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73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75 章

第四百一十二章 刀

刘好好也不由得失笑,“还权贵之争呢,他们还真把我们这些小孩子当一回事…”

无论庄见明和蔡大愚之间有没有暗潮汹涌,那也是他们之间的事情,两位老人再不济也不会让她们这两个小女孩儿在学校里针锋相对,传这种话的人还真是鼠目寸光,以己度人。

“你的消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灵通了?”杨平奇怪地看着苏弘毅,他向来都是最迟钝的一个,竟然也能听到流言蜚语,该不会是有心人故意传到他耳朵的吧。

“我是听徐华说的,好像是有人特意去劝他别那么早站队的,”苏弘毅撇撇嘴,“我也觉得好笑,可他却好像信了,唉声叹气地把立军骂了一顿。”

“无风不起浪,会传出这样的流言,肯定有人借你和蔡玉芬之间的事儿兴风作浪。”杨平叹了口气。

“说不定就是蔡玉芬自己,”庄立红冷笑,“她这个人向来很懂得借家里的势,人家老爷子就算再疼爱她,也不会有空搭理她在学校的这点儿破事,偏偏有人就信了。”

“我早就说过,别进什么学生会,那里头乌七八糟的,都是些什么人啊,真是堵心!还是立红当初聪明,早早就退出了,不和那帮人瞎掺和。”苏弘毅烦躁地说,“徐华那时候出的是什么馊主意。”

“听说刘好好已经被蔡玉芬给开除出学生会了,今后也没什么堵心事儿了。”庄立红“嘿嘿”一笑。

这回苏弘毅却不干了,刘好好不主动加入可以,被人开除就太没面子了,“凭什么啊?”

“凭她是文艺部部长,刘好好只是个小干事啊,她可没少用这一招。”庄立红笑眯眯地看着刘好好,“这滋味不好受吧?”

“嗯,刘好好也有今天,真是解气啊。”刘好好看着她煞有介事地说。

“哼,我是担心你太没用了,给我们庄家丢人了。”话刚出口,庄立红又红了脸,她之前被蔡玉芬压着欺负,可不就给庄家丢人了吗?

苏弘毅觉得自己的心堵得慌,“这叫什么事儿啊!”

“你为好好瞎操心什么啊?这孩子心里可比你有数。”杨平却毫不担心,刘好好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是出类拔萃的,处理这种事比他们这些老骨头强多了。

苏弘毅反应过来,“不可能开除吧?你是陈海澜推荐进去的,那个蔡玉芬再怎么着也不会不给他面子。欸,不对啊,外界都在传你和蔡玉芬代表了庄家和蔡家,那陈海澜当初推荐你,岂不是给自己惹了一身臊?”

庄立红还是第一次听说刘好好进学生会竟然是由教务处处长亲自推荐的,不由得瞪大了双眼,人家都说刘好好是靠着庄家才在学校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可是她这个正儿八经的庄家人都没有哪个老师出来为她撑腰,偏偏是刘好好得了他们的青睐。

刘好好笑了起来,“他未必有您想得那么无辜,说不定还是正中了他的下怀呢。”

别看陈海澜戴个高度近视眼镜,一副斯斯文文的书生模样,实际上他和苏弘毅徐华他们完全不同。

“啊?”苏弘毅一脸懵,杨平也一副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样子。

他们毕竟是搞学问的,对很多弯弯绕绕很不敏感,就算刘好好直说了,他们也会觉得匪夷所思,不敢相信。

刘好好已经看出来了,陈海澜当初推荐自己进入学生会,就是想借她这把快刀利刃清除掉学生会里的腐肉,那个时候他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和庄家的联系,现在知道了这一层关系,他一定会更加起劲。

连她初来乍到都看出了学生会里的问题,更别说陈海澜他们了,没有大刀阔斧地动学生会,肯定是碍于京大内部的其他势力,说穿了,她和蔡玉芬不过是棋盘上的两枚棋子,什么权贵之争,也不过是他们的幌子而已,这些都不是苏弘毅和杨平他们能够理解的了。

但是庄立红却若有所思,毕竟在庄家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她比书生气很重的二老要敏感一些,刘好好稍一提点,就反应过来了,“陈海澜这是要拿你当刀使啊?”

刘好好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做刀俎,总比做鱼肉好。”

谁拿谁当刀使还说不准呢,大家不过是各取所需。

“别说这些没意思的了,”见苏弘毅又要书生意气地吹胡子瞪眼,表达自己的不满,杨平立刻岔开话题,她相信刘好好能够处理好这些事,“上次说的书初稿已经出来了,有人想和你聊一聊。”

“谁?”刘好好有些好奇,她甚至都没反应过来杨平说的是哪本书,她在闲聊的时候和他们谈过很多关于新书的计划,大大激发了两位老人的创作激情,她也不明白他们现在着手写的是哪本书。

“少儿出版社的一个编辑,你之前说的那套历史书他不仅是责编,也是作者之一,他听说那套书是你的主意之后,就对你很感兴趣,想和你聊一聊,不仅征求你的意见,也想听听你对儿童书籍的想法。”

“好啊。”刘好好毫不犹豫地点头,只要和孩子们相关的事情,她都愿意尽力去做,身处京城暗流中的她,格外想念故乡那些纯真的孩子,现在想想在南省的那段日子真是又单纯又温暖。

苏弘毅进书房拿了一叠书稿出来,“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先带回去看,给一些意见,这可是你姥姥的心血,很不容易啊。”

“书是姥姥姥爷亲自动笔写的?”刘好好有些惊讶,记得他们之前讨论的时候,杨平还有所顾虑,自己的文笔太学术,孩子们不一定会喜欢。

“主要是你姥姥写的,我没出多大力,她为了这套书,不知道有多少个晚上没睡好。”苏弘毅心疼地看着妻子。

“净胡说,”杨平白了苏弘毅一眼,有些赧然,“一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儿童文学作者,所以只好赶鸭子上架,自己动笔了,不过后期改动很大,都要感谢那位编辑,他做了很多年的童书编辑,很了解孩子们,所以他付出了很多心血,把我们的学术腔尽量改成了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故事叙述,真的多亏他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书

杨平所说的少儿图书编辑名叫曹峰,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大概是经常和儿童书籍打交道的原因,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平和的笑意,属于那种很讨孩子喜欢的大人。

他看着眼前这个清瘦的女孩子,觉得她十分特别,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美女,可是腰杆挺得笔直,显得很有教养,有一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毕竟是苏弘毅和杨平这两位大学问家十分看重的晚辈,以他们俩的挑剔,能看重的人绝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当他看到那一叠和手稿差不多厚的文稿时,整个人都惊呆了,她为了不破坏他们的手稿,甚至还重新誊抄了一份有她修改建议的文稿,而且提出了密密麻麻许多意见。

曹峰看了看杨平,“这初稿不是七天前才给您的吗?”

这份修改后的初稿到杨平手上只有七天,就算她马上给了刘好好,到刘好好手上的时间也不可能超过七天,这意味着她在七天之内不仅看完了这些初稿,还提出了这么多修改意见,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杨平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修改意见,同样难掩震惊,她看着刘好好泛青的眼眶,觉得十分愧疚,“你这孩子也太认真了,大概看看就行了,你平时要上课,又要做这么多事情,从哪里挤出来的时间提这些意见的?晚上又熬夜了?”

刘好好笑了笑,“时间嘛,挤一挤总是有的。”

学校宿舍晚上十点就熄灯了,反正她也睡不着,就打着手电在被窝里把稿子看完了,等天一亮就出门找个地方把建议写出来,尽量不占用自己平时的学习、排练时间,虽然这几天的确有些疲劳,但她就喜欢这种充实忙碌的感觉,一想起这套书能够尽快出版,心里就充满了干劲。

“就算年轻,也不能这么不注意身体,黑眼圈都熬出来,长此以往,你身体怎么受得了?”曹峰认真地看着刘好好提出的意见,杨平却一脸心疼。

“也就偶尔为之,回头我好好睡几晚就补回来了,而且大家都是这么拼的,我们宿舍几个同学每晚都在床上咬着手电读书呢。”

京大熄灯的时间很早,大家学习的劲头又特别足,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常常打了手电筒在被窝里读书学习,刘好好平时早睡早起,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稿子,还舍不得打手电筒呢。

“小刘同志,你改后的稿子故事性又变强了,看来你比我这个少儿编辑还了解孩子。”曹峰粗粗看了几页,觉得被她改后的稿子又变得通俗易懂了许多,还增添了不少趣味,连他在读的时候都看入了迷。

“我过去在我们生产队的小学教孩子们读书,常给他们讲故事,在改这些稿子的时候,我眼前常常会浮现他们的模样,会去考虑以他们的理解能力,读到哪里的时候会不理解,会不喜欢,就好像当面和他们讲故事一样,加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述,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给孩子们看的书肯定是越浅显越好,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做惯了书面文章,常常会忽略了孩子们的需求,你给我们都提了个醒,我也听杨老和苏老提过,你曾经是个很优秀的小学老师,所以这次我也是特地来征求你的意见,对这套书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是插图,二是注音。孩子们对图画比较敏感,如果能够在书里多加入一些插图,更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加深他们的印象,还有就是注音,很多孩子的识字量不大,如果能够出注音版的书,能够帮助他们进行阅读。”

曹峰点点头,很满意刘好好说话的风格,她这样单刀直入,直接切入要害,比绕圈子玩虚的有效率得多,“插图方面我们也考虑到了,正在物色优秀的画家,社里非常重视这套书,把这套书列为我们今年的重点项目,争取明年之前正式问世,但是关于注音,如果采取整套书都注音的方案,排版上就不是那么美观了,而且还会增加成本。”

“要不就对一些生僻字进行注音和注释?”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尤其是对一些人名和官职。”曹峰点点头,“你的意见我会拿回去好好研究的,如果可能的话,后面的内容可能也需要你帮忙作修改,等到修改达到一定的量会在作者那一栏署上你的名字。”

“署不署名真的无所谓,我只盼着这套书能够尽快出版,孩子们太需要这样的书籍啦。”刘好好笑道,“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带动整个少儿图书行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少儿教育。”

“你说的对,这也是我们出版社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准备出一系列少儿书籍,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那可真是太好了,除了历史的少儿图书之外,还有科普书籍也是孩子们非常需要的,别看孩子们年纪小,他们对科学也是很感兴趣的…”她把当年李际远办科学讲座的事情说给曹峰听,“李老师的科学讲座每一次都是座无虚席,孩子们非常喜欢,而且接受得非常快,还学会了举一反三,有好几次我都看见孩子们就地取材,在简陋的条件下复制了李老师的科学小实验,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真是超过我们这些大人的想象,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太可惜了。”

“没想到你们一个小山村把这些小学阶段的教学搞得如此有声有色!”曹峰大为惊异,“不愧是我们京大的小师妹啊,就是了不起。”

杨平这才笑着解释道,“曹峰也是咱们京大毕业的学生,已经毕业十几年啦,说起来还真是你的大师兄。”

“我虽然是学中文的,但是对历史很感兴趣,当初没少去蹭苏老师和杨老师的课听,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认识我了。”曹峰也笑了起来,“我对你说的那位李际远老师很感兴趣,照你这么说他是H大的教授?”

第四百一十四章 了解

“对,他之前下放到我们生产队,现在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了,他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教授,大家都说他能在我们生产队是我们大家的福分。”

“大教授很多,但是愿意俯下身子带着孩子们玩的却不多,他还能够让那么多农村孩子们喜欢他,接受他的科学教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得想办法去拜访他,争取他的帮助,出一套孩子们喜欢的科普书籍。”曹峰连忙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李际远的信息。

“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曹峰迫不及待地问道。

“贪多嚼不烂,又是历史丛书,又是科普丛书的,你们出版社人手也有限,根本没办法做这么多事儿。”杨平理智地劝道。

“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我们出版社一家就能做成的,我就是想要从小刘这里多了解一些情况,知道哪些是孩子们最需要最缺少的,回去和领导报告,或者在合适的机会让大家一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曹峰认真地说。

“师兄说的对,这些事虽然靠几个人一时半会儿做不成,但是如果发动大家一起来关注帮忙,在社会上形成氛围,一定能够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刘好好顿了顿,“师兄在出版社工作,知不知道哪家出版社出版过关于教育学的书籍?”

“教育学?”曹峰愣了一下,“没有关注过,要不我回去打听一下,你今后打算学教育学?”

“这倒不是,是我过去的同事,他们也一直想要提升自己,但在我们那里勉强能找到孩子们看的书,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这一类的书籍却比较少,他们常常和我说,不知道该怎么让孩子们真心地信任他们,亲近他们,我答应他们到京城来找找有没有什么教育心理学之类的书籍,让他们能够学会和孩子们沟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曹峰毫不犹豫地点头,“我一定会想办法帮你打听,你们那儿虽然是小地方,但是对教育这么重视,真是不容易,你们学校的学生真是幸运。”

“说幸运还真算不上,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孩子,每年的辍学率都很高,幸好恢复了高考,又有一部分孩子能够重新回到校园,但是这些孩子背负了全家人的期望,全家节衣缩食能够让他们读上书就很不容易了,别提读这些课外书了。人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成天困在小山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解外面世界最便捷的渠道就是读书,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根本买不起书,又不像城里有图书馆、少年宫,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所见到的就是家乡的天、家乡的山,根本就不知道工厂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是什么样子的…”

“是啊,像你这样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出来的肯定是少数,”曹峰点点头,“咱们其实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了,书本的定价尽量往低了定,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看得起书。”

“是啊,这一点我们也知道,大家都在尽力,只不过农村的孩子连学都上不起,能拿出买课本的钱都很不容易了,何况是买课外书,而且就算他们想买也没地方买去啊。别说是乡镇了,就连县城都没有书店,买一本书得跋山涉水地到城市里买,进城一趟不容易,很多孩子长那么大了,都没有去过省城,更别说是去书店了。”

“所以你才办了农家书屋,就是想让你们那儿的孩子读到书,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杨平慈爱地看着她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好好,我最欣赏的就是你这一点。”

刘好好的笑容很勉强,“农家书屋只是一个尝试,这件事也是刚刚开始做,我现在又一直在京城,具体的操作都是由咱们小学的校长和老师,具体效果怎么样,短期内还不好说。说实在,这件事虽然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我不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农家书屋?”曹峰很感兴趣地追问,得到刘好好的简单解释后,更觉得好奇了,“我觉得这个主意挺好的啊,如果能在每一个乡镇村落推行,能够大大地节约教育成本啊。”

“每个乡镇村落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强行推行,就会沦为摆设,甚至是政绩工程,别说在现阶段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就算放在几十年后,也未必能有什么好效果。”她批判起前世的自己也是毫不留情,“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人。”

“怎么说?”

“我在我们大目小学搞这个农家书屋,一来是平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对书里的世界感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二来是有两位负责任的好帮手,也是大目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他们真心地爱孩子,愿意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这两者缺了其一,这个书屋都不可能办下去…”

“你还漏了一点,其三是有你这么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就算不再教他们了,还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为他们采购书籍,督促我们这些老骨头写书,如果没有你,这个农家书屋也不可能存在。”苏弘毅笑眯眯地补充道。

刘好好想了想,毫不谦虚地点了点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这件事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每个地方的状况都不一样,不可能要求所有地方的老师都能有这样的素质和爱心,所以就短期而言,农家书屋的经验不可复制。”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曹峰有些失望,现在的人都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都想为国家做一些贡献,没有听刘好好提起那些农村的情况还好,既然听说了这么大的城乡差别,却又找不到缩小的办法,是一件很让人沮丧的事情,他相信这个聪明的小姑娘一定能想出办法的。

第四百一十五章 钱

“仓禀实而知礼节,换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的当务之急,恐怕还是发展经济,等大家全都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手里有余钱了,才会回过头思考精神层面的缺失,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读书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逐渐缩小。”

“可惜了这一代的孩子。”曹峰惋惜地说。

“这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事有轻重缓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她曾经也着急过,是徐华一言点醒了她,有舍才有得,必须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你这种观点倒是和我的一个朋友很相似,他也认为目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发展,一切都必须为了这个中心服务。”曹峰笑道。

“你说的是小余吧?”杨平微微摇头,“我倒觉得他的观点有失偏颇,照他的说法,上上下下都得围着钱转,这会出问题的。”

“挺多人反对他的,上回陈老师还当面和他吵了起来,骂他一身铜臭味,灵魂已经腐朽了…”曹峰笑了起来,但神情颇为无奈,似乎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赞同那位“小余”的观点的。

刘好好并不觉得这个观点有多么大逆不道,反倒挺赞许的,自她前世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被灌输经济发展是中心工作的思想,对她来说这个论调太稀松平常了,为了争取一个项目落地,为了各自辖区内的经济指标,他们没少花费心思,甚至还互相掐起架来,如果没有那么长的一段时间以经济为中心地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也得不到稳步上升。

曹峰看着淡定的刘好好,看出了她对发展经济的赞同,觉得到底是年轻人,思想就是先锋,有机会一定要把她介绍给小余认识,他们俩肯定能谈得来。

虽然杨平对围着钱转颇为不屑,但现在的刘好好却是真心地希望能够以经济为中心的步子能迈得再大一些,她才有更多的赚钱机会。

她看着手上刚刚拿到的十块钱酬劳摇头苦笑,在学校赚钱实在太不容易了,这十块钱是她加入徐华的翻译小组,每个月固定得到的勤工俭学补助。

对一般的学生来说,这十块钱足够他们在校的花销了,但她想到家乡的弟妹,又不禁犯起愁来,不是没有偷偷摸摸赚钱的路子,但是一来不想让关心自己的人觉得自己缺钱,特别是庄立军和那些关心自己的长辈们要是知道自己为了钱而犯愁,肯定又要塞钱给自己了,人情债比金钱的负担还要重;二来现在很多赚钱的手段处在灰色地带,于自己的名声有碍,像她这样有政治追求的人,做事格外小心谨慎,生怕落人话柄。

她看着十块钱发呆,之前给杨平写的那套历史书提了修改意见,照曹峰的说法,他们采纳了不少修改意见,可以把她的修改认定为再创作的过程,在最后的作者栏中也会署上她的名字,所以到时候她也能分到一笔稿酬,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

这四年注定是十分拮据的了,刘学习读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还要再加上一笔学画的费用,她手里的积蓄只出不进,恐怕撑不了太久,想起刘天天那忧心忡忡的样子,她心里很不好受,虽说刘天天读高中的时候,她应该已经工作了,工资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日子一定还是会过得紧巴巴的。

她小心翼翼地将钱收好,现在已经不能再像过去赚工资的时候,花钱花得随心所欲了,好在大学毕业之后,她的工资会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她只希望能够顺利熬过这几年。

“刘好好,邮局那儿好像有你的汇款单,应该是你家里给你寄钱了,记得去拿啊。”赵艳红手里拿着信兴高采烈地走了进来,她刚刚收到了家里寄来的生活费,虽然不多,但足够她日常花费了。

刘好好一脸茫然,家里给她寄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以刘长生和程招娣那悭吝的性格,不逼着自己往家里寄钱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会寄钱给她。

她满腹疑惑地去了学校里的小邮局,对方汇给了她六十块钱,这可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巨款,她顿时懵了,再仔细一看,汇款人竟然是庄立军。

刘好好更懵了,完全不知道他唱的这是哪一出,好在随着汇款单过来的,还有他的一封短信。

“今后每个月的工资,扣去必要的生活花费,统统上交给媳妇儿。”

刘好好手里攥着钱,看着信,彻彻底底傻眼了,庄立军这是要养她?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她从来就没有在金钱上依附男人的想法,更没有尝过花男人钱,被男人养的滋味。

庄立军突然把自己的工资如数上交,她并没有觉得欣喜若狂,也不觉得自己被冒犯侮辱,只是有一种特别微妙的感觉,两人有了金钱连接之后,好像关系更进了一步,就像是要从花前月下慢慢步入柴米油盐,有一种充满烟火气的真实感觉。

庄立军是个很有分寸的人,他们认识这么久了,他每个月都往刘长生那儿汇五块钱,更多的是尽自己的义务,毕竟在名义上他是他的准女婿,平时虽然会给刘好好准备一些礼物,但也都以实用为主,没有送过什么逾越分寸的奢侈品,更不会提把工资全部给她这样的事情。

因为他很清楚她的独立倔强,不敢在任何事情上逾越造次,生怕吓跑了她,如果不是她终于笃定地和他互许终身,他绝对不敢做出什么上交工资这样的事情。

但是既然他们约定了今后履行婚约,他就真真切切地将她当作妻子看待,毫无保留地交托自己的一切。

刘好好了解庄立军的性格,他几乎不用多解释,她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一切都是她的,这是这个实心眼的男人对他们婚姻的诚意和期待。

既然知道了他的意思,她就不会做出退钱回去这样煞风景的事情,反正她也下定决心陪他闯一闯这爱情的“坟墓”,他给了他的诚意,她收下就是她能回报给他的最大诚意。

第四百一十六章 加入

但是这一笔“巨款”非但没让刘好好松一口气,反倒加重了她心里的压力,她的肩膀上不仅有弟弟妹妹这个责任,还担上了未来小家庭的责任。

虽然庄家家境好,没有生活上的压力和负担,但她并不准备心安理得地拿着庄立军的钱去接济娘家,毕竟这样的事情程招娣干了这么多年,已经让她的丈夫和孩子们都心生不满了,她可不想重蹈覆辙,况且这样做对庄立军也太不公平了。

她不能牺牲他们小家庭的利益,去成全她的原生家庭,她有责任让他和他们将来的孩子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所以她一直在帮助三个弟弟妹妹自立自强,但是他们的年龄相差得太大了,她成家的时候,刘天天和刘向上还在读书,必须要依靠她的资助。

过去她从来没有考虑过嫁人的问题,只觉得将弟弟妹妹培养好了,今后就不会和娘家有太大的冲突,现在既然决定要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就难免要开始考虑现实问题了,她必须要自己多攒一些钱,靠自己的能力给他们帮助。

她挎着包,心事重重地穿过校园,路上偶有男女并肩而行,虽然没有过分亲热的举动,但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不难看出他们正在热恋之中,不由得在心里暗笑自己的现实,有的时候太过于理智,会丧失许多恋爱的乐趣,好像自己还没有怎么经历过花前月下的浪漫,就已经步入那些柴米油盐的琐事之中。

“喂,刘好好,”谢亮突然在她身后,喊住了她,“帮我把这本书还给徐老师。”

“哦,好的。”刘好好接过书,朝他礼貌地点了点头,瞥了一眼书皮,这是一本保管得很好的旧书,便随意笑道,“《论法的精神》?你对孟德斯鸠也有研究?”

“你觉得我们学工科的就看不懂这些书?”谢亮神色一如既往地倨傲,话音刚落,又皱起了眉头,不知道在懊恼些什么。

刘好好笑了笑,似乎早就习惯了他的说话方式,“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随口问问。”

她这副好脾气的样子让他更加懊恼了,声音不知不觉变小了,“我也不是那个意思,就是…”

就是什么?就是上回无意中瞧见她在看这本书,还在一旁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对这本书也起了好奇之心?

他觉得自己很可笑,她是有夫之妇,他还见过那个男人,他怎么还能继续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他只是单纯地欣赏她,并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是的,一定是的,他只是希望能够和她做普通朋友,共同进步而已。

刘好好看着谢亮脸上的神色变幻个不停地,也猜不出他究竟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刻的他一定很纠结,但是纠结什么就不是她能知道的了。

于是她善解人意地笑了笑,决定不为难他,“如果没什么事的话,我…”

“我想加入你们乐团。”谢亮突然抢在她前头,莫名其妙地冒出了这么一句。

刘好好有些奇怪地看着他,想起他之前帮她弄到了《黄河协奏曲》曲谱的事情,恐怕他也是有音乐基础的,不过他的性情这么孤僻,实在不像是会愿意加入这种团体的人。

“我和团长说一声,得他同意才行。”

“团长是王强吧。”谢亮微微勾唇,“没关系,我自己和他说,或者你们什么时候排练,我当面申请。”

“也行,之前我们还担心最优秀的人才都会被学生会的乐团吸引过去,你愿意加入我们,大家一定都会很高兴的。”刘好好笑道。

“我不会加入学生会的。”谢亮冷笑一声,“如果你们乐团这次真的被学生会招安了,我也不屑加入。”

刘好好点点头,“虽然我们乐团的条件不如学生会,但是我们的氛围好。”

想到学生会的蔡玉芬,谢亮皱起眉头,“很多人都在传说你是故意和蔡玉芬打对台,让她下不了台的。”

“你也这么认为?”刘好好不以为意地笑道。

“当然不,一直都是她在挑刺,只不过你没被她当成软柿子压扁而已。”孰是孰非,谢亮看得比谁都清楚,“她那样的人,恨不得把全世界都踩在脚下,听不得任何反对的意见,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被她踩在脚底的。”

“她要是真有本事,也许会有人心甘情愿被她踩上一脚,可惜她被家里惯坏了,眼高手低啊。”刘好好微微摇头,“我本来不想招惹她,因为实在没有太多功夫陪这个大小姐闹脾气,学习压力这么大,努力学知识学本领都来不及呢,谁还稀罕和她打对台。”

谢亮点点头,“你说的对,我相信你留在乐团,只是因为你单纯地喜欢音乐。”

“嗯,我喜欢音乐,也喜欢乐团的氛围,和大家在一块儿练习,心情特别愉快,能够很好地纾解压力。”她也是人,虽然不停地给自己加码学习,但也是需要放松的,否则弦绷得太紧早就断了,在乐团排练的时候,她能够让自己暂停思考,彻底投入音乐之中,对大脑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休息。

但如果说,她完全没有和蔡玉芬打对台的意思,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蔡玉芬这个人和她素无瓜葛,庄家那些人虽然不讨喜,但她多少要看在庄立军的份上对他们有所忍让,而蔡玉芬就不值得她以德报怨了。

蔡玉芬三番四次想要刁难她,两人之间已经是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了,不是蔡玉芬找茬彻底毁了她,就是她绝地反击,彻底击溃蔡玉芬,她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却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也一直都在为此做准备。

只不过这些没有必要让谢亮知道,他和她的交情还没有深厚到无话不谈的地步,何况他身上带着淡淡的学究气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根本不适合让他这样的人知道。

第四百一十七章 惋惜

这段时间,他们乐团一直都在为了“快闪”的事情做准备,随着离他们暂定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也越来越紧张兴奋。

王强带着他们排练了无数次,设想了无数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蔡玉芬会不会故意使坏?”

“应该不会吧,她又不知道咱们搞这个活动。”

“那到时候在食堂会不会被他们学生会的人赶出来啊?”

“不会的,我们就只唱一首歌,时间太短,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我就担心,如果咱们的乐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蔡玉芬会对外宣称乐团是属于学生会的,到时候咱们可是百口莫辩。”

“不会吧?她的脸皮能有这么厚?”

“我倒觉得有道理,蔡玉芬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就算她不愿意,别忘了她身边还有个方新国,那可是个能屈能伸,从不吃亏的主儿,到时候我们可是替人做嫁衣喽。”有几个人觉得很悲观。

“我觉得我们这个活动很好,想得太多,反倒失去了初心,我们在食堂里唱这首歌,是为了把音乐的乐趣带给更多的人,而不是要和学生会争个高下,”谢亮淡淡地说,“何况也没什么高下可争,他们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好,我们要是成天想着和他们比,那心态就失衡了,排练再多的歌曲还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谢亮说得对,我们就唱我们的歌,别去计较什么效果,什么得失,开心就好。”

“是啊,我们在一起练习,不就是图个开心嘛。”

刘好好赞赏地看了谢亮一眼,觉得优秀的人都有个共性,得失心不重,大局观强,在这一点上谢亮比方新国强多了,他今后也一定会比方新国走得更远,至于他们担心的,为学生会做嫁衣的事情,她还有后招,绝不会让自己吃亏的,当然这种事也只适合她私下运作,让他们知道了,传扬出去反倒不好。

她在看谢亮的时候,谢亮正好也将目光移了过来,她朝他微微一笑,谢亮却像被烫到一样,慌里慌张地将视线移开了。

刘好好觉得好笑,他这么一个高冷的人,做出这副慌慌张张的样子着实有趣。

“好好,你和谢亮很熟吗?”乐团里一个心直口快的姑娘许明明瞅了个空偷偷问道。

“数面之缘,君子之交吧。”刘好好和谢亮说过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撇开徐华之前荒唐的想法不提,谢亮的人品的确是无话可说,还费尽心思帮她弄到了《黄河协奏曲》的曲谱,是个待人至诚的君子,和这样一个人交朋友是很放心的事情,只是希望他不要因为无意中听到徐华说的那番话,而对她心有芥蒂。

“我觉得他特别关注你,从加入咱们乐团开始,那双眼睛就一直在你身上打转,他是不是喜欢你啊?”许明明问得特别直接,直接到刘好好都无言以对了。

“你别胡说。”刘好好压低嗓门,“大家都是同学,你这么说将来可尴尬了。”

“也没什么,你这么优秀,有同样优秀的男同学追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什么好尴尬的?”许明明不以为意。

“他真的没有在追求我,”刘好好真的无语了,不知道怎么一个两个都有这样的误会,她和谢亮压根就没说过几句话,说话的次数还没有和王强和宋军多呢,怎么就无端让人误会了?

“你看他那眼神,骗不了人的,”许明明嘻嘻笑了起来,“他肯定喜欢你,我看他是为了你,才加入咱们乐团的。”

“明明好姐姐,你就饶了我吧,可千万别再这么说了。”刘好好打躬作揖地赔笑,“我家那口子可是个醋坛子,这话要是传到他耳朵里,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许明明这才反应过来,刘好好早就名花有主了,虽然她很少当着他们的面谈起她的未婚夫,以至于让她都忘了刘好好是已经定了亲的人,学校里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她的未婚夫是庄见明的长孙,当初他们在联欢会上表演的时候,听说她的未婚夫还来现场了呢。

这位庄家未来的长孙媳妇,自然是不可能发展什么校园恋情的。

许明明朝她抱歉地笑了笑,表示不会再提这桩让人尴尬的事情,但心里不免有些遗憾,谢亮无论从长相、才华、气质上来看都是万里挑一的优秀,偏偏和刘好好有缘无分,连她这样的旁观者都觉得可惜。

刘好好的心里也觉得怪怪的,可她已经决定了要和庄立军在一起,自然不会再让人有所误会,虽然挺欣赏谢亮的,但也得暗暗下定决心,今后要尽量和他保持距离,不能有太密切的私交。

到了表演的那一天,乐团的成员们分散在食堂的各个角落,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紧张而又激动的笑容。

刘好好多留了一个心眼,不仅把这事儿告诉了苏弘毅和杨平,还告诉了徐华,让他帮忙把陈海澜约到食堂吃饭。

当初陈海澜想把她当作一把插入学生会的刀,现在她利用陈海澜来挡去一些麻烦也在情理之中。

“好好,你看那边那个花裙子的女生是不是那个万玲玲,就是蔡玉芬的那个表妹。”苏爱华瞥见不远处一个昂着头的高傲女生,立刻八卦地捅了捅刘好好的胳膊。

刘好好点点头,“还真是她。”

“你看她那趾高气昂的样子,比她那个表姐还讨人厌。”苏爱华撇撇嘴,京大的大部分学生都穿得很朴素,只有这个万玲玲成天花枝招展的,甚至比蔡玉芬还引人注目。

刘好好深以为然,虽然这段时间她和万玲玲接触不多,但是火车上的那一段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没有万玲玲从中搅和,她和蔡玉芬也闹不起来,所以她对这个万玲玲也十分厌恶。

“欸,坐在她旁边的那个男生长得很不错啊,可惜眼光太差,怎么就看上这么一只花蝴蝶。”苏爱华惋惜地看着刚才还高傲得不可一世的万玲玲笑容满面地在一个男生身边坐了下来。

第四百一十八章 快闪

刘好好定睛一看,那个让高傲的万玲玲折腰的男生竟然是谢亮,不由得笑了,“那男生的眼光没那么差,你放心好了。”

“你怎么知道?你认识?”苏爱华奇怪了,撇开万玲玲的态度不提,她也算是个美女,打扮得又十分时髦,应该很招男生的喜欢,难道她这样的人亲自上前也会被人拒绝吗?

她话音刚落,那男生就完全不顾万玲玲那一脸难堪的神色,冷着脸端着碗站了起来,朝她们走来,在她们的桌边站定,礼貌地询问,“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苏爱华瞪大双眼,傻乎乎地看着他,嘴半天也合不拢。

刘好好无奈地叹了口气,“我可以说不吗?”

“不能。”谢亮唇角微扬,心情很好地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