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呐,还是应该有个信念和目标的。他读书这么些年,也不是为了去经商的。最最重要的是,他在经商这方面,也没太高的天赋啊,就说那茶馆吧,能赚钱还不得亏了大哥大嫂给出的主意?不得亏了那茶馆的位置很方便?不得亏了他带过去的读书人多吗?

可若是没有侯府三老爷的身份,他凭什么拿到那茶馆?没有侯府三老爷的身份,那些读书人凭什么会给他一个面子?

但是侯府三老爷的身份,他又能用多久?没了老太太,这侯府,大约早晚是要分家的。

二老爷也点头:“大哥还是留在京城比较好,咱们总得有人知道京城里的各种消息,我和老三都是蠢笨的,朝堂上若是有了什么信息我们打探不到,日后岂不是对侯府很不利?”

兄弟俩都劝着楚侯爷,说句冷血点儿的,过世的人已经过世了,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往前走的。老太太过世,兄弟三个当然都是很伤心难过的,可老太太毕竟那么大年纪了,又常年卧病,本身,兄弟三个就不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为长辈守孝当然是要诚心,可在守孝之外,养家糊口也是责任。

“要不然,咱们都扶灵回乡,等过了热孝,大哥再和大嫂一起回来?”二老爷瞧着楚侯爷不是很愿意的样子,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过了热孝,咱们也是能偶尔出门了。”

等过了周年祭,也就可以随便出门了。

“再者,阿瑜的婚事也耽误不得,现下咱们守孝,若是不在京城,万一要错过好人家了呢?”三老爷也跟着劝道,闺女明年正该及笄呢,这丧事一耽误,总不能不说亲吧?

否则等出了孝…虽说孙子辈的是一年多,但到底十五六了,再说亲就有点儿着急了。

三老爷自己认识的人不多,再加上楚玥的婚事也是乔柔帮忙看下的,就打算将楚瑜的婚事,也交给了乔柔。

这点儿乔柔倒是不会推辞的,毕竟是一家子,楚玥和楚瑜嫁得好了,将来对侯府也是多有帮助的。她连个三房亲戚家的女孩子都能照顾到,现下自家亲侄女儿,怎么可能会慢待了?

“还有孩子们的功课,也耽误不得。”二老爷继续说道,乡下的先生,哪儿有京城的好啊?他们若是都回去守孝,孩子们也肯定要带着的,到时候耽误了功课怎么办?

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楚侯爷就有些动摇了。二老爷和三老爷对视了一眼,就赶紧加大筹码:“再者,小侄子年纪小,也经不住奔波劳累,可一直丢在京城,大哥和大嫂就能放心吗?”

这点儿确实是个问题,这年头,小孩子能站住的,可不多。他这好不容易得了两个儿子,小儿子不到三岁,还真是不好跟着到处跑,但又不能长时间和父母分离。

家仆照顾的再精心,有父母照看的好吗?

“那行,那就咱们一起扶灵回乡,热孝之后,我和你们大嫂再回来。”楚侯爷拍板决定,说完这第一个话题,再开启第二个:“老二的差事,现在是落到了谁手里?”

临走之前,还得先将官场上的事情给安排明白了。

“李家那边,最近可有来往?二弟妹那边,你还是要上心些,不要 因为二弟妹只是个女子,就放任不管,这古往今来,坏事儿的都是从内宅开始的。”

“老三的差事,现下是没人出头接手,你也不用着急,我瞧着皇上是有大志向的,你这三年,多找一些那地方的资料书籍,多看看,上点儿心,等回头,吏部考核,我给你找找人。乔家那边,乔老爷子的身体瞧着还硬朗的很,日后总有依靠乔家的时候的。”

三家姻亲,现在也就乔家能靠的上了。哦,到时候要是刘家姑娘笼络住了程大少,那就多了一门靠得住的姻亲了。

但愿三年时间,足够程大少成长的。

“所以临行之前,你们都要写好帖子,该道别的道别。”他们有孝在身,自是不好上门去拜访的。

二老爷两个都应了下来,既然是要回乡下住三年,这要收拾的行李可就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了。楚侯爷又说了些别的事情,也不耽误他们两个时间,就摆摆手让人回去了。

回头将兄弟三个商量好的决定和乔柔说了一下,乔柔也是赞同热孝之后就回来的,她毕竟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常年住乡下是肯定会不习惯的。守孝这种事情,心意在就行,没必要非得要拘在哪个地方。

“公婆是不是要合葬?”乔柔问起了别的事儿,楚侯爷点头:“是该合葬,回去了该请阴阳先生的。这些事情,你不用劳神,你只安排好几个孩子就行了。”

既然楚侯爷有安排,那乔柔就当真不去费神了。

又收拾行李又安排车马,真等扶灵回乡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本来楚侯爷是要将小儿子给留下来的,毕竟年纪小,但乔柔觉得她儿子身子骨还行,再加上整个侯府的贤子孝孙都回去,他若是不回,日后怕是也是一桩官司,索性也就带了去。

热孝之后,楚侯爷带着乔柔重新回京。因着要守孝,楚家索性关门闭户,只楚侯爷夫妻俩,带着一群孩子自在府里过悠闲日子。

但说悠闲吧,也悠闲不到哪儿去。这朝堂上的事情,楚侯爷还是时时让人打听的。

头一年,皇上守孝满一年。天子守孝本就和民间不同,本来朝臣们也是不赞成皇上守孝一年的,但皇上坚持,那就没办法了,现在既然一年时间到了,那提醒皇上的折子就跟雪花片一样。

一个是提醒皇上册封后宫,程侧妃这贵妃的名头喊了多久了,再不给个名册,那就有点儿太说不过去了,毕竟那是生了皇长子的。

第二就是选秀的事儿了。先皇在的时候,为了生孩子,宫里光是嫔以上的,就有十多个。先皇再往上,那后宫更是人数众多。到了现在皇上,满打满算,加上皇后,总共四个,实在是太少了点儿。

虽有了皇长子,但皇长子才两岁,不到那七八岁,谁也不敢保证说这孩子就是站住了。为了保险,那当然是皇上生越多的孩子越好的。

再者,后宫女子多了,别的家族也才能受益啊。指不定将来的天子,会出在谁家女孩儿的肚子里呢。

却没想到这些折子虽然到了皇上面前,皇上却是很不当回事儿,直接将选秀这一类的折子给挑出来扔一边去了,连看都没看,倒是册封后宫的折子被留下来了。

一来二去,大家就都知道皇上的态度了。

于是,程侧妃的贵妃位置,这次是当真坐稳了,金册下来了,礼仪走了一遍,金冠也给发下来了。接下来的是李庶妃,直接被册封为淑妃。剩下一个庶妃,因为没有孕育子嗣,只得了个嫔位。

皇上并不愿意选秀,朝堂上争吵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安静下来了。没办法啊,皇上不要他们总不能将闺女带到宫女扔下就完事儿吧?也不能将皇上打晕了去成就好事儿吧?找皇后也没办法啊,皇后一向是听皇上的,怎么可能会就这种事情和皇上作对?

找贵妃就更不行了,贵妃有儿子。只她一个人有儿子,所以现在,她是万不能和朝臣们走的太近的。

当年也就是为了一个程大少,否则,就是侯府,贵妃娘娘都是不愿意多接近的。自打刘姑娘进门之后,楚家守孝,贵妃娘娘可不就再也不召见乔柔了吗?

大家都不是蠢笨之人,各有各的立场。所以没办法的情况下,那些想送闺女进宫的,也就只能是消停下来了。

三年守孝,转眼就过去了。

这三年的孝期一满,首先侯府要办的,就是楚玥的婚事。楚玥已经是十七岁了,这个年纪正好嫁人。侯府呢,也正好借着这喜事儿,重新和京城众人招呼一声——楚家的人除孝了,不管是官场上还是亲朋好友,该往来的都该走动起来了。

“三弟的差事,还是原先的那件儿。”等楚玥的婚事办好,楚侯爷就领着两个弟弟去吏部销了假,顺便走动了几日,先将二老爷和三老爷的差事给落实好了。

二老爷的差事则是换了个,他之前在那穷苦之地干了一年左右,也算是稍微出了点儿效果。贫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他这边一守孝,就另外有人盯上了那地方,现下,那地方已经是别人的政绩了。所以,二老爷是只能换一个差事的。

三老爷是外放,二老爷则是留在了京城。

至于楚侯爷,一时之间,并没有什么地方能安置。一开始呢,他就是个兵部最大的官儿了,现在回来了,总不好再将官职降低一些吧?但那位置又十分紧要,楚侯爷一守孝,这地方就已经是别人的了,他现在回来,别人也不可能给他腾地方。

但新的官职吧,再高点儿的,暂时也还没有。

幸好楚侯爷向来能干,又得皇上圣心,再加上乔老爷子还在朝堂上,所以没几日,皇上也就想起来楚侯爷这人了。过了几日,也就是七月底,还特意将楚侯爷给叫到宫里说话去了。

楚侯爷回府之后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对,乔柔一边翻看手里的册子,一边疑惑:“侯爷这是怎么了?瞧着有些不高兴?可是在宫里受委屈了?还是说,起复的事情不顺利?”

顿了顿,乔柔又说道:“就是起复的事情不顺利也无妨,阿阳年纪不小了,今年秋闱,指不定能中,到时候,你多费些心思。”楚阳也有十五岁了,本来成绩是只一般般的,但这两年闭门念书,倒是有不少长进。

乔柔的意思就是先去试试,能中就好,不能中也没关系,反正他年纪小。就是中了,接下来三年也是不能参加春闱的。毕竟年幼,秀才和举人要念的书可是大不相同的。

楚侯爷略停顿了片刻才问道:“你以前曾说过,若是有机会,也想和明心真人一样,出门到处走走的,现下这话,可还算数?”

这话题说的就有点儿意思了,乔柔放下手里的册子,转头看楚侯爷,神色带了几分认真:“自然是算数的,侯爷这话,莫非是有了这样的机会?”

“是,皇上今儿叫我进宫,是为了一件事儿。我之前曾和你说过,皇上有意开海禁。”实际上海禁就是开的,民间船队想出海也可以,但并无正规海军护送之类的。

皇上的意思,就是正式将这海上贸易给纳入到税收里来。正式的将这海上的事儿,当成正经事儿。那这第一件儿,就是训练海军,建立官方海岸口了。

但这些事儿都不是简单事儿,训练海军三五年才有可能出效果。建立海岸口,那更是和民间商人争夺利益,天高皇帝远的,若是各地豪强做些什么,你官方的海岸口建立的再好,没有船队靠岸,照样是白搭了。

再者,还有这海上的贸易,也该整理出相关的政策了,要怎么做交易,在哪儿做交易,若是这交易影响到两国之间的邦交又要如何,做好了交易之后纳税多少,这些全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皇上的意思就是让楚侯爷到广东这一代,仔细的调查一番,然后拿出合理的方案来。皇上给了楚侯爷三年时间,三年之内,若是楚侯爷能做出政绩,将来这一摊子的事情,大约就要全交给楚侯爷了。

但楚侯爷要是做不出政绩来,想要官复原职是不可能了,大约是会被调到某个冷门部门去。

“广东那边,我是去也没去过的,不能给你保证到了那边,你会生活的比在京城更好。再者,那边的话,和咱们京城话也不一样,你听不懂就不能和人来往,就少了很多乐趣。”楚侯爷和乔柔一一解释:“还有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我怕你到时候会不习惯。另外那边天气炎热,去了那边你是连冰水冰果子都吃不上的。”

因为没冰块。

“三年呢,指不定你回来就被晒的特别黑了。”楚侯爷继续说道,乔柔一开始还有些被唬住了,但慢慢的,脸上就露出几分笑意来,只看着楚侯爷不做声。

楚侯爷拉拉杂杂的说了半天,再次问道:“你若是不愿意去,就带着孩子们留在府里,我自去就行,三年很快就能过完的。我一个人,倒还自在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楚侯爷的情绪还是肉眼可见的低落下来——一个大男人,自己出来生活,说不定白日里忙到深更半夜才能回家,家里没个媳妇儿会是个什么待遇?白天出门的衣服没人打理,晚上回来被褥冰冷,生病难受无人过问,吃苦受罪没人安慰。连个天伦之乐都享受不到,那叫一个凄惨啊。

楚侯爷脑子里稍微想一想就能描绘出这样的画面来,实在是,太让人同情了。

乔柔忍不住笑道:“谁说我不去?我既然说过想出去走走的,有了这样的机会,岂能放过?皇上可有说让你何时出发?”

楚侯爷将乔柔的手抓在掌心:“你真愿意和我一起去?路途很遥远,马车颠簸,一路上走的人很不舒服,你也愿意?”

“愿意愿意,不用你将各种苦处再说一遍儿了,我之前跟着你回乡下的时候,不也是路途遥远吗?”乔柔说道,拍了拍楚侯爷的背:“我这就收拾行李,只是,孩子们带不带?”

“你看呢?”楚侯爷有些犹豫,乔柔顿了顿拍板:“都带去吧,就是阿阳不好带去了,他今年要参加秋闱呢,不如这样,你先自己去,到时候将宅子什么的打理好,我在这儿照看阿阳科举,等考完了,不管中不中,我都带着阿阳过去,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阿阳之前的游学也没走完,这会儿正好也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那我先过去?”皇上那边事情要紧,楚侯爷总不能再等着儿子科举完,思量半天,也只能是同意乔柔的计划,他自己先带着小厮去找好宅子。

虽说有衙门官宅,但那官宅里可没有下人。他得找精通官话的下人,还有官宅里的家具什么的,也要准备。他提前弄好了,媳妇儿女过去了,也就不用那么繁忙了。

夫妻俩商议好,当天就开始准备行李了。

楚侯爷的简单,就带上衣服银票,乔柔后面准备的就复杂很多了,各种他们用习惯了生活器具,还有到了广东要打点上下的礼物。

中秋刚过,秋闱就开始了。楚阳的东西是一早就准备好了的,乔柔特意询问了自家弟弟乔宇,笔墨纸砚还有衣服食物,都准备的十分妥帖,天不亮,就让马车送了楚阳到考试场地。

秋闱分三场,一场三天。当然,你提前写完了,也可以提前出来。不过,除非是天纵英才,否则,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守着时间来答卷的,少有早早就交卷的。

楚阳年少,身子骨也还算是强壮,三天出来一回,乔柔也不问他什么,只管让人伺候他睡觉休息。九天下来,人也没见消瘦,也可能是终于考完心神放松,看着竟然还比以往更自在精神了些。

如此又等了十多天,到了放榜的日子。乔柔一早就命人打探去了,这边还要安抚终于焦躁起来的楚阳:“你年纪小,就算是这科不中也没关系,咱们过两天就出发去广东,到时候你再精心读书三年,下次是必定会中的。到时候我和你爹再给你说一门亲,那可就是双喜临门!人生大小登科,可比现在喜庆多了。”

说到成亲,楚阳脸一红,也总算是暂且将这心思从放榜上挪开了一点点儿。

第151章 第 151 章

赶在十月之前,乔柔拖家带口的出了京城。楚瑾跟着乔柔一辆马车, 楚阳带着弟弟楚邦一辆马车, 刚出了城门, 乔柔就听见一个笑声:“妹妹就这样走了?”

这声音太熟悉, 乔柔忙掀开了车帘,往外探头,也跟着笑道:“真人如何在此?我原还想着去找真人告别呢,只是昨儿去观里, 观里说真人已经离开,我还有些遗憾,没想到, 倒是能在这儿遇见, 这可真是缘分。”

“并非是缘分, 是我特意在这儿等你的。我昨儿没有见你,是想今天给你个惊喜。”明心真人笑着说道,慢悠悠的走过来,乔柔这才看见, 明心真人的肩膀上, 还挎着一个小布包。

“我跟你一起去。”注意到乔柔的眼神, 明心真人笑意盈盈:“这是我的行李, 京城的布庄已经安稳下来了, 就是没人看着, 每年生产的布料也都不会有什么差池了, 没必要咱们都守在京城, 所以,我打算南下,看能不能将这些布料,再找个销路。”

销路越多,赚的越多,反正他们有织布机,布料是会越来越多的,不愁没有货源。

“再者,南边富饶,我也想多看看别的地方,正好这一路,咱们能做个伴儿。”明心真人说道,乔柔连忙伸手:“那我可是求之不得的,对了,还得多谢王家老太爷,若非是你和老太爷帮忙,之前那布料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王家有船队,之前的布料,就是全走的海贸路线了。

当然,海贸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这第一批才上路,至于收到钱财…那至少要三五年之后了。也就是乔柔和明心真人这样有底蕴的人家,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了。普通商人这样做,那就是赔本的买卖了。

毕竟,银钱流动不起来,对做生意是十分不利的。

“何必说谢谢?咱们是合伙做生意,你负责布庄我负责销路,这不是咱们一开始就说好的事情麻雀?我做自己本分里的事情,如何当得你的谢?再者,你若是真心想感谢我,倒不如将你那茶叶分我二两。”

乔柔那茶叶是从楚侯爷那儿弄来的,皇上之前赏赐的。顶级贡品,一般人是拿不到的。

“别说是二两了,全给你我也行。”乔柔笑着说道,她这两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中年了,开始喜欢养生,常年喝一些果茶花茶之类的,倒是对这茶叶,有几分淡了。

明心真人上了马车,瞧见楚瑾,就伸手捏了捏她脸颊:“阿瑾也跟着去?那她功课会不会耽误了?”

刘大家说自己上了年纪,不愿意再跟着奔波了,再加上侯府的女孩子也只剩下两个庶女了,所以在乔柔打算带阿楚瑾走的时候,刘大家就主动提出了告辞,结束了在侯府教书的生活。

至于男孩子那边,先生倒是还留着,毕竟二房的男孩子们也是要念书科举的。但楚聪这边,就得等到了广东之后另外请了,不过楚聪年纪小,这个倒是没什么大妨碍的。

“说起来,若是阿瑾能得真人几分指点,我觉得,倒是对她日后更有益处。”正巧以前乔柔也打过这个主意,这会儿就又顺势说了起来,没想到,明心真人这才倒是没有拒绝,只伸手摸了摸下巴,认真打量楚瑾。

楚瑾也有几分紧张,她又不是三两岁,她也是听自家亲娘夸赞过明心真人的。京城中,也多有赞明心真人聪明果断又行事利落的。

这人言,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你落魄的时候,可能就外面对你就不怎么客气了。但你若是自己立起来了,这外面的风向,就可能会再变一变。

成王妃以前更出家的时候,京城里哪个不说她命苦?可现下呢?

“倒也不是不行,不过,也不用拜师什么的,我只偶尔得空了,指点一下就可以了。毕竟我方外之人,倒是不好再教徒弟了。”明心真人沉吟了一会儿笑道,乔柔忙戳楚瑾,楚瑾也机灵,赶紧端了茶杯:“那学生先敬先生一杯茶。”

马车里虽然地方不多,但楚瑾也恭恭敬敬的跪下磕了头,虽不算拜师,却也有了师生的关系。

因着多了一个明心真人,这一路上倒也让乔柔忽略了赶路的辛苦,每天看着明心真人指点一下楚瑾的功课,再和她下下棋聊聊天儿,这日子就慢慢过去了。

路过驿站见到熟人的时候,乔柔还差点儿没反应过来。倒是金家大少夫人,主动上前来行了礼问好:“没想到倒是有缘分,能在这儿遇见,你们可是往那边走的?”

乔柔笑着点头:“是,往南边,你们这是?”在京城的时候,好像也没听说金家大少外放了啊。至少,乔柔出京之前是没听说的。可若是出京之后的事情,那金家大少怎么就走在了他们前面?

“我相公也得了外放,不过是往西边去的,明儿一早,咱们就得分道扬镳了。”金家大少夫人笑着说道,天色不算太晚,所以大少夫人这会儿也很有心情说点儿闲话。

男人的差事不能说,那就只能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说着说着,金少夫人忽然就提到一个人:“我们府里的二姑娘,皇后娘娘的妹子,不知道侯夫人还记不记得?”

乔柔当然是记得的,和楚瑶联合着将表姑娘给坑了一把的金二姑娘嘛。这姑娘是很有胆气的,算计楚家的表姑娘就算了,毕竟表姑娘自己也是动了心思的,金二姑娘顶多算是顺水推舟,可坑自家的亲兄弟,这点儿,让乔柔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也不知道金大少和这二姑娘,是有什么仇怨。

但金家的事情不好打听,后来那二姑娘出嫁,乔柔就更不曾关注这事儿了。

倒是没想到今儿金少夫人会提起来,金少夫人面色略有些不好意思:“当年本该是我们给侯府道歉的,只是,我婆婆那人,爱面子,生怕这事儿损了宫里娘娘的颜面,所以就不许我们说出去,现下见到侯夫人,我总觉得该给侯夫人道个歉赔个礼。”

那会儿太子妃金氏过的也不怎么如意,若是娘家再闹出什么丑事,对太子妃来说,绝对是个打击的。

但现在,太子妃已经是皇后了,金二姑娘也已经嫁人了,楚侯爷又得到了重用,连宫里的贵妃娘娘,都有想要拉拢侯府的意思——程家的大少娶的可是侯府的表亲。

这样一来,金家就不能再和侯府有什么心结了,最好还是将事情给讲说明白了,双方心里没疙瘩了,日后也才好来往。侯府的表姑娘确实是嫁人了,但谁知道日后还会不会来往了呢?只要人没死,总有出现的一天吧?再者说了,表姑娘的亲弟弟,表少爷的亲事,还是侯府亲自出面给办的呢。

这样帮衬陈家,若说侯府对陈家没感情,那谁信?

乔柔倒是不知道金家还有这样弯弯曲曲的想法,不过她也没拒绝听,只笑着点头:“倒是还记得,白白净净的小姑娘,算起来,也有二十来岁吧?现如今如何了?”

金少夫人叹口气:“去年生孩子难产,人没了。”

乔柔愣了一下,这个结果她倒是没想到。但妇人生产过世这种事情,也不是多惊悚,十个产妇里面,有三四个都会遭遇上这样的事情,要不然怎么说生孩子就是走鬼门关呢?

乔柔连生过两个孩子之后,就再也不打算生了,反正楚侯爷也不缺儿子了,她没必要拿自己的性命再去赌一个孩子。

“年纪轻轻的,倒是可惜了。”乔柔叹了一句,金少夫人也跟着叹气:“就是她以前做过那样的错事儿,知道这事儿之后,我婆婆还是偷着抹了两天眼泪呢。这孩子,也不知道是听了谁的闲言碎语,就以为她姨娘当年过世,是和我婆婆有关系,背地里就生出了报复的心思,后来得知自己错了,又脸皮薄抹不开,就是生孩子,也没和我们说,这出了事儿,我婆婆也是事后才知道的。”

先表明了金家的态度,并不是金家磋磨这二姑娘了,也不是金家不闻不问了,是这姑娘自己和金家生分了,嫁人之后就自觉和金家没关系了,不来往了。

又说明了当年的事情,生死大仇嘛,金二姑娘只报复一下金夫人的心肝肉儿,已经是很留情了,只是正好楚家的表姑娘作为棋子撞上去了而已。

金家的内宅之事,乔柔只听个大概就行了,详细的肯定不能问,反正也就是妻妾那些事儿。金老爷那么些年,有嫡妻生了那么多孩子,也就只有一个庶女,谁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事情呢?她又没见金大人,总不好去妄加判断。

乔柔当即脸上就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来:“难怪呢,我当时见你婆婆总是面上有难色,怕是也不好解释,又心疼养大的庶女,哎,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那就算了,咱们都不要提了,人都死了,还能如何呢?”

总不能将人再挖出来批判一番吧?乔柔可不想为表姑娘费这个心思。

金少夫人仔细查看了乔柔脸色,见她确实是不放在心上的样子,这才微微松口气。不大会儿,又给乔柔找了理由——陈家是侯府先头夫人的娘家,自家二姑娘害了的又是陈家的姑娘,也难怪这位后来的继夫人是不放在心上了。

这点儿小心思,乔柔也就是不知道,若是知道了…嗯,大约也是会笑一笑就算了的。

这事儿就只是个小插曲,转头吃了晚饭,众人回去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各自告辞出了驿站,就再也没谁会放在心上了。

又往南走了大半个月,天气越发的暖和起来,刚出京城还是冷风瑟瑟,到了南边就是艳阳天了,大毛的衣服再也穿不得了。楚阳也是头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再也不愿意憋在马车里,索性就带了弟弟骑马走在马车边。

乔柔和楚瑾也隔着车窗往外看,广东气候暖和,各种花卉花树可比京城多多了,女孩子们嘛,看见花花草草,这心情就比以往好。至于男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街上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