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赶紧起身,张浩南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浅笑道:“今天这一身可真漂亮。”

苏曼一愣,半晌反应过来,讪讪的道:“您谬赞了。”

无论多大年纪的女人,听到男人赞一声漂亮,心里都是高兴的,何况张浩南说话的语气一听就十分真诚。

张浩南伸出手,示意苏曼坐下,他自然而然的随之坐下,身子前倾,小臂搭在了桌子上,温和的开口道:“年前毛五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官面的人,我趁机炒了他的底,然后趁热打铁,拿下了这柳城的地盘。”

苏曼又是一愣,显然没想到张浩南会和她说这些,她眉头微皱,认真的听了下去。

张浩南态度诚恳,完全把苏曼当成了平起平坐的成年人对待:“到底时间太紧,几个对头还有些势力没有完全缴清,现在他们都知道你是我在意的人,所以别拒绝我的好意,好吗?”

苏曼眉头越发紧皱,张浩南摆了摆手,阻止了她开口,“我知道你年纪还小,所以现在也不勉强你做什么,但是我的心意,要告诉你,我愿意等,等你长大!”

最后八个字说的竟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双温润的眼中更是只有她的倒影,那般专一,苏曼看着他专注的眉眼,一时间,却是说不出话来了。

75章 千金养成计划

苏曼的性格属于人敬她一尺,她敬人一丈的,她自己曾恋幕肖寒冬多年,将心比心,不论她是否对这个人有意,对别人的心意却不愿意轻易辱之。

苏曼当下轻叹一声,默许了张浩南的行为,只多提了一句;“你要派人跟就跟吧,只是下次别做出割人轮胎这么幼稚的事情了。”

张浩南眉毛扬起:“有这种事?我一定好好教训他们。”

苏曼不再多言,站起身来,“我还有事,先走了。”

她走了两步,又停下脚来,转过身来,目光炯炯的看着张浩南,认真的道:“丑话说在前头,你要等,是你的事,可我不愿意做的事情,谁也没法逼我!”

张浩南含笑点了点头,伸手把苏曼额前的一缕碎发掖到了她耳后:“这个自然,你去吧。”

看着苏曼的背影消失,张浩南的脸沉了下来,拿出手机,二话不说的命令道:“把阿德和小六叫来!”

片刻后,阿德和小六出现在了咖啡厅里,张浩南靠坐在雅座之上,明明是矮了站在面前的两个手下一头,却居高临下的质问道:“你们把人家的车胎割了?!”

阿德皱眉道:“大哥,那小子贼眉鼠眼的,老是在大嫂身边凑来凑去,一看就是别有用心!”

张浩南笑了,“我平时怎么教育你们的,嗯?要么不做,要做就狠到底,你们以为玩过家家呢,割破个轮胎有什么用?”

阿德半躬下身子:“那您说?”

张浩南弹了弹手里的烟,“不用管,她年纪小小,但是很有分寸,现在身边这几个,她还看不上眼。”

一直沉默的小六终于忍不住开了口:“要是大嫂——”

张浩南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弄个大肚子女人上门,九个月,足够闹得满城风雨了。”

苏曼看看时间还早,直接找了一家网吧进去,输入了陶冶两个字,很快,刷新出了无数的网页,网页排列是按照被浏览次数来的,看的人越多,排位也就越靠前。

此时,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她的外公陶冶。

陶冶,国学大师,曾师从季老先生,学识渊博,擅长丹青,一副字千金难求——

苏曼瞪圆了眼睛,后面那一串画作的名字和收藏地点简直晃瞎了她的眼睛。

半晌,她关上网页,呼出一口气,陶家果然是书香门第,怪不得当初父母要私奔了,这样的人家,怎么会看上一个厨子!

苏曼跳上公交车,满怀心事的到了陶家,刚一开门,便嗅到了阵阵熏香,她一愣,抬头看去,却见客厅里摆了一个古朴的琴架,旁边还点了熏香,陶太太给她开了门,便坐回到了古琴前,对着苏曼招了招手。

苏曼满头雾水的走到了古琴旁,顺着陶太太的指示跪坐在了琴墩之上,陶太太素手抬起,轻轻拨了两个音:“以前学过什么乐器吗?”

苏曼僵硬着摇了摇头,陶女王今天又闹的哪一出?

陶太太眉头皱起,不容拒绝的吩咐道:“这样好了,你以后每天早一点过来,下午两点开始我和陶先生轮流给你上课。”

苏曼下意识的问道:“学什么?”

陶太太屈指一数:“和我学习插花,茶道,琴艺,和先生学习国画,书法。”

苏曼心道,这是要把她当千金小姐培养了?无缘无故,若是仅凭那几道淮扬菜就对她这么好,怎样也说不过去。

下意识的,苏曼疑惑的看向了陶太太,后者却低头调起了琴音,有意无意的避过了她审视的视线。

电闪雷鸣间,苏曼明白过来,陶家夫妻,一定是认出她了!他们知道了,知道她就是他们的外孙女!

只是看这架势,有意栽培她,却不愿意彼此相认,苏曼略一思索,也明白过来,只怕是她亲娘连累了她,断没有认了外孙女却不认女儿的道理。

从昨儿个那通电话看,她亲娘把外祖一家得罪的狠了,短时间内是不要想骨肉相认了,她被拖累也有情可原。

苏曼莫名的松了口气,她天性冷淡,纵然心中感情再丰沛,也难以热情的表达出来,若是陶家夫妻不管不顾的认了她,一叠声的叫起宝贝来,估计她就要落荒而逃了。

现在这样,大家彼此心里有数,却不拆穿,反倒好相处了。

苏曼对这些虽然不感兴趣,念着替母亲承欢膝下,却不好直接拒绝,寻思着过上两天,陶太太见她没什么天分,自然就会放弃了,当下痛快的应了下来。

陶太太面上立刻浮现了一抹喜色,指尖微抬,认真的讲解起来:“琴为乐中君子,古代用琴棋书画来评价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琴是其中之首,可见琴的重要性,最早的琴是五根弦——”

苏曼听的昏昏欲睡,一双眼却越睁越大,里面一片清明,仿佛再专注不过。

陶太太足足的讲了一个小时,才放她去了陶先生那里,陶先生早已经备好了笔墨,直接叫她写一手,苏曼想了想,痛快的写了一个大大的一字。

陶先生唇角抽动两下,看着苏曼一脸的小得意,故意板着脸道:“行了,你今天就把这个一字练好吧,先写一百遍!”

苏曼:“…”

等从陶家离开,苏曼脚步虚浮,只觉得这一天过的抵的上平日三天。

如此过了一周,陶太太已经轮流教导过她插花,琴艺和茶道,陶先生每日叫她练字,国画也开始从基础教起了。

苏曼苦不堪言,却不知道陶先生和陶太太亦是无语,二人私下交流:

“那孩子学的怎么样?”

“音乐上全无慧根,插花也不成样子,只有茶道好些,你那边呢?”

“十窍倒是开了九窍——”

陶太太默然,还有一窍不通么,片刻后,陶太太回想着苏曼上课的样子,却扑哧笑出了声:“她学琴的时候倒是和她妈妈一模一样,睁圆了眼睛,不知道魂游到什么地方去了。”

话一出口,二人同时沉默下来,随后转身各自忙碌起来。

苏曼实在是扛不住了,陶先生还好,看着严厉,只要她磨蹭够了时间,他也不会去数到底写了几个大字。

陶太太就不好蒙混了,苏曼甚至怀疑陶太太是故意叫醒她的,每次都看到陶太太唇角难以掩饰的笑意,和原来的自矜冷淡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苏曼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她思考了一番,觉得陶先生要好说话的多,不妨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

这一日,下了陶太太的插花课,苏曼一进书房,就一本正经的道:“先生,我想和你谈一谈。”

“哦?”陶先生一脸感兴趣的样子,这几天,这孩子乖巧的按照他们的吩咐去做,却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今天终于要露出马脚了吗?

苏曼认真的点了点头,在陶先生的书桌对面坐下,“先生,我实在讨厌弹琴。”

想了想,她又补充道:“还有插花。”

陶先生眨了眨眼,有点没反应过来:“所以——?”

苏曼坐直身体,义正言辞的道:“所以您要想办法,帮我逃了太太的课!”

陶先生哑然,他没想到苏曼会以这种方式提出来,居然会理直气壮的叫他来想办法!

一眼望去,十几岁的女孩歪着头,眼睛里带着一抹狡黠,真是说不出的聪明伶俐,莫名的,陶先生想起了多年以前的小女儿,也是这么大,也是这样看着他,硬是要他帮忙掩饰,好溜出去看,他当时怎么做的来着——

陶先生配合的挤了挤眼睛,小声道:“好,这是咱们爷俩的秘密,千万不要告诉太太。”

苏曼一怔,突然觉得陶先生真是个可爱的小老头,她咬着下唇,憋着笑,连连点了点头,两个人甚至还伸出小手指,认真的勾了勾。

陶先生咳了两声,斜着眼睛瞥着苏曼:“那书法是不是也很讨厌?”

苏曼为难的看了眼陶先生,吞吞吐吐的道:“也,也不是讨厌,就是,不大喜欢。”

陶先生哑然失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讨厌和不大喜欢,有区别么?

他叹了口气,又问道:“那画画呢?”

好歹老婆子那边还有个茶道,难道他这么快就失业了?

苏曼抿着唇想了想,认真道:“画画还好,就是您画的太好了,我学不来。”

陶先生擅长山水,多次踏青出游,足迹遍及五岳,绘制的一副泰山烟雨图,可谓鬼斧神工,大团大团的墨迹中,模糊的看得到泰山的轮廓,看的越久,就越是有味道,那山,那雾,那雨,泾渭分明,仿佛正在山脚下,仰头一团风雨扑面而来。

苏曼一见这幅画就知道,穷她一生,哪怕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绘画上,也达不到陶先生的水平。

陶先生呵呵一笑,展开了一张宣纸,示意苏曼研墨,苏曼虽然困惑,还是依然行事,在这里耗了几天,旁的本事没有,研墨的本领倒是熟了。

陶先生提起毛笔,一边画一边笑道:“我看你对做菜很有研究,你看看,这个喜欢么——”

第76章 我胖,你瘦(100打赏)

说话间,他手里的毛笔一勾一拐,一个栩栩如生的萝卜跃然纸上,苏曼睁大了眼睛,却见陶先生手中毛笔连动数下,刷刷数笔,萝卜旁又多了一颗大白菜,一立一卧,逼真形象。

陶先生看着苏曼睁圆眼睛的小模样,微微一笑,蘸了蘸墨汁,在画纸上提笔书道:我是白菜你是萝卜,我胖,你瘦。

苏曼半张嘴巴,这一句题跋出来后,整个画面仿佛活了一样,那白菜和萝卜像是有了生命一样,分外的憨态可掬。

苏曼简直爱不释手,这般简单又妙趣横生的画作正是她喜欢的风格。

见苏曼欢喜,陶先生唇边荡漾开了笑容,提起笔,又画了起来,三笔下来,出了一个简单的门框,又加了几笔,一个篱笆围成的院子就出来了,院子里绿荫垂落,隐约看的到屋檐瓦片。

陶先生一鼓作气,又是寥寥几笔,在门框下画出了一只趴卧的小狗,身上黑白相间,配合一双忧郁的大眼睛,苏曼瞬间被萌到,活到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做画龙点睛了。

平静安详的农家小院因了这只狗而变的充满了烟火气,这只狗的精气神又全在一双雾蒙蒙的眼睛中,似乎会说话一般,分外的讨人喜欢。

苏曼满怀期待的看着陶先生,她算是看出来了,书画书画,画完了后,字才是神来之笔。

遥望旁人家中炊烟起——

苏曼啊的一声,真是,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遍又一遍的念着这一句,再配合看门小狗的一脸幽怨,简直绝了!

陶先生自己亦是好笑,若是他的好友或是徒弟看到了,任谁也无法相信,一代国手,居然会为了哄小外孙女开心,而做出这般幼稚的图画吧!

不过看到苏曼一脸欢喜的模样,他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他年轻时为人刻板,除了小女儿,两个儿子少有亲近时,待年纪大了,孙儿们又在国外,这竟是第一次尝到含饴弄孙之乐。

苏曼盯着那小狗看了半晌,突地开口问道:“这是您小时候养过的狗吧?”

陶先生诧异的看了苏曼一眼,“你怎么看出来的?”

苏曼笑了,指着画作上的小狗道:“您看,这狗耳朵上缺了一块,如果不是确实有这么一只狗,何必要缺上一块昵?”

陶先生老怀甚慰,这个外孙女虽然没有什么艺术细胞,脑子还是够用的,他点了点头,感慨万千:“不错,这是它那个时候为了护住我,和邻居家的黑犬争斗时留下来的。”

苏曼一脸惋惜:“可惜了——”

陶先生咳了两声,不好意思的别过了脸道:“后来我给那黑犬喂了块巴豆水煮出来的肉——”

苏曼:“…干得好!”

一老一少对视片刻,同时哈哈大笑起来,想起客厅的陶太太,又一起住了口,在嘴巴上比了比,心照不宣的窃笑起来。

陶先生指着这一副炊烟图,感慨的说了起来:“这就是我小时候住的院子,家里连着五间的大瓦房,院子里种了枣树,梨树,养了鸡鸭,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他打开了话匣子,源源不断的说了起来,苏曼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插话问上两句,说着说着,话题就绕到吃上面来了。

“我们小时候,哪里像是现在,想吃什么去超市里转一圈,平时也就吃点青菜,偶尔赶集的时候买上点肉,那个时候可是越肥的肉卖的越好,瘦肉谁都不喜欢要,比肥肉还便宜些呢!”

苏曼抿嘴笑了起来,“那个时候的猪肉也比现在的香啊。”

陶先生点了点头:“那倒是,那个时候,你曾外祖父还自己养猪呢,一到过年杀猪的时候,就邀了远亲近邻,大家痛痛快快敞开了怀吃,那才过瘾呢。”

看着陶先生一脸怀念,完全沉浸在了对少年时光的追忆,而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一时口误,苏曼暗自好笑,曾外祖父?那不就等于承认了他自己是她的亲外祖父了。

“所以啊,平时都是清汤寡水的,难得吃到肉,各个节令就是最喜欢的时候,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正月里还有腊八粥——”

“刚入春,就眼巴巴的看着榆树,等着扯榆钱下来吃,做成菜饼蒸着吃,或者直接剁碎了包饺子,接着就是夏天,用个棍子粘知了,这东西也好吃,一定要把油烧热了炸的脆脆的,一口一个,那个香。”

“然后到了秋天,到处都是桂花的香气,就该吃桂花糕了——”

听得苏曼口水直流,忍不住问道:“那您最难忘最爱吃的是什么?”

陶先生声音一顿,脸上的神情柔和下来,“当然是妈妈做的桂花糕了,又香又软,吃在嘴巴里仿佛化掉了一样,真是好吃。”

苏曼默默的记下,爷俩又聊了会,苏曼看着时间,做了晚饭,三个人吃了,便往家走去。

进了家门,苏曼看着苏杭,几度欲言又止,苏杭眉毛扬起,放下手里写了一半的毛笔字:“有话就说吧,看你憋得我都难受。”

苏曼讪笑两声,凑近了,捉住了苏杭的袖子,一脸谄媚的问道:“老爹,你会不会做桂花糕啊?”

苏杭眼神闪烁,盯着苏曼看了半晌,吓得苏曼以为他看破了什么,不自觉的松了手,正要缩回去的时候,苏杭开了口,语气淡淡的:“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

苏曼早有托词:“就是上网的时候不知道点开什么网页看到的,似乎很好吃的样子。”

“哦——”苏杭拖了长音应了声,怎么听都有种别扭的感觉。

苏曼登时打了退堂鼓,苏杭却似笑非笑的看着她道:“怎么,想学?”

苏曼骑虎难下,一咬牙,索性豁了出去,重重的点了点头:“嗯,想学!”

苏杭站起身,“好,不过我只做一次,学会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

苏曼大喜过望,赶紧跟了上去。

苏杭从橱柜里翻找出了一个罐子,苏曼打开罐盖,立刻,桂花香气扑鼻而来,她眯眼看去,见里面原来都是用蜜腌的桂花花瓣。

苏杭又舀出了些面粉,揪了了些老面进去,揉好了,用保鲜膜盖上,指着面团道:“等着发面吧,不用发太多,发太多就过于松软了,也可以用糯米粉,那样做出来的桂花糕更粘糯些。”

苏曼赶紧点头,表明自己已经记下了,老爹就是口硬心软,说是只教一次,还不是因为教的够仔细,一次就足够了!

父女二人候了二十分钟,这也算是苏曼第一次学习制作面点,苏杭叫她观察了下面团发酵的情况。

待面团发好,苏杭把面团取了出来,放在大面板上,拿出了三尺长的擀面杖,细细的擀起了面皮。

待整张面皮已经薄如纸张,隐约看的到下面面板的纹路时,苏杭把整张的面皮涂上了一层猪油,折叠起来,再次擀开,再次涂抹猪油,反反复复足有二十余次。

“你擀的次数越多,最后做出来的糕点就越是香酥,中国传统糕点的原理都差不多,因为面里搀了油,所以口感才会香酥,最典型的就是桃酥。”

最后,苏杭在叠成了一摞的面上撒了葡萄干和花生芝麻碎,上锅温火蒸了起来。

屋子里很快被桂花的香气所弥漫,苏曼贪婪的吸了一口,“好香啊,桂花的香气真是好闻,可惜咱们这边没有桂花树。”

苏杭怔怔的看着蒸锅,炉上的明火映在他的脸上,却变的明暗不定,恰如他此时的心情。

他再也无法待下去,那个人走的时候说,不后悔遇到他,却希望可以再也不要见到,再也不要想起,他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

苏杭站起了身,背对着苏曼,声音低沉的道:“等会时间差不多了你把锅拿下来就好,我先休息了。”

苏曼应了,待苏杭走了,她的眉头却一点点的皱了起来,今天的苏杭有点怪怪的。

随着桂花的香气越发浓郁,氤氲的让她仿佛浸泡在花海中时,苏曼突然间开了窍,桂花糕既然是外祖父最喜欢的糕点,母亲小时候一定也听外祖父说过。

连淮扬三道代表菜那么复杂的菜品,苏杭都给她亲娘做了,何况这小小的桂花糕了!

苏曼下意识的伸出手,拿起了菜板上的那一罐桂花蜜,仔细的观察了起来,这桂花看着很新鲜,打开后桂花香气更是浓郁至极,显然不是陈年旧货,应该是去年的桂花。

苏杭随随便便就拿出这么一罐桂花蜜,可见家里是常常备着的了,可她又从来没有见苏杭做过。

只有一个解释,哪怕是妈妈不在了,苏杭依然按照她的习惯准备了桂花蜜。

苏曼心一沉,看来苏杭根本就是从来都没有忘记妈妈,甚至在希望着有朝一日她重新出现在父女面前。

如果他知道了妈妈已经再婚——

苏曼不敢再想下去,她慌忙放下手里的桂花蜜,仿佛那是一个烫手山芋。

桂花糕终于完全蒸熟,苏曼打开了锅盖,看着里面赏心悦目的桂花糕,顾不得烫,捞起了一块,小口小口的吃着,不知不觉泪流满面,为什么要走呢,为什么要离开这么爱她的老爸。

第77章 乔治八世

第二日,苏曼鬼鬼祟祟的把那一瓶子桂花蜜装到了背包里,镇定的和苏杭打了招呼后,就往陶家去了。

幸好家里有这等好物,不然她还真不知道去哪里买。

苏曼没有注意,在她出门不久,苏杭也跟在她后面出了门,待她上了公交车,苏杭干脆的伸手打了个出租,一路跟到了陶家所在的小区。

苏曼上了楼,陶太太给她开了门,今天学的是插花,陶太太已经弄了一篮子的鲜花,在红木的方桌上摆弄着,看那造型,是不久前学过的孔雀开屏。

没等苏曼坐下,陶太太指着桌上的鲜花迫不及待的道:“曼曼,你来看,这些能插出什么造型来?”

苏曼大是头疼,恰在此时,陶先生推开了书房的门,故作不知的问道:“曼曼来了么?”

陶太太诧异的看了陶先生一眼,“来了,正准备学习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