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33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35 章

刘好好遗憾之余,又觉得在意料之中,能够找到这些旧书,已经是不虚此行了。

“大姐,快看!这些小书上有画!”刘向上的声音有些颤抖。

刘好好凑近一看,也吃了一惊,“这不是连环画吗?难得在这里还能找到连环画。”

“这里还有很多!”刘向上惊喜地叫着,眼巴巴地看着她,眼中充满了恳求。

第一百八十二章 宝藏

“行!咱们全买了!”

看着他们翻出的这些连环画,刘好好也很高兴,这些书里头有新有旧,最旧的甚至是在民国时编印出来的。

能在废品收购站找到这些连环画,就和去古玩市场捡漏捡到真古董一样难得,很可能是哪个连环画爱好者辛苦收藏的连环画被家里人一股脑卖了,这种事情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

郑伯过来一过秤,“二十五斤,给两毛五。”

这也太便宜了!刘好好爽快地给了钱,朝他道了谢,正准备招呼弟弟妹妹们一起背上书回去,郑伯的眼神却在那些书上一扫,状似随意地说了一句,“屋里头的书你们不再挑挑了?”

刘好好本想回绝,可是莫名觉得郑伯的话中另有深意,只犹豫了一秒就点头笑道,“那就麻烦郑伯了。”

郑伯咧嘴一笑,掏出钥匙开了仓库的门。

刘学习他们看见比屋外那堆“书山”更加有气势的书山,一时都有些傻了,而当刘好好走近一看,也傻眼了。

“郑伯!这些书是!”

“H大图书馆最近在清理,清了不少书出来,已经被挑挑拣拣捡过几轮了,就剩下这些了,你们自己看能不能挑出什么好东西吧。”郑伯懒洋洋地说。

刘好好的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差点错过了这么一座大宝山!

H大是百年老校,这些清出来的书籍几乎每一本都是有些年头的好书,甚至不乏一些古籍善本,而且几乎不必担心会有赝品,这年头人人都忙着和古籍撇清干系,谁会自讨苦吃造假?

她趴在书堆里挑挑拣拣,如果可以,她真恨不得把这些书全部搬回家,这些书几乎都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存在啊。

她舔舔嘴唇,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郑伯已经说过了这些书和外头的价格不同,说明这些书价格不低,书又这么多,她手里没有多少闲钱,自然不可能全买下来。

她自制力向来很强,前世能够抵挡得住种种诱惑,现在也不会因为贪婪失了分寸,她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挑了二三十本对自己有用的书。

“郑伯,这些书的钱怎么算?”

“这一堆的一本五毛钱,旁边的一本三毛,一本两毛,一本一毛,两本一毛。”郑伯比划了一番,“一共五块一毛钱。”

刘好好瞠目,这一堆一堆的分类好像完全是按照书的厚薄来分的,他们真的不管价值吗?

“别这么看着我,我们是废品收购站,又不是什么大学问家,这么分也就是图个省事罢了。”大概常被人质疑,郑伯连眼皮都不抬,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那又何必这么麻烦,全都混在一块儿,按斤称重,一斤三毛钱好了。”刘好好失笑。

“不分类怎么能体现我们废品收购站的工人也在辛苦地工作?”郑伯瞪了她一眼。

她一边点头,一边却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恐怕这些书也是他们按照一斤一分钱的价格收来的,就这么一分类一转手就翻了几十倍,这就是劳动的价值。

“大姐,咱们之前买了那么多书都只要两毛五分钱呢,这么几本就要五块多,也太贵了吧。”刘学习一脸心疼。

“不贵不贵,是咱们赚了,如果不是囊中羞涩,我还真想多买几本,算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刘好好小心翼翼地将书收好,和郑伯道了别,便带着他们径直赶回公社去了,虽然现在天还大亮着,但要是再晚一些,可就赶不上回去的车了。

刘好好抱着自己背篓,觉得自己抱着的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乐得她几乎都要笑出声来了。

而此时的程招娣却坐在家中,面对着一片黑暗默默发呆,孩子们不在,她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索性也不做针线了,刘长生又去听人聊天去了,剩她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睡也睡不着,不睡又不知道能干些什么。

还是过去好啊,她望着窗外弯弯的月亮,重重地叹了口气,孩子们围坐在桌前读书,她则在一边做着针线,那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等孩子们都离开了,她才觉得寂寞。

好好去了公社,学习过几天也要去读高中了,就剩下天天和向上两个孩子在家,再过几年他们也要离开家了,到时候家里晚上就剩下她了…

她将脸埋进手里,轻轻地啜泣起来,这几个小没良心的,只顾着自己在外头玩得痛快,半点都不想回家了。

原本这样的周日,刘好好该回来一家人团聚的,四个孩子却一个也不回来,恐怕他们心里压根就没有她这个阿妈。

程招娣的想法很悲观,但却很真实,姐弟四个还真没想她,正一人一本书,趴在灯下看得不亦乐乎。

这次买回来的书里,单是连环画就有近二十斤,这可着实不少,桌上都摞不下了,刘向上本想把连环画全都放到床上来,但刘好好嫌脏不肯,最终用报纸铺在墙角,将这些书暂时安置在那儿。

刘向上一边看书,一边时不时抬眼瞄一眼那堆书,生怕眨眼之间,书会突然不见了,“大姐,夜里没老鼠吧?它们没东西吃,会不会把书都给啃了啊?”

“这也不是没可能,不然在你脚底抹些油,老鼠来了先啃你的脚趾头,说不定就放过那堆书了?”刘好好一面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今天买回来的书,一面打趣道。

刘向上没多理会她的揶揄,眼神热切地看着那堆书,不住地咂吧嘴,仿佛那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你没事咂吧什么嘴啊?闹得我都饿了!”刘天天揉着肚子没好气地说。

“包里还有两块饼,把它们吃了吧。”刘学习向来都是最会照顾人的一个,立刻起身把饼给了刘天天,还顺手给她倒了一杯水。

“大家一块儿吃。”刘天天将光饼小心翼翼地掰开,给大家每人分了一块,笑嘻嘻地说,“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边吃着饼,一边看着书,还能和你们在一块儿!”

第一百八十三章 尝试

刘学习一怔,笑得眉眼弯弯,她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气氛,姐弟四个在一块儿各看各的书,饿了就一起分吃一块饼。

刘好好被他们逗得也不禁莞尔,“我也觉得和你们在一块儿最幸福了,老天给了我你们这么好的弟弟妹妹,我真觉得挺幸运的。”

“能有你这么好的大姐,才是我们的福分。”刘学习的声音不大,却特别诚恳。

刘向上搓了搓手臂,“行了行了,吃个饼而已,你们也能说这么多,真肉麻。”

刘好好笑了起来,“好,咱们就别互相恭维了,快去睡吧,你们还在长身体,别看得太迟了。”

“这书真好看,”刘天天打了个呵欠,“我也想睡,可心里老是惦记着这摊书。”

“书都买回来了,又不会长脚跑了,明天再看吧,你们年纪小,太迟睡长不高的。”刘好好想了想,为了不影响他们睡觉,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便把灯关了,“睡吧,想看书的话明天早点起来。”

有了这些书,刘天天和刘向上识字读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刘学习已经考上了高中,连环画上的大部分字都认识了,遇到不会的字,他们就请教刘学习,少数刘学习也不认识的字,就工工整整地抄下来,等刘好好回来的时候再问她。

原本在宿舍呆不住,总想着往外跑四处疯玩的刘天天和刘向上,现在再也挪不动窝了,每天一早就捧着书坐在宿舍门口看,刘学习也好不到那儿去,好几次连吃饭的点儿都误了,原本成天加班的刘好好只好留神顾着他们吃饭,不然这仨孩子真要废寝忘食了。

“明天一早赶圩,咱们早点睡,早点起啊。”刘好好看着这三个书迷,觉得有些好笑,他们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课外读物,现在一下子有了这么多书,简直就像是老鼠掉进了米缸,完全不想出来了。

“大姐,我明天不去了。”刘天天头也不抬,“我最想买的纱巾已经买了,圩上也没我想要的。”

“我也不去了,我就没什么想买的。”刘学习咧嘴一笑,她对物质没有什么欲望,圩上虽然热闹,可她都不感兴趣。

刘向上抬起头挣扎了好一会儿,毕竟是小孩子爱热闹,在家里的时候就盼着要来赶圩了,对赶圩还是有些心动的,可是他也想看书啊。

“大姐,我想去圩上看看,如果不好玩就马上回来看书,好不好?”刘向上脑中天人交战了好一会儿,才下了决心。

“行啊,随你,现在你们一个个都成了书迷了。”她忍俊不禁,“什么时候也动笔写一写,试一试。”

“动笔写?我们哪有这能耐!”学历最高的刘学习像受到惊吓一样,连连摆手。

“还是这么没有信心怎么行?你都已经考上高中了,怎么还成天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我还没说让你们写什么呢。”刘好好失笑,刘天天和刘向上虽然年纪小,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一脸跃跃欲试。

“大姐,你想让我们写什么?”刘天天忽闪着大眼睛。

“写什么都可以,可以写读后感,就是你们读完书以后的体会,多写一些也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也可以自己编故事,可以续写,总之你们想怎么写都可以,书看得多了,总要自己学着动笔,才算是真正吸收进去了。”

“可以画画吗?”刘学习犹豫了一下,怯怯地问道。

“当然可以,你喜欢画画?”刘好好十分意外,刘学习接触的美术教育几乎等于零,她从来不知道她也会画画。

“我也不知道…”刘学习一脸不好意思,“我就是看书上那些画真好看,就想着自己能不能试一试…”

“当然可以,凡事都要大着胆子去尝试,我们是亲姐妹,在我们面前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刘好好翻出一个笔记本,“这是我写的一些心得笔记,算是随笔,也算是日记,你们要是想看也可以看看,就当是参考。”

“我想看!我想看!”三个孩子果然都很感兴趣地凑过来。

“大姐,以前没看你写这个啊。”

“这是我到公社之后写的,过去在学校的时候,主要精力都放在写教案上了,现在上来了,就把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和感想也记了下来,还有一些读报的心得,很多在脑子里乱哄哄的想法,到了落笔的时候,就能够整理得更有逻辑条理,这对锻炼自己挺有帮助的,有的时候回过头来翻翻,也觉得很有意思。”她拿出三个笔记本,“这三本空白的本子送给你们,你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上面写写画画,愿意给我看也可以给我看,如果不愿意的话就自己收好,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翻翻也挺有趣的。”

有了这项做笔记的任务,他们看书就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只图一时爽快了,在看书的时候必须学着动脑子思考。

其实刘好好对赶圩并不感兴趣,圩上的东西不多,根本就入不了她的眼,本来只想着带刘向上来看热闹,结果没想到刘向上对圩上的东西不感兴趣,还挂念着回去看书的事,在圩上逛了一圈,两人合计了一会儿,决定打道回府,顺道打一锅海鲜锅边回去,就当做是早饭了。

“大姐,书上画的那些集市都可热闹了,咱们这儿怎么什么都没有,就因为咱们是南方,书上画的是北方吗?你看书上画的冰糖葫芦肯定好吃,我们这儿都没见过。”刘向上一脸失望地说,之前在看书的时候刘好好就和他解释过南北差异,那些连环画主要画的是北方的风貌,看得刘向上向往不已。

“这倒不一定,主要是因为咱们这里穷,南方也有不少富庶的地方,那儿的集市可能会比咱们这里热闹许多吧。”刘好好无奈地说,“咱们南省自古就被称为蛮荒之地,就是因为山穷水恶才会有那么多人在家乡过不下去,下南洋讨生活。”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意

“我听说咱们刘家的祠堂就是祖宗们下南洋寄回来的钱修的。”刘向上神秘兮兮地说,祠堂属于四旧,虽然刘家族人用污损涂画的方式竭力将它保护起来,但也不敢在人前大剌剌地说出来。

“是啊,咱们南省人虽然离家万里,可心里却始终念着自己的家乡,当年打鬼子的时候,在南洋的南省乡亲自发集资捐赠了好几架飞机,还送了很多药品,那时候咱们的国家成天被人欺负,咱们这些乡亲在南洋也过得很艰苦,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一心盼着咱们的国家能好起来。”刘好好谈起这些的时候,脸上不无自豪,“建国之后,还有不少乡亲散尽家产来我们这儿建学校,建医院,就是希望咱们的生活能够尽快好起来。所以咱们南省人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本。”

“我肯定是不会忘的,虽然咱们这儿穷,可咱们生在这儿,长在这儿,就像大姐你之前说过的,子不嫌母丑嘛。”刘向上大大咧咧地说,这些话对他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发自他肺腑的话。

“你说的对。”刘好好在心里叹了口气,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家贫穷落后的时候,人们的爱国热情反倒高涨,国家强盛了,人们却还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一个个枉顾祖国的培养,义无反顾地出国定居,以得到外国国籍为荣,还对祖国左右看不顺眼,真的是世风日下吗?

“大姐,南洋是什么样的?我听老人说,那儿遍地是黄金,去南洋的人都发财了。”刘向上好奇地问。

“哪有遍地是黄金的好地方?南洋是一座座小岛,气候比我们这儿还要热一些,盛产什么橡胶啊,热带水果之类的,因为在海上,所以航运很发达,靠着和西方国家的贸易赚钱,咱们南省人吃苦耐劳,一过去就是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就是靠着比他们本地人勤劳聪明才攒到钱的,这钱是真正的血汗钱啊…”

刘好好前世生活的年代距离南省人大批下南洋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但因为下南洋的南省人实在太多了,几乎每个本地南省家族中都有几个南洋亲戚,她前世的祖母就是南洋归侨,所以她对这段历史了解得还是比较清楚的。

刘家族里也有不少下南洋的人,过去常常会寄钱回来修祠堂办族学,刘大力就是在族学里读的书,这几年刘家人再也没敢和这些外面的亲戚联系,刘向上也只是隐约听老人们讲起过那些族人在外头拼搏的故事。

“下南洋的故事就算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你记住一点,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一点一滴辛辛苦苦赚来的。”

刘向上眨眨眼,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大姐,这话可说不得,亏你还是割资本主义尾巴工作组的,不就是专门割这种尾巴的吗?”

刘好好笑了起来,“鬼灵精,有些话别胡说。”

“大姐,这几天看了这些书,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过去发生过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比你给我们讲的故事还要精彩。”刘向上人小鬼大地感慨道,一个闭塞小山村的孩子突然接触到这么多书,无疑是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你看到的只是这个世界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世界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咱们现在就好像呆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只有那么一块圆圆的小小的天空,以为这就是天空了,等哪一天我们跳出了这口井,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嗯,井底之蛙的故事我听你讲过好多次了,现在才知道真是这样的,我一定要像大姐一样读高中,跳出这口井,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刘向上握紧拳头,眼里充满了对外界的向往。

一直以来,他们读书的动力就是进城,城里的花花世界对刘天天很具有吸引力,对刘向上的吸引力就要弱一些了,还无法构成他下狠心读书的原动力,就算刘好好成天跟在他身后督促他,他也难免有偷懒的时候,而这些书给他展现的新世界成了他的新动机。

“跳出什么井?”刘天天一边刷牙,一边还拿着一本书看,偏偏耳朵还尖得很。

“说要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刘好好端着锅边进屋,“来吃锅边,刚打回来的,味道可鲜了。”

刘学习立刻去拿碗筷,“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多逛一会儿?”

“向上惦记着回来看书呢,你眼睛怎么了?”

“昨晚刚看了一本书,难受得一晚没睡好。”刘学习的眼睛有些肿。

“什么书?是这本《火烧圆明园》吗?”刘向上立刻到床上翻了翻,手里舞着一本连环画。

“是啊,看得我难受得很,那么好的一个园子就被他们给烧了,那些外国人真坏!”刘学习气鼓鼓地说。

“我也看看。”刘向上右手拿着勺子,左手拿着书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结果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嘴给烫了,疼得他直抽气,可还是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

他这副痴迷的样子逗乐了三个姐姐,他却不以为意,自顾自地看着书。

“记得看完之后,给我看啊。”刘天天扎好头发就过来吃饭,“今天圩上好玩吗?”

“也没什么好玩的,就是摆了几个摊位卖些吃食,家家的日子过得都紧,哪有什么东西拿到圩上去卖?”

“我就猜到了,还好没去…”

“我和你们商量个事,”刘好好正色道,“这些连环画我想让你们带回去给学校的孩子们一块儿看。”

“什么?”三个孩子都放下手里的书,一脸震惊地看着她。

“这是我们家的书。”刘向上抬起头,将书本紧紧地攥在手里。

“对,这是咱们家的书,我也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看书,你们的同学肯定也都特别喜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们平时都在生产队里,没有条件看到这些书,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如果他们也能看到这些书,他们会和你一样兴奋激动的。”

第一百八十五章 败家

“这是我们的书。”刘向上执着地重复着这句话。

“我知道,所以我也没打算把这些书捐了,我们借给他们看可以吗?你们能不能每周挑十本书,带去学校,交给唐校长或者赵老师,由他们来借给学校里的同学,并且规定只能在学校里看,不能带走,这样就不怕书籍损毁或者丢失了,我们家的书还是我们家的书。你们看怎么样?”

刘天天和刘向上沉默不语,刘学习点点头,“这个主意挺好的,有唐校长和赵老师看着,既能让大家看到书,又能保证书不被那些孩子们弄坏,我觉得可以。”

“大姐有什么事都总想着他们,明明我才是你弟弟。”刘向上不满地嘀咕着。

“谁让我做过他们的老师呢,在我心里虽然他们比不上你们,但也和我的弟弟妹妹差不多,如果今后只有你们想要跳出这口井,其他的孩子还是守着这片穷山恶水,那就是我这个做老师的失责了。我希望能够跳出井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家一户过得好不算真本事,大家都有出息,我们的脸上才有光彩。今后咱们大目人在外也能互相扶持,互相照应,让外头的人说起咱们大目,都能伸出大拇指,赞一声大目出人才。”

“大姐,你的志向一直都这么远大。”刘天天托着腮帮子看着自己的大姐,大姐的想法总是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买回这些书一定是藏着自己看个够,生怕被别人偷看一眼,哪里会像她这么无私借给别人看,可是听她这么一说,她也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狭隘了。

“谈不上远大,我只是希望你们也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不要太计较眼下的得失,囿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人如果总是这么斤斤计较,不会有大出息的,也就是我常说的要有大局观。”

刘向上被她说得面红耳赤,“我就是怕他们把我的书弄坏。”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书,但是刘向上已经深深地沉迷进去了,他爱书,爱到生怕书堆在墙角会被老鼠啃坏的地步,就总是担心别人不能和他一样珍惜爱护这些来之不易的书籍。

“我知道你不是小气计较的人,”刘好好看着他羞愧的样子,不由得觉得有些好笑,“放心吧,我会和校长说的,请他务必要看好这些书,你也可以做个小图书管理员,协助帮忙看着这些书不被他们破坏啊。”

“没什么好舍不得的,上回大姐不是说有个人捡了一块很值钱的大石头,毫不犹豫地就上交给国家了吗?还有很多人都把家里的东西送给国家呢,就借几本书而已,别那么小气。”刘天天拍着刘向上的肩膀大大咧咧地说。

虽然她也爱看书,可是每周只借十本书给别人,这还是能够接受得了的,兜兜转转一圈,这些书还不都是自家的吗?何况很多书她看过了,未必还想看第二遍。

“我没有舍不得…”刘向上的脸更红了。

“好了,别逗他了,”刘好好又给刘向上添了一碗锅边,“学习,你要是有空,带着天天和向上把这些连环画都登记造册,到时候就不容易丢了。”

“行,我待会儿就做。”刘学习毫不犹豫地一口应承下来。

周末的时候,刘好好带着弟妹,将买来的连环画全都背回了家。

刘长生和程招娣看着刘天天头上的红纱巾和这一堆连环画,气得直骂娘,“败家子!败家子!这个家迟早要被你们败光…”

“这些书都是我去废品收购站便宜收来的!都是我们卖山货赚来的钱,一分钱没花你们的,这个家怎么被我败光了?阿爹阿妈成天说要攒钱给我娶媳妇,我不要娶媳妇,我要读书,我要看书,你们不如把给我娶媳妇的钱拿出来供我读书!”三个女孩儿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刘向上第一个握着拳头冲着父母嚷道。

刘长生夫妇向来溺爱自己的独子,被他这么激烈地对呛,倒也不生气,只是悻悻地说了一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太不像话了,我们又没有不供你读书…”

“怎么不像话了?要是阿公还在的话,看到我们买了书回来,肯定高兴!”刘向上一脸委屈地说。

刘长生和程招娣都不敢说话了,刘大力虽然去世了,可是余威犹存,他们无论怎么样都不敢说出对他不敬的话来,老人家在世的时候,的确是主张要让孩子们都读书的,家里仅有的几本书也是老爷子留下来的。

舍不得把气往刘向上身上撒,这火就冲着刘天天发了,“你看你那副妖里妖气的样子,哪家小姑娘像你这么招摇,害不害臊?要不要脸?…”

刘天天也不生气,轻飘飘地看了他们一眼,将纱巾摘了下来,压到席子下,懒得和他们争辩,就出屋打水洗脸了。

刘长生一拳打到棉花上,憋屈得不得了,偏偏四个儿女各做各的,没有人有搭理他的意思,气得他狠狠踢了墙角几下,最后板着脸去整理后院的猪圈了。

“哼,没本事给我买纱巾,我自己买了,还有这么多话说,我看不害臊不要脸的是他。”刘天天在背后嘟囔着。

“别胡说,那是你阿爹!”刘好好警告地看了她一眼,“有什么不舒服的,放在心里,别说出来,要让人听见了,对谁都不好。”

“我就是在背后说说,”刘天天嘟着嘴,“我刚才当面都没顶他…”

“是,所以你刚才做的很好,如果现在再克制一些就更好了。”她朝她使了个眼色,“阿爹憋了一肚子火呢,别去招惹他,他要是发起火来,我都未必拦得住。”

“他哪天肚子里没火气的?”刘天天朝刘长生的背影偷偷翻了个白眼,过去还会因为刘长生不问青红皂白的打骂委屈流泪,现在却再也不会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已经越来越不奢望能够得到父母的疼爱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刻薄

刘好好只有周末才回大目生产队,时间对她来说很宝贵,没有在家里久待,立刻抓紧时间去找了唐明亮,把连环画的事说了一遍。

唐明亮眼神复杂,“你去公社的时候说还是咱们学校的老师,不会放着这些孩子不管,我是不相信的,谁想到你是说真的,你真的一直把他们放在心上。言出必行,就冲这一点,你就值得我尊重。”

“校长,您这话说的也太重了,人都是有感情的,我在学校里教过他们,他们不仅是您的学生,也是我的学生,和我的弟弟妹妹没什么区别,我自然会一直想着他们,希望他们好。我做的事不过是凭着心意,凭着感情做事,哪有您说的那么好。”她摇头笑道,“我要是真的无私,就把书全捐出来了,也不会想出什么借书的法子。”

“还是借书好,你要是真把书全捐出来了,管理也是个大问题,说不定没两下就把你的书给折腾完了,那才是糟践好东西。你这样每周借十本书出来,我们也更容易管理,对那些表现好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感谢的话我也不说了,说了反倒见外,我只能保证绝对会和一德一块儿尽职尽责,把这件事做好!”

“有校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也知道外头的书也不好找,就算是在公社也找不到几本除了领袖语录之外的书,这次在废品收购站里能找到这些书也是意外,有些书虽然好,但不适合孩子们看,这种连环画有图有字,比较适合孩子。今后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想办法给孩子们找书的,咱们这里是小山村,和外头接触本来就不多,他们要是再不读书,就真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了。”

“你说的对,”唐明亮犹豫了一下,“你买书之前,还是得甄别一下,有些大毒草孩子们不适合,那个知青丁志成就有不少大毒草手抄本…”

刘好好愣了一下,恍然记起原主和丁志成走得很近,那时候丁志成没少借禁书给她看,唐明亮对此一直都颇有微词,现在虽然知道她变了,可多少还是会有些担心。

“我会注意的,我送过来的书不还是要经过您老的手,到时候还要您帮忙把关,我年纪轻不懂事,有些东西分辨不出来,如果有大毒草,您直接让向上他们拿回去换好了。”刘好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唐明亮比她还不好意思,刘好好一片好心,他还质疑她,实在是有些不知好歹,但是他又实在有些放心不下。

结果人家刘好好态度坦荡,还处处给他留面子,真是让他这张老脸都没处放了,唐明亮的脸微微泛红,“我就是随口说说,你别放在心上。”

刘好好知道他是个耿直的老实人,随口安慰了他几句就出去了,她还得去找李际远,H大图书馆清理旧书的事情,相信他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什么?!”李际远何止是感兴趣,简直是受到了莫大的惊吓,“你和我详细说说,这次清理的有哪些书?”

“我在废品收购站看到和书山一样的好几堆书,具体是哪些我也没办法一本一本细细甄别啊,不过里面有一些古籍善本,我对古籍没什么了解,也辨不出真假,但是从面上看,好像有一些明末的,清末和民国时的最多…”

“混蛋!混蛋啊!”李际远捂着胸口跌坐在椅子上,仿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李老师,您还好吧?”刘好好担心地看着他,觉得他的反应有些过于激烈了,开玩笑似地随口问了一句,“不会里头也有您的书吧?”

李际远的脸色灰败,“我有不少藏书,因为带下乡不方便,就全捐给学校了,那可是我这么多年的收藏啊!还有不少是我家里传下来的…”

刘好好目瞪口呆,他这边捐了自己的书,那边学校图书馆就打包送到废品收购站了,这叫什么事儿呐。

“要不您找时间去一趟废品收购站吧?说不定还能把书找回来一些…”刘好好都觉得有些玄幻了,自己的书还得花钱去赎,而且十有八九赎不会来。

“我早就说过了,让你跟着我爸妈出去,你死活不肯,好了,现在不仅连累我们母子受罪,你那些宝贝书也都没了!看你上哪儿哭去!咱们家过成这个样子,全都怨你!”

屋子本来就不大,刘好好和李际远的交谈自然落在“四婶婆”叶萍的耳里,叶萍立刻尖声讽刺起来。

刘好好一脸尴尬,她本来想给李际远报给信,让他去废品收购站捡漏呢,谁想到却引起了他的家庭矛盾,叶萍就是这样的性格,从来无论对谁都不懂得留面子留余地,哪怕是对自己的丈夫也是这样想骂就骂。

“都已经这样了,再说这些有意思吗?”李际远的脾气好,就算叶萍这么尖酸刻薄地说话,他也不生气,只是苦笑着软软回了一句。

刘好好觉得好笑,不知道为什么H市的男人和李际远都很相似,脾气总是温温软软的,好像从来不会生气一样,前世的外公也是这副脾气性格,就算生气了,也是闷在心里,从不和人争辩,所以H市女人的地位很高,个个在家里都是当家作主,泼辣惯了的。

当然永乐县虽然属于H市,但是男女地位却和市区完全不同,所以就算城里再好,他们县里的人也不愿意娶个市区的姑娘做老婆。

“你这个样子有意思吗?你打算一辈子窝在这里做农民,我和我的孩子还不想呢!”叶萍不管不顾地骂起来。

刘好好讪讪地起身,“李老师,那我先走了。”

“等等,我送你。”李际远很怕叶萍,巴不得找个机会躲开她的唠叨谩骂。

“李老师,您也不必太紧张了,每个图书馆都会定时清理旧书,您捐的书未必会在清理范围之内…”

“你就别安慰我了,你觉得他们现在会有心逐一甄别吗?连古籍善本都被清出去了,还有什么能留下来的?大概就只有…”

第一百八十七章 遇险

李际远心痛欲裂,想起自己花费大半辈子搜集到了珍贵书籍成了一堆废纸,而那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宣扬政治的书籍却占领了整个图书馆,火气就止不住蹭蹭往上冒。

“咳咳,”刘好好轻咳两声,制止住他即将开口的话,“现在这些书在废品收购站卖得很便宜,相信会有不少识货的人过去捡漏,书落在爱书人的手里,总不至于会成为一堆废纸。李老师,您也不必太悲观,不过有时间还是尽快去一趟吧,说不定能找到不少你们专业的书,我记得您提起您还有一位哥哥,也是H大的教授,我觉得你们可以去看看,我当时看到了不少理工科的专业书籍,我对这些一窍不通,也看不出什么价值。”

“连理工科的专业书籍都清了?那学生们在学校里还学什么啊?”李老师犹自痛心疾首。

李际远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性格,遇到事情的时候,先得发一大通感慨,难受好一阵,才会冷静下来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

估计这一时半会儿他是冷静不下来了,刘好好摇摇头,觉得通过他去通知前世的外公李际绍好像不是很靠谱,还是给李蓉捎信吧,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外公外婆都是爱书的人,就算条件再艰难,也会想办法尽力抢救下一些有价值的书籍的。

在公社的日子很平静,平静得近乎无聊,她放下笔,搓了搓手,天气越来越冷了,她手中关于南省农村的调查研究报告遇到了瓶颈,心里不由得有些烦躁。

能够和她聊得来的朋友不多,庄立军算是一个,每回当她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是喜欢给他写封信,也许他不能帮到太多忙,却能够拓宽她的思路。

可惜庄立军身在部队,不可能经常来找她,其实两人也就见过两次面,平时都是通过书信联系,每隔十天半个月两人就会通一次信,从最开始的薄薄半页纸,到现在洋洋洒洒四五页,两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多。

刘好好看了看日历,转眼已经到了年底,算算时间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有收到庄立军的信了,以他那一板一眼的性格不大可能拖这么久不给自己回信,恐怕是去执行什么任务了,她叹了口气,合上笔记本。

“小刘,咱们准备出发吧。”瘦高的男人老赵是刘好好的同事,一手捧着热水,一手拿着地瓜饼,“等我吃完就出门。”

“哎,好的。”刘好好挎上背包,跟在老赵的身后。

今天他们得下生产队检查,到了年底人手不够,他们两两一组,还得跑好几个生产队,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今天去的是亭江生产队,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大冷天的两人还是走得气喘吁吁,直冒热汗。

“我最烦的就是去亭江生产队了,路又远又难走,今天都不知道能不能赶回来,哎,小刘,听说你在亭江生产队有亲戚?”

“我外婆家就在亭江生产队,那里靠海穷啊。”

“可不是嘛,你阿妈真是好福气,能从亭江嫁到大目去,享福喽,这亭江穷得年年拖我们公社的后腿。”

“过几年说不定就好了。”她乐观地说。

“好不了,”瘦高的老赵不以为然,“他们连地都没有,靠着出海捕鱼能吃得饱才怪,都穷成这样了,还有什么资本主义尾巴可割的?待会儿我去他们生产队办公室转转,你去你外婆家看看,做个意思打道回府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