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将军忍着焦尸让人闻之欲呕的味道,看着地上躺着的焦黑尸体,这八具尸体不但被烧得面目全非,还是尸首分家。

“这个应该是武将军的尸体,”中军官指着最里面的一具焦尸道:“他身上有武将军从不离身的配剑。”

刘将军走到这焦尸面前,尸体的头颅滚落在腰上,生前是什么长相已经看不出来。刘将军手捂口鼻,细看这尸体腰畔配着的长剑。剑未出鞘,剑鞘已经被烧得发黑变形,但刻着的字还能看出个大概,这正是武延己战时不会离身的宝剑。

“要叫军中的仵作吗?”中军官问。

“叫吧,”刘将军道。这事透着蹊跷,夷人就有这么大的本事,杀进军营里将一军的主将剌杀了?刘将军看着武延己腰间的配剑,什么样的剌客能让从军为将多年的武延己,连防身的利器都来不及抽出?真的是夷人吗?刘将军越想这事越不对劲。

仵作走了进来,站在了刘将军的面前。

“此事事关重大,”刘将军对这仵作道:“你查出了什么事,不可乱说,只与本将军说就行。”

“小人明白,”仵作忙就答应了。

刘将军走出了已经不算存在的中军帐,看着天边又有乌云飘来,“该死的天气!”刘将军骂了一声。这山里的天气阴晴不定,就像这场仗一样,让人身在其中,看不清,摸不准。

天光放亮之后,卫岚站在了夷人寨子的山谷外。天空的雨从小到大,这时已是让人视线模糊,山谷里的寨子在雨中消无声息,隔着雨幕像是蒙着一层雾气。

“夷人不会料到我们会这时到,”卫岚侧耳仔细听,他能听到寨子里的犬吠鸡鸣,还有婴儿的几声啼哭,这座寨中的夷人,与他所想的一样,完全没有料到他们这些官兵,会踩着雨后泥泞难行的山路杀来。

“将军我们冲过去?”有军士问卫岚道。

卫岚冲带领着先锋营的将军打了一个手势。

这员偏将带着自己的麾下冒着雨,向寨子摸了过去。

卫岚将战刀抽出拿在手里,对左右道:“这个寨子罗帅有令,鸡犬不留。你们进寨之后,不可手下留情。罗帅是有言在先的,一颗夷人头颅就是一份赏。”

夷人的这处寨子地处偏僻,这也是夷人们将这里选作囤粮地之一的原因。此时还是清晨,山寨里除了早起做家务的女子外,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周军带着一身的烂泥杀来,让这寨子里的人猝不及防。

卫岚在一片喊杀,哭叫声中走进这处山寨,身形还没站稳,就手起刀落,将一个夷人汉子斩杀在脚下。

“卫将军,”带领前锋营的偏将,跑到卫岚的跟前道:“这寨子里的男人们好像大都不在。”

卫岚看看周围,是少见壮年夷人男子的身影。

“是不是我们来的消息已经败露了?”偏将问道。

“去看一下粮仓,”卫岚命道。

偏将带着人往寨子里放粮的地方跑了。

“让他们都闭嘴,”卫岚又跟自己身后的亲兵道:“人杀了就好,谁再出声,军法处置。”

几个亲兵分头传令去了。

卫岚站在这条用山中卵石铺就的小街上,片刻之后,这寨子里就安静了一下。卫岚听到脑后有疾风之声,夷人的箭上都淬毒,卫岚不敢用手去接,只是一侧身,一只竹箭与他擦身而过。卫岚躲过了这只暗箭,目光转到箭飞来的方向,只见一个约七八岁的小孩在往回跑,这竹箭就是这小男孩所射了。

几个军士追了上去,其中一个一刀下去,将这小孩砍翻在地。一个妇人哭喊着从旁边的巷中冲了出来,也被一刀砍翻。

“挨家挨户地搜,”卫岚命身边的军士道:“不留活口。”

第275章 乌云压顶

偏将找到了寨中的粮仓,命人来喊卫岚过去。

卫岚人还没进这间大屋,偏将就迎了出来,对卫岚道:“这里面只剩一小半的粮包了,这些夷人可能昨天就运粮走了。”

“混蛋,”卫岚咬牙小声骂了一句。

“夷人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时候来,”偏将跟在卫岚身后往囤粮的大屋里走,说道:“所以他们可能昨天就冒雨运粮走了。”

卫岚在大屋里站下,这屋里空了一半,但里面的粮食看着还是不少。

“卫将军,我们怎么办?”偏将问道。

卫岚在这大屋里转了一圈,十几个大木桶都是空的,粮包倒是用绳子都捆好了,整齐的码放着。“这些粮应该还是要运走的,”卫岚对跟在自己身旁的偏将道。

“山路难行,”偏将道:“夷人也没办法一次就将这么多的粮都运走。我们驻在离他们寨子十里远的地方,傻子也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了。”

“他们还会回来,”卫岚往屋外走去。

“这里杀成这样了,那些夷人还会回来?”偏将跟在后面问。

“收拾一下就好,”卫岚说道:“我们就在这里等主人回来好了。”

刘将军从这天早晨一直等到了日落西山,卫岚带出去的人,都没有一个回来给他传个消息的。刘将军中间也派了人去打探,只是人派出去,也没见有一个回来的。刘将军在空荡荡的军营里坐立不安,这是卫岚败了?还是又出了什么事?

“将军,”眼看着二更天了,中军官跑进了帐中。

“卫将军有消息回来了?”刘将军忙问。

“罗帅到了,”中军官一边摇头一边道,“人已经到营门外了。”

刘将军忙出帐到营门口去迎。

罗则此时已经骑马进了军营,“人都到哪里去了?”他问营中的人,“武延己人呢?带兵出战去了?”

“罗帅,”刘将军跑到了罗则的马前。

罗则甩蹬下马,这个刘将军他认得,是武延己手下得用的人,“武将军人呢?”

刘将军视意左右都退下,对罗则低声道:“罗帅,营中出了事,武将军被夷人剌杀,卫岚将军带着大部人马追剌客去了。”

武延己的死讯,让罗则吃了一惊,但他可没什么伤心的情绪,这个武延己是邱澈的人,没少给他找麻烦,死了最好,看来夷人偶尔也能做出一件好事来。“怎么回事?你细细说与我听,”罗则对刘将军道。

刘将军便将这两天发生的事一一说与罗则听了。

罗则这次来,就是准备找武延己算帐的。武延己贻误军情,罗则要亲自下了武延己的将军令。现在武延己死了,卫岚反而没了消息,罗则当下也不在这军营里多待了,对刘将军道:“我亲自去看看,你守着这营盘。”

刘将军忙道:“末将与罗帅一起去吧。”

“不用,”罗则道:“武将军的尸体想办法盛殓了,运回我的帅营去吧。”

“是,”刘将军应道。

罗则这次来也没带大队人马,只带了自己的亲兵营。一行人出了营,也往南走。两场雨下过后,这山路越往里走,路就越难行,最后战马只在原地打转,再也无法前行一步了。

“下马,”罗则率先下了马。

“大帅,”亲随家将问道:“我们要步行进去?”

“卫岚能进去,我怎么就不行?”罗则道。他现在已经打探清楚,山内的那处寨子,是这一片方圆百里之内,夷人最大的囤粮地,这寨子是非除不可的。“留一队人看着马,”罗则命道:“其他人跟我步行进去。”

山谷里,到了这天清晨,运粮出去的夷人终于回来了。

寨子看上去几点灯火,还有几处炊烟,一切如平常一样。

“将军,人来了,”寨门后,传令军士小声对卫岚道。

卫岚微一点头。

夷人在寨外高声喊叫起来。

“他们在叫开门,”有懂夷语的军士对卫岚道。

寨门慢慢打开。

夷人们未觉有异地往里走,边走边大声说着些什么,不时笑上两声。

“去问他们一路上可还顺利,”卫岚命那个会夷语的军士道。

这军士便走了出去。

夷人们先是看不清这军士的面容,等这军士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这些夷人发觉不对了。这寨子里的人都是熟识的,这军士的口音,他们不但不熟悉,问这人姓名,这军士都是左顾而言他。

卫岚看有夷人将兵器拿在了手里,那个军士也无法前行了,便命左右道:“点灯!”

灯火大亮起来,就是夷人们愣神的这一瞬间,屋顶高处出现了张弓搭箭的周军。一阵箭雨之后,藏在背光的街巷,夷人家宅里的周兵便冲杀了出来。

夷人看情势不对,转身就想逃出寨去。

寨门这时重重地砸下来,当场就砸死了两个正好在寨门下的夷人。

寨外埋伏着的周兵,这时也将还在寨外的夷人团团围住,寨里寨外,喊杀声连成了一片。

罗则这时带着人也已经快进这处山谷了,山谷里的喊杀声,他们这一行人是听得一清二楚。一员家将马上就对罗则道:“里面打起来了。”

罗则反而不急着进山谷了,情况不明之下,他带着人走上了一处山坡,居高临下查探这寨子。只见这寨子座落在山谷的密林深处,如此位置,也难怪他一直找不到这处夷人的囤粮之地。

“是我们占了优势,”家将在一旁对罗则道。

寨中的情况,在这山坡上还是看不大清楚,但寨外的情形,罗则他们都看得清楚,是他们周军在围着夷人打。

“去帮他们一把,”罗则直到这时,才命自己的这些部下道。

这些周兵往山谷里这一冲,这场战事很快就到了尾声。

等罗则到了寨外,卫岚也迎了出来,叫了罗则一声:“二公子。”

罗则拍了拍卫岚的肩头,说:“岚,有你的!”

卫岚陪着罗则往寨中走,说:“我们还是迟来了一步,这里的粮草已经转移了大部分。”

罗则说:“这是武延己那个短命鬼的错。”

卫岚说:“我还留了三个活口,想问问他们将粮又运到哪里去了。”

罗则看看这寨中一地的尸体,问卫岚道:“这寨中的其他人呢?”

“除了要问话的活口,我没再留人,”卫岚道。

罗则搓了搓双手,问道:“那几个活口在哪里?”

卫岚便领着罗则去看被活捉的三个活口,一边问罗则道:“二公子,这仗还要打到什么时候?”

罗则道:“起兵的几个夷人首领不抓到,这场仗就完不了啊。岚,这次你立了大功一件,回去后我给你请功。”

“二公子,”卫岚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笑容,他对罗则道:“卫岚不在乎这些功劳,只想这场仗快一点打完。公子说过,只有这里太平了,他才能早一点回来。”

卫岚提到了罗维,罗则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了,失神道:“是我这个哥哥没用,护不住他,也不知道小维在北燕怎么样了?”

卫岚抬头,竟又被他看到了大片的乌云,朝他们这里铺天遮地而来。

第276章 静言

罗维坐在桌前,桌上的水和一碗细面就放在那里,罗维看着门缝那里的光亮一点一点消失,看来又是一天过去了。伸手在桌上摸到了水碗,罗维端起来,碗放到了嘴边,却没能喝到水。手伸进碗里摸了摸,一碗水早就喝光了。

罗维只得走到了床边躺下,门缝那里没有了光亮后,这屋里就全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好在罗维已经熟悉了这屋里的摆件,走路睡觉如厕都还能活动自如。躺在了床榻上后,他又用石子在床板上划了一横,一天又过去了。

楚太医和老王太监打着灯笼开门走了进来。

老王太监进屋之后,就忙着将随身带来的白蜡插在灯台上,点灯照亮。

罗维的眼睛在适应了灯烛的光亮后,就开始盯着这烛光看。

楚太医看一眼桌上,水碗里的水都喝光了,那碗细面却是一点也没有动过,已经结成了一块干面饼。“不饿吗?”楚太医走到床边问罗维。

罗维摇摇头。

“想喝水?”楚太医又问。

罗维又点点头。

楚太医忙拿了个水壶出来,倒了一碗水递给罗维。

罗维半坐起身,大口喝起水来。这水味甘苦,是加了参汁的,罗维却像是没有觉出这水的味道有什么特别之处一般,五六口下去,就将这碗水全喝光了。

“慢一点,”楚太医怕罗维呛着,拍了拍罗维的背,从食盒里将今天的汤药拿了出来,说:“这个还有些烫,你慢一点喝。”

罗维端着药碗在手上,看一眼浅褐色的药汤,又抬眼看楚太医。

“都是让你补身子的,”楚太医温言道:“喝了它,你的身子才不会坏下去。不苦,是甜的,你喝喝看。”

罗维这才低头下去喝了一口,一尝之下,这汤药里有股甜枣的味道。罗维有了一点开心的模样,一口接一口地喝起这汤药来。

楚太医坐在一旁,只是叹气。他自己也有两子,次子的年纪都要比罗维比上一岁,最是少年无忧,争强好胜的时候,楚太医每每想着自家那个让他头疼的儿子,再想罗维。就会觉得于心不忍。恨是已经没有了,说起来国仇家恨,都放在这样一个少年人的身上,好像有些太过了。

罗维喝下了这碗汤药,将空碗送到了楚太医的跟前。

“要再吃点东西吗?”楚太医接过了空碗,一边搭上了罗维的脉,一边问道:“想吃什么你就说,我让下人去准备。”

罗维还是摇头,不说话。

老王太监在一旁道:“王爷,那奴才去给你打热水,给你擦擦身子?”

罗维看着老王太监的嘴动,却没什么反应。

老王太监又与罗维说了几句,看罗维还是不说话,便也叹气道:“王爷,你这都多少天不说话了?你是不是不会说话了?”

“去打些热水来吧,”楚太医对老王太监道:“他的头发也要洗洗了。”

老王太监出去打水去了。

“真的不想说话了?”老王太监出去后,楚太医轻声问罗维道:“这里就你我两人,你有话可以跟我说说看。”

罗维看着楚太医放在自己手腕脉门的手指,将自己的手往后缩了缩。

“一会儿就好,”楚太医抓住了罗维的膀子,“王爷,你只要说一句话,下官就将这灯烛给你留下,如何?”

罗维不语,只是将下巴放到了双膝上,蜷坐在床榻上。

楚太医没办法了,从他发现罗维不再说话开始,这已经是两个月过去了,罗维一句话也没有再说过。“身子看来还行,”楚太医把完了脉,对罗维笑道。罗维越是不说话,他就越是要与他说话,不能让罗维就这么闷下去。

罗维侧头看向床头的灯台,跳跃的烛光倒映在他的瞳孔里,好似他的眼中也有一团火在闪烁一般。

“这个给你,”楚太医从怀里拿出了几块,北燕街上随处可见的方糖来。

罗维的注意力果然被这几块白色的糖块吸引了过来,又盯着这方糖看了起来。

楚太医看罗维光看不接,便拉过罗维的手,将这手翻转过来,手心朝上,把方糖放在了罗维的手上,“我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这是我年轻时爱吃的东西,你也尝尝吧,说不定你也会喜欢。”

罗维的手指拢起,似是要握住这几块方糖。

“唉,”楚太医忙又拉住了罗维的手,没让罗维将手握起来,自作主张地从罗维的手上拿起一块方糖,送到了罗维的嘴边,说:“你尝尝看。”

罗维就看着楚太医,也不张嘴。

楚太医将方糖硬送进了罗维的嘴中,“是糖,在大周也有啊,只是这是我北燕才有的方糖,里面还有姜汁呢。”

嘴里有了甜味,罗维的脸上又有了一丝笑容。

楚太医看罗维果真喜欢,也高兴起来,道:“你喜欢吃,我明天再给你带,再带另一种口味的。”

罗维将手里的糖往枕头底下放。

“这里不能放吃食的,”楚太医忙又拦住罗维,说:“我给你一个小匣子,专给你放糖。”楚太医说着,在药箱里翻了翻,真被他翻出一个空了的木漆小匣来,递给了罗维。

罗维还是不动,嘴里含着糖,就只是看着被楚太医送到了他眼前的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