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农村媳妇的奋斗日常/重生七零农门军媳有点甜上一章:第 87 章
  • 重生之农村媳妇的奋斗日常/重生七零农门军媳有点甜下一章:第 89 章

王桂兰认真的听着,“小雅,这事儿我听你的,你说咋安排就安排吧。其实我就会收拾家务,下地干活,别的事儿,我还真不太会。你一说不让我管饭馆了,我没有不高兴,反而还心里轻松了下来。”

徐雅听着,无奈轻笑了起来,“行吧,往后国庆跟民庆,都交给大姐你来看着了,每个月我给你十块工资,强子这边是学徒,一个月三块钱,以后学的好了,我再给他涨工钱。你看成不?”

听到徐雅说赵强也有钱拿,王桂兰别提有多高兴了,连连说行。

其实按说赵强是来学厨的,没给师傅送东西就算好的了。是徐雅瞧着王桂兰带着俩孩子不容易,就想这样帮他们一把。

王桂兰嘴上说着是要在这里呆下去,谁知道她等张慧跟张强长大一些,想不想再去找孩子他爹。

这些都是未知,还是让她自己手里存点钱,将来徐雅自己也省心不用管那么多了。

跟王桂兰说好后,俩人倒是都谈开了,没啥矛盾。

王桂兰帮忙将大堂跟厨房的垃圾全都收拾好,才去了后院。

中午饭馆开着门,但瞧着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不晓得还有没有人来,徐雅就找了红纸,用粉笔字写了招聘启事。

招炒菜厨子一名,打扫卫生的服务员一名。

就要俩人,多了不要。

招聘启事在外面墙上贴了三天,就有几个人来面试了。

徐雅相信眼缘,第一眼看着相不中的人,她连试都没让人试就直接回绝了。

倒是下午天快黑了的时候,外面来了一个穿着普通,看着有点脏乱的男人,徐雅还以为路边流浪汉。

寻思着给他一碗馄饨,让他吃饱了离开好了,没等那个男人说话,徐雅就去厨房里下了碗馄饨。

端着放到了那个男人的面前,男人看上去三十多岁,长得周正,不算难看。但脸上一阵黑一阵白的,看上去的确很落魄。

“吃吧,吃好了,就离开啊,这个不收你钱。”徐雅淡声说着。

“我有钱,这个给你…。”男人说着在衣服兜子里摸了好久,摸出几毛钱,放到了桌子上。

徐雅看着那皱巴巴的钱,从中抽了一毛,“晚上了,没人来吃饭了,不卖给你也是自己家吃掉,只收你一半的钱。赶紧吃吧,要是不够,我再给你煮一碗。”

“东家,你这里招工,我能做饭,你看我行不行?”

男人见徐雅是个心善的人,看着热气腾腾的馄饨,艰难的开口求救。

像他一个男人,现在不得已开口去求着找工作。

“你能做啥饭?之前是干什么工作的?”

徐雅一问。

男人就不说了。

过了会儿,瞧着徐雅像是不耐烦想走了,男人才说,“我跟着老师父学的,在内陆那边,老家是东山的,会面点,炒菜,都行。”

“那你咋来到这里了?”

“老娘病了,吃不起药,人家说来这里能找到挣大钱的活儿,我来到这里三年了,前段时间在烟草厂,烟草厂出事,我们就全部失业了。”

原来这男人是在烟草厂里的食堂里做饭。

现在烟草长出事了,厂长都跑了,很多人都失业,连上个月的工资都没发,他实在是没办法,揣着几毛钱,想回家也买不着车票,下个月还要给家里人邮寄钱,现在他必须要找到工作挣钱。

“这样吧,你先去洗干净,去厨房里给我烧几个菜,味道可以我就留下你。”徐雅望着他,想了下,决定试试。

这个男人很诚恳,有规矩,一上来没说直接端着碗就吃,倒是个沉稳的。

男人暧了一下,语气里带着高兴欢喜,徐雅让赵强带着男人去洗了手跟脸,让他去到厨房,徐雅在旁边看着。

“东家,大锅灶还是小锅灶炒?”

“你哪个顺手就用哪个。”

男人用的是大锅灶,炒菜快速,煤气徐雅买了,可她自己没多用,一般煮饺子跟馄饨都是土灶,炒菜才用煤气灶。

见男人用的那么利索,看的出来他是个有实力的。

很快,半个小时,男人炒了三个菜。

手撕包菜,地三鲜,醋溜豆芽。这些都是素菜,男人也知道肉金贵,没敢用肉炒菜。

其实越是简单的菜,越是考验人。

徐雅瞧着菜好了后,拿起筷子,尝了下味道,还真不错。他就是用简单的油盐酱醋糖,就炒出了菜本身的清脆味道。尤其是地三鲜里面的茄子,味道烧的跟红烧肉似的。

“你叫什么名字?现在住在哪里?”徐雅放下筷子,瞧着那人问。

“我叫李伟,前几天就从厂宿舍搬出来了,现在没地儿去。”

又是一个可怜的人,不过这个人有手艺,有手艺的人,就是在逆境中都能找到生机。

“这样,今天晚上你先住在大堂这里,先凑合着,明天早起来,你去将隔壁的杂货间收拾下,回头你跟我去市场上,买张床,你先住在这里。”

第一卷 232:老院子里也有大厨了

“谢谢东家,真是太感谢您了。”李伟对着徐雅鞠躬又感谢的。

徐雅则是瞧着那三盘子菜,心中做着打算,想着等下去找了东西,将以后要卖的菜都写好菜牌,直接拉个大横幅往墙上一贴,谁想吃啥就点啥。

有了李伟当厨子烧饭,徐雅自己就省事多了,往后她就负责调馅儿,卖点早饭,想想可是轻松了不少。

晚饭没做什么,徐雅煮了一锅的面皮儿,包馄饨剩下来的,要是不吃,坏了也是浪费。

面皮儿是自己擀的,在大锅里一煮,连汤都带着面糊糊的味儿,喝到嘴里暖到心窝子里。徐雅也没亏了大家的嘴,贴了半筐子的玉米饼子。

时下吃白面还是少的,多是吃玉米面,便宜能吃饱,要是吃白面,按照她家这些人,份额也不够。

让张强去后院喊了王桂兰,张慧,将国庆跟民庆俩小子也抱了过来,一大桌子,坐的满当当的。

李伟看到徐雅对那两个小孩子亲昵无间,还有点诧异。

徐雅是瞧出来了,说道,“这俩是我儿子,胖点的叫国庆,瘦点的这个叫民庆。孩子爸爸在军营里当差,不大不小也算是个官了。”

“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家。”

“你呢,在老家结婚了吗?”徐雅端起面汤,喂着俩儿子,边跟李伟说着。

“没结婚,家里穷,村子里的女人看不上我。俺大哥结婚了,生了六个孩子,饭都吃不饱,每年我写信回家,看到他们歪歪扭扭写来的回信,都心酸。”

徐雅问,“写了啥?看不出来,你侄子对你挺在意。”

“没侄子,都是侄女,大侄女今年十三岁了,上了小学能写字。一年就舍得写一封,就写俩字,穷,饿。没法子,我挣了钱,给亲娘治病,还要给俺大哥家送点。俺大哥在乡下挖河,摔断了腿,现在是个瘸子,挣不了多少工分。”

听着李伟的话,徐雅能想象出来。

“乡下大都是过的不如意,现在这世道啊,也就是城市里双职工还好点,勉强吃饱了肚子。可谁家要是孩子多,真是没啥东西可吃的了。”

徐雅说着,隐约想起前世,七九年回城的时候,刚到北城,她没粮食份额,没吃的,就去郊外割了萝卜缨子,回到租屋里,煮熟了吃,啥也不放。

想想,这几年,在那里生活,条件都很一般。

没粮票再没钱,就只能剩下挨饿的份儿。

好在疆域这边,政策稍稍宽松点,能允许一点集资经济的发展,这点还是不错的。

王桂兰听着他们说话,跟着附和,她也是穷苦农民乡下一步步走来的,遇到徐雅,算是遇到贵人了,现在能吃饱肚子,也有地方可住。

李伟对自己的身世没隐瞒,在饭桌上都说了出来,大家听后,对他可怜又敬佩,是个好男人。

晚饭吃过,徐雅就带着俩孩子去洗了下,两个臭小子,拉屎撒尿的,要是不经常洗洗屁股,那也是臭的可以。

一般人家不太在乎这个,可徐雅在意,毕竟是跟她睡一个被窝里的。

打了热水,给俩孩子洗完后,徐雅自己也洗了下。

张慧在帮忙看孩子,乖巧的不行。徐雅曾提议王桂兰让张慧去上学,其实这孩子还小,加上聪明灵动,要是不上学,真是可惜。

也就是交个几块钱的学费,王桂兰不舍得,说小丫头上什么学,没答应。

徐雅挺是为张慧可惜的。

“慧儿,你想上学吗?你要是想上学,阿姨就资助你上几年。”

张慧听着,摇摇头,“不上了,在乡下那个时候也想上学的,后来,就不想去了,太忙了,家里很多事儿都做不完。我娘不被我爷奶待见,说因为我娘,我爹都不回家了。爷奶也不待见我,说丫头不能上学。我也不想去了。”

张慧不能明白,既然爷奶都不喜欢她娘,干啥还要留着她娘不让走呢?

当年在乡下的时候,王桂兰试图带着张慧跟赵强离开,被张家爷奶抓住了,狠狠的打了一顿,关在屋子里饿了三天三夜。

还是张强哭着求着,才让王桂兰吃了点饭,人算是活了过来。

等张家二老都死了后,王桂兰处理好后事,直接带着孩子走了。

那边张强的父亲回去后,已经是出殡半个月了,王桂兰跟孩子,全都走了,不见了踪影。

在张家爷奶的影响下,张慧也认为女孩子不上学是对的,从来没想过,去上学的事儿。

兴许也是王桂兰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张慧,进而影响了她。

看到孩子不答应,徐雅也没勉强。

“好了,今天你也忙了一天,快去睡觉吧。明天你要是起的早,就跟阿姨去市场上走走。”

张慧一听,瞬时高兴了起来,但又要克制压抑住自己的激动。

“谢谢阿姨,明天我会早点起来的。”

出了门后,张慧才表现出来高兴的要蹦起来的心情。

回屋见到王桂兰,还一直对她喋喋不休的说着明天要跟徐阿姨去市场的事儿。

王桂兰听女儿说起徐雅问她上学的事儿,脸色变的严肃了起来。

“你可不能去上学,你要是去上学了,谁给你徐阿姨帮忙,咱们一家吃喝用全是人家的,不能白干闲事。往后这上学的事儿,可不能再提了。你看我,不也是没上学,照样活那么大了。”

“娘,我是按照你的意思跟徐阿姨说的。可阿姨看起来很失望,你说我以后要是不上学,没学问,她会不会嫌弃我?”

张慧无心的一句话,立刻改变了王桂兰的心态。

“要真是那样的话,回头我去问问,就让你上几年学,别以后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瞧你徐阿姨就是有学问的人。行,回头娘也让你去上学。饭馆的事儿,娘多干点。你放学了,也要多干活,不能闲着。”

张慧听着王桂兰说,就是点点头,也没啥反驳和高兴的。

但对于孩子来说,上学没那么重要,反而是出去玩,倒是高兴的张慧大半夜没睡着。

隔天清早,徐雅只交代让王桂兰看好孩子就行,她带着李伟跟张慧,仨人去了市场。

第一卷 233:旧物买一送仨

徐雅骑车,载着张慧,李伟是跟着跑着去的。徐雅寻思了下,想着在市场上买个三轮车不。

不买新的,买一个破旧的能使就行。

到了市场后,徐雅将自行车停好,沿街看着周围的铺子,到里面问了下,也有看到一些木匠做好的手工艺品,堆放在地上。

经济z宽松了下来后,导致自由市场上的贸易更加大胆了点。

问了下,徐雅去家具店买了张半旧的床,床板看着还行,就是床腿坏了一个,回家用块砖垫着就好。

因为木床是二手货,也没人愿意花钱去修理,一直在仓库里放了很久,见到徐雅来,就半送半卖的,卖给了徐雅。

“你要是想的话,就这个这个数,这张床可是老古董了,好多年前的了。”

卖床的人伸出五个手指头,一脸吹嘘的说着。

徐雅听着,笑眯眯的说道,“五毛钱啊?那可真够便宜的。”

“谁给你说五毛钱了,五块钱,你给我现在就将床拉走。”卖床的见徐雅说五毛,顿时着急了。

“老板,我也不跟你砍价了,这个床三块钱,我自己拉走。五块钱不值,你看看那边床腿坏掉一个,床上板子也烂了几块,说实话,我要是不买,你在这里放着,估计放不了多久,就得当柴给劈烧了。老物件不值钱了,这都什么年代了,都往前看,像外面那些大城市,人家都要弹簧床,软乎乎的多舒坦。”

诚如徐雅说的,要是这破床卖不出去,可不就是当废柴烧了。

现在人结婚都是自己来订做床,像这种老物件,没人要了,都嫌弃破旧。

卖床的老板心里明白着呢,但嘴上还是强撑着,“这样,你给我加一块钱,我屋子里的东西,挑一个我送你。”

其实这仓库里,都是一些剩下的杂七杂八的东西。

徐雅本是带着李伟来买东西的,也不好一直搞价,就应允了卖床老板的意思。

“行,我给你加一块钱,你送我两张小凳子,那边那个小匣子也送我好了,正好给我装小物件。”

徐雅瞧见旁边犄角旮旯里放着一个黑色木头小匣子,上面落了一层灰,还有稻草杂物。

卖床老板倒是爽快,直接答应了。

徐雅看了下李伟,对他说道,“就买这个床了,拉回家你修下床脚,铺盖家里都有,等天冷了,再置办两件。”

“我都听东家的。”

有个床有个屋子,他就满足了,也没多想什么。

借了卖床老板的推车,找人帮忙抬了上去,徐雅先让李伟拉着推车送到家去。

木头车子轮胎轱辘,也不是个值钱的车子,老板倒是很放心,只说让李伟记得还回来就行了。

两个小凳子也让李伟一起拉走了。

倒是那个小木匣子,徐雅伸手,直接就打开了,上面没挂锁,就是一个简单的木匣子,没什么特别的。

“老板你可看清楚了,这匣子里没装啥东西,回头你别少了东西,说是我给顺走的。”

“不能、不能,你拿好,一个小匣子,权当是送你了。”

卖床老板喜滋滋的收了徐雅给的钱,吐了口唾沫,一点一点的数着。

徐雅掂量了下小匣子,看着很普通很小,可摸着就是沉甸甸的,但小匣子里就那么大,也瞧不出来里面有啥东西啊。

将小匣子用绳子一绑,徐雅直接就挂在了车把上。

喊了下张慧,俩人推着车子,沿街走了一圈,给张慧买了两个扎头发的红绳子,买了把梳子跟镜子。

都是小孩子喜欢的。

瞅见有卖布料的,徐雅花钱买了点料子,眼瞅着要入秋了,疆域的天一入秋可就要冷起来了,不知道啥时候就下雪了。

她得提前给俩孩子准备好棉衣棉裤,反正王桂兰会做小孩子穿的那些,徐雅就会剪裁裙子跟女式衣服,对于小孩子穿的衣服,她拿捏不准。

索性就让王桂兰来做。

既然让人来帮忙做的话,多少也是要意思一下的,不给王桂兰买,但也要给张慧买块料子,毕竟张慧这丫头对国庆跟民庆,可是实打实的疼着。

徐雅买好自己的,又买了块红色小碎花料子,拿回家让王桂兰给她做褂子。

买好后,徐雅将东西递给了张慧。

“慧儿,这块料子可是给你买的,高兴不?”

“阿姨,你对我真好。可我娘,人不能贪心,我要这个红头绳,梳子跟镜子就行了,料子我可不敢要,我娘知道了,肯定打我。”

怀中抱着徐雅刚才给她买的东西,张慧人小鬼大的竟然拒绝了徐雅的好意。

其实张慧想要,就是怕回家王桂兰知道后打她。

“不碍事,是阿姨给你买的,回家后,阿姨要麻烦你娘给阿姨做点东西,这个就当谢谢你跟你娘帮阿姨忙的报酬。走了,坐上车,咱们现在就回家了。”

今儿本就是买床的,别的东西,她目前也没啥需要的。

徐雅载着张慧刚到家,李伟那边推着车子要给人送去。

本来打算给李伟买三轮车的,也没瞅见,寻思下次再去看看,不过,像这种买车,还是要去五金店,最好能有熟悉的人帮忙。

徐雅想到一个人,就是去县财政上班的孟穗,她渠道广,不晓得有没有认识的人。

给李伟打了招呼,就先让他去送车。

徐雅将自行车推倒屋里,开始准备早饭的事儿,买来的料子,全让掌柜抱屋里去了。

王桂兰看着张慧抱来的东西,满眼都是笑,乐呵呵的。

俩孩子刚喂了东西,不禁饱,王桂兰喊了声,徐雅麻利的去后院喂孩子去了。

这边刚喂饱,听到门口有人喊。

王桂兰忙着接了孩子,“小雅你快去,记得吃饭,厨房里都给你们留好了。”

“行,大姐你看着孩子就行。”

徐雅快速走到门口,见来人不是来吃饭的,是个送信的邮递员,“你是徐雅吗?”

“我是,同志请问你找我什么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