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凉永乐帝的胞弟,金尊玉贵的睿亲王,也是大凉的少帅,驱使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墨羽军。

“好久不见,傅家小儿。”谢景行与他打招呼。

谁都知道大凉永乐帝的胞弟最是风光,替他征战天下,又最是磊落豪爽,这么一个英雄人物,原先却是临安侯府的世子。

楣夫人紧紧盯着那男子。

她极怕,再如何稳握胜券,生死攸关的时候,都会失了分寸。可是她自来都是凭借着男人一步一步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个关头,却是什么招数都已经没用了。她责怪傅修宜没有本事,好好地王朝也会覆没,再看城下男人俊美绝伦,自有贵气天成,不由自主的便盯着他,目光里都是盈盈动人。

谢景行皱眉,问季羽书:“沈妙就是输给了这个女人?”

季羽书道:“不错。”又补充道:“瞧着也是一般姿色的模样,真是不知这明齐皇帝的眼睛是不是长偏了。”

他们二人的声音未曾掩饰,大凉军队便发出一阵哄笑,楣夫人也是恨得脸颊通红。傅修宜也心中恼怒,他看着谢景行,沉声道:“想杀就杀,何必废话!”

“到现在还充什么大丈夫。”季羽书不屑道:“三哥,这明齐皇帝急着想死哪。”

谢景行懒洋洋一笑,道:“本王本不想杀你,懒得亲自动手。不过本王欠你小皇后一个心愿,恰好这结局也是你多年前替本王准备的结局,所以于公于私,都要原物奉还。”

他摊开手,高阳将长弓送上,递上银箭。谢景行手搭弓箭,只听“咻”的一声!

城楼之上的楣夫人中箭!

那箭却不是当胸的,恰好避开了要害,血不停地流了出来,看着令人触目惊心。楣夫人痛的几欲晕眩,傅修宜本来尚且算作是沉着的脸色也变了两变!

世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

谢景行微微一笑,再摊手,高阳再送上两支银箭。

他将两只箭一同搭在长弓之上,然后,吹了声口哨。

但见那大凉数万大军,齐齐拉弓,搭箭对准城楼二人!

风吹得高台之上旗帜猎猎作响,仿佛厉鬼哭号。而最后一丝黑云散去,却是金阳遍地,炙烤热烈大地。

男子紫衣随风微微拂动,笑意冷冽,眉目间却似有少年般的顽劣。他站在城楼之下,望着目有惶惶之意二人,朗声而笑。

“对不住皇帝小儿,承蒙一位姑娘托付,取你狗命!”

“放!”

数万只箭矢凶猛的朝楼台二人扑将而去,仿佛厉兽出闸,几乎要将天地遮蔽。连金阳都不能泄露出一丝,汹汹然将二人吞噬!

什么都瞧不见的。

皇宫之中,那青衫男子已然伏倒桌前,似是睡去了。

脚边,一盏灯笼倾斜,里头的蜡烛倒了下来,不过半刻,烧的布帘都生出火光,火光慢慢蔓延开去,烧过了重华宫,烧过了金銮殿,直烧的整座皇宫都被烈焰包围,赤色一片。

“咦,三哥,皇宫走水了。”季羽书眺望着远处,惊道:“派人去救火?”

“不必了。”谢景行拦住他。

“这明齐皇宫不干净,烧了也痛快。”他挑眉:“白日焰火,我总算也没有失约。”

“那是什么意思?”季羽书不懂。

谢景行望着天空中被火光染红的一角,眼中却是浮现起清亮亮的月色里,那孤独饮酒的身影来。

“这皇朝负了你,本王就替你覆了这皇朝。”他低声道:“这大概就是你的心愿了吧。”

却没有注意到,那一直牢牢系在他腕间的,跟随了几年都没有脱落的红绳却突然断开,飘落至地上的余火之中,化为灰烬。

也无人听到,灰烬之中,女子长长的叹息。

原来这就是劫,原来这就是缘。

你眼睛看到的,可能不是真的。耳朵听到的,可能也不是真的。前后两世,他站在遥远的巅峰漫不经心微笑,也只有靠近身前,才能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玩世不恭却最真诚,满腹算计却讲义气。可以因一杯温酒策千军,也能为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驱马楼头,道一声对不住皇帝小儿,承蒙一位姑娘托付,取你狗命。他活的最沉重也最潇洒,最黑暗也最真实。从卑劣里生出来无限的赤诚,睥睨人世,冷眼相争,最后不紧不慢的执棋反袖,把那一点点的光芒都握在掌心。

这是她的问,她的问,却只有他能解。

“下雨了。”高阳收起扇子:“夏日天真奇怪。”

谢景行扬唇一笑:“进城。”

“作甚?”

“覆皇权。”?

第二百一十五章 醒来

沈妙做了一个冗长的梦。

那个梦好似很长很长,长过一生。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自己从牙牙学语的婴孩变成蹦蹦跳跳的小姑娘,从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变成窈窕青葱的少女,再到妙龄妇人,再到宫中高不可攀的六宫之主,最后到冷宫中的废后,化为那熊熊大火之中的一抹灰烬。

她看着自己爱上了傅修宜,求着沈信将自己嫁给傅修宜,她坐在一边拼命试图阻止自己这个愚蠢的行为,可是却是徒劳的。没有人能听到她的话,于是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切再次发生。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当年做的那些事情,究竟有多愚蠢。沈妙这下子算是明白了。最可怕的是要再次体验一回当初那些撕心裂肺的痛苦。她的少女时代在嫁给傅修宜之后就结束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哪怕是被人称为愚笨蠢糯,到底都是自由而愉快的。而当她称为定王妃的时候,就被迫的卷入了这些勾心斗角之中。

连她的一双儿女都没有躲过。

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沈家大房在逐渐的式微。曾经的繁盛像是春日里开到极致的花,春日一过,夏日一往,待到秋风起的时候,纷纷扬扬凋谢,越发显得清冷寒碜。

在那黑暗的,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的一生里,却也有一些事情是被她忽略掉的。那些东西像是沉沉夜色里的星星,被其他东西掩盖了,变得不真切,偶然发现,明亮如昔。又像是在自家院子里无意中闯入的烟火余烬,带着一点鲜亮的色彩,让那枯燥的,冷淡的夜也变得生香。

她看到了谢景行。

不是那个顽劣的少年,不是那个战死沙场的英杰,他骄傲张扬如在后世一般狂妄,骑着高马,带着长弓,谈笑之间,将一个皇朝颠覆。他在清亮亮的月色里喝过她赠的践行酒,就在黑云沉沉的破城日还她一个穷尽一生都恨不能完成的心愿。

他们在白日里看过一场焰火,就算没有失掉过去那个新年夜的约定。分明是萍水相逢的关系,却又成为她生命里最不可或缺的人。

因他而了却了心愿,因他而得以重生。

只是那一世的缘分实在太短暂了,那么美好的、教人心中期待的缘分,因为命运的捉弄而被迫中止。令人惋惜,所以才有了这一世的机会,那那短暂的缘分得以延续。

所有未出口的疑问似乎都不必出口了,很多事情在那一刻都烟消云散,包括疑问,包括解答。

过去的法缘铸就未来的结果。

沈妙慢慢睁开了眼睛。

目光所及,是雨过天晴色的帐子,帐子的一角挂着精致的香囊,大约是为了冲淡苦涩的药味。香气和药味混在一起,越发的显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味道来。

沈妙抬眼看向身侧。

年轻男人伏倒在床头,一只手还紧紧握着她的手。他闭着眼,下巴生出青青的胡茬,并不如何明显,却与素日里养尊处优的模样区别开来。

他的手骨节分明,修长而温暖,恰好将她的手完全的罩在其中。沈妙只轻轻动了动,谢景行就醒了过来。

瞧见她睁着眼睛,谢景行竟是愣了一下,似乎还未反应过来。顿了顿,才忽而道:“你醒了!”

沈妙点了点头。

“有没有觉得什么不好?”谢景行追问:“让高阳进来给你看看?”

他平常都是一副懒懒淡淡,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的模样,这一会儿却是难得的显出焦急。沈妙道:“不必了。我很好。”又问:“裴先生怎么样?”

谢景行的脸顿时就黑了。

沈妙瞧见他脸色一变,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倒是不知如何解释,裴琅可恶么?自然是可恶的,前生取了她的指尖血给楣夫人,虽然不晓得楣夫人那“改换命格”究竟是不是真的,总也有些助纣为虐的心思在里面,而那一句对傅修宜说的“斩草除根”更是间接导致了傅明的下场。

沈妙对裴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她自己尚且可以不顾,可是事关傅明,总让她无法原谅裴琅。可是裴琅最后却是用性命换来了她一个重来的机会。

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人无法做到纯粹的感激或者纯粹的痛恨一个人,那么能做的便只有划清关系了。沈妙不想和裴琅再扯上“亏欠”和“被亏欠”的关系,前生事前生已了,这一生却是再也不想欠裴琅什么,也不像被裴琅亏欠。她记得很清楚,那孩子模样的刺客扑将过来的时候,是裴琅替她挡了最重的一刀。如果裴琅因为她而死了,那这两生的牵扯,便真的是怎么也摘不干净了。

不过瞧着谢景行这神情,沈妙也晓得他是误会了。谢景行因为这些事情生起气来的时候,沈妙莫名的觉得十分肖似罗隋养在罗家军里的那只小狼犬。

她赶忙给这只小狼犬顺着毛捋一捋,道:“他救了我的命,总归是救命恩人,无亲无故的,被旁人这样舍命相救,这份恩情可不能顺着承接。”

谢景行这才面色稍缓,道:“高阳看过了,昨夜里醒了一回,倒是命大。”又看了沈妙一眼:“倒是你怎么都不醒,再不醒,我就打算砍了那道士的脑袋。”

“道士?”沈妙怔住:“你说的可是赤焰道长?”

“什么道长不道长。”谢景行鄙夷:“不过是个赚人银钱的江湖骗子罢了。”那所谓的“赤焰道长”今儿一早就告辞了睿亲王府,临走时还拿了厅中那尊上好的古玩花瓶,说是就当是谢礼。到也不知道一个道士整日谋金算银的,是哪门子的高人了。

沈妙听完谢景行说那道士搬了个花瓶走了,心中却是有些疑惑。那长长的梦里解了她不少疑惑,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沈妙就是觉得,那梦里发生的一切就是前生完整地故事了。

那道士的确是她曾在从秦国回明齐的路上遇着的,以为是个逃荒出来的难民,化妆成道士也是为了讨口饭吃,她到底也是沈信教出来的女儿,心中总是有几分宽厚的,拿给对方一碗水喝,却没想到会牵扯出这么多的事情。

若是她前生真的听信了那道士的话,没有踏上回定京的路,大约也就没有后来的那些惨事了吧。可是若是重来一次,明知道那是一条有去无回的黄泉路,她也还是不会有别的选择,因为她的一双儿女都在那深宫之中。

但是那道士到底是全了一段缘分。

沈妙记得很清楚。

在梦里,她的尸身被傅修宜命人点起的大火给烧成了灰烬,什么都没留下。然而那怨气却极重,怎么都不肯消散。楣夫人命了人来做法,她不成厉鬼,又无法投胎往生,灵魂禁锢在宫墙之中,整日游离打转,也是一日比一日虚弱。

她所留下来的所有遗物都被烧毁了,若不是谢景行手上的那根红绳,只怕她早已消散与天地之中。

那红绳能让她免受一些苦恼,那些无法往生的日子,沈妙的幽魂栖息于谢景行腕间的红绳里,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直到城破的那一日。

她看见傅盛死于自己人之手,她看见楣夫人和傅修宜被人五花大绑与城楼之上,看着他们二人被万箭穿心而死,看着她恨了一生的重重宫阙从里面透出无数火光,夷为平地化为灰烬,心中未了的愿望,不愿散去的灵魂终于在那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安宁。

红绳断了,她能放下了。于是时光倏尔倒转,裴琅以性命为代价,她重获新生。

谢景行见沈妙不说话,皱眉问:“你怎么了?”

沈妙回过神来,看着他不说话。

她有些激动的,她就说前生和谢景行毫无交集,怎么今生阴差阳错的绑在一起,扯也扯不开。原来是前生就有了牵扯。当初谢景行欠她一个心愿,不过是一句玩笑之言,没想到他信守承诺,却是亲手了解了傅修宜二人,替她报了仇。

她轻声问:“谢景行,你有什么心愿么?”

谢景行瞥她一眼:“怎么?你要替我完成?”

“我可以送你一个心愿。”她认真道:“但凡我能完成,我一定竭尽全力。”

她的神情太过郑重,惹得谢景行都微微侧目,不过片刻,他就扬唇,似笑非笑道:“好啊。”又凑近沈妙耳边,低声道:“我的心愿…你一定可以做到。”

沈妙问:“是什么?”

“给我生个孩子吧。”他云淡风轻的开口。

沈妙定定的看了他一会儿,谢景行摸了摸鼻子,正要开口,就听见沈妙答:“好啊。”

谢景行一怔。

沈妙盯着他,她的唇角微微含着些笑意,和往日的不同,不是那种要端着,有些矜持的笑,而是发自肺腑的,仿佛是真的感到愉悦的开怀。甚至还有几分温柔。

谢景行下意识的伸手探她的额头,道:“你果然病还未好。”

沈妙拨开他的手,道“谢景行,我生日的那一日,你吓坏了吧。”

谢景行松开手,见她神情平静,并未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稍稍放心,顺着她的话反问:“你以为?我还以为…。”他没有说下去。即使到现在回忆起那个场景,谢景行都忍不住觉得后怕。沈妙躺在血泊之中,毫无知觉的模样,仿佛就要再也醒不过来,他的心也一同被攫住了,似乎带着谢家军第一次上北疆战场,哪怕被人暗算,自己生死未明的时候都没有眼下来的惶恐。

他也有惧怕的东西,也有害怕失去的人,也有软肋。而这三样恰好都是相同的,就是眼前这个人。

“我来赔罪吧。”沈妙道:“你的生辰是不是已经过去很久了,今日就当给你补上如何?”

谢景行莫名其妙的看着她,道:“心领了。你身子没好,别折腾了。”

“本就是皮肉伤而已。”沈妙却主动道:“我们出去吧。”

她今日醒来后实在有些反常,一来是沈妙并非贪玩的人,二来她显得比之前要亲切了许多,她从前的性子就是有些端着的,虽然不知道为何总是习惯性的端着架子,但沈妙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否则也就不会和谢景行冷战那么久了。这么主动地近乎讨好,却是让谢景行意外的很。

他眯起眼睛,问:“你是不是背地里做对不起我的事了?”

“嗯。”沈妙认真点头。

“和裴琅有关?”谢景行冷了脸色。

沈妙深深吸了一口气,她觉得谢景行这德行真不能惯着,想的都偏到哪里去了!便又恢复了素日的神情,问:“你去还是不去?”

她这喜怒莫辨的,谢景行还未开口,就听得身后传来声音道:“去吧。”

高阳走了进来,看了看沈妙道:“听闻你醒了,就过来瞧瞧。本来那伤也就是皮肉伤,根本未及里头,没什么事儿。”又对谢景行道:“你也出去活动活动筋骨,这些日子守在屋里,都没出门晒过太阳。天气不错,回来的别太晚就行。”

又提起屋里的医箱走了。

谢景行和沈妙二人面对面沉默,半刻,谢景行一笑:“你想去玩什么?”

“自打来了陇邺还没有出去逛逛。”沈妙道:“对陇邺也不太熟悉,你与我就随意走走,与我说说这里的事情。”沈妙忽而又想起了什么,道:“对了,那一日我在碧霄楼外头的亭子里,还让八角去买了许多烟花,大约都还在,将那个也一并拿上。”

“大白天的看什么烟火?”谢景行盯着她:“你的脑子也伤到了?”

沈妙反问:“白日里的烟火你见过没有?”

谢景行道:“谁傻谁见过。”

“我见过。”沈妙答道。

谢景行疑惑的盯着她。

“夜里的烟火好看,白日里的未必逊色。你没看过,我就带你去看。”沈妙微微一笑,就要下床来。可是她这几日都在床上躺着,腿脚酸得很,这么一下来,却是疼的倒抽一口凉气。

谢景行见状,便是笑眯眯的站起来,抱胸看好戏一般的看着她:“要我帮你吗?”

“你会吗?”沈妙见他神情就知道没安好心。

谢景行道:“你求我,我就帮你。”他俯身,仿佛要仔细听清楚沈妙对他服个软说话一般。

沈妙觉得谢景行这性子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了,分明强势的有些霸道,少年时期就有着成年人难以企及的心机和算计。可是眼下却又像是喜欢恶作剧的少年,乐此不疲的捉弄旁人。

她盯着谢景行英气美貌的侧脸,忽而心中一动,倒也干脆,“啪”的一下亲了谢景行的脸颊。

谢景行愣住,沈妙移开目光,看向床头挂着的香囊。

“沈妙,”谢景行皱眉看她:“你病得不轻,得再让高阳来看看。”作势抬脚要走,沈妙一急,喝住他:“谢景行!”

他脚步一顿,再转过头来,却是换了一副促狭的神情,沈妙知道自己上当,心中后悔,却见谢景行放声大笑,突然走上前打横将她一把抱起,沈妙下意识的勾住他的脖子。

谢景行就这么抱着她出门,惹得睿亲王府的下人纷纷朝着他们二人看来。沈妙前世今生都没被这么放肆的与男子亲近过。不管是在定王府还是在后宫,都要端着皇后的架子,不过便是楣夫人,似乎也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傅修宜抱起来过吧。若真是那样,那昏君和红颜祸水两个名头铁定是跑不了的。

难道她前生是个端庄淑仪的皇后,这辈子就要顶着一个红颜祸水的名头吗?谢景行倒是挺像昏君的。沈妙胡思乱想着,目光扫过那些掩嘴偷笑的下人们,心中恼火,拧了一把谢景行,道:“你做什么,快放我下来!”

“啧,知道害羞了?”谢景行挑眉,语气恶劣的直让人想将他揍上一顿,他道:“刚刚不知道是谁在白日宣淫要侮辱我清白的…。”

连侮辱清白这种字眼都用上了。沈妙真是唯有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却见迎面走来罗潭。罗潭大约也没想到竟会撞见这么一副画面,饶是她平日里心大,到底还是个姑娘家,登时反倒有些不自在。沈妙让谢景行放她下来,罗潭有点目光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对,沈妙问她:“这些日子也辛苦你了。”

“不辛苦不辛苦。”罗潭连连摆手,看着谢景行在一边又有点怕。当时她一心想着为沈妙出气,对着谢景行发了一通火,后来却是有些后悔了。对方位高权重,还是大凉的睿亲王,若是因此迁怒沈妙,那她罪过可就大了。不过眼下看着沈妙和谢景行这般亲密的模样,看来是没有吵架的,心中不由得有些欣慰。

“哦,对了。”罗潭突然想起了什么,从袖中摸出个东西来,放到沈妙手上,道:“这是赤焰道长临走之前交给我的,让我转交给你,说是送给你的临别里屋。”

那是一个小小的木盒子,上头雕刻着着一只鸡和一条蛇,罗潭道:“倒也不知道为何要画个鸡和蛇了。”

沈妙:“…”她说:“这是龙与凤。”

赤焰道长的雕工实在是不敢恭维,若非沈妙了解,只怕真的看不出来这是龙与凤了。罗潭噎了一噎,沈妙将那木盒子打开,便从里面拎出两条红绳子来。

“这…”罗潭道:“这就是两条红绳子嘛,有什么特别的,偏还说的古古怪怪,还以为是什么贵重东西。还不如送棵药草来的爽快,这道士真是吝啬,分明有着一山谷的药材,却要送这个…”

沈妙却盯着那绳子,眸光微微晃动。

她前生曾在道士那里得到过一根绳子,那绳子陪伴她数载,后来辗转又到了谢景行手中。她的芳魂曾在红绳之中栖息,也是连接着她前生与谢景行那一段缘法的介质。

突然就觉得这红绳也有些亲切起来。

她伸出手,将红绳绑在自己手上,罗潭看着她动作,惊道:“你…小表妹,你该不会要戴着这个?”

沈妙满意的看着自己手上的红绳,又挑起另一个,对谢景行道:“伸手。”

谢景行道:“我不戴。”

“伸手。”沈妙重复。

谢景行不可置信的看着她:“我是男人。”

“这个可以保平安的。”沈妙随口胡诌:“你与我一起戴了这个,倘若你有危险,我就能知道,我有危险,你也能感觉。”

罗潭站在一边,弱弱问道:“真的…有这么神么?”

沈妙才不管神不神,她觉得赤焰道长很有本事,送的东西也应当很珍贵,便是真的如罗潭说的,这就只是两根普通的绳子,这东西与她,也有深刻的意义。比那些金银更有值得纪念的地方。

谢景行闻言,却是没有再拒绝了,虽然还是满眼嫌弃,却仍旧任由沈妙将那红绳戴在他手上,末了,还与他牢牢实实的打了个结。

罗潭看的直龇牙,谢景行一个堂堂男子汉,优雅贵气的睿亲王,手上却是戴着这么个玩意儿,实在算不得画面有多美好。女子气便罢了,最重要的是这红绳瞧着也不甚贵重,和他二人锦衣华服实在是相形见绌,格格不入。

沈妙道:“好了。”

谢景行飞快缩回手,不动声色的将袖子往里头挪了挪,试图挡住那显眼的红色。

罗潭道:“好啦,东西已经送过来了,看你们好像也有事的模样,我就不打扰了,先走一步。”又冲沈妙眨了眨眼,拖长声音道:“小表妹这样好——我就放心啦!”一溜烟儿跑了。

沈妙:“…”

谢景行道:“走,看烟火去!”

睿亲王府的下人们:“…”

从阳小声问铁衣:“分明生病的是夫人,怎么主子好似脑子有毛病了一般。青天白日的,看什么烟火啊?”

铁衣面无表情的把扫帚递给他:“扫地!”

未央宫中,显德皇后正倚在榻上看书。她看的悠闲,一边听着手下的宫女说话,罢了,将手中的书卷放下,面上含了些欣慰,道:“没事就好了。这些日子总生事端,本宫都打算去烧香祈福了。”

沈妙遇刺的事情,瞒着外人,却没有瞒着永乐帝和显德皇后。连高阳都没有办法,宫里的太医就更是束手无策了。说起来这些日子也真是奇了,睿亲王府接二连三的出事,先是谢景行,谢景行才刚刚躲过一劫,偏又到了沈妙头上。好在如今沈妙也醒了,总是让人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显德皇后放下书,就再也没了看书的心情,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站定。昨夜下过一场雨,今日便又是好天气,哪里还有昨夜里狂风大作的半点痕迹,除了窗户边的那株李子树,枝枝叶叶被风雨吹打落了一地。

她自语道:“陇邺也是不太平啊。”

山雨欲来风满楼,睿亲王府这样的铜墙铁壁,自谢景行回大凉来已经出了两次事了,这本就是一种信号。或许是警告,或许是反击?

因为永乐帝已经开始对卢家出手了。

陶姑姑是显德皇后身边的女官,自显德皇后被立为皇后之后,就一直跟在其身边,这么多年,是显德皇后最忠心的心腹。

陶姑姑道:“今儿个静妃去御书房找陛下了,去的时候满眼都是眼泪,出来的时候似乎也十分不好。静华宫的宫女们说,回去后,静妃娘娘责罚了好几个下人,还摔了许多东西,似乎心情极为不好的模样。”

显德皇后微微一笑:“卢家吃了亏,又想要试探陛下的态度,自然会从静妃这里下手。前几日卢夫人不还进宫见静妃了么?”

“皇上似乎对静妃娘娘也不再耐心。”陶姑姑道:“静妃娘娘这几日对着您也收敛了许多。若是皇上真的对卢家下手,静妃这一头,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