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力气不够,自然打不过刘新红,只得尽量躲避,却让刘新红更加恼火,几乎失去了理智,肖芳一边躲避,一边破罐破摔,将自己遭遇的那些事情都说了出来,刘新红也在那里破口大骂:“贱人,你给我住口,两千块买了你个不下蛋的母鸡,你还有脸说!”

“你怎么不说我陪嫁了什么东西?”肖芳尖叫道,“我爸给我准备的全套的好家具,结果全让你爸妈还有大哥他们一家子占了过去,连我们结婚的床,现在都被你那个侄子用了!我带过来的那个手表,现在到谁手上了?从妮妮一岁开始,你给过我一分钱的家用吗?家里吃的喝的用的,哪个不是我买的?你还不放过我,连我给妮妮存的上学的钱都抢走了给你那大哥盖房子!你配当男人吗?”

外面的人听到两人的争吵,都窃窃私语起来,这年头,两千块的聘礼听起来多,但是在镇上其实还算是比较平常的,就像是肖芳她二哥,人家直接就要电视冰箱洗衣机呢,光是电视,就得一两千了,还不一定买得到。而且,女人的陪嫁,那就是自个的私房了,结果刘家连这个都不放过,刘新红一个月一百多的工资,一分钱也不给家里拿,全靠肖芳一个人支应着,这就太混账了。

林嫂子这会儿也过来了,一眼就看见肖芳头发散乱,脸上还有明显的巴掌印,顿时也火了,见刘新红又想要动手,直接骂道:“刘新红,你打起老婆来,可是够威风的啊!我倒是想要问问,你凭什么打你老婆啊,生男生女是你老婆一个人的事情吗?要是那样的话,要你有什么用!你个大男人,不光一分钱的家用不出,还抢你老婆的钱,人家吃软饭的小白脸都没你这么大脸呢!呸!”

刘新红涨红了脸:“这是我自己家的事情,跟你没关系!”

林嫂子冷笑一声,直接扶起了肖芳:“妹子,别怕,嫂子给你做主!”

肖芳脸色苍白,她喘了口气,看着刘新红脸红脖子粗的模样,咬牙道:“嫂子,我没事,今儿个,大家都在,给我做个见证!”

林嫂子一愣:“怎么了?”

肖芳冷笑道:“嫂子,这日子,我是过不下去了,甜甜长这么大,刘新红别说哄过抱过,连个好脸色都没有,当初要不是还在冬天里头,甜甜差点就被他摔死了!他成天就想着他那侄子,对侄子比对亲娘都好!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他儿子呢!现在为了他大哥家的房子,自己预支了工资不算,还把我辛苦攒下来的家用还有给孩子上学的钱给搜刮走了,嫂子,你上次见到我的时候,家里面就剩下一块多钱了啊!要不是我这个月的工钱还没结,先去那边结了账,这几天我们娘俩饿死了都没人知道。现在都这样了,以后还不把我们娘俩卖了!”说到这里,肖芳忍不住哭了起来。

林嫂子听得不好,这年头,所谓宁毁十家庙,不破一桩婚,都是劝和不劝离的,不过肖芳话都说到这里了,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得说道:“妹子,你可想好了!”

肖芳惨笑道:“日子再坏,也坏不过这样了,我现在,不光要养活一家子三个,没准还得加上他大哥他们一家子呢!我现在还能干,还要被他拳打脚踢,整日里骂不绝口,等到我干不动了呢!而且,我不能让甜甜也跟我一样,被他们一家子欺负一辈子!”

刘新红愕然:“肖芳,你什么意思?”

肖芳抿了抿唇,一字一句说道:“我说得很清楚了,我没别的意思,就一句话,我们离婚吧!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甜甜一个,但是,从此之后,我们娘俩跟你们刘家,没一分钱的关系!”

刘新红呆了呆,他从来没想过离婚这回事,或者说,这年头,几乎没人会想到这回事,他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就听肖芳冷笑道:“你不是想要儿子吗?我们离了婚,你去找个肯给你生儿子的去!”

肖芳没有说的是,她倒要看看,那个女人敢保证,嫁给他就一定能生儿子,愿意嫁给他!何况,刘新红是有家暴前科的!

刘新红却没想到这么多,听到这里,眼睛就一亮,立马开口道:“这可是你说的,你可别后悔!”听到刘新红这话,在场的人都窃窃私语起来,刘新红这可是太薄情了,一日夫妻百日恩,就因为人家生的不是儿子,结果拿老婆的钱补贴哥嫂侄子,还要拿老婆撒气,这样的人品,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林嫂子本就是个炮仗性子,这会儿差点就大骂起来,却被肖芳拉出了,只得忍着不吭声,心里却想着,回头一定要在外面好好跟人家说道说道。

肖芳恨恨地看着他:“刘新红,我就是带着孩子死在外面,我也不会后悔!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跟了你这个人面兽心的畜生!”

刘新红听到肖芳这么说,又恼火起来,破口大骂道:“贱人,你说什么呢?我还后悔呢,娶了你这么个不下蛋的母亲!既然你说要离婚,行,那就离婚,今天你就给我滚蛋!”

肖芳冷笑道:“滚就滚,我还不乐意看到你呢!看到你,我就觉得恶心!今天已经晚了,明天我们就去民政局离婚!”

作者有话要说:

第6章

老林去厂里面值班了,肖芳跟甜甜暂时在林嫂子家借住了一晚上,哄睡了甜甜跟妮妮,林嫂子忧心忡忡地对肖芳说:“妹子,你可想清楚了,这年头,女人不容易,你离了婚,还带着甜甜,日子该怎么过啊!我们知道的人还好说,外面不知道的人,还不知道会怎么说你呢!”

肖芳苦笑道:“嫂子,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我之前也说了,再坏也坏不过这样了!刘新红那性子,我是看明白了,那就是个薄情寡义的,他想要儿子,都想得魔怔了!偏偏又想要儿子,又不想丢工作,只好把气撒我和甜甜身上!我忍了也就算了,可是甜甜呢,她还这么小,刘新红已经说了,不许甜甜上学,甜甜在这样的地方,不上学以后有什么出路啊!难道到了年纪,就跟那些穷地方一样,卖了女儿,给儿子结婚吗?我不能让甜甜的一辈子,都毁在他们家手上了!”

林嫂子还是有些忧虑,问道:“那妹子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回娘家吗?”

肖芳摇了摇头,说道:“不了,我妈年纪也不小了,我不想让她担心,我想好了,我还有点手艺,而且留在镇上,甜甜难免要被人说闲话,我手里还有点钱,准备去县里头,找个地方好好做工,再在附近租个房子,怎么着也能养活甜甜!”

林嫂子听着肖芳有了打算,虽说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谱,但是肖芳有手艺,总不会饿死,因此,只得说道:“既然你想好了,那就先做吧,要是有什么难处,尽管跟嫂子开口!”

肖芳摇了摇头,说道:“嫂子,这些日子,我已经够麻烦你的了,我暂时也没什么难处,要是真活不下去了,我肯定厚着脸皮跟嫂子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肖芳就稍微收拾了一下,脸上还有些淡淡的痕迹,这年头又没什么遮瑕膏,她也懒得遮掩,抱着甜甜,看着已经醒过来,有些邋遢的刘新红,心里冷笑,自个嫁过来之后,不说别的,每天把刘新红打理得妥妥帖帖的,有什么好东西都紧着刘新红,现在就知道,有的人的心,那就是捂不热的石头,她也不多说,直接说道:“行了,我拿两件换洗的衣服,别的我也不要,现在就去县里面离婚!”

刘新红恶狠狠地盯着肖芳:“行啊,现在就走!”

肖芳抱着甜甜,刘新红空着手,三个人一起上了去县里面的小中巴,售票员看这一家三口有些异样,不过也不多问,直接说:“一个大人一块钱,总共两块!”

肖芳自己付了一块,刘新红呆了呆,他把钱全部留给刘东红他们一家子了,身边一分钱也没有,他以前也是这样的,但是,要钱只要问肖芳要就行了。肖芳见他的模样,冷笑一声:“最后一次我给你掏钱!”她又拿了一块给了售票员,自顾自找了地方坐了下来,刘新红脸涨得通红,想要说什么,又怕肖芳在车上将自个那些事情撕扯出来,只得气鼓鼓地在另外一边坐下。

售票员虽说觉得古怪,但是她也管不了这么多,这会儿上车的人也比较多,很快,车子装得满满当当,站都要战不下了。

一路上颠簸到了县城,甜甜从来没坐过汽车,何况这种中巴的条件本来就挺恶劣,哪怕她们坐在窗户边上,也一阵不舒服,甜甜被肖芳抱着,整个人蔫搭搭的,下车的时候,已经一点精神都提不起来了。

下车之后,肖芳母女两个跟刘新红直接走到民政局那边,那里刚刚开了门没多久,这年头根本没多少离婚的,见他们这样,还劝了几句,最终还是离好了,拿到离婚证,肖芳直接往自己放衣服的布袋里面一塞,抱着甜甜转身就走,刘新红却有些茫然若失,整个人有些恍惚起来,等回过神来,已经看不到肖芳母女了。

不说刘新红发现自己身上分文没有,怎么骂骂咧咧地走回了镇上,肖芳却开始抱着甜甜,准备去找房子。

肖芳昨晚上其实没睡着,她这些天一直在想离婚之后做什么,昨晚上差不多有了一定的规划,她上辈子这个时候,除了领结婚证那会儿,直到家具厂破产,都没到过县城,如今在县城一片陌生,不过,她已经想好了,先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学生的钱好赚,一开始可以卖点吃的还有一些文具零食什么的,本钱并不多,弄个大包就够了,攒够了钱,先买个三轮车,然后就方便多了。

这会儿还早,跟五六年后的县城变化很大,不过人也比较热情,肖芳问好了路,就直接往平川路那边过去了,平川路上有好几所学校,平川小学和平川初中就紧挨着,肖芳就打算去那里。

跟十多年后相比,如今这里看着有些凌乱,虽说是县里,路边也是低矮的房子,有棚子,有平房,后面有些灰不溜秋的楼房,晒衣服的竿子上,乱七八糟地搭着各种衣服被子。地不是那种水泥的路面,还是那种石子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已。肖芳上辈子便是快要拆迁的棚户区也住过,倒不觉得这边有什么不对,她之前就已经编好了借口,说是自己丈夫去世了,婆家嫌弃自己生的是个女儿,就把自己母女赶了出来,回娘家之后,哥哥嫂子他们有些不得劲,自己也不愿意女儿在家看别人脸色,就带着女儿出来谋生。甜甜现在还小,与其让她知道自己的父亲不要她,不如说她父亲已经去世了。

肖芳编好了说辞,就在附近找了个正在门口生炉子的老太太,向她打听附近有没有比较便宜的房子出租。

那老太太一听,眼睛就一亮,先是打听了一下肖芳的来历,脸上便露出了同情之色:“闺女,别难过,日子总能过下去的!你想租房子啊,巧了,我们家就有一间空房,本来是我儿子他们在家上学那会儿住的,不过,我两个儿子媳妇如今在省城的在省城,在外省的在外省,整天忙着挣钱,一年到头几乎不回来,我老伴前两年也没了,就我一个孤老太太,整日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闺女,我不缺钱,也不要多,一个月只要十块钱,你陪我说说话,有些事情帮我搭把手就行,成不成?”

肖芳想了想,答应了下来,说道:“大娘,以后就麻烦您了,您真是个好人!”

老太太笑眯眯地点了点头:“行啦,闺女,这是你家丫头吧,叫什么来着?”

“叫甜甜!”肖芳说道,“我苦了半辈子,希望她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的!甜甜,来,叫婆婆!”

甜甜看着满脸笑容的老太太,乖乖地叫道:“婆婆好!”

“唉,甜甜乖,来,婆婆给你拿糖吃!”老太太看着肖芳母女两个就带了个瘪瘪的布包,也不多说什么,一边引着母女两个往里走,一边说道,“你啊,别丧气,好日子在后头呢!我看你也没带什么东西,我这边还有以前用的一些席子被褥,你要是不嫌弃,先将就着用,等手头方便了,再自己买!别的什么,你也先跟我老婆子凑活着一起用吧!对了,还忘了问你叫什么名字了?”

“大娘,我姓肖,叫肖芳,你叫我小肖就是了!”肖芳心里感激,放下甜甜,一手牵着她,一手扶着老太太,嘴上说道。

老太太乐了:“巧了,我也姓肖,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呐,果然是缘分!肖芳,名字真好,以后我叫你芳儿吧!唉,我当年也是有个闺女的,可惜了,没遇上好年景,才会说话呢,就没了!”

见老太太有些难过,肖芳赶紧说道:“大娘您别难过,您女儿在天上要是知道了,心里也不安心啊!”

“这么多年了,我不难过,不难过!”老太太也不多说了,领着肖芳和甜甜到了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打开了门,房间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点灰尘也没有,靠着墙的地方,却是放着一张木头打的高低床,上面用花布盖着,旁边是一个大衣柜,老太太领着肖芳走过去,打开了大衣柜,说道:“以后啊,有衣服被子就放这里头,席子被子在上头呢,我够不到,你自己拿吧,好久没用过了,今天还得把席子用开水烫一烫,晒一晒,今天晚上就能用了!哎,看我这记性,甜甜啊,婆婆来给你拿糖吃,啊!”

虽说老太太挺唠叨,肖芳却是心里一热,不管怎么样,才到了县里,就遇上了好心人,也算是时来运转了,自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的。

肖老太太是个热心人,肖芳也不是什么拿人家的好当做理所当然的,她本来就是个勤快的,利索地帮肖老太太生好了炉子,烧了水,将还没有洗的衣服洗好晾干了,本来想要去附近菜场买点米面油盐什么的,肖老太太却直接道:“今儿不早了,你现在去买,什么时候才能买齐了,先用我这边的,别让甜甜饿着了!”

跟看到甜甜就没好气的刘新红他们一家子相比,肖老太太显然很喜欢乖巧懂事的甜甜,肖芳母子来到县城的第一天,就非常圆满地过去了,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肖芳回来之后,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

作者有话要说:

第7章

第二天下午,肖芳的摊子就开张了,学校虽然没有开学,但是附近的单位却一直在上工,她租住的地方附近除了一家百货大楼之外,还有一家大型的纺织厂,走过去只需要五六分钟时间,这个纺织厂虽然在五六年后破产重组了,但是如今里面也有好几百个员工在这边上工呢!肖芳手头也没什么本钱,干脆在菜场买了一堆的面,还有白菜、粉丝、猪肉什么的,做了一些馒头包子,又批发了一大包的塑料袋做包装袋,一早就开始和面醒面忙活起来。

肖芳的手艺其实很好,上辈子因为学历问题,她打零工最多的地方就是各种饭馆,开始的时候就是做勤杂工,后来因为学了一些手艺,就开始给饭馆的厨师打下手,再往后,厨师不在,她都能直接掌勺了。

肖芳又是个很实诚的性子,馒头包子都做得很实在,包子做了三种馅的,一种白菜粉丝的,一种是纯肉馅的,还有就是白菜粉丝猪肉馅的,每样做得也不多,就五十个左右,再加上五十个馒头,总共两百个出头,她找了两个大泡沫箱子,里面垫上干净的褥子,肖老太太又帮她问邻居借了辆板车,肖芳就在纺织厂大门外面支起了摊子,吆喝了起来。

县城里面的人要比乡下人舍得消费,而且肖芳价钱也很实惠,馒头一毛,菜包两毛,菜肉的两毛五,纯肉的三毛,虽说价钱跟县里面的价钱差不多,但是肖芳的馒头包子个头都比较大,自然要比平常的划算很多。

刚开始的时候生意比较清淡,但是很快,生意就火了起来,这也是难免的,肖芳之前打听过了,县城里面跟乡下不一样,住在这边的很多人家家里都是双职工,晚上的时候,累了一天,谁还有心思回家做饭,要么就是在单位食堂凑活一顿,要么就是在食堂买点馒头什么的回家配粥吃。

肖芳这边摊子一开,因为是才出锅的,如今又是夏天,还装在泡沫盒里面,这会儿还散发着香味呢,有人累了一下午,买了直接边走边啃了,自然发现味道很不错,再有认识的人问一下,一看价格又不贵,味道还好,自然不愿意买食堂的,干脆就在这里买了带回家了。

“大妹子,明儿你还来吗?”一个中年妇女足足买了七八个馒头,又买了两个菜包,两个菜肉的包子,一边付钱,一边问道。

肖芳一边麻利地收钱找钱,嘴上说道:“有生意怎么不来呢?这位嫂子,你们平常早饭在外面买吗?”

那妇女笑着提了提手里那一大袋的馒头:“这就是明天早上的早饭呢!不过那是我家有冰箱,放得住,要是你早上也来的话,我也情愿买新鲜的啊!”

一边在那边买包子馒头的人也是连连点头,这年头上班时间早,而且事情也多,谁家有空一大早起来做馒头包子之类的早点,还不都是在食堂买好了,回家蒸一蒸嘛!问题是,这些年食堂的东西越来越差劲了,虽说价钱没怎么涨,但是个头小了一大圈,而且味道还不怎么样,做的馒头有的时候因为放多了碱水,还会味道发苦,这样比起来,若是肖芳这边的东西一直能保持现在这个水准,在她这边买又有什么问题呢?

肖芳带过来的二百多的馒头包子很快被卖光了,还有人跑过来问,见已经没了只好怏怏而去,肖芳不停地许诺下次会多做一些,然后才拖着板车回去了。

肖芳第一次试手,就卖了四十多块钱,除去成本,净赚近三十块,肖芳心头大定,如今一个工人一个月才多少钱呢,何况这才是第一天做得比较少呢!

因为想着第二天早上要卖早点,肖芳趁着这会儿菜场还没关门,又去买了一大堆的材料回来,开始忙碌起来。

肖老太太看着肖芳忙前忙后,没有半分闲的时候,不由叹了口气,说道:“芳儿,钱是赚不完的,你也别把自己弄得太累了!”

肖芳抬起头来,笑道:“大娘,我不累,在家也是一样从早干到晚呢!”

肖老太太听了,叹道:“这倒也是,我年轻那会儿啊,也是三更睡,五更起的,没一天能得闲的!芳儿,你有这个心,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嗯,我也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肖芳虽说满脸是汗,但是眼睛却异常明亮,心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离开学已经不到十天时间了,肖芳已经打算好了,以后早晚在纺织厂那边卖包子馒头什么的,然后中午放学还有下午上学放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摆摊,到时候去批发一些文具零食还有玩具饰品什么的,肯定很好卖。

等到有了足够的钱,自己就在附近买个房子,把自己和甜甜的户口都迁过来,然后后面自己住,前面做门面房。这会儿在这边买房并不亏,虽说过上七八年这边便会拆迁,但是拆迁政策还不错,可以补偿好几套房子,日后升值空间很大。

肖芳的生意进行得很不错,没几天,她就找到了路子,自己买了一辆大三轮车,虽说因为没有三轮车票多花了一些钱,但是,早一天到手,早一天的方便。

有了三轮车,肖芳又按照上辈子的经验改造了一下,除了一个正常规格的煤球炉外,她找人订做了两个三孔的煤炉,以后包子直接就可以放在炉子上温着,就算以后天气冷了,也不用担心了。肖芳还琢磨着以后增加早点的品种,比如说做点锅贴生煎包什么的,不过这个成本要高一些,肖芳暂时还不知道销量怎么样,准备过些日子做一些试试看。

肖芳虽说忙着挣钱,却也没有忽视了甜甜。肖芳的生意阶段一般也就是集中在早上六点到八点,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左右,其他时间虽然也在忙,还能抽出空来,跟甜甜说说话,陪甜甜玩一会儿。

肖芳已经打算加快赚钱的步伐,若是能够在年底前凑够了钱,买下附近的房子,过了年之后,就可以想办法将甜甜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去了。

很快,学校开学了,肖芳甚至歇了一天的生意,去市里面批发了各种文具零食,开学那天就在学校门口摆起了摊子。摆摊子的也不只是肖芳一个人,还有好几个,不过肖芳毕竟是两辈子的人,批发的东西都很是新颖,画着各种卡通人物的铅笔盒,单层的,双层的,塑料的,铁皮的,什么都有,铅笔也是五颜六色的,本子除了比较普通的作业本,还有那种软面、硬面的笔记本,按照后世的说法,封面都是各种小清新,硬面笔记本更是有好几种带锁的,再有各种颜色花样的发卡头花,很快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没多久,摊子边上围满了人。

学生的钱实在是非常好赚,他们毕竟不是自己挣钱,并不知道赚钱的难处,因此一个个花钱格外爽快,肖芳也会做生意,买得多了,会送一些小东西,比如说泡泡糖、橡皮筋什么的,因此生意格外火爆,等到学生们散得差不多了,肖芳才发现自己嘀咕了这些学生的消费能力,不少价格并不低的东西居然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时间已经不早,肖芳急急忙忙收了摊,又回去将三轮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装上一直在炉子上蒸着的包子馒头,再骑着三轮车去纺织厂,那里已经等了不少人了。这些日子以来,已经足够这些人了解到肖芳放出来的消息,因为生了女儿,婆家不喜,丈夫又去世了,母女两个无处可去,只好带着孩子到县城里面谋生。

人们天性同情弱势群体,因此,也很乐意照顾肖芳的生意,听说肖芳是为了多赚点钱,好想办法送孩子去附近的幼儿园上学,因此,还在学校那边摆摊卖文具,大家都比较理解,因此,很少有人会抱怨肖芳来晚了,一个个照旧凑过来买包子馒头。

学校那边的火爆生意不过是持续了几天,慢慢也就平淡了下来,这也是难免的事情,文具又不是食品饮料这样的快速消费品,零食什么的,各个摊子都有,品种都差不多,肖芳也不能降价销售,让这些同行不满,她就自己一个人,下面还有个甜甜,她自然不愿意冒险。

饶是如此,肖芳每次数钱的时候,也是一阵心跳如鼓,她上辈子不过是个打工的,虽说知道做生意挣钱,却也不知道能挣这么多,这会儿还是八//九年呢,不过一两个月时间,肖芳从一开始带着女儿还有仅有的几十块钱到县城,如今已经有了几千块的家当,肖芳顿时觉得,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

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肖芳这么多天摆摊,说白了,就是无证经营,她在纺织厂那边做了那么久的生意,纺织厂的食堂为此萧条了不少,他们自然不会去反省自己的错误,因此,直接就去工商局举报了一回。

肖芳的姿态放得很低,说自己是乡下来的,这些事情也不懂,根本不知道做生意还是要办证的,自己以后一定改正云云。最终,虽说交了点罚款,但是东西总算没有被没收,不过,几天的生意算是白干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8章

肖芳自然不能跟工商局对着干,何况,她早就有了开店的想法,她已经打听过了,如今县城的房子并不值钱,像肖老太太家的这种自建的小楼房,在这种小县城里面,一栋最多两三千块也就足够了,肖芳如今手头接近四千块钱,还是够用的,因此回去之后,就开始托肖老太太打听这边附近谁家卖房的。

肖老太太实在是个好人,当然,肖芳这些日子跟肖老太太也达成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如今肖老太太的一日三餐已经是跟肖芳和甜甜一起吃了,肖芳平常也会帮着肖老太太拆洗被子,搬东西,听她说自家老伴孩子们的那些事。肖老太太也是个和气的人,肖芳不在,她就帮着肖芳带甜甜,甜甜是个乖巧的孩子,也不吵闹烦人,如今跟着肖老太太,竟像是亲祖孙一般。

肖老太太听了肖芳的话,不由有些失落:“芳儿,你要买房,是不是要搬走了?”

肖芳赶紧说道:“大娘,我只不过是想要个门面做生意,要是大娘您不嫌弃,我们还想在您这儿赖一辈子呢!”

肖老太太脸色缓和了一些,搂着甜甜说道:“这样啊,那我帮你打听打听!芳儿可真是能干,才几个月呢,都能买房了!”

肖老太太倒不是眼红什么的,这年头房子真的没什么值钱的,这边是老城区了,房子还都是六七十年代那会儿建的,很是破旧,这边又是个小县城,虽说不至于是什么贫困县,但是也没什么特产特色,发展不了旅游业,原本的一些工业在计划经济时代还好,等到后来,根本没什么竞争力,大批的工厂破产,部分得到重组,但是也没给当地带来多少利益。煤矿倒是有,等到煤炭价格上涨的时候,这边的煤矿都要枯竭了,根本没赶上好时候。为了赚钱,县城这边的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不少人干脆一去不回,都在外面安家落户,县城这边自然人口更少了,因此,哪怕到了房地产行业最为鼎盛的几年里头,市中心的房价一平米也没超过五千的时候。这会儿还没到九十年代,房价自然也高不起来。

肖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就嫁到了县城,周围住着的都是老街坊了,因此,很快就将这边的事情打听得差不多了,自然找到了几个想要卖房的人家。

这年头这种小县城的房子说句老实话,很难作为投资品,人口流动性小,大家都有房,像肖芳这样无处可去,出来租房的人实在不多,租金自然也高不起来,房子租不出去,又没人住了,自然就是得卖了。

肖老太太是个精明的人,带着肖芳到几家有意卖房的人家看了看房子,很是挑剔了一番,最终选择了距离肖老太太家只有不到二十米远的一个人家,是个两间两层的小楼,后面还有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面还搭了两间小屋,一间是杂物间,一间是厨房。这家的主人跟肖老太太差不多,老伴去世了,儿女都在外地,大儿子在市里面已经安家落户了,要接父亲去市里面养老,这种老房子,若是没人住,没多久就要衰败下来了,因此,老头琢磨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将房子卖了,自己手头有点钱,到了大儿子那里,也有点底气不是。

肖老太太带着肖芳过去,讨价还价了半天,最终价钱定下来了,连同家具在内,加起来一共两千二。为此肖老太太还是有些不满的,觉得还是买贵了,肖芳却觉得还好,毕竟这么大地方呢,上下还有院子加起来差不多有二百平左右,以后这边拆迁,得到的补偿也应该不低,因此,便答应了下来,回头就去办了过户手续,并且将自己和女儿甜甜的户口落了下来,女儿也被她改名为肖恬。

看到房产证还有户口簿,肖芳几乎喜极而泣,母女两个总算是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不用担心日后居无定所,流落街头了,甜甜以后上学的事情也可以解决了。

这里是住宅,毕竟不是真正的门面房,肖芳又花了一段时间将临街的墙打通,这年头卷帘门也是个稀罕东西,价钱比较贵,还得去市里面买,肖芳干脆就弄成了活动的木板门,只要每天早晚费点时间就行。两间屋子,一间做食铺,一间开小卖部,虽说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是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原本二楼是用来住的,但是肖老太太舍不得甜甜,就要她们母女两个平常依旧住在她那边,肖芳想着前几个月起步阶段肯定会很忙,等到生意稳定下来,自个就可以看着招几个人过来帮忙了,到时候,自己才有时间好好陪甜甜,因此,肖芳也没有拒绝肖老太太的好意,心里想着,回头一定好好报答肖老太太,平常的时候,对肖老太太更加关照了。而二楼那边,赫然沦为了仓库,堆满了批发回来的学习用品还有各种生活用品。

这年头也没什么好装修的,肖芳就是弄了些石灰水什么的回来,将墙壁重新粉刷了一下,跑到工商局那边办好了营业执照之类的手续,便准备开业了。

没有什么花篮,也没有买什么鞭炮,就是在开业之前,肖芳手写了一大叠传单,上面写着哪天开业,营业时间几点到几点,又有哪些品种,在纺织厂门口还有学校门口散发了一下,并且强调,开业前三天会有打折活动,不管是食铺还是小卖部,所有的东西一律八折。

肖芳开业那天是个好天气,她半夜两点钟就爬起来开始忙碌,忙着做包子馒头花卷,甚至还弄了一些蒸饺出来,打算试试水,如果可以的话,她以后就打算多弄一些品种出来,好换换花样了。

早上五点的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肖芳就开门营业了,没多久,就有早起的一些年纪较大的大妈大爷们过来买早点了,因为前三天打八折,有冰箱的人家干脆买了一大袋回去,这年头大家肚子里面都缺油水,哪怕是个小孩,一顿饭三个大馒头也是平常的事情,就算把冰箱塞满了,也就是小半个月的事情,因此,大家买起来毫无负担,付了钱,一个个拎着装着二三十个大馒头的袋子就往回走。

这些年纪大的人比较俭省,买的多半是馒头,往后来的多半是些中年人或者是年轻人,他们却是更喜欢买包子,见到还有蒸饺,价钱也不贵,也乐意买个几个回去尝尝鲜。

肖芳又是收钱找钱,又是要不停地掀开蒸笼拿包子馒头,忙得团团转,但是满脸都是笑,身上再累,心里面也满是希望。六点多的时候,肖老太太领着刚刚睡醒的甜甜过来了,肖芳麻利地拿了一个盘子,捡了几个包子递过去:“大娘,厨房那边我炖了粥,碗橱里面的搪瓷缸里面有小菜,我现在腾不出手来,大娘你先跟甜甜一起吃吧!”

肖老太太虽说知道之前肖芳生意很不错,却也没想到这么好,不由有些咂舌,难怪那么快就攒到了买房子的钱呢,嘴上却说道:“芳儿你先忙吧,甜甜这边有我呢!”

甜甜看着忙碌的肖芳,有些郁闷地撅了撅嘴,还是跟着肖老太太往里屋去了。

肖芳这些日子虽然忙得厉害,却也没有放下甜甜不管,甜甜对肖芳还是比较依赖的,好在肖老太太的确挺喜欢甜甜,在甜甜眼里,这个婆婆可比自己的奶奶外婆好多了,因此,虽说肖芳没空哄她,甜甜也没有哭闹。她一向是个有眼色的孩子,虽说对于孩子来说,这有些悲哀,但是在这个时候,肖芳还是为此有些庆幸。

饶是肖芳自觉准备得非常充分,到了后面,还是有些供不应求了,好在到后来人也不多了,大多数人都得回去吃早饭,收拾了赶紧上班,剩下的也就是些有时间等待的闲人,肖芳也就可以请他们稍微等一会儿,等下面一批蒸好出笼。

一直忙碌到九点多,人才渐渐散去了,肖芳捶了捶有些酸痛的腰背,拿了两个没卖完的馒头就着温开水随便啃了,又开始忙着收拾清洗,将食铺这边收拾妥当之后,也快到小学放学的时候了。

肖芳买下的这栋房子就在平川小学斜对面,离平川中学也不是很远,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回家的必经之地,肖芳的小卖部没有仿照超市便利店的格局,毕竟一来地方小,二来,也没什么防盗措施,因此,就搞得跟供销社差不多的模样,后面一排又高又长的货架,里面有条理地摆放着各种商品,前面放着一个玻璃的柜台,柜台里面也摆着一些相对比较贵重的商品,门口还用两条长凳支了一个摊子,上面放着的是一些文具零食什么的。

很快,平川小学那边放学了,他们很多人都看到了肖芳之前发出去的传单,知道原本在门口摆摊的那位阿姨现在就在学校门口附近开店了,不少人纷纷结伴过来,很快就发现了惊喜,有了店面,肖芳能批发的品种还有数量自然多了起来,要不是一时半会儿买不起冰柜,肖芳都打算开始买冷饮了。

跟乡下相比,县城这一代的孩子,大多数都已经是独生子女了,因此,一个个零花钱也比较丰厚,花起来也格外大方,又有个八折优惠的牌子在这边,别以为小孩子就不懂算账,见得便宜自然也买下了超过预期的东西,肖芳只觉得收钱收得要手软,这些小孩的消费能力几乎赶得上早晚买面点的人了。

肖芳的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从一开始的火爆,渐渐平稳了下来,但是每天依旧有好几百块的纯收入,虽说要缴纳一些税费,却也比原本摆摊强上不少,肖芳一个人也实在是忙不过来,再招几个帮手已经成了定局。

作者有话要说:

第9章

肖芳在门口贴了一张招工启事之后,要求会做面点,能早起,包吃住,工钱面议,没几天便有人上门了。

过来应聘的是一个看起来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提着一个碎花的小包裹,看着很是憔悴,肖芳看着就有些疑虑,她要招的人要扛得住辛苦,晚上还好,早上卖早点,起码三点钟就得起来忙活,要不然,哪里赶得及第二天开门,这人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了,谁知道能不能干得动呢?

肖芳刚流露了这个意思,那中年妇女眼圈都红了:“妹子,不,那个老板,我,我也是没办法了,我家男人前些年去深市打工,结果赚了大钱,就看不上我这个黄脸婆了,他在外面有人,我,我也认了,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他这次回来,就说我们,我们已经离婚了!我,我什么都不知道啊!他在外面赚钱,我在家里种地,上面伺候老的,下面拉扯小的,怎么就不明不白离婚了呢!他们家说离了婚,我就不是他们家的人了,我娘家那边嫌我丢脸,也不肯我进门,我没地方能去了啊!”

肖芳见那种中年妇女濒临崩溃的模样,心里也是一酸,又问道:“那你孩子呢?”

中年妇女哭道:“我家卫东,卫东前两年跟着他去了深市,回来就不认我,一门心思认那个狐狸精做妈了,我,我活着还有个什么劲啊!”

肖芳叹了口气,说道:“大姐,咱们都是苦人,但是,我是做生意的,我也有个孩子,我得为我家丫头着想,我要给我家丫头一个好生活,不让别人因为她没爹瞧不起她,我就得多赚钱,我赚的也是辛苦钱,不瞒大姐您说,我这生意看起来做得好,但是,每天从早到晚,就没个歇的时候,我都小半年没睡过囫囵觉了,天天两三点就得爬起来忙活,吃顿饭也不安生,晚上洗洗刷刷的弄好,也快十一点了,所以我才要再招一两个人过来帮忙!大姐,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这般辛苦,多半是抗不下来的!”

“妹子,我,我什么都能干,我在家也是天天忙的,他们家一大家子,什么都得我来干,我在家平常也要四五点钟就爬起来,忙的时候,不弄到十二点都睡不了的!”中年妇女赶紧说道,说到这里,她又是黯然起来。

肖芳琢磨了一下,叹了口气:“这样啊,要不这样吧,大姐,你先试着干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只发你一百块的工钱,若是你能干,那就继续干,我以后给你一百二的工钱,若是不行,那我这边也只好说句对不住了!”

中年妇女狂喜:“成,成,妹子,我一定好好干!”

“说到现在,还不知道大姐你叫什么名字呢?”肖芳问道。

“妹子,哦不,老板,我叫李桂芝!”中年妇女有些局促地说道。

“那我以后叫你李姐就是了,李姐,你也别叫我老板了,我姓肖,叫肖芳,你叫我名字就成!”肖芳说道,“那李姐,你明天就开始上工吧,我带你看一下住的地方!”

肖芳领着李桂芝上了二楼,将那个闲置下来的房间指给李桂芝看,在贴出招工启事的时候,肖芳就将这个房间收拾了出来,李桂芝千恩万谢了一番,她已经出来好些天了,身上也没什么钱,一路从老家走到县城,跑到民政局询问自个怎么就离婚了,折腾了好几天才知道,她家男人前两年就在外面给自己报了失踪,过了两年还找不到,自然就顺理成章离婚了。

李桂芝是个老实人,民政局的人虽然对她挺同情,还跟她说什么可以找律师打官司之类的话,但是李桂芝又没钱,何况,她一个老实的农村妇女,哪里能想到打官司这回事。就像是前些年她知道自己家男人在南边有了别的女人,能做的也只有忍一样,她不认识字,不知道怎么出门,连深市在哪个地方都搞不清楚,别人要她去闹,她连地方都不知道,也闹不起来啊!

结果忍气吞声,在婆家做牛做马这么多年,就不明不白被离婚了,李桂芝茫然无比,婆家把她赶出来,娘家那边父母早就去世了,哥哥嫂子弟弟弟媳们自然不肯不明不白养着这么一个姐妹,她无处可去,只好提着一个装了几件衣服的包裹打听了一下方向到了县城,在确定自个离婚了之后,整个人都懵了。

李桂芝哭了好几场,丈夫跟她离婚了,之前在家的时候,整天忙着干活,家里的,地里的,什么都得她去干,儿子养在公婆那里,跟她算不上亲近,结果连儿子都不站在她这边,她一度想要寻死,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只得提着包裹在县城里面游荡,然后就听人说肖芳这边招工,她咬了咬牙,打听了地方,便寻摸过来了。

李桂芝的确是个能干的人,很能吃苦,干活非常麻利,有了她帮忙,肖芳轻松了很多,那一百多块的工钱绝对是值了。

很快入了冬,肖芳这边的生意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好了不少,许多学生家长懒得早起给孩子做饭,干脆给孩子一点钱,让他们到肖芳这边来买早点,甚至干脆叫孩子下午放学的时候买了包子馒头带回去吃,生意自然更加火爆起来。

眼看着已经快是元旦,接下来没多久又是新年,肖芳琢磨了一下,趁着这个机会,直接跑到市里面批发了一大堆的明信片还有各种花样的贺卡回来售卖,果然非常受欢迎。肖芳的小卖部如今除了针对学生这个群体之外,附近的居民也成了潜在的消费群体。虽说附近不远就有国营的百货商店,但是这年头的百货商店是出了名的难打交道,售货员许多都是爱理不理,甚至阴阳怪气的。而肖芳这边批发了不少油盐酱醋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价钱比百货商店还要便宜一些,而且离得也近,肖芳做生意也并不特别斤斤计较,从来没有缺斤少两的事情,甚至还会多给一些,自然渐渐的,大家都更乐意到肖芳这边来买东西。

李桂芝如今在肖芳这边也安定了下来,因为生意越来越好,肖芳已经琢磨着开过年再招一个人过来帮忙,以后自己就不用怎么动手,只需要负责采购收钱就可以了。

没多久,学校便放寒假了,眼看着已经是腊月二十多,肖芳这边虽说生意一直很好,她还批发了一些春联年画之类的东西回来售卖,卖得还算不错,但是肖芳却有了心事。

离她离婚已经差不多半年了,娘家那边应该也得到了消息,以前可以不回去,但是到了过年,哪有不回娘家的道理,肖芳从不为离婚的事情后悔,但是这会儿,却也在头疼,到底怎么跟她妈和哥哥他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