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良婿》作者:求之不得

文案:

沈逸辰重生了,他的宏大目标就是:对夫人一见钟情,撑夫人的腰(哦不对,为夫人撑腰),早日见到宝贝儿子。

总之,为了做三叔良婿,他沈逸辰也是蛮拼的。

本书又名:《夫君不要脸》

——“拿去!夫人说不要,那就不要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家男主一点都不二,他只是心里苦

楠竹:你够了→_→

本文1V1,很甜很甜很甜,结局HE,求温柔呵护~

入坑提示:

架空,架得很空,无考据,不接受人身公鸡,好人一生平安~

女主不穿越,不重生,没有金手指,身边只有一条忠犬,走哪儿跟哪儿!

内容标签: 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方槿桐,沈逸辰 ┃ 配角:肖缝卿,洛容远,方槿玉 ┃ 其它:其他若干酱油

第1章 春寒

二月初春,寒意料峭。

元洲城内才刚下过了第一场春雨,眼见着日头将要回暖,夜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城中乍暖还寒。医馆苑内,年前留下来的那些个腊梅骨朵儿一夜间都窜开了,连过往的风里都透着一股子幽然的梅花香味,清清淡淡,很是好闻。

医馆名唤“仁和”医馆,坐落在元洲城西,在元洲城附近一带小有名气。医馆的东家夫妇皆是名医,在元洲城附近一带悬壶济世,很积了些善缘。周遭的那些个富贵人家染了伤寒杂症,寻常百姓得了大病小疫,都习惯了往城西的这间医馆来。

医馆的东家姓“方”,祖籍京中,听闻还同当朝大理寺卿方世年沾亲呢!

可这大理寺卿方世年可是国中最高的司法长官,官居正三品,也算是朝中举足轻重的要员。这样的世族人家往往都出身显赫,族中哪个不是非富即贵,倘若真是同大理寺卿方世年沾亲,又岂会沦落到来元洲城一带开医馆谋生的地步?

想来,又只怕是坊间的传闻罢了。

医馆大堂里,不少人都是远道前来求医的,免不了凑一处相互打听一翻。

一打听,便带出了同大理寺卿沾亲的传闻来,不知真假,却也只当调剂了。大伙儿真正感兴趣的,无疑是东家夫妇二人的医术。

总归都是传闻,有听说医馆东家妙手回春,前不久把一个将死之人都医活了的。

有听说几月前,东家夫人将一个外乡人断臂接上了,如今都能下地种田了的。

还有的听说就几日前,城南的一户人家丧事办了几天,这东家去看了一眼,你猜怎么着,竟然将临下葬的人都给医活了。

嘶嘶~听得周遭前来求医的人心中阵阵激荡。

好些先前还面色怏怏的人,也仿佛刹那间有了精神,支着头聚精会神且听下文。

屏风后,沈逸辰微微抬眸。

目光透过屏风上的十方药草图,轻轻向外瞥了瞥。

死人医活,断臂重接之类的坊间传闻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是前来求医的人借着求个心中稳妥而已,他自然不信。但若说这医馆的东家同大理寺卿方世年沾亲,他却是相信的。

方家是长风国中的簪缨世家,早些年族中很是兴旺,后来虽然渐渐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方家始终是老牌的世族贵胄,举手投足都不乏世族底蕴。

等到方世年这一辈,方家厚积薄发,忽然有了起色。

方家兄弟四人,方世年排行第三。

方世年确实有个兄长在元洲行医。

沈逸辰只是没想到,就是眼前这间医馆。

月前,他奉召自封地怀洲入京,这两日正好路过元洲城。

他去拜访了早前的恩师,又约了旧识同窗叙旧,酒兴上头便多留了一日。

夜里一场大雪,他又饮了一宿的酒,酒意上头,出门又吹了冷风,便染了风寒。

宿醉加上风寒,头疼得实在厉害,强撑了一日也不见好,只得就近到城西这间医馆开了幅汤剂喝。

沈括去看着煎药,他就在屏风后面等。

先前听到大堂之中的人议论,他才猜想这是方世年的兄长开的医馆。

祖辈时候,方家同沈家曾是世交。沈逸辰的祖父同方世年的父亲是袍泽之友。他幼时在祖父身边见过方世年,祖父还让他唤过一声‘三叔’。

后来祖父去世,沈家同方家的走动便少了。

加之方家在京中,沈家的封地又在怀洲,天南地北。再等方老爷子过世,两家就近乎没有了交集。

他只知道方家兄弟四人。

方世年在朝中身居要职,任大理寺卿。

老大方世万在元洲城行医。

老二方世坤娶了江北富商的女儿袁氏,经营药材和茶叶生意。

这两房都还算本分。

至于四房的方世平,自小被方老夫人娇生惯养,活脱脱养成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在京中名声昭著。

这些年方世年在朝中一直谨小慎微,却还是免不了履受四房牵连,否则以方世年的才干和方家数年的底蕴,方世年也不至于在一个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屈居。

加之近来朝中局势动荡,皇子之间的皇位之争愈演愈烈,大理寺这样的机构动辄被人利用来排除异己,稍有不慎,便会将自己牵连下水。方世年其实骑虎难下,如履薄冰。

故而长房行医,二房经商,其实于方家而言,反而都是好事。

不居庙堂,则不用顾及庙堂之深。

反倒是方家的四房实在不成器。

方世年若是一直任由四房留在京中,终究是祸害。

沈家同方家虽然祖辈算是世交,眼下却无多少交集了。

方家的事,他权且听听。

屏风外,脚步声临近。

沈逸辰敛了思绪,目光企及之处,沈括正好端了药碗朝他走来。

沈括是他的贴身侍从,此次随他一道北上。

方才大夫开了方子,药房抓了药,沈括亲自守着煎好了药送来:“侯爷,药煎好了,大夫说趁热喝。”

沈逸辰接过,一饮而尽。

“侯爷可有觉得好些?”沈括问。

沈逸辰平淡道:”哪能立竿见影。“

也是,沈括一面接过他递来的药碗,一面拢了拢眉头。原本定好了下午就要继续上路,但往后沿途几十余里都是官道,再要寻个医馆只怕要等到明日晨间去了。

沈括踟蹰:“侯爷,要不要在元洲城多留一日…”

沈逸辰回绝:“在元洲已经耽误两日了。”

毕竟是奉召入京,哪有在元洲久留的道理。

沈括会意。

沈逸辰牵衣起身,一碗药下去,脑袋里还是昏昏沉沉疼得厉害。西南久无战事,他养尊处优,竟然也会染风寒。心中不免自嘲,幸而马车就在医馆外候着,他喝了药,药性上头,正好可以回马车上小寐。

医馆的伙计来送余下的药包,交待些注意事项,沈括殿后。

沈逸辰独自出了大厅。

从大堂到正门要穿过正院的花园。

花园里腊梅的香气沁人心扉。

闻着好似头疼比先前好了些,沈逸辰不由驻足敛眸。

只是他将才驻足,前胸却觉被“重物”迎面一撞,继而脑中只有“嗡”的一声,紧接着便是清脆的东西摔在地上,摔得稀碎的声音。

他皱了皱眉头,低眸。

地上碎了一地的白瓷花瓶,花瓶一侧的红色腊梅很是显眼,当是先前就插好在花瓶里的。

红色的腊梅花枝旁,是一双绣着金色双飞燕的绣花鞋。

绣花鞋上,是一件淡藕荷色的织锦长裙,刚好没过脚踝。

藕荷色的织锦长裙上就了一件水蓝色的葡萄纹绸缎袄子。

水蓝色的袄子外,批了一件白狐狸毛披风。

是个十五六岁模样的丫头,明眸青睐。

沈逸辰抬眸打量她,眼前之人也一脸懵懵得看他。只是看了看看,又低头看了看地上的花瓶碎渣子,良久,才反应过来,继而咬了咬下嘴唇,凝眸看他。

他原本就头疼的厉害,又被这花瓶摔碎的刺耳声音弄得很是闹心。加上眼前这张准备要兴师问罪的脸,这一闹还不知要折腾多久,沈逸辰实在无心理会,便阴沉着脸,开口,傲慢道:“你撞的我。”

Σ( ° △°|||)︴…

方槿桐愕然。

作者有话要说:开文啦,开文啦,开文大吉!

前几天留评的小亲亲会随机收到惊喜,为避免其他嫌疑,请留0分评就好。

*****

某求:对,你们没有看错,二货这一章才撞碎了人家的花瓶,高贵冷艳,然后…他就重生了,,,

→_→:心里好苦,,,

第2章 方家

晦气得很!

方槿桐脸都气得发绿,先前分明是那个人撞碎了她的花瓶,她还一句话都未讲,他竟然好意思厚着脸皮说她胡搅蛮缠!

若不是这里是大伯父和大伯娘的医馆,她真想拦着刚才那人好好理论一番。

“这人定是个有些毛病的!”方槿桐腹诽。

阿梧规劝:“都来医馆求医了,自然是有些毛病的。”

方槿桐微怔。

也是,她同一个有毛病的人计较做什么。

“只可惜了这支白玉花瓶…”方槿桐叹了叹,这还是刚来元洲城的时候,大哥送给她和槿玉的。

樊州玉瓷坊的手工,细致无暇。听大伯娘说,还是大哥医好了樊州的一位富商,那位富商托人远道送来的。虽说算不得价值连城,但十足的投其所好。

大哥肯将这对白瓷花瓶送给她和槿玉,足见亲厚。

方家一族的子孙向来放在一起论字排辈。方槿桐口中的大哥,其实是大伯父方世万和大伯娘陈氏的儿子,方如海。

方家兄弟四人。

方世万是长兄,自幼学医,侵淫医术多年,小有建树。后来娶了夫人陈氏,也出自杏林之后,夫妻二人在元洲城内开了这家“仁和”医馆,悬壶济世。方如海就是长房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名唤方如旭和方如峰…

二房的方世坤娶了江北富商的女儿袁氏,在京中经营药材和茶叶生意,借着袁家生意上的人脉和路子,再加上岳丈的提携,又逢上了头几年的好光景,日子也算过得殷实富裕。只是袁氏自小身子骨不好,生下两个女儿方槿舒和方槿柔后,便不能再生育,于是同长房商议,从长房那里过继了方如峰来二房做儿子。所以方如峰是养在方世坤和袁氏名下的儿子…

至于四房的方世平,自小身体羸弱,方老夫人护得紧。方老太爷过世得早,家中有方老夫人护着,几个兄长也管束不了,便养成了游手好闲的性子。等到老夫人闭眼,尚且不能自食其力,便窝在方府内,靠着老夫人留给他的私藏和夫人宋氏带来的嫁妆过活。宋氏自己有一对儿女,儿子名唤方如南,女儿名唤方槿玉。房中的惠姨娘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唤方如勋。宋氏很不喜欢惠姨娘母子,房中一直吵吵闹闹,一月里也没几日安宁的…

三房的方世年便是当朝的大理寺卿,官居正三品的朝廷要员,也是方家这一代的家主。只是方世年的夫人顾氏去世得早,只留下了方槿桐这么一个女儿,京中便都晓方寺卿的这个女儿就是他的掌上明珠。

方世年和顾氏感情很深,顾氏去后,方世年没有再续玄的意思,房中也没有旁的姨娘和通房丫鬟。整个一族偌大的家业总需要人来继承和打理,便从长房那里带了二子方如旭到京中教养。没有认在方世年名下,方如旭便唤得还是一声‘三叔’,一直跟在方世年身边学习管理家业。

也有传闻当初方家的四房还闹过,说三房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元洲城寻长房的儿子,四房就有现成的儿子在京中。若说四房的方如勋是庶出不合适就也罢了,可方如南可是四房正紧的嫡出啊。

三岁看到老,四房的儿子教养得如何,方家族中是有目共睹,方世年断然不会拿方家的家业来作赌注,遂以稚子尚幼为由回绝了。

但四房哪能这么容易死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是自己的儿子方如南继承了家业,那四房日后便成了家主了,守着方家家业过活,简直衣食无忧。

方世平妖也作了,鬼也作了,此事还闹到过宗族祠堂,四房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四房同三房的梁子也就此结下。

可方老夫人弥留前,老泪纵横,交待方世年日后要多照顾四房。这个小儿子被她宠坏了,不说是非不分,浑起来得时候做事总是欠考虑的,若是分了家,只怕难在京中立足。方世年应承了,所以这些年来,方世年对四弟一家多有忍让。

一笔写不出一个“方”字,方世年就盼着四弟能早日立事,日后家中诸事也好多一个人商量。

譬如孟家的事…

如今,能商量的,也只有长房这一脉了。

于是二月过后,方世年便在朝中告假,带了方如旭和方槿桐兄妹两人来元洲城看望长房一家。偏偏四房又存了别的小心思,闹着要让方世年带着四房的方槿玉一同来元洲城看望长房一家。

二月初三,方世年带了方槿桐几人离京。

二月初七,便到了元洲。

方槿桐其实早就盼着元洲城一行。一则可以去医馆看望大伯父,大伯母和大哥一家,还有大哥和嫂子的那个奶娃娃,岁岁;二则方槿桐好棋,南北两大国手的对弈恰好定在元洲城内,这是场五十年难得一遇的棋坛盛会,她费了大力气才寻到清风楼名帖,可以一睹大国手对弈风姿了!

可所谓乐极生悲,古人诚不欺我。

大哥送的白瓷花瓶,本来她和方槿玉一人一个,如今她这个摔碎了,有人怕是免不了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拿她摔碎花瓶的事情做口舌。其实她倒不是怕方槿玉生事,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爹爹近来烦心的事已经够多了,她不想让方槿玉给爹爹添堵。

阿梧也道:”四小姐怕是又要拿花瓶的事儿来嚼舌根了。“

阿梧是方槿桐跟前的贴身丫鬟。

阿梧口中的四小姐便是方槿玉。

方家这一辈四个姑娘,方槿舒和方槿柔年长,都已经出嫁了。府中未出阁的姑娘,就只剩了方槿桐和方槿玉两个。

阿梧自幼在方家长大,也知晓三小姐和四小姐一直不对路,可三小姐听老爷的话,处处让着四小姐,四小姐却借着各种由头挑三小姐的错。

阿梧很不喜欢。

方槿桐也不喜欢。

果不其然,她二人前脚刚回了西苑的厢房,屋外便有连串的脚步声传来:“三姐姐在吗?”

阿梧应声回头,只见方槿玉穿了一身彤色的蝴蝶裙,搭着嫣红色的云锦衣裳,头上插着祖母绿的宝石簪子,耳坠子悠悠晃着,显得格外耀眼。

阿梧福了福身:“四小姐好。”

方槿玉身后的丫鬟碧桃也跟着福了福身:“三小姐好。”

方槿玉笑盈盈上前,刚进屋,眼珠子便转着往厢房里四下打量:“怎么不见三姐姐的那支白玉花瓶呢?”语气倒是轻松愉快,好似随意提起一般。

阿梧却拢了拢眉头,微微瞥向自家小姐,有些担忧。

方槿桐也不隐瞒:“摔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