心到下次双抢前粮食就吃光,所以才冒险带着家里的男人去捕鱼,想要贴补一下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