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农村媳妇的奋斗日常/重生七零农门军媳有点甜上一章:第 288 章
  • 重生之农村媳妇的奋斗日常/重生七零农门军媳有点甜下一章:第 290 章

没等徐雅说呢,张末就先问了,是不是张可曼的事儿。

电话这边的张末,继续问,“你说吧,我听着呢。”

张末虽是这样说,可没等徐雅说呢,听张末又说了句。

“上午的时候,何悦然给我来电话了,说了要离婚的事儿。弟妹,可曼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儿了?”

徐雅听到张末说,何悦然先说离婚的事儿,还真是有些惊讶。

这个何悦然,还真是一察觉到风吹草动,就想着先给自己找好后路。

徐雅沉默了会儿,才说:

“可曼发烧,脑子烧坏了。孩子是三天前发烧,一直拖到现在,我还是找了人负责可曼的护士,问过后才知道,孩子是昏迷了,才被送到医院。

到了医院之后,检查完了,确诊是发烧,将脑子给烧坏了,孩子还小,我想着,以后找个耐心的人好好教,兴许是变好点。”

这种情况徐雅也问护士,护士说,好的可能性太低了。

徐雅这样说,也是想安慰下张末!

没想到张末听候,电话里直接哭了出来,只听到拳头碰碰的砸着桌面。

接着电话就被挂断了,张末先挂断电话的。

徐雅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张末,在他的身上发生的事儿,简直不要太多。

可,人生都是自己去走的,路上的荆棘与坎坷,只能他自己去面对。

徐雅撂了电话,听着院子里传来说话声儿。

心情很郁闷的她,随即走了出去。

见隔壁的奶奶正跟袁阿姨,坐在一起,逗着军庆玩耍呢。

徐雅走了过去,见隔壁奶奶伸手从手绢里将几颗糖拿出来,递给军庆。

徐雅笑着跟小儿子说,“军庆啊,要谢谢奶奶哦,不说谢谢不是个礼貌的好孩子。”

军庆听话的说,“谢谢奶奶。”

老太太很高兴的笑着说,“哎呦呦,你可不敢喊我奶奶,你要喊我太奶奶,你妈妈喊我奶奶呢。”

徐雅笑着问了句,“奶奶,您高寿啊?”

“我啊,七十九了。”

“瞧你身子骨够英朗,我就喜欢您笑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在乡下当知青的时候,遇到的那个杨奶奶,她跟您年纪差不多,笑的特别让人感觉温暖。”

“呦呵,那可真是有缘分的啊,我也是姓杨。”

第一卷 734:缘分?还是巧合?

徐雅听着跟前坐着的老奶奶的话,有片刻的惊讶。

“您老也姓杨啊,还真是缘分啊。我这仔细的瞧着您,跟我认识的那个杨奶奶,眉眼之间,还真有点相似呢。”

徐雅就是这样说着,也没多想。

毕竟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慈眉善目的,面庞瞧着有些相似,也是很正常的事儿,比较常见。

可听徐雅说着,倒是让眼前的老人,生了几分好奇之心。

“你给我说说,你认识的那个杨奶奶,近年多大了,知道叫什么名字不?”

徐雅也没隐瞒,似是家常般的说着:

“具体多大岁数了,我还真是不太清楚,我是插队到那边知青的,大坝下的楼溪村,是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啊。”

“大坝啊,那地方我听着是有些熟悉啊…。”

老人就这般说了句,陷入了深思,想了会儿,却是因为年龄大了,对于之前的记忆,有些记不得了,就没想起来。

缓了会儿后,才听老人说。

“我有个姐姐,比我大了三岁,人嫁给了一个当兵的,后来就没怎么联系了,听说啊,我那个姐夫,不是解放军,是个…。”

后面的什么军,徐雅听得清楚。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个年代,被批斗的肯定不轻。”

徐雅就是跟着感概了句,对于这些比较敏感的政治事情,倒是没多说。

一直说到小推车里两个孩子醒来,徐雅便带着孩子回去了,还让袁阿姨帮忙,将杨奶奶给送到了家里。

徐雅在客厅里给孩子喂好了后,就带着俩丫头在家里了。

一直到下午孩子快要放学了,徐雅让袁阿姨去接的孩子。

她还想着,张可曼脑子烧坏的事儿,是她给张末说的,还想着张末会打电话来找她的,毕竟现在张末就一人,估计就是找人帮忙,也是找不到别人,只能找她。

对于张末,徐雅其实是有些不满,你说王大姐多好的人,张末还是瞧不上,可他的眼光真的不行,前面找的不行,离婚了,后面找的这个何悦然还是不行,现在何悦然正在跟张末说离婚的事儿。

你说,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就是看在老霍的面上,也要搭把手啊。

毕竟,张末之前,还是霍仟源的老班长呢。

可一直没等到张末的电话。

倒是出去逛北城的张弛跟霍仟松,回来了,俩人那天卖了灵芝后,就说要回去的,徐雅挽留了他们住在家里几天,说他们来北城一趟不容易,来了别着急着走,多看看城里的变化,长长见识。

俩人这才连续两天,都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城里的这一切。

说着,他们在北城也呆了几天,俩人也计划好了,明天就回去。

张弛跟霍仟松回到家,见徐雅面上带着着急,早上张弛他们先出去的,并不知道徐雅遇到事儿了。

这也是回来后,看着徐雅跟往常有些不对劲。

张弛先问了句,“嫂子,家里没啥事儿吧,我看你脸色严肃,别是碰到什么事儿,你别对我们隐瞒。”

徐雅看着回来的俩人,面上轻微淡笑着。

“没什么事儿,是你大哥的战友家出了点事儿,我来给帮个忙。你们俩咋出去一趟,回来买了那么多东西。这些东西提着上火车好带不。有些东西,老家都有,不用在北城再花钱买。”

霍仟松却道,“嫂子,这些吃的用的,是买给军庆他们哥仨吃的。我们来回去的时候,不带东西。带啥啊。”

徐雅道,“你们瞎花钱买这些干啥,他们仨不愁吃喝就行了,不能这样惯着。”

徐雅也没想到他们出门还惦记着给孩子们买东西。

张弛说,“嫂子你就别推辞了,卖灵芝的钱你一分没要,全给了我们两家。我们俩还在家里白吃白喝住了那么久,都不好意思了。”

“看你们说的话,这里是你们大哥的家,也就是你们的家,你们想住多久住多久。不说这些了,快做些歇会儿,今天都去了什么地方,去天安门故宫看看了吗?”

闲聊了会儿,徐雅跟张弛,霍仟松说了一些北城现在的变化,以及政府上的宽松政策,鼓励着他们,回到老家,要是看到好的商机,是可以下手去做的。

张弛说,他想回家种果树,就种那个红富士的苹果,因为这个苹果在北城卖的好,价格也高。

徐雅问霍仟松,你想干啥啊。

霍仟松说不上个一二三来,直说,驰子干啥他就干啥。

眼瞅着快要到六点半了,徐雅就先去准备晚饭了。

徐雅还没从沙发上起来,听着张弛跟霍仟松说,“嫂子,我们明天下午的火车,今天把车票都买好了,明天下午,我们就回老家了。”

徐雅扭头,望着他们,“这么快啊,不多玩几天了?”

“不能多呆了,家里还有事儿。回家后也要想想嫂子你说的话,我们要走在政策的前面,想挣钱,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手里有了这些钱,也算是有做生意的本儿了。”

张弛一直是个有主意有想法的人,也有那个活络的脑子,肯干事,就是有些不懂的生意场上的事儿,人脉不足。

他其实可以做好第一牵线,负责将东西生产出来,而往外销售的话,或许徐雅可以跟他一起合作。

这次卖灵芝,也权当是徐雅帮老家的人,但要是再做这种生意的话,她可以做个中间商,帮忙往外销售,当然了,部分的提成,还是要有的。

亲戚是亲戚,挣钱是挣钱。

这俩可不能混淆在一起。

听着他们说将车票都买好了,徐雅也就说行,明天晌午在家吃了饭,下午送他们去车站。

张弛跟霍仟松,哪里能让徐雅送他们啊,毕竟徐雅还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姑娘呢。

晚饭徐雅这边做好,国庆跟民庆就跟着袁阿姨回来了。

倒是哥俩回来后,看到徐雅说,“妈妈,今天在外面有个小阿姨,要给我们糖吃,我跟哥哥都没吃。”

国庆也很是认真的点头,“对,我们都没吃,我们觉着,那个人给我们吃糖,肯定是个坏人,我还凶她了,不许再给我们糖吃。”

第一卷 735:回家去了

徐雅正往桌子上将饭菜端出来,听着俩孩子的话,也是有些谨慎。

“对,妈妈教的话你们一定要记清楚,陌生人就是咱不认识的人,给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吃。你们想吃啥,妈妈给你们买,外人给的,都不许吃。”

民庆跟国庆点头,说,知道了!

徐雅也没多说,只是听着俩孩子说话的语气,像是遇到了坏人。

却不知,那个给俩孩子送糖的人,正是之前徐雅救过她的余美丽。

余美丽在城里发廊找了一个工作,专门帮人洗头发的做杂事的,能挣钱了,就想着去那个学校周围找找徐雅的,她是没等到徐雅,倒是看到了一个跟徐雅长的很像的孩子。

就找了机会上前去,想用糖果哄一下孩子,问问认识徐雅吗。

可俩孩子的警戒心太强了,余美丽没问出来,只能趁着人来接孩子之前,赶忙走了。

袁阿姨听着徐雅说的,也是跟着说了句,“我这一路上听他们哥俩说,还担心着,是不是家里的亲爱。可仔细想想,就是亲戚也不知道他们在这个学校上学啊。想想,还是有些担心的。”

徐雅也是对这个问题很重视,“袁阿姨,赶明儿送孩子上学,你跟他们老师说,除了你跟我,咱俩去接孩子,别的人,谁也不许让靠近孩子。”

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徐雅宁愿是自己多心多想了,也不想让俩孩子存在一点的风险。

徐雅没送走张弛跟霍仟松,他们两人自己搭车去的火车站。

下午三点的火车票,晌午吃过饭,也没在家多呆他们就回去了。

倒是他们买的东西,徐雅就留了一些不能放的,让家里几个小子吃,剩下还没拆包装的,徐雅就让张弛跟霍仟松,全带回去了。

而徐雅也去买了一些瓜子,糖果,还有两兜子的水果,让他们俩提着回去,这次买的水果比较好点,是南方的水果,香蕉橘子,乡下见不着。

霍仟松跟张弛,提着东西,美滋滋的回老家去了。

他们是第二天晌午到的县城,俩人都没舍得在县城吃饭,出了县城,找了个牛车,先将张弛给送回家了。

晌午霍仟慧刚下课,忙着回家去做饭,让瑶瑶在院子里看着弟弟,张弛家还有俩个哥哥,有个分出去过了。

也就是大伯哥在家,这会儿出去捡粪去了,扛着粪篓子,村头村尾的来回闲晃,将捡来的粪拾起来,背到自己家门口的沤粪堆。

张瑶瑶看到人,对厨房里喊了句。

“妈,我大伯回来了,咱现在吃饭不?”

小姑娘患有白化病,就是浑身上下连头发都是白色的,体内缺少黑色素,其他的跟正常小孩没什么区别。

听着闺女的话,霍仟慧忙着说,“好了,马上就吃饭。你去喊你大伯,先别忙了。”

没等瑶瑶回答,就看到了门口突然出现的人,丢下还在哄弟弟的拨浪鼓,瑶瑶赶紧跑了出来。

“爸爸你回来了,爸爸你带了好多好吃的,爸爸…、”

一连几个爸爸可是让张弛高兴的合不拢嘴。

“回来了,还给你带了好吃的。你妈呢,在家不?”

瑶瑶就盯着那个她没见过的东西,还没说话呢,就见霍仟慧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可算是回来了,货都卖完了?是不是不好卖啊,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张弛说,“好卖,我们在嫂子家,多呆了几天,嫂子说,让我们在北城长长见识。这次卖灵芝的钱,嫂子一分都没要,说让咱两家分,我寻思着,我又不是霍家的人,一开始说不要,可二哥说,这钱是给你的。你数数,七八百呢。”

霍仟慧也是一阵惊讶。

“那么多啊,七八百?”

正在他们夫妻说话的时候,张弛的大哥从门外走了进来。

也没说话,就是跟张弛问了句,回来了。

张弛点点头!

霍仟慧看着大伯哥,利索的说了句,“大哥,饭都做好了,在灶台上放着呢,你先吃。”

霍仟慧手里握了钱,肯定是想回屋仔细查查。

张弛看着他媳妇爱钱的样子,也跟着高兴,乐的不行。

又低头看着馋嘴想吃水果的闺女,张弛直接将兜子打开了,掰下来香蕉,给了瑶瑶。

“你先拿给你大伯吃,等下再去你二伯家给他送去俩,行不行?”

张弛的二哥去年结婚的,因为家里穷,也就是张弛先娶了霍仟慧,他前面俩哥哥都被剩下了。

也就是去年,家里有些钱,张弛跟大哥凑了凑,先紧着给着急娶媳妇的张老二娶了媳妇。

娶了媳妇后,张老二就分家出去过了。

这是张弛跟霍仟慧人好,不计较这个,有时候瞧着张老二家过不去,还会帮衬下。

张弛跟闺女说了话后,就赶着回屋去了。

霍仟慧将实实在在的钱,数了两遍,听着张弛进屋来的声儿,抬头看着他。

“驰子哥,好多钱啊。我嫂子人真好,真的是时时刻刻都惦记着我跟我二哥。”

“可不是啊,嫂子人好,要是换了第二人,看到那么多钱,咋也不会松口说不要一点的。我跟二哥想了,说以后,要是再去北城,肯定要给嫂子一份来,你不知道,这次要是没有嫂子帮忙,我们俩肯定会被人给骗了,骗子太厉害了,让然防不胜防!”

张弛将他们在北城的事儿,给霍仟慧说了又说了。

霍仟慧听后也是一阵后怕,直说,幸好有个好嫂子在。

摸着那么多的钱,霍仟慧想着,下次他们一起去北城,看看嫂子跟几个侄子。

霍仟慧对她几个侄子,那是真的好,就是在她自己有了孩子之后,还是会给几个孩子送东西,可贵的都是一针一线自己做出来的。

孩子穿着那些小鞋子,戴的小帽子,可是合脚的很。

徐雅身为霍仟慧家孩子的舅妈,该给的东西也是不少,不过,都是用钱买的,两家也是互相补给的给了。

霍仟慧跟张弛说了会儿,霍仟慧将钱从中抽了两百出来。

将剩下的钱,一并给了张弛。

第一卷 736:互相体谅,互相帮助

“驰子哥,我觉着嫂子说的对,男人就该干点事儿出来。之前咱家是没钱,现在这是有钱了,好几百呢,你拿着,看看以后想做什么。”

之前张弛在家里种了几十棵的核桃树,后来被村子里的人,污蔑他搞资产主义,全给他砍了。

要是哪些核桃树没被砍掉,现在也都能卖钱了。

现在想种核桃,可能要等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与其种核桃,不如种果树来钱来的快。

张弛刚才也将自己的想法,跟霍仟慧说了。

所以,霍仟慧才想着将钱交给张弛来管。

张弛自然是一阵感动,他只觉着,自己能娶到霍仟慧,全是自己的当兵的身份。

霍仟源是个当兵的出身,在霍仟慧跟张弛的婚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像他们家那么穷,想娶个媳妇,哪有可能啊。

而且还娶了一个那么贤惠的媳妇。

“成,干,我肯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不能让你和孩子,跟着我吃苦受罪,等挣钱,咱们在家盖个大房子,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霍仟慧嫁给张弛,就跟他住着旧屋子,本来是攒钱起新房子,可,又面对着张老二要娶媳妇,钱就给了张老二娶媳妇,置办心新房用了。

这些霍仟慧所做的一切,张弛都记着呢。

听着张弛的话,霍仟慧就是笑了下,“咱快去吃饭吧,我手里拿着这两百块,回头去找了媒婆,给大哥相个媳妇。二哥搬出去住了,家里还有空余的屋子,好好收拾,将屋顶给修一下,屋里贴贴报纸,也就是新的了。”

两百块,娶个媳妇,还是可行的。